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纶《送李端》阅读练习及答案
Posted
篇首语: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本文为你选取作文卢纶《送李端》阅读练习及答案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卢纶《送李端》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①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②何处期。
注:①故关:故乡。②风尘:指社会动乱。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淡、直白。但由于是紧承上句脱口而出的,应接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反而为本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B.“人归暮雪时”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承接自然,色调和谐,与上一句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
.“少孤为客早”,“少孤”已属人生之大不幸,“为客早”则不幸又深一层,诗人感叹友人小时丧父,身世飘零,从侧面反映出时代的动乱和人们在动乱中飘零不定的生活。
D.本诗运用了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哀婉动人。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回味无穷。
16.结合全诗,分析尾联中的“泪”包含了哪些情感?
答案:
1.项,“诗人感叹友人小时丧父,身世飘零”错误,应为感叹自己。
16.①故园衰败之悲,诗人借衰草、寒云、暮雪写出了对故园衰败之悲;②送别友人之悲,直言“自堪悲”,别后“掩泪空相向”,写出送别友人的悲伤;③感叹身世之悲,小时丧父,多年客居他乡,在外漂泊,历经磨难,晚逢知己;④社会动乱之悲,“多难”写出了社会动荡,“风尘何处期”写出因社会动荡,与友人相见无期的悲伤。
卢纶《送刘判官赴丰州》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题
送刘判官赴丰州①
卢纶
衔杯②吹急管,满眼起风砂,大漠山沉雪,长城草发花
策行③须耻伐,虏在莫言家。余亦祈勋者,如何别左车④。
【注】①丰州,唐代天德军(又作天安军)所隶之州,天德军与振武军为中、晚唐时期唐朝北方边疆的重要军事机构。②衔杯:指饯别饮酒;急管:指催行的军乐吹的很紧。③策行:奉朝命而行。④左车:西汉谋士李左车,为人深有谋略,此处借指刘判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饯别场景:“急管”“风砂”,渲染离别时的氛围,暗示边事紧急。
B.颈联揭示了出征戍边的原因,勉励友人要以国事为重,不要牵挂家人。
.尾联借用西汉李左车的典故,抒发自己也想成守边疆,建功立业的愿望。
D.诗歌从饯别写起,以勉励、惜别作结,哀而不伤,表现了豪壮洒脱之气。
1.请赏析“大漠山沉雪,长城草发花”的表达技巧。(6分)(任选其中两点作答即可)
答案:
14、
1、(1)虚景实写(运用想象)选取大漠、长城、雪、花等意象,勾勒出边塞大漠寥廓深远的意象,为送别提供了雄浑悲壮的背景。(2)对比,长城一已是草长花开的春天,而边远的大漠依然是雪花飘落的严冬,通过景色的对比暗示了边塞环境的艰苦和地域之辽远,隐含了浓浓的牵挂与惜别之情(各3分)
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阅读练习及答案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①
刘长卿
万里辞家事鼓鼙②,金陵③驿路楚④云西。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注释】
①行营:主将出征驻扎之地。
②事鼓鼙(pí):从事军务。鼓鼙,军用乐器。
③金陵:一般指今江苏省南京市,但唐代时把润州也称为金陵,这里即指润州。
④楚:古代楚地。
.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诗歌题目的意思。
6.诗人送别李判官时的场景是怎样的?
7.“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参考答案】
.送李判官到润州军营。
6.江畔绿草青青,春色迷人,李判官骑马离去,诗人依依不舍。
7.①对李判官依依不舍之情;②对李判官去遥远地方从事军务的担忧之情;③对李判官万里辞家从事军务的勇气的赞美之情;④对李判官的祝福之情。
【解析】
【题详解】
考查对诗歌题目的理解。李判官:诗人的一位朋友,任判官一职。行营:主将出征驻扎之地。那么“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意思就是送李判官到润州军营。其中“之”为动词“到、往”之意。此句为连动句,两个谓语部分。
【6题详解】
题干要求描绘诗人送别李判官时的场景。要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把古诗换成现代白话文。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语言一定要生动,不能仅仅是翻译,要进行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意境。此题一定要把草色青青、春色迷人的美丽景象与朋友策马离去的不舍描绘出来。
【7题详解】
考查诗句所抒发的思想感情。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基础。“万里辞家事鼓鼙”是说李判官将要辞别家人与亲朋好友,不远万里到润州去从事军务。诗人想要强调的,一是行人路途的遥远;一是行人履行公务的特殊性,是要去执行军务。这便暗含了诗人为他送行的原因和忧虑。因为古代交通工具极不发达,即使最快捷的交通工具也无非是北人骑马南人乘船而己。所以古代的分别往往不是意味着“西出阳关无故人”,便是意味着“人生不相见,动辄参与商”了。更何况李判官这次是到山重水阻的润州去“事鼓鼙”。诗人一再说明行人所去之地的遥远,这里又进一步暗寓着诗人为行人命运未卜而深深忧虑。“金陵驿路楚云西”就是从地理座标系上为我们标出李判官所去之地的方位。诗里说金陵的驿路直通楚地之西。这里的金陵即润州,因为按照唐代行政区域的划分,润州也属于金陵的辖区。字里行间倾注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忧虑与担心,同时也有对友人万里辞家从事军务的勇气的赞美和祝福。根据以上分析作答即可。
刘长卿《送李中丞之襄州》阅读练习及答案
送李中丞之襄州
刘长卿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2)简析尾联中的“茫茫”二字及最后一句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①表现了对一位战功赫赫的老将军的赞美。②对他老来受朝廷冷遇一事的强烈不满。③对即将分手的老友的关爱。(3分,每点1分)
(2)尾联中“茫茫”既点出送别地点,又描写了江水的浩渺,更表现了送别时茫然若失的感觉。(2分)最后一句除了点明送别时间,渲染气氛,更直接抒发了对老友的暮年生活前景难卜的担忧之情。(2分)(4分,每点2分)
简析
此诗以深挚的感情颂扬了李将军的英雄气概、忠勇精神和卓著功绩,对老将晚年罢归流落的遭遇表示了无限的同情。诗的前六句,都是刻划老将形象的,用语豪壮,老将舍身为国、英勇奋战的神威形象表现得非常突出有力。结尾一联,寓情于景,以景衬情,含蓄地表现老将日暮途穷的不幸遭遇。全诗情调悲怆,感人至深。
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