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赠崔咨议》阅读练习及答案

Posted

篇首语:不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本文为你选取作文李白《赠崔咨议》阅读练习及答案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1、李白《赠崔咨议》阅读练习及答案(1)

2、李白《江夏别宋之悌》阅读练习及答案(2)

3、李白《三五七言》阅读练习及答案(3)

4、李白《淮海对雪赠傅》阅读练习及答案(4)

李白《赠崔咨议》阅读练习及答案

赠崔咨议【注】

李白

绿骥本天马,素非伏枥驹。

长嘶向清风,倏忽凌九区。

何言西北至,却走东南隅?

世道有翻覆,前期难豫图。

希君一翦拂,犹可骋中衢。

【注】崔咨议,名不详。咨议,官名,正五品上。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述说绿骥这匹马的不凡身世:此马来自天宫,绝非受人驯养。

B.三四句描写马身姿俊美、行动迅捷;昂首长鸣,倏忽之间游遍九州。

.“翦拂”的意思是打理马的鬃毛,“中衢”指的是四通八达的大路

D.诗人赠名马于崔咨议,足以说明两人友情深厚,希望对方善待此马。

1.“世道有翻覆,前期难豫图”这两句,在全诗结构和刻画诗人李白的人物形象上各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阐述。

答案:

(1)DD.“诗人赠名马于崔咨议”说法有误。诗歌最后两句“希君一翦拂,犹可骋中衢”,意思是说希望你提携我一把,我是可以驰骋中路之天马,所以不存在“赠马”一说。

(2)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对上句的回答。为什么自己总是事与愿违,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甚至南辕北辙;因为世事无常,前途难料。为下句做铺垫。正因为壮志未酬,前途难料,所以希望自己能被对方提携帮助,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②李白以绿骥自比,展现了他胸怀大志、纵横驰骋、追求自我实现的个人形象,但现实中的束缚,毕竟不能让他完全得遂所愿。

李白《江夏别宋之悌》阅读练习及答案

江夏别宋之悌

(唐)李白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乌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注 宋之悌:初唐时著名诗人宋之间之弟,李白友人。此诗是开元二十年(734)李白在江夏(今湖北武汉武昌)与贬赴交趾(今越南河内)的宋之悌分别时所作。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点明地点,写楚地之水清澈见底似若空无,与远处的大海相连,想象丰富,境界阔大,奠定了豪迈的基调。

B. 额联点题,并巧妙运用数量词“千里”与“一杯”,将丰富深厚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颇耐咀嚼。

. 颈联写景,由“晴日”到“晚风”,暗示时间推移;“谷鸟吟”“江猿啸”,皆以乐景写哀情,更令人感动。

D. 整首诗意象鲜明,艺术构思巧妙,跳跃性很大。前三联写景叙事尾联直抒胸臆,给读者留下极大的遐想空间。

16. 诗人为什么会“于此泣无穷”?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

1. 项,“‘江猿啸’,皆以乐景写哀情”错误,江猿的啼声本来就是很悲凉的,在作者与友人离别的时刻,听见这声音,更是断人肠。是“以哀衬哀”,不是“以乐衬哀”。

16. ①依依惜别之情令人泣下;②深厚的友情也只能寄托在临行的杯酒上,无奈之情令人泣下;③友人被贬,贬所远在千里之外,值得同情,令人伤悲;④江猿哀啸,令我断肠;谷鸟吟睛的美景,更加重诗人的悲哀,令人泣下。

李白《三五七言》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唐诗,完成小题。

三五七言

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若。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诗歌前四句可以看出,这一首诗应该写于深秋季节里落叶纷飞、明月高悬的夜晚。

B.这是一首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等意象烘托出悲凉的环境氛围。

.从诗歌相关的词句看,本诗还应是一首思旧诗,也许是思念恋人,也许是思念故友。

D.全诗诗句长短不一,但语言豪放洒脱,想象奇特瑰丽,充分体现了李白的浪漫诗风。

1.这首诗是如何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

14.D项,“语言豪放洒脱”错误,从诗中来看,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得凄婉动人,选项对语言的分析完全错误。

1.①借景抒情。诗歌前四句描绘了一幅凄婉动人的秋月明月图,借秋、月等意象,表达对友人(或恋人)的思念之情;②直抒胸臆。诗歌以“相思”,直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苦;③反复、夸张等手法的运用。接连用五个“相思”,一个“无穷极”将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16.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李白《淮海对雪赠傅》阅读练习及答案

淮海对雪赠傅

李白

朔雪落吴天,从风渡溟渤。

梅树成阳春,江沙浩明月。

兴从则溪起,思绕梁园发。

寄君郢中歌,曲罢心断绝。

[注]①傅霭,李白的友人。②溟渤,此处指东海。③剡溪,《世说新语·任诞》云: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④郢中歌,指《阳春白雪》之类的高雅的诗歌。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北方席卷而来的大雪铺盖着江南的天地,气势雄浑,奠定了全诗豪放的基调。

B. 颔联写梅树在阳春时节开放,斗寒争艳;明亮的月光照在洁白的沙滩上,天地澄澈。

. 颔联红白色彩相间,景象妙不可言,营造了幽静氛围,为下文抒情做了有力的铺垫。

D. 颈联上句运用了王子猷访戴的典故,下句写到果园,点出自已思念远在梁园的朋友。

1. 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

14. A

1. 作者遥寄一曲《阳春白雪》,却无人欣赏,表达了对友人傅需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时抒发了知音难得的苦闷、失落。

分析

【1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A项,虽然本诗前两联写的景象雄浑美丽,但从“曲罢心断绝”看,表达的却是作者思念友人的深深的忧伤,故选项中“全诗豪放的基调”表述不正确。故选A。

【1题详解】

“寄君郢中歌,曲罢心断绝”,为你唱一曲阳春白雪吧,可是不见你的踪迹,你听到了吗?连我自己听了都心酸,谁是知音?一首很好的思念友人的诗,状景抒情都很到位。表达了对友人傅霭的深深思念之情,抒发了知音难得的苦闷。

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