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成一绝》《兰溪棹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Posted
篇首语: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本文为你选取作文《漫成一绝》《兰溪棹歌》阅读练习及答案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漫成一绝》《兰溪棹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漫成一绝
[唐]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9.这两首诗意境幽美,都以________意象开篇;且描写诗境都在___________时间。
20.《漫成一绝》与《兰溪棹歌》都以写鱼结尾,试比较两诗写法异同。
答案:
19.月半夜(三更)
20.(1)相同点: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杜诗以鱼儿的动态描写衬托静态的江景;戴诗写绵雨静夜,鱼儿溪头浅滩抢新水的动态场景。
(2)不同点:①杜诗侧重细节描写,从动作、声音等角度近距离描写鱼;用衬托(对比)手法,先写鸟后写鱼,一句一景,一静一动,生动传神。
②戴诗侧重白描、想象;用简练轻快的语言勾勒出江南三月阴雨绵绵鲤鱼夜半上滩的独特自然景观图,属远景描写。
作者其它练习:张元干《兰溪舟中寄苏粹中》阅读练习及答案
兰溪舟中寄苏粹中
张元干
气吞万里境中事,心老经年江上行。
三径已荒无蚁梦,一钱不直有鸥盟。
云收远峰晚风熟,浪打寒滩春水生。
鸿雁北飞知我意,为传诗句狀阳城。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以往背“气吞万里”与如今年华老去、只能“江上行”进行了对比。
B.额联与陶渊叨《归去来兮碎》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化用同一个典故。
.颈联写诗人舟行兰沒时所见之张,既照成了标题,又与“阶盟”相呼应。
D.诗歌语言既气势雄浑,又清新流畅,看似无意功名,又透露出怅恨之意。
1.尾联“鸿雁北飞知我意”有哪些“意”?请结合全诗加以概括。(6分)
答案:
14、A “如今年华老去”错误,诗歌首联分明是“心老”,而非真的“年华老去”。
1、对往昔为国建功立业的气吞万里的豪情的追忆;对心太老去、漂泊江湖的落寞;对往事如梦的空幻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对友人苏粹中的思念。
崔颢《晚入汴水》阅读练习及答案
崔颢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9分)
晚入汴水
崔颢
昨晚南行楚,今朝北溯河。客愁能几日,乡路渐无多。
晴景摇津树,春风起棹歌。长淮亦已尽,宁复畏潮波。
【注】崔颢,唐代诗人,汴州(今开封)人。考取进士后被放官外地,长达20年做地方官的幕僚闲差和基层小吏,终不得志。汴水,指汴河。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行走路径。“昨晚”“今朝”看似随意的一笔,却写出了诗人昼夜兼程的情形。
B.颔联写出了诗人距离魂牵梦绕的故乡已经很近,就要结束多年漂泊生涯时的心情。
.尾联写诗人己挨过二十年仕途艰难的日子,坚信自己的未来仕途顺遂,一帆风顺。
D.本诗质朴无华、明白晓畅,一气呵成,写出了诗人久宦归乡时的那种复杂的情感。
(2)诗的颈联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9分)
(1)(“坚信自己的未来仕途顺遂,一帆风顺”有误)
(2)描写了天气晴朗,夹岸绿树摇曳,春风习习,江上荡起渔歌的景象。(3分)
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临近家乡的喜悦之情。(3分)
陈继儒《摊破浣溪沙》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12~13题。(共分)
摊破浣溪沙①
明•陈继儒
梓树花香月半明,棹②歌归去草虫鸣。曲曲柳湾茅屋矮,挂鱼罾③。
笑指吾庐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修竹纸窗灯火里,读书声。
【注释】①词牌名,为“浣溪沙”的别体。②棹:用桨划船。③鱼罾:渔网。
1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梓树花香月半明,棹歌归去草虫鸣”一句的妙处。(4分)
13.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修竹纸窗灯火里,读书声”的画面。(4分)
答案:
(三)诗歌阅读(共分)
12.示例1:运用多感官写景的手法,花香是嗅觉,明月是视觉,渔歌、虫鸣是听觉,描绘了夏夜渔村宁静、清幽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闲适愉悦、热爱田园之情。
示例2: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梓花、明月是静景,渔歌归航是动景,描绘了夏夜渔村宁静、清幽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闲适愉悦、热爱田园之情。
示例3:运用以声衬静的手法,用草虫鸣叫衬托渔船归航后的宁静,写出了夏夜渔村的宁静、清幽,表达了诗人闲适愉悦、热爱田园之情。
13.示例:翠竹修长,茂密成林,茅屋掩映其中。宁静的夜色里,纸窗内亮着一星灯火,不时飞出几句读书声。
作者其它练习: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