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的读者来信-记叙文600字
Posted
篇首语: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本文为你选取作文感人的读者来信-记叙文600字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感人的读者来信-记叙文600字
这是一封感人的读者来信,但是他并不是读者寄给作者,寄给报社的,而是寄给送报的学童。这个新闻说的是在日本,有一种比较冷门的奖学金制度,报纸奖学制度。就是我们常说的勤工俭学,半工读半送报纸。许多有名的报社如朝日啊,经济啊,他们都设有这种送报的奖学金,让家庭困难的学生可以在报社送报,给他们负担一些学费,住宿费,或者是薪资,真的是一项非常人性的奖励啊。
但是这种奖励虽然人性,工作并不简单,看似送报很简单,但是工作强度非常大,每周工作二十八个小时,每天早晚需要配送两次报纸,凌晨三点开始配送晨报,原则上不允许请假,因为用户要每天收报纸。每个人每个岗位无法替代。所以很多学生就有坚持不下来的。但是有一位送报少年发了一个类似于朋友圈火了,因为他送错了报纸,却收到了一位九十一岁的老奶奶的来信。
来信并不是指责他出现了失误,而是由于他的失误,老奶奶体会到了另一种感受,她的心被治愈了,她说她读了五十多年朝日新闻,这一次送到她手上的是河北新报,因为都是当日的新报纸,她就没有联系报社退换,而是读了一下这个报纸,幸运的是,没想到地方报纸刊登了一篇文章,非常有文采,她读完之后心情非常的好,由此想给这个少年写封信。
她知道他是高中生,知道他的不容易,每天早起晚归送报纸,天气渐渐冷了,工作更加坚信,让他注意安全,给他加油。老奶奶随信封附上一份图书券希望少年可以用上,多读书多学习长本领。知道他是一个好孩子,要好好照顾父母。
看完老奶奶的信,鼻头一酸,很是感人,为这个少年的坚持点赞,为老奶奶的善解人意点赞。
我在网上读《读者》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悠悠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题记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文中记叙了一位伟大的母亲通过自己的行为教育孩子: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道理。以《 滴水恩与寸草心》为题不仅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更是从滴水恩寸草心这六个简单的字表现出了作者对施恩于他的人从不忘记,想要对疼爱他的慈母回报以更多的爱的思想感情。
从“是啊,母亲是个好人,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甚至谁对她的儿子有滴水之恩,都恨不得涌泉相报。往事如烟,却历历在目。”作者对母亲的短短的评价中我读出了作者对母亲的爱,这个片段虽然很短但是从“ 历历在目”词语更是可以看出作者对母亲对他付出的一切都不能忘怀。
从“记得大学同学对我的评价是:重感情,讲义气,不欠人情。是的,我不欠谁的人情,那是因为并不富裕的老父老母都帮我还了。吃别人一个苹果也要感动半天的我却从没给母亲买过一件衣服!突然觉得心如刀绞,仿佛要绞出我西装下的虚伪。”这个片段中我读出了贫穷的父母对作者那深深的爱意,他们宁愿自己日子过的苦一点,也不愿苦了作者、不愿让作者欠别人情。特别是大学同学对我的评价“重感情,讲义气,不欠人情。 ”这十几个字中更是从侧面烘托了父母对作者无私的爱!
而从“等一下。妈妈,我爱你。”这个语言描写中更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爱,虽然母亲的回答是“这个话是以后对你老婆讲的,快收回去留起来。”但是我想母亲当时一定感动极了,母亲心里一定在说:“孩子我也爱你 !”
这是一篇算不上文学经典的文章,但这篇文章使我懂得了对有恩于我的人要有回报永不忘记;读懂了父母对自己的爱是无私是我们永远回报不完的,他们给了我生命教我学说话 、教我学走路。现在我要修改一句文中的话给我的父母:“ 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读《大学女生催人泪下的来信》有感
有一天,爸爸从电脑中找来一篇讲一位上大学的女生的心声故事,真不愧“催人泪下”啊,我看了这篇文章以后,深受感动,突然感觉到平时我们甚至有点厌烦的学习是那么宝贵。
在渴望上大学的女生的描述中,大家都被热爱学习而没有条件的这位女生所感动了。在信中,她写得多么感人。她那么爱学习,却没有条件。又想想现在这些孩子们〔包括我〕,有条件还不愿意学,想想好像真有点可惜。要是把山村孩子接到我们这儿来上学,他们一定会好好珍惜现在的条件,努力学习,这样想着,感觉学习好像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儿。
“因为家里的条件根本无法供两个孩子上学,妹妹为了让我有个好前途,自己早早的就出去打工。在临行前,她对我说:‘姐姐,为了这个家,你一定要好好努力学习,爸爸妈妈就靠你了。’”这话多么感人肺腑,有一种期待上大学的渴望,也有姐妹俩深厚的情义。妹妹为了让姐姐上这么几年大学,自己则出去打工挣钱,而现在这么一堆堆的学杂费让她措手不及。
“难道就这么放弃吗?我真的很舍不得,13年了,就这样结束这伴随学习的生活吗?这么多年的努力都白费了吗?在我的眼中,与书本做伴、与笔墨为友是多么幸福快乐的日子。”从这中间深刻的体现了作者的心情。在我们看来,学习是一种痛苦的事,而对他们来说,学习是一种期望,我不明白,为什么同是上学的孩子,差别怎么就能够那么大?哪怕我们的条件比他们好,但也不应该能有如此之大的区别。
读了这篇文章,体会、差别、感想、渴望都很清楚的展现在了大家眼前,现在我们能从中学到的,只有珍惜现在的好时光,努力向上地学习,这种日子在我们眼中是平凡而乏味的,但在别人眼里是多么的令人羡慕、渴求。所以让我们珍惜一切,把这种日子好好利用起来,不辜负所有人对我们的期盼。
吴蕴昕日记系列
2008年3月12日
星期五
阴
今天我在《读者》杂志上看了一篇非常好的文章,题目叫《你要一双鞋子,给你一双袜子》。内容是说:在一个圣诞前夜,修鞋的史密斯夫妇正在打烊时看到一个捡煤渣的穷小子,脚上穿着一双已经“千疮百孔”的大鞋子,苍白着脸瑟瑟发抖。老板用温水给他洗了脚,给了他一双棉袜,说:“请记住,想果实累累,上帝只会给你一粒种子,让你精心照料。”小男孩点点头走了。一晃30多年过去了,一天早晨,史密斯夫妇收到一位陌生人的来信,来信的正是那位穷小子,那位男孩非常感谢他们,而那位穷小子正是亚伯拉罕.林肯!美国总统。我陷入了深思中……得到了一个启发: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只要朝着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成功!不要轻易的满足一个人的愿望,只有通过勤奋努力,得到的才是真正的成功。
相关参考
记叙文中离不开抒情,万物总关情,如何处理一题多作时的记叙含情,与抒情带叙,是写好带情记叙文的关键所在。训练目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最能感人的就是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往往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中...
篇一:《作文常用批语》作文批改评语精选作文开头:1、文章开头简而得当,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心情,十分艺术化。2、开头简明扼要3、文章开头新颖,具有先声夺人之效。使读者一见面就能对人物产生„„的印象。4、文...
...从《城南旧事》一书出版发行后,我每天都能收到很多的读者来信。那一天,我照例在拆看读者来信,突然有一封信让我读后兴奋不已。信这样写到:英
...一本好书,看一段故事,尽情享受书带来的乐趣。《寄小读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读起来饶有趣味。它的作者是著名文学家冰心,冰心奶奶虽然已离世好多年了,但她的文章却经久不衰,这本《寄小读者》便是其代表之一...
高四生怎样才能信心百倍重进高考场 收到读者一封来信,展开一看,既不是投稿,也不是质疑。作者刘楠楠是山西晋城阳城一中西校区文一班高四学生(高考补习生),他说:“我是《课堂内外》的一个忠实读者,即使一...
远方来信我的书柜里,一直珍藏着两封读者的信。信是远方的两个女孩写的,她们是读了我的文章被感动的读者。一个女孩来信说,读了那篇《天蓝色的流沙》,她被深深的感动了。一直以来,女孩也像文章里的梦一样,与病魔...
前几日去新华书店时看到的,有些许感悟。以前在《读者》上就看见有推过这本书的人,内容只是零碎的几片,没想到这次去书店就着实被这本书吸引住了。爱怜地抚摸光滑的封面,心中竟有份莫名的欣喜,作者是奥地利的茨威...
...了一下,但马上又镇定了,其实不就是十几封全国各地的读者来信吗?“嗯。是他们看了我最近发表的小说后,来信要我谈创作经验的。”我回答道。“有没有男同学写的?”妈妈警惕地问。“我怎么能知道呢?人家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感人至深的书——《十月》,听书名大家可能感到奇怪,十月?难道是说一个人在十月发生的事情?其实内容并不是这样的……这本《十月》是出自马来西亚作家许友彬之手。许友彬是马来西亚著名的儿童...
《读者》是本感人至深的杂志,也是本能给人深刻教训的杂志。这是我仔仔细细地读完《读者》第23期后的第一个想法。的确,《读者》里的每一篇短文﹑故事都值得让人深思,其中《盲人的镜子》就是一篇。这片短文讲的是一...
...倾听诉说》看完了,让我有许多的感慨。她通过她的笔向读者展示了她的痛苦,敏感,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作家的心是敏感的,是细腻的。无论是她抒写快乐,亦或表达悲伤,都是那么轻柔。她在《面对死亡》一文中,当她收...
...我感受到人世间许多美好的情感。本书选取了大约45个感人至深的小故事,语言通俗易懂并能从中悟出一些道理,故事让人回味无穷。在这本书分为五卷。第一卷有一篇叫做《是谁给我的耳朵》让我感受到了伟大的母爱。故事...
...、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记叙文六要素”。把这六个方面写清楚了,才能让读者明白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同时,还要寓理于事,即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在六要素当中,起因、经过...
...文要点】1、安排好详略才能写出真情。2、写出真情才有感人肺腑的中心。【话题展示】成功是泪和血滋润的结晶,是奋斗和牺牲孕育的蓓蕾,是经验和教训结出的甜果。冰心在《繁星·春水》中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
...柯日记的记叙方式,记叙了几个月间发生在安利柯身边的感人故事,它告诉我们的小读者:一个人从小不仅要学好各种文化知识,还要学习比这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对父母、对师长、对同学、对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