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浑《途经秦始皇墓》阅读练习及答案
Posted
篇首语:活着,如同生命中最后一天般活着。学习,如同你会永远活着般学习。本文为你选取作文许浑《途经秦始皇墓》阅读练习及答案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许浑《途经秦始皇墓》阅读练习及答案
途经秦始皇墓
许浑
龙盅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1)这是一首怀古咏诗史,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崩”字的理解。
答:一指始皇已死,二指秦王朝迅速灭亡,三指生前生势显赫的秦始皇形象在后人心目中彻底崩溃。
(2)本诗以“经始皇墓”为题,三、四句却荡开笔墨去写汉文帝,这样做是否妥当?为什么?
答:非常妥当,用汉文帝的谦和、仁爱与秦始皇的刚愎、凶残作对比;用路人对汉文帝的怀念同始皇在人民心中地位的崩塌作对比,反衬出暴君的形象,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批判之情。
许浑《京口闲居寄两都友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许浑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各题。
京口闲居寄两都友人
【晚唐】许浑
吴门烟月昔同游,枫叶芦花并客舟。
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沉无计水东流。
一樽酒尽青山暮,千里书回碧树秋。
何处相思不相见,凤城宫阙楚江楼①。
注:①凤城,指都城。楚江,长江中下游的别称。
12. 标题中的“京口”在今天的( )
A. 无锡
B. 镇江
. 南京
D. 苏州
13. 对划线部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去”“东流”暗切友人和自己的所在地点。
B. “聚散”偏重“散”,浮云漂泊寓意游子思归。
. “浮沉”偏重“沉”,大江东流暗示岁月流逝。
D. 此联融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慨于一体,公正精炼
14. 赏析颈尾两联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答案】
12. B
13. B
14. 颈联实写诗人京口闲居的生活景象:诗人独酌浇愁,然樽空酒尽,却只见青山隐隐,暮霭沉沉;友人千里回信,欣慰之际,抬头又见树逢秋时、叶落枝疏,时光飞逝、美景不再。尾联想象自己和友人分别登上都城宫阙和江边高楼、远隔千里彼此相望的场景,登高望远却只见云天杳杳,只能遥寄相思。两者由实入虚、以虚衬实,渲染出离群索居的孤寂、对友人的思念以及两地分离、不得相见的感伤惆怅,含蓄隽永,深化意境,令人产生悠然不尽的遐想幽思
许浑《献鄜坊丘常侍》阅读练习及答案
许浑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献鄜坊丘常侍
[唐]许浑
诏选将军护北戎,身骑白马臂彤弓①。
柳营远识金貂②贵,榆塞遥知玉帐雄。
秋槛鼓鼙惊朔雪,晓阶旗纛起边风。
蓬莱每望平安火③,应奏班超定远功。
【注】①彤弓:朱漆弓。古代天子用以赐有功的诸侯或大臣使专征伐。②金貂:皇帝左右侍臣的冠饰。③平安火:唐代每三十里置一堠,每日初夜举烽火报无事,谓之平安火。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身骑白马、臂挂彤弓不仅刻画出了丘常侍的英武形象,也体现出他深受朝廷器重。
B. 远在边塞军营中的将士早知丘常侍身份尊贵、身材雄伟,为他能来坐帐指挥而欣喜。
. 末句借班超受封定远侯典故,表达列丘常侍安边卫国、建立班超那样功勋的期待。
D. 丘常侍接受诏命,要去北部少数民族地区任都护,诗人献诗以表达赞颂和祝愿之意。
1. 诗的第三联有何精妙之处?请简要赏析。
【答案】
14. B
1. ①运用比拟手法。鼓声雷动,仿佛令朔雪惊恐,表达形象生动。②想象。诗人想象军营景象:秋晨,帅帐门外鼓声震动了积雪,大旗随着风飘起。③视听结合。“鼓鼙”句为听觉描写,“旗纛”句为视觉描写,集中表现了唐军军威。④烘托。通过描写军中早训备战的场景侧面表现丘常侍勤于军务。⑤寓情于景。通过描写边塞阴寒的环境和军中豪壮的生活,表现了对丘常侍的赞颂。⑥运用对仗,音韵和谐,句式工整。(答出三点即可)
许浑《郊园秋日寄洛中友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6题。
郊园秋日寄洛中友人
许浑
楚水西来天际流,感时伤别思悠悠。
一尊酒尽青山幕,万里书回碧树秋。
日落远波惊宿雁,风吹轻浪起眠鸥。
嵩阳亲友如相问,潘岳闲居欲白头。
[注①]潘岳闲居:潘岳,晋人,曾作《闲居赋》 ;庾信《小因赋》有“潘岳面城,且适闲居之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题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地点以及题赠对象,并在内容上统摄了全诗。
B.“楚水”自西方天际奔流而来,它的宏阔浩荡正是诗人内心情感的隐喻。
.颔联对仗工整,且用“青山暮”和“碧树秋”的乐景衬托了诗人的惆怅。
D.颈联勾勒出一幅宿雁惊、眠鸥飞的动人画卷,视野开阔,境界澄远。
16.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分)
答案:
1.
16.(1)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之情;(2)对友人相隔的思念之情;(3)对闲居生活的喜爱之情;(4)对仕途失意的愤懑之情。(共分。每点1分,答出四点得分。)
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