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贺新郎·赋琵琶》阅读练习及答案
Posted
篇首语:炒沙作縻终不饱,缕冰文章费工巧。本文为你选取作文辛弃疾《贺新郎·赋琵琶》阅读练习及答案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辛弃疾《贺新郎·赋琵琶》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词作,完成后面的10~11题,共分。
贺新郎·赋琵琶①
辛弃疾
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记出塞②、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
辽阳③驿使音尘绝,琐窗寒,轻拢慢捻,泪珠盈睫。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④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⑤北繁华歇。弹到此,为呜咽。
【注】①这首词为作者谪居江西上饶时所作。②出塞,指昭君出塞。③辽阳征戍之地。④贺老,指开元、天宝年间善弹琵琶的艺人贺怀智。⑤沉香亭,用沉香建成的亭子,唐玄宗曾在此赏花。李白奉命作《清平调》三首。
10.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以杨贵妃抱过的名贵琵琶开篇,目的是批评玄宗沉湎于酒色。
B.“潯阳江头”句以白居易秋夜闻琵琶事自比,表达谪居之苦。
.“贺老定场无消息”写出作者为朝中无人、国势衰微而担忧。
D.“想沉香亭北”化用李白之典,写出盛时己去的无限悲慨。
11.清人陈廷焯评本词“无一字不呜咽”。请结合具体词句,至少选择三处,谈谈你对此评论的理解。(6分)
答案:
10.A
11.征人之悲,贬谪之痛,国破之恨,朝廷之哀。(结合具体诗句解读出即可。)
辛弃疾《临江仙》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1-16题。
临江仙
辛弃疾
手捻黄花无意绪,等闲行尽回廊。卷帘芳桂散余香。枯荷难睡鸭,疏雨暗池塘。
忆得旧时携手处,如今水远山长。罗巾浥泪别残妆。旧欢新梦里,闲处却思量。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卷帘芳桂散余香”写女主人公百无聊赖之下,卷起帘幕,庭院里的桂树传来缕缕清香。
B.“枯荷难睡鸭,疏雨暗池塘”两句是说荷叶枯萎了,遮挡不住疏疏落落的雨滴,不能让鸭子安然入睡。
.“罗巾”句是说泪水打湿丝帕,弄乱了妆容,于是,女主人公便干脆卸去残妆,表现了她的无可奈何。
D.旧时的欢乐常现于“她”梦中,结尾句与苏轼的“不思量,自难忘”意蕴完全不同。
1、答案:(1)D。D项“与苏轼的‘不思量,自难忘’意蕴完全不同”这个理解有误,应是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体现了对过去的追忆。
16、这首词表现了什么情感?是如何表现的?(6分)
16、【答案示例(1)表现了女主人公独对秋景的孤独、寂寞以及对远方之人的深切思念。(2)①通过“枯荷难睡鸭,疏雨暗池塘”的自然景色描写,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烘托了人物的情感(借景抒情);②通过“无意绪”“却思量”等词语直抒胸臆。
此词作于辛弃疾闲居飘泉时。“等闲”是平常、随便之意,与“无意绪”照应,写出了女主人公的特定心境。“卷帘芳桂散余香”是说女主人公百无聊赖之下,卷起帘幕,庭院里的桂树传来缕缕清香。“枯荷难睡鸭,疏雨暗池塘”,意思是荷叶枯萎了,疏雨打枯荷发出的声音,不能让鸭子安然入睡。“难”字和“暗”字,俱是女主人公寂寞心情的体验。“忆得”两句说明昔日携手同游的人,现在已经隔着万水千山了。“罗巾浥泪别残妆”是说丝帕被泪水打湿,弄乱了妆容,于是,女主人公便干脆卸去残妆,表现了她的无可奈何。结尾句与苏轼的“不思量,自难忘”有异曲同工之妙。整首词从情感来看,表现了女主人公独对秋景的孤独、寂寞以及对远方之人的深切思念。
辛弃疾《喜迁莺·暑风凉月》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喜迁莺·暑风凉月
辛弃疾
暑风凉月。爱亭亭无数,绿衣持节。掩冉如羞,参差似妒,拥出笑蓉花发。步衬潘娘堪恨,貌比六郎谁洁?添白鹭,晚晴时,公子佳人并列。
休说,搴木末;当日灵均①,恨与君王别。心阻媒劳,交疏怨极,恩不甚兮轻绝。千古离骚文字,芳至今犹未歇。都休问,但千杯快饮,露荷翻叶。
(注)①灵均:屈原的字。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上片首句点明时令,“爱”字引出下面对芙蓉的描写,又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B.“掩冉如羞”三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芙蓉花绽放的图景。
.“添白鹭”三句,写傍晚雨晴,有白鹭飞来与芙蓉为伴,还有公子佳人并肩赏花。
D.结尾句唯求对花痛饮,一醉忘忧,紧扣咏荷题目,又含蓄地流露出作者的感情。
1.词的上片吟咏芙蓉,下片为什么写到“当日灵均,恨与君王别”“离骚文字,芳至今犹未歇”?
答案:
14.项,“还有公子佳人并肩赏花”错误,应该是有白鹭飞来与芙蓉为侣,犹如公子佳人双双并肩而立。
1.①屈原有与芙蓉花一样的高洁节操,《离骚》中有“集芙蓉以为裳”等之类的句子,引发作者产生联想。②借屈原的遭遇、感受,以及《离骚》中的高尚情怀,来寄托自己的高洁情操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辛弃疾《满江红·和卢国华》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题。
满江红·和卢国华 辛弃疾
汉节东南①,看驷马、光华周道。须信是、七闽还有,福星来到。庭草自生心意足,榕阴不动秋光好。问不知、何处著君侯,蓬莱岛。
还自笑,人今老;空有恨,萦怀抱。记江湖十栽,厌持旌纛②。濩落我材无所用,易除殆类③无根潦④。但欲搜、好语谢新词,羞琼报。
【注】①汉节东南:指卢国华时任福建提刑使。②旌纛:军中之旗。③易除殆类:指南宋朝廷中那些不以金人为意,专事享乐的人。④根潦:指浮萍。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汉节东南”几句写卢国华任福建提刑使时,乘坐四匹马拉的车子光彩满路,仕途上春风得意。
B.“须信是”几句写相信友人为官之处的七闽大地会有福星来到,也是期望友人在任能有所作为。
.“庭草”两句描述卢国华做官闲暇时光的惬意生活,闲看秋草自生、秋阳照在榕树上而心满意足。
D.“但欲搜”几句紧扣标题中的“和卢国华”,写“我”现在只想寻找一些好的词语来答谢您的新词。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6分)
答案:
14.
1.(6分)①感叹人生易老,抒发自己遭朝廷弃用,壮志未酬之悲愤。②对卢国华寄予兴邦立国的赞许、期待之情。③对无所作为的投降派的蔑视憎恨之情。
相关参考
...注:①淳熙十五年岁末陈亮跋涉数百里,到江西上饶探访辛弃疾。别后二人曾作调多首反复赠答。
蒋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贺新郎·吴江①蒋捷浪涌孤亭起,是当年,蓬莱顶上,海风飘坠。帝遣江神长守护,八柱蛟龙缠尾。斗吐出、寒烟寒雨。昨夜鲸翻坤轴动,卷雕翚②,掷向虚空里。但留得,绛虹住。五湖...
刘克庄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完成各题。贺新郎九日刘克庄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①滴。追往事,去无迹。少年自负...
...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题。贺新郎·题高克恭夜山图李震楼据湖山背。倚高寒、尘飞不到,越山相对。老月腾辉群动息,独坐清分沆瀣。更满听、潮声澎湃。醉里诗威神鬼泣,景苍凉、又在新诗外。浑...
张元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南宋)张元千梦绕神州路。张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第7—题。(4分)玉楼春戏赋云山①辛弃疾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注释】①此词是...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第7—题。(4分)玉楼春戏赋云山①辛弃疾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注释】①此词是...
辛弃疾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题。好事近?席上和王道夫赋元夕立春辛弃疾彩胜斗华灯,平地东风吹却。唤取雪中明月,伴使君行乐。红旗铁马响春冰,老去此情薄。惟有前村梅在,倩一枝随著。【注】彩胜:又称幡胜。《续...
...这首宋词,完成1~16题。满江红·赣州席上呈陈季陵太守①辛弃疾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倦客不知身近远,佳人已卜归消息。便归来、只是赋行云,襄王客②。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
...这首宋词,完成1~16题。满江红·赣州席上呈陈季陵太守①辛弃疾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倦客不知身近远,佳人已卜归消息。便归来、只是赋行云,襄王客②。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
辛弃疾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题。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释】①南宋淳熙...
绿树听鹈鴃,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尽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潇潇西风冷,...
...面这首宋词,完成14-1题。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婆,人道是、清光更多。吕叔潜:作者志同道合之友...
辛弃疾(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分)满江红·赣州席上呈太守陈季陵侍郎【南宋】辛弃疾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倦客不知身远近,佳人已卜归消息。便归来、只是赋行云...
...为寄。14.简要赏析这首词上片的写景艺术。(4分)1.本词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的风格相比,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