灯光-散文600字
Posted
篇首语:知识就是力量,时间就是生命。本文为你选取作文灯光-散文600字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灯光-散文600字
在无尽的黑夜中,燃起了光明,灯光开始照亮了整个空间
昏黄的老式灯光有点模糊和黯淡,它陪了我许久。灯光,它照在漆黑的灶台,发霉的干柴,乌黑的锅盖上,充满泥土的地板上。这里是厨房。
深夜里,你问我为什么来这里,我说我想要的就是这里并不明亮的灯光,靠在带着无数尘埃的墙壁,我的眼睛蒙上了无数阴影,带着腐臭味,手上一瓶碧绿的酒,带着麻木的笑容。
昏暗的看不清楚景物,却偏偏开着灯照亮了四周,此时我就存在于油画的景物中,此时一个安逸中的红衣女孩坐在布满灰尘的地面,靠着带油的细墙,一只腿卷曲,一只腿伸直,厨房泛着朦胧的黄光,充满了灰暗又在找寻着希望,是厨房。
抬起醉醺醺的眼睛,哦!我现在在厨房里熬过一个夜晚,一脸麻木的痴笑着,看,这里的灯光恰好照亮了我的眼睛,却毫无光芒,至少我觉得它太缓慢也没有活力,不是生机四射,而我已垂垂老矣。
我就像这灯光一样,我这样说着,一醉解千愁啊!恐惧和黑夜吞噬了我的心,这片灯光努力的照亮四周,我的眼睛一片黑暗。冰凉,透了骨,浑身开始发热,宿醉啊,一股腐烂的恶臭味,是什么生了一层翳,让我眼前没有生机,灯光,始终没能照亮这片狭小的空间,这是我的依靠,是我的家。
浑身无力的摸索着身旁,满脸发黑,病入膏肓,像是下一秒便要步入地府。终于,摸到了一个冰凉的瓶子,灯光将他的绿莹莹印出点点光芒,此刻它就是我的唯一,一口清凉,醉生梦死。
一声刺耳的鸣叫,黑白颠倒,我在依赖灯光,给我黎明前最后的光明,酒,给我酒香满心血,肉中凝,就这么,倒在地上。
一个重影,两个灯光,昏昏暗暗中我看到了光明。
不在纠结散文 等待中的纠结散文
第一篇:《散文部分》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第三、四、五单元检测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知识积累。(每空1分,10分)
1、“ ,半瓣花上说人情”,这是 谈中国现代散文时作的一个比喻性的总结。
2、“以小见大”是指散文中一个常使用的角度: 、 ,这充分体现了散文“ 、 ”的特点。
3、我们阅读现代散文,常常遇到“实”和“虚”的问题。一般来说,“实”指 , “虚”指 。
4、散文写作要遵循“疏”与“密”的设置规则,俄国文艺理论家马卡连柯曾拟定关于散文密度的规则,请你诠释以下两则:
(1)不能在密度很大的散文里表现次要人物。 。
(2)不能让读者在较长时间里老是读同样密度的东西。
。
二、课内阅读(14分)
合 欢 树
史铁生
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二十岁时,我的两条腿残废了。除去给人家画彩蛋,我想我还应该再干点别的事,先后改变了几次主意,最后想学写作。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医院已明确表示,我的病目前没法治。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倒
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是洗、敷、熏、灸。“别浪赛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废人救出困境。“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说,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然而对我的腿,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医院的大夫说,这实在太悬了,对于瘫痪病人,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我年轻的时候也最喜欢文学,”她说。“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她说。“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三十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7年。
获奖之后,登门来访的记者很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了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 “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晴,看见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我摇车离开那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
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子去,小院在一个大院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子,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院子里的老太太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话,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子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留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不但长出了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了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看母亲住过
的那间房,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
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跟前。大伙儿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的工作。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了,过道窄到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这么说,我再看不见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想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194年11月
1、“母亲”对“我”的爱表现在那些方面?(4分)
答:
2、本文描写母亲的文字并不多,作者反而花了很多笔墨写合欢树,这是为什么?(4分)
答:
3、“母亲是世上最芳香、最伟大、最温暖、最美好、最强大、最光明的同义语。有人说,母亲是疲惫中的一杯龙井,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 ”
请仿照划线的句子,同样以“母亲”为陈述对象写两个句子。(6分) 答:
三、课外阅读(36分)
甲(16分,必做)
我与地坛
史铁生
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
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呆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儿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我单是无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没有找到我。有一回我坐地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得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不在纠结散文.
4、“我”原来就知道“母亲已经不在了”,为什么后来又“才„„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4分)
答:
、母亲为什么“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4分)
答:
6、“我”为什么明明看见母亲还没有找到自己却决意不喊她,让母亲继续着急地悄悄找下去?作者说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你能分析出来吗?(4分)答:
7、这两节在语言风格上有明显的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4分)答:
以下乙、丙两题可选做其中一大题。(20分)
乙(20分)
春 天
丰子恺
春是多么可爱的一个名词!自古以来的人都赞美它,希望它长在人间。诗人,特别是词客,对春爱慕尤深。试翻词选,差不多每一页上都可以找到一个春字。后人听惯了这种话,自然地随喜附和,即使实际上没有理解春的可爱的人,一说起春也会觉得欢喜。这一半是春这个字的音容所暗示的。“春!”你听,这个音读起来何等铿锵而惺忪可爱!这个字的形状何等齐整妥帖而具足对称的美!这么美的名字所隶属的时节,想起来一定很可爱。好比听见名叫“丽华”的女子,想来一定是个美人。然而实际上春不是那么可喜的一个时节。我积三十六年之经验,深知暮春以前的春天,生活上是很不愉快的。
梅花带雪开了,说道是漏泄春的消息。但这完全是精神上的春,实际上雨雪霏霏,北风烈烈,与严冬何异?所谓迎春的人,也只是瑟缩地躲在房栊内,战栗地站在屋檐下,望望枯枝一般的梅花罢了!
再迟个把月罢,就像现在:惊蛰已过,所谓春将半了。住在都会里的朋友想象此刻的乡村,足有画图一般美丽.连忙写信来催我写春的随笔。好像因为我偎傍着春。惹他们妒忌似的。其实我们住在乡村间的人,并没有感到快乐,却生受了种种的不舒服:寒暑表激烈地升降于三十六度至六十二度之间。一日之内,乍暖乍寒。暖起来可以想起都会里的冰淇淋,寒起来几乎可见天然冰。饱尝了所谓“料峭”的滋味。天气又忽睛忽雨,偶一出门。干燥的鞋子往往拖泥带水归来。“一春能有几番睛”是真的;“小楼一夜听春雨”其实没有什么好听,单调得很,远不及你们都会里的无线电的花样繁多呢。春将半了,但它并没有给我们一点舒服,只教我们天天愁寒,愁暖,愁风,愁雨。正是“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春的景象,只有乍寒、乍暖、忽晴、忽雨是实际而明确的。此外虽有春的美景,但都隐约模糊,要仔细探寻,才可依稀仿佛地见到,这就是所谓“寻春”罢?有的说“春在卖花声里”,有的说“春在梨花”,又有的说“红杏枝头春意闹”,但这种景象在我们这枯寂的乡村里都不易见到。即使见到了,肉眼也不易认识。总之,春所带来的美,少而隐;春所带来的不快,多而确。诗人词客似乎也承认这一点。春寒、春困、春愁、春怨,不是诗词中的常谈么?不但现在如此,就是再过个把月,到了清明时节,也不见得一定春光明媚,令人极乐。倘又是落雨,路上的行人将要“断魂”呢。可知春徒美其名,在实际生活上是很不愉快的。实际,一年中最愉快的时节,是从暮春开始的。就气候上说,暮春以前虽然大体逐渐由寒向暖。但变化多端,始终是乍寒乍暖,最难将息的时候。到了暮春,方才冬天的影响完全消灭,而一路向暖。寒暑表上的水银爬到teperate上,正是气候最teperate的时节。就景色上说,春色不须寻找,有广大的绿野青山,慰人心目。古人词云:“杜宇一声春去,树头无数青出。”原来山要到春去的时候方才全青,而惹人注目。
第二篇:《【散文】走进春天,我已不再年轻 作者:韦钦鸣》
【散文】 走进春天,我已不再年轻
□韦钦鸣
早上,当春天暖融融的晨曦从窗外照进来,我对着镜子剃除自己那浓密且伴随有几根银丝的胡须,耳畔突然传来有些谙熟的“岁月如刻刀,它刀刀催人老”的歌声,那是林志颖的《戏梦》。今天与女儿约定一家人去公园赏春景,女儿一边跟我打了声招呼,一边急不可耐地向楼下奔去。望着女儿已经超过自己身高的背影,听着窗外的旋律,我不禁感慨万千,悠悠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了遥远的从前。
蓦然回首,原来我业已是一个高中生的父亲,已不再是郑智化《年轻时代》中那个“有一点疯狂有一点帅”的小青年。屈指而算,七零后的我已走过不惑之年。“上有老,下有小”的责任感让自己变得不再浮躁、不再轻狂,而是多了一些成熟,添了些许稳重。这是真的吗?自己扪心自问。
孩提时代的幼稚天真,大学校园的豪放疯狂,恋爱季节的矜持浪漫,酒场应酬的杯觥交错,初为人父的幸福甜蜜,曾经的年轻岁月我都一一拥有。
我的童年虽然没有山花儿一样的烂漫,却也充满着天真和童趣。记得小学一年级,父亲的朋友送给两只小白兔饲养。我便在放学之后,带着从学校槐树上采摘的树叶,急急忙忙地跑到小白兔的旁边。一边将槐树叶递到它的嘴边,一边抚摸着它柔软的绒毛,看:它瞪着红红的大眼睛,张开三角形的小嘴唇,慢慢地咀嚼着,时而抬头看看我,似乎要与我对话,真是可爱极了。有一次,为了给小白兔采摘槐树叶,
竟然不小心从树上摔了下来,休息了一个月才痊愈。即使是去镇卫生院治疗的时候,我还是没有忘记让母亲替我喂养小白兔,生怕会饿着了它们。小时候就是那样的天真执着,那样的幼稚可爱。
经历了十年寒窗,有过远离乡土苦读贤书的艰难经历,也有过步行十里八乡看一场《地道战》露天电影的快乐生活。有辛辛苦苦却挫折失败的垂头沮丧,更有奋力拼搏后金榜题名的兴奋喜悦。曾经伴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开始朗朗地读书,学习到夜阑人静时还在埋头做题。仰目过张海迪的身残志坚,崇拜过南疆卫国的子弟兵战士,羡慕过电影《小花》里的唐国强,聆听过蒋大为《红牡丹》的男高音。一年年一天天的艰苦生涯宛若昨天的故事,在脑海里回放,在心河中流淌。
进入大学校园,满怀着欣喜和自豪,释放着疯狂和豪放。踏进“象牙塔”,似乎片面地诠释为放松和“解放”。曾几何时,漫步在大学的校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为自己的胜利而欢呼,为成为“象牙塔”的一员而“自恋”;为自习室的座位而像阵地般地占领,为食堂的排队打饭而“奋勇前进”;为心仪的女孩而疯狂追逐,为刘德华、郭富城的歌声而顶礼膜拜;为中国足球的胜利而呐喊,为中国足球的失败而流泪,并摔得酒瓶子狼籍满园。在周末的学生公寓,几个臭味相投的同学伴着奔放的节奏,放开歌喉,“放肆”地演唱郑智化的《年轻时代》。那熟悉的歌词仍然记忆犹新,那震耳的音响依旧响彻耳旁,听:“总以为自己已经长大,总以为地球就踩在脚下;哦,年轻时代,年轻时代 ;有一点天真,有一点呆,有一点疯狂,有一点帅„„”
曾庆幸于自己的幸运,不仅是跨越两个世纪的一代,而且走出大学校门即可以分配到国企单位,而不像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即面临失业的尴尬境地。工作中既享受着自由支配工资的乐趣,也纠结于同事间“尔虞我诈”般的郁闷,更让整日的酒场应酬弄得疲惫不堪。曾因为工作的扎实而对领导的夸赞喜形于色,也因为不能按期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任务而苦闷无奈。曾经不甘寂寞的折磨,怀抱着崇高的理想,奔走在陌生的繁华都市,为了追寻内心深处的梦想而默默地拼搏,苦苦地等待。
曾几何时,与爱人由相知到熟识,直至手牵手走进婚姻的殿堂,沉浸于甜蜜的生活,沐浴着幸福的经历。女儿的呱呱落地,开始了自己作为父亲的责任。享受着有妻有女的天伦之乐,眼看着女儿从开始蹒跚走路,到牵着她的小手踏入幼儿园;从她背起小小的书包走进小学的大门,到跟她一起商讨牛顿定律。就这样她一天天地茁壮成长,而自己仿佛登上了时光的列车,距年轻的站点也已是慢慢地走远。
因为不再年轻,对工作已没有了往日的激情奔放,只希望安稳与实在;
因为不再年轻,对生活已不再热爱喧闹和疯狂,更喜欢静静地坐下来,看看书,品味着咖啡的苦涩或清甜;
因为不再年轻,对婚姻已当作是一份珍贵的亲情,不再渴望刺激和浪漫,而是毫不犹豫地将家庭的责任承担。
是的,当自己的年轻已成往事,曾经的年少轻狂,曾经的花样年华,曾经的美好憧憬,似乎都已悄然逝去。然而,迎着初春的旭日,
牵着爱人的手,漫步在美丽的城市公园,发现迎春花已悄悄地绽放,湖边的柳枝已经吐出嫩绿的叶芽。抬头望去,我欣慰地看到了女儿迈着矫健的步伐向前走去,我已然看到了自己的未来,看到了自己血脉的传承,看到了希望的所在。
第三篇:《散文优美句子(一)》
喜欢“小清新”类型文章的亲们看过来!给你们整理了一些台湾散文大师林清玄作品中的优美语句,值得我们大家去细细品味哦!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好东西就是应该拿出来分享的哈。
林清玄散文优美语句摘抄整理(一)
*四月的阳光,不温不火,透明温润有琉璃的质感。四月的阳光,是每一朵花都是水晶雕成,在风里唱着希望之歌,歌声五色仿佛彩虹。四月的阳光,使每一珠草都是翡翠繁生,在土地写着明月之诗,诗章,湛蓝一如海洋。
*你所需要的一切都在你的里面,只是你通常并不知道你是多么富有而已,这个内在的自我,或者灵魂,或者心灵中,储满了你所需要的一切;没有一样东西需要向外寻求。
*人几乎没有一刻安宁地在奔波着,为了要有更好的物质享受,惜福培福的人反而幸福;有道者反而幸福;有道心者反而能自在安逸地过日子。不在纠结散文.
*一个不爱惜东西的人,就不会疼惜别人,不会珍惜这个世界,有时候连自己也不懂得珍惜。心灵旧了不懂得修补,最后连丢失了自己都不知道。
*少年憧憬青春,青年挥霍青春,中年饱受青春的压力,老年人则只有回忆青春了。
*春时草木滋茂,其色青葱,故曰青春。——《辞典》
*五愿 我希望:
我的心是广大的海洋,在波动中明净深湛;
我的心是不动的山林,在崇高处花树青翠;
我的心是温柔的月光,在宁静里澄澈细致;
我的心是平坦的田园,在错落间单纯辽远;
我的心是早晨的太阳,在旋转时温暖遍照。
*日本大将军黑田孝高的“水五则”:
一、自己活动,并能推动别人的,是水;
二、经常探求自己的方向的,是水;
三、遇到障碍物时,能发挥百倍力量的,是水;
四、以自己的清洁洗净他人的污浊,有容清纳浊的宽大容量的,是水;
五、汪洋大海,能蒸发为云,变成雨、雪,或化而为雾,又或凝结成一面如晶莹明镜的冰,不论其变化如何,仍不失其本性的,也是水。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人死了,爱情不死,总比爱情死了,人还活着更有动人的质地。 *假如我们不能忘情,我们也可以从情爱中拔起身影,有一个好的面对,这种心灵的拔起,即是以思念之情代替憾恨之念,以思念之情转换悲苦的心。思念虽有悲意,但那样的悲意是清明的,乃是认识了人生的无常、情爱不能永驻之实相,对自我、对人生、对伴侣的一种悲悯之心。
*我们常觉得自己美丽善良,别人丑陋恶俗。这是人的通病。若全世界都是这样的话,那么就找不到一个“自正”的人。所谓“自正”,就是在自我中觉醒,是在找更深更高的自我。我希望做一个自正的人,
愿能“行不负于所致,言不伤于物类”。
*我们要轻轻的走路,懂得用心去过活;我们要温柔的呼吸,培育柔软的关怀,我们要深刻的思考,升华广大的慈悲。
*兰花本是山中草,还向山中种此花;尘世纷纷植盆盈,不如留于伴烟霞。
*一个人本
从军行散文 从军行改写散文100字
第一篇:《中国散文名家名篇》
朱自清
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朱自清以他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散文名篇《荷塘月色》,《匆匆》,《你我》《背影》,《春》,《桨声灯影下的秦淮河》。
叶圣陶
原名叶绍钧,汉族人。字秉臣。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叶圣陶曾担任多项职务。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诗集《稻草人》,散文《爬山虎的脚》,《牵牛花》,《看月》,《藕与莼菜》,《没有秋虫的地方》。
巴金
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巴金晚年提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馆。主要创作《家》,《春》,《秋》。散文《怀念萧珊》,《海上日出》,《繁星》,《鸟的天堂》,《静寂的园子》。
老舍
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老舍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发表了大量影响后人的文学作品,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散文《猫》,《济南的冬天》,《想北平》,《草原》,《养花》,《雨后》。
冰心
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被称为“世纪老人”。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和《晚晴集》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其中《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表现了她对儿童的爱,她希望儿童们能有一个美好的心。她的作品还有诗集《繁星·春水》,为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以“自然”“童真”与“母爱”为主题,以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自然的赞颂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为主要内容,表达了她对母亲的情感、对孩子的喜爱、对自然的赞叹及对人生的理解,被著名作家茅盾称为繁星格与春水体。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 冰心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爱孩子,把孩子看做“最神圣的人”,认为他们是祖国的花朵,应该好好呵护,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美。散文有《小桔灯》,《往事(一)》,《往事(二)》,《在寄小读者》。
矛盾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汉族,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1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是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毗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里成就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秋的公园》,《樱花》。
郭沫若
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学者和著名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蜚声海内外;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散文有《白鹭》,《路畔的蔷薇》,《芭蕉花》,《我的童年》,《银杏》,《丁东草》。
泰戈尔
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凭借宗教抒情诗《吉檀迦利》(英文版,itanjaei,即《牲之颂》,1911年出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人(也是首个亚洲人)。他与黎巴嫩诗人纪·哈·纪伯伦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的两位巨人”。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散文诗《榕树》,《金色花》,《孩子的世界》、《开始》、《告别》,《纸船》。散文《金香木花》。
纪伯伦
卡里·纪伯伦(Kahlil ibran)是黎巴嫩阿拉伯诗人、作家、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其主要作品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散文诗《美之歌》,《浪之歌》,《雨之歌》,《幸福之歌》。
培根
弗兰西斯·培根是英国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学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在逻辑学、美学、教育学方面也提出许多思想。散文《论求知》,《论美》。
中国古代诗人及其诗歌
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另有说法称出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子夜秋歌》,《静夜思》,《古朗月行》,《望庐山瀑布》,《赠汪伦》,《独坐敬亭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秋浦歌》,《望天门山》,《乌夜啼》,《江上吟》,《从军行》。
杜甫
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代表作《赠李白》《望岳》《旅夜书怀》《登岳阳楼》《蜀相》
《月夜忆舍弟》《前出塞》《春望》《月夜》《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绝句》(两个黄鹂)《江南逢李龟年》《石壕吏》。
王维
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受禅宗影响很大。代表作《送元二使安西》《渭川田家》《渭城曲》《终南别业》《终南山》《陇西行》《相思》《鹿柴》《竹里馆》《送别》《山居秋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青溪》《观猎》《使至塞上》《鸟鸣涧》《归嵩山作》《少年行》《秋夜曲》。
白居易
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忆江南》《暮江吟》《钱塘湖春行》《花非花》《赋得古原草送别》《长相思》《采莲曲》《江南春》。
刘禹锡
字梦得,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代表作《秋词》《望洞庭》《乌衣巷》《忆江南》《西塞山怀古》《陋室铭》《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竹枝词>二首》
苏轼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代表作《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晓景》。
辛弃疾
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汉族,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辛弃疾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摸鱼儿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更能消、几番风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青玉案·元夕》《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生于书香门第,在家庭熏陶下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对诗词散文书画音乐无不通晓,以词的成就最高。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以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前期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有《易安居士文集》等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等。其文学创作具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称为“易安体”。代表作《如梦令两首》《醉花阴》《声声慢·寻寻觅觅》。
第二篇:《高考必读优美散文系列》
高考必读优美散文系列(七)
若耶溪;寻梦
1
看着身边的人每日匆匆地来去,我不知道他们心中有着怎样的诉求,如何平衡,又如何做到面带微笑。有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是卑微的,像暗夜某一颗隐于云翳背后的星辰,无声无息。我有许多梦想,却苦于无法一一实现,像一尾渴望深海的游鱼,被困于某一处不为人知的车辙里。阳光照射下来,在眼前幻化出绮丽惝恍的迷雾,宛若梦中。也许我只是常常地白日做梦,藉此收获满足感觉。也许,我只能让笔下的文字带我进入某个我一直渴望或者一直陌生的空间,在逆着时光上溯的迷醉里,感受心愿得偿的欣悦。
但我明白这种沉溺只是暂时的,它的周期最长只有一个月,然后我又进入另一段梦境。但是,也只能这样。我在很偶然的时间注目于“若耶溪”。它是一条溪流的名字,于我却像一个神奇的石扉,我没有喊出芝麻开门的暗语,它已悄悄地訇然洞开,并吸引我慢慢地向深处走去,直到忘却刚刚还萦绕于心的烦忧。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神游也许是不错的选择,在无穷的时间与空间里,我时时感到的孤独可以暂得消融,像浮萍跟随着波浪,以为自己有了归宿,有一种盲目的快感。尽管兔走乌飞斗转星移、沧海桑田顷刻巨变,但我明白变更最快的还是人事。亿万年前的一块顽石因为无力补天遗落人间,现在还是没有飞到天上去,而滚滚红尘中的汹涌人潮却瞬息万变,至多留下或明或暗的旧影,扑朔迷离。
几千年成为过去,若耶溪依旧,只是已换作“平水江”这一诗意顿消的名讳。也许是积久而成的怀旧心理,我只愿循着若耶溪的叮咚水韵,去追寻一个失散在从林中、书页里的陈年旧梦。
2
若耶溪首先和西施联系起来,这一点我先前并不知道。一条美丽的河水,总该有一个貌若天仙的丽人,这样的相互成全仿佛冥冥注定。当我拨开历史的枝柯抬眼望去,西施正手挽竹篮从诸暨苎萝村边,轻步走来。
苎萝村盛产苎麻,从山上采下的苎麻要先打散纤维纺成麻纱,村里的女子每天要提着十余斤重的粗麻纱到若耶溪边洗干净,才能织成麻布制作衣服。她只是若耶溪西岸一名姓施的平凡女子。这里峰峦竞秀、万壑争流,但是她没有功夫欣赏身边云水环绕、溪山如画的美景,只偶尔抬起手臂,拭去渗出鬓角的汗粒。春天,桃花盛开灼灼燃烧,她脸飞红云艳若桃花。当荷花在水面次第微笑,她就是掩映在田田荷叶间的一朵奇葩。秋天到来,她依旧在水边浣纱,清澈秋水倒映着她俊俏身影,鱼儿偶然看到,竟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 现在,在诸暨城南苎萝山下,临江濒水有一巨大方石,高2米许,上镌“浣纱”二字,据说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此处传为当年西施浣纱之处,这块石头就叫“浣纱石”。浣纱石北首高坎上有浣纱亭,内有碑碣记其事;沿亭东侧拾级而下,有一块小平地,右首高坎有沙孟海书写的“西施浣纱处”五个石刻大字。另据说,只要西施去浣纱,方石就会自动沉浮,水浅则沉,水涨则浮。这样,她浣起纱来舒服省力,恰到好处。站在方石上浣过的纱,洁白光亮,柔软舒展,听说还有异香呢。李白曾有诗云:“西施越溪女,明艳光云海。未入吴王宫殿时,浣纱古石今犹在。”(《送祝八之江东,赋得浣纱石》)因此,若耶溪也被称为“浣纱溪”。后人引用这一典故,把“浣纱溪”作为某一词调的格式,成为一个词牌名,后来有人写作“浣溪纱”或“浣溪沙”。
相对于句式长短错落的其他词牌,“浣溪沙”包括“玉楼春”等可算是异数。句式整齐、三或四句为一片,音节明快、疏朗有致,清丽婉转,再联想及这一词牌的悠远意境,真让人心驰神往,目醉魂迷。唐宋时,以此为词牌倚声的词家甚众,佳作亦数不胜数。如秦观的《浣
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这首词以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描绘一个女子在青烟似的春阴里所生发的淡淡哀愁和轻轻寂寞。全词意境娴静悠闲,含蓄有味,令人回味无穷,一咏三叹。尤其是下阕起首两句,飞花似梦、细雨如愁,这个山抹微云秦学士怎么会想到如此绝妙的佳句呢?
只作乡间这么一个默无声息的浣纱女或者采莲女也好,虽然生活清贫,但对于一颗无所奢求的清静心灵来说,什么又是必须拥有的呢?但是,命运的转机只在旦夕之间。“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王维《西施咏》)。范蠡的偶然到访,惊破曾经多少年来平静如初的若耶溪水。悉知范蠡来意,西施毅然奔赴国难,一个平凡的村姑从此成为吴王夫差最宠爱的美人。从此,三千宠爱在一身,君王愿老温柔乡。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精兵十万一举消灭吴国。此时西施何在呢?传说吴王自刎而死时,吴人把一腔怒火都发泄在西施的身上,用锦缎将她层层裹住沉于扬子江心。也有人认为吴亡后西施回到故乡,在一次浣纱时不慎落水而死。但更多的说法是,吴亡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东汉袁康《越绝书》)。李白《西施》诗云: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不管怎样,西施的下落完全是个谜,只能够让我们无穷地问询与追想。几千年的历史已然翻过,有关西施的印记也只是一个浣纱的村姑、一个沉鱼的丽影、一个效颦的事典、一个惑主的红颜、一个不知所终的结局。甚至,连有无此人都需要打上一个问号。也许,只有若耶溪水才知道确知,是否曾经有一个天生丽质的女子常常款款而至,明眸善睐、顾盼生姿。 3
相传若耶溪有七十二支流,自平水而北,会三十六溪之水,流经龙舌,汇于禹陵,然后又分为两股,一支西折经稽山桥注入鉴湖,一脉继续北向出三江闸入海,全长百里。《水经注》谓:“水至清,照众山倒影,窥之如画。”溪山胜景蕴育了丽人,也自当产生英雄。“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尽管越国最终难免覆灭,但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再次复国的勾践却绝对可以称之为英雄。英雄何以纵横天下?在铁血纵横的冷兵器时代,也许一柄利剑即可所向披靡、一剑封喉。勾践手中正有这样的利器,而为他打造宝剑的正是中国古代铸剑鼻祖,越国人欧冶子。我相信若耶溪并非只有美女浣纱的平静怡然,在群雄逐鹿的春秋战国时代,这一方溪山胜地更有鼓角争鸣、刀光剑影。
《吴越春秋》载:吴有干将,越有欧冶。《水经·渐水注》云:“若耶溪,《吴越春秋》所谓欧冶铸以成五剑”。今若耶溪上游上灶、中灶、下灶三村,传即欧冶子铸剑之灶基。其南日铸岭,宋吴处厚《青箱杂记》云:“昔欧冶子铸剑,他处不成,至此一日铸成,故名日铸岭。”欧冶子铸造的一系列赫赫名剑,冠绝华夏。在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争霸之战中,显示了摄人心魄的魅力与威力。
据《越绝外传》记载,越王勾践有五把宝剑,闻名天下。有一天,他把一位相剑大师薛烛(越国人,一说秦国人)召至,让他来品鉴一番。勾践先后让侍臣取出毫曹、巨阙,但薛烛根本不为所动,他认为毫曹光华散淡,巨阙质地不纯,并非宝剑。勾践命人拿出第三把宝剑,并缓缓地吐出两个字:纯钧。听闻“纯钧”二字,薛烛瞬间惊呆,他若有所思地杵在原地,好久才回过神来。然后,他走下台阶,整理好自己的衣装,接过宝剑落座细加端详。他拿起宝剑先用力一震,接着向空中猛然一挥,刹那间光华摇荡,就像初开的白莲花;剑柄上
的雕饰发出灿烂的光芒,深邃流转,如同天上的星宿缓缓运行;剑的光晕宛若悠悠春水从水塘溢出,潋滟生辉;而剑刃就像耸峙千丈的危岩峭壁,崇高而巍峨;再看它的质地,润亮晶莹,好像刚刚开始消融的冰雪。
薛烛惊喜地问:“这就是传说中的纯钧吗?”勾践得意了:“有人拿两个富乡、千匹骏马、两座千户之城来换这件宝物,你认为如何呢?”薛烛急忙回道:“大王,万万不可。在铸造这把宝剑的时候,千年赤堇山一朝破裂而出锡,万载若耶溪水一旦干涸而出铜,雨师淋水,雷公拉风箱,蛟龙捧炉,天帝装炭。欧冶子聚合天地精华,悉其技巧,终于将湛卢、纯钧、胜邪、鱼肠、巨阙五把宝剑打造成功。而今,赤堇山闭合如初,若耶溪深不可测,众神归天,欧冶子也即将离开人世。即使有倾城黄金、遍地珠玉也不能够换得其中的任何一件,骏马与大城又算得了什么呢„„”
曾经的吴越之地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传说的神奇疆域,连绵的征战频频搅扰着老百姓的生活,即使做一个普通平凡的浣纱女子都不能够。也许,若耶溪水有多平静,它就会有多汹涌。在它的两岸,在它的周边,一定轻掩着太多绮丽交错的梦,只须轻轻地投桨入水,这些沉沉旧梦即会呼啸而至。越王勾践之剑的出土,只是其中的一句呓语,它证明了春秋时代越地对制剑的如火热情。我相信这种重见天日的青铜不但有千年不朽的锋芒、切金断玉的决绝,更有沉默不语的柔情。
可是,这样的长剑如何才能够握在手中,匹马驰骋?从来,倚剑云天是英雄的写照,也是太多文人的梦想。“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高适《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愿将腰下剑,只为斩楼兰。”(李白《塞下曲》)李贺《南园其七》诗云:
长卿牢落悲空舍,曼倩诙谐取自容。
见买若耶溪水剑,明朝归去事猿公。
司马相如字长卿,这位大辞赋家才华横溢,早年因汉景帝“不好辞赋”,不得已客于梁孝王门下,“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会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并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只能在空舍里长自悲叹。曼倩是西汉辞赋家东方朔的字,他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谏”(《汉书·东方朔传》)。但武帝始终把他当俳优看待,并不重用。他只能够诙谐取容,怵惕终生。“猿公”,事出东汉赵晔《
现代散文的形与神 散文形散神不散
【篇一】现代散文的形与神
阅读技法讲解——现代散文阅读之形与神四川省宣汉中学 汪芒
技法指津
散文的“形”,指散文的外在表现形式,包括选材、结构、表达、笔法、思路等。散文的“神”,指蕴含于“形”中的思想感情,主要指散文的主题、内涵、精神、意蕴、发展线索等。
“形散神聚”是现代散文的基本特点。“形散”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取材广泛,材料丰富多彩。凡是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心旷神怡的,都可选作散文的题材。如《故都的秋》,明明要写北京的秋味、秋色,却来了个“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并将洋人、古人写入了作品。二是结构多变。在结构上,散文没有统一或严格的结构模式,可谓是不拘一格。结构、格局,都依照抒发感受的需要安排。三是表达自由。在运用表现手法时,可以把几种手法灵活地融合起来。如《荷塘月色》,从表达方式来看,有夜出探幽的记叙,有荷塘月色的描写,有“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的精彩议论,有对自己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的情感的抒发,各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不拘一格。
所谓“神不散”,就是主题集中,线索分明。现代散文的材料和结构看似散乱,其实都有一个中心统帅着,就像一颗颗散乱的珍珠,用一根红线贯穿了起来。大部分散文都可以分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神”,这些神既有统一性,又有相对的独立性。一是并列关系,几个“神”粗略地说不分大小轻重主次,它们或是先后表达,或是齐头并进地表达,如《藤野先生》等。一是主次关系,几个“神”之间显出大小、主次关系,或包含和被包含关系。当中一项是主要的,其余都是次要的。三是表里关系,表面上表达一个意思,内里表达另一个意思。如鲁迅的《秋夜》明写自家后院内外、房内外的秋夜景物,暗自比附作者处境和社会环境。
总之,在现代散文里,“神”是“形”的统帅,“形”是“神”的具体化。形神兼备,形散神聚,正是现代散文艺术魅力的体现。
针对散文“形散神聚”这一特点,近十年来对散文阅读的考查,重点落到了“分析综合”及“鉴赏评价”这二个方面。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分析结构层次及表现形式,鉴赏语言及表述技巧,与作品的“形”有关;分析观点态度和评价思想内容和作品的“神”有关。
阅读散文,首先抓住散文的线索。叙事性散文常以时间和空间为线索,抒情性散文常以作家的思绪为线索。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标题、开头、结尾、过渡和段首段尾的关节处;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
其次理清散文的思路。思路是属于散文脉络、结构、布局方面的问题,只有把握了全文的脉络才能真正地理解各层的意思,才能对局部的感情倾向做出正确的分析,对特定语句的深层含义做出深刻的品味,从而整体把握散文的主旨。
最后要把握文章的主题。一是从作品的写作背景探索主题。二是从作品的“文眼”探索主题。文眼,是指那些特别精炼警策的词句,是作者精心安置的“慧眼”,也是散文主题的凝聚点。
选文
人生是用来享受的
张佐香
意大利记者吉阿提尼访问著名钢琴家鲁宾斯坦。结束时,钢琴家送给他一盒他最喜欢抽的雪茄。记者受宠若惊,感激地说:“我要好好地把它珍藏起来。”鲁宾斯坦听了连连摆手,坚决地说:“千万不可,你一定要把它抽掉。这些雪茄美妙如人生,人生是不能保存的,你一定要尽情享受它,没有爱和不能享受人生,就没有乐趣。”
很久以前,我就喜欢上了“享受”一词。享受是幸福和甜美的化身。正如蒙田所言,享受人生是至高无上的美德。我享受生命的意念,来源于天地万物的开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上帝创造了日月星辰、雨雪雾霭、飞瀑流泉、花草树木愉悦人的耳目。大地厚德载物,献出了五谷瓜果、走兽菜蔬,滋养人的躯体。上帝的本意是要人们在辛勤劳作的同时,快乐地享受生活。享受,这样一个美好的词语,不知道在何时被一些智商很高的穿长袍的布道者和鸿儒雅士扭曲了。数千年来,某些崇山峻岭般的伟人先知,阻挡着人类自然生命的小溪流。万山不许一溪奔。他们用条条框框制约着、束缚着人们,要人们做艰辛工作、牺牲和自律的殉道者。
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一个世界爱的结果。每一个生命都是珍贵的、无价的,都是秉承天地、人神的造化而结晶的灵物。这种亵渎生命的教化,如今已被否定,可是新的困惑依然缠绕着人类。在这个媒介充塞了视听,信息代替了思想的浮躁的世界上,我们的心灵和躯体逐渐分离,各行其是。我们的心灵充满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而我们的躯体却背负着超重的身外之物,向前急驰,无暇他顾。每个人都在慨叹:活得太累了!其实,正是因为我们走得太快了,以至于把灵魂落在了身后。为何不放慢脚步,听听自己的心音,做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好好地享受生活呢?
享受不是毛毛雨,不会从天而降。享受是创造的过程。但是,享受生命其实可以很简单。享受可以是林中的一次散步。绿树成荫,满眼绿叶田田,苍翠欲滴的叶缝间弥漫着清新的气息,渐渐地沁入心脾,心魂一下子就氤氲了起来。或边走边沉思,或与爱人孩子边走边闲谈,或与三两知己把酒话桑麻……那份惬意是无法言说的。享受可以是一杯午茶。我喜欢在午后浓睡的慵懒中为自己沏一杯香茗。漫不经心地往玻璃杯内放入茶叶,沏入沸水,透过晶莹的液体,盯着香茗舒展的肢体,等待着它们慢慢地将水染绿。在令人销魂的松懈中,我感受到了神性的爱和关怀。午茶构成了一种梦幻、一种虚拟、一种摆脱了真实的逍遥与自由。午茶尽管短暂,不能再续水,但它是个凉亭驿站。享受可以是抽出时间读自己心仪已久的一本好书。目及神凝,齿颊生香,心游万仞,精骛八极,灵魂自由地呼吸,精神饱满而芳香。全身因获得真理的照耀和爱的浇灌而释放出蓬蓬勃勃的活力。享受可以是一次结伴而行的郊游,大家围坐在草地上,身后是蓊郁的树木,清澈的溪流。温馨幽远的风景,恬淡如西洋油画。大家在和煦的阳光下幸福地谈论着琴棋书画诗词文章。享受还可以是睡前诵一首唐诗吟一阕宋词,或者贪看一幅吴昌硕的水墨画,听一曲萨克斯……
享受不是一掷千金的挥霍,不是灯红酒绿的奢侈,亦不是珠光宝气的华贵,而是属于正常人的最基本的乐趣。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恩赐,无比优越。如果我们白白虚度此生,或者觉得它不堪重压,那只能怨我们自己。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享受生命需要淡泊的情怀和澄明的智慧,懂得享受生命的人,总是令人欣喜和感动。一个懂得享受生命和珍爱生命的人,会为一汪清水驻足,会为一串鸟鸣发出会心的微笑,会为一盆鲜花念上“应是绿肥红瘦”。享受,应该是每个人心中的一份禅意。有了它的陪伴,人生之路必有善有美可陈,眉宇之间,必然充盈着幸福清逸之气。(选自《散文百家》)
问题
1.文章开篇引用意大利记者吉阿提尼访问著名钢琴家鲁宾斯坦的故事有何作用?
2.如何理解“人生是用来享受的”这句话的含义?
3.结合文章内容回答,在作者看来什么才是真正的享受?
4.文章中说“享受不是一掷千金的挥霍,不是灯红酒绿的奢侈,亦不是珠光宝气的华贵,而是属于正常人的最基本的乐趣”,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物质”和“享受的理解”。
解析
第一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某段落的作用”这类试题一般要考虑两个方面,即“结构和内容”。一般需要注意其所处的位置,如果在文首,就有引起下文的作用;如果在中间,就要过渡作用;如果在结尾,一般就会有总结上文,照应开头等作用。至于内容方面,则需要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第二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的能力。理解句子的关键在于抓住关键词语,在这个句子中,“享受”是关键词,这就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去深究其内涵。
第三题考查筛选与整合文中重要信息以及把握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此题关键是要找准有效区间,然后在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整合概括即可。有效内容在文章的第四、五两段。
第四题是具有开放性的,所以说答题时可以自由一些,但是开放不是漫无边际,应该是立足文本,体现自我,言之有理,此题就可以从“物质”与“精神”去谈。
答案
1.在结构上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即引出本文话题“享受”;用故事开篇,使文章更有吸引力。
2.人的一生应该在劳动创造的过程中,摆脱束缚,放松身心,在奋斗的过程中去体会幸福和灵魂的满足。
3.享受属于正常人的最基本的乐趣;享受是创造的过程;享受其实非常容易获得,它只是一种内心的愉悦和满足,与物质无关。
4.享受不是对物质的过分追求,而应该体现在精神方面的追求和满足。人类过分追求物质,到最后反倒是一种空虚,使人变得更加贪婪,这样就更难以体会到一种满足了,没有满足就无所谓幸福了,没有幸福感就不能叫享受。
享受当然应该有物质作为基础,没有物质,精神就没有依托;当然享受不是放纵,奢侈,在物质上得到一定满足之后,人还应该有更高的精神追求,这样才会有更大的幸福感,才会是真正的享受。
【篇二】现代散文的形与神
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形”与“神”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形”与“神”
刘彬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与艺术系,福建漳州,360000)
摘 要:文章用中国美术中的“形”“神”观点从“形”、“神”、“形神结合”三个角度分析了现代标志设计。探析了如何运用传统的“形”“神”观点来设计现代标志。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探索分析,在传统与现代、过去与未来之间寻找到适合的方法,使中国传统的“形”“神”理论在不断变化的时空环境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形;神;形神结合;现代标志设计
目前,我国的标志设计多是学习沿用西方设计理论,从源于包豪斯基础教育体系的构成理论出发,对图形作各种各样点、线、面、体的分割、排列、变形、组合,从而导致现代很多标志设计只是狭隘地从字母、字体以及几何图形的角度来进行设计,这样设计的标志虽然具有较强的现代感、形式感、商业感,但是却缺乏深层次的精神含义,显得有形无神。
标志是一种具有象征性的图形传播符号,通过创造典型性的符号特征,借助人们的符号识别、记忆、联想等思维能力,传达特定的信息。在某些条件下,标志能够超越语言、文字、国家、民族以及地域的限制,传递信息,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1]。标志以造型别致、个性突出、易识易记的物象、图形或文字符号为载体,除了表示什么之外,还具有表达涵义、情感等作用。所以标志不但是一种图形文化,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象征,伴随着全球化的商业趋势,标志更加是企业向消费者传达信息的重要途径。标志是企业经营精神的具体表征,代表着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内容、发展愿景、产品的特质等。标志在品牌的形成、发展、繁衍和扩展中扮演了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品牌形象识别的主要依据,是形象系统化的统帅。标志是企业信誉的保证,代表了企业的产品质量、服务和价格。企业的标志将企业的信息概括、提炼、抽象,转换成企业视觉符码,是整个传播过程的关键因素[2]。因此标志不但要具有完美的“形”,还要具有内在的“神”,而且要“形神结合”“结合巧妙”。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思想家就已提出形神的观点。《荀子·天论》中说:“形具而神生”。“形”、“神”的概念是通过汉魏六朝哲学形神论中的基本涵义转换到中国美术评论中的,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为中国美术评判最重要的范畴,成为中国书画图形美学的基本概念,是中国独特的美教概念。传统的观念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不是随心所欲的,中国传统的“形” 、“神”观点与现代标志之间在造型、信息传播等方面有着相似性,但它们之间毕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空间、时间的变化,因此我们不能简单的照搬,必须通过严格分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才能运用。
一、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形”
《庄子.天地》中“物成生理谓之形” “形体保神”,即万物生成生命的机理叫做形体,形体的作用是守护精神。中国书画图形强调“形具神生”、“以形写神”、“神寓于形”。由此可见,在中国古人很早就注重“形”的塑造。“形”是物象外形特征和构成物象刘彬,190年4月,男,山东威海,硕士研究生,助教,艺术设计专业,eail:119241979@qq.o,
的规则,中国传统书画图形在造型上非常注重造形的完整性、装饰性及象征性,讲究形与形之间的相互呼应、礼让穿插,求整求对称,强调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如由黑白两个鱼纹组成的中国吉祥图形“太极图”;由两个娃娃的头、身、手、足巧妙连接而形成的“四喜人纹”;由五行、五方观念所形成的九宫格等。
在标志设计中,“形”一词表示标志的外形、色彩、结构。“形”是一件作品的基石,只用“形”的作品不是最好的作品,但同时没有“形”的作品根本谈不上“神”。“形”不是简单的运用打散、切割、错位、变异等方法,将其进行分解、转变和重组,产生新的形式和效果;而是在变化时要与“神”相结合,就是要紧密的和企业文化相关联,不能为追求造型个性,而背离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产品特性。这样设计出来的标志既造型别致,又具有内涵,能表达出企业的精神、理念。选用的设计素材要注意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含义。在造型上,可以学习传统图形的构成形式,注重整体的完整、对称。
很多优秀的设计师将中国传统的图形设计中“形”的塑造观念融入了现代标志设计之中,设计出许多优秀的标志。太极图形是中国经典的吉祥图案(图1),很多现代标志设计如香港凤凰卫视的台标(图2),整体上就是这种构图。标志使用了彩陶上的凤鸟图形为基本设计元素,并采用中国特有的“喜相逢”的结构形式。“凤”“凰”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百鸟之王,是汉族的民族图腾,代表着吉祥如意、和平安康。一凤一凰对旋,振翅高飞,委婉的翅膀充满动感和现代感;凤尾和凰尾展开的造型使得整个标志透气、开放、没有堵塞的感觉,象征着开发、发展,凤凰卫视将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传播给世界,更帮助中华民族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开阔的视野去认识这个纷繁多姿的世界;一阳一阴,相互交融,预示东西方文化,传统与现代文化的整合。两个主体像两团燃烧的火,极富动感地共容在一个圆内,既具直观性又有象征意。标志的“形”充分体现了凤凰卫视“开拓新视野,传播新感受,记录新生活,创造新文化”的使命[4]。
图1 太极图形 图2凤凰卫视台标
二、现代标志设计中的“神”
汉语博大而精深,每一个词汇的含义都非常的丰富,“神”一词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孟子》一书中“充实而光辉谓之大,大而化之谓之圣,圣而不可知之谓之神”,孟子认为充满并且能发出光辉叫作大,光大并且能使天下人感化叫作圣,圣又高深莫测叫作神,这句话是对神的一种艺术的抽象化描述。另外一种是《广韵》一书中“神,灵也”,即作品的精神所
在,是作品形象的气量、性情、粗神和感情的集中体现。顾恺之在《论画》中说到 “以形写神”,指明画家在反映客观世界时,不仅应追求外在“形”的逼真,还应追求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即形具神达,形神兼备。顾恺之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认识到作品中“神”的重要性,他在绘制裴楷肖像画时,在其脸上添加了三根毛,“如有神明”,从而更好地表现人物的神采。中国传统美术倡导“神高于形”的美学观点, “神为形主”、“神灭形消”,作品的“神”是处于主体地位,作品中没有“神”就没有“形”;作品的“神”是在作品与接受者之间交融、物我两忘的基础上将接受者引向一个超越现实时空,富有形而上主体意味的境界中[3]。
现代标志设计要秉承了这一传统艺术观念,使得标志除了具备外在的形式美外,还具有内在精神内涵。在标志设计中“神”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标志所包含的精神含义,即企业经营的抽象精神、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的愿景、企业的经营内容等。另一层则是一个标志反映给人们的直观感受和艺术想象力,是标志设计在“形”上的一种艺术升华。它是作品所表现出的一种韵味,一种联想,一种文化内涵,一种思想哲理,一种在“形”、“神”的相互渗透交融中形成的和谐统一的美;是设计师运用平面设计语言,以简洁、恰当、精练的手法表现,体现设计师的思想感情与社会、生活和文化内涵相融合而产生的艺术境界,从而唤起受众的联想和情感共鸣,使其身临其境,领悟其情。现今社会文化和商业的发达,要求现代标志设计具有更高的文化性,艺术性、符合大众审美情趣,因而我们更加要注重标志“神”的塑造。
三、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形神结合”
设计优秀的标志是“形”“神”兼备的标志,并且“形”“神”结合巧妙的标志。“形神合一”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即标志的“形”与“神”要巧妙的结合。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角度出发我们对“形”“神”的理解更直观,更容易领会, “形”我们可以理解为物质的范畴,就是这件作品的客观存在形态,而“神”我们可以理解为精神意识的范畴,“形”和“神”是辨证的统一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不是矛盾的统一体, “形”“神”兼备的作品才是杰出的作品。
中国联通标志(图3)就是“形神结合”巧妙的典范作品。标志采用了中国传统图形“盘长”和“方胜”手法,“方胜”表达了同心双合、彼此相通的美好意愿, “盘长”传达了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吉祥含义,联通公司正是取其“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相辅相成”的含义来寓意公司的发展无以穷尽,日久天长。迂回交织的线条象征着公司高度发达完善的通信网络。标志造型中的四个方形有四通八达、事事如意的含义;六个圆形表示公司事业路路相通、处处顺畅;而标志中的十个空处则表达了圆圆满满和十全十美的含义。标志中还有两个上下相连的“心”,展示了联通公司的宗旨:通信,通心,联通公司永远为用户着想,与用户心连心。标志的“形”:造型别致鲜明,易于识记,鲜明的形象所带来的高认知度,为联通用户的扩展和业务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标志得“神”:内涵明确,寓意丰富,洋溢着浓郁的民族情结和古老东方吉祥之气。整个标志“形”“神”浑然一体,结合巧妙,将已经在中国民众约定俗成的传统图形的“意”,沿用到联通公司的内涵之中,从而演绎出更深层次的全新的精神理念,使其更具有文化性与社会性。
图3 中国联通标志
西方的油画,注重写实,一点一抹,尽量要捕捉中客观存在的微妙变化的造型、色彩、光影,力求“形”塑造的完美;而中国的书画图形着重写意,挥毫泼墨,意在通过“形”的典型特征来体现抽象的“神”,达到“形神合一”,营造出一种似与不似、洒脱飘逸的意境,超越视觉形象空间,给人以无限的延伸感。运用中国传统的“形”“神”观念可以使自己的设计富有情感色彩,对内涵的表达更具哲理性,可以巧妙地将民族的和现代造型相结合。在深入领悟了中国传统图形的“形” 、“神”观点之后,再在现代西方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兼收并蓄,融会贯通,设计出“形”“神”结合巧妙的标志。总之,要设计出造型独特别致、内涵丰富的现代标志,我们可以多尝试用中国传统的“形” 、“神”观点来指导我们的设计。 参考文献:
[1] 朱春华.标志图形设计[].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1-2.
[2] 文红.标志设计教程[].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2.
[3] 陈池瑜.象、意、形、神范畴在中国美术批评中的运用[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版,200(3):-.
[4] 视觉中国.标志设计精品解读[].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40-7.
“For”and“Spirit”in odern Loo Desin
liubin
(hanhou Institute of Tehnoloy RenWenSheKeyuYiShuXi,FuJian hanhou,360000) Abstrat: In the artile the author analyes odern loo desin fro three aspets,inludin“For”“Spirit”“both For and Spirit”and how to use the to desin odern loo.And throuh different tiers and aspets the author tries to find a way between tradition and odern, past and future, to ade the live in new spae-tie.
Key words: For;Spirit;both For and Spirit;odern loo desin
【篇三】现代散文的形与神
重构散文的本体知识与教学知识重构散文的本体知识与教学知识(外一篇)现代散文的形与神
按语:散文的特征是“形散神不散”。最早提出这一说法的是1961年月12日《人民日报》上发表的肖云儒的《形散神不散》。该说法流行了20多年,直到20世纪0年代,才有不少学者开始质疑和批判。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文学评论》197年第3期上林非的《散文创作的昨日和明日》,该文较早批评了“形散神不散”说法的局限性;《河北学刊》19年第1期上喻大翔的《历史与现实:形散神不散》,该文进一步从文论发展史角度提出“形散神不散”是一种历史的退化,是对现代散文的反动,就形神哲学美学关系而言,也落伍于唐以后的时代。时隔44年,即200年,《美文》上肖云儒撰文《“形散神不散”的当初、当年和现在》,对自己当年的提法作出了反思和新论。那么,散文的本质特征到底是什么?能不能说就是“形散神不散”?散文阅读教学应该遵循怎样的思路?本期刊发两篇文章,王漫老师的《重构散文的本体知识与教学知识》对散文的本质特征进行了新的探索;刘占泉老师的《散文阅读教学路径新探》则给我们示范了散文阅读教学应该遵循的路径,两篇文章相得益彰,给我们的散文阅读教学以新的启示。
重构散文的本体知识与教学知识
北京教育学院 王 漫
(原载《语文教学通讯》2010.3B)现代散文的形与神
我曾做过数次调查,在当代中国凡受过中等教育的人(无论是否语文教师),若问散文的特征是什么,张口即答“形散神不散”,可见这句话影响之深。实际上,这句话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们不能再用它来概括散文的本质特征。
本来,这早已是散文研究界的基本共识,无须论证了,但近来发现有的教师并不认同,还有不少教师依然在用这种观念解读和教读散文。孙绍振先生批评中学的语文知识落后学术界“二十年到五十年”,这在散文教学中表现得尤其触目惊心。
一、为什么“形散神聚”不能视为散文的本质特征
首先,这个观念有时代(20世纪60年代)的烙印,是对杨朔散文为代表的一批散文特点的概括。比如《荔枝蜜》,无论怎样迂回铺垫、欲扬先抑(“形散”),最后都归结到“歌颂劳动人民”的中心上(“神不散”)。显然,“形散神不散”适用于那些千回百转而“卒章显志”的散文。
而从大量的作品实际看,“形散”者,未必散,如《背影》,集中回忆一件往事,并不散;林清玄的《心田上的百合花》写山野间的一株百合努力开花的生命历程,也不散。“神聚”者,又怎样聚?许多优秀的散文信笔抒写,未必有统一的中心。如《藤野先生》,并不是所有文字都为表现藤野先生服务。放在《朝花夕拾》的文集里来看,
《藤野先生》集中回忆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的生活,而这段生活及其回忆里,并不是只有藤野先生,还有留日时期的各种经历、见闻和感受。文中既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怀念,也充溢着一个弱国子民的耻辱感,而这也正是促使鲁迅弃医从文之人生转折的关键。文章劈头一句“东京也无非这样”的“也”字,已然流露了深深的失望情绪。所以,教读《藤野先生》,如果按照“形散神聚”的路数来分析,一切材料(“形”)都聚焦到“怀念藤野先生”的中心上(“神”),不仅牵强,而且容易忽略作者更为复杂深刻的内心感受 。
众所周知,越是优秀的作品,越有咀嚼不尽的内涵与细腻驳杂的感受。比如《散步》,把“中心”归纳为“亲情”、“和谐”、“孝道”、“责任”、“生命”,都有一定道理;《风筝》,也不仅仅是反思传统的儿童观教育观,还可深入到对专制文化的批判,而作者的“沉重”和“悲哀”还有多少难以言传的个体心绪的况味啊!这哪是一个“神”字聚得?现代阅读观强调:积极的阅读,尤其是文学作品的阅读,应有更多的开放性与个人体验。“形散神聚”的分析框架却往往既简化了作者也愚化了学生,把作品丰富的意蕴简化、窄化、抽象化、概念化为“一言以蔽之”的“中心思想”。
已有无数论者撰文指出,“形散神不散”充其量只能概括部分散文的特点,如果要套用这个说法,还有很多散文“形不散神散”、“形神都不散”、“形神俱散”(徐岚《散文的四种基本类型——兼论“形散神不散”的片面性》,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3月)。看来,如果“形散神不散”的说法有一定的合理性,对部分散文具有解
释力,它也只是从选材、布局、结构的角度揭示了部分散文的形式特征。但形式特征本身却不足以代表一种文体的本质,正如我们不能用“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概括诗歌的本质特征一样。揭示一种文体的本质特征,应该从更为内在的机理出发。五四时期的“美文说”(周作人)、“性灵说”(林语堂),新时期的“真情实感说”(林非)、“文化说”(楼肇明)、“内向性说”(刘锡庆)和“诗性本体说”(陈剑晖)等有影响的散文本质特征论,无不是从内在机理出发的。(参见李雪梅《中国当代散文本质特征论》,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
如果不说“形散神聚”,只保留“形与神”的概念呢?人教社与北大合编的《普通高中课程标;隹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其知识短文《现代散文的形与神》就做了这样的折中处理:“形”是指客观材料,指文章实际写到的人、事、物、景,“神”是指中心,指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那我们要问了:有什么文章不是由“材料”和“中心”构成的呢?特别是文学作品,不都要靠形象说话吗?诗歌中的意象、小说中的人物,是不是都可以算作“形”呢?当然,诗歌意象与小说人物形象已经是“形与神”的统一了,那么散文写到人、事、物、景,又凭什么说只是“形”而无神,需要在它们之外再去寻找一个“神”呢?——这正是造成散文教学对“内容/形式”、“材料/中心”、“思想/语言”进行割裂分析的深层原因。于是有的教师忽略了对那些丰富形象的充分而真切的审美感受,先归纳一下文章写了哪些人、事、物、景,再总结一个中心,就算完成了散文教学任务。自然,有的散文含蓄蕴藉,言在此而意在彼,需
要读者专门去挖掘材料背后的深意;但散文实写的对象(“形”)就蕴涵着“神”,这应该是没有争议的。总之,“形,神”二元论既难凸显散文特质,又给散文教学带来了隐患。
二、散文的艺术特征及相应的教学原则
否定了“形散神聚”,那散文的艺术特征又是什么呢?这要立足于散文与诗歌、小说的本质区别来讨论。
1.贵在有“我”。
散文贵在有“我”,品读散文的关键,是要体会作者的个人性情、微妙情绪和独特感悟。为什么“贵在有‘我”’可以视为散文的本质特征?“贵在有‘我”’,并不是笔者个人的创见或炮制的新词。从现代散文诞生的第一天起,无数论者就已在反复强调散文有“我”的本质特点。比如现代散文的开山大师郁达夫就说过:“现代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现代的散文,更带有自叙传的色彩。”(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上海良友图书发行公司,193。)
当代散文研究的重要学者刘锡庆先生也有一个精彩概括:散文姓“散”(散行成体)名“文”(文学)字“自我”(具有独特个性的真实作者)。这个概括实在巧妙,因为从“姓”到“名”再到“字”,正是一个人的身份由外部范畴到内在属性逐渐凸显的过程。刘锡庆先生还在《中国现当代散文欣赏》等文章中,充分引用郁达夫、林语堂、周作人、叶圣陶、蒙田、巴金、叶至诚等人的言论,反复强调:散文必须要有“我”!《阿长与(山海经>》、《背影》等散文,皆以“我”
【篇四】现代散文的形与神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_字音字形《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字词积累
诗歌部分
注:给加点的字注音,识记下划线字的字形,以及词语的含义
第一单元
天狗 郭沫若
脊髓 剥皮 啮啃 爆炸 爆发 暴发户 ...
井 杜运燮
杜运燮 淘汲 汲水 一瞥 摒弃 屏弃 摈弃 澄澈 汲取 垃圾 ..........洗涤 虔诚 揣摩 ..
春 穆旦
查良铮 蛊惑 谜语 迷惑 赤裸 脚踝 潜流 摇曳 ....
无题 邹荻帆
仆倒 仆人 袒露 坦露 墓碑 暮色 ..
川江号子 蔡其矫
矫正 矫揉造作 娇柔 骄傲 一箭之地 一箭之仇 悬崖 漩涡=旋涡 旋风 船桨 水浆 搏斗 赌博 起搏器 呕心沥血 荒谬 走进诗的世界
缪斯 眼花缭乱 璀璨夺目 源远流长 蔚蓝 众说纷纭 廓清 雕像 间隔 间歇 明晰 强调 差强人意 强人所难 强颜欢笑 强迫 辅助 押韵=压韵 重章复沓 挢揉造作 削足适履 隽永 装饰 妆饰 矫饰 陈词滥调 堆砌词藻=辞藻 崭新超拔 携带 靴子
第二单元
贺新郎 毛泽东
阴霾 寰宇 龙飞凤翥 精粹 蕴藉 狼藉=狼籍 眉梢
也许--葬歌 闻一多
蝙蝠 褊狭 咳嗽 荫庇 树荫=树阴 撑伞 蚯蚓 咒骂 诅咒 捶胸顿足 哽咽 咽喉 尔虞我诈 呼天抢地 声嘶力竭 噩耗 恶魔 一个小农家的暮 刘半农
灶台 必必剥剥 嫣红 姹紫嫣红 叱咤风云 衣裳 衔接 锄头 调弄 踱着步子 酿酒 瓦釜雷鸣 羁旅之思 脍炙人口 静穆
秋歌—给暖暖 痖弦
颤抖 战栗=颤栗 砧声 辽夐 马蹄莲
妈妈 江非
点钞机 临沂县 司空见惯 天方夜谭 铺垫 簇拥 蒙太奇 蒙族 蒙古 渲染 履历
诗的发现
雕塑 涅槃 秧苗 怏怏不乐 泱泱大国 央浼 红苕 粘稠 深邃 馈赠 狄德罗 契机 徘徊 固执 惰性
第三单元
蛇 冯至
悚惧 绯红 绯闻 菲薄 芳菲 蛊惑 涿州 秀美无邪
预言 何其芳
麋鹿 苔藓 舌苔 温郁 痴迷 被褥 沉郁顿挫 蟒蛇 胆怯 寥落 颤抖 暂停 静穆 抚摩 琢磨 天籁 璞玉 颤悸 倚靠 贬谪 踟蹰 踯躅 凋谢 纯粹 锤炼
窗 陈敬容
凝望 幽咽 隆冬 坎坷 委婉 孕育 眷恋 意蕴 蛤蜊 蛤蟆 唐湜 (湜 :水清见底的样子) 笼罩 水龙头
你的名字 纪弦
凋零 逾期 复沓 刻骨铭心 渲染 光彩夺目
神女峰 舒婷
杳无音讯 眺望 煽动 悬崖 鸢尾花 双桅船 提供 揣摩 冷遇飘落 云雾缭绕 披纱戴巾 亭亭玉立 风姿绰约 牌坊 歙州 惋惜 委婉 宛如 挹取 (舀取)
诗的意象
啁啾 分叉 潜意识 渗透 皱纹 屋檐 瓦菲 典押 青苔 酝酿 摹状 山峦 弧线 铸剑为犁 殷切 殷红 憧憬 长途跋涉 窥见 礁石 浩劫 撷取
第四单元
河床 昌耀
堤坡 如雷贯耳 鱼贯而行(像游鱼一样 一个挨一个接连着走) 鼓囊囊 胸脯 果脯 辕马 谨小慎微 拽紧 刹车 屹立 矗立 须臾 风声鹤唳 隘口 潜伏 跛脚 彤云 眩晕 飓风 帆樯 不可测度 张弛 胼胝 脐带 朴拙 凝重 高邈 深邃
金黄的稻束 郑敏
树巅 肩荷 回溯
地之子 李广田
襁褓 高屋建瓴 喧腾激荡 狂飙突进 迥然不同 渲染
半棵树 牛汉
山楂 齐楂楂 胡子拉碴 玻璃碴 劈风斩浪 咀嚼 萤火虫 厄运 拯救 摧残 拒绝 瘦削 震撼
边界望乡 洛夫
落马洲 勒马 茫然 凋残 告示牌 白鹭 咯血 鹧鸪天 啼叫 血脉贲张 惊蛰 苍莽大地 云雾氤氲 扣人心弦
奇崛 飞翔 奔驰 马厩 郁郁葱葱 绚丽 综合力 贯注 铮铮铁骨 狭隘 山隘 频率 默契 心领神会 荡漾 遵循 嬉戏 光怪陆离
第五单元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艾青
封锁 絮聒 后裔 皱纹 憔悴 乌篷船 蓬头垢面 巢穴 暴戾 蜷伏 崎岖 啮啃 泥泞 烽火 垦殖者 家畜 饲养 肥沃 饥馑 乞援 憎恨 欢呼雀跃 蝗虫 虐待 祈祷 黄陂 苜蓿 老马 臧克家
臧克家 形神毕肖 坚韧不拔 坚忍不拔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食指
骤然 点缀 绷紧 窗棂 车厢 汾阳 栅栏
雪白的墙 梁小斌
肮脏 闪烁 涨潮 载体 憧憬 浩劫 凝聚 负荷 苦闷 号哭 后裔 酝酿 诙谐 恢弘 =恢宏 朗诵 倾诉 渗透 手腕 蹂躏 飞驰 迄今
诗的鉴赏
躁动 酣畅 徜徉 蕴涵 羁绊 翱翔 剔牙 悬殊 戏谑 异彩纷呈 猹 模糊 骷髅 扑朔迷离
散文部分
第一单元
动人的北平 林语堂
魁梧 狭隘 着木屐 着陆 着手 老妪 媲美 一箭之地 珐琅 作奸犯科 墙垣 城壕 画舫 翱翔 遨游 颐和园 褴褛 诙谐 和蔼 嬉笑怒骂
汉家寨 张承志
荟萃 褶皱 山坳 狞恶 晕眩 怔住 脚踝 海市蜃楼 暴晒 嶙峋 磅礴 沙砾 铁碴堆 咀嚼 肆虐 白炽灯 炫目 炫耀 棉絮 砦 俯瞰 遗憾 揣测
特里尔的幽灵 梁衡
飘渺 缥缈 窗明几净 鳞次栉比 温馨 肖像 勾勒 深邃 蹭饭 乱糟糟 橱窗 过滤 剥削 溯流而上 镀金 留言簿 幽冥 重蹈覆辙 若即若离 可望而不可即 步骤 苍凉 呕心沥血 现代散文的形与神现代散文的形与神
沟壑 提炼 锤炼 朦胧 隐晦 行云流水 纵横捭阖 摇曳多姿 信手拈来 信马由缰 渲染 嗜好 栩栩如生 窥见 解剖 掩蔽 弊端
第二单元
新纪元 李大钊
陈陈相因 发轫 庶民 蹂躏 侮辱 谄媚 匿迹销声 鬼祟 契约 差强人意
捉不住时间的鼬鼠 周涛
鼬鼠 裹挟 浑然不觉 迷惘 渺小 生杀予夺 肖像 狩猎
焚膏继晷 藐视 勾心斗角 胁肩谄笑 逃遁 磨蹭 荒诞无稽 厮斗 神秘 美 曹明华
情不自禁 眸子 一瞥 纤柔 波光粼粼 英姿飒爽 炫目 雾霭袅袅 晨曦 矗立 黛色 朦胧 狡黠 绯红 颤动 撷取
第三单元
都江堰 余秋雨
屏障 颓壁残垣 惊悸 邈远 废弛 汩汩清流 庇护 濡养 修缮 一隅 履历 趋附 雍容大度 精神焕发 喧嚣 众目睽睽 浚理 冰清玉洁 长锸 玉玺 圭臬 拙劣 怦然心动 蔼然含笑 衮衮诸公 祭奠
吻火 梁遇春
眸子 琐事 估量
合欢树 史铁生
全副心思 针灸 虔诚 惊惶 内涵 娓娓叙谈
现代散文的大与小
蕴涵 蕴含 一笑一颦 具体而微 见微知著 沧海一粟 云龙一爪 焕发光彩 引申
第四单元
森林中的绅士 茅盾
青出于蓝 踱着 瞌睡 掩蔽 笨拙 无病呻吟 摇曳 哀号 顷刻 惘然 若有所失
云霓 丰子恺
矗立 充塞 薄荷 喘息 惶恐 黄发垂髫 啖着糠粞 一幅画 沛然 希冀
艾菲铁塔沉思 张抗抗
纤瘦 冷峻 笼罩 兀立 窥视 抽搐 轻轻飏飏 鞭笞 地壳 怜悯 逃遁 勒紧 怦然心跳 挣断 安然无恙 纹丝不动 屹立 蔑视 憎恶
第五单元
葡萄月令 汪曾祺
茵陈蒿 梢头 摽紧 水气泱泱 沁人心脾 嘬奶 磁棒 璀璨琳琅 瘪果 堆垛 土墩墩 铁锹 邂逅 沙家浜
光 杨必
晨曦 萦绕 泥滞不动 陆离光怪 吝啬偏狭 熏风 陈旧破敝 狼藉 疲劳委顿 深邃 突兀 深壑 蠢然欲动 臃肿胖矮
黑魆魆 捉摸不定 琢磨不定 惦记 嘿然 倔强 举首鹄立 树 林燿德
谦逊 氛围 树瘿 灌溉 煎熬 镭射 蓑衣 砍斫 庶民 泫然
相关参考
...水马龙。霓虹灯闪烁着,掩映了天上星光。倒映在江里,灯光将星星取而代之。千千万万盏灯光不息,人潮不退。KTV和酒吧的音乐声飘荡向远方,在江面上轻抚,荡开层层涟漪。在江边散步的行人,有时用脚把石子踢向水里,只...
...水马龙。霓虹灯闪烁着,掩映了天上星光。倒映在江里,灯光将星星取而代之。千千万万盏灯光不息,人潮不退。KTV和酒吧的音乐声飘荡向远方,在江面上轻抚,荡开层层涟漪。在江边散步的行人,有时用脚把石子踢向水里,只...
...,亭台楼阁见之仍思之,此时美眸流光溢彩,随着暗暗的灯光,我看到了秋波盈盈,一双眼睛带着盛世光芒,她的无双我平生仅见,见之如思之。吾一生唯爱琴,思伯牙之高山流水,悲知己之痛。唯痴竹,竹之清傲如吾之傲寒独...
...,亭台楼阁见之仍思之,此时美眸流光溢彩,随着暗暗的灯光,我看到了秋波盈盈,一双眼睛带着盛世光芒,她的无双我平生仅见,见之如思之。吾一生唯爱琴,思伯牙之高山流水,悲知己之痛。唯痴竹,竹之清傲如吾之傲寒独...
...,亭台楼阁见之仍思之,此时美眸流光溢彩,随着暗暗的灯光,我看到了秋波盈盈,一双眼睛带着盛世光芒,她的无双我平生仅见,见之如思之。吾一生唯爱琴,思伯牙之高山流水,悲知己之痛。唯痴竹,竹之清傲如吾之傲寒独...
...洁的夜晚,我却无法将心安放平静,夜色下偌大的院落,灯光显得那样微不足道,细微的亮光在轻风的衬托下闪烁着丝丝光点,我不由得想起那条小溪河,好久没有去那里披发步了,不知现在会是怎样的景色;今天忽然有种想去...
...过那条小路,一步步踏在白雪之上。走到路灯下,昏暗的灯光映着行人的痕迹。站在这天与地之间,惆怅着,迷茫着。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春天后的那个季节,就要别离了,那是一个烈日杲杲的季节,是我们的毕业季。不...
...已注定,即使我苦苦挽留一些悲喜,也不外是一场游戏。灯光如豆,一如既往,照着我的心和我的灵魂。没有躲藏的面收留早已枯干了泪痕,无尽的黑夜包抄着我,从最初到终极,从深夜到黎明。有些故事注定是悲剧,却一再地...
...我在这里的年华。现在,已经是深夜了,调好空调,调好灯光,调整好心情,望着窗外点点繁星,一闪一亮着微弱的光,是这一天的祭奠,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曾经,在这一片昼夜交替的星空下,展开了一段
灯光飘浮着,钢琴曲听来像粗心的人踢倒一桶玻璃珠。我让脑子一片空白,惨淡夜色让脸色看起来苍白,仿佛生与死的演绎鞭笞着瘦弱的身躯。记在早期,曾雄壮地要求天地给我一袭白衣。白衣红里,编织更多美丽的谎言,让自...
人海茫茫,书如烟海。夜色中,灯光下,倚在桌前,静静沉思。回眸昨日的生活,品味人生的篇章。人生就是一本那样独特的书,若天籁之音,如激流浩荡。是散文,是诗歌,亦或是小说。散文人生洒脱飘逸的人生,像是一本散...
...眼里只不过是普普通通来照明房间。但巴金老先生眼里的灯光可以鼓舞我多走一段路;灯塔为许多船只照亮了回家的路;火炬可以照亮心里的梦想和心灵;灯光可以给别人一些安慰,得到鼓舞。这篇散文主要讲了作者在黑暗中发...
...?浓郁?仍然是那种令人如痴如醉的韵味。在角落里,在灯光下,乘上质朴无华的马车,迈着步伐进入书的王国,品味那股似梦一般的香气,吮吸那丝使人陶醉的味道……走着走着,书香迎面而来。《诗经》的韵脚,“乐府”的...
...的散文集《野草》。这种清幽高远的文章就好像是一小片灯光,在黑暗中将你托起。刚翻开书,我就已经陷入鲁迅先生的思想,我的思绪随着他的笔尖跳动。我和他一起挥洒豪情,我和他一起感悟生活,我和他一起指点江山,我...
...像是一位熟识多年的知己,在宁静的夜里、在温暖和煦的灯光下与你絮语,和你讲述生命的辽阔……《鱼在波涛下微笑》、《呵护心灵》、《让我们倾听》、《闭阖星云之眼》……这一篇篇短小精致的散文使我和作者的心灵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