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沈子福归江东》《柳枝词》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Posted
篇首语:泪水和汗水的化学成分相似,但前者只能为你换来同情,后者却可以为你赢得成功!本文为你选取作文《送沈子福归江东》《柳枝词》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送沈子福归江东》《柳枝词》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沈子福归江东
[唐]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柳枝词
[宋]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19.两诗都以_______为题材,描绘了相似的情境,但感情基调并不完全相同,王诗____。
20.两诗的后两句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
19.送别(离别) 明快
20.王诗以新奇的比喻,把无形的惜别之情比作眼前的春色,言其如影随形,无处不到。即景寓情,情与景妙合无间,表现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郑诗把原本无形的“离恨”,化为可以运载的有形之物,化虚为实,表现离愁的深重。
作者其它练习:朱敦儒《好事近·渔父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好事近•渔父词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注】朱敦儒,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年)辞官离开朝廷,长期隐居浙江嘉兴。
(1)简析词首“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4分)
(2)词的下片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4分)
答案:
(1)从内容上看,是作者远离官场后的生活写照,定下了全词的思想感情基调。(2分)从结构上看,“出红尘”是全词的“诗眼”,统领全词。因为“出红尘”,才有了下文所描写的悠闲自在、超然旷达的生活情景。(2分)
(2)词的下片通过晚来垂钓时月映江面、水天一色、孤鸿明灭等景物的描写,展现的是一幅澄澈清雅、闲适宁静的月夜垂钓图(2分),表现了词人对红尘官场的轻蔑和不愿同流合污的情怀,寄寓了作者坚持纯洁高尚的操守,向往自由宁静生活的人生追求。(2分)
《天仙子·敦煌曲子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天仙子•敦煌曲子词
燕语莺啼三月半,烟蘸柳条金线乱。五陵原上有仙娥,携歌扇,香烂漫,留住九华云一片。①
犀玉满头花满面,负妾一双偷泪眼。泪珠若得似珍珠,拈不散,知何限,串向红丝应百万。
[注]①《列子•汤问》中有秦国之善歌者,其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1)上阙“留住九华云一片”句和王勃《滕王阁序》中的 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下阙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内心,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
(1)纤歌凝而白云遏
(2)①动作描写,“偷泪”写出暗自垂泪的情态,揭示内心的痛苦。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对比,将“满头”“满面”与“一”对比,写出在表面繁华富贵的背后孤独无助之痛苦;如比喻,将“泪珠”比作“珍珠”使痛苦可知可感;夸张,以“百万”更显愁苦之多。③联想想象,如果能将泪珠“串”起来,当会有百万之数来表现感伤的内心。
译文:
暮春时节燕子叫黄莺啼,烟柳绿条蒙蒙袅袅在弄眷。五陵原上的姑娘犹如仙娥,手摇着歌扇,香气烂漫,姑娘的心上人已经远去,留住的只是九华山的一片空云。
满头珠玉装饰的姑娘好似花一般,有谁能理解她的愁苦?暗自相思双眼泪水涟涟。那串串眼泪就像珍珠,拈不散数不清,用红丝串上应有上百万。
许浑《途经秦始皇墓》阅读练习及答案
途经秦始皇墓
许浑
龙盅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1)这是一首怀古咏诗史,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崩”字的理解。
答:一指始皇已死,二指秦王朝迅速灭亡,三指生前生势显赫的秦始皇形象在后人心目中彻底崩溃。
(2)本诗以“经始皇墓”为题,三、四句却荡开笔墨去写汉文帝,这样做是否妥当?为什么?
答:非常妥当,用汉文帝的谦和、仁爱与秦始皇的刚愎、凶残作对比;用路人对汉文帝的怀念同始皇在人民心中地位的崩塌作对比,反衬出暴君的形象,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批判之情。
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