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赏析200 钱塘湖春行名句赏析
Posted
篇首语: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本文为你选取作文钱塘湖春行赏析200 钱塘湖春行名句赏析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钱塘湖春行赏析200 钱塘湖春行名句赏析
第一篇:《《钱塘湖春行》赏析及答案》
《钱塘湖春行》赏析及答案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 本诗第二至第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这些景物依次是:春水初平,__________,燕啄春泥,乱花迷眼,__________。 2. 在前六句中,诗人已经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堤,至于白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阳阴里”外,诗人未做任何解释,你觉得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3. 春天的大地到处生机勃勃,花园里开满了鲜花,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五彩缤纷,争奇斗妍。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是2004年河南省中考题)
5.(2008,烟台市)对全诗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并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阴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的赞叹。
(以下是2006年泰州市试题)
6.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2分)
7.在钱塘湖所有的景致中,作者最迷恋的是“ _______”。(1分)
.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2分) (以下是200年河池巿中考题)
9.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10.“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3分) 答:
(以下为200年资阳市中考
题)
1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钱塘湖春行赏析200.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12.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为0年崇左市中考题)
13.品读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14.说说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1.分析“乱花渐欲迷人眼”诗句中“乱”字的表达效果。
16.(07年乌鲁木齐)下列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用准确而极富表现力的词句,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西湖
春日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B.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诗人善于选取典型景物,在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春的活力。
.诗人很讲究炼字,在颈联中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暮春的盛景。
D.全诗在结构上很有特色,以“孤峙”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到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
(以下为07年河南中考题)
17.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什么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睥一个词语是什么? 1.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以下为07年黄冈中考题)
19.全诗以“行”为线索,从______起,到______终。以_____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_____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20.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以下为0年新疆中考题)
21.诗中的“钱塘湖”,就是现在的杭州西湖,你知道的写西湖的名句还有哪些?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22.请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诗的首联交代了踏青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冬日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颈联诗人用“乱”字勾画了百花竞放、五彩缤纷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这首诗能紧紧抓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选取典型景物,把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钱塘湖春行赏析200.
答案:
1. 早莺争春(莺争暧树) 草没马蹄
2. 可以让读者根据前面的描写,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从而取得“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效果。(或:诗贵含蓄,这样含蓄的结尾,常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3. 乱花渐欲迷人眼
4. 抒发了诗人无比喜悦和对西湖无比热爱之情。 . C
6.“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几处”“谁家” ,表现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
从南方返回。“早莺”“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2分,写出词语1分,品析1分) 7.绿杨阴里白沙堤(1分)
.第二联主要从动态方面进行描写,第三联主要从静态方面进行描写,如从动物的变化 、植物的变化角度回答也可。(2分) 9.D
10.开放题。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
妩媚动人;又以“浅草”、“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评分标准:能抓住“乱花”、“浅草”进行赏析的给1。分;能抓住“浅欲”、“才能”或“迷”、“没” 进行赏析的给1。分。能全面抓住关键词语进行赏析,语言通顺的给3分。答得不完满的酌情扣分。 11.
12.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13.野花开得十分杂乱,令人眼花缭乱;野草生长得相当茂盛,已经可以遮住路过的马蹄了。 14.西湖早春美丽、热闹的景象。或:春日郊外,花繁草盛。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景色美丽。 1.花开繁盛;色彩缤纷;贬词褒用。 16.
17.喜爱钱塘湖春天的美景 爱(最爱)
1.“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小,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19.孤山寺 白沙堤 春 最爱
20.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2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第二篇:《《钱塘湖春行》赏析》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2、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首联) 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这就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颔联) 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这样的景象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勃郁的感觉。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颈联) 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唐时人们有骑马游春的习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人在马背上自然感到舒适,但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给,也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尾联) 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6、从《钱塘湖春行》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写初春景象?(诗中的细节描写。) “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争暖树”,“暖树”者,向阳之树也,春寒未退,故莺争集其上;“啄
春泥”,燕初来也;“没马蹄”,草初生也──这些都是初春的景象。
7、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作用。 “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这就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作用。“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第三篇:《《钱塘湖春行》赏析及答案》
《钱塘湖春行》赏析及答案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本诗第二至第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这些景物依次是:春水初平,__________,燕啄春泥,乱花迷眼,__________。
2.在前六句中,诗人已经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堤,至于白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阳阴里”外,诗人未做任何解释,你觉得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3. 春天的大地到处生机勃勃,花园里开满了鲜花,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五彩缤纷,争奇斗妍。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
(以上是2004年河南省中考题)
5.(2008,烟台市)对全诗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并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阴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的赞叹。
6.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2分)
7.在钱塘湖所有的景致中,作者最迷恋的是“ _______”。(1分)
.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2分) 9.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10.“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3分) 答:
1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12.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品读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14.说说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1.分析“乱花渐欲迷人眼”诗句中“乱”字的表达效果。
16.(07年乌鲁木齐)下列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钱塘湖春行赏析200.
A.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用准确而极富表现力的词句,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西湖春日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B.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诗人善于选取典型景物,在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春的活力。
.诗人很讲究炼字,在颈联中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暮春的盛景。
D.全诗在结构上很有特色,以“孤峙”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到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
17.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什么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睥一个词语是什么? 1.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19.全诗以“行”为线索,从______起,到______终。以_____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_____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20.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21.诗中的“钱塘湖”,就是现在的杭州西湖,你知道的写西湖的名句还有哪些?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22.请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诗的首联交代了踏青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冬日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颈联诗人用“乱”字勾画了百花竞放、五彩缤纷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这首诗能紧紧抓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选取典型景物,把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答案:
1. 早莺争春(莺争暧树) 草没马蹄
2. 可以让读者根据前面的描写,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从而取得“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效果。(或:诗贵含蓄,这样含蓄的结尾,常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3. 乱花渐欲迷人眼
4. 抒发了诗人无比喜悦和对西湖无比热爱之情。 . C
6.“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几处”“谁家” ,表现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早莺”“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2分,写出词语1分,品析1分) 7.绿杨阴里白沙堤(1分)
.第二联主要从动态方面进行描写,第三联主要从静态方面进行描写,如从动物的变化 、植物的变化角度回答也可。(2分) 9.D
10.开放题。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草”、“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评分标准:能抓住“乱花”、“浅草”进行赏析的给1。分;能抓住“浅欲”、“才能”或“迷”、“没” 进行赏析的给1。分。能全面抓住关键词语进行赏析,语言通顺的给3分。答得不完满的酌情扣分。 11.
12.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13.野花开得十分杂乱,令人眼花缭乱;野草生长得相当茂盛,已经可以遮住路过的马蹄了。 14.西湖早春美丽、热闹的景象。或:春日郊外,花繁草盛。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景色美丽。 1.花开繁盛;色彩缤纷;贬词褒用。 16.
17.喜爱钱塘湖春天的美景 爱(最爱)
1.“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小,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19.孤山寺 白沙堤 春 最爱
20.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2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第四篇:《3《钱塘湖春行》的赏析》
3、《钱塘湖春行》
(1)白居易(772—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唐代大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他得诗歌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
⑵钱塘湖是西湖别名。苏轼的名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
宜”,就是有关钱塘湖的诗句。
⑶《钱塘湖春行》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鹧鸪天·兰溪舟中》赏析
鹧鸪天 兰溪舟中
韩淲
雨湿西风水面烟。一巾华发上溪船。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寻浊酒,试吟篇。避人鸥鹭更翩翩。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
韩淲词多写闲情逸致,《鹧鸪天·兰溪舟中》正是以清幽淡静之笔,写出了闲情逸致之趣。可谓是韩淲的本色之作。
兰溪在浙江中部,这首词是作者沿兰溪赴钱塘在舟中写的。上片着重写舟行之景,下片着重抒泛舟之情。
首句“雨湿西风水面烟”明显地是写背景。一个“湿”字,把雨和风都写活了,给人以清新之感;“烟”之上贯以“水面”,更呈迷蒙之美。在这么一幅清淡幽雅的画面上,慢慢化入一个突出的人物形象:“一巾华发上溪船”。这句不仅写出词人的装束与年纪,更重要的是以轻巧的笔调传达出词人“一枕暑风外,事事且随缘”的洒脱风貌。这开篇两句是以第三者的角度来作客观的叙写。接着下两句则换一个角度,──词人在舟中向外望所见的景色:“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这是历来传诵的名句。不仅因为它对仗工整,而且因为它形象生动。不直写舟在行进,而是通过人在舟中所见的景色变化来显示舟在轻快疾驶。这正是匠心独运之处。“帆迎山色来还去”中一个“迎”字,颇有拟人之态,一个“还”字,写出舟行之速。袁枚在《渡江大风》中写:“金焦知客到,出郭远相迎”,敦煌曲子词《浣溪沙》中写:“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橹破滩痕散复圆”中一“破”字,写出舟行疾速,遏浪向前之气势。一“复”字,写出了动静交替的景物幻变。仰见山色,俯视波痕,俯仰之间,拾来佳句,看似容易,实则来自词人对事物的细致观察,也来自锤词炼句、驾驭语言的工夫。这两句就成了光照全篇的中心。
过片两个三字句“寻浊酒,试吟篇”,运笔灵巧,一“寻”一“试”,表达出词人那悠然自得的潇洒风度,也通过这行动的描写来抒发了词人寄情山水的心怀。如果联系起他的《贺新郎》一词来想想,就不难理解,词人实在也为金瓯破碎而满怀忧愤,只有壮志难酬,无奈诗酒自娱而已。在此,词人不愿再多吐露心曲,而却插入一句“避人鸥鹭更翩翩。”这似乎是景语,写这些地方平时人迹罕到,鸥鹭为家,此刻船行惊鸟,才飞舞翩翩,可见荒野寂静得有点可怕,实际上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心底的寂寞。他在《贺新郎》里“空自笑,听鸡舞”,“割舍了,对君举”等语,不正是他心底由愤懑而寂寞的反映吗?然而,韩淲还是韩,同是写到梦,他不象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也不象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而他,在末尾却以“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轻轻一笔,把心底的波澜淡化了。浊酒浇愁也好,吟篇抒愤也罢,反正钱塘梦醒,旅程也就结束了,还是“随缘”吧,一切都又那么清幽淡静!这正是韩淲词的个性。(何瑞澄)
《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阅读练习及答案
与颜钱塘①登樟亭望潮作
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②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①颜钱塘:指钱塘县令颜某,古人习惯以地名称该地行政长官。②渤澥:渤海的古称。
1.下面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鸣弦暂辍弹”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父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
B.前四句写观潮盛况。钱塘潮吸引了大量的观赏者,人们纷纷来到钱塘江边,等着看江潮涌起的壮观美景。
.“凛生寒”呼应着“来似雪”,从观潮人的触觉感受来写,尤为奇警,使人感到江潮扑面而来,凛然生寒。
D.孟浩然在诗中刻画的山水形象常常与他本人的气质合而为一,本诗中“钱塘潮”的形象就与诗人淡泊洒脱的气质一致。
16.本诗与宋代潘阆的《酒泉子·长忆观潮》词,被评家誉为咏钱塘潮的“双璧”。本诗是怎样表现钱塘潮的?请结合本诗分析。(6分)
答案:
1.D(本诗中的钱塘潮形象不是淡泊洒脱,是雄健壮美)
16.①多感官结合。“百里闻雷震”“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分别从听觉、视觉和触觉等方面来表现钱塘潮声势巨大,惊心动魄。②侧面表现。通过观潮的人来侧面表现钱塘潮,写人们听潮、出观、待潮、观潮、观感,层层渲染,来表现钱塘潮的奇观。③比喻。“惊涛来似雪”通过比喻手法,正面描绘江潮涌来喷雪溅珠的情景,令人惊心动魄。(一条2分。答“虚实结合”酌情给分。虚是“百里闻雷震”,遥闻潮声,想象大潮的壮观;实是“惊涛来似雪”,正面写大潮的雄奇伟丽。)
《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赏析: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未见江潮,先闻其声,潮声巨大,犹如雷震,并且震动百里。首句五个字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先声夺人,很有力量。次句描述县令暂停公务前往观潮,字面上却以“鸣弦辍弹”出之,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公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三、四句写人们连骑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进一步渲染气氛。五、六句描绘钱塘江潮到来的壮丽景象。但诗人不是直接写潮,上句以秋云迥衬托江潮远远而来,下句借浮天渤澥表现潮的浩阔,充分地表现出大潮澎湃激荡的伟力。到了“惊涛来似雪”,才正面描绘江潮涌来,喷雪溅珠,惊心动魄。但立刻又以“一坐凛生寒”收束全篇,戛然而止。“凛生寒”呼应着“来似雪”,从观潮人的触觉感受来写,尤为奇警,使读者也感到江潮扑面而来,凛然生寒。
一般观潮诗往往只极力描写大潮的雄伟壮丽,而这首诗从人和潮两方面来写。写人主要写听潮,写出观,写待潮,写观潮,写观感,写出了观潮的全过程。写潮用了一虚笔一实笔:虚是“百里闻雷震”,写遥闻潮声;实是“惊涛来似雪”,正面写大潮的雄奇伟丽。
《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阅读练习及答案
与颜钱塘①登樟亭望潮作
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②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①颜钱塘:指钱塘县令颜某,古人习惯以地名称该地行政长官。②渤澥:渤海的古称。
1.下面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鸣弦暂辍弹”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父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
B.前四句写观潮盛况。钱塘潮吸引了大量的观赏者,人们纷纷来到钱塘江边,等着看江潮涌起的壮观美景。
.“凛生寒”呼应着“来似雪”,从观潮人的触觉感受来写,尤为奇警,使人感到江潮扑面而来,凛然生寒。
D.孟浩然在诗中刻画的山水形象常常与他本人的气质合而为一,本诗中“钱塘潮”的形象就与诗人淡泊洒脱的气质一致。
16.本诗与宋代潘阆的《酒泉子·长忆观潮》词,被评家誉为咏钱塘潮的“双璧”。本诗是怎样表现钱塘潮的?请结合本诗分析。(6分)
答案:
1.D(本诗中的钱塘潮形象不是淡泊洒脱,是雄健壮美)
16.①多感官结合。“百里闻雷震”“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分别从听觉、视觉和触觉等方面来表现钱塘潮声势巨大,惊心动魄。②侧面表现。通过观潮的人来侧面表现钱塘潮,写人们听潮、出观、待潮、观潮、观感,层层渲染,来表现钱塘潮的奇观。③比喻。“惊涛来似雪”通过比喻手法,正面描绘江潮涌来喷雪溅珠的情景,令人惊心动魄。(一条2分。答“虚实结合”酌情给分。虚是“百里闻雷震”,遥闻潮声,想象大潮的壮观;实是“惊涛来似雪”,正面写大潮的雄奇伟丽。)
《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赏析: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未见江潮,先闻其声,潮声巨大,犹如雷震,并且震动百里。首句五个字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先声夺人,很有力量。次句描述县令暂停公务前往观潮,字面上却以“鸣弦辍弹”出之,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公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三、四句写人们连骑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进一步渲染气氛。五、六句描绘钱塘江潮到来的壮丽景象。但诗人不是直接写潮,上句以秋云迥衬托江潮远远而来,下句借浮天渤澥表现潮的浩阔,充分地表现出大潮澎湃激荡的伟力。到了“惊涛来似雪”,才正面描绘江潮涌来,喷雪溅珠,惊心动魄。但立刻又以“一坐凛生寒”收束全篇,戛然而止。“凛生寒”呼应着“来似雪”,从观潮人的触觉感受来写,尤为奇警,使读者也感到江潮扑面而来,凛然生寒。
一般观潮诗往往只极力描写大潮的雄伟壮丽,而这首诗从人和潮两方面来写。写人主要写听潮,写出观,写待潮,写观潮,写观感,写出了观潮的全过程。写潮用了一虚笔一实笔:虚是“百里闻雷震”,写遥闻潮声;实是“惊涛来似雪”,正面写大潮的雄奇伟丽。
相关参考
...行政长官。②渤澥:渤海的古称。1.下面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鸣弦暂辍弹”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父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B.前四句写观潮盛况。钱塘...
...行政长官。②渤澥:渤海的古称。1.下面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鸣弦暂辍弹”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父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B.前四句写观潮盛况。钱塘...
...流。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出了诗人焦灼而凄惶的心理,把“日已暮”带来的悲凉向更深处推进了一步。B.颈联用“迸”字形容树叶凋落之态,仿佛叶离母体是强力...
...流。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出了诗人焦灼而凄惶的心理,把“日已暮”带来的悲凉向更深处推进了一步。B.颈联用“迸”字形容树叶凋落之态,仿佛叶离母体是强力...
《山园小梅》赏析 ●原文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背景简介 林逋...
白居易骑马徐行,缓践来到了西湖的附近南面的孤山寺东面的贾公亭,他都无一不曾访游过,都还历历在且。白居易备了看湖面发现湖面刚刚涨满堤岸,正好可以倒映出堤岸上的春树与自己的面庞,天空中重重叠舞的云,也与湖...
...七年苏轼在常州、润州赈灾后写此诗。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叙述惠泉山下的泥土如同濡湿润泽一般,阳
...七年苏轼在常州、润州赈灾后写此诗。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叙述惠泉山下的泥土如同濡湿润泽一般,阳
...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02钱塘湖春行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原文: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
周邦彦——《夜游宫》【内容】: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沈沈千里。桥上酸风射眸子。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古屋寒窗底,听几片、井桐飞坠。不恋单衾再三起。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作者】: 周邦彦(106-1121)...
...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赏析】: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游赏之乐,但并非写全杭州或全西湖,而是写宋时杭州名胜十三楼,这十三楼是临近西湖的一个风景点。有这样的记载:“十三间楼去钱塘门...
《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①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②绿到大江边。斜阳流水推篷③坐,翠色随人欲上船。注释:①这首绝句写诗人由富春至严陵旅行途中所见。富春,此指富春江,是浙江钱塘江的一部分。严陵,此指富春山。同...
“试向富春江畔过,故园犹合有池台”、“风烟俱静,天山共色”……这些优美的句子无不是在赞叹富春江的景色。自古就有“小三峡”之称,与长江三峡、桂林漓江并称的富春江位于中国浙江中部,流贯桐庐、富阳两县,其中...
...,壮观天下无。”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赞美钱塘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大潮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多少游人看客。观潮的场景那真叫一个壮观。潮来前
...妓。更:《全唐诗》校“一作又”。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