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秋声》阅读练习及答案

Posted

篇首语:勤勉是幸运的右手,世俭是幸运的左手。本文为你选取作文陆游《秋声》阅读练习及答案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1、陆游《秋声》阅读练习及答案(1)

2、陆游《水调歌头·多景楼》阅读练习及答案(2)

3、陆游《夜闻秋风感怀》阅读练习及答案(3)

4、陆游《雪中忽起从戎之兴戏作四首》阅读练习及答案(4)

陆游《秋声》阅读练习及答案

秋声

陆游

其一

萧骚①拂树过中庭,何处人间有此声。

涨水雨馀晨放闸,骑兵战罢夜还营。

闲凭曲几听虽久,疆②抚哀弦写不成。

暑退凉生君勿喜,一年光景又峥嵘。

其二

人言悲秋难为情,我喜枕上闻秋声。

快鹰下韝爪觜健③,壮士抚剑精神生。

我亦奋迅起衰病,唾手便有擒胡兴,

弦开雁落诗亦成,笔力未饶弓力劲。

五原草枯苜蓿空,青海萧萧风卷蓬。

草罢捷书重上马,却从銮驾下辽东。

注释:①萧骚: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②疆:同“强”,勉强。③韝:同“鞲”,皮制的护臂套。觜:同“嘴”,鸟喙。

13.下列对两首诗具体词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涨水雨馀晨放闸,骑兵战罢夜还营”描写了秋水上涨,战士得胜回营的景象。

B.“闲凭曲几听虽久,彊抚良弦写不成”表现诗人静听秋声时,闲适惬意的心情。

.“五原草枯苜蓿空,青海萧萧风卷蓬”,作者用边塞秋景的萧瑟衬托内心的豪迈。

D.“草罢捷书重上马,却从銮驾下辽东”记述诗人同君王一道率兵征战辽东的往事。

14.下列诗句中“萧萧”的意思与“青海萧萧风卷蓬”中的“萧萧”相同的一项是 ( )

A.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屈原《九歌·山鬼》)

B.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杜甫《兵车行》)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获秋。(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D.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李清照《摊破浣溪沙》)

1.两首诗虽然都以“秋声”为题,但作者阐发的感慨却不相同,请结合诗句对此加以分析。

答案:

13.

14.

1.“一年光景又峥嵘”表达了时光易逝,生发惜时之慨。第二首,“五原草枯苜蓿空,青海萧萧风卷蓬”抒写了英勇杀敌的豪情,“草罢捷书重上马,却从銮驾下辽东”诗人想象,战争不断取得胜利,收复北方失地,直捣金人老巢,抒写了豪迈之情。

陆游《水调歌头·多景楼》阅读练习及答案

水调歌头·多景楼①

陆游

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连山如画,佳处缥缈著危楼。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②。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使君③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叔子④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注】①多景楼:在镇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内。1164年10月初,出任镇江府通判的陆游陪同镇江知府方滋(即“使君”)登楼游宴,写下此词。时金兵方踞淮北,镇江为江防前线。②貔貅:猛兽,喻指勇猛战士。③使君:古代州郡长官所称,此处指方滋。④叔子:西晋大将羊祜,字叔子,镇守襄阳,曾登临兴悲。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上阕前四句写景,由近及远,由小到大,运用比喻、衬托的手法,写出烟云缥缈之中似有若无地矗立着的高楼胜景。

B.上阕“鼓角”五句,追忆孙刘联军破强曹往事。烽火明灭,戈甲耀眼,而以“连空”、“万灶”点染,画面雄浑辽阔。

.下阕换头处由江山历史过渡到现实生活情景,以九字为三顿,节奏峻急,露草风枝,绘出秋容惨淡,情绪稍转低沉。

D.下阙最后五句以“不见”二字领起,一气贯通,直至终篇,既呼应了上文的“孙刘”,又写及羊祜,以浇心中块垒。

1.下阕是如何抒发“古今愁”的?(6分)

参考答案

14、A

1.(6分)⑴借景抒情。露珠结在草上,风吹落黄叶飘荡,用风露草木点明季节时令,词人登高望远,山河破碎,自己壮志难酬,君国身世之愁,纷至沓来。⑵借事抒情。烽烟未息,知府方滋就携群僚登楼谈笑风生,这种乐观情绪,洗尽了词人心中的万千忧愁。⑶直抒胸臆。“遗恨”,直接抒发了自己不能亲手克敌完成恢复大业而黯然神伤。⑷借典抒情。借对羊祜“名与汉江流”的赞美来表达自己力主抗金的政治态度,借羊祜劝勉方滋,希望他能象羊祜那样,为渡江北伐作好部署,建万世之奇勋,垂令名于千载,寄予一片希望。以历史上包括羊祜在内的无数登楼“游人”“遗恨黯难收”,来表达自己对收复难望、志不得伸的忧虑。(每个要点2分,答对3点给满分)

陆游《夜闻秋风感怀》阅读练习及答案

夜闻秋风感怀①

陆游

西风一夜号庭树,起揽戎衣泪溅襟。

残角声催关月堕,断鸿影隔塞云深。

数篇零落从军作,一寸凄凉报国心。

莫倚壮图思富贵,英豪何限②死山林。

[注]①本诗作干淳熙九年(112年),时作者岁,隐居故乡山阴。②何限:多少。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写西风怒号,庭树有声,为下一句抒写悲痛之情营造了环境氛围。

B.第三句与李贺诗句“角声满天秋色里”一样,都以角声突出战斗的惨烈。

.第四句写孤雁失群,形单影只,诗人借物言情,表达夜闻秋风后的心境。

D.诗人曾从军征战,并赋诗表达一心报国的情怀,只可惜如今愿望成空。

16.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人生态度?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3分)B都以角声突出战斗的惨烈错误

16.(6分)

(第一问)人生应有爱国报国的崇高理想,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不能贪图富贵,更不能因一时不得志而失去英豪气概。

(第二问)以豪壮的自勉之语,扭转了前六句悲凉的情感倾向,使全诗体现出“悲中有壮”的积极格调。

答对一问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陆游《雪中忽起从戎之兴戏作四首》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4~1题。

雪中忽起从戎之兴戏作四首

陆 游

其 一

狐裘卧载锦驼车,酒醒冰髭结乱珠。

三尺马鞭装白玉,雪中画字草军书。

其 三

十万貔貅出羽林,横空杀气结层阴。

桑乾沙土初飞雪,未到幽州一丈深。

[注]貔貅(píxi):古代传说中的猛兽名,常用以指勇猛的军士。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一写出雪中行军的威武豪情。马鞭当笔,雪地作纸,奋笔狂划草军书的场景生动形象,使人如临其境。

B.其三描写大军出征的威武场面。边塞画面逼真,诗情威武雄壮,充满积极乐观的情调,创造了雄奇豪迈的意境。

.两首诗都以“雪”为背景,突显了行军、出征环境的恶劣,其三后两句更是写出了雪伴随着出征队伍,又急又大。

D.这两首诗是诗人雪夜忽涌从戎之兴,于是提笔雪上狂书,铁马渡河,云梯攻垒,势如破竹,使敌军士兵望风披靡。

1.这两首诗均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于环境的描写,分别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6分)

答案:

14.D

1.略

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