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庄《示同志》阅读练习及答案

Posted

篇首语:人往大处看,鸟往高处飞。本文为你选取作文刘克庄《示同志》阅读练习及答案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1、刘克庄《示同志》阅读练习及答案(1)

2、刘克庄《贺新郎·九日》阅读练习及答案(2)

3、刘克庄《筑城行》阅读练习及答案(3)

4、刘克庄《郊行》阅读练习及答案(4)

刘克庄《示同志》阅读练习及答案

示同志

刘克庄

满身秋月满襟风,敢叹栖迟一壑中。

除目解令丹灶坏,诏书能使草堂空。

岂无高士招难出,曾有先贤隐不终。

说与同袍二三子,下山未可太匆匆。

6.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7.请从表达方式上分析本诗在抒发情感上的独到之处。(4分)

答案:

6.首联上句生动地描绘出隐逸的情趣,透过“秋月”、“秋风”的环境和两个“满”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超凡脱俗、清高飘逸的闲适情趣;而下句陡然一转,以一“敢”(即“岂敢”)字又流露出自己栖迟深壑而未敢叹息的仕途失意之落寞。(2分)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进既不容于朝,退又不甘于隐的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情。(2分)

7议论为主,直抒胸臆。(2分)能言之有物,直中见曲,将明确的诗意以委婉纡徐的语气出之,故不觉抽象与浅露。(2分,能从语言直白、情感深厚角度分析即可)

刘克庄《贺新郎·九日》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克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完成各题。

贺新郎九日

刘克庄

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①滴。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②,把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

[注]①牛山:齐景公登上牛山想到终有一死而凄凉落泪。②南朝狂客:孟嘉。晋孟嘉为桓温参军,尝于重阳节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

14. 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三句先以“湛湛长空黑”烘托出胸中块垒,通过对风雨交加环境的描写,表达出词人忧虑国事、痛心神州陆沉的悲愤之情。

B. “白发书生”是作者自指,作者落泪既是为神州残破沉沦伤心洒泪,也是联想到齐景公牛山落泪,想到自己生命终将逝去而滴泪。

. “少年”三句遥接“老眼平生”,折笔追叙少年时代的豪兴与才情。但是目前却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了如今的家国之恨。

D. 作者最后目送飞鸿北去,抒发对故土的思恋。“日西匿”暗指南宋国势危殆,振兴无望。以天际广漠之景物作结,与首句呼应,意余言外。

1. 诗人主要用了哪些手法表现自己的家国情怀?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14. B

1. ①借景抒情(或借助景物描写),开篇描写交织着斜风细雨的暗沉沉的天空,中间描写登楼所见的点点秋色,结尾描写大雁远飞、斜阳西沉,都表达了诗人对神州陷落金人之手的忧愤之情。②用典,反用齐景公登牛山为个人生命短暂流泪的典故,表现诗人心忧中原的爱国情怀;化用孟嘉登高帽落的典故,谴责当时文士不顾国家多难,只想效法魏晋风流的狂客行径,表现诗人对国破家亡的现状忧心如焚又无能力为的心情。③对比,少年的才华横溢与如今的才气凋尽形成对比,表现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如今的家国之恨;将自己对家国的忧心与当时文人不顾家国现状,仿效魏晋名士的狂放不羁形成对比,表现救国无望的无可奈何。

刘克庄《筑城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分)

筑城行

(宋)刘克庄

万夫喧喧不停杵,杵声丁丁惊后土。

遍村开田起窑灶,望青斫木作楼橹。

天寒日短工役急,白棒呵责如风雨。

汉家丞相方忧边,筑城功高除美官。

旧时广野无城处,而今烽火列屯戍。

君不见高城齾齾如鱼鳞,城中萧疏空无人!

[注]①杵:筑土的木锤。②齾齾(yà):参差不齐的样子。

22.诗歌前六句描绘筑城情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

23.这首诗抒发了哪些思想情感?(2分)

答案:

(二)22.用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的手法。先描绘声音,役夫打夯声的“喧喧”,木杵撞地的“丁丁”,监督官的斥责声;接着又从视觉角度着笔,描绘烧窑、斫木的情景,描绘出修城时规模宏大、人员众多、繁忙不停的景象。(3分)(手法,对听觉、视觉的分析,情景各1分。答比喻或叠词,无论是否分析,只给1分)

23.表现出诗人对役夫(劳动人民)因官府强迫筑城而辛劳的遭遇的同情,以及对各级官员的批判(激愤)。(2分)(每点1分)

刘克庄《郊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郊行

[宋]刘克庄

一雨饯残热,忻然思杖藜。

野田沙鹳立,古木庙鸦啼。

失仆行迷路,逢樵负过溪。

独游吾有趣,何必问栖栖[注]

[注]栖栖:忙碌不安的样子。

19.首联中“饯”在诗句中是________意思。一个“饯”字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的情形。

20.试赏析颔联和尾联。

(1)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9. 送走、驱散或消散雨后暑气消散

20. 颔联视听结合,以声衬静,(或“白描”或对仗工整)描绘了郊外静谧旷远的画面,表现了对郊外美景的喜爱。尾联直抒胸臆(或“反问”),诗人独游有趣而不忙碌奔波,透露出避世之念,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

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