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莘《野泊对月有感》阅读练习及答案
Posted
篇首语:世上最累人的事,莫过于虚伪的过日子。本文为你选取作文周莘《野泊对月有感》阅读练习及答案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周莘《野泊对月有感》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16题。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②病客情。
斗柄③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④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③斗柄:指北斗七星中玉衡、开阳、摇光三星,形似杓柄。④行朝:迁徙不定的朝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诗歌首联承题,上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下句点明了“野泊”之因:“逋逃”在外,漂泊无家,故有“野泊”。
B.后人评此诗“最近杜味”。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诗歌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D.颈联形象地写出酒化客泪及愁绪滴溅,浪花仿佛卷动归乡之心使人暗自惊叹的内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的所思所感所痛。
16.方回在诗集《瀛奎律髓》中将本诗编入了“忠愤”类。请结合全诗分析其缘由。(6分)
答案:
1.(.上句写静景,下句写动景。)
16.①忠:诗人为逃避战乱而“野泊”,只身乱离,却还“欲问行朝近消息”,心系朝廷,表现其对国家之忠。
②愤:愤时局动荡,兵荒马乱,使自己被迫成为“逋逃病客”,欲归而不得。愤“群盗尚纵横”,内有贼臣当道,外有金兵人侵,导致政权不稳、国家不安,虽欲问消息而无由。(每点3分,大致意思符合即可)
王勃《易阳早发》阅读练习及答案
易阳早发
王勃
饬①装侵晓月,奔策候残星。
危阁寻丹障,回梁属翠屏。
云间迷树影,雾里失峰形。
复此凉飙②至,空山飞夜萤。
1.注释:此诗是作者因作《斗鸡赋》被唐高宗逐出长安,去西蜀路上所作,作者感于路途景致,有感而作。①饬:整顿,整理行装。②凉飙:一作“商风”,即秋风。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饬装”、“奔策”把出行动作化、具体化,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笔势突兀,句法挺拔,不落俗套,气势壮阔,起到振起全篇的作用。
B.颔联蜀地的崇山峻岭、悬崖峭壁被赋予诗人的感受——“危”、“回”,准确而新颖。“丹障”、“翠屏”描绘出山峰的不同形态、不同色彩,表现出诗人新颖独到的写景技巧。
.颈联“迷”、“失”写出诗人对山中特有景物的奇妙感受,大树、山峰都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具有隐约朦胧之美。
D.尾联诗人再写夜色,暗示了一夜的辛苦行程。行文巧妙,凉飙至、夜萤飞唤起诗人的时间观念,从一个侧面说明诗人已完全沉醉在大自然中,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1.这首诗布局巧妙,注重写景角度的交错变换,请从写景角度来分析这首词的巧妙之处。(6分)
答案:
14.D[解析:“诗人再写夜色,暗示了一夜的辛苦行程”错,诗人从拂晓时分启程,夜幕降临时结束,应是一天的行程。]
1.①从不同时间写景。首联写拂晓时的天空景色“晓月”、“残星”,时间尚早,旅途艰辛;尾联写夜幕降临时,秋风吹面,夜萤乱飞的景象,暗示一天的辛苦将告结束。②从不同空间写景。颔联写山顶上的“危阁”、“回梁”突出属地的山岭奇、险的特点;颈联则从“云间”、“雾里”观峰看树,突出一种迷离朦胧的状态。(每点3分,共6分)
【白话译文:】
清晨,月亮还没有落下,(我)就整理行装准备出发;天上残星点点,(我)已经扬鞭而行。
道路两旁山峰耸立,层峦叠嶂时时映入眼帘,红色绿色的屏风形的山峰上偶尔有一座楼阁,有一间房屋。
突然之间,看不清对面的树形,原来是山中云雾缭绕,阻挡了视线。再放眼望去,远处的山峰也失去它原来的挺拔之姿,迷迷蒙蒙一片。
凉风又一次吹到脸上,这时才感觉到夜色已悄然而至,只见空山之中,萤火虫飞来飞去。
《赠别》《无题》阅读练习及答案
3.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赠别
杜牧
多情却是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注:①“多情”一句:意谓多情者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只能无言相对,倒像彼此无情。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都有“蜡烛”这个意象,两者有何不同?
答案:
3.
(1)相同点:二者都是借物抒怀,所借之物都是“蜡烛”,表达的情感都痛苦的成分。(2)不同点:①杜诗,把“蜡烛”的“灯芯”比作惜别心,把“蜡泪”说成是“替人”垂泪,表达的情感为男女主人公的离别之情。②李诗,已不仅仅拿“蜡泪”比痛苦,“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终身以随,至死不渝,表达的情感已不局限于男女情爱,它可以包括一切的精神追求。
赠别
译文:
多情的人却像是无情人儿一样冰冷,在离别的酒宴上只觉笑不出声。
蜡烛仿佛还有惜别的心意,替离别的人流泪到天明。
无题
译文:
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寇准《阳关引》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阳关引
寇准
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春朝雨霁,轻尘歇,征鞍发。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动黯然,知有后会,甚时节?
更尽一杯酒,歌一阕。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
9.请简析上阙中“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的表达效果。
10.下阙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案:
9.① “塞草”“渭水”选取典型景物,点明送别地点;② “烟光阔”“波声咽”视听结合,描摹了边关壮阔渭水涌动的塞外风光;③“波声咽”使用拟人手法,渲染离别的氛围,为全词奠定了情感基调。
10.①送别友人的不舍;②人生聚散的感伤;③离别之后的牵挂(思念)
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