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易阳早发》阅读练习及答案
Posted
篇首语:不学习历史的人注定要重复错误。——丘吉尔本文为你选取作文王勃《易阳早发》阅读练习及答案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王勃《易阳早发》阅读练习及答案
易阳早发
王勃
饬①装侵晓月,奔策候残星。
危阁寻丹障,回梁属翠屏。
云间迷树影,雾里失峰形。
复此凉飙②至,空山飞夜萤。
1.注释:此诗是作者因作《斗鸡赋》被唐高宗逐出长安,去西蜀路上所作,作者感于路途景致,有感而作。①饬:整顿,整理行装。②凉飙:一作“商风”,即秋风。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饬装”、“奔策”把出行动作化、具体化,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笔势突兀,句法挺拔,不落俗套,气势壮阔,起到振起全篇的作用。
B.颔联蜀地的崇山峻岭、悬崖峭壁被赋予诗人的感受——“危”、“回”,准确而新颖。“丹障”、“翠屏”描绘出山峰的不同形态、不同色彩,表现出诗人新颖独到的写景技巧。
.颈联“迷”、“失”写出诗人对山中特有景物的奇妙感受,大树、山峰都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具有隐约朦胧之美。
D.尾联诗人再写夜色,暗示了一夜的辛苦行程。行文巧妙,凉飙至、夜萤飞唤起诗人的时间观念,从一个侧面说明诗人已完全沉醉在大自然中,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1.这首诗布局巧妙,注重写景角度的交错变换,请从写景角度来分析这首词的巧妙之处。(6分)
答案:
14.D[解析:“诗人再写夜色,暗示了一夜的辛苦行程”错,诗人从拂晓时分启程,夜幕降临时结束,应是一天的行程。]
1.①从不同时间写景。首联写拂晓时的天空景色“晓月”、“残星”,时间尚早,旅途艰辛;尾联写夜幕降临时,秋风吹面,夜萤乱飞的景象,暗示一天的辛苦将告结束。②从不同空间写景。颔联写山顶上的“危阁”、“回梁”突出属地的山岭奇、险的特点;颈联则从“云间”、“雾里”观峰看树,突出一种迷离朦胧的状态。(每点3分,共6分)
【白话译文:】
清晨,月亮还没有落下,(我)就整理行装准备出发;天上残星点点,(我)已经扬鞭而行。
道路两旁山峰耸立,层峦叠嶂时时映入眼帘,红色绿色的屏风形的山峰上偶尔有一座楼阁,有一间房屋。
突然之间,看不清对面的树形,原来是山中云雾缭绕,阻挡了视线。再放眼望去,远处的山峰也失去它原来的挺拔之姿,迷迷蒙蒙一片。
凉风又一次吹到脸上,这时才感觉到夜色已悄然而至,只见空山之中,萤火虫飞来飞去。
宋之问《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之问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①
宋之问
候晓逾闽嶂,乘春望越台②。
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桂香多露裛③,石响细泉回。
抱叶玄猿啸,衔花翡翠来。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④。
【注】①本诗作于诗人贬官南行途中。②越台:即越王台,又作粤王台,昔尉陀于广州越秀山立台,以朝汉室,号为“朝台”。③裛(yì):通“浥”,沾湿。④莱(lái):草名,即藜。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开头四句,点题中的“早发”,交代了时间是在“春”、“晓”。并以晨空特有的“宿云”、“残月”极力渲染早发时的景象。
B.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两句承上启下,“虽”字是句中之眼。“南中可悦”四字总括前面写景的笔墨,“北思日悠”转入情感抒发。
.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两句说明贬谪对诗人的打击,黑发俄顷变白,丹心已成死灰,并暗示官场荣辱无常,增强人生沧桑之感。
D.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两句的感情直承上二句,并与“北思”二字相呼应。诗人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思乡之情和归隐田园之意。
1. 后人评价此诗描写南国景物很出色,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描写景物的技巧。
【答案】
14. D
1. ①联想。“宿云鹏际落”一句诗人借助联想,看见云收而联想鹏落,生动地表现出说宿云渐渐消散,天空变得明朗起来的情状。
②比喻。“残月蚌中开”一句中,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春天早晨,月亮渐圆,就好象蚌慢慢张开一样,珠光闪现在蚌中,把云敛月圆的清晨写得极富于生机。
③动静结合。“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两句中,前一句描写碧绿的薜荔如青气在摇动,是动景,“摇”字生动描画出枝叶攀腾,扶摇直上与青气勃勃的情态;后一句描写茂密的桄榔树遮蔽着碧苔的情景,是静景,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形成一幅盎然生趣的画面。
④多角度描写(嗅觉、听觉、视觉相结合)。“桂香多露裛,石响细泉回”描写桂花带露开放,香气袭人,是从嗅觉的角度;流水打击溪石,叮咚有声,是从听觉的角度;回环流转的细流,是从视觉的角度。多角度描写展现了宁静清新的环境。
王勃《山亭夜宴》阅读练习及答案
山亭夜宴
王勃
桂宇幽襟积,山亭凉夜永。
森沉野径寒,肃穆岩扉静。
竹晦南汀色,荷翻北潭影。
清兴殊未阑,林端照初景。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写一群幽情雅意的人,聚会在一个用桂木修盖的精致的山亭里。
B.次句直接点题,山亭聚会夜晚凄寒,诗人内心凄凉,愁绪无穷无尽。
.三四句描绘了初秋阴森的山路上寒凉无人,亭门外静谧肃穆的夜景。
D.最后两句写诗人陶醉夜宴秋景的雅兴,留连忘返直到晨光初照。
1.五六句中“晦”“翻”用得精炼传神,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答案:
14、B “诗人内心凄凉,愁绪无穷无尽“分析不当
1、晦,昏暗的意思,写一片寂静竹林把南河的夜色变得更为昏暗;翻,翻动,写荷花在北潭里正随风翻弄它的倒影。
运用比拟,动静结合,表现了秋夜的静穆和昏暗以及秋景的美好和充满生机。
王勃《山亭夜宴》阅读练习及答案
山亭夜宴
王勃
桂宇幽襟积,山亭凉夜永。
森沉野径寒,肃穆岩扉静。
竹晦南汀色,荷翻北潭影。
清兴殊未阑,林端照初景。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写一群幽情雅意的人,聚会在一个用桂木修盖的精致的山亭里。
B.次句直接点题,山亭聚会夜晚凄寒,诗人内心凄凉,愁绪无穷无尽。
.三四句描绘了初秋阴森的山路上寒凉无人,亭门外静谧肃穆的夜景。
D.最后两句写诗人陶醉夜宴秋景的雅兴,留连忘返直到晨光初照。
1.五六句中“晦”“翻”用得精炼传神,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答案:
14、B “诗人内心凄凉,愁绪无穷无尽“分析不当
1、晦,昏暗的意思,写一片寂静竹林把南河的夜色变得更为昏暗;翻,翻动,写荷花在北潭里正随风翻弄它的倒影。
运用比拟,动静结合,表现了秋夜的静穆和昏暗以及秋景的美好和充满生机。
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