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以事走郊外示友》阅读练习及答案

Posted

篇首语:世界再冷,你也要成为自己的太阳,无需别人的照亮,你就是自己的太阳。本文为你选取作文陈与义《以事走郊外示友》阅读练习及答案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1、陈与义《以事走郊外示友》阅读练习及答案(1)

2、陈与义《元日》阅读练习及答案(2)

3、陈与义《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阅读练习及答案(3)

4、刘沧《晚归山居》阅读练习及答案(4)

陈与义《以事走郊外示友》阅读练习及答案

以事走郊外示友

陈与义①

二十九年知已非,今年依旧壮心违。

黄尘满面人扰去,红叶无言秋又归。

万里天寒鸿雁瘦,千村岁暮乌乌微。

往来屑屑②君应笑,要就南池照客衣。

(注)①除与义:《宋史》本传记载,陈与义“天资卓伟,为儿时已能作文,致名誉,流辈敛社,莫敢与抗”但在二十四岁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上舍甲第后,却只被任命为文林郎。开德府教授这样闲散。卑微的官职。政有六年八月,与义解官归。至政和八年,复除辞录(和文林郎一样都是小官)。这首诗即写于次年到任之后。②屑屑:劳瘁匆迫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折,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中“如已非”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寒远,觉今是而昨非”句?。不过陶渊明说“今是而昨非”,与文此诗却说“今年依旧”,其中包含?不能如陶公那样毅然“归去来”的难言苦衷。

B.诗歌颔联用人,秋作比,以秋归反衬人不仅难“归”,而且还不得不“犹去”的凄凉境遇。

.诗歌颈联用细描法写景描绘了一幅天寒、雁瘦、岁暮、鸟微的凄萧瑟的茫茫秋景图,景中寓情,显示了作者内心的茫茫之感。

D.尾联中,“往来屑屑”照应“黄尘满面”用不堪奔波的情态描写,来说破“以事走效外”,从这里可以知道题目中所说的“事”,当是站人深感劳碌厌倦却又不能不为之奔走之事。

2、诗歌中蕴含着诗人怎样的一些思想情绪?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分析。

参考答案

1、是白描,不是细描

2、①壮志难酬的苦闷。首联中说“今年依旧壮心违”直抒胸臆感叹自己多年来依旧难以实现心中壮志。②奔波劳碌的无奈。颔联中写自己“黄尘满面”却依旧到处奔波,秋归而人不能归的无奈。③前途渺茫的悲叹。诗歌颈联寓情于景,借”万里天寒”、“千村岁暮”的茫茫天地烘托自己内心的茫茫之感。④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歌尾联再次感慨自己的奔波劳碌的同时,“客衣”一句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陈与义《元日》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元日

陈与义

五年元日只流离,楚俗今年事事非。

后饮屠苏惊已老,长乘舴艋竞安归。

携家作客真无策,学道刳心却自违。

汀草岸花知节序,一身千恨独霑衣。

[注]诗人曾在朝廷任职。南宋建炎四年,金兵大举南侵,诗人避难湖湘间。此诗作于建炎四年。屠苏:屠苏酒。刳(k)心:道教语,谓摒弃杂念。独霑衣:传说战国时齐景公在牛山落泪,感慨人世无常。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扣题,回忆自昔至今五年来的辗转奔波的生活,每逢“元日”,只有“流离”,可见诗人的生活境况。

B.“惊”字写诗人饮屠苏酒时莓然发觉自己垂老的惊惶之态,“竞安归”表达了对最终竟然安然归乡的欣喜。

.“携家作客真无策”呼应首联上句,是说自已五年来漂泊辗转,客居他乡。“真无策”透露出诗人的内心感受。

D.颈联第二句,写诗人原本决心学道以清除内心杂念,后来却违背了自已原本的意愿,步人仕途,自感追侮莫及。

1.本诗尾联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

14.B

1.拟人,“花草知节序”,花草尚且知道季节转换而百倍珍惜,更何况是人,面对草长花开,诗人只有独自怅恨;用典,化用齐景公“牛山霑衣”的典故,抒发自己身逢动荡乱世,漂泊流离、不知何处可归的愁苦。

陈与义《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阅读练习及答案

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①

陈与义

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

草木相连南服②内,江湖异态栏干前。

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

欲题文字吊古昔,风壮浪涌心茫然。

【注】①宋钦宗靖康二年(1126)春,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掳徽宗,钦宗二帝,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难”。陈与义1124年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靖康之难发生后,流离失所,后流亡到洞庭湖。此诗写于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秋。②南服,指南方。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楼阴”指楼的北面,“背日”也指楼的北面,点明观景角度:站在楼前面向远处眺望。

B.颔联继续写登楼所见景色。“江湖异态”写出倚栏远眺,江水与洞庭湖水不同,异态纷呈。

.颈联意思是:诗人被贬官迄今已有五年,“靖康之难”后,宋室南迁,诗人颠沛流离,双鬓已白。

D.尾联中用“风壮浪涌”,即写出水势湍急汹涌,同时也表明诗人此时心潮起伏如波涛汹涌。

1.古代文人有“登高必赋”的传统,下列诗句不属于登高题材作品的一项是()

A.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B.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6.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17.有学者盛称“乾坤”一联为“学杜而得其骨”者,为家国之忧而心碎,而头白,正是杜诗与陈诗共具的思想特色。结合这首诗,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这种思想特色的认识。

答案:

14.A

1.B

16.①“堤绵绵、草木相连、江湖异态”,诗人登高远眺,看到岳阳楼周围的壮阔景观:江堤曲折,草木连绵不断,江水、湖水形态各异,风高浪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起伏不定与怅然迷惘,以壮景衬哀情,壮观之景使人产生飘零之感。②“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诗人触景伤情,引发了国破家亡、流离失所后的迁谪之恨。③“吊古昔、心茫然”,诗人凭吊历史,内心茫然惆怅,引发了家国之愁。

17.示例:从全诗看“乾坤”二字下得沉痛,整个天地都聚于作者笔下,本是壮阔;不过这“乾坤”中的愁绪也都聚拢了过来,“万事集双鬓”,鬓发必白;何况“臣子一谪今五年”,心中涌起的波涛必不是喜悦与兴奋,联系诗人生平及时代背景便可知那涌动着的必有家国之忧。在这一点上,陈与义此诗表现出与杜甫相同的思想特色:自觉地将自己与国家、历史和天下联系起来,表现了读书人的社会良知和悲悯之心。想一想,历史哪一次革命哪一次护国不都是因为那些以天下为己任的有识之士的努力才开始,才成功的?谭嗣同说:“中国自古以来未尝有为变法而流血者,那就从我开始吧。”他的鲜血虽未获得直接的成果,但他的鲜血为后来者堵上了一条错误道路,他以自己的生命给后人献上了精神的良药。有了这样的思想,我们才不会陷入小我的利益之圈难以自拔,我们的社会才能一步步前进。所以,我认为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值得珍惜,应好好继承。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解答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将各个选项带入原诗句中进行分析即可。A项“站在楼前”不对,根据题目“再登岳阳楼”可知,整首诗是作者登上岳阳楼的所见所感,所以观景角度应是“站在楼上俯视”。故选A。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了解相关诗句,并准确识记诗词的出处。A出自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B出自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D出自杜甫的《登高》。故选B。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关注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并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从注释看,本诗属于南宋诗词中比较典型的抒发“国破家亡”情感的题材。一二联以写景为主,涉及到的术语为“以乐衬哀,寓情于景”;三四联以抒情为主,涉及的术语为“直抒胸臆”,抓住关键词“双鬓”“谪”“茫然”,再辅以对诗句的解释即可组织答案。

17、首先要正确解读题干中的“思想特色”:中国古代文人总是自觉地将自己与国家、历史和天下联系起来,表现读书人的社会良知和悲悯之心。然后再联系本词和阅读体验谈认识。

【翻译】

岳阳楼的壮观天下闻名,站在楼北眺望,长江堤坝连绵不绝。苍翠的草木连绵不绝延伸到偏远的南方,可惜眼前的山河已换了主人。我被贬谪现在已经五年了,亡国之痛,谪臣之恨,都表现在我变白的双鬓上。想要题几句诗凭吊古人,江风很大,波浪涌动,我的心不知所措。

诗的前四句着力描绘岳阳楼周围景色;后四句承接前四句抒发身世之感,家国之恨的感慨。纵观全诗,诗人俯仰今古,伤时感世,含蓄深远,气象浑厚,格调沉郁。

刘沧《晚归山居》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9-20题。(分)

晚归山居

刘 沧

寥落霜空木叶稀,初行郊野思依依。

秋深频忆故乡事,日某独寻荒径归。

山影暗随云水动,钟声潜入远烟微。

娟娟唯有西林月,不惜清光照竹扉

19.深秋时节,诗人行于郊外,霜天空阔,树叶稀疏,渲染了 的气氛。领联中“频忆”和“独寻”分别表达了诗人 和孤寂惆怅的思想感情。(2分)

20.赏析后两联的艺术手法。(6分)

答案:

19.冷寂或寂寥(“凄清”亦可给分)思念故园(意思对即可,每空1分)

20.①以声衬静(衬托、反衬),晚钟的声音悠远而渺茫,从茫茫雾霭中传来,以有声衬无声,描绘出傍晚时分山中的宁静寂寥。(或视听结合,颈联从视觉角度描写山影随云水而动,从听觉角度表现钟声悠远而微茫,以此感受到了山中景色的宁静寂寥。)

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借茫茫的雾霭,稀疏的叶片,黯淡的山影,渺茫的钟声,清冷的月色等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孤独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③叠词、拟人。“娟娟”形容月光柔美,又与后文的“清光”呼应,诗人使用叠词,平添音韵美画面感。西林月不惜清光,运用拟人手法,诗人虽独处郊野,却见美好的山月,不吝惜清辉,洒向竹扉。“娟娟”“不惜”表现出诗人虽孤寂思家,内心也有对山居恬淡美好生活的喜爱之情。(每点2分)

相关参考

陈与义《道中》阅读练习及答案

...(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16题道中陈与义雨子收还急,溪流直又斜。迢迢傍山路,漠漠满林花。破水双鸥影,掀泥百草芽。川原有高下,随处着人家。[注]建炎四年(1130年)正月初,陈与义离衡岳,去邵阳...

陈与义《晚晴野望》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与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晚晴野望(宋)陈与义洞庭微雨后,凉气入纶巾。水底归云乱,芦丛返照新。遥汀横薄暮,独鸟度长津。兵曱无归日,江湖送老身。悠悠只倚杖,悄悄自伤神。天意苍茫里,村醪亦醉人。...

陈与义《渡江》阅读练习及答案

渡江陈与义江南非不好,楚客自生哀。摇楫天平渡,迎人树欲来。雨余吴岫立,日照海门开。虽异中原险,方隅亦壮哉!(注释)①陈与义,洛阳人,南宋诗人。112年夏天,作者奉诏由闽入越,趋赴绍兴行在,任起居郎。公元1130...

陈与义《伤春》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与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题。伤春①陈与义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②照夕烽。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稍喜长沙向延阁③,疲兵敢犯犬羊锋。【注】①1129年冬,金兵...

陈与义《对酒》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与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3~14题。对酒①陈与义新诗满眼不能裁②,鸟度云移落酒杯。官里簿书无日了,楼头风雨见秋来。是非衮衮书生老,岁月匆匆燕子回。笑抚江南竹根枕,一樽呼起鼻中雷。【注】①宣和六年,诗...

陈与义《清明》阅读练习及答案

清明陈与义雨晴闲步涧边沙,行入荒林闻乱鸦。寒食清明惊客意,暖风迟日醉梨花。书生投老王官谷①,壮士偷生漂母②家。不用秋千与蹴鞠③,只将诗句答年华。[注]①王官谷,《新唐书·司空图传》:图本居中条山王官谷。...

陈与义《元日》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元日陈与义五年元日只流离,楚俗今年事事非。后饮屠苏惊已老,长乘舴艋竞安归。携家作客真无策,学道刳心却自违。汀草岸花知节序,一身千恨独霑衣。[注]诗人曾在朝廷任职。南宋建炎四年...

陈与义《舟次高舍书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与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舟次高舍书事①陈与义涨水东流满眼黄,泊舟高舍更情伤。一川木叶明秋序,两岸人家共夕阳。乱后江山元历历,世间歧路权茫茫。遥指长沙②非谪去,古今出处两凄凉。注:①此诗作...

陈与义《题许道宁画》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与义题许道宁画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阅读训练】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

陈与义《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与义(二)古诗阅读(共11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1)陈与义其一巧画无盐(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从教(3)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其四含章(4)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

陈与义《虞美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虞美人陈与义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歌声频为行人咽,记着樽前雪。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9.这首词的构思特点是“紧扣别宴,思前想后”,请结合全诗具体分...

陈与义《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阅读练习及答案

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①陈与义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草木相连南服②内,江湖异态栏干前。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欲题文字吊古昔,风壮浪涌心茫然。【注】①宋钦宗靖康二年(1126)春,金军攻破东...

陈与义《题甘泉书院》阅读练习及答案

题甘泉书院陈与义甘泉坊里林影黑,吴氏舍前书榜鲜。床座略容摩诘①借,桂枝应待小山②传。兵横海内犹纷若,风到湖南还穆然。勉效周生述孔业,赋诗吾独愧先贤。【注】摩诘:唐诗人王维,字摩诘。小山:汉淮南王刘安招...

陈与文《书巴丘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书巴丘①事陈与文②三分书③里识巴丘,临老避胡初一游。晚木声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阳楼。四年风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乱测。未必上流须鲁肃④,腐儒空白九分头。【注】①巴丘;今湖南岳阳,历代兵家战略要地,在长江...

陈与文《书巴丘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书巴丘①事陈与文②三分书③里识巴丘,临老避胡初一游。晚木声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阳楼。四年风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乱测。未必上流须鲁肃④,腐儒空白九分头。【注】①巴丘;今湖南岳阳,历代兵家战略要地,在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