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上的逃亡观后感

Posted

篇首语: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本文为你选取作文橡树上的逃亡观后感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1、橡树上的逃亡观后感(1)

2、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读后感1500字(2)

3、海边,那片橡树林作文(3)

4、高一语文第一册《致橡树》教案(4)

橡树上的逃亡观后感

橡树上的逃亡观后感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橡树上的逃亡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橡树上的逃亡观后感1

假期里,我阅读了名为《橡树上的逃亡》的一本书。它的内容十分有趣,不仅惊险刺激,还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文笔优美奇妙,使人过目不忘。

在广阔浩瀚的橡树王国里,托比无忧无虑的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着。可是,突然有一天,托比一家的照片被贴上了大街小巷的石墙上,这是头号追捕令。从此,便开始了漫长的流离的生活。托比一家之所以会被抓捕,是因为父亲。他为了整个大树的生态所着想,拒绝公开他的最新科学研究。从此,托比父母为了不连累托比,也是为了大树,放弃了自由,只有托比一人逃了出去。托比下定决心,要粉碎坏人们的计划,和他的伙伴艾丽莎,经历重重危难,终于救出了大树上所有无辜的居民,和家人团聚,完成了保护大树的使命。

读完这本书,我感到十分轻松,终于看到了美好的结局。书中的人物使我深深的感动了。托比机智、勇敢、乐观、善良。有着一站到底的精神,还有着一颗感恩父母,珍惜朋友的纯洁的心。在生死攸关的那一刻,他把生的希望都留给了他的伙伴和父母。最终,这个承载着爱的'力量的小男孩,终于如愿以偿,拯救了全族人民,维护了大树的生态和平。艾丽莎同样勇敢善良,是一个可靠的伙伴。托比在和敌人搏斗的时候,艾丽莎愿用自己的生命来保佑自己的朋友。这个直爽的小姑娘,全身上下都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尼尔。阿芒。这个看起来弱弱的小男孩,既小心谨慎,又有和托比一样的大无畏斗争精神,是托比忠实的小帮手。

我应该向他们学习,学习勇敢,学习坚强。在生活中,不能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要自立,自己的事情坚持自己解决,不可以像一个少爷一样整天被伺候着。要多锻炼自己的胆量,长大才会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为国家、社会奉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勇敢地去创造自己的自由和理想。

我推荐大家看这本书。我平时也要多看书,多多积累知识,像鲁迅先生一样,”要多和社会现实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橡树上的逃亡观后感2

《橡树上的逃亡》是一篇保护生态环境的宣言。

这本书的内容是托比的爸爸为了保护大树,保护他们生活的家园,拒绝公开巴拉伊娜的秘密,这项能源开发技术被自称成”伟大的邻居“乔·密西看中了,抓住了他们,只有小托比逃脱,开始了一段逃亡岁月。

对于托比的爸爸和乔·密西的行为,我更赞同罗尔奈斯(托比的爸爸)的做法。他知道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不贪图利益,声誉,钱财,权力。而现在,人们去猎杀野生动物,象牙,虎骨,熊掌,鹿角,只为了赚钱,导致平均每小时就有一个种类消逝;人们去大量砍伐树木,金丝楠,百山祖冷杉,水杉,中国鸽子树,导致沙漠更加肆无忌惮扩大自己的地盘。而乔·密西和罗尔奈斯刚好相反,他为了达到目的,挖断大树的筋,提取大树的树浆,让大树的生命岌岌可危,用钱也挽不回来了!

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驼走大漠,燕排长空,鱼游清水,百花争艳,不管是花开花谢,寒冷炎热,飘叶落雪,都有一番别样的风味。

人类为了生活的更加幸福,开采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礼物,但是开采的实在是太多了,形成一个需要的时间很长,但人们用一个月,一年就把他们开采了,使用量多于生产量,打破了规律。有的卖烟花的商人为了让烟花更好看,赚更多钱,在烟花里添稀有矿物质,而这一个矿物质则需要上千上亿年的孕育呀!书里讲的大树是地球,树浆是石油,石油要枯竭了,许多的工人面临下岗,抽油机抽一天一也不一定能抽出来什么,世界石油一共只有1。亿桶,只够用46年了!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歌中的母亲河——黄河由于人们的污染,已经真的变成”黄河“了,河水污黄,流淌了五千年的黄河有许多地方已经断流,是由于人们的浪费造成的,连我们小区的土地上都有许多的龟裂痕迹。

中国是一个贫水国,但浪费水的人却很多。

不要让世界上的最后一滴水,是人们悔恨的眼泪!

橡树上的逃亡观后感3

逃亡的日子有多漫长,安宁的日子又会有多久,这是托比发出的呐喊,岁月会改变人,会让人变得成熟、稳重。

橡树对于只有1。毫米的托比来说,任何树洞都可以躲藏,可是偏偏自己从小到大的挚友背叛了托比,他无依无靠,陪着他的那片星光都为他悬起了心。

活泼、挂念父母的小托比,天真,勤快、聪明的艾丽莎,肥硕、残暴的乔。密西,正直、阳光的尼尔。阿芒,每个角色无不展示着自己的魅力。

事情是这样开始的:托比的民族定居在大橡树,托比在这广阔浩瀚的橡树王国里无忧无虑地成长着,他的父亲为了保护橡树的生态环境拒绝公开一项能源发明的技术问题,为此全家被流放,继而父母被捕入狱,只有托比一个人得以逃脱,面对族人的追捕,他遇上了艾丽莎,艾丽莎想尽办法只想让托比见一眼离别多时的父母,故事由此开始……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托比的经历不仅让人打起寒颤,托比遇到了可怕的黑寡妇蜘蛛,她用尖利的爪子拍打着树枝,恨不得立刻把他拍昏过去,用吸盘把他吸进去还不容易死里逃生,想向奥尔梅西夫妇求助时,却遭到了他们的背叛,乔。密西的队伍差点就让托比成了狱中犯人……这些都让托比惊悸不已。

这漫长的日子还有多长,安宁的日子还有几天结束?日趋成熟的托比让我深有感触,他面对困难总是能迎刃而解,持之以恒,若是我,便会因为见不到父母而伤心欲绝。托比从哪一面看都是坚强的,我认为他还是个孝子,总是想救出父母。艾丽莎也散发出一股英气,如当年武丁皇帝的妻子妇好一样,在面对困难时冷静对待,让托比一次次逃过灾难,艾丽莎在我看来和托比一样坚强。他们用自己的恒心、孝心、天不怕地不怕的英气找到了自己最终的出路,这是让我敬佩的。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读后感1500字

“为了做我自己

不去剥夺他人的笑颜

只有愿望才能改变未来

无所事事终将一事无成

早已注定了的命运轨迹

抗争的旅途构筑成历史

伙伴的笑容化为力量?”

——题记

在八月,我阅读了《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这本书。它是《哈利·波特》系列的最终章,所有谜底层层揭晓。哈利,罗恩,赫敏受到魔法部、黑魔势力、霍格沃茨学校的重重追杀,他们不得不逃离学校,展开逃亡。在他们逃亡的旅途中,他们美好的品质得以完全地展现,同时坏人们残忍,卑鄙的本质也暴露无遗。一场惊险刺激的探险展开了!

这部书不仅仅是在写故事,它也希望能带给我们爱、亲情、友情等多方面的体验,希望能激发出我们对爱、亲情、友情等多方面的感悟。在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也产生过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有了各种各样的感悟。下面,我就来和你交流交流。

我读完这本书后,我想知道哈利究竟是因为什么,激发出了强大的魔法力量,战胜了伏地魔;我也想知道哈利是因为什么战胜索命咒,改变自己“必须被杀死”的命运。在我经历了我的思考后,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水落石出。

1。“为了做我自己,不去剥夺他人的笑颜”

首先,是因为哈利的善良。哈利骨子里就有一种想要保护别人的冲动。他做出的一切,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想为父母、小天狼星报仇,也是为了自己的朋友,他不想让朋友脸上的“笑颜”消失。为了伙伴,这也是哈利在逃亡途中,以及战斗的时候一根重要的精神支柱。他不同于伏地魔。虽然他们都有强大的魔法力量,但是他们的内心截然不同,这也是伏地魔失败的重要原因。这是不可否认的。

2。“只有愿望才能改变未来”

第二,是因为哈利对未来怀有美好希望。哈利是一个乐观的人,尽管他有时候会为了考试担忧,面对伏地魔时也会感到害怕、紧张。但是这不影响他是一个乐观的人,什么事都往好处想。正是对未来怀有美好希望,哈利才能面对伏地魔,甚至欣然接受死亡的可能。

3。“无所事事终将一事无成”

第三,是因为哈利一行人不辞辛劳。他们为了找寻伏地魔的魂器满世界跑,他们希望能消灭伏地魔的所有魂器,让他永远不能再复活。他从来没有放弃邓布利多交给他的任务,也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正是这种不辞辛劳的精神,他们才能完成邓布利多交给他们的任务,消灭魂器,以致于伏地魔死后永远不能再复活了。

4。“早已注定了的命运轨迹,抗争的旅途构筑成历史”

第四,是因为哈利有抗争的决心和勇气。他是一名真正的格兰芬多人,正如分院帽说的,“他们的勇气、胆识和侠义,让格兰芬多出类拔萃”。他的勇气使他在二年级能从分院帽中抽出格兰芬多的宝剑。这个成了他消灭伏地魔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正如书中所说的,当时的情况是魔法部、霍格沃茨通缉哈利一行人。尽管如此,哈利不慌,每次遇到困难他仍全力克服,遇到危险尽力躲避。不是别的,正是哈利的勇气和决心支持着他完成了这一切。他的勇气和决心如同黑暗中的指南针,为他指引方向。

。“伙伴的笑容化为力量?”

还有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爱”。不论是他人对哈利的,还是哈利对他人的。爱让哈利一行人团结起来。为了不让伏地魔得逞,哈利身边的人奋力保护哈利。斯内普、邓布利多教授,哈利的父母,小天狼星布莱克,都为了保护哈利而死。而哈利也因为他们的爱,活了下来,最后杀死了伏地魔。哈利也爱着他身边的人,所以他才决定要让伏地魔杀死自己,使最后一个魂器彻底消失。然而他对他人的爱使他又一次逃脱了索命咒,得以继续阻止伏地魔。

我又想,以上的几点是值得我学习的。我觉得我应该学习哈利那种善良、乐观、不辞辛劳、勇敢的精神,同时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怀有大爱。我相信这些东西都十分重要。在我读完这本书后,当我有一天不得不在正道和捷径之间做出选择时,在坚持和放弃之间做出选择时,在善与恶之间做出选择时?我会选择什么?你我心中都有了答案。哈利带给我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的品质是我未来通往成功的密钥,做到它们,我才真正有可能改变命运。

海边,那片橡树林作文

海边,那片橡树林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糊口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顿的海边,那片橡树林作文,仅供参考,但愿能够匡助到大家。

海边,那片橡树林作文1

无边无涯的大海边,有一座锦绣无比的小城,有金黄的沙滩,有漂亮的贝壳,有巨大的海风,当海浪正预备涌向岸边时,会有一群小孩冲向大海里,仿佛要进入大海的怀抱里。远方的'那片橡树林,起风时哗啦哗啦地响个不停。

传说30多年前,小城是个破旧的渔村,那时,帆已经破了几个大的洞,木门褴褛百出,就连渔网也中断了。当时一位年迈的母亲含泪送着儿子远远地离去。母亲脸上的皱纹像一条条干枯的河流,白发苍苍,走路也难以步履,这时她开心地说,时不时还会挤出了泪水:“儿子!再—见!”这时儿子停下了脚步,转过头冲向母亲,拥抱了一下母亲,便远远地消失在了夜色中。

自从儿子走后,母亲便天天都站在海边远望远方。

岁月流逝,母亲老了,此时的母亲只能坐在椅子上了。

直到有一天,橡树林里多了一座大大的墓碑,许多年后,一位白叟来到了这里,买了几束鲜花,和母亲爱吃的东西,摆在了一起,接着用钱让渔村焕然一新。

从此以后,小城的人们过着幸福的夸姣糊口。

海边,那片橡树林作文2

海边有座锦绣又漂亮的小城,小城有许多的橡树,那里流传着一个凄美的故事。

三十年前,小城只是一个褴褛的渔村,哪里非常的荒芜,在一棵老橡树的附近有一个小屋,里面住着母子俩,他们非常的贫穷,靠着打鱼为生,有一天,儿子看不下去了,心想:我要离开这里去其他的地方工作,赚点钱回来,再把这个渔村建好。

于是到了黄昏的时候母亲双眼含泪地送别了孩子,孩子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妈妈和暖和的家。

孩子走后,天天的黄昏,母亲在老橡树下,望着遥远的大海,盼望着儿子的归来。

夜幕降临了,一艘一艘的划子已经陆续回到了港湾,港湾打开了所有的灯塔,但是还有一艘划子没有回到港湾,港湾望着遥远的海疆,期待着那艘划子的归来。

岁月的流逝,终于有一天,树下再也没有了母亲的身影,而多了一座孤坟,老橡树枯死了。

又不知过了多少年,那坟前泛起了一个成年人的身影,成年人跪在坟前大哭一场。

小渔村足渐地变成了一座小城,据说是由于那个年青人做出了无偿的捐款,买回了一万棵橡树苗。

小山坟上的那棵橡树一直望着他脚下的孤坟,仿佛在说话?“我的儿子你终于回来了!”

高一语文第一册《致橡树》教案

高一语文第一册《致橡树》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语文第一册《致橡树》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材分析

1、知识内容

本课包括的主要内容有《致橡树》内涵的把握,象征手法的运用。

2、地位和重要性

《致橡树》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第一册的必修内容,是高考考查的内容范围;通过对这一节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关于舒婷关于朦胧诗的知识,又可以加深对意象概念、象征手法的理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

3、教学目标

根据《致橡树》一课的教学大纲及它在高中语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三个维度设计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作家作品,加深对当代诗特点和发展趋势的认识。

(2)能力目标:

继续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仔细品味意境与情感的能力及作品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培养独立自尊的伟大人格及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理解诗歌中鲜明而又各具特色的意象。

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哲理。

难点:

体会诗歌物中含情、情景交融、意味隽永、质朴晓畅等特色。

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与主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取诵读感悟法、探究式阅读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方法。

这一节属于意象比较强的一节课,因此首先我布置学生预习,对有疑问的地方划上着重号,在上课开始时通过放配乐朗诵、学生齐读、个别同学单独读等方式使学生对诗歌大意有初步的了解。

然后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师生共同讨论的学习方法;运用设问、反问、疑问的教学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活动紧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学生才有可能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的“主导”。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充分调动起来,对问题产生深刻的思考、探索,在此时教师再稍作一点点启发、点拨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体现了素质教育中能力的培养。

多媒体投影可以加大一堂课的信息容量;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鲜明地得到展示。

三、学习方法

诗歌可以点燃生命的激情,升华人的的情感价值和理想境界。基于此,中学阶段必须帮助学生掌握科学鉴赏新诗的方法,培养学生通过意象解读新诗的能力。

“重美读”是新诗的重要学习方法。诗歌的美感是自己体会出来的。学生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通过阅读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来不断加深、强化,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找出意象、分析意象。

诗通过意象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所以解读诗歌的关键在于意象的准确把握与深刻理解。意象即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同一种事物在不同诗人眼里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凌霄花”在舒婷的诗中是攀附权贵的象征,是被完全否定的,但其有向上攀缘的特征,完全可以作为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象征。意象掌握了,诗歌的大意就可以把握了。

诗歌往往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的含义,挖掘出意象的象征意义,诗歌就完全解读了。要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类比式联想,领悟诗歌的情感与主旨。

四、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分四个阶段即新课导入、新课讲解、拓展阅读及结束阶段。在每一阶段教学中,我力求发挥学生主动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启发、引导为教师的责任。

(一)导入阶段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有人说:亲情是根,让生命延续;友情是叶,让生命舒展;爱情是花,让生命绚丽。他把人生最绚丽的部分归结于爱情的美好。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极尽才情歌颂它的美好或抒发失意的爱情给自己带来的痛苦与煎熬,表达自己的爱情观。“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就是其中精彩的几笔。那么当代诗人舒婷又是怎样看待爱情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倾听这位不平凡的女性发出的爱情宣言《致橡树》吧。

(二)新课讲解阶段

1、诗人否定了什么样的爱情观?

通过六个意象分成三组,通过凌霄花否定了攀附式爱情,通过鸟儿否定了痴恋式爱情。不满足于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的一味奉献,为下文提出崭新的爱情观做铺垫。

2、诗人提出了什么样的爱情观?

诗人通过橡树与木棉两个大的意象,正面提出了崭新的爱情观。她认为精神上的独立与平等是双方相爱的基础,双方应该心灵相依、互相扶持、互相尊重、心有灵犀,双方要以独立鲜明的个性出现,要能够命运与共。同时提出爱的最高境界应该是爱对方坚定的信念、执著的追求与灵魂深处动人的美丽。

3、通过比较阅读《致橡树》与《我愿意是急流》,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致橡树》以女性视角否定了攀附、依恋式爱情,不满足于一味奉献式爱情,她所追求的爱,是双方的彼此平等。而且认为只有在人格价值各自独立上,才能有真正平等基础上的互相理解。

《我愿意是急流》有比较明显的男性视角,在两个系列的意象群中,他始终把男性作为时代的挑战者、社会的主宰者,为了心爱的人可以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三)拓展阶段

1、指导学生阅读舒婷的另一首代表作《双桅船》

本诗同样运用了象征手法,以“双桅船”与“岸”象征相爱的双方,认为人在追求坚贞爱情的同时,崇高的理想更不能放弃。

2、指导学生阅读中国传统文学中关于爱情观的描写。

以白居易的《长恨歌》和李商隐的《无题》为例,加深对本诗和传统诗歌的了解。

(四)结束阶段

让学生做课本P14第二题。通过作业反馈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效果,以便课后解决学生尚有疑难的地方。

总之,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抓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是“主导”,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优化整个教学。

附:板书设计:

攀附式爱情

否定痴恋式爱情

一味奉献式爱情

致精神独立、人格平等崭

橡心灵相依、互相扶持新

树肯定共同语言、心有灵犀的

各具特色、形象鲜明爱

同甘共苦、命运与共情

坚定信念、执著追

【高一语文第一册《致橡树》教案】

1.高中语文第一册《致橡树》说课稿

2.高一语文《边城》教案

3.高一语文灯教案

4.高一语文《师说》教案

.高一语文《错误》教案

6.读《致橡树》有感

7.《致橡树》原文以欣赏

.读致橡树有感作文

9.《致橡树》教学设计

相关参考

《橡树上的逃亡》——读后感

《橡树上的逃亡》主要讲述了一个只有1.5毫米的小朋友——托比·罗尔奈斯,他的一段逃亡经历。托比的民族定居在大橡树上,托比在这广阔浩瀚橡树王国中无忧无虑地成长着。托比的爸爸桑·罗尔奈斯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爷...

《橡树上的逃亡》读后感

...是伤,他在逃亡的路上,精疲力竭。托比的民族居住在大橡树上,对于他们来说橡树就是整个世界。他的爸爸是橡树上知名的科学家,因为拒绝公开一项能源发明的技术秘密,为此全家被放逐,后来被捕入狱、处死,只有托比逃...

《橡树上的逃亡》读后感300字

...这个寒假我看了好几本书,其中让我印象最最深刻的是《橡树上的逃亡》。这本书有331页,是本非常厚的书,里面的故事一个接一个,非常惊险、非常梦幻……书中的主角叫托比,是一个身高仅有1.5毫米的袖珍人,可别小瞧他,...

《橡树上的逃亡》读后感600字

前几天,我读了一本叫做《橡树上的逃亡》的书,讲了一个故事:在一棵大树上,有着只有几毫米的“人类”生活着,称为“大树居民”。在这颗大树上,一位叫托比的少年,身陷危险。在树上有一个在破坏并毁掉大树的破坏者,他叫“乔....

《橡树上的逃亡》读后感600字

...,但是因为父亲研究成功某些实验,但是这个实验却会让橡树死亡的更快,所以为了保住这个秘密不让橡树死亡,他们一家人都被抓去审问,而且那些人还要得到珍贵的橡树石头,虽然不属于他们,但他们使出手段都要得到。虽...

《橡树上的逃亡》读后感

高尔基曾说过:“读书,这个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伟大智慧的结合体。”以前我还不太明白这句话的含义。现在,我明白了,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书是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橡树上的逃亡2》读后感600字

第二部写了托比找到爱丽莎的事情,找到爱丽莎之后,托比在爱丽莎家的附近找到了被丢弃的马蜂窝,托比并在里面过了整整一个冬天(他被困住了),靠着一些面包和霉菌生活,不至于让自己饿死。之后,爱丽莎为了帮助托比...

读《橡树上的逃亡》有感

最近几天,我看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做——《橡树上的逃亡》。这本书主要写了:托比身高只有1.5毫米,他浑身是伤,躲在树洞里不敢动弹。托比在逃亡,他被全族人追捕着;他已经跑了一整天,精疲力竭……托比的民族定...

橡树上的逃亡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橡树上的逃亡》。它向我们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1.5毫米的托比是书中的主人公,托比的民族定居在大橡树上,他的父亲为了保护像树生态环境,拒绝公开一项能源,为此全家流放,继而被捕入狱,只有托...

读《橡树上的逃亡》有感

暑假里,我读了《橡树上的逃亡》这本书,让我颇有感触。这是法国作家蒂莫泰。德。丰拜勒创作的一部小说,它给人带来欢笑,但更多的是悲伤。有时会落下泪,有时会笑开怀,我看时,心情很复杂。被艾丽莎的幽默风趣所逗...

三年级《路边的橡树》读后感

我想对筑路工人说——《路旁的橡树》读后感我学了《路旁的橡树》这一课文,我有一些读后感:文中筑路工人在修路的计划原来是要修一条笔直的沥青马路,这可以让开车经过这儿的人能够更好,更快。工人们来到现场,却发...

《动物大逃亡》读后感

...这本书,我明白了: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和地球上的动物和平相处,不应该捕捉它们,更不应

《逃亡鳄鱼岛》观后感范文

...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逃亡鳄鱼岛》观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在星期四的晚上,老师请我们看了...

穿堂风读后感作文300字

说到穿堂风,我就想到了《穿堂风》中间的主人公——橡树他的聪明才华和他的坚强品质让我们刮目相看。《穿堂风》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名字叫橡树小男孩,所有的孩子都不喜欢他,不想让他来有穿堂风的地方躲着骄阳似火的...

走进书香

...我来到了书架旁。我的目光立刻集中到了一本我爱看的《橡树上的逃亡》,我立马把它抽了出来,舒舒服服的坐在躺椅上读了起来,很快走进了书中。这本书我已经看了好几遍,可仍是“故书不厌百回读”,这样才能“熟读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