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雁儿·世人作梅诗》阅读练习及答案
Posted
篇首语: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本文为你选取作文《孤雁儿·世人作梅诗》阅读练习及答案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孤雁儿·世人作梅诗》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孤雁儿
李清照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也。
藤床纸帐①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②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③,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注)①“藤床纸帐”:“藤床”,藤制,上有倚圈靠背,后有活动撑脚,便于调节高低;“纸帐”,亦名梅花纸帐。②“吹箫人去”:出自《列仙传》,写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箫史的故事。③“一枝折得”:陆凯当年思念远在长安的友人范晔,曾折下梅赋诗以赠。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从这首词的小序看,词人似乎在咏梅;然实为悼亡,寄托了词人对于朝廷南迁后不久不幸病故的丈夫赵明诚深切思念。
B.词一开篇就写主人公躺在藤床纸帐里,早上醒来,心中有说不尽的忧愁,从而奠定了全词感伤的基调。
.“沉香断续”二句,写词人只有玉炉相伴,玉炉中的沉香早已熄灭,而词人无心再续,心情如水一样平静。
D.“梅心惊破”句,赋无情之物以知春的灵性,词人用一“惊”字,将梅花开放时的形态和神情都活现出来。
14.词的下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13.项,“心情如水一样平静”错误,“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两句意思是:此时室内唯有时断时续的香烟以及香烟灭了的玉炉相伴,我的情绪如水一样凄凉孤寂。可见并非“平静”。
14.①借景抒情。借“小风”“疏雨”这些意象渲染萧瑟凄冷的氛围,烘托主人公凄苦的心境。(分析叠词“萧萧”也可)②用典。“吹箫人去”用弄玉、萧史典,委婉含蓄表达主人公对亡夫的深切悼念;“一枝折得”用陆凯折梅寄远的故事,表达独居的孤苦。(分析出一个典故即可)③设问。“肠断与谁同倚”句,用问句强烈表达了主人公在丈夫去世后肝肠寸断、无依无靠的痛苦。(答反问、直抒胸臆也可。)
王粲《从军诗五首》阅读练习及答案
从军诗五首(其三)
王粲【1】
从军征遐(远)路,讨彼东南夷。
方舟【2】顺广川,薄(迫近)暮未安坻【3】。
白日半西山,桑梓有余晖。
蟋蟀夹岸鸣,孤鸟翩翩飞。
征夫心多怀,恻怆令吾悲。
下船登高防,草露沾我衣。
回身赴床寝,此愁当告谁?
身服干戈事,岂得念所私。
即戎有授命,兹(这)理不可违。
注释:【1】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曾从曹操南征孙权,此诗为征战途中所作。【2】方舟:两船相并。【3】坻:指江岸。
12.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
A.“方舟顺广川”是说战船相并,顺江而下,军队征战气势非凡。
D.“薄暮未安坻”与首句的“征遐路”呼应,强调征战路途遥远。
.“下船登高防”两句,写出了草深露重时登高望远的复杂心绪。
D.“即戎有授命”两句,诗人慨叹作战自有军命法则,不可违背。
【解析:王粲是建安诗人之一。建安风骨指的是慷慨悲凉的特色。所以我们应该懂得建安诗歌常见的内容,诗人们既看到了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又能有报国的豪情壮志。所以D项把“兹理”理解为君命法则是不正确的,应该是为国效力的理念。】
1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诗歌以叙事开篇,简洁地交代了征战的目的。
B.诗歌融情于景,奠定了悲壮豪迈的基调。
.诗歌语言有表现力,几笔便勾画出征夫形象。
D.诗歌情感真挚动人,抒情中不乏理性思考。
【解析:这类题目表述比较笼统的选项一般不会有错误,比如。B项错误在于悲壮豪迈,那几句写景都是悲凉的,所以不可能奠定豪迈的基调。】
14.诗歌情感跌岩起伏,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中的情感变化。(6分)
【解析:大家是否记得《氓》那首诗,感情变化的梳理和这道题是一样的。需要注意的就是一定要逐句去看,把感情答全,还有就是一定是表感情的词。第三点就是一定不要忘了结合诗句。
答案:
12.(3分)D
13.(3分)B
14.(6分)答案要点:
开篇表达了从军讨伐时的壮志豪情;中间情绪低落,转为征人思乡的愁悲之情;结尾抒写报国捐躯的慷慨豪迈之情。
作者其它练习:刘禹锡《庙庭偃松诗》阅读练习及答案
庙庭①偃松诗
刘禹锡
庙庭有偃松,裴公②命畚土以壮其趾,使无欹,使不仆。予窃感嘉木之逢时而成咏。
势轧枝偏根已危,高情一见与扶持。
忽从憔悴有生意,却为离披无俗姿。
影入岩廊行乐处,韵含天籁宿斋时。
谢公③莫道东山去,待取阴成满凤池。
【注】①庙庭:指宰相官署庭院。②裴公:指宰相裴度,曾多次提携诗人,此时屡遭排挤,欲归隐以避祸。③谢公:东晋宰相,曾隐居东山。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偃松势轧枝偏处境危困,裴度尽心扶持,诗人对他的高尚情怀十分钦佩。
B.诗人乍见偃松重新焕发生机,惊叹之余流露出对偃松无媚俗姿态的喜爱。
.“入”“含”两字从视觉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偃松,意趣天成,意蕴幽远。
D.“偃松”与“病树前头万木春”之“病树”均寄寓诗人对新老更替的感慨。
1.一般认为,“偃松”是诗人自况,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14.DD项,“均寄寓诗人对新老更替的感慨”说法有误,“病树前头万木春”之“病树”寄寓了诗人对新老更替的感慨,可是本诗中的“偃松”不是“老”了,而是“枝偏根危”,其实是诗人自况,表明自己仕途不顺,而偃松在裴公的扶持下,忽“有生意”,表达的是诗人对裴公的感激之情和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
1.①偃松“枝偏根危”,与诗人仕途不顺的遭际相似,寄寓诗人对世事艰难的感慨;
②偃松受“扶持”,与诗人受提携相似,借以表达对裴度的感戴;
③偃松重焕生机,正可象征诗人不为逆境所困,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乐观精神。
【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诗中形象(意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本题要求分析“偃松”如何体现诗人自况。解答时首先理解全诗,然后联系诗人的人生经历,分析其中的相似之处,找到二者间的联系。
首联说偃松“势轧枝偏根已危”,表明偃松处境危险,寓意着诗人自身仕途不顺,“高情一见与扶持”是指裴公“命畚土以壮其趾”,为偃松增添土壤,改善它的处境,联系注释内容,可知此处其实是指自己曾受到裴公的提携;颔联中“忽从憔悴有生意”是说偃松在裴公的扶持下,又露出了生机,就好比自己在受到裴公提携,既表达了对裴公的感激之情,也表明自己即使处境不顺,但是依旧乐观向上,并且相信自己和裴公都能够“有生意”;而“却为离披无俗姿”表面是说偃松无媚俗姿态,其实这里是对裴公欲归隐避祸,不与世俗同流的赞美之情。
李清照《上枢密韩公诗二首》阅读练习及答案
上枢密韩公①诗二首(其二)
李清照
想见皇华过二京②,壶浆夹道万人迎。
连昌宫里桃应在,华萼楼③前鹊定惊。
但说帝心怜赤子,须知天意念苍生。
圣君大信明知日,长乱何须在屡盟。
【注】①韩公:南宋绍兴三年,尚书吏部侍郎韩肖胄奉表出使金国。②二京:指北宋时的东京(今河南开封)和南京(今河南商丘),为南宋使者出使金朝的必经之路。③连昌宫:唐宫殿。④花萼楼:唐玄宗时期的花萼相辉楼。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皇华”出自《诗经》,意谓极大的光华,后以“皇华”作为使者或出使的典故,在此指“韩公”。
B.在这首赠与韩公的诗里,诗人首先想象了韩公出使金国,受到旧都百姓夹道欢迎的情景。
.颔联中写连昌宫和宫内桃花,借指北宋宫殿满目荒败及人去楼空、花自开自谢的凄凉景象。
D.颈联写皇帝对百姓的怜悯和上天顾念苍生,意在表明恢复宋朝江山社稷本就是众望所归。
E.尾联诗人费美“圣君”,表达对南北统一充满信心,并对朝廷的会盟讲和之策表示理解之情。
1.“花萼楼前鹊定惊”表达了哪些感情?如何表现?请加以分析。
【答案】
14.E
1.(1)旧都百姓看见南宋使者时的惊喜之情,诗人久盼南北统一的爱国之情。(2)诗人将“鹊”比作旧都百姓,写“鹊惊”是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旧都百姓见到南宋使者出使金国的惊喜之情。(3)诗人通过想象鸟鹊以惊喜的心情迎候南宋使者的场景,借此表达渴盼收复故土、南北统一的感情。
【解析】
14.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题中,项“借指北宋宫殿满目荒败及人去楼空、花自开自谢的凄凉景象”错误,此联承上所云使者过二京时,上万人夹道欢迎的情景,进一步拟想旧时宫殿的花木、鸟鹊也将以惊喜的心情迎候这两位大得人心的使者;E项“并对朝廷的会盟讲和之策表示理解之情”不对。“君子屡盟,乱是用长”,意思是说假如不图恢复,愈是一次又一次地会盟讲和,愈是助长祸乱。对苟安妥协的南宋朝廷来说,这是一种逆耳的忠言。
1.试题分析:题干“‘花萼楼前鹊定惊’表达了哪些感情?感情?请加以分析”,答题关键词“感情”“感情”“分析”。答题时,首先点明情感“惊喜”“渴盼收复故土、南北统一”,接着结合诗句“华萼楼”“鹊”“惊”,手法“拟人、想象”分析情感。“华萼楼”,此联承上所云使者过二京时,上万人夹道欢迎的情景,这里诗人将“鹊”比作旧都百姓,写“鹊惊”是用拟人化的手法,进一步拟想旧时宫殿的花木、鸟鹊也将以惊喜的心情迎候这两位大得人心的使者。并借此表达渴盼收复故土、南北统一的感情。
翻译
希望看到南宋使者出使金朝,百姓们用竹篮盛着饭。用瓦壶盛着酒浆来欢迎。连昌宫华萼楼花木、鸟鹊也将以惊喜的心情迎候这两位大得人心的使者。假如皇上对人民有怜悯之心、上天也同情受苦的老百姓。圣上你圣明如日,你应该知道愈是一次又一次地会盟讲和,愈是助长祸乱。
相关参考
...寒之夜和友人仲蒙正夜坐畅谈,听到窗外传来栖鸟惊飞、孤雁哀号的声音。B.窗外,北风呼啸,霜气肃杀,大雪将至;屋内,诗人此时凭几而坐,一洗素日尘劳。.夜深之时,诗人因难眠而体会到茶的功效;大寒之夜,诗
范仲淹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题。九日①范仲淹欲赋前贤九日诗,茱萸相斗一枝枝。可怜宋玉情无限,争似②陶潜醉不知。绿鬓爱随风景变,黄华能与岁寒期。登高回处狂多少,笑杀襄阳拍手儿③。[注]①本诗为作者被贬邓...
曹丕(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9—20题。(6分)杂诗二首(其二)曹丕西北有浮云,亭亭①如车盖。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②会。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③。吴会非我乡,安得久留滞?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注】①...
鲍照(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拟古诗[南朝]鲍照幽并重骑射,少年好驰逐。毡带佩双鞬,象孤插雕服。兽肥春草短,飞鞚越平陆。朝游雁门上,幕还楼烦宿。石梁有余劲,惊雀无全目。汉虏方未和,...
柳恽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捣衣诗柳恽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亭皋①木叶下②,陇首③秋云飞。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注】①亭皋:水边的平地,此处暗指思妇所在的江南。②...
兰亭诗二首其二王羲之仰视碧天际,俯瞰渌水滨。寥阒无涯观,寓目理自陈。大矣造化工,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亲。(1)从全诗看,作者分别从、两个角度表现了“造化工”。(2分)(2)请结合具体诗句,说说...
兰亭诗二首其二王羲之仰视碧天际,俯瞰渌水滨。寥阒无涯观,寓目理自陈。大矣造化工,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亲。(1)从全诗看,作者分别从、两个角度表现了“造化工”。(2分)(2)请结合具体诗句,说说...
沈周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11分)栀子花诗【明】沈周雪魄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注:沈周,明朝“吴门画派”的领袖。.栀子花为常绿灌木,夏季开花,起首句为什...
苏轼(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壶中九华诗苏轼湖口人李正臣蓄九峰石,玲珑宛转,若窗棂然。予欲以百金买之,与仇池石为偶,方南迁未暇也。名之曰壶中九华,且以诗记之。清...
从军诗五首(其三)王粲【1】从军征遐(远)路,讨彼东南夷。方舟【2】顺广川,薄(迫近)暮未安坻【3】。白日半西山,桑梓有余晖。蟋蟀夹岸鸣,孤鸟翩翩飞。征夫心多怀,恻怆令吾悲。下船登高防,草露沾我衣。回身赴...
从军诗五首(其三)王粲【1】从军征遐(远)路,讨彼东南夷。方舟【2】顺广川,薄(迫近)暮未安坻【3】。白日半西山,桑梓有余晖。蟋蟀夹岸鸣,孤鸟翩翩飞。征夫心多怀,恻怆令吾悲。下船登高防,草露沾我衣。回身赴...
庙庭①偃松诗刘禹锡庙庭有偃松,裴公②命畚土以壮其趾,使无欹,使不仆。予窃感嘉木之逢时而成咏。势轧枝偏根已危,高情一见与扶持。忽从憔悴有生意,却为离披无俗姿。影入岩廊行乐处,韵含天籁宿斋时。谢公③莫道东...
庙庭①偃松诗刘禹锡庙庭有偃松,裴公②命畚土以壮其趾,使无欹,使不仆。予窃感嘉木之逢时而成咏。势轧枝偏根已危,高情一见与扶持。忽从憔悴有生意,却为离披无俗姿。影入岩廊行乐处,韵含天籁宿斋时。谢公③莫道东...
...种孤寂的氛围。B.诗歌颔联融情于景、触景生情,寒灯、孤雁勾起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引发诗人的愁绪,描绘出一幅寒夜孤客难眠图。.诗歌颈联用设想
...种孤寂的氛围。B.诗歌颔联融情于景、触景生情,寒灯、孤雁勾起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引发诗人的愁绪,描绘出一幅寒夜孤客难眠图。.诗歌颈联用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