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送东莱王学士无竞》阅读练习及答案
Posted
篇首语:常识是人类的守护神。本文为你选取作文陈子昂《送东莱王学士无竞》阅读练习及答案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陈子昂《送东莱王学士无竞》阅读练习及答案
送东莱王学士无竞①
陈子昂
宝剑千金买,平生未许人。
怀②君万里别,持赠结交亲。
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
已矣将何道?无令白发新!
【注】 ①无竞:即王无竞,东莱人,性情刚烈耿直,仕途坎坷。武后垂拱二年(66),同罗、仆固叛乱,王无竞与陈子昂随乔知之北征。此诗作于陈子昂为王无竞送行之时。②怀:想到,想念。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宝剑是建功立业的象征,诗人把其送给远行的友人,表现了对朋友的鼓励与期望。
B.诗歌借宝剑侧面赞扬了王无竞的才志和品格,送剑则表明诗人与他是志趣相投的知己。
.诗歌结尾劝告友人遭遇不公待遇已是事实,但是不可虚度年华,让头上增添白发。
D.该诗属于赠别诗,赠物与赠言相辅相成,在对友人的勉励中,也直接表现出自己的愤慨。
1.诗歌颈联为后世称道,请简要赏析其精妙之处。(6分)
答案:
14.D 解析 “直接表现出自己的愤慨”错,诗人对友人受到不公待遇的愤慨之情是从诗中隐隐流露出的。
1.解析 颈联写一般的花草树木都喜欢在春天里争芳斗艳,只有傲岸不屈的孤松,在一年将尽的冬季,不避风刀霜剑,与严寒搏斗,更显出它那顽强的性格和高尚的节操。此处运用比喻和对比手法,表达了对王无竞的赞美,对趋炎附势之人的鄙弃。
答案 ①“晚岁”双关,指一年将尽,也暗含大器晚成的意思,用此鼓励对方不要因眼前挫折而丧失信心,应像孤松一样经得起风霜。②运用比喻手法,“孤松”傲岸不屈,铮铮铁骨,比喻具有高尚节操的人,诗人以此赞扬王无竞;“众木”则比喻失掉本心、趋炎附势的人。③通过“孤松”和“众木”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失掉本心、趋炎附势的人的鄙视和对友人高尚节操的褒扬。(若答“化用”或“用典”,并能点明化用了《论语》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也给2分)
李白《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阅读练习及答案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1】
李白
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2】诏。
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
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
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
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
云天属清朗,林壑忆游眺。
或时清风来,闲倚栏下啸。
严光【3】桐庐溪,谢客【4】临海峤。
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
注:【1】李白受唐玄宗征召专任翰林学士,写诗以供歌唱娱乐。他所幸遇的荣宠给他招来非议。【2】金门:汉代皇宫的金马门,被汉武帝以弄臣相待的东方朔,曾在此待诏。【3】严光: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同窗、好友,拒绝光武帝的邀请,选择归隐。【4】谢客:指南朝诗人谢灵运,喜爱山水。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两句,写出诗人自己的处境与东方朔不同,显示自己入宫后地位的显赫,充满自豪的语气。
B.“观书散遗帙……掩卷忽而笑”四句,表面写出李白在翰林院快意的读书,实际表现的是失意落寞的寄托。
.“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两句,以“青蝇”比喻势利、庸俗的小人,以“白雪”比喻有高洁志向情操的自己。
D.本诗作为一首“言怀”之作,一反李白诗歌常见的奔放激情与奇特夸张,言辞清爽,娓娓而谈,流畅自然。
(2)本诗既有诗人在翰林院生活的呈现,也有对往日漫游山林的思忆,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下列诗句没有采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B.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鹏。(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D.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元代萧士赟在《分类补注李太白诗》中评价本诗是李白“写心之作”。请分条陈述李白通过这首诗抒发了哪些内心感情。
答案:
(1)A
(2)B
(3)这首诗突出表现了诗人那傲岸不屈、不同流俗的高洁品质:①其中有对好佞小人的斥责。②也有对自身遭遇及仕途的深深忧虑。③尽管诗人此时仍怀有建功立业的愿望,对朝廷也还抱有一线的希望,但此后不久,诗人尚未及“功成”,便愤然离开了朝廷,踏上了自得其乐的布衣漫游生涯。可以说这首诗正是李白在长安为官时期心理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
【解答】
(1)A.“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句意为:清晨赶赴宫中,晚间往金马门门待诏书。“充满自豪的语气”错误,尽管这两句诗表面上好像是带有炫耀的语气,但从“晨趋”与“夕待”两个词中,其实向我们暗示了这份差事并不像表面上那么风光,“早上跑去”和“晚上等待”其实体现出诗人被“呼来喝去”没有像正常的学士一样被尊重的样子,与其说是学士,不如说更像是一个被玩弄的人。
(2)B.“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鹏”句意为:漠漠水田,飞起几只白鹭;阴阴夏树,传来婉转鸟鸣。这是作者目光所及的画面,耳朵听到的声音。可见这一联全部属于实写。选项没有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A、、D项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
(3)根据“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可知,诗人和那些奸佞的小人不同流合污,结合李白的仕途道路,他刚刚入仕就被高力士等人陷害,不但没有得到唐玄宗的赏识,反而越来越被疏远,这导致诗人原本的抱负没有办法实现,所以诗人对于这样的小人是非常不齿的,但是逐渐被皇上疏远后就不免会产生一种对于仕途和未来的担忧之情。根据“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可知,李白保持着恬淡自由的心智,他并不喜欢这种尔虞我诈的生活,所以说,对于李白来说,后文“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的生活才是他真正向往的,这使得李白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的目标与方向,所以后面他也及时退出了官场。
译文:
清晨赶赴宫中,晚间往金马门待沼。翻看前人的残卷遗篇,探讨古贤的著述穷极奥妙。苍蝇点污白玉轻而易举,《阳春》《白雪》却难以找到同调。我本是疏懒散漫之人,却多次遭到狭隘之人的嘲笑。严光在桐庐溪畔垂钓,谢灵运通游天涯海角。何时才能功成身退,从此在烟波间投钓?
赏析:
“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诗歌的开始,使用了虚中带实的手法,概言自己在宫禁中的生活和感受。翰林院、集贤殿都在宫禁中,故言“晨趋紫禁中”。从表面看,又是“紫禁”,又是“金门”,不仅说明职务之重要,还更带有一种显赫的威势、甚至炫耀的口吻。的确,当时翰林供奉的地位是十分重要而又显赫的。据《新唐书•百官志》载,玄宗初,置翰林待诏,以张说、陆坚、张九龄等为之,掌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既又选文学之士号翰林供奉,与集贤院学士分掌制诏书敕。开元二十六年(73)又改翰林供奉为学士,专掌内命,包括拜免将相、号令征伐诸大事。以后选用益重而礼遇益亲,所以当时有“号为内相”或“天子私人”之称。李白夙怀“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宏图,当他被诏供奉翰林时,内心是异常激动的,而且初入宫禁时,他也的确曾为自己所受的殊宠与显赫的地位而自豪。他在《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其一中曾以自诩的口吻说:“天门九重谒圣人,龙颜一解四海春。彤庭左右呼万岁,拜贺明主收沉沦。翰林秉笔回英盼,麟阁峥嵘谁可见?承恩初入银台门,著书独在金銮殿。龙驹雕镫白玉鞍,象床绮席黄金盘。当时笑我微贱者,却来请谒为交欢。”然而,时隔不久,当李白发现现实并非如此,这种天真浪漫的情绪也就惭惭消沉了。所以尽管这两句诗表面上带有显赫的威势和炫耀的语气,但从“晨趋”与“夕待”两个词中,已向我们暗示了一种投闲置散而又焦虑如焚的心态。可以说“晨趋”、“夕待”也正是李白自入宫禁以来的形象写照。
接下来具体写投闲置散的读书生活:“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这几句的意思是说:我博览珍秘的群书,深入钻研其中的奥妙所在。这几句写得轻松自如,可谓一片清机。但是,这种轻闲的读书生活与一个身居翰林供奉之职的人来说,却是极不协调、极不相称的。作为翰林供奉本来所应该做的事,已如前述,而事实上李白入宫之后,只不过被视为文学弄臣,是供奉帝王后妃遣兴愉乐的玩物。这对于李白来说,是痛心的,也更是悲哀的。
“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青蝇”句本陈子昂《宴胡楚真禁所》诗:“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白雪”句本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这两句在章法上是上承“片言”二字,可以说是“片言”的具体内容。这两句是说:我本来就是爱好自由,无拘无束之人,可每每总是遭到心胸狭隘之人的责骂。这是上承“会心”二字,从古人的至理名言中,领悟到自身遭遇的缘由所在。李白本是性格傲岸,行为放达不拘之人,但是入宫之后,却遭到高力士、张垍等奸臣的嫉妒与谗毁。“丑正同列,害能成谤,格言不入,帝用疏之”(李阳冰《草堂集序》),愈来愈受到皇帝的疏远与冷落。李白在《感遇四首》其四中也说:“宋玉事楚王,立身本高洁。巫山赋彩云,郢路歌白雪。举国莫能和,巴人皆卷舌。一惑登徒言,恩情遂中绝。”尽管此时“恩情”尚未完全中绝,但李白早已预感到了。严酷现实的打击,迫使诗人不能不考虑自己的前程与人格的完善,因而诗歌的下半部分,就着重表白对另一种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接下来诗人继续写道:“严光桐庐溪,谢客临海峤。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这两句反映了李白对严光和谢灵运的企慕,希望自己将来能象他们那样,摆脱世俗的烦恼,寄迹林下,度安闲隐逸的生活。因而诗歌的最后两句说:“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功成身退,是李白为自己设计的人生道路,也是他毕生的生活理想。他早在二十七岁时所写的《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就表示过:“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州,不足为难矣。”其《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诗亦云:“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可以看出,李白对理想信念的追求是何等的执着,尽管在遭谗受谤,皇帝疏远的情况下,仍抱定功成然后身退的信念。因而在政治上的期待,暂时战胜了寄迹林下的愿望。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即从李白此时的心态与他初入宫禁时相比,则可以明显看出其心理的变化。上文所引《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诗中,已可以看出诗人当初那种春风得意、喜不自胜的情态。此外,李白在《效古二首》其一中也以相同的情调写道:“朝入天苑中,谒帝蓬莱宫。青山映辇道,碧树摇烟空。谬题金闺籍,得与银台通。待诏奉明主,抽毫颂清风。……快意切为乐,列筵坐群公。光景不可留,生世如转蓬。早达胜晚遇,羞比垂钓翁。”但是此时此刻,诗人已不再是“羞比垂钓翁”,而是希望要在“功成”之后,决绝地表示“从此一投钓”,要像严光那样,远离尘嚣,过着安闲自乐的隐居生活。
总之,这首诗突出表现了诗人那傲岸不屈、不同流俗的高洁品质,其中有对好佞小人的斥责,也有对自身遭遇及仕途的深深忧虑。尽管诗人此时仍怀有建功立业的愿望,对朝廷也还抱有一线的希望,但此后不久,诗人尚未及“功成”,便愤然离开了朝廷,踏上了自得其乐的布衣漫游生涯。可以说这首诗正是李白在长安为官时期心理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
这是一首“言怀”之作,像是在同“诸学士”们娓娓而谈。它一反李白所常用的那种奔放的激情与奇特的夸张,而是将眼前之事及心中之想如实地一一道来,在婉转清爽的背后,蕴籍着十分深刻而又复杂的情感。这一特点的形成,与诗人当时所处的地位及其所特有的心理状态是密不可分的。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于易水送人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注】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高宗时任过武功主簿、侍御史等。公元679年冬,骆宾王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他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从诗歌的写作内容来看本诗既是一首送别诗,也是一首咏史怀古诗。
B.首句点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同时巧妙地把昔日之易水壮别和此刻之易水送人两个场面融为一体。
.“壮士发冲冠”高度概括了易水送别的悲壮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壮士”指当年白衣白冠送别荆轲的勇士。
D.末句的“寒”字移情入景、寓情于景,表现了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
E.三四句“人已没”和“水犹寒”今昔对比、虚实对照,斯人已逝,唯余易水寒冷彻骨如昔,表明荆轲不畏强权、锄强扶弱的侠义精神已不再流传、光耀后世令人叹惋。
1.李岩认为:“‘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两句诗,是由陶渊明‘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之感演化而来,但有青出于蓝之功效。”你认为本诗最后两句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答案:
14.E项,“‘壮士’指当年白衣白冠送别荆轲的勇士”错误,“壮士”此处指本诗写作的对象——荆轲。学生应学会根据语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E项,“表明荆轲不畏强权、锄强扶弱的侠义精神已不再流传、光耀后世,令人叹惋”理解错误。本诗意在通过肯定古代英雄荆轲的人生价值的同时对比自己,表达诗
1.(1)意蕴更丰富。①两首诗都说荆轲已逝,作者依然能够感受到荆轲的悲壮英勇之气;都在歌颂荆轲以死酬知己、其精神犹在的同时,表达了自己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②骆诗除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受外,还有对现实的感受: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诗人有着远大志向,以“用宾于王”为志,愿洒满腔热血辅佐君王,建功立业造福黎民,然而生不逢时,仕途受挫,寒字写尽难酬的抱负和无尽的愤懑。
(2)艺术性更强。①陶诗直接抒情评述,稍显平淡。
②骆诗寓情于景,以景结情,更显含蓄。“寒”既是客观写景,指河水寒,也指诗人内心意冷心寒,一语双关,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受。表意委婉,耐人寻味。
③骆诗构思更巧妙。“今日水犹寒”巧妙地把古今联系起来,虚实对比:通过“昔”与“今”、“人”与“水”的鲜明对比在读者心中激起情感的强烈震撼来烘托题旨。平易中见工巧。④结构方面:骆诗跳跃性更大,更富艺术张力。
⑤形势更美。骆诗一古一今,对仗工整,形式整齐,音节和谐,相对工巧。
【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认为本诗最后两句好在哪里”,这是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题干中还提到李岩对本诗和陶渊明诗句的比较:“‘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两句诗,是由陶渊明‘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之感演化而来,但有青出于蓝之功效”,这就要求考生在鉴赏品味诗歌语言的时候要把两首诗歌的相关诗句进行比较分析。先看骆宾王的诗句,“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意思是“昔日的英豪人已经长逝,今天这易水还那样凄寒”,“昔人”指荆轲,荆轲已逝,但其精神仍在,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诗尾的“寒”字,是画龙点睛之笔,寓意丰富,这一“寒”字既是说河水寒,也是说诗人内心意冷心寒,语义双关,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受。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今日水犹寒”作为写景句,且是放在诗歌的最后,这是以景结情,寓情于景,因意构象,用象显意。景和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描绘;情和意,是诗人对客观对象在审美上的认识和感受。诗人在自然对象当中,读者在艺术对象当中,发现了美的客观存在,发现了生命和人格的伟大表现,从而把这种主观的情和意,转移到客观的景和象上,给自然和艺术以生命,给客观事物赋予主观的灵魂,这就是诗歌创作和欣赏当中的“移情作用”。而本诗中,“寒”字正是这种移情作用的物质符号。诗人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伟大孤独中,只好向知心好友倾诉难酬的抱负和无尽的愤懑。诗人感怀荆轲之事,既是对自己的一种慰藉,也是将别时对友人的一种激励。“昔时”“今日”,今昔对比,这两句诗是用对句的形式,一古一今,一轻一重,一缓一急,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同时交待,易水跨越古今,诗歌超越了时空,最后统一在“今日水犹寒”的“寒”字上,全诗融为一体。既是咏史又是抒怀,充分肯定了古代英雄荆轲的人生价值,同时也倾诉了诗人的抱负和苦闷,表达了对友人的希望。这一构思极为巧妙。再看陶渊明的诗句,“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意思是“荆轲其人虽然早已消逝,千载还回荡着他的豪情”,诗句中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
王勃《秋日别王长史》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别王长史
王勃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
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①篇。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
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注)①北梁。语自《楚辞•九怀》:“绝北梁兮永辞。”后用以指送别的地方。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绘了开阔辽远的时空,以“千里”和“百年”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抒发了自己的感情。
B.古代以秋日配西方,所以称秋日为西候。北梁,北边的桥。颔联用两个典故,点出时令和地点,含蓄而新颖。
.全诗只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以寒雾、暮烟衬托离愁别绪,渲染了悲伤、沉郁的氛围,情感真挚动人。
D.奉,侍奉;潸然,流泪的样子。诗人知道自己与王长史今后很难再相见,不禁泪流满面,悲从中来。
1.诗歌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
14.
1.①对王长史知遇之恩的感激。②与王长史离别时的不舍。③对今后不能再侍奉王长史的遗憾与伤感。
相关参考
...这首唐诗,完成14~1题。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①陈子昂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莫卖卢龙塞②,归邀麟阁③名。【注】①本诗写于公元696年,契丹孙万荣、李尽忠...
次韵答陈子茂德培〔注〕林则徐送我凉州浃日程,自驱薄笨短辕轻。高谈痛饮同西笑,切愤沉吟似《北征》。小丑跳梁谁殄灭?中原揽辔望澄清。关山万里残宵梦,犹听江东战鼓声。【注】本待作于142年诗人因坚决抗英被贬伊犁...
...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题。度荆门望楚陈子昂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今日狂歌客①,谁知入楚来。【注释】①狂歌客:春秋时期楚国人陆通,字接舆,...
...,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题。白帝城怀古①陈子昂日落沧江晚,停桡问土风。城临巴子国,台没汉王宫②。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通。古木生云际,归帆出雾中。川途去无限,客思坐何穷...
晚次乐乡县陈子昂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注】①本诗是诗人从故乡蜀地东行,途经乐乡县时所作。②噭:同“叫”。(1)诗歌题目中的“...
陈子昂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0-11题。春夜别友人陈子昂其一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其二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
姚子昂画马[元]李俊民雄姿卓立开天骨,騰踏万里如神速。可怜不遇九方皋①,空使时人指为鹿。自从大奴守天育②,无由更骋追风足。中原一战收乾坤,白发将军髀生肉③。【注】①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家。②大奴:成年奴仆...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1】李白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2】诏。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云天属清朗,林壑忆游眺。或时清风来,闲倚栏...
于易水送人(唐)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注】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高宗时任过武功主簿、侍御史等。公元679年冬,骆宾王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此诗大...
于易水送人(唐)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注】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高宗时任过武功主簿、侍御史等。公元679年冬,骆宾王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此诗大...
...阳修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西湖泛舟呈运使学士张掞欧阳修北宋波光柳色碧溟蒙,曲渚斜桥画舸通。更远更佳唯恐尽,渐深渐密似无穷。绮罗香里留佳客,弦管声来扬晚风。半醉回舟迷向背,楼台高下夕阳中。14.下...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秋日别王长史王勃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①篇。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注)①北梁。语自《楚辞•九怀》:“绝北梁兮永辞。”后用...
...众与农家。数片琼葩,点缀槎丫①。孟浩然容易寻梅,陶学士②不够烹茶。【注】①槎丫:树木枝杈歧出貌。②陶学士即陶谷,五代时名士。性好茶事,曾得党太尉(党进)姬,命掬雪水烹茶,并戏之日:“党家应不识此?”姬...
杜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李卿晔①杜甫王子思归日,长安已乱兵。沾衣问行在,走马向承明②。暮景巴蜀僻,春风江汉清。晋山③虽自弃,魏阙④尚含情。【注】①李晔,唐宗室之后,故诗中称“王子”,时以...
崔曙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题。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崔曙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三晋①云山皆北向,二陵②风雨自东来。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③。[注]①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