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人文读本读书笔记
Posted
篇首语:黄金的宝藏比不上知识的宝藏。本文为你选取作文教师人文读本读书笔记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教师人文读本读书笔记
教师人文读本读书笔记(精选3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你想好怎么写读书笔记了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人文读本读书笔记(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师人文读本读书笔记1
读了《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让我感受良多。爱,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所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作为新教师,我希望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
《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找很多的理由或借口,为自己的行为开脱。我也是如此。读了这本书以后,我以前的那些想法几乎完全被颠覆了。每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我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如果我是他(她),我会如何选择呢?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教书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努力的奋斗,公平的竞争。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助别人,他(她)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
《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的发展的必然要求。活到老学到老!
读了《教师人文读本》之后,我真正的感到我们教师所从事的事业是神圣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这就更加坚定了我教书育人的信念。书中讲述的.几位老师,都是一些名师,从一些琐碎小事,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出平凡老师的不平凡之处。这几位老师无愧于”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他们更是我学习和生活的榜样。教师要以”四真“赢得学生,而不是用教师权威压服学生。”四真“即:”真情实感,真抓实干,真才实学,真知灼见。“教师要深入到学生当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猜测和武断地下结论最容易伤害孩子纯洁的心灵。用心灵走进心灵,这既是教育的条件,也是教育的本身,教师只有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给孩子真诚的爱,教育才能有的放矢。
《教师人文读本》让我更懂得了教育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才能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师人文读本读书笔记2
最近一直在读《教师人文读本》,其中《怎样读好一本书》一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艾德勒,他认为从古典着作中可以学到适应各时代的永恒的东西,只有古典着作所提供的“自由教育”,才能真正丰富生活,并使青年一代成为“有理性和自由的人”。
在此文中他用自己的实践告诉我们母语教学无效低效是普遍现象,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深层地探讨怎么读一本书。是的,每次考试过后,分析学生失分原因时,语文总是集中在“阅读理解”和“习作”这两块,我们总是抱怨学生不长脑子、不会思考,总是会找这些客观原因,其实从我们自身找找看,我们真的就没有责任吗?答案是否定的。现在的语文教学是枯燥乏味的,教师一味地追求准确,学生被应付考试搞得迟钝了。
想想看,我们从一出生接触的就是语文,可是有那么多的学生竟然对语文感到头疼,究其原因,还是缺乏阅读,不会阅读,甚至于连字面意思都不能理解。可想而知,他的习作水平会如何了。就算是为了“应试”,也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了。
再加上当今电视、网络占据了我们学生大部分课余时间,一些喜爱阅读的学生也沉湎于图画动漫、拒绝阅读经典,那么读书就不是光嘴上提提的问题了,我们老师们就有责任和义务想办法让学生跃入到阅读的海洋中去。《教师的二十项修炼》读后感塑造教师读后感做不抱怨的教师读后感
教师人文读本读书笔记3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直到现在也拾不起来。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心情(其实我知道这些都是找借口)。
既然经常思考,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工作几年,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肯定,心里自然很高兴,但又觉得自己做得实在是太少了,有点愧对家长的信任,领导的表扬。
“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新教育为教师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
《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最后,让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吧!——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关于读书笔记的范文
关于读书笔记的范文1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
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直到现在也拾不起来。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心情(其实我知道这些都是找借口)。既然经常思考,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工作几年,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肯定,心里自然很高兴,但又觉得自己做得实在是太少了,有点愧对家长的信任,领导的表扬。
“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新教育为教师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
关于读书笔记的范文2
闲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其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议给我印象深刻。
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 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呢?纵观今天背负着“升重点,考大学”沉重包袱。
孩子们,他们哪还有心思去玩,哪里还有 时间去乐呀!
“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虽然减负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我们仍能听到许多学生埋怨的声音,细问起来,原来,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回家还得完成家长的若干作业。邻居家的小男孩,放学回家很少出门活动,就连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关在小房间里做妈妈布置的什么《江苏正卷》、《课外补充阅读题》等习题集,碰到难题(特别是些联系生活谈感受的题目)必过来问我,细看一下整本习题集,无非是些常见的题目,好些题目与学校统一的练习册雷同,甚至一模一样,而真正能开发智力的题目寥寥无几,孩子就在这样每天练了又练的习题中荒废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最宝贵的财富”也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
每每想到这儿,初为人母的我都会发誓将来要让自己的女儿从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来,我会和她做游戏,看她画画,欣赏她唱歌跳舞,引导她读书明理,带着她去看路边艺人奇妙的手艺……带着她认识大自然,认识社会学习在学校中看不到学不到的知识。
在社会要求学校给学生减负的同时,我们也呼吁各位家长给孩子减负。现在正是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正是他们好动好玩的年纪,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正确对待他们稚嫩的问题,欣赏他们童趣十足的举动,多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我相信每个童年在记忆中都会是五彩缤纷的。
关于读书笔记的范文3
朦胧诗在诗人顾城的手上,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有时如水清澈,有时似云无垠,但当一切寂静无声,反复阅读它,便会读出其中最真挚、最富有哲理的东西。
读到《自信》时,是期末考试的前一周。寒风嗖嗖地吹着,透进围巾的缝隙,使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这像是在告诉我期末考试,将会像潮涌般袭来并无声覆盖。而我的数学也将会卷进这场风暴中。这摆在眼前的事实,让我的心情一落千丈。我翻开了《顾城诗选》,知道只有这些小诗才能让我抛开烦恼。
第一次读到《自信》时,还不是特别理解,但当再一次读时,便有了自己的体会。脑海中出现了一个小男孩,他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用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功,骄傲的在前面走着,面带微笑。而另一个与他长得一模一样,但却是虚幻的,他皱着眉头,像是要哭了,这个是他的命运。多么形象的一首诗,简洁但又富有真理。
是啊!人的命运是要靠自己掌握的,正如英国丁尼生所说的:“人就是人,是他命运的主人”。我们不能盲目的相信宿命,认为一切都是天注定的,更不能去相信那些算命先生,看所谓的手相、面相。如果他们真的会算命,为何不去为自己算一卦呢?又为何依然坐在街头等待生意呢?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反省、去思考吗?
雨果说过:“当命运递给我一个酸的柠檬时,让我们设法把它制造成甜的柠檬汁。”是的,每个人的命运都不相同,在他们刚出生时,就像是拥有了一幅新的画卷,这画卷也就是他们的人生路程,至于最后是暗淡无光,还是绚丽多彩,就看他们自己是怎样涂写的了。所谓:“是燕雀,是鸿鹄,就在一念之间”。
贝多芬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我觉得现代社会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无论你是男是女,是贫穷或富有,是白种人,黄钟人或黑种人,都有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美国黑人总统候选人ao巴马,凭着自己的努力和自信,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打破了美国黑人当总统候选人的纪录,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过去的社会由于严重的种族歧视,黑人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地位卑贱,但现在,事实证明,只要愿意付出努力,敢于掌握自己的命运,就能成功。
我突然想到了我自己,在我的数学成绩频频“创造新的纪录”时,我想到的不是努力去克服它,而是想用我的强科去弥补我不高的数学成绩。这种听天由命的学习态度是我总分被拉下的主要原因。我开始庆幸我现在明白了这一点,虽然时间不多了,还剩下一周,但我相信只要我肯去努力,肯去改变现实,就一定会有进步。
冬天的阳光是温暖的,柔和的,像是逆境中的一丝希望,启示人们不要放弃,前面就是光明……手中的《顾城诗选》被撒满了阳光,我忍不住再读了一遍,感谢它在我迷惘时给予我一条通往成功的路。
关于读书笔记的范文4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假如我当老师》深深地吸引了我。这本书没有华丽的封面和插图,但是它的内容足以给我许多宝贵的教育启示和建议。
乍一看到这个书名时,我还以为叶圣陶从未当过老师,于是就想:一个从未做过教师的人又怎能在教学方面有独到的见解?里面的内容充其量也就是一切冠冕堂皇的大话、套话。但是由于在很多教育杂志上都见到过叶圣陶这个名字,所以还是忍不住拿起书翻看起来。这一看我才知道,叶圣陶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更是中国现代文化教育的一代宗师。
他在本书中从七个方面阐述了教育对于人类的巨大影响以及作为一位教师应该从哪些具体的方面进行教育。
前面两个方面分别是“学校教育应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和“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两点虽然是独立的两点,但其实是相通的。因为良好的习惯能够使人一辈子受用。在这里,叶老先生主要强调了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好的行为,如果只表演一两回,而不能终身以之,那是扮戏;无论怎样有价值的知识,如果只挂在口头上说说,而不能彻底消化,举一反三,那是语言的游戏;都必须化为习惯,才可以一辈子受用。”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自己过去的教育漏洞。为什么我花了很多的时间,投入了很大的精力,结果还是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令人满意?答案就在这里。我从一开始就忽略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所传授的知识也只是在口头上进行强调。有时虽然说要检查但总不能坚持下来,以致于学生也产生了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反正不管完成的怎么样老师都不会真正地较真。长此以往,我两个班的学生分别出现了断层和没有尖子生的情况。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已经太晚了,再想把他们的不良学习习惯改正过来时已经来不及了,因为考试就在眼前。所以在这个假期期间,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在新学期的一开始就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值得欣慰的是,在这本书里我也找到了答案: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物入手。叶老先生举了一个最通俗的教学生关门窗的例子。让学生学会轻轻地关上门窗,而不是“砰”的一声去惊扰别人。这个小事的教育不仅要反复更要坚持,直到他们随时随地开关门窗时总是轻轻的',这样才能算是养成了良好习惯。生活中原本没有小事,正是因为我们轻视了它,它才成为了所谓的小事。之前每次都有学生作业不交或是在听写时抄袭,而同组的其他同事都说:“你何必那么较真,哪个班没有这样的学生,有的学生你就是把他的作业收上来了也都是抄的,有什么意义呢?”一次次过去了,我也逐渐接受了这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心想反正就那么几个学生也影响不了什么。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不交作业或迟交作业,甚至一些成绩好的同学在听写时也开始交头接耳。我越发感到情况不妙,当我再采取措施时,基本上很难再使学生产生飞跃式的进步了。所以,在本学期开学之初,教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成为我工作的重心,事事无小事,只有在小的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才有可能在大的方面有所突破。
接下来两点分别是“教是为了不教”和“受教育的人的确跟种子一样”。这两点是以上两点的再续,也是相辅相成的。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学生从中尝到了甜头,自然而然就会自觉地把这种好习惯继续下去。相反,如果学生一直都未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他的行为只会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也许是好的,也许是有危害性的。所以,受教育者就像是一粒种子,他究竟能长成参天大树还是永远没有破土而出的机会只有播种的人才能知道。种子只有被人用科学的方法播种到地里才能生根发芽,不断壮大。如果永远被忽略那他的命运将会是充满遗憾。所以,在教育者的眼里,所有的受教育这都应该是饱满的,充满生机的种子,只有我们用心去播种,他们才有可能还给我们一片荫凉。而不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去歧视或忽视学生。
“德育总是跟智育、体育结合在一起”和“国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这两点虽然我很赞同,但是前一点主要是靠班主任和学校才能实现,而后一点是跨学科的,所以关于这两点我没有太多发言权,就不再啰嗦。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师表,在我理解是教师和表率。唐代诗人韩愈在《师说》中对老师有了这样的概括: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只是对教师在教学方面的阐述,而新时期的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光要为师还要为表。因为老师的一言一行都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会有意无意地去模仿。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更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否则我们教出的将是一批批缺乏诚信的知识机器。
关于读书笔记的范文
纪尧姆米索的《因为我爱你》。买这本书,也仅仅是因为它的名字,因为我爱你,多么诚实。因为我也想这样毫不保留地对你说,那些许多想说的话。
书上说:在人们相爱的地方,是从没有黑夜的。我们没有相爱,只要我喜欢你,但我并不觉得有那些孤单落寞,我只觉得心里澎湃着一种感情,迫切地要找到出口。我知道还不是时候。我需要用很多时间来沉淀这份心情。我觉得命运并不会如何作弄我,如果此心能够此生如此,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即使是你。突然觉得命运这种说法多少有些自我安慰,明明是自己不能够在原来的路上继续走下去,却还要说是有缘无分。我不相信它——那种很伤心的命运。或许我是太乐观主义,可我就是这样快乐的。
悲伤的时候其实不多,写小说的时候不得不悲伤一些,以便融入那个世界,感受人物,写出有灵魂的故事。现实中,回忆都是快乐的,不快乐的都归于平静了。
你并不是我悲伤的源头,反而让我毫无理由地快乐,总是莫名地觉得心情好。看见你不快乐,情绪一定有些起伏,但觉得人生就是这样,时好时坏,那些快乐伤悲我们都是要经受的,没什么大不了的。你快乐的时候就快乐着,没什么大不了,以后我一定要来和你一起快乐。你孤独的时候就孤独着,没什么大不了的,孤独能够使人更清楚的看清自己,孤独与沉默近似,都是人生一场自我超越的考试,我希望你认识它,并通过它。孤独的背后一定有相守的,我觉得自己好笑,怪你为什么不能认识我,早点认识我,不就没那么多孤单的日子了吗?或许你也不在意,因为你不缺人陪伴,或许也是我自作多情,但是没试过,谁知道结果呢?我不会现在就放弃的,即使结果是失望,我也要去知晓结果才行。
现在才明白,喜欢一个人,真的只是你一个人的事,是自己的事,无关他人。
那种寂静喜欢,在纷繁尘世,是一份淡然的温暖,是对幸福的另一种诠释。
我的心此时宁静,也很热情,却不矛盾,因为这就是喜欢你的那种心情。
关于读书笔记的范文6
寒假中,我读了《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这本书,这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论述教师专业化的论着,它对当前我国教师的改革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者不仅仅从教师专业化事实的角度来理解教师群体的专业化问题,而且还高屋建瓴,视角广阔,从社会发展、文化进步的高度来看待教师的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提高三者间的辩证关系。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培养和造就能够满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是关系到能否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能否实现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工作。它引起了我的一些思索:
首先《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教师专业化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本质上是个体成长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掏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从最接近学生现在的起点,带领他们直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起沉浸于其中,热爱于其中,出神入化地与学生一起创造于其中,并使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他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不仅关注“跑道”的设置,面更关注学生跑的过程,他能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只有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才能始终站在社会进步的前缘。
其次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帆风顺的吗?
20世纪0年代以后,世界上形成了一场教师专业化的运动。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从目前看,教师的专业性发展遇到这样几个问题:教师只专注于自身专业的局限思考;在观念和经验上有错觉;将质量问题归因于学生、同行乃至外界;处理问题时专注于个别事件,缺乏整体、动态的思维方式;文化水平高,比较主观,满足于现状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努力克服。
那么怎样有效实施教师专业化?
学校应为营造“学习化、专业化”的教师群体而努力,将教师发展列为重要议事日程,营造集体备课、相互听课的互学互助气氛,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形成师带徒、听课指导,示范课与研究课的教研制度。有组织地开展教科研活动。
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自己。作为一名优秀教师,要做到将教学生涯视为生命历程的重要部分,增强使命感,不断超越自我,活出生命的意义。(三种教学生涯观:生存、生活、生命)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重新审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自己努力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自我反思、博采众长,形成风格,争做专家。
20世纪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了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一种专业,成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
【关于读书笔记的范文】相关文章:
1.关于意林的读书笔记范文
2.关于护理的读书笔记范文
3.关于春天的读书笔记范文
4.关于展评读书笔记
.关于成长读书笔记
6.关于读书笔记的教案
7.关于简爱读书笔记
.关于哪吒的读书笔记
9.关于猫的读书笔记
《文化研究读本》读书笔记范文
《文化研究读本》读书笔记范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化研究读本》读书笔记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文化研究读本》读书笔记1
我一直将艺术与文化等同看待,同其他活动一样,是整个社会活动中的一部分,是从中分离出来而赋予特殊职能的不同的表现方式。艺术同文化一样,没有一个标准的形式,而其自身发展出的一套体系决定了其复杂又相关联的形式。艺术亦不受其他活动影响,却寄生在各个活动中成为一种意识上的影响因素影响着其他活动。并且,艺术的本身价值是抽象出来的价值,没有一个形象的参照物作为衡量其价值的标准,又受到时代、地域、创造者与受众的影响,价值评定相差巨大。对于创造者与受众,又受到自身对整个社会的理解及艺术层面的与生俱来的审美观的影响,造成艺术价值评定的不稳定性。
同文化一样,艺术亦要放在某个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才能本质的认识这种特殊的社会活动。一旦某个艺术孕育出一种产物,这种产物便成为一种旧的形态,一种存活在过去某个时间的艺术(虽然可能有相同的空间)。我们只能像记录文化一样记录艺术,且如不能复原抽象的文化一样不能复原死去的艺术。换句话说,我们了解的仅仅是过去的艺术,是已近死去的艺术,其最初的思想只有创造者知道,我们只是选取其中的一部分或者是杜撰出一部分思想记录在历史的文献中,供人们评论。
《文化研究读本》读书笔记2
由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罗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刘象愚合作编著的《文化研究读本》是一本集合西方文化研究学者的学术论文集,其中摘录的都是在文化理论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批判性观点和论断。通过阅读这本文化研究文献合集一方面能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发展状况,另一方面也能吸收和借鉴西方文化理论研究的方式方法,从中获得启发。本书主要分为六个部分,包括前言、什么是文化研究、文化研究的起源、差异政治与文化身份、大众文化的政治经济学、传媒研究。
前言部分两位作者梳理了文化研究的历史、理论与方法,介绍了文化研究的侧重点和研究主体、重要的文化学者和其提出的里程碑式的文化观点和批判理论,并将这些理论按照类别加以区分,让人对本书的内容和结构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熟悉这些文化研究者的观点,帮助在后面的论文中更加深入的体会其观点的论述和表达。
第一部分“什么是文化研究”,描述了文化研究的诸多概念和定义。在理查德·约翰生的“究竟什么是文化研究”中,他主要论述了文化研究一些基本的概念和问题,探讨文化研究符码化和一些定义的策略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我要提出的论点是,文化研究有三种主要模式:基于生产的研究、基于文本的研究和对活生生的文化的研究。”斯图亚特·霍尔则提出了文化研究的两种主要范式:文化主义和结构主义,并论述了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文化研究中‘文化主义’的线索,随着‘结构主义’知识景观的出现被打断了。尽管结构主义可能比‘文化主义’更为多变,然而它们还是共享了某些共通的立场和方向。”而托尼贝内特的文章“置政策与文化研究之中”则阐述了政府和政策在文化研究中的必要性以及其中体现出的霸权与民主。“然而,在此我认为,只有通过使用那些通过置“政策”于文化研究之中而产生的补救办法,文化研究才能确实摆脱那些庸俗形式……”
第二部分探究“文化研究的起源”,三大文化研究的奠基人理查德·霍加特、雷蒙·威廉斯和E.P.汤普森给出了各自的观点和看法。理查德·霍加特倾向于赞扬早期以工人阶级文化为代表的大众文化,以“派格报”连载小说为代表分析其中体现的工人阶级文化选择和审美。“工人阶级特别喜爱那些读物、星期日漫谈类报纸、休闲类报纸,从整个不列颠群岛殚精竭虑的收集所有能找到的合适的材料,这对几乎全体成年的工人阶级都有吸引力。”雷蒙·威廉斯的“文化分析”以文化的三种定义:“理想式”、“文献式”、“社会式”为中心,分析其中的依据和原理,找到研究和利用价值。“在我看来,上述每一种定义都有价值。因为,不仅在艺术和知性作品中,而且在制度和行为方式中,寻求意义和价值、寻求创造性人类活动记载,看来肯定都是非常必要的。”第三篇是摘录E.P.汤普森的著作《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序言,研究在工业革命之下出现的英国工人阶级。
第三部分“差异政治与文化身份”主要讲述边缘文化和亚文化的内容。科内尔·韦斯特的两篇文章都从不同的方面展开研究。“新的差异文化政治”从知识、生存和政治三方面的挑战展开论述,并在结尾表达了自己的美好期许,“虽然大多数第一世界知识分子都采取了保护充满危机的现在的回顾性和保守观点,但我们仍然提倡一种对未来充满希望、充满无限可能性和潜力的语言性幻想,对当下承受社会消耗的人来说则尤其如此。”“少数者话语和经典构成中的陷阱”则探讨了一直被排斥在主流之外的非洲裔美国文学批评的发展变迁,针对其如何摆脱陷入欧美精英派形式主义的危机中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文化批评家们应该改进经典构成的类型,使它们在如何更好地回应我们置身的社会和文化的当下未及的战斗中发挥战略武器的作用。”安·杜希尔通过研究“芭比娃娃”这一风靡世界的玩具的跨文化元素和差异销售规则分析其中体现出的文化霸权和种族歧视,“芭比娃娃、上面简述的童话故事,乃至我们读给自己孩子的那些看似纯真无染的童话,它们的共性在我看来都是编织在童话符码里的种族和性别神话。”
第四部分“大众文化的政治经济学”探讨的是文化商业化、产业化的相关理论。身为大众文化理论家,约翰·菲斯克在“大众经济”中叙述了大众文化经济中的大众性与多样性、抵抗与符号权利、财政经济和文化经济等内容,“在这个意义上,正是文化经济的意义和快感决定了那笔资本的经济回收的幅度:文化经济以与资本权力相对抗的衣服辩证力量驱动着财经经济。”詹尼斯·拉德维通过”浪漫小说的机构形成“分析了工业文化时代浪漫小说的发展和演变“……浪漫小说阅读经验的内涵也许同两方面密切相关:一方面是阅读行为符合中产阶级母亲的时间,另一方面使故事本身处理的焦虑、恐惧和心理需求来自于女性的而社会和家庭地位。”皮埃尔·布尔迪厄的“如何才能做一个体育爱好者”描述了体育从精英化转向大众化的.过程,探讨了体育与娱乐、身体健康以及社会地位的关系。“实践不同体育运动的可能性在于,每一种运动都不同程度地首先离不开经济资本,其次离不开文化资本和闲暇时间;它也离不开具有阶级或阶层特点的伦理和审美性情与每一种运动包含或似乎包含的伦理或审美的客观潜在力量之间的亲和关系。”
最后是“传媒研究”聚焦在电视、电影和音乐等艺术形态的文化研究。首先是莱恩·昂的“《达拉斯》与大众文化意识形态”,通过分析美国电视剧“达拉斯”(即“豪门恩怨”)中体现的众文化意识形态来分析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火遍全球的原因。“然而快感是大众文化意识形态所忽略的范畴。在它的话语里,快感似乎是非存在物。”在“TV:追逐(后现代)明星”中,劳伦斯·格罗斯伯格分析了音乐电视中体现出的文化商品化和传播的后现代性,“我们只有理解音乐电视与经济、技术、历史和文化变迁的关系,才能理解音乐电视。”理查德·奥曼在自己的教师手记中阐述了广告的双重言说及其体现的意识形态话题。“意识形态的话题并不总是等于双重言说,但是它轻易就能成为双重言说。”
这本书与我之前读过的约翰·斯道雷(本书也有他的文章摘录)的《文化理论和大众文化导论》比较近似,都是对上世纪重要的文化学者及其批判理论的总结和阐述,然而前者主要是分类摘录学者原文,凭借原汁原味的第一手料让人近距离接触和了解文化名家的观点和依据,后者则是第三人称陈述,重点列举出比较有影响力的文化理论,以自己的理解对文化研究的发展历史做出总结,而且更多的是解释各种文化定义和概念,与教科书很类似。对我来说,我还是更喜欢阅读《文化研究读本》中收录的原文,虽然不一定能够将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的十分透彻,但是我从中能得到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这种体会比任何名家解析都更让我记忆犹新。在这本书中,我既能了解到个人比较喜欢的描述文化现象的文章,也能读到比较抽象的理论描述,有些难懂不过可以使自己的思维得到锻炼和提升。
之前一直听许多人说,前言对一本书来说非常重要,也是必读的部分,但是我之前在阅读文学名著的时候一直是忽略它的,觉得都是作者的写作感受,跟内容本身无关。事实上,前言中包含了许多与书本有关的周边信息,可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思路,内容梗概,尤其对于学术著作,明晰作者的写作背景、主要观点、论述方式以及对论据分析是十分必要的,能够帮助理解整本书的内容框架、捋顺阅读思路。在《文化研究读本》的前言中,两位编者说明了编著此书的目的,并对书中收录的论文和作者及其主要观点做出简要的描述和分析,让我对这些学者的研究领域和基本观点有了大体上的了解,对后面的论文阅读也能相对较快的进入状态。
从内容上来说,这本书中的文章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都以文化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开阔了我的思维,并将其往更深一层引进,比如,芭比娃娃、摇滚乐、电视剧等等的背后都有很深的文化根源,它们不仅仅是表面上看的那样五彩斑斓、形式各异,而是工业文明下批量制造的产物,有着既定的生产流程,并在刚一出现就已经拥有很深的文化烙印,其内在的无论是霸权文化入侵,还是种族歧视、文化抵制等等,都会给接触者带来巨大的影响力。在安·杜尔西的文章中就描述除了这样的的影响力:从小出生在白人统治的世界,玩着白人芭比娃娃,其中透出的西方审美观已经深入到内心,以至于“我长大时,总以为自己很丑,纠结的头发,宽大的臀部,漏缝的牙齿……直到有几个尼日利亚男子告诉我,在他们的文化里,这样的牙缝是大美人的标志……”而美国摇滚乐的产生与流行和美国七十年代的越战有密切关系,摇滚乐疯狂激烈的音乐风格为人们提供了反抗战争和发泄不满的有效渠道。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也在不断的为各种活动帖上文化的标签,比如沙滩代表了度假、休闲、活力,购物中心代表妇女、花费,城市代表快节奏、发达等等,这些原本是脑海中的定式搬的联想,原来都大有研究,我也从中受益匪浅。
《文化研究读本》是一本收录西方文化学者研究论文的书籍,从各个侧面展示出了西方文化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西方为文化研究起步较早且相对成熟,然而正如前言所说,“迄今为止,还没有人能为它划出一个清晰的学科界限,更没有人能为它提供一种确切的、普遍接受的定义。”正因为如此,一代代的文化学者都倾其毕生的精力来推进世界文化研究的发展,而这种锲而不舍、追根溯源的研究精神是十分值得我学习的。
《文化研究读本》读书笔记范文
《文化研究读本》读书笔记范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化研究读本》读书笔记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文化研究读本》读书笔记1
我一直将艺术与文化等同看待,同其他活动一样,是整个社会活动中的一部分,是从中分离出来而赋予特殊职能的不同的表现方式。艺术同文化一样,没有一个标准的形式,而其自身发展出的一套体系决定了其复杂又相关联的形式。艺术亦不受其他活动影响,却寄生在各个活动中成为一种意识上的影响因素影响着其他活动。并且,艺术的本身价值是抽象出来的价值,没有一个形象的参照物作为衡量其价值的标准,又受到时代、地域、创造者与受众的影响,价值评定相差巨大。对于创造者与受众,又受到自身对整个社会的理解及艺术层面的与生俱来的审美观的影响,造成艺术价值评定的不稳定性。
同文化一样,艺术亦要放在某个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才能本质的认识这种特殊的社会活动。一旦某个艺术孕育出一种产物,这种产物便成为一种旧的形态,一种存活在过去某个时间的艺术(虽然可能有相同的空间)。我们只能像记录文化一样记录艺术,且如不能复原抽象的文化一样不能复原死去的艺术。换句话说,我们了解的仅仅是过去的艺术,是已近死去的艺术,其最初的思想只有创造者知道,我们只是选取其中的一部分或者是杜撰出一部分思想记录在历史的文献中,供人们评论。
《文化研究读本》读书笔记2
由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罗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刘象愚合作编著的《文化研究读本》是一本集合西方文化研究学者的学术论文集,其中摘录的都是在文化理论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批判性观点和论断。通过阅读这本文化研究文献合集一方面能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发展状况,另一方面也能吸收和借鉴西方文化理论研究的方式方法,从中获得启发。本书主要分为六个部分,包括前言、什么是文化研究、文化研究的起源、差异政治与文化身份、大众文化的政治经济学、传媒研究。
前言部分两位作者梳理了文化研究的历史、理论与方法,介绍了文化研究的侧重点和研究主体、重要的文化学者和其提出的里程碑式的文化观点和批判理论,并将这些理论按照类别加以区分,让人对本书的内容和结构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熟悉这些文化研究者的观点,帮助在后面的论文中更加深入的体会其观点的论述和表达。
第一部分“什么是文化研究”,描述了文化研究的诸多概念和定义。在理查德·约翰生的“究竟什么是文化研究”中,他主要论述了文化研究一些基本的概念和问题,探讨文化研究符码化和一些定义的策略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我要提出的论点是,文化研究有三种主要模式:基于生产的研究、基于文本的研究和对活生生的文化的研究。”斯图亚特·霍尔则提出了文化研究的两种主要范式:文化主义和结构主义,并论述了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文化研究中‘文化主义’的线索,随着‘结构主义’知识景观的出现被打断了。尽管结构主义可能比‘文化主义’更为多变,然而它们还是共享了某些共通的立场和方向。”而托尼贝内特的文章“置政策与文化研究之中”则阐述了政府和政策在文化研究中的必要性以及其中体现出的霸权与民主。“然而,在此我认为,只有通过使用那些通过置“政策”于文化研究之中而产生的补救办法,文化研究才能确实摆脱那些庸俗形式……”
第二部分探究“文化研究的起源”,三大文化研究的奠基人理查德·霍加特、雷蒙·威廉斯和E.P.汤普森给出了各自的观点和看法。理查德·霍加特倾向于赞扬早期以工人阶级文化为代表的大众文化,以“派格报”连载小说为代表分析其中体现的工人阶级文化选择和审美。“工人阶级特别喜爱那些读物、星期日漫谈类报纸、休闲类报纸,从整个不列颠群岛殚精竭虑的收集所有能找到的合适的材料,这对几乎全体成年的工人阶级都有吸引力。”雷蒙·威廉斯的“文化分析”以文化的三种定义:“理想式”、“文献式”、“社会式”为中心,分析其中的依据和原理,找到研究和利用价值。“在我看来,上述每一种定义都有价值。因为,不仅在艺术和知性作品中,而且在制度和行为方式中,寻求意义和价值、寻求创造性人类活动记载,看来肯定都是非常必要的。”第三篇是摘录E.P.汤普森的著作《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序言,研究在工业革命之下出现的英国工人阶级。
第三部分“差异政治与文化身份”主要讲述边缘文化和亚文化的内容。科内尔·韦斯特的两篇文章都从不同的方面展开研究。“新的差异文化政治”从知识、生存和政治三方面的挑战展开论述,并在结尾表达了自己的美好期许,“虽然大多数第一世界知识分子都采取了保护充满危机的现在的回顾性和保守观点,但我们仍然提倡一种对未来充满希望、充满无限可能性和潜力的语言性幻想,对当下承受社会消耗的人来说则尤其如此。”“少数者话语和经典构成中的陷阱”则探讨了一直被排斥在主流之外的非洲裔美国文学批评的发展变迁,针对其如何摆脱陷入欧美精英派形式主义的危机中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文化批评家们应该改进经典构成的类型,使它们在如何更好地回应我们置身的社会和文化的当下未及的战斗中发挥战略武器的作用。”安·杜希尔通过研究“芭比娃娃”这一风靡世界的玩具的跨文化元素和差异销售规则分析其中体现出的文化霸权和种族歧视,“芭比娃娃、上面简述的童话故事,乃至我们读给自己孩子的那些看似纯真无染的童话,它们的共性在我看来都是编织在童话符码里的种族和性别神话。”
第四部分“大众文化的政治经济学”探讨的是文化商业化、产业化的相关理论。身为大众文化理论家,约翰·菲斯克在“大众经济”中叙述了大众文化经济中的大众性与多样性、抵抗与符号权利、财政经济和文化经济等内容,“在这个意义上,正是文化经济的意义和快感决定了那笔资本的经济回收的幅度:文化经济以与资本权力相对抗的衣服辩证力量驱动着财经经济。”詹尼斯·拉德维通过”浪漫小说的机构形成“分析了工业文化时代浪漫小说的发展和演变“……浪漫小说阅读经验的内涵也许同两方面密切相关:一方面是阅读行为符合中产阶级母亲的时间,另一方面使故事本身处理的焦虑、恐惧和心理需求来自于女性的而社会和家庭地位。”皮埃尔·布尔迪厄的“如何才能做一个体育爱好者”描述了体育从精英化转向大众化的.过程,探讨了体育与娱乐、身体健康以及社会地位的关系。“实践不同体育运动的可能性在于,每一种运动都不同程度地首先离不开经济资本,其次离不开文化资本和闲暇时间;它也离不开具有阶级或阶层特点的伦理和审美性情与每一种运动包含或似乎包含的伦理或审美的客观潜在力量之间的亲和关系。”
最后是“传媒研究”聚焦在电视、电影和音乐等艺术形态的文化研究。首先是莱恩·昂的“《达拉斯》与大众文化意识形态”,通过分析美国电视剧“达拉斯”(即“豪门恩怨”)中体现的众文化意识形态来分析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火遍全球的原因。“然而快感是大众文化意识形态所忽略的范畴。在它的话语里,快感似乎是非存在物。”在“TV:追逐(后现代)明星”中,劳伦斯·格罗斯伯格分析了音乐电视中体现出的文化商品化和传播的后现代性,“我们只有理解音乐电视与经济、技术、历史和文化变迁的关系,才能理解音乐电视。”理查德·奥曼在自己的教师手记中阐述了广告的双重言说及其体现的意识形态话题。“意识形态的话题并不总是等于双重言说,但是它轻易就能成为双重言说。”
这本书与我之前读过的约翰·斯道雷(本书也有他的文章摘录)的《文化理论和大众文化导论》比较近似,都是对上世纪重要的文化学者及其批判理论的总结和阐述,然而前者主要是分类摘录学者原文,凭借原汁原味的第一手料让人近距离接触和了解文化名家的观点和依据,后者则是第三人称陈述,重点列举出比较有影响力的文化理论,以自己的理解对文化研究的发展历史做出总结,而且更多的是解释各种文化定义和概念,与教科书很类似。对我来说,我还是更喜欢阅读《文化研究读本》中收录的原文,虽然不一定能够将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的十分透彻,但是我从中能得到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这种体会比任何名家解析都更让我记忆犹新。在这本书中,我既能了解到个人比较喜欢的描述文化现象的文章,也能读到比较抽象的理论描述,有些难懂不过可以使自己的思维得到锻炼和提升。
之前一直听许多人说,前言对一本书来说非常重要,也是必读的部分,但是我之前在阅读文学名著的时候一直是忽略它的,觉得都是作者的写作感受,跟内容本身无关。事实上,前言中包含了许多与书本有关的周边信息,可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思路,内容梗概,尤其对于学术著作,明晰作者的写作背景、主要观点、论述方式以及对论据分析是十分必要的,能够帮助理解整本书的内容框架、捋顺阅读思路。在《文化研究读本》的前言中,两位编者说明了编著此书的目的,并对书中收录的论文和作者及其主要观点做出简要的描述和分析,让我对这些学者的研究领域和基本观点有了大体上的了解,对后面的论文阅读也能相对较快的进入状态。
从内容上来说,这本书中的文章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都以文化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开阔了我的思维,并将其往更深一层引进,比如,芭比娃娃、摇滚乐、电视剧等等的背后都有很深的文化根源,它们不仅仅是表面上看的那样五彩斑斓、形式各异,而是工业文明下批量制造的产物,有着既定的生产流程,并在刚一出现就已经拥有很深的文化烙印,其内在的无论是霸权文化入侵,还是种族歧视、文化抵制等等,都会给接触者带来巨大的影响力。在安·杜尔西的文章中就描述除了这样的的影响力:从小出生在白人统治的世界,玩着白人芭比娃娃,其中透出的西方审美观已经深入到内心,以至于“我长大时,总以为自己很丑,纠结的头发,宽大的臀部,漏缝的牙齿……直到有几个尼日利亚男子告诉我,在他们的文化里,这样的牙缝是大美人的标志……”而美国摇滚乐的产生与流行和美国七十年代的越战有密切关系,摇滚乐疯狂激烈的音乐风格为人们提供了反抗战争和发泄不满的有效渠道。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也在不断的为各种活动帖上文化的标签,比如沙滩代表了度假、休闲、活力,购物中心代表妇女、花费,城市代表快节奏、发达等等,这些原本是脑海中的定式搬的联想,原来都大有研究,我也从中受益匪浅。
《文化研究读本》是一本收录西方文化学者研究论文的书籍,从各个侧面展示出了西方文化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西方为文化研究起步较早且相对成熟,然而正如前言所说,“迄今为止,还没有人能为它划出一个清晰的学科界限,更没有人能为它提供一种确切的、普遍接受的定义。”正因为如此,一代代的文化学者都倾其毕生的精力来推进世界文化研究的发展,而这种锲而不舍、追根溯源的研究精神是十分值得我学习的。
相关参考
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做好教师的基本要素,也是教师提升自己的重要途径。那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教师读书笔记,欢迎大家阅读!中学教师读书笔记(一)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
教师教育理论读书笔记1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教育名著读书笔记范文1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关于读书笔记的范文1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文化研究读本》读书笔记范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化研究读本》读书笔记范文,欢迎大...
《文化研究读本》读书笔记范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化研究读本》读书笔记范文,欢迎大...
《科学素养读本》读书笔记1在本学期,我利用课余时间读了一本书,这本书叫做《科学素养读本》。读完后使我深受启发,帮助我了解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了我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创新精和实践能力通过读这本...
...式的突破和时空距离的穿越,教育网络论坛还打开了我们教师心灵交流的通道,在人文主义教育经常被忽视的今天,这一点尤其宝贵。如何提高我们教师教研能力?开展教育论坛上教育反思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网络的出现则...
《中小学生人文和科学素养》这本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能让我懂得许多道理。读了此书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像一杯香浓的牛奶,滋润着我们,使我们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地翱翔。例如今天,我读了...
...封面上却赫然写着文学名著的标签。不管如何,他是一本人文社科类图书。读人文社科类图书的特点是可以很随意,发散思维强,一本书的阅读会引发相关若干书籍的阅读欲望,但也有一个限制条件,如果没有比较丰富的人文学...
...鼎之作。聚焦课堂,透视课堂,我们的课堂,就是要提倡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的统一;追求生态的、和谐的风格;体现环境育人、人文关怀、以情励学;注重的是相互关爱、相互尊重的平等教育;落实新课程背景下让课堂焕发生...
《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精选6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致青年教师》读书笔记(精选6篇),...
数学教师读书笔记范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教师读书笔记范文(精选4),希望能...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范文(精选3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学教师读书笔记范文(精选3...
...大家喜欢《兔子坡》读书笔记范文篇1兔子坡这一经典的读本深深地吸引着我,我反复读着书,心中像长了翅膀悠悠地飞向那绿茵茵的草原和长满了苜蓿、霉草的小山,多么想和那些小动物当邻居、做朋友,然而这是一本童话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