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喜雨》阅读练习及答案
Posted
篇首语:人生必须的知识就是引人向光明方面的明灯。本文为你选取作文杨万里《喜雨》阅读练习及答案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杨万里《喜雨》阅读练习及答案
喜雨
杨万里
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
风乱万畴①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
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
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②更无瓶。
[注]①畴:田地。②甑:煮酒之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惬”字写雨后万物生机勃勃的情态,溪流响声之大说明雨水充足丰沛。
B.一阵大风刮起,广阔田地之中如同青色锦褥的禾苗随风起伏,生机勃勃。
.雨后水涨使两岸距离变得更远了,人们只能隔着河大声对话,有些扫兴。
D.诗歌先写雨后美景令人欣喜,结尾转写愁情来反衬喜雨,诗意跌宕起伏。
16.请简要赏析中间两联写景的艺术手法。
答案:
1、“人们只能隔着河大声对话,有些扫兴”错误,雨后一切景象生机勃勃,即使水大河宽,溪流声大,也挡不住人们隔岸对话,这场景突出了人们的兴奋与欣喜之情。
16、①比喻,将田地里的禾苗比作青褥,将山峰比作屏风,生动形象地写出雨后清新而富于生机的美景;②视角变化,颔联有远有近,有俯有仰,画面立体,层次分明;③动静相间,既写出了自然生机勃勃之美,也突出了生活趣味;④视听结合,田地、青山、溪水、立鹭为视觉,溪声、人语为听觉,呈现一片生机,表达喜悦之情。
杨万里《初入淮河四绝句》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各题。
初入淮河四绝句①(选二)
杨万里
其 一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何必桑乾②方是远,中流③以北即天涯。
其 四
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④诉不堪。
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
【注】①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千,作诗以抒怀。②桑乾:永定河上游。桑乾河流域已沦入金人之手。③中流:淮河的中流线,为宋、金的分界线。④王人:皇帝的使者。
14. 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其一中,“天涯”原意为在天的边缘处,这里是指宋、金以淮河为界的边境线。
B. 其四中,写中原父老面对面地向南使滔滔不绝地诉说不堪忍受金朝压迫的痛苦。
. 其四中,以鸿雁和中原父老作强烈对比,从侧面传达出作者对中原父老的同情。
D. 两首诗中,其一侧重于诗人主观感情的抒写,其四则为中原父老代言,主题鲜明。
1. 请结合两首诗,简析“意不佳”的原因。
【答案】
14. B
1. ①其一,诗人离开洪泽湖沙岸进入淮河,看到桑乾河流域已沦入金人之手,昔日国中流水今日已为边境界线,所以“意不佳”。②其四一二句,诗人想象中原父老见到“王人”诉说不堪忍受金朝压迫之苦,弦外之音是对南宋小朝廷的强烈谴责,所以“意不佳”。③其四三四句,以鸿雁和中原父老作对比,借鸿雁一年一度能回到江南,反衬中原父老有国难回,所以“意不佳”。
杨万里《夏夜追凉》阅读练习及答案
夏夜追凉
南宋.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9.标题中“追“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理?诗歌又是如何表现“追凉“的?(分)
10.近代文学家陈衍在《石遗室诗话》中评价这首诗“浅意深一层说,直意曲一层说“,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答案:
9.①“追”字表现了作者对“凉”的急切渴求。②第一句写夜里太热,交代追凉的原因;③第二句写诗人开门追凉到室外;④第三句写追凉时周围的环境;(三四两点如合成一点为“二三两句写追凉的过程”得2分)⑤第四句写诗人追凉的结果:感觉到阵阵凉意。(每点1分,共分)
10、“静中生凉”“心静自然凉”的道理简单明了,也正是作者要表现的意趣,但这一意趣并未直接点明。(2分)作者感到“时有微凉”但原因却“不是风”,引发思考。(2分)这样前面写到的月光、竹林、树荫、虫鸣都是作者感到凉的原因,委婉曲折地点明了“静中生凉”的道理,比直接点明更有诗味。(2分)
陈藻《喜雨》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喜雨
陈 藻
年登犹藉米船通,去岁那堪一大凶。人死多因饥后疫,秧焦争值北来风。
晴空又似骄阳起,罄室谁支此患重。甘雨连望虽未洽①,莳②田渐喜泽边农。
【注】①洽:遍。②莳:种植。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诗人所写“年登”并不是真正的谷物丰收,只不过是救灾所需粮食运送及时形成的假象。
B. 瘟疫使许多人死亡,旱灾让秧苗枯焦,这种看似平淡的叙述,却蕴含着诗人不平静的心情。
. 诗人以形象的比喻描述骄阳似火,以夸张的手法来写“罄室”,凸显了灾情之重、影响之大。
D. 尾联在描写对象和抒发感情方面均发生逆转,紧紧扣住题目,表现雨泽农田的景象。
16. 本诗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项,“诗人以形象的比喻描述骄阳似火”错误,“晴空又似骄阳起”的意思是“晴空中又像要出骄阳”,并不是比喻。
16.①对大灾之下百姓的同情。作者描述了在饥疫和旱灾之下,严重的灾情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对百姓的担忧和同情;②对突降甘霖的喜悦。农民久旱逢雨,喜不自胜,作者也甚觉欣慰。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主旨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联系题目、注释、背景等全面解读,要仔细寻找能表露作者情感的词语,或者分析诗歌中的形象等,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由“人死多因饥后疫,秧焦争值北来风”,描写旱灾后百姓因饥饿而死,并且引发了疫病,大地上的植物被太阳烤焦,诗人的的内心无比焦急,骄阳似火,谁能承受住这样的灾难呢?诗人内心充满了担忧之情。“甘雨连望虽未洽,莳田渐喜泽边农”,大雨虽未下遍大地,但是也给百姓带来了希望,大雨润泽了农作物,百姓丰收有望,此时诗人的内心也感到宽慰。
作者其它练习:相关参考
杨万里阅读以下两首诗歌,完成14-1小题。晚风二首杨万里晚日暄温稍霁威,晚风豪横大相欺。做寒做冷何须怒?来早一霜谁不知!晚风不许鉴清漪,却许重帘到地垂。平野无山遮落日。西窗红到月来时,注:这两首诗作于光宗绍熙...
杨万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题。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一)杨万里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无那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注...
...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各题。初入淮河四绝句①(选二)杨万里其一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②方是远,中流③以北即天涯。其四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④诉不堪。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
夏夜追凉南宋.杨万里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9.标题中“追“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理?诗歌又是如何表现“追凉“的?(分)10.近代文学家陈衍在《石遗室诗话》中评价这首诗...
登凤凰台①杨万里千年百尺凤凰台,送尽潮回凤不回。白鹭北头江草合,乌衣西面杏花开。龙蟠虎踞山川在,古往今来鼓角哀。只有谪仙留句处,春风掌管拂蛛煤②。【注】①相传南朝宋文帝年间,有三只凤凰,飞落在永昌里李...
登凤凰台①杨万里千年百尺凤凰台,送尽潮回凤不回。白鹭北头江草合,乌衣西面杏花开。龙蟠虎踞山川在,古往今来鼓角哀。只有谪仙留句处,春风掌管拂蛛煤②。【注】①相传南朝宋文帝年间,有三只凤凰,飞落在永昌里李...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双调]得胜令·四月一日喜雨张养浩万象欲焦枯,一雨足沾濡。天地回生意,风云起壮图。农夫,舞破蓑衣绿。和余①,欢喜的无是处②。注:①和余: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连我”。②无是处:...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双调]得胜令·四月一日喜雨张养浩万象欲焦枯,一雨足沾濡。天地回生意,风云起壮图。农夫,舞破蓑衣绿。和余①,欢喜的无是处②。注:①和余: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连我”。②无是处:...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双调]得胜令·四月一日喜雨张养浩万象欲焦枯,一雨足沾濡。天地回生意,风云起壮图。农夫,舞破蓑衣绿。和余①,欢喜的无是处②。注:①和余: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连我”。②无是处:...
杨万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二杨万里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乍暖柳条无气力,淡晴花影不分明。一番过雨来幽径,无数新禽有喜声。只欠翠纱红映肉①,两年寒食负先生。注:...
杨万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题。阊门外登溪船五首其一杨万里步下新船试水初,打头揽载适逢予。一椽板屋才经雨,两面油窗好读书。剩买春风木芍药,乱篸棐儿竹籧篨。清溪浮取松亭子,赏遍千山不要驴。【注释】篸...
方虛日斜再行宿乌山二首(其二)杨万里多稼村村过,垂杨店店迎。偶然逢客子,问得好山名。投宿欣犹早,斜阳落更明。仆人休进扇,得似晚风清。[注]这首诗是诗入隐退前于绍熙二年(公元1)1年秋,以秘书监外补江东转运副使(宋...
方虛日斜再行宿乌山二首(其二)杨万里多稼村村过,垂杨店店迎。偶然逢客子,问得好山名。投宿欣犹早,斜阳落更明。仆人休进扇,得似晚风清。[注]这首诗是诗入隐退前于绍熙二年(公元1)1年秋,以秘书监外补江东转运副使(宋...
杨万里《昨日访子上不遇,徘徊庭砌,观木犀而归,再以七言乞数枝》阅读练习及答案
杨万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昨日访子上不遇,徘徊庭砌,观木犀而归,再以七言乞数枝杨万里昨携儿辈叩云关,绕遍岩花恣意看。苔砌落深金布地,水沉蒸透粟堆盘。寄诗北院赊秋色,供我西窗当晚餐。小朵出丛须...
杨万里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各题。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①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②。夜宿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