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会响小路》说课稿
Posted
篇首语:要须心地收汗马,孔孟行世目杲杲。本文为你选取作文幼儿园小班《会响小路》说课稿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幼儿园小班《会响小路》说课稿
幼儿园小班《会响小路》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小班《会响小路》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说设计意图:
《会响的小路》这个故事非常优美,有那么多的小动物路过这条小路,还会发出那么好听的声音,故事中的象声词非常形象生动,还作了很多比喻,把小朋友们带入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里。孩子们天生对小动物有着很深的情感,他们爱听故事,喜欢故事中有趣的情节,小动物的.形态、动作都特爱模仿,尤其是对小班段的孩子来说。为此我设计了小班综合活动:《会响的小路》。
二、说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故事特点我设定小班孩子的教学目标:1、喜欢听故事,能初步的理解故事。2、大胆想象并尝试表达小动物和风儿经过小路时的情景。3、享受聆听树叶发出的声音的乐趣,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并乐意想象,能用语言大胆的表达。
难点:乐意想象,尝试用故事语言进行表述。
故事中所表现的三只小动物与不同声音的关系是抽象的,但有了多媒体的阶入,使较为抽象的故事情景具体化、形象化,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让幼儿初步理解走路姿势与声音的内在联系,对这一抽象的逻辑概念有初步的感知,来理解故事内容并通过想象,用语言表达出来,从而突破重点。在现场情景的诱导下,幼儿对"树叶小路上还有谁会来"这一问题,会非常乐意想象和表达,从而来突破难点。
四、说活动准备:
1、创设情境:树叶小路。
2、课件《会响的小路》。
五、说活动流程及设计思路:
流程:完整倾听故事《会响的小路》(了解梗概)——结合多媒体课件,分段欣赏故事(重点理解)——完整欣赏故事(完整感受)——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象(表达表现)——幼儿走一走树叶小路(感受聆听)
(一)完整欣赏故事《会响的小路》。
小朋友,你有走过会响的小路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题目叫《会响的小路》。
教师讲述故事《会响的小路》,让孩子对故事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提问:
①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②故事里有谁?
直接导入主题,简洁明了。
(二)结合多媒体课件,分段欣赏故事。
教师边展示课件边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
1、谁走过了小路
2、①小刺猬走过小路,发出了什么声音?请你学学小刺猬的动作。
②小白兔走过小路,发出了什么声音?请你学学小白兔的动作。
③小蚱蜢走过小路,发出了什么声音?请你学学小蚱蜢的动作。
④小刺猬对风儿说了什么?
⑤风儿是怎么跑过小路的?学学风儿的动作。
此环节我运用了直观法和提问等方法,把故事进行分段讲述。
(三)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象。
1、树叶小路上还会有谁走过?会发出什么声音?
2、如果你走上树叶小路,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由于小班幼儿能力有限,教师应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提炼,如"小鸭走过小路,踢哒踢哒","小羊走过小路,的笃的笃"等,尽可能让幼儿在自身表达的基础上体验成功。
(四)幼儿走一走树叶小路。
带领幼儿在树叶小路上走一走,边走边聆听树叶发出的声音,模仿故事中的角色,表现故事中的场景。
考虑到小朋友在走树叶小路时可能会很兴奋,所以我把踩树叶的环节放到了最后,作为课的延伸活动,小朋友可以自己发挥模仿故事中的小动物,在会响的小路上走,让幼儿有一个身临其境的感受。
【幼儿园小班《会响小路》说课稿】相关文章:
1.《会响的小路》幼儿园小班教案
2.小路
3.小路
4.小路
.小路
6.小路
7.小路
.小路
9.小路
《认识三角形》说课稿
《认识三角形》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三角形》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认识三角形》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选自《幼儿园教育教学安排意见》小班内容,认识三角形是幼儿几何形体教育的内容之一,幼儿的几何形体教育使幼儿数学教育的重点内容。幼儿学习一些几何形体的简单知识能帮助他们对客观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物体做出辨别和区分。发展它们的空间知觉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从而为小学学习几何形体做些准备。小班幼儿在他们充分获得对圆形的感知和确认后,再让他们认识三角形的特征,这对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比较能力和空间概念具有重要意义。认识三角形是在认识圆形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就为比较圆形和三角形奠定了知识基础,有利于幼儿对三角形的感知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就是三角形的特征。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教幼儿知道三角形的名称和主要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条边、3个角。
2.教幼儿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进行比较,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发展幼儿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方法: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掌握知识,充分发挥教与学的互动作用,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将采用游戏法和启发探索法,体现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的师生双边活动。
游戏法:在计算教学中运用游戏法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轻松愉快地理解知识,因此,在本节课中,无论是新知的学习,还是复习巩固我都采用游戏的形式,如在课的开始,教师以游戏的口吻介绍两个图形娃娃到小班做客,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复习巩固三角形特征时,设计了游戏给图形娃娃找朋友、奇妙的拼图、拼拼三角形使幼儿进一步巩固了三角形的特征,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启发探索法:这一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依靠幼儿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启发幼儿去探索并获得新知。其最大的特点是激发幼儿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本节课认识三角形的特征时,我采用这一方法先出示一个圆形娃娃,再出示一个三角形娃娃,启发幼儿比较三角形和圆形的不同,在幼儿的观察探索中得出三角形有角、有边,通过亲自数一数、试一试,让幼儿明确有三个角的图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角有点儿扎手。
本节课采用的教具:
(1)圆形、三角形娃娃各一个,用于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2)图形拼图一幅。
(3)每桌一盘各类几何图形及冰糕棍若干。
三、学法指导:
1.复习内容的确定:三角形的特征有三条边、三个角。幼儿要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就必须通过数一数来掌握,因此,3的数数的掌握直接影响到幼儿学习三角形的效果,因此将3的数数定为学习内容。采用幼儿比较喜欢的体态动作(拍手、拍肩、拍褪)进行,幼儿比较感兴趣又很快地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
2.引导幼儿用探索法和操作法学习新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为了便于幼儿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特征,请幼儿通过观察圆形和三角形有哪些地方不一样?通过亲自数一数、摸一摸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幼儿从观察、判断到表述是幼儿利用旧知获取新知,主动学习的过程。
3.在操作、游戏中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在复习巩固三角形特征时,采取了游戏《给图形娃娃找朋友》、用小棍拼三角形。幼儿在游戏时,就需要将头脑中三角形的特征的轮廓体现出来,需要幼儿将想象、图形小棒联系在一起,进一步发展了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同时幼儿联想生活中的实物与三角形想象的物体将图形与实物相联系,从而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力。
4.数形结合,时幼儿在掌握特征的同时,加深幼儿对3的认识,在学习三角形特征时让幼儿数数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在看拼图找三角形的游戏中,让幼儿数数蝴蝶的翅膀、树身、房顶个由几个三角形拼成,在数形结合中既巩固了新知,又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程序:
1.复习3的数数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在下步学习三角形特征时幼儿能更好地学习掌握,能准确感知图形特征这一环节,采用体态动作一集体复习的形式进行。
2.学习三角形特征: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所在,我准备分以下几步完成,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圆形娃娃和三角形娃娃的不同,提供幼儿每人一三角形,通过自己数一数,试一试,感知图形特征,并充分让幼儿表述,得出图形的特征。
(2)引导幼儿观察几个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三角形,通过验证得出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角,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
(3)老师小结三角形特征,使幼儿获得的知识完整化。
3.复习巩固三角形的特征。在幼儿初步掌握三角形特征的基础上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才能得以巩固,准备分三步完成这一环节。
(1)给图形娃娃找朋友:目的是幼儿排除干扰从众多几何图形卡片中找出三角形。
(2)看图拼图找三角形:
图形拼图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幼儿观察:
这些拼图像什么?哪些部分是用三角形拼成的?用了几个三角形?
(3)周围环境中找出像三角形的东西:幼儿通过自己的联想寻找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能力,进一步巩固了三角形的特征。
五、延伸活动:
幼儿用冰糕棒拼三角形,引导幼儿拼完后讲一讲你拼得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用了几根冰糕棒?
《认识三角形》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选自《幼儿园教育教学安排意见》小班内容,认识三角形是幼儿几何形体教育的内容之一,幼儿的几何形体教育使幼儿数学教育的重点内容。幼儿学习一些几何形体的简单知识能帮助他们对客观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物体做出辨别和区分。发展它们的空间知觉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从而为小学学习几何形体做些准备。小班幼儿在他们充分获得对圆形的感知和确认后,再让他们认识三角形的特征,这对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比较能力和空间概念具有重要意义。认识三角形是在认识圆形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就为比较圆形和三角形奠定了知识基础,有利于幼儿对三角形的感知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就是三角形的特征。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教幼儿知道三角形的名称和主要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条边、3个角。
2、教幼儿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进行比较,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 发展幼儿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确定目标的依据:小班上学期虽然还没有进行数的形成教学,但在日常活动中已经渗透了许多数的概念教育,因此,通过数形结合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幼儿有一定的基础。3岁幼儿经常会把几何形体理解为他们所熟悉的实物,因此,教幼儿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进行比较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有利于发展幼儿对应能力。
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幼儿认知几何形体对图形的知觉属于空间知觉的范畴,从幼儿感知三角形的形状到表达需要完成配对——指认——图形的特征,因此,三角形的特征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三角形的特征同时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三角形的特征有三条边、三个角。但是,对于还没学过一一对应点数的幼儿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把三角形的特征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掌握知识,充分发挥教与学的互动作用,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将采用游戏法和启发探索法,体现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的师生双边活动。
游戏法:在计算教学中运用游戏法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轻松愉快地理解知识,因此,在本节课中,无论是新知的学习,还是复习巩固我都采用游戏的形式,如在课的开始,教师以游戏的
不错的口吻介绍两个图形娃娃到小班做客,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复习巩固三角形特征时,设计了游戏给图形娃娃找朋友、奇妙的拼图、拼拼三角形使幼儿进一步巩固了三角形的特征,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启发探索法:这一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依靠 幼儿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启发幼儿去探索并获得新知。其最大的特点是激发幼儿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本节课认识三角形的特征时,我采用这一方法先出示一个圆形娃娃,再出示一个三角形娃娃,启发幼儿比较三角形和圆形的不同,在幼儿的观察探索中得出三角形有角、有边,通过亲自数一数、试一试,让幼儿明确有三个角的图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角有点儿扎手。
本节课采用的教具:
⑴圆形、三角形娃娃各一个,用于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⑵图形拼图一幅
⑶每桌一盘各类几何图形及冰糕棍若干。
选取教具的依据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认知特点。
三、学法指导
1、复习内容的确定:三角形的特征有三条边、三个角。幼儿要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就必须通过数一数来掌握,因此,3的数数的掌握直接影响到幼儿学习三角形的效果,因此将3的数数定为学习内容。采用幼儿比较喜欢的体态动作(拍手、拍肩、拍褪)进行,幼儿比较感兴趣又很快地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
2、引导幼儿用探索法和操作法学习新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为了便于幼儿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特征,请幼儿通过观察圆形和三角形有哪些地方不一样?通过亲自数一数、摸一摸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幼儿从观察、判断到表述是幼儿利用旧知获取新知,主动学习的过程。
3、在操作、游戏中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在复习巩固三角形特征时,采取了游戏《给图形娃娃找朋友》、用小棍拼三角形。幼儿在游戏时,就需要将头脑中三角形的特征的轮廓体现出来,需要幼儿将想象、图形小棒联系在一起,进一步发展了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同时幼儿联想生活中的实物与三角形想象的物体将图形与实物相联系,从而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力。
4、数形结合,时幼儿在掌握特征的同时,加深幼儿对3的认识,在学习三角形特征时让幼儿数数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在看拼图找三角形的游戏中,让幼儿数数蝴蝶的翅膀、树身、房顶个由几个三角形拼成,在数形结合中既巩固了新知,又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程序
不错的为了小学过程中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准备分以下几个步骤完成教学任务:
1、复习3的数数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在下步学习三角形特征时幼儿能更好地学习掌握,能准确感知图形特征这一环节,采用体态动作一集体复习的形式进行。
2、学习三角形特征: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所在,我准备分以下几步完成,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⑴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圆形娃娃和三角形娃娃的不同,提供
不错的幼儿每人一三角形,通过自己数一数,试一试,感知图形特征,并充分让幼儿表述,得出图形的特征。
⑵引导幼儿观察几个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三角形,通过验证得出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角,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
⑶老师小结三角形特征,使幼儿获得的知识完整化。
3、复习巩固三角形的特征。在幼儿初步掌握三角形特征的基础上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才能得以巩固,准备分三步完成这一环节。
⑴给图形娃娃找朋友:目的是幼儿排除干扰从众多几何图形卡片中找出三角形。
⑵看图拼图找三角形:
图形拼图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幼儿观察:
这些拼图像什么?哪些部分是用三角形拼成的?用了几个三角形?
⑶周围环境中找出像三角形的东西:幼儿通过自己的联想寻找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能力,进一步巩固了三角形的特征。
四、延伸活动:
幼儿用冰糕棒拼三角形,引导幼儿拼完后讲一讲你拼得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用了几根冰糕棒?
《认识三角形》说课稿3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认识三角形》。下面我就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这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下面我首先对教材进行简要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帮助学生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体验和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三角形和其他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并且在上学期学生已经相对集中地认识了角,认识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和相交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例一首先提供现实背景让学生从中找到三角形,并说说生活中看到过的三角形,从整体上初步感知三角形,接着让学生动手做出一个三角形,从而体会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并抽象出图像,进而介绍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例二则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关系,发现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边。教材还安排“想想做做”,让学生通过画图、观察、操作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使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使学生在认识三角形有关特征的活动中,体会认识多边形特征的基本方法,发展观察能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体会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并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
3.教学重难点
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教学目标,我制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难点:探究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原理。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充分感知并理解掌握新知识。
学法:在学法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画方格纸以及围钉子板等手段,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达到学习新知识的目的。
三、说教学过程
我把教学过程分成以下个部分
(一)激发兴趣,提出问题
课开始,首先呈现例1的场景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说说场景图中有学习过的哪种图形,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并板书课题:认识三角形。然后让学生在场景图中找出三角形,并沿着三角形的边指给同桌看一看,再要求学生继续列举一些生活中见到过的三角形的例子。
简洁的开场,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营造宽松的学习气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架起了生活和学习的桥梁。
(二)动手操作,概括特征
在学生脑海中已经有了三角形的表象后,要求学生自己利用材料自己动手创造一个三角形,预设:用小棒摆、钉子板上围、利用三角尺画等,然后展示交流学生的成功作品,并要求学生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场景图中的三角形和成功作品,启发学生思考围成一个三角形,小棒和小棒之间应该怎样摆,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指生说说想法,再组织全班交流,明确:要围成一个三角形,那么相邻两根小棒端点和端点相连,教师在黑板上板演画一个三角形,强调围成的含义,让学生自己纠正错误,再要求学生在本子上画一个三角形并自学书上第22页下面的图,了解三角形各个部分的名称,然后教师结合图形讲述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并让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标出各部分名称。最后再次组织学生观察这些三角形,提问有什么相同之处,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指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总结,使学生明确: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它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这是三角形的特征,要求多名学生说说三角形的特征和围法,加深印象。
操作让直观图形给学生留下丰富的表象,为学生进一步提升对图形的理性认识奠定基础,放手让学生独立操作,让学生亲历操作的过程,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图形特征的深刻体验,强化围法,形成三角形的概念。
(三)合作探究,探索规律
这部分,我分为三个层次:
1.动手操作,发现问题
通过谈话引导学生利用准备好的长度分别为10、6、、4的四根小棒,任选三根围一围,观察能否围成三角形,组织学生进行操作,然后进行展示与交流,在交流中明确不是所有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能否围成三角形和三根小棒的长度有关。
2.小组合作,探究规律
提问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小组合作探究,并提出要求:①请组长将组内的4中情况填写在记录纸上。②小棒的长度不同:红(10)、白(6)、黄()、绿(4)。③每种情况多次实验,确定是否能围成后再记录。学生操作填写并3汇报操作结果:10厘米、6厘米、厘米的能围成,还有6厘米、厘米、4厘米的也能围成,10厘米、厘米、4厘米不能围成,10厘米、6厘米、4厘米也不能围成,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分类板书。然后提问你觉得小棒的长度怎样变化就可以围成呢?让学生自主验证,集体交流总结得出把两条边的长度加起来与第三边比较,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两条边长长度的和第三边。
3.推广验证,得出结论
根据学生上面的回答进行研究,要求学生分别从能围成与不能围成中选一种情况写出两边之和与第三边比较的式子?指生回答,教师就其中一种进行板演+610,+106,6+10;4+6=10,4+106,6+104,接着要求学生观察在什么情况下,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三角形?先在小组中讨论,全班交流,在指生交流得出结果: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就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大于。出示三组数:2、4、6;、2、;6、2、,要求学生判断能否围成三角形,生先独立操作思考,指生回答并说明理由,深化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原理。
让学生在矛盾和困惑中,产生探究的欲望,经历由困惑到明了的过程,在认知失衡后实现顺应,达到新的平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活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策略。
(四)练习反馈,巩固深化
对于练习我是这样设计的,“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画三角形,放手让学生独立画一画,同桌互相检查,订正错误,教师强调画法,再要求学生说说画出的三角形分别是用几条线段围成的、各有几条边、几个角和几个顶点,强化三角形的特征。接着是第3题,在图中找最近的路线,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出从学校到少年宫的所有路线,接着独立思考从中找到最近的路线,思考原因,要求多名学生发表意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原理。
通过练习活动,有利于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五)回顾反思,总结延伸
在课结束之前,让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通过总结,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加深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印象。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内容。
《认识三角形》说课稿4
一、说教材
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的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的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因此它是学生学习几何的重要基础。它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较我的感性认识,也能初步判断哪些图形是三角形。
根据上述“三角形的认识”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思维规律,以及我校协同教育实验的有关理论,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能按角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2、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及分类能力。
3、养学生自定向、自运作、自调节、自激励的“四自”能力及小组协作能力。
重点是掌握三角形的意义、特征,并能按角对三角形进行分类,难点是按角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准备的教具与学具有:电脑软件、小棒、各式各样的三角形图片。
二、说教法、学法
瑞士心理学家、哲学家皮亚杰认为:“逻辑——数学的真理……并非是由客观对象抽取出来,而是由主体施加于对象之上的动作,从而也就是主体活动中抽象出来的。”因此,要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在于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的生活经验,发
现问题,“创造”新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发展智慧,增长才干。在教学中,我注意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活动式的教学,实施小组协同教学模式,体现如下的教学理论:
(1)主客体发展统一论。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自觉地改进自己的学习,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学活动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2)“四有”有机结合论。“协同学习”强调系统内在的'自主组织性,协同教育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核心,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四导”(导向、导行、导评、导励)培养学生的“四自”(自定向、自运作、自评价、自激励)能力,使学生得到自我发展。
(3)“协同效应”强化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针对传统教育的不足之处。本节课通过组织小组学习,强化师生、生生的协同效应,促进良好学习状态的产生,提高教学的效益。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学法的选择,结合本校的协同教学实验,我把本节课分为四个联合会进行教学。
第一阶段:学习准备,目标定向
这一阶段,教师通过创设情景激情引趣,复习旧知,提问设疑等手段,引起学生对学习的注意,为学生学习新课作知识上、方法上、心理上的准备,然后在教师引导下,确定学习目标。这一阶段要求教师抓准知识的生长点去引导。在《三角形的认识》中,学生已有了什么是角、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点和角的分类的知识
(电脑演示),这些无论是在知识上还是学习方法上都与“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当老师出示红领巾问:红领巾的外形是什么图形?当学生回答了是三角形后,我马上提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角形的认识”(板书),对于三角形你认为应该学些什么?由于学生在学习角的认识中懂得了什么是角,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点,角的分类等知识,所以,他们很快便自行确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①什么叫三角形?它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②它有什么特点③怎样分类?这样,在目标定向这一环节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第二阶段:操作实践,探求新知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把数学学习看作一种活动,他反复强调:“学习数学的惟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小学几何形体的教学又是实验直观几何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和动口能力,通过对图形的特征的观察和实践活动的验证,增强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兴趣,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1、引导操作,学习新知
在学习三角形的意义和各部分名称时,我要求同桌的同学配合分颜色围图形,他们围出了以下这样的一些图形:
红色绿色橙色紫色
红色、绿色、橙色围出的都是三角形,紫色的不能围成三角形,如果把这些小棒都看作是线段的话,你能说说什么是三角形吗?由于学生有了活动、实验的基础,学生很快就能说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板书),并能说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边、顶点和角等(电脑演示),通过观察,得出了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板书)。通过让学生判断下面哪些是三角形使知识得到及时巩固。
2、操作演示,应用新知
生活处处有数学,“任何的一个数学知识都能找到它的生活原理。”学生有了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后,我请他们举例说说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三角形,学生都很踊跃地举手发言,但如何把这些生活原型再现于课堂,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呢?我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把这些生活原理再现在学生的面前,并提出了这样的一
个问题:“为什么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三角形?它究竟有什么特征呢?”然后让每组的同学都拉一拉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教具,在“手感”的比较中初步获得了“三角形不易变形”的特征(板书),再通过修椅子的活动录像得以证实,这样,就把教师“教数学”变成了学生创造性地学“数学”,把“现成”的数学变成了“活动的”、学生自己重新构建的数学。
3、小组探究,拓展新知
概念是进行逻辑思维最基本的单位,更使逻辑思维正确地进行,概念必须明确,而要做到概念明确,最重要的就是要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通过以上学习,学生已基本弄清了“三角形的内涵”。接着,再引导学生弄清它的外延。知道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它所包含的一个个事物,当“一个个事物”多得不用枚举,或者不必要枚举时,可以用一类类事物表示。如三角形的形状各种各样,大 大小小各不相同,不胜一一枚举,但可以按它的内角或它的边分类。这节课我们先按角对三角形分类,上课前,同学们都剪了一个自己认为最特别的三角形,我让他们观察三角形的角,并分别在角内写上角的名称,然后在小组中,把同组中的三角形按角分类,看可以分成几类,然后让小组汇报,有的说:“三角形的角有一个钝角、两个锐角的”,“有一个直角、两个锐角的”及“三个都是锐角的”。除了这三个情况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情况呢?通过小棒的演示,懂得不可能再有其他的民情况的三角形,然后我再请个别小组把他们组中的三角形,按这三类分好,贴在黑板上,接着让同学对第一类三角形进行起名,然后再通过比较分析,得出“钝角三角形”这个既简单又能突出这类三角形特征的名字。最后让学生利用这一起名的方法,给另两类三角形起名。
至此,学生根据一定的标准,依从一定的规律,以三角形的载体,通过自己运作,进行了一次逻辑思维训练,然后通过阅读课本和观看电脑演示,系统一整理已学的知识,再让他们在组内说说学具袋中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通过看三角形的其中一个角,猜猜是什么三角形,使学生更明确地认识到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但只知道一个角是锐角的就不能确定它是什么三角形, 必须是三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才是锐角三角形的道理.
第三阶段:互测互评巩固深化
这一阶段,主要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并进行相应的基本性、提高性、综合性、拓展性的练习与检测,使学习得以巩固,并在应用知识的同时,对照目标检测自己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评价与调节(边电脑演示)。最后,我出示了一组拼组图形(电脑演示),让学生观察,这些拼组图形中用到了哪些三角形,并让他们利用组内的三角形拼组一些有趣的图形,说说这些图形分别用到了哪些三角形。这样的练习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聪明才智能和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锻炼。
第四阶段:总结评价,系统建构
这一阶段的总结评价是必要的,是对整一节课在知识上、方法上、态度上的总结与评价,应充分引导学生自评,提高自我评价能力。此外还应对本节学习的知识质颖解惑,把旧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系统中。形成知识网络,为下一阶段的学习作知识上、方法上的准备。
至此,结束整节课的教学,在设计过程中,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存在不少问题,希望得到老师们的指导。
《认识三角形》说课稿
一、说教材
《认识三角形》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上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角,初步认识了三角形,但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未曾探索,本课将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理解任意二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材给我们提供2个例子,例题1提供场景图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三角形;再联系日常生活说说还在哪里看到三角形。通过找和说唤起学生对三角形初步认识的回忆,从整体上初步感知三角形。例题2让学生任意选三根小棒围一个三角形,在此活动基础上我增加了让学生找出第三边的长度范围,这样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度是有一定范围的,更容易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最后教材还安排"想想做做",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所以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规律等方面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积累知识经验。
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这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以及新课标的要求"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结合教材,根据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知道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能判断三条线段的长度能否组成三角形。
过程与方法:1.在学生探索三角形三边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2.在学生探索发现规律后,培养学生自主总结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鼓励学生探索发现,培养学生小问题大钻研的精神。
2、在数学中很注重结论的严谨性,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四、 说教法学法
在教法上采用实验法、以及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比一比,看一看,想一想,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老师恰当点拨,适时引导,多媒体课件及时验证结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在学法指导上,我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激发他们主动探索。借鉴杜威"做中学"的思想,将学生分成人学习小组,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在猜想、质疑、验证、探究、测量、实践操作、问题解决等过程中,经历想一想,猜一猜,画一画,比一比等活动,努力营造协作互动、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将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得以发展。
五、说教学过程
1、联系生活,提出问题:出示情景图,找出图中的三角形。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见到过的三角形,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生活数学化。从整体上初步感知三角形,再抽象出图形让学生认识,教师并介绍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帮助学生形成三角形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三角形是由三条边组成的,那是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能搭成三角形呢?
2、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小学生好奇、好动,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要千方百计为学生提供操作的机会,手脑并用,化抽象为具体,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在动手操作中激发出创新的潜能,体验到发现的乐趣、成功的愉悦。
第一层次是动手操作,发现问题;为每组同学准备好的4根小棒(10厘米、厘米、厘米、2厘米),任选其中的3根围一围。并设计"从中你有什么发现?"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一个平台,让学生在更自由、更广阔的空间中去合作、探索和发现。学生在小组的合作与探究中发现不是任何三根棒都能搭出三角形的。事实推翻了学生头脑中以前的错误认知,激起了思维的矛盾,使学生不得不重新认识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这种重新认识是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认识上的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是小组合作,探究规律;我抓住契机巧妙设疑:任意选择三根小棒,为什么有的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而有的就不行呢?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提出活动二的要求:给你两根小棒,一根10厘米,一根厘米,你还能配多长的小棒和它们组成三角形?两人合作把小棒的长度量出来,比一比谁配的小棒最短?谁配的小棒最长?课堂上,学生小组的合作交流、形成头脑风暴,我有充分的时间去关注学生的动态生成,多方面的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点拨。接着组织学生交流,交流时适时运用几何画板演示验证。从而使学生知道第三条边的长度是有一定范围的,这种初步认识是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认识上的第二层次,也是学生思维发展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
第三层次是推广验证,得出结论。第一步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的长度,用语言叙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第二步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把结论写规范。重点帮助学生理解"任意"两字,我这样引导学生思考:刚才活动一中10厘米、厘米、2厘米不能围成三角形,那10厘米和厘米的和也大于2厘米的,为什么不能围成三角形?你认为对于三角形三边关系,怎样表达更严密?最后学生终于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对"任意"二字的理解,使学生对三角形三边之间关系的认识得到了深化。这种深化的认识和理解是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认识上的第三层次。
3 深化认知,拓展应用。
基础练习 在线测试,接着实时反馈测试情况。这部分的练习巩固了基本的知识点,强化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对组成三角形的规律的认识,掌握更好的判断方法——较短两条线段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便可构成三角形。
《认识三角形》说课稿6
一、说教材
这一活动主要要求幼儿辨识平面几何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小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总结出来一句话是先入为主,容易形成定势。然而几何图形的认识往往过于单调、抽象。因此根据纲要中指出的: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这不仅使幼儿感兴趣的事物的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观察了解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不一样的特征。出示三种图形,提问: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你们看,正方形有四条边,上下面的边长和左右两条边平平的,四条边都相等。这个图形像什么?等
设计此活动的主题是让幼儿能大胆地参与活动,积极地投入实践中去。
二、说目标
中国传统的幼儿园数学教学非常的死板、机械,不仅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使很多老师越教越烦,还让很多幼儿越学越厌,那怎样才能使幼儿全身心的、主动地投入学习、探索之中呢?那首先就要对幼儿进行数学兴趣的培养,才能激发幼儿学习欲望,也才能达到“先入为主,容易形成定势”的目的。
我在本次教学活动中的3点尝试:
1、运用游戏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形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开展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游戏活动,同时能激发幼儿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的途径。
2、开展“连连看”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开展连连看活动能促进幼儿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三种图形增强直观形象,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易于感知。
3、让幼儿自己动手画画,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自己动手画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三种图形能引起大脑的积极思维,因为大脑皮层的分析和综合活动来自运动器官传输过来的信号,当幼儿认知变为幼儿自己动手画图形的转变时,就会使大脑皮层的细胞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引起高涨的学习兴趣,来提高学习的质量。
所以该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总结,对此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标.其中有探索认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标分别以下几点:
1、先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识,再复习和巩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性。
2、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难点定为第一个目标: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三种形状和特性。希望幼儿能在举行的活动中让掌握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小班幼儿是通过环境、图形的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题、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既进行了物品准备又考虑到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物品准备:1.红、蓝、绿剪纸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各6张。
2.红、蓝、绿若3条。请N名小班幼儿上前进行“连连看”。
知识准备: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是常见的图形
四、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出台的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教学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之外,还从中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情景表演法: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常见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在此活动中,我设置了挂“圆形、正方形、三角”灯笼识辨图形的情景,
2、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图形演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动的演示是运用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学会区分异同。此外我还运用了观察法、谈话法等,对于这些方法的运用,我“变”以往教学的传统模式——教师说教,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游戏”贯穿活动始终,让幼儿在玩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二)教学法
幼儿是学习的主角,要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更多探索活动,这不仅提高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本活动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三种几何图形。
2、交流法:幼儿之间相互交流探索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互动”得到真正体现学习的快乐,因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人,只有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游戏中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
五、说教学程序
1、认识几何图形
在活动中,我先帮幼儿复习圆形、正方形、三角形三种几何图形,并通过眼看(观察)、脑想(想象)、连连看、说一说(尝试)等多种方法巩固三种几何图形的区别。
2、结束活动
小朋友与小朋友之间一起做游戏,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几何图形。
3、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正确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形状。
六、效果预测
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出台的新《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能认识几何图形,能详细地说出各图形的区别。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认识三角形》说课稿7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选自《幼儿园教育教学安排意见》小班内容,认识三角形是幼儿几何形体教育的内容之一,幼儿的几何形体教育使幼儿数学教育的重点内容。幼儿学习一些几何形体的简单知识能帮助他们对客观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物体做出辨别和区分。发展它们的空间知觉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从而为小学学习几何形体做些准备。小班幼儿在他们充分获得对圆形的感知和确认后,再让他们认识三角形的特征,这对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比较能力和空间概念具有重要意义。认识三角形是在认识圆形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就为比较圆形和三角形奠定知识基础,有利于幼儿对三角形的感知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就是三角形的特征。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教幼儿知道三角形的名称和主要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条边、3个角。
2、教幼儿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进行比较,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发展幼儿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确定目标的依据:小班上学期虽然还没有进行数的形成教学,但在日常活动中已经渗透许多数的概念教育,因此,通过数形结合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幼儿有一定的基础。3岁幼儿经常会把几何形体理解为他们所熟悉的实物,因此,教幼儿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进行比较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有利于发展幼儿对应能力。
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幼儿认知几何形体对图形的知觉属于空间知觉的范畴,从幼儿感知
三角形的形状到表达需要完成配对——指认——图形的特征,因此,三角形的特征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三角形的特征同时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三角形的特征有三条边、三个角。但是,对于还没学过一一对应点数的幼儿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把三角形的特征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
为让幼儿更好地掌握知识,充分发挥教与学的互动作用,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将采用游戏法和启发探索法,体现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的师生双边活动。
游戏法:在计算教学中运用游戏法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轻松愉快地理解知识,因此,在本节课中,无论是新知的学习,还是复习巩固我都采用游戏的形式,如在课的开始,教师以游戏的口吻介绍两个图形娃娃到小班做客,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复习巩固三角形特征时,设计游戏给图形娃娃找朋友、奇妙的拼图、拼拼三角形使幼儿进一步巩固三角形的特征,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启发探索法:这一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依靠幼儿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启发幼儿去探索并获得新知。其最大的特点是激发幼儿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本节课认识三角形的特征时,我采用这一方法先出示一个圆形娃娃,再出示一个三角形娃娃,启发幼儿比较三角形和圆形的不同,在幼儿的观察探索中得出三角形有角、有边,通过亲自数一数、试一试,让幼儿明确有三个角的图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角有点儿扎手。
本节课采用的教具:
⑴圆形、三角形娃娃各一个,用于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⑵图形拼图一幅
⑶每桌一盘各类几何图形及冰糕棍若干。
选取教具的依据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认知特点。
三、学法指导
1、复习内容的确定:三角形的特征有三条边、三个角。幼儿要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就必须通过数一数来掌握,因此,3的数数的掌握直接影响到幼儿学习三角形的效果,因此将3的数数定为学习内容。采用幼儿比较喜欢的体态动作(拍手、拍肩、拍褪)进行,幼儿比较感兴趣又很快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2、引导幼儿用探索法和操作法学习新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为便于幼儿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特征,请幼儿通过观察圆形和三角形有哪些地方不一样?通过亲自数一数、摸一摸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幼儿从观察、判断到表述是幼儿利用旧知获取新知,主动学习的过程。
3、在操作、游戏中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在复习巩固三角形特征时,采取游戏《给图形娃娃找朋友》、用小棍拼三角形。幼儿在游戏时,就需要将头脑中三角形的特征的轮廓体现出来,需要幼儿将想象、图形小棒联系在一起,进一步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同时幼儿联想生活中的实物与三角形想象的物体将图形与实物相联系,从而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力。
4、数形结合,时幼儿在掌握特征的同时,加深幼儿对3的认识,在学习三角形特征时让幼儿数数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在看拼图找三角形的游戏中,让幼儿数数蝴蝶的翅膀、树身、房顶个由几个三角形拼成,在数形结合中既巩固新知,又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程序
为小学过程中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准备分以下几个步骤完成教学任务:
1、复习3的数数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在下步学习三角形特征时
幼儿能更好地学习掌握,能准确感知图形特征这一环节,采用体态动作一集体复习的形式进行。
2、学习三角形特征: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所在,我准备分以下几步完成,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⑴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圆形娃娃和三角形娃娃的不同,提供幼儿每人一三角形,通过自己数一数,试一试,感知图形特征,并充分让幼儿表述,得出图形的特征。
⑵引导幼儿观察几个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三角形,通过验证得出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角,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
⑶老师小结三角形特征,使幼儿获得的知识完整化。
3、复习巩固三角形的特征。在幼儿初步掌握三角形特征的基础上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才能得以巩固,准备分三步完成这一环节。
⑴给图形娃娃找朋友:目的是幼儿排除干扰从众多几何图形卡片中找出三角形。
⑵看图拼图找三角形:
图形拼图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幼儿观察:
这些拼图像什么?哪些部分是用三角形拼成的?用几个三角形?
⑶周围环境中找出像三角形的东西:幼儿通过自己的联想寻找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能力,进一步巩固三角形的特征。
五、延伸活动:
幼儿用冰糕棒拼三角形,引导幼儿拼完后讲一讲你拼得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用几根冰糕棒?
【《认识三角形》说课稿】相关文章:
1.《认识平行》的说课稿
2.《除法的初步认识》的说课稿
3.《秒的认识》的说课稿
4.认识三角形幼儿园数学教案
.《梯形的认识》说课稿
6.《圆柱的认识》说课稿
7.《认识人民币》说课稿范文
.《认识小数》优秀说课稿范文
9.《三角形的内角和》说课稿范文
一年级语文《美丽的小路》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语文《美丽的小路》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语文《美丽的小路》说课稿1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美丽的小路》一课的第二课时。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有关环境卫生的故事:鸭先生门前有条既美丽又干净的小路,小动物们都很喜欢它。但由于大家不注意保持环境卫生,造成了小路变得脏乱,失去了往日的美丽。当大家意识到之后,又齐动手把小路打扫干净,恢复了往日的美丽。它告诉我们要保持环境卫生,从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美的行为会破坏美丽的环境。结合教材的特点,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分角色朗读中,能读好每个角色的语气。
2、让孩子们有爱护环境卫生的愿望和行动。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课文的教学,让孩子们能够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分角色朗读中,能读好每个角色的语气。
教学难点是:第八自然段鸭先生所说话的朗读与感悟。
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并积极落实新课程新理念,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和“读悟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将读文与感悟相结合,训练学生的朗读技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我预设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题目质疑,导入新课
二、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三、创设情境,角色朗读
四、情感朗读,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下面详细介绍教学环节:
一、题目质疑,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老师直接点明新授的内容:“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美丽的小路》这课的生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随后,老师板书课题时,故意将题目中的“路”误写成“鹿”。如果学生能自主发现其中的错误并质疑时,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及鼓励;如果学生一时没有发现,教师指名让学生读课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大胆质疑。两个“lù”字同时出现,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这两个字的异同,并说一说为什么在课题中是这个“路”?学生交流后,教师重新纠正板书。
【导入环节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自主质疑的愿望,使学生理解并区分了同音字,也引领了学生回顾了课文的内容——描写的是一条小路。】
二、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借助课件出示填空:“鸭先生的门前有一条( ),由于大家( ),小路变( )。后来大家认识到( ),小路又变得( )。”学生汇报填空,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课文篇幅较长,教师以填空的形式为学生搭设扶梯,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逐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创设情境,角色朗读
此环节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和“读悟结合”的教学方法。
(一)第一段
请学生自由读本段,出示填空:这是一条( )的小路。根据学生汇报,师相机指导:为什么这样说?从哪儿看出来的?教师相机板书“美”,并指导朗读。(采用个别读、齐读、合作读等方式进行。)
当学生汇报填“长长”时,请学生试读,读出长的感觉。当汇报“美丽”时,教师顺学而导: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花花绿绿”和“五颜六色”进行朗读和感悟。接着提问:你都见过那些花的颜色?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生接“五颜六色”,请学生通过指名汇报朗读,并在评价中读出美的感觉。【抓住关键词语引发学生朗读感悟,不仅将读与悟紧密结合,而且也拒绝了传统解词方法,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渗透了对词语的理解方法。】
随后提出:“如果你走在这条美丽的小路上,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汇报后,教师引导读二三段。【积极为学生创设说话的情境,提高想象力,发展了语言。】
(二)第二、三段
自读这两段,看看兔姑娘和鹿先生说了些什么?生读后汇报,教师出示读这句:啊,多美的小路啊!指名读,师生互动评价时,教师随机提问:这位兔姑娘(或鹿先生),你为什么要“轻轻地”(或“慢慢地”)走啊?【使学生深入角色,进入文本,换位思考,为下面的朗读做好情感铺垫。】学生汇报后,采用指名读和男女生分读的方式进行。
(三)第四段
教师语言引导:这样美丽的小路朋友们喜欢吗?(喜欢)从哪儿看出来的?引导读第四段的第一句。采用师生接读的方式: 谁(朋友们)都喜欢在美丽的小路上干什么?(散散步,说说话)
教师边复述第二句,边出示小路变脏的情景图:许多垃圾苍蝇飞来飞去,让学生借助插图自由发表意见,师相机板书:脏。【课文篇幅长,本段作为过渡段轻处理,注重教学中的详略,使课堂学习更为高效。】
(四)第五—八段
这部分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我分为三点来说明。
1、教师语言过渡:美丽的小路变得不美丽了,那么小动物们对小路的态度变了吗?是如何变的呢?请学生自由读-段,找变化。
当学生汇报“皱眉”、“捂鼻子”、“叫”、“拍脑袋”等词语时,适时提问:大家为什么会这样做?请学生加动作表演读。如果学生没有发现语言上的变化,教师进一步引导:除了动作表现上有变化外,还有哪个方面有变化?随生汇报,相机出示三个人物说的话,出示一句读一句。
呀,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
咦,美丽的小路哪儿去了?
天哪!我的美丽的小路呢?
2、接下来采用句式比较的方式,指导朗读和感悟:(1)这三句话在表达意思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可不可以把这三句都换成“美丽的小路不见了。”?为什么?请学生分角色读,师适时总结:相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子来表达。(2)创设情景:采访,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看到这样的小路心里是什么感受?(奇怪)多种形式读,评议。(3)小组内分角色表演读,可以带上头饰。
3、引导学习第八段:这样美丽的小路怎么就会变成脏兮兮的了呢?当学生汇报“这都怪我!”一句时,师顺势而导:为什么这样说?随生汇报后,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此时的鸭先生心里是什么感受?(后悔自责)请学生带着后悔自责的心情进行情感朗读,教师适时进行点评。当汇报“我一定要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请学生带着坚定、充满自信的语气进行朗读。
【教学中积极为学生创设情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及个体差异。以读代讲,通过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调动学生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各感官,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能力。抓住语言训练点,将训练与读书感悟融为一体,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五)第九---十二段
引导学生想象:鸭先生会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吗?齐读第九段后,师相机板书:干净/美丽。接着教师继续在情境中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并练习表达:看到小路又恢复了往日的美丽,你想说些什么?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动物说的话来读,大胆的夸,夸小路的美,夸小路的香,夸小路的亮。最后师生合作读10—12段。
【在一定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意识的为学生创造表达和展示的空间,不仅为后面的情感朗读蓄势,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在配合朗读中,提高了合作的意识。】
四、情感朗读,拓展延伸
1、回归整体,师生合作情感朗读。
2、展开想象:你希望美丽的小路将来会是什么样子?(将来依旧美丽)如何才能做到?(要保护环境)
3、开展小调查活动:我们周围的垃圾是从哪来的?应该到哪里去?
【将语文学习领向更广阔的空间,建立“大语文”观,引导学生在积累语言中运用语言,发展语言;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为宗旨,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注重朗读感悟,突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得到真实有效的发展。
附 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路
美丽 脏乱 美丽
保护环境
一年级语文《美丽的小路》说课稿2
设计理念
(点课件)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我重视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真正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逐渐发现学习语文的方法。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想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在设计《美丽的小路》这课时,我注意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教材,包括利用自读、互读、评读、角色读、表演读来完成这一目的,我还通过想象、感受、课件展示、搜集信息、调查实践等形式来达到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能力这一目的。
教材分析:
(点课件)首先,我来给大家来介绍一下这篇课文。《美丽的小路》是一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一个有关环境卫生的童话故事,课文通过鸭先生小屋前小路从美丽、干净变脏,最后又恢复美丽的变化过程以及居住在附近的动物不同的感受,告诉小朋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样才有美好的生活。本文图文并茂,情境优美,语言生动、有趣,每个小动物的语言、动作都富有性格特征和戏剧化的效果,非常适合分角色进行朗读训练。
教学目标:
(点课件)这堂课我想让学生认识“先、鹿”等14个生字,会写“先、干”等6个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其中如何抓住描写“美丽小路”的失与回的语句,体会每个角色的语气以及心情变化。更要以文为鉴,懂得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我在教学中感到颇为为难的地方。通过反复推敲,深思熟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点课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途径之一是设计合理的教法。一年级学生好动,表现欲望强。身临其境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因此,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情境体验法、启发点拨法相结合的教法。充分体现教材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三主”活动。
学习方法
(点课件)在教学活动中,学习的主体始终是学生,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真正做到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我主要要采用观察法、自主体验法、合作交流法来达到本课的学习目标,培养孩子学习语文的能力。
教学环节: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点课件)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采用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利用课件展示鸭先生小屋前那条美丽的小路后,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让学生先试着说说这儿美丽的景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点课件)1、播放多媒体动画,师范读课文。让学生边看边听,在这美丽的小路上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学生自由练读,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序,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读给小组同学听。
三、结合语境,识记生字:
接下来,是识字教学环节,这是本课的重点。只有认识了字才能更流利地读通课文。识字方法可以多样化,让学生选择自己有效的.方法识字。我打算选用以下的方法:
识字方法
(点课件)
1.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在文中圈出带有生字的词语、给生字注音,然后在小组内多读几次,互帮互学读准字音。
2. 检查识字情况:①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让孩子比赛叫她们的名儿。②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让学生做小老师教大家认读。学生由于课外阅读,识字量不太均衡。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行因材施教:识字量大的孩子充当小老师,不再觉得识字枯燥无趣,识字量小的孩子有足够的时间认读,也不至于丧失信心。这样充分发挥了孩子的自主性,让他们自愿学习。③根据反馈,让学生发现并提醒注意容易读错的生字。如:后鼻音韵母的字:“净、生”以及有轻声音节的词:先生、鼻子、脑袋。④认读生字竞赛: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生字,说出自己识字的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联系事物,如“鼻”、“脑袋”、做动作,如“推”,反义词比较法、同音字比较法识字,自编谜语识字。小组代表汇报时对不满意的其他学生补充。
3. 通过识字游戏巩固汉字。识字游戏——捉迷藏 玩法:小孩小孩真好玩,你也藏我也藏,我说**快出来,学生把字卡拿出来。游戏反复进行。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巩固生字,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最后出示词组,多形式认读,正音。如开火车读、分组读、男女生读。
. 最后,再把生字放回文中来读。让孩子在语境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四、朗读课文,促进感悟
(点课件)
接着进入朗读课文,促进感悟的环节。这是学生本课学习中的难点。在童话、故事等内容中,不仅蕴涵着思维发展的无限空间,而且还为学生感受和体验丰富多样的情感提供了机会。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朗读。
首先,角色朗读。例如:文中有许多让小朋友感兴趣的角色,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训练朗读,体会每个动物的不同特点以及说话的语气。在感受小路的美丽之后,我设计了一个导学问题:当你走在这条美丽的小路上会有什么感受?由学生自己的感受引出文中兔姑娘和鹿先生看到美丽的小路时发出感叹:“啊,多美的小路啊!”并进行分角色朗读,感悟朗读语气,从而来体会文中的感情。
然后,比较读。1、“美丽的小路”不见后动物们的神态语言与先前的感受对照读,把自己融入文本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2、比较带有问号、句号、感叹号的句子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小组练读,体会这三种句子的语气。教师相机指导。
最后,表演读。在感受了这条美丽的小路之后,课件出示被破坏的小路图。让学生谈谈体会后将课文的—自然段来演一演。在小组内排演,再在全班抽小组进行比赛,评出表演最成功的同学颁发“最佳表演奖”。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以合作者的角色出现,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自由读、小组读、个别读、挑战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将每一个学生带入课文所表述的情境中,用语感连接学生的感官、感受和情感。学生自己的感情体验,代替了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捂住了鼻子”、“皱起了眉头”、“一拍脑袋”,学生的表演是那么贴切、自然。生动自然的表演,把单调枯燥的言语配上动画,让学生配上动作读,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还符合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提高了学生的朗读劲头。这是对语文内容最好的诠释,是学生个人情感最好的渲泄。
五、开放实践、合作交流
(点课件)
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当学生充分朗读、尽情表演之后,产生了疑问: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小鸭忽然一拍脑袋,“这都怪我”。小鸭为什么说“这都怪我”。我不忙着让学生回答,通过让学生交流课前布置的调查“我们校园的垃圾从哪里来?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呢?”这种开放式的教学设计,理解先生的“这都怪我”这句话。并让学生告诉动物们怎样才能做到让小路一直和大家在一起。学生想出了许多值得一做得好办法。如:安放垃圾桶、每天安排人值日、树立一个“不乱丢乱扔”的警示牌等。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同时也让课堂成为社会、学校教育的连线,又给学生提供了合作交流,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舞台,增强了他们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意识。
六、指导写字
(点课件)
在指导写字的这个环节中,我觉得重点指导的是左右结构和半包围结构的字,让孩子自己观察之后说出来,教师作相应补充。例如:明字和净字要注意写得左窄右宽。“起”字和“赶”字的走字旁,笔画要伸长略平些,注意要写得外大里小,捺是平捺,要拖住“干”字和“己”字。
七、拓展练习
(点课件)
最后,我结合课文,给学生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 我做学校“美容师”?根据一年级孩子的调查、表达能了力的特点,我设计了下面的表格供孩子学习。
我们的学
校美吗?
校园的垃圾
是从哪儿来的
我这样为学校美容:
这样既拓展了语文课程资源,把净化校园、环保知识收集宣传引入语文学习的园地,也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给孩子们提供了学习、展示的舞台。
教学板书
根据板书应简单、美观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板书:
11、美丽的小路
J I
美丽----脏、臭-----美丽
既表达出了课文得主线,又显示出了道德主线。以上就是我个人在教学中一些粗浅的看法,欢迎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的大家
辅助教学,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使识字与阅读课成为了学生最大的乐趣,将有限的课堂延伸到了无限的生活中,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大语文观。
一年级语文《美丽的小路》说课稿3
一、说教材
《美丽的小路》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这一单元的训练要点是保护环境,通过学习本组课文,让学生在心中逐渐萌生环保意识,能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进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这篇课文共有12个自然段,配有两幅精美的插图。课文讲了一个有关环境卫生的故事,通过鸭先生屋前小路的变化及居住在附近的动物不同的感受,告诉小朋友要保护环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知道不美的行为会破坏美丽的环境。本文情境优美,语言生动、有趣,非常适合分角色朗读训练。教学本课我将分为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第二课时品读课文,拓展延伸。今天我讲的是第二课时。
二、说学情
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字和朗读能力,懂得借助课文注音初读课文。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方面逐渐产生了兴趣,并且求知欲强,思维较活跃,乐于表达交流,乐于表演。但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极容易分散,对形式单调的课堂教学比较不感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要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教材特点及单元训练要点,我制定了如下几条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动作、实物,理解字词意思,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反馈资料的能力。
3.激发学生环保意识,让学生有参加卫生扫除的愿望,自觉维护环境卫生。
新课标指出,低年级语文应以识字、写字、朗读为主,因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是:紧扣课文语言文字,抓住关键词,体会第自然段。
四、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准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而情境是激发兴趣的好途径。在教学时,我准备运用形象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再现情境,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用多种感官进行体验。学生便能在心境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展开想象,从而理解语言文字,使学生迅速进入课文优美的情境中。
2.朗读感悟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结合课文的语言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代问,以读促学,让学生用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竞赛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各种形式,在读中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形成良好的语感。
3.想象表演法
低年级的孩子想象力较丰富,不仅具有潜在的表演天赋,而且还有着爱表演的个性特征。在学习课文的第五~八自然段时,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读一读,演一演,再评选出最佳学习小组。这样以表演这一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再加上比赛的渲染,呈现出来的是一派生动活泼的景象,学生很容易体会每个动物的不同特点以及说话的语气,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本课要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的学法是朗读感悟法。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提高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加深对美的感受,促进朗读能力的提高。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根据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情绪易受感染的心理特点,我注重了课题的导入,首先我用课件出示这幅画面,(智力火车出发的情景。)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就一起坐上智力火车,到郊外去游玩游玩。接着出示美丽的小路图片,学生欣赏完图片后,问:现在智力火车把我们带到了哪儿?学生回答“美丽的小路”,我就板书课题,再引导学生看图说出:这是一条美丽的小路,清洁的小路。这样的导入,有情有景,可以很快地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述的特定情境当中,情绪饱满地投入新课的学习。
导入课题后,我紧接着问:小朋友们,你们想把小路打扮得更美吗?只要你能准确地叫出这些生字朋友的名字,它呀就会变成一朵朵美丽的鲜花,开在小路的旁边了。通过课件让学生在与生字反复见面的复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牢记了生字,扫清了阅读障碍。
2.朗读感悟,品析词句。
这篇课文按“美——不美——美”的顺序,围绕美丽的小路,向我们展现了“赞美小路、失去小路、找回小路”等几个情境。于是我按照课文的情感脉络,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春色满园,蜂飞蝶舞。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是使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第1自然段介绍了小路的美丽。我通过引导学生看课件中的小路图,结合学生的理解、想象,指导学生图文结合,感受课文语言的美,积累句式,并用笔划出文中的“长长、花花绿绿、五颜六色”这几个关键词,为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打下基础,丰富语言。然后我用课件将美丽的小路再现出来,让学生尝试与乐曲相融合,亲身参与争当小导游,介绍小路的美,真正感受小路的美。
在学习第2、3自然段时,我重点指导“轻轻地、慢慢地”这两个词的读法,理解小路给人们带来了愉快的心情。再让女生扮演兔姑娘,男生扮演鹿先生,进行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竞赛。当学生的情感之门悄然打开时,我相机启发学生想一想,如果是你在这么美的小路上,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这时,我播放轻松优美的音乐,创设赏心悦目的情境,学生自然地融入其中,成为文中的角色,用自己鲜活的语言来表述,体验小路的美。就这样在充分的感性认识后,学生对2、3自然段的阅读和感悟就水到渠成了。
第二步:风云骤起,痛心疾首。
第 4自然段的第一句讲朋友们都喜欢在美丽的小路上散散步、说说话,让学生感受到朋友们对小路的喜爱之情。第二句讲美丽的小路不见了。(板书:不见了)这里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感受堆满垃圾的小路的丑、臭、脏。为了激发学生读出失去美丽的小路时惋惜、伤心的感情,(点课件)我又播放了苍蝇围着臭哄哄的垃圾嗡嗡叫的画面,让学生产生和小路同呼吸,共命运的感受。着力渲染“美丽的小路不见了”,我再指导学生入情入境,读出感情的起伏变化。
在学习第~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将这部分内容演一演。由学生四人为一个小组,先在小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演一演,然后在全班抽小组进行比赛,评出 “最佳表演组”。再讨论:为什么鸭先生说:“这都怪我!”这样的设计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同学间团结合作的精神。最后让学生比较课后“我会读” 中的三句话,通过学生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来体会带有句号、问号、感叹号的句子表达的不同语气。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读书活动,营造愉悦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快乐。
第三步:雨过天晴,风和日丽。
第 9—12自然段是最后一部分。第9自然段,我结合课件中的图,组织学生进行情境式表演,抓住文中的几个动词“推、扫、提、浇、洗”再现劳动场面。(师板书动词)最后,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美丽的小路失而复得。这时,我播放轻松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在美好的意境中,读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格外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由衷地赞美小路。
这时我用真切的语言小结:孩子们,美丽的小路终于找回来了,让我们像鸭先生那样,一起说一句:“让美丽的小路一直和我们在一起吧!”再说说怎样才能“让美丽的小路一直和我们在一起。”在深入了解鸭先生的心愿后,将“保护环境”这个主题渗透到课堂中。
3.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全班分角色,戴上头饰演演全文。
(2)看课件说说,智力火车又把我们带到了哪里?
(用课件展示校园的图片),先欣赏干净、漂亮的校园图片,再看有垃圾的图片,引导学生小组交流: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后来又到哪儿去了呢?最后在全班反馈,引发学生做环保小卫士的渴望。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同时也加深了语文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实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
(3)(课件播放图片)欣赏我们周围美丽的小路,看完后,让学生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4)小结:学了本课,小朋友们明白了什么?
(课件出示: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只要我们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行动起来一起保护环境,我们的学校和家乡也会变得这么美的。
4.布置作业
让学生课后去调查一下,我们身边哪里美,哪里不美?周围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在生活中要用什么样的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呢?为语文园地四的口语交际做好准备。同时也能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反馈资料的能力。
.板书设计
这则板书脉络清晰,简洁明快,更能加深学生对美丽的小路的美好印象。
一年级语文《美丽的小路》说课稿4
【说课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课文《美丽的小路》。我从三个方面来说说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教学思路:第一是教材分析,第二是教学目标,
第三是教学环节。
【教材分析】
首先,我来给大家来介绍一下这篇课文。《美丽的小路》是一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一个有关环境卫生的童话故事,课文通过鸭先生小屋前小路的变化及居住在附近的动物不同的感受,告诉小朋友要保护环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样才有美好的生活。本文情境优美,语言生动、有趣,每个小动物的语言、动作都富有性格特征和戏剧化的效果,非常适合分角色进行朗读训练。
【教学目标】
这堂课我想让学生认识“先、鹿”等14个生字,会写“先、干”等6个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其中如何抓住描写“美丽小路”的失与回的语句,体会每个角色的语气,也是我在教学中感到颇为为难的地方。通过反复推敲,深思熟虑,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教学环节】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采用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展示鸭先生小屋前那条美丽的小路(课文图)后,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它美
吗?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让学生先试着说说这儿美丽的景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说课文介绍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结合语境,识记生字:
接下来,是识字教学环节,这是本课的重点。因为文中的生字较多,我主要利用课文的学习,分散到两课时或三课时中识字。识字方法可以多
样化,让学生选择自己有效的方法识字。我打算选用以下的方法:
1、可以让学生在文中圈出生字多读几次,读准字音。
2、还可以让学生做小老师教大家认字。学生由于课外阅读,识字量不太均衡。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行因材施教:识字量大的孩子充当小老师,不再觉得识字枯燥无趣,识字量小的孩子有足够的时间认读,也不至于丧失信心。这样充分发挥了孩子的自主性,让他们自愿学习。
3、根据反馈,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容易读错的生字。如:“净、生”等。
4、进行识字方法指导。可利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字,例如:争取的争加两点水变成了干净的净。汽车的车加上两只的两变成了车辆
的辆。形近字比较法识字,如:堆积的堆和推开的推,千篇一律的千和干净的干。反义词比较法识字,如:后和先,快和慢。同音字比较法
识字,如:九个的九和永久的久,母鸡的鸡和积极的积。
5、通过识字游戏巩固汉字。游戏能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巩固生字,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最后,再把生字放回文中来读。让孩子在语境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三、朗读课文,促进感悟
接着进入朗读课文,促进感悟的环节。这是学生本课学习中的难点。在童话、故事等内容中,不仅蕴涵着思维发展的无限空间,而且
还为学生感受和体验丰富多样的情感提供了机会。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朗读。
1、比较读:
老师范读“我会读”里的句子,学生注意听,比较带有问号、句号、感叹号的句子所表达的不同语气。然后学生练读,体会这三种
句子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
例如:文中有许多让小朋友感兴趣的角色,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训练朗读,体会每个动物的不同特点以及说话的语气。兔姑娘和鸭
先生看到美丽的小路时发出感叹:“啊,多美的小路啊!”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看到一件美丽的物品时是怎样的心情,会发出怎样的感叹。
从而来体会文中的感情。
3、表演读:
在理解了课文之后,我让学生将课文的5~8自然段来演一演。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剧组,先分小组演,再在全班抽小组进行比赛,
评出表演最成功的同学颁发“最佳表演奖”。课本内容的表演拓展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学生的个性在活动中得到施展。我觉得这也是对语文内容最好的诠释,更是学生个人情感最好的渲泄。
四、指导写字
在指导写字的这个环节中,我觉得重点指导的是左右结构和半包围结构的字,例如:明字和净字要注意写得左窄右宽。“起”字和“赶
”字的走字旁,笔画要伸长略平些,注意要写得外大里小,捺是平捺,要拖住干字和己字。
五、欣赏、拓展
在欣赏、拓展环节中,我安排一个说话训练,让孩子们想象说话。出示多媒体课件,启发想象。几个小朋友在美丽的小路上,一个老爷
爷正和他们高兴的说着什么?可模仿课文中的句子说话,更鼓励说出与课文不同的句子,鼓励说出跟别人说的不同的句子。这样拓展了学生
的思维空间,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课外作业
(点课件)最后,我结合课文,给学生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
如何为学校“美容”?
这样既拓展了语文课程资源,把净化校园、环保知识收集宣传引入语文学习的园地,也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给孩子们提供了学习、展示的舞台。
一年级语文《美丽的小路》说课稿
《美丽的小路》以童话的形式讲述了小路从美丽、干净变脏,最后又恢复美丽的过程,告诉学生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文章图文并茂,人物语言活泼有趣,是一篇非常富有童趣的课文。在听吴燕芳老师上课的过程中,有几点做的非常好:
首先,这节课思路清晰,从整体感知到重点感悟,有条有理。复习完词语后,吴老师用一句“还记得呀先生门前的那条销路吗?”打起了学生记忆的闸门,激起了他们的学习欲望,然后引导学生从小动物们的对话里去感受“小路的美丽”,再让学生通过图片、对话感受“小路不见了!”,最后在“小动物怎么把美丽的小路找回来?”这个环节让学生懂得我们从小要保持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道理。一路执教下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明理。教学过程还抓住了如“兔姑娘’轻轻地’走”“鹿先生慢慢的’走”这些重点词语感悟读文,培养了理解和欣赏能力。
其次,创设情景,调动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只有调动学生情感的参与,教学才能达到高层次和理想化的境界。课上吴老师把多媒体引进课堂,让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具体形象化:花花绿绿、鲜花盛开的小路;垃圾遍地,苍蝇飞舞的小路;憨态可掬,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起了感情的共鸣。学生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兔姑娘、鸭先生、鹿先生去感受事物,去朗读课文,心灵受到熏陶。
师:还记得鸭先生门前的那条小路吗?那是一条怎样的小路?
生:一条美丽的小路。
师:让你走在这条美丽的小路上,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我会很舒服!
生:我感觉花儿香香的,美美的!
师:让我们走上这条美丽的小路,谁愿意把心中感受到的这份美丽与大家分享?
吴老师把学生带到了这条美丽的小路上,充分感受小路的美丽,体会小路带给人们的惬意。走过小路,学生看到了五颜六色的花,闻到了花香,听到了清脆的鸟鸣,甚至就像真的踏在了小路上。他们尽情说着自己的所见,这样的感受是在情境创设的基础上实现的。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从课上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很浓,在阅读时全身心投入。情境的创设,给学生以遐想的空间。
再次,表演朗读,丰富情感。《美丽的小路》它通过童话的形式,形象生动地把“爱护环境”的道理蕴涵其中。针对教材的特点,结合一年级学生好表演的特点,以情感为纽带,在学生充分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吴老师巧妙地组织分角色表演读,促进课文理解,使课堂充满童趣。学生在读故事中,体会到了表演的乐趣。通过提示加上表情,配上动作,辅以象声词,使学生即使在读较长内容时,也始终保持兴奋状态并会乐此不疲。
在整个阅读环节中,教师以合作者、促进者、调控者的身份出现,不断调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自主读、个别读、表演读、评析读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将每一个学生带入课文所表达的情境中,用语感联结了学生的感觉、感官和情感,学生自己的阅读体验代替了教师的范读。“皱起了眉头”、“捂住了鼻子”、“一拍脑袋”等贴切、生动自然的表演,把单调枯燥的言语配上动画,让学生配上动作读,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还符合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提高了学生的朗读劲头。
最后,扩展文本,训练说话。“美丽的小路如何不见了?”课文用一句话交待:“可是过了不久,小路上堆积了许多垃圾,苍蝇在小路上嗡嗡地飞来飞去,美丽的小路不见了。”吴老师让学生借助文本大胆展开想象,说出自己认为的此刻的小路怎么样。学生在想象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此时教师出示变脏的小路,只见垃圾遍地,苍蝇飞舞,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拨动了学生的心弦,走在垃圾路上,再次让学生谈失去美的感受,饭菜的酸臭味,纸屑水果皮等让蝴蝶看不见花朵的美丽,蜜蜂闻不到花儿的香味,纷纷飞走了,苍蝇在上面飞来飞去。此时的课文朗读,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学生以惊奇、气愤、着急、失望的语气读出美丽的小路不见了。
整个教学过程中,吴老师侧重了课文的几句对话的教学,结合图画观察,个性化、多样化朗读,一步一步下来,非常扎实,让学生从文本的情感升华到自身的情感。
【一年级语文《美丽的小路》说课稿】相关文章:
1.小学一年级语文《美丽的小路》说课稿模板
2.一年级语文《美丽的小路》教后反思
3.一年级语文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
4.一年级语文《美丽的小路》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美丽的小路》的教案
6.鲁教版一年级语文下《美丽的小路》教案
7.《美丽的小路》教学反思 -语文
.美丽的小路
9.美丽的小路
化蝶幼儿园说课稿
化蝶幼儿园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蝶幼儿园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音乐欣赏《化蝶》。
我将分“说教材理解—说目标确定—说过程设计”三大块,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说说我对音乐欣赏《化蝶》这一活动的理解。音乐欣赏《化蝶》选自《中国幼儿百科画册》课程指导大班(上学期)“有趣的昆虫”单元活动。同处这一单元的还有《屋里的毛毛虫》童话,装饰画《蝴蝶》以及“昆虫运动会”等,这些活动主要就是引导幼儿了解昆虫与植物,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昆虫的一些基本知识。从而发挥主体性,发展创造力。音乐欣赏《化蝶》是音乐剧《梁祝》中最经典的一段音乐,整首曲子共分四个乐句,旋律舒缓,优美,感人,(加之蝴蝶又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昆虫,结合为此活动设计制作的富有动感的电脑动画,通过与乐曲内容相温和的生动的画面,幼儿喜欢的游戏化表演等,如此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赏心悦目的音乐视听觉环境,给孩子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其次,由于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论是欣赏活动,还是歌唱活动,韵律活动,器乐活动,对幼儿来说都意味着不同层次的学习。为此,我在为《化蝶》确定目标时,就是根据新纲要艺术领域中的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三个方面来制定。
1、欣赏《化蝶》,感受乐曲优美抒情的旋律。
2、在感受过程中分辨乐句,模仿蝴蝶飞以及停止时的动作造型。
3、大胆创编蝴蝶飞舞动作,心情愉悦地与同伴交往。
重点难点定位在第二个目标,通过多种组织形式,双主体互动模式,使幼儿能充分感受乐曲,在此基础上获得情绪体验,引起联想想象并尝试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来表现乐曲优美抒情的旋律,来学会分解乐句,在句末能用停在花上或静止造型来表现,从而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能“学中有玩,玩中有学”心情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
这个游戏我准备设计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有关蝴蝶的前知识准备,通过春游,搜集蝴蝶知识图片,标本。VD,组织幼儿开展有关蝴蝶的知识讨论会等,加深幼儿对蝴蝶这一昆虫的了解,为下一层次的欣赏活动奠定基础。第二层次即音乐欣赏《化蝶》,在这一层次中,我将帮助幼儿感受《化蝶》这首乐曲优美抒情的旋律,学会分辨乐句,能大胆创编蝴蝶飞舞的动作,从而活动愉悦的情感体验、第三层次,就是在活动区角提供各种材料,引导幼儿用多种方式,可以用打击乐器敲敲,打打;可以用画笔涂涂画画;也可以戴上蝴蝶或花朵头饰,两两相对地表演,以此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今天我主要讲的是第二层次欣赏《化蝶》,接下来,我将详细阐述这一层次的教学流程设计,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为:
(一)激趣引题,启动情感。
(二)初步欣赏,动画结合。
(三)动作表达,分辨乐句。
(四)感悟音乐,创编动作。
(五)扮演角色,充分表现。一共五个板块。
一、激趣引题,启动情感。
1、谜语导入,师谈话: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客人,是谁呢?(集体猜谜语)。给大家一个惊喜喔。
2、大家真聪明,原来这个谜语说的就是美丽的蝴蝶。看(点击电脑动画)美丽的蝴蝶仙子飞来了。它给我带来了一首优美的曲子。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设计意图:好奇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契机。而谜语式的导入方式针对大班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由此制造的悬念更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为此,活动一开始,我就用谜语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通过体温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生动形象的电脑动画启发幼儿的情感。从而使幼儿自觉自在,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活动中。
二、初步欣赏,幼儿结合。
1、听完曲子后提问:听这首《化蝶》,你感觉到了什么?(幼儿自由表述)
2、谈话:这是一首非常优美,抒情的乐曲。我们再来听听乐曲中蝴蝶在干什么?(邀请个别幼儿讲述)
3、师谈话:听这首乐曲,除了能感觉到蝴蝶飞来飞去,还说了什么事呢?
(播放电脑动画)
4、师生谈话:你感觉到了什么?蝴蝶在干什么?(幼儿自由讨论,表达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倡导“让幼儿主动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如何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发挥孩子的主体性,如何让音乐欣赏活动真正成为幼儿的精神创造活动,使技术含量高。
为抽象的音乐欣赏变得形象生动、富有童趣,是我们常常遇到的问题。为此,我设计了电脑动画,在欣赏——设问——再欣赏——再设问——电脑动画结合这一环环相扣的过程中,使幼儿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欣赏活动中,主动地去感受,去体验,去接纳,去欣赏音乐《化蝶》的美。
三、动作表达,分辨乐句。
1、师设问:我们看到蝴蝶仙子停了几次?我们一起用动作来表示。
(播放音乐,伸出食指,手划节奏,由此感知乐曲有四句。)
2、师谈话:我们听出来了,这首乐曲共有四个乐句,那除了用刚才的方法,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已经是一个停顿的地方呢?(幼儿探索、尝试)
3、依据个别幼儿的介绍,带领大家边听音乐边用相应的动作表示出来。
师:小朋友想的办法可真多,把掌声送给你。
4、师生谈话:为什么大家用的动作,到乐句末都是慢慢的,或是停下来的动作?(幼儿自由讨论,了解乐句句末用停止动作表示较为恰当。)
设计意图:幼儿是天生的艺术家,音乐的兴奋的语言,对幼儿有较大的感染力。他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会强烈地需要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动作与音乐的结合一方面增加了音乐欣赏活动的趣味性,动静结合;另一方面,幼儿能较形象直观地掌握乐曲四个乐句的结构特点,自由发挥,互通信息,这种开放性的
形式给幼儿的自我表达提供了丰富的广阔天地。
四、创编动作,感悟音乐。
1、师谈话:蝴蝶仙子说,它要成立一个舞蹈队,专门表演《化蝶》这个舞蹈,谁愿意参加?
2、集体创编蝴蝶飞舞动作,并随音乐表现,师观察幼儿表现。
3老师:我请××小朋友来表演一下,他在每一句结束的时候就用一个非常优美的造型来表示。(个别幼儿示范,摆出静止造型动作)
4、点击电脑,师谈话:让我们看看蝴蝶仙子是怎么跳舞的?
、提供盆花(自制纸花),邀请四名幼儿表演。师谈话:让我们看看,谁会被蝴蝶仙子选中呢?(根据大多数幼儿的评判,为表演的幼儿佩带红、蓝标牌)
6、师谈话:祝贺被选中的小朋友,没有选上的小朋友也别泄气,继续努力哦。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这一环节我创设了一个轻松自由宽松的体验环境,采用双主体湖动模式,只要不影响同伴,幼儿可以用各种动作,随着音乐旋律释放表演激情,而教师始终饱含热情,不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让幼儿获得成功感。
五、扮演角色,充分体现。
1、出示蝴蝶,花朵头饰,师谈话:看,蝴蝶仙子送来了什么?
2、要求幼儿两两相对找好朋友,分配角色,戴上头饰听音乐,按乐句做蝴蝶或花动作。
3、师观察幼儿表现,见解介入表演,提醒“蝴蝶”与“花朵”的目光交流。
4、在愉快的游戏中结束活动。
设计意图:优美的乐曲加上可爱的头饰,幼儿想象着自己是一只美丽的蝴蝶或是一朵美丽的花,用舒缓的肢体动作非常投入地表演,这种幼儿喜欢的游戏方式耳濡目染的熏陶一下子就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幼儿身心带进音乐的殿堂,群情激动,气氛达到了高潮)
【化蝶幼儿园说课稿】相关文章:
1.大班音乐《化蝶》说课稿
2.幼儿园大班音乐课《化蝶》说课稿
3.幼儿园大班音乐欣赏说课稿:化蝶
4.幼儿园大班音乐课《化蝶》说课稿
.初中音乐化蝶说课稿
6.大班音乐欣赏《化蝶》说课稿
7.大班音乐欣赏化蝶说课稿
.大班音乐欣赏《化蝶》说课稿
9.化蝶
相关参考
幼儿园寓言故事说课稿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寓言故事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
幼儿园寓言故事说课稿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寓言故事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
幼儿园寓言故事说课稿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寓言故事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
幼儿园中班寓言故事《北风和太阳》说课稿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寓言故事《北风和太...
幼儿园中班寓言故事《北风和太阳》说课稿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寓言故事《北风和太...
幼儿园中班寓言故事《北风和太阳》说课稿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寓言故事《北风和太...
...》说课稿1开场白: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x区第二幼儿园大班教师张xx,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科学领域数学活动《认识整点》,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幼儿、说目标、说准备、说思路、说过程、说效果七个方面进
...》说课稿1开场白: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x区第二幼儿园大班教师张xx,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科学领域数学活动《认识整点》,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幼儿、说目标、说准备、说思路、说过程、说效果七个方面进
中班美术漂亮的假发说课稿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美术漂亮的假发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一...
中班美术漂亮的假发说课稿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美术漂亮的假发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一...
幼儿园的说课稿1(10以内的相邻数)活动目标:1:认识相邻数,探索三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2:感受10以内的自然数例中三者之间的等差关系(及多1和少1的关系)活动准备:1:幼儿用书、2:教学图卡组(数字卡若干)3:房子...
...角度上设计教学,水到渠成的实现教学方面的突破。省编幼儿园中班教材中第三主题《有趣的海洋》的总目标为:以幼儿对“有趣的海洋”的兴
《寒风中的人》说课稿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寒风中的人》说课稿,欢迎...
《寒风中的人》说课稿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寒风中的人》说课稿,欢迎...
阳澄湖大闸蟹大班美工说课稿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阳澄湖大闸蟹大班美工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