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阅读练习及答案
Posted
篇首语:知识是万物中的指路明灯。本文为你选取作文韩愈《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阅读练习及答案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韩愈《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阅读练习及答案
.(11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 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1)简述“精卫衔石填海”的故事。要求:26字以内。
(2)下列对诗句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的意思是鸟类中有懂得报仇的鸟,一年到头抱定决心要报仇。
B.“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的意思是看不到填海的功效,但小命虽轻依然执着的向着理想前行。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的意思是何必终日考虑这没有终止日期的工作,本来就应该为报仇而度过这一生。
D.“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的意思是为什么面对那些刺客而心生惭愧呢,因为他们都是因报仇而留下了姓名。
(3)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精卫的形象特点?
答案:
.【解答】(1)炎帝之女溺水身亡,化作神鸟精卫,衔石欲填平东海。
(2)D.尾联的意思是问心无愧报仇事,哪怕《刺客传》不留名。尾联作者以“精卫”与刺客相类比,再次表达了对积极进取、锲而不舍的精神品质的褒扬与欣赏。
(3)诗歌用“终年”与“寸诚”“细石与大海”“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塑造了一个具有坚定决心,远大抱负,同时又感叹自己命运之悲的精卫的形象。
译文:
鸟类中也有的懂得报冤,能耐虽小却奋斗不停。嘴里衔着山上的细石,决心把滔滔的海浪填平。看不见有多大的功效,依然视死如归往前行。人们讥笑此举太轻率,只有我欣赏其专一精诚。何必终日计较不休?本应如此度过一生。问心无愧报仇事,哪怕《刺客传》不留名。
赏析:
全诗以理入诗,具有滔滔不绝的雄辩力,作者着力弘扬了一种精诚奋斗的精神,思想上更具积极意义。此诗完全跳出试律窠臼,关键在于作者当时不是进士身份,无汲汲于等第之心,故能格高品逸,写得气势磅礴,雄浑严整,而其情哀切动人,是韩愈心志之自然吐露。
王建《精卫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建
三、诗歌鉴赏:
精卫词
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老路而且遍体鳞伤。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11.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6分)
答案:
三、诗歌阅读:
10.A
11.观点一:同意。这两句诗是精卫坚韧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自我抒发;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 业,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
观点二:不同意。这两句诗是作者对精卫的同情与崇敬之情的表达;意为移山填海的事业尚未完成。我愿牺牲生命来帮助精卫,以自己的生命来换精卫的生命。
韩愈《谴疟鬼》阅读练习及答案
谴疟鬼
韩愈
屑屑①水帝魂,谢谢②无馀辉。
如何不肖子,尚奋疟鬼威。
乘秋作寒热,翁妪所骂讥。
求食欧泄间,不知臭秽非。
岂不忝厥祖,靦③然不知归。
湛湛江水清,归居安汝妃。
降集随九歌,饮芳而食菲。
赠汝以好辞,咄汝去莫违。
【注】①屑屑:不安;②谢谢:辞别;③靦(iǎn):面红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诗气盛言宜,把疟疾比作疟鬼,斥其辱没家门,表达誓要斩草除根的决心。
B.疟鬼是水帝不肖之子,喜欢耀武扬威,趁秋季到来,为害人间,被百姓咒骂。
.写疟鬼恬不知耻,在病人呕吐物中求食,不避污秽,侧面描写疟疾病症之重。
D.诗人劝疟鬼回家陪伴家人,在想象神明之境的时候借鉴了楚辞中的丰富意象。
16.请从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诗的标题。(6分)
答案:
1.A
【解析】“表达誓要斩草除根的决心”错,韩愈并没有表达将疟鬼消灭殆尽的意图,只是将其遣送归家,让其过上正常的神的生活,不要来祸害人间,表达了人神和谐共处的意愿。
16.(6分)
①直接点名诗歌内容,开门见山,概括性强;②直抒胸臆,表达对病疾的强烈情感;③“谴”字一语双关,既包含对疟鬼的严厉谴责,又有要将其遣送回家的意思,含蓄蕴藉。
评分参考:
每点2分,答满三点即得满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韩愈《晚春》郑谷《柳》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晚春
韩愈【唐】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柳
郑谷【唐】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19.杨花即_______,两首诗都运用了这一意象,运用_______(修辞手法)写出杨花随风飞舞的景象。
20.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对“有我之境”有这样的解释:“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根据王国维的论述分别找出两首诗体现“有我之境”的诗句,并作简要批注。
答案:
19.(1).柳絮(2).拟人
20.“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英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飘动,加入了留春的队伍。诗人融情于自然,我惜春则我眼中的杨榆也惜春,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借此启示珍惜春光,不失时机。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无语的柳树都深受感动,居然体悟出离人之情,柳絮飘荡,风情万种,惹动着彼此缭乱的高绪。诗人的主观情感融入景物中,把索绕心头、挥之不去的离愁别绪借“千丝万絮”表现出来,使景物也具有人的情感。
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