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于易水送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Posted
篇首语: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本文为你选取作文骆宾王《于易水送人》阅读练习及答案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于易水送人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注】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高宗时任过武功主簿、侍御史等。公元679年冬,骆宾王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他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从诗歌的写作内容来看本诗既是一首送别诗,也是一首咏史怀古诗。
B.首句点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同时巧妙地把昔日之易水壮别和此刻之易水送人两个场面融为一体。
.“壮士发冲冠”高度概括了易水送别的悲壮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壮士”指当年白衣白冠送别荆轲的勇士。
D.末句的“寒”字移情入景、寓情于景,表现了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
E.三四句“人已没”和“水犹寒”今昔对比、虚实对照,斯人已逝,唯余易水寒冷彻骨如昔,表明荆轲不畏强权、锄强扶弱的侠义精神已不再流传、光耀后世令人叹惋。
1.李岩认为:“‘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两句诗,是由陶渊明‘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之感演化而来,但有青出于蓝之功效。”你认为本诗最后两句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答案:
14.E项,“‘壮士’指当年白衣白冠送别荆轲的勇士”错误,“壮士”此处指本诗写作的对象——荆轲。学生应学会根据语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E项,“表明荆轲不畏强权、锄强扶弱的侠义精神已不再流传、光耀后世,令人叹惋”理解错误。本诗意在通过肯定古代英雄荆轲的人生价值的同时对比自己,表达诗
1.(1)意蕴更丰富。①两首诗都说荆轲已逝,作者依然能够感受到荆轲的悲壮英勇之气;都在歌颂荆轲以死酬知己、其精神犹在的同时,表达了自己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②骆诗除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受外,还有对现实的感受: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诗人有着远大志向,以“用宾于王”为志,愿洒满腔热血辅佐君王,建功立业造福黎民,然而生不逢时,仕途受挫,寒字写尽难酬的抱负和无尽的愤懑。
(2)艺术性更强。①陶诗直接抒情评述,稍显平淡。
②骆诗寓情于景,以景结情,更显含蓄。“寒”既是客观写景,指河水寒,也指诗人内心意冷心寒,一语双关,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受。表意委婉,耐人寻味。
③骆诗构思更巧妙。“今日水犹寒”巧妙地把古今联系起来,虚实对比:通过“昔”与“今”、“人”与“水”的鲜明对比在读者心中激起情感的强烈震撼来烘托题旨。平易中见工巧。④结构方面:骆诗跳跃性更大,更富艺术张力。
⑤形势更美。骆诗一古一今,对仗工整,形式整齐,音节和谐,相对工巧。
【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认为本诗最后两句好在哪里”,这是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题干中还提到李岩对本诗和陶渊明诗句的比较:“‘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两句诗,是由陶渊明‘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之感演化而来,但有青出于蓝之功效”,这就要求考生在鉴赏品味诗歌语言的时候要把两首诗歌的相关诗句进行比较分析。先看骆宾王的诗句,“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意思是“昔日的英豪人已经长逝,今天这易水还那样凄寒”,“昔人”指荆轲,荆轲已逝,但其精神仍在,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诗尾的“寒”字,是画龙点睛之笔,寓意丰富,这一“寒”字既是说河水寒,也是说诗人内心意冷心寒,语义双关,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受。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今日水犹寒”作为写景句,且是放在诗歌的最后,这是以景结情,寓情于景,因意构象,用象显意。景和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描绘;情和意,是诗人对客观对象在审美上的认识和感受。诗人在自然对象当中,读者在艺术对象当中,发现了美的客观存在,发现了生命和人格的伟大表现,从而把这种主观的情和意,转移到客观的景和象上,给自然和艺术以生命,给客观事物赋予主观的灵魂,这就是诗歌创作和欣赏当中的“移情作用”。而本诗中,“寒”字正是这种移情作用的物质符号。诗人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伟大孤独中,只好向知心好友倾诉难酬的抱负和无尽的愤懑。诗人感怀荆轲之事,既是对自己的一种慰藉,也是将别时对友人的一种激励。“昔时”“今日”,今昔对比,这两句诗是用对句的形式,一古一今,一轻一重,一缓一急,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同时交待,易水跨越古今,诗歌超越了时空,最后统一在“今日水犹寒”的“寒”字上,全诗融为一体。既是咏史又是抒怀,充分肯定了古代英雄荆轲的人生价值,同时也倾诉了诗人的抱负和苦闷,表达了对友人的希望。这一构思极为巧妙。再看陶渊明的诗句,“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意思是“荆轲其人虽然早已消逝,千载还回荡着他的豪情”,诗句中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
《易水怀古》《荆轲》阅读练习及答案
易水怀古
贾岛
荆卿重虚死,节烈书前史。我叹方寸心,谁论一时事。
至今易水桥,寒风兮萧萧。易水流得尽,荆卿名不消。
荆轲
周昙
反刃相酬是匹夫,安知突骑驾群胡。
有心为报怀权略,可在於期与地图?
19. “凉风兮潇潇”来自于《荆轲刺秦王》中荆轲所歌:“_________,_________”。
20. 两首诗对荆轲的评价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答案:
19. (1). 风萧萧兮易水寒 (2).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0. 贾诗赞美荆轲节义忠烈的情操和他的报恩除暴之心,认为不能因一时成败贬低荆轲,其美名千古不灭;周诗认为荆轲刺秦是呈匹夫之勇,不知军队(国家)强大才是制胜根本,更没有平定天下的权谋才。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中“凉”“风”“潇潇”都能提示所填内容应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但要特别注意“萧萧”的书写。
【20题详解】
贾诗首联写“荆轲重义轻死,气节忠烈的事已经写到前代的历史上了”,赞美荆轲节义忠烈的情操;颔联写“我感叹人们的心,谁能论一个时代的是非呢”,作者认为人们不能因一时成败贬低荆轲;颈联和尾联写“易水至今还在,而即使易水流尽了,荆轲的精神、荆轲的美名也不会断”,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荆轲美名千古不灭”的观点。
周诗首联和颔联写“荆轲用手拿军刀刺杀秦王的办法来报效国家只是逞匹夫之勇,他哪里知道,拥有强大的骑兵才能踏遍群胡”,由此可知,作者认为荆轲刺秦是呈匹夫之勇,他不知军队强大才是国家胜利的根本;颈联和尾联写“荆轲虽然有报效国家的志向,但缺乏谋,挽救国家哪里是樊於期的人头和一张地图就能做到的?”,由此可知,作者认为荆轲虽有报国之志,但却无报国之谋。
刘长卿《青溪口送人归岳州》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题。
青溪口送人归岳州 刘长卿
洞庭何处雁南飞,江菼苍苍客去稀。
帆带夕阳千里没,天连秋水一人归。
黄花裛露开沙岸,白鸟衔鱼上钓矶。
歧路相逢无可赠,老年空有泪沾衣。
[注]钓矶:相传在春秋时期,越国大去范蠡功成身退,偕西施隐居于伏牛山中。后人追念其兴越之,把其临渊垂钓处改称“陶公钓矶”。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茂盛的荻草因客人远离而变得稀少,看似无理,实则写出诗人的感情。
B.颔联的抒情方式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相似。
.送走客人后,诗人在江边找到钓矶,想起了范蠡的兴越功绩似有所感。
D.尾联中的“空”照应上一句中的“无”,值接抒写诗人对际遇的感慨。
1.《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分析。(6分)
答案:
14. (3分) (“在江边找到钓矶”赏析不正确,诗人是随着白鸟的飞行不经意间看到 钓矶的。)
1. (6分)这首诗既表达了送别友人的不舍,又抒发了自己一生无所成就的愧疚之情。通过友人远去和“一人归”的情景抒写内心的孤寂愁苦,表明他惜别友人的不舍;借江滨的钓矶写范蠡的功业,表达自己斗事无成的愧疚与感慨。( 思想感情概括2分,分析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李颀《送人归沔南》阅读练习及答案
送人归沔南
李颀
梅花今正发,失路复何如?
旧国云山在,新年风景馀。
春饶汉阳梦[注],日寄武陵书。
可即明时老,临川莫羡鱼。
【注】汉阳:县名,唐时为沔州治所。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梅花“正发”暗示离别之时,又以“失路”交代离别之由。
B.颈联中的“汉阳”照应诗题中的“沔南”,也即颔联中的“旧国”。
.本诗多用典故,如“武陵”“临川羡鱼”等,含蓄蕴藉,言简义丰。
D.本诗虚实交错,时空交织,情景交融,贯穿多重对比,意境深远。
1.诗歌饱含对离人的慰勉之意,请具体分析。
答案:
14.D
D项,“情景交融”理解错误。文中“梅花”一景只是点明分别的季节;“旧国云山”“新年风景”只是为了劝慰朋友,并无“情景交融”之说。
1.日后梦里来去相继、书信往来不断,无须临别伤感;故乡云山犹在,新年风景无限,无须失意惆怅;不妨归老牖下,享受太平生活,而勿求仕进。
【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诗歌饱含对离人的慰勉之意”,然后理解整首诗歌的意思,再结合注释进行具体分析。
首联中,诗人用“梅花”的盛开来说明和友人分别的季节,用“失路”来说明分别的原因:友人失意了,要去沔南。此处梅花的盛开与友人的失意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豪放豁达性格;颔联中,诗人用“故乡云山犹在,新年风景无限”来劝慰友人,在如此处处无不在美景之下,不要为自己失意而惆怅;颈联中,诗人以“饶梦”“寄书”来劝慰友人,今日虽然分别,但“日后梦里来去相继、书信往来不断”,因此劝慰友人不要为分别而徒增伤感;尾联中,诗人更是放达,“可即明时老,临川莫羡鱼”,但是即便明天老去,也不要面对川流去羡慕鱼的自由而没有追求,要有所追求,争取更大的仕途进步。至此,诗人用自己的豪放豁达心胸来劝慰友人不要因此时的失意而不思进取,应该积极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最后,依据分析,分条分点作答即可。
相关参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6题。咏蝉骆宾王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注:①西陆:指秋天。②南冠:语出《左传》,也就是楚冠,这里是...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赏析唐高宗仪凤三年(67),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仪凤四年(679)六月,改元调露(即调露元年),秋天,骆宾王遇赦出狱。那年冬天,他即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
易水怀古贾岛荆卿重虚死,节烈书前史。我叹方寸心,谁论一时事。至今易水桥,寒风兮萧萧。易水流得尽,荆卿名不消。荆轲周昙反刃相酬是匹夫,安知突骑驾群胡。有心为报怀权略,可在於期与地图?19.“凉风兮潇潇”来自...
...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题。青溪口送人归岳州刘长卿洞庭何处雁南飞,江菼苍苍客去稀。帆带夕阳千里没,天连秋水一人归。黄花裛露开沙岸,白鸟衔鱼上钓矶。歧路相逢无可赠,老年空有泪沾衣。[注]钓矶...
胡曾(本题11分)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易水[唐]胡曾一旦秦皇马角生①,燕丹归北送荆卿。行人欲识无穷恨,听取东流易水声。【注】①《燕丹子》载:“燕太子丹质于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秦王不听。谬言曰...
于易水送人①此地别燕丹②,壮士发冲冠③。昔时人已没④,今日水犹寒⑤。【注释】①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为战国时燕国的南界。②此地:指易水岸边。燕丹:...
...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清诗,完成14~1题渡易水陈子龙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注释】陈子龙:明末官员、文学家,当时建州女真族统治者已改国号“清”,对明王...
...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题。送人从军(时有吐蕃之役)杜甫弱水应无地,阳关已近天。今君渡沙碛,累月断人烟。好武宁论命,封侯不计年。马寒防失道,雪没锦鞍鞯。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
送人归沔南李颀梅花今正发,失路复何如?旧国云山在,新年风景馀。春饶汉阳梦[注],日寄武陵书。可即明时老,临川莫羡鱼。【注】汉阳:县名,唐时为沔州治所。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梅花“正...
司空曙司空曙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9题。贼平①后送人北归司空曙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注】①贼平:指平定“安史之乱”。、除借景抒...
...一带战事不断。郑少府大致就是在此时远赴边疆从军的。骆宾王作为他的友人就写下了这首《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诗为他送别。 首联“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乾”,指的是这边报警的烽火刚一燃起,那边御敌的...
...辟回中道,为丝绸之路中的一段。②燕客悲歌:指荆轲在易水与燕太子丹、高渐离辞别时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事。1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愁”字统摄全诗,后面对景物的描...
骆宾王,字观光,是我国唐朝初期的著名诗人,和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他出生于公元640年,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卒年不详。骆宾王因七岁能作《咏鹅》诗而被称为“神童”。骆宾王之所以七...
...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
...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