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师道《十七日观潮》阅读练习及答案

Posted

篇首语: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本文为你选取作文陈师道《十七日观潮》阅读练习及答案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1、陈师道《十七日观潮》阅读练习及答案(1)

2、陈师道《登鹊山》阅读练习及答案(2)

3、陈师道《除夜对酒赠少章》阅读练习及答案(3)

4、陈师道《除夕对酒赠少章》阅读练习及答案(4)

陈师道《十七日观潮》阅读练习及答案

十七日观潮

陈师道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1.第一句诗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景象?

2.为什么要写“晴天”、“晚日”?

参考答案

1.以“白虹”这一奇特的比喻,写出了钱塘江潮水狂涛滚滚,从远及天边的江面上奔涌而来的壮阔景象。

2.以“晴天”、“晚日”来陪衬江潮,突出潮水雄阔浩淼的景象和极其盛大的气势。

注释

陈师道(103-1101),字履常,一字无己,别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⑴十七日:农历八月十七、十八是钱塘江潮最为壮观的日子,潮水最大的日子。

⑵漫漫平沙:广阔无边的江边平坦的沙滩。

⑶走白虹:走,奔跑和滚动;白虹:指钱塘江潮。

⑷瑶台:传说中指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

⑸失手:因没拿住(玉杯)而倒翻。

⑹晴天:因滚动的钱塘江潮,使倒映在江水中的蓝天也摇动不止。

⑺晚日:因奔腾起伏的浪潮,使倒映在江水中的落日沉下又浮起。

参考译文

一望无垠的沙滩上,潮水涌上来了,像一道白色的长虹;我猜想,是不是瑶台仙人,失手把玉杯中的琼浆泼向了人间,如此奔腾汹涌。澎湃的潮水中,蓝天的倒影在水里颠簸摇动;夕阳西坠,浮沉出没在湍急的洪波巨浪中。

赏析

《十七日观潮》是北宋诗人陈师道创作的七言绝句。诗第一句写的是潮头,像一道奔腾的白虹,刹时盖满了江两岸的沙滩;第二句写的是掀起的水波浪花,让人想象是天上的仙杯倾倒而下,溅起的碎银玉屑;三、四两句是写满江涌动的潮水的力量,撼动了倒映其中的天地日月。诗歌用比喻、想象、烘托手法写出了钱塘江潮的势和力。

浙江钱塘江潮水是中国著名的自然奇观,每年八月十五至十八日,潮水上涨时,势如奔马,铺天盖地,观潮的人挤满海塘。历代文人留下了许多描写江潮的诗文,陈师道也作了近十首观潮诗,这首是其中的一首。

钱塘江在浙江省,江口是个虎口的形状。海水涨潮倒灌进来,受到河床的约束,就会掀起巨大波澜,这便是自古有名的钱塘江大潮。大潮每年八月十六到十八日水势最猛,诗人观潮选在十七这一天,正为欣赏那雄伟奇丽的壮观。

诗起笔就描摹了一派极其雄壮的场面。首句写潮水方起,仅如银线,被江岸约束,渐渐隆起,中高边低的情况。形容潮头似白虹,形象地道出了外观、颜色与气势,已道人所未道;又用了“走”字,描绘远处潮水逼近的情况,不是身临其境,感受不出它的妙处。第二句写潮水涌到面前,人间的物象已不足以形容,所以改用神话想象,说天神倾翻了玉杯,所以造成了这样气势浩大的潮水。这一手法,与李白咏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极为相似。

三、四句,写潮头过后的情况。诗写江面汹涌的波涛,却不直接写水怎么样,而说天空在水中的倒影颠簸起伏,西落的太阳忽上忽下,进一步渲染了水势、浪头的巨大。两个动词“摇动”、“沉浮”,都有震动人心的作用。

四句诗,分潮前潮后两层。前两句用夸张笔法,结合浪漫的想象,把潮水的气势写足,运笔也如江潮,一泻而下,令人心动神摇;后两句用铺张手法,写实景,雄壮中带有几分绮丽。四句诗又各自选取了一幅特写,连在一起,便展现了观潮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自己对这大自然的伟观的赞叹。

这首绝句,通过白色长虹的比喻,瑶台泼酒的幻想,借助晴天和晚日的烘托,描绘出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色。全篇没有用到一个抒情的字眼,却句句触发着读着热爱祖国山川、热爱大自然的激情。

陈师道《登鹊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师道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 ~1题。

登鹊山①

陈师道②

小试登山脚,今年不用扶。微微交济泺③,历历数青徐④。

朴俗犹虞力,安流尚禹谟。终年聊一快,吾病失医卢⑤。

【注】①鹊山:因扁鹊而得名。②陈师道:元符三年任棣州教授。此诗作于棣州任上。③济泺(luò): 古水名,即泺水和济水。④青徐:指青州和徐州。⑤医卢:这里代指名医。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开门见山,语言平白洗练,呼应诗题,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B.诗人登上高处,看到青徐二州风俗淳朴,河流恬静,不由想到舜禹。

.尾联思绪从远古回到现实,照应首联,而一个“聊”字,言外有意。

D.本诗与陆游《游山西村》的风格一致,体现了“宋诗主理”的特点。

1.纪昀评价本诗三四句“有神致”。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4.D(“体现了‘宋诗主理’的特点”错误。陆游《游山西村》是“宋诗多理趣”的代表之一,但本诗主要表达了轻松爽快的心情,并未表达出理趣。)

1.①寓情于景。诗人登上山顶,极目远眺,眼前济水、泺水隐隐约约流向远方,远处的青徐两州历历在目,表达了轻松愉快的心情。②含蓄蕴藉。诗人并没有具体描绘景色,而是通过望远和指点两个动作概括,含蓄地点明言外的情意,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共6分。) 补充:

1)这道题答题有三个角度:第一,从景物描写角度(寓情于景等)展开,第二,从抒情主人公角度(心理、情感等);第三,从语言赏析即用词的角度,比如,动词、叠音词等。

2) 给分标准:从内容入手,不答手法,不扣分。

陈师道《除夜对酒赠少章》阅读练习及答案

除夜对酒赠少章①

陈师道

岁晚②身何托,灯前客未空③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注】①少章:秦少章,北宋著名词人秦观之弟。时为布衣,与陈师道交往颇密。②岁晚:一年将尽。(3)未空:(职业、事业)没有落空。

14. 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师道此时身无所托,而“灯前客”均已得到一官半职,生活有着落。

B. 陈师道半辈子在忧患中度过,虽有抱负,却无法实现,只好寄托于梦。

. “一梦有无中”,说明梦与现实一样,诗人理想有时能实现有时又搁浅。

D. “发短”“颜衰”可视作诗人的自嘲之语,此处着意写当时的窘迫之态。

1. 白居易有诗云“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试简要分析此句与本诗尾联在情感态度上的异同。

答案:

14. 题中项,“一梦有无中”的意思是梦里有,而梦醒无,是指理想在梦里能实现,而在现实里却无法实现。

1. 同:白诗中的“沦落”,陈诗中的“潦倒”,都表达了作者对处境凄凉者的无奈之叹。异:白诗中“相逢何必曾相识”,侧重表达了诗人对失意者的慰藉。陈诗“我歌君起舞”更可看作是诗人面对未来的自我激励,于感伤中多出一分激情,一种力量。

【1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比较阅读的题目,要求比较“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与本诗尾联在情感态度上的异同,答题时现根据课本答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侧重表达了诗人对失意者的慰藉而陈诗“我歌君起舞”更可看作是诗人面对未来的自我激励,于感伤中多出一分激情,一种力量。通过白诗中的“沦落”,陈诗中的“潦倒”,又可看出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处境凄凉者的无奈之叹。

陈师道《除夕对酒赠少章》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师道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除夕对酒赠少章①

陈师道

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②。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注释:①少章:名秦觏,字少章,北宋著名词人秦观之弟,与诗人交往颇密。② 未空:事业没有落空。

1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除夕夜本是欢聚之时,但自己却无所依托,漂泊无依。

B. 第二句诗,将客人与自己作对比,意在表达对客人的极度羡慕之情。

. 诗人现实中忧患半生,只得在梦中寻求理想和慰藉,一实一虚,耐人寻味。

D. 诗人身形衰弱,他因愁苦而白了短发,酒后衰颜才显红晕。

E. 诗人与朋友在酒席间唱和、歌舞,可以看出二人潦倒困窘的现状。

1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歌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

11.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B项,“对客人的极度羡慕之情”不恰当,意在表明自己事业未成;“灯前客未空”,明亮的油灯前,客人们正在兴高采烈地喝酒猜拳。这些客人们大都已得到了一官半职,生活有了着落,所以他们是那样无忧无虑。而诗人这一年又过去了,依然像无根的浮萍,随风飘荡,无所依托,目的表明自己事业未成。E项,“潦倒困窘的现状”理解有误。诗中写一人吟诗,一人踏歌起舞,以互慰寂寞、穷愁,主要是表现了两人相濡以沫的深厚友谊。

12.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学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歌相关内容进行分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首联“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便流露出诗人的牢骚和不平:明亮的油灯前,客人们正在兴高采烈地喝酒猜拳。这些客人们大都已得到了一官半职,生活有了着落,所以他们是那样无忧无虑。而诗人这一年又过去了,依然像无根的浮萍,随风飘荡,无所依托。除夕之夜,本应合家团聚,可妻子儿女却在远方,难以相见;一年终了,诗人托身何处仍无结果,心中感到抑郁不平。“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诗人的半辈子却在忧患中度过,虽有才华,却无处施展;虽有抱负,却无法实现,只好在梦中寻求理想,寻求安慰。可梦境和现实截然相反。“有”,是指梦境,“无”,是指现实。梦中,抱负有地方施展,理想有可能实现,还有欢笑、有团圆、有衣食、有房舍……应有尽有;而现实中却一无所有。“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严酷无情的现实粉碎了诗人美好的梦幻。诗人此写愁催白发,酒助红颜,是表示愁之深、心之苦。“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愁不能胜,苦不堪言,满腹牢骚,无人诉说。座中只有当时也是“布衣”的秦少章与诗人遭遇处境略同,可以作为他的知音了。所以在发泄了一肚子的不平之气后,诗人和秦少章一起唱和,两个“潦倒略相同”的人,用歌声来排遣满腹愁绪。这一晚是除夕之夜,他们只希望来年再努力了,体现出对未来的雄心。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诗头两句写自己除夜孤单,有客来陪,自感十分快慰。中间四句回忆自己半生穷愁,未老已衰。结尾两句与开首呼应,由于主客潦倒略同,同病相怜,于是一人吟诗,一人踏歌起舞。诗中体现了诗人不幸的遭遇和愁苦的心境,也体现了诗人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

相关参考

陈师道《雪后黄楼寄负山居士》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师道(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9—20题。(分)雪后黄楼寄负山居士(宋)陈师道林庐烟不起,城郭岁将穷。云日明松雪,溪山进晚风。人行图画里,鸟度醉吟中。不尽山阴兴,天留忆戴公。【注释】尾联运用了王徽之的...

黄庭坚《病起荆江亭即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简称维摩。病中与文殊菩萨辩经,光灿四座。④陈无己:陈师道,时为秘书省正字(地位不高的官职)。⑤秦少游:秦观,时已病死于广

黄庭坚《病起荆江亭即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简称维摩。病中与文殊菩萨辩经,光灿四座。④陈无己:陈师道,时为秘书省正字(地位不高的官职)。⑤秦少游:秦观,时已病死于广

晁冲之《次二十一兄季韵》阅读练习及答案

...空习断缘。[注解]①晁冲之,北宋诗人。授承务郎。师从陈师道。绍圣年间,党争剧烈,兄弟辈多人遭贬谪放逐,便隐居具茨山下。②伊优:幼儿刚学说话的声音,用以讥讽逢迎谄媚的人。③于蔿:歌名,是表明操守、规诫帝王...

《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阅读练习及答案

辛弃疾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题。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辛弃疾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鼙鼓。截江组练【1】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朝又暮。悄惯得吴儿不怕蛟龙怒。风波平步。看红旆惊飞,跳鱼直上,蹙踏浪花舞。凭谁...

陆游《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阅读练习及答案

陆游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①陆游前年脍鲸东海上,白浪如山寄豪壮;去年射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裘。今年摧颓最堪笑,华发苍颜羞自照。谁知得酒尚能狂,脱帽向人时大叫。逆胡未灭心未...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溪上遇雨》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古诗词鉴赏(11分)6.(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溪上遇雨(其二)崔道融坐看黑云衔猛雨,...

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阅读练习及答案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庾信①悲歌渡燕水,弭节②出阳关。李陵从此去,荆卿不复还。故人形影灭,音书两俱绝。遥看塞北云,悬想关山雪。游子河梁上③,应将苏式④别。【注释】①庾信,南北朝梁朝著名诗人。曾奉命出使西...

苏轼《定风波》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

苏轼《定风波》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

苏轼《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①苏轼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山忆喜欢②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③。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④?...

苏轼《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①苏轼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山忆喜欢②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③。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④?...

苏轼《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①苏轼七千里外二毛人,十八滩头一叶身。山忆喜欢②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长风送客添帆腹,积雨浮舟减石鳞③。便合与官充水手,此生何止略知津④?...

苏轼《催试官考较戏作》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制贡举的考试放榜例在中秋节,这一年却延迟至八月十七日放榜。②组练:指军队。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为催促试官考较而作,却从描写钱塘江大潮入手,构思别致新颖。B.诗人用“鲲鹏水

陈师道

人言田家乐,尔苦谁得知。类别:成功人言田家乐,尔苦谁得知。类别:失败夫妻死同穴,父子贫贱离。类别: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