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作文300字

Posted

篇首语: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本文为你选取作文所见作文300字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1、所见作文300字(1)

2、初中作文;在校停电之后的所见所闻所感 所见所闻所感作文(2)

3、所见所闻200字 春节所见所闻200字(3)

4、《所见》改写作文(4)

所见作文300字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所见作文3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所见作文300字篇1

一天在游泳回家的路上,我看见嵇山公园里有三位哥哥在小河边网小鱼。

他们用的这张网和我们平常见的网不太一样。平常见到的网又粗又大,而这张网的网线却是又细又密的,而且这是一张不封闭的网,大小和模样与小区里的横幅差不多。两位哥哥就站在小河的两岸各拿着网的一端,将网沉入河水里开始网鱼。

耐心地等了一会儿,看到水面上的浮萍不断下沉,两位哥哥互相打了个招呼,就同时把网向上一提……

那时候我被惊呆了,只见原本空空的网上一下子挂满了许多小鱼,小鱼们在网上扑通扑通地挣扎。哥哥们看到居然有那么多战利品,开心地笑了。

这时我的脑海里产生了一个问题,这些鱼为什么会被网到呢?它们为什么不想办法逃脱呢?妈妈看出了我的`疑问,她告诉我:鱼顺着河流游下来时被网挡住,它的头钻过鱼网,但它的身体却过不去,它想要后退,但两边的鳍却已经被网牢牢地卡住了,这样,它就进退两难,只能乖乖地当俘虏了。原来是这样,我这下可明白了。

一张小小的网,又让我开眼界了!但是我们要保护小动物哦!

所见作文300字篇2

小明过生日的时候,爸爸给他买了一台相机,小明特别喜欢这台相机,每天都挂在脖子上。

放学时,小明看见小伙伴们全都跑到一个小角落,似乎在看什么。他跑过去一看,哦!原来是一位老人家在捏糖啊。小明好奇地把头伸进去。一看赞叹道:“手真巧啊!有孙悟空,鲤鱼跳龙门,兔子拜月等等……可真是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啊!”见了此情景的小明,拿起照相机“咔嚓”一下,就把这个捏糖人给拍下来了。

第2天早上,小明拿着照片向学校走去。路上碰见小红,小军。小明开心地说:“早上好!告诉你们昨天我拍了一张照片,你们看吗?”“好啊!”小红和小军一看,脸上露出了笑容。

不一会儿,小红回头跑去,小明着急地问:“你们去哪呀!”“我们去看捏糖人呀!”“等等我呀!”小明急促地说。

所见作文300字篇3

夏日里,夕阳西下。火红的太阳慢慢地下降,一缕缕余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闪闪的,像撒上了一层碎金。

在野外的林荫道上,一位骑在黄牛背上,头戴斗笠,身穿大衣,长着一双机灵的大眼睛的小牧童,缓缓而来。不知他有什么开心事儿,一路唱到树林,声音好响。就连这头黄牛也“哞哞”地叫着,仿佛在给小牧童伴奏呢!

忽然,小牧童看到一只知了在树梢上“知了……知了……”不停地叫着,样子像在和小牧童比唱歌。他气极了,心想:一只小小的知了怎么可以和我这么一个人来比唱歌呢?便下定决心,要抓住那只知了。

他把头上的斗笠摘下来,悄悄地爬上树,“啪”,他迅速地对准了小知了扣了上去,“哈哈,抓到你了,我要和小伙伴们一起玩你!”他兴奋的说。 接着,他慢慢的打开斗笠,谁知,它扑了个空。小知了受到了惊吓,爬到更高处去了。于是,小牧童只好回家拿了一个他去年抓蝴蝶的网,重新来到树林里,望着树上的知了,说:“你跑不掉了!”随机挥下了网,把这只蝉捕到了手中,然后,又哼着之前的那首歌,放牛去了。

诗人袁枚看到了,立刻提笔写下了我们今天吟诵的古诗——《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初中作文;在校停电之后的所见所闻所感 所见所闻所感作文

篇一:《所见所闻所感》

所想所见所感

前几天,我陪妈妈去了一趟银行,看见一个阿姨把工作证、结婚证和户口本都扔在柜台上,可就是没有身份证。接着,银行的工作人员发难了:“对不起,小姐,没有身份证这笔存款不可以取。”阿姨着急了,她说:“我可等这笔钱急用呢,谁会为了2000元钱费那么大劲儿去冒险啊。再说了,你们不是有监控录象吗,大不了以后查出来你们通缉我呀„„”阿姨情绪比较激动,嗓门极高,语速奇快,话语排山倒海般地把在场的所有人都淹没了。我听得晕头转向,可工作人员却依然泰然自若,冷静地,或者说是面无表情地说:“没到期的存款要求特严,没身份证就是不能取,您别白费力了。”呵呵,一看银行工作人员部着急部着慌的样子就知道她们对这种事早已司空见惯了,要不然怎么这般淡然呢?只见那个阿姨气急败坏地直跺脚,可是„„唉,这样做只是徒劳而已。

我百般无聊地回到家,躺到床上,回想起刚才看到的事,替阿姨不平:“不就是一张卡片嘛,怎么能剥夺人的正常权利呢?!”虽然我没有身份证,当然也没有丢过身份证,但是我想:丢了身份证的感觉就是惶惶不可终日,就像是被人从脚跟处把影子硬生生地割了一样。 可能有人要问:“为什么把身份证形容成影子呢?”这是因为影子这东西实在是很怪,它是你的东西,可它又算不上是东西。你想想啊,没有了影子,你身体跟以前一样健康,什么都不会受到影响。但没了影子,在大白天往人群里一站,就会心虚,会觉得自己是异类,失去了所有的依靠,内心会充满无助和恐怖感,让人无法忍受。

想着想着,我不由得批评起现代文明社会僵死制度给世界带来的荒诞,又不禁想起被批倒搞臭了的古代科举制度,嘿,一提起来我就生气,它残害了多少有真才实学之士,扼杀了多少不可多得的人才!仅凭脱离实际的僵化的考试,就否定无数良才的一切一切,只要一想到这些我心不宁,气不平!

但当我冷静下来之后,转念一想身为我们这个群居社会中的一员,除了自己的家人、朋友,我们还和许多不认识的人互相依靠着生活,你也许没有察觉到,但事实确实是这样。那么,那些人凭什么相信你呢?也只有凭这些类似影子的东西来证明自己,来让他人安心,获取他人的信任了。

当人们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免不了抱怨、愤怒、不平,但我还是请大家也体谅体谅社会这样规定的苦衷,一旦想明白了或许你也会像我一样,觉得情有可原呢!上面那位阿姨您心平了气和了吗?

篇二:《初中“目标作文”与阶段训练》

初中“目标作文”与阶段训练 “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是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中的一个方面。作文教学要努力体现这一点。因为它是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体现,也是学生叙写生活、感悟生活、理解生活的主要实践基地。只有在教学中认真研究,寻求科学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地“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作文教学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在实践中进行有效的训练,方能很好地推进素质教育。作文教学的传统模式要大胆改进,“目标作文”就是本人提出并在反复实践总结后得出的可行而适用的教学模式。

一、目标

(1)、总目标:以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关于作文教学的目标为总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叙写真实的生活经历,感悟生活,表达对生活的认识,理解和看法等。全面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2)、课堂目标:主要培养学生写作记叙文的能力,兼以学习写作简单的说明文、散文、小说、诗歌等;掌握行文的基本技能与技巧;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如:记叙的顺序与详略的处理、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的运用、怎样开头和结尾的方法、行文波澜的设置与前后的照应、章回式还是片段组合等

多样结构、创新思维的方法及使文章新颖别致的基本要素等。我把它们分成阶段目标和课堂目标来教学。 教学中做到目标明确,对《大纲》目标实行分解,通过阶段目标和多个课堂目标的教学实践活动,在逐步实现个体目标的基础上,最后达到实现总体目标的的愿望。

二、阶段训练 学生年级阶段的不同,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写作基础也不一样,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作文教学实行具体而系统的实践规划。我认为把整个初中三年时间划为三个阶段:“奠基——夯实——提高”。七年级为第一阶段,八年级为地第二阶段,九年级为第三阶段。各阶段要有较为明确的目标,因材施教和组织开展作文教学的写作实践活动。完成阶段目标。 1、奠基:要求学生自由抒写真实的生活经历,能运用语言文字有条理地清楚地表达对学习生活的所见所闻和真实感受。培养他们运用语言的基本功。激发他们的写作情趣和渴求写作的愿望,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和态度打下基础。 这一阶段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写作记叙文。能清楚明白地叙写生活和表达情感的能力。课堂上要逐步实现的目标有:掌握记叙的要素和几种顺序的用法、做到祥略得当、层次分明、学习最基本的结构形式(如章回式、片段组合式等)。

在技能和技巧方面学习概括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掌握在文章中设置波澜的几种方法等。 课堂里要进行有目的的指导实践。课外要鼓励学生多作写作的实践训练。要善于引导他们去发现感点,做到真实,真情。从身边人和事入手,写什么都可以(有意义有价值的),做到有感而发。可以写亲情、友情,也可以写希望与梦想,也可以写酸甜苦辣、快乐与悲丧,也可以写学习的心得体会,也可以写读书的收获,也可以就身边人、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等。 每周一次课堂作文和自由写作一篇习作。有的学生厌作或者是写作基础太差,训练要求不宜过高,可以降低他们的标准,要激发他们写作的情趣,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可能最初什么也不会写,逐渐能写几十字、百把字的短文。对写得好的习作要在班里及时评价、交流与推广,尤其是后进生的进步要及时表扬。要相信他们,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写出好文章的。 这个阶段,我把它称为“奠基”。简言之,就是“两基”。即奠定最基本的语文能力基础和培养最基本的写作情趣和态度。

2、夯实 这是第二阶段。在七年级奠定了写作的基础上。目标要求就不同,要在基本能写作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灵活地运用写作

的技能与技巧,在作文中尽量体现。提高作文质量,使语言增色,文章增辉。 训练方法:广泛地阅读名文佳作,从中汲取写作的精髓。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为什么给你的感觉这样好,文中运用了什么技巧,采用了什么结构,设置了哪些波澜,写作的角度怎样选取,见解有什么独到,哪些语句动人,语言有什么特色等。要在自己的感悟中受到熏陶和影响,并产生急于想在自己文章中试试的欲望。 课堂作文训练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课堂上安排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训练目标,采用命题或话题的方式作文。明确要求在作文里要体现这个训练目标。如:前后对比的运用、环境烘托、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思想性格„等等。讲评也把这个目标的实现放在主要地位。 课外实践,要求学生自觉阅读有关读物,每周向同学们介绍一篇自己读的感觉特别好的文章,要说说你认为好的理由。(可利用每天课前几分钟的说话训练或美文欣赏时进行,轮流或点名开展,每节课一人)。自觉积累好的语语,名言,精彩语段等,全力准备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一周写习作一篇。 这样开展作文教学实践活动,学生在指导写作和自己的“悟”下,一定会迅速夯实作文基础和走向更高的境地。

3、提高

这是第三阶段。提高是指作文的档次而言。写文章不难,难的是创新,要创新,才有档次。这个目标更高远。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挖掘学生创新潜能。这不仅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必要,也是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发展方向。 作文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创新”。能在作文里创新,我认为是作文的最高境界。写出一般档次的作文,多数学生都做得到,但要写出佳作美文的就不多。因此, 要努力在这个方面下工夫。要创新,就得从文章本身要素去寻找途径。 我认为,创新可以体现在五个方面:标题,结构,技巧,中心和语言。题目是文章的文眼,“好题一半文”,文章有个好标题,就基本成功了一半。除了具体、贴切之外,还要新颖,别致。当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是这样,大凡话题作文,标题创新的空间大,角度广。如以“沟通”为话题作文,题材的范围是广的,就要看你怎么选择写作的角度了。拟题至少说可以从沟通的内容、工具、感受等角度去考虑。比如你选择的是工具,你会想到礼物、书信吧。我看“粉红色的信签”就比“她给我来信了”要有情致。文章结构要合理,巧妙。波澜曲折,引人入胜是因为写作的技巧处理得好。中心要深刻,见解要独到。语言要有特色。这些都是创新的基本因素。

篇三:《我的所见所闻》

我的所见所闻

——看社会核心主义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敬业、诚信、友善”这二十四个字是社会核心主义价值观的内容,也是深深刻在我们脑海里的做人准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是对于我国的每一个成员的严格要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提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提倡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养和践行社会核心主义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扶风——这个美丽的北方小城,也在共筑中国梦,坚守社会核心主义价值观的路上做着自己的努力……

相信交通警察这个行业你们都不陌生吧!这几年来,为了贯彻党中央的精神,他们陆续开展了“文明开车,绿色驾驶”“不酒驾、不醉驾”等活动,还在各个学校巡回做通安全知识讲座。在风雨下,我看到的是交警叔叔不畏严寒坚守交通要道指挥交通的坚毅;我看到的是他们在深夜人们都睡下之时还在岗位上做着一次又一次巡查的劳累。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的是整个中华民族为实现中国梦而拼搏奋斗的身影。

可能还有一个职业你们会觉得并不伟大,——清洁工,他们整日清扫着城市中的泥垢、污染物,而又日复一日的被忘记、被谩骂、被侮辱,他们任劳任怨,不

辞辛苦,做着最低下的事情,可是——难道他们不伟大吗?难道他们不值得歌颂吗?

我认识一位清洁工老爷爷,他每天总是很早就起床了,一起来整个楼道就充满了“一二三四,二二三四……”的阳光的操练声。他整日都爽朗的笑着,但扫起地来可一点儿也不马虎,一尘不染的道路仿佛是在为他争辩,每到这时,他总是骄傲的抬起头,接受着来往行人向他投去的赞许的目光。听说,他还是一位共产党员,怪不得知道许多国家法律条款,也怪不得每到周末就去福利院义务劳动了。现在在爷爷的感染下,我们都开始做好事、做文明人了。

交通警察、清洁工、建筑工人、公司文员……我们的社会中再普通不过的他们,用他们那微薄的力量为国家建设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共筑中国梦添上了一份力。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社会一定会越来越好,人们也会越来越健康,越来越开心!

篇四:《中学生作文常见问题分析及指导》

中学生作文常见问题分析及指导

一、立意

首先,表现为审题不清。许多中学生在拿到作文题时不能做到看清题意、咬文嚼字,看到题目就不加思索,急忙下笔,加上平时的积累少,语文素养低,因而行文时不能紧扣题意,或偏题或甚至与作文要求背道而驰。

其次,立意欠深刻新奇。“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如何立意,立何意,至关重要。可是许多学生在写作文时急于完成作文,匆忙审题,轻视题干,或经验主义,审题浮光掠影,自然难深刻,四平八稳,老生常谈,这些都会造成立意平淡、雷同。

再次,重点不突出。缺少全盘把握的能力,抓住一点,不顾其他;或者眉毛胡子一把抓。

那么,如何解决立意上存在的问题呢?初中作文;在校停电之后的所见所闻所感.

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审题的重要性。不管是何种类型的作文题,一般都包含两部分:题干和要求,所以审题可分两步走:审题干和审要求。

题干的内容是作文题的核心,行文前应逐字逐句的看清楚,真正做到咬文嚼字,弄明白写作的中心、材料的范围等问题。例如:《我终于笑了》,在审题时就要注意:“我”表明只能写我的事,以第一人称写作;“终于”表明经历了一番努力之后;“笑”指经历这件事后很高兴;“了”表明这件事已经发生。只有这样,才可能既审题准确,又能出新意。

另外,作文题一般都有几点具体的要求,这是命题者对考生的人文关怀,为的是让考生在具体的构思过程中少走弯路。所以一定要利用好这些要求。

比如下题:作家刘心武在《为你自己高兴》一文的最后写道:“为你自己高兴,因为你的努力奋进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为你自己高兴,因为你能够如现在这样也真是挺不错;为你自己高兴,因为你不为自己设置徒添烦恼的标杆,更不受他

人出于好意而设置的缥缈标杆的蛊惑;为你自己高兴,为你那平凡而充实的问心无愧的存在而高兴!”相信你也有作家笔下所写的值得高兴的事,或者你还有作家没写到的高兴事,那么,请拿起你的笔,以“我真为自己高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把你自己高兴的事写出来。基本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结构完整。(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3)600——00字。

这道作文题分两部分。引题部分引用了一段话,这段话绝不能忽视,因为它提出了值得高兴的几个方面,对考生选材有很大的启发。正题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提醒考生不要受引题几个方面的限制;二是写什么,这最核心——写自己的高兴事。就这一句话,就透露出两个重要信息:写自己,不能写别人;要写的必须是件事,而且是值得高兴的事。不符合这两个要求,就会偏题。再看“基本要求”。第一点三层意思个个重要:既是写事,内容就得具体,前因后果必须交代清楚;既是写自己的事,就必须写出自己真实的体验,没有感情谈何高兴;既是作文,就应该有作文的规矩,结构完整是最基本的要求。

这就是审题。

其次,根据题目要求妥善立意。

(1)立意要正确。中考作文评级标准中对立意的要求是:记叙文要思想感情健康,议论文要观点正确,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只有那些健康的思想、全新的思想,才会把人引领到一个较高的境界。

(2)立意要深刻新颖。要想写出好的作文,就不能人云亦云,要以独到的视角去审视题目中所蕴含的另类内容,避开他人所常写,写别人所未写。即使同一写

作对象,可以从许多角度切入,打破思维的定式,同时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出更深层的意蕴。例如在以“温暖”为题写一篇作文,亲人的亲情、同学的友情,都是可写之材,然而如果只停留在大千世界的表象,就难免浮于表面了。如果深挖温暖的内涵,不难理解,温暖可以是自然界的温暖,构思时可以借助自然界的物象(比如阳光的温暖、春风的和煦等)并赋予这些物象一定的象征性意义,来表现人情的美好,也可以描写真挚的社会人情来表现人心的温暖,这样立意也就显深刻、新颖了。

再次,要尽可能的凸显中心,紧围中心写作。行文时要做到紧贴写作中心,目标始终如一,着墨于材料与中心的结合点,使材料蕴涵的力量直指中心。初中作文;在校停电之后的所见所闻所感.

二、选材、组材

中学生在选材组材上常犯的毛病有:一是选材欠典型、新颖。举例多为身边同学的俗套事例,缺乏典型性、新颖性,或者一看就知道是瞎编乱造的假大空的材料,难以引人入胜,更难以“例”服人。二是结构不紧凑,条理不清晰。表现为段落之间、事例之间因缺少过渡的句、段而成一盘散沙。三是取舍不当,详略不当。只选自己感兴趣的,自己有兴趣的就详写,忽略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如何克服这些毛病呢?

一要建立自己的资料库。中学生尽管生活在社会的各个层面,所见所闻各不相同,各自的生活经历也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熟悉的生活内容,对生活都有自己独特的体验,甚至都有自己的爱好,或者还有一技之长等,这当中或许有感人的事情,或许记载着你的酸甜苦辣,你把它们收集起来,筛选整理以备写作之需。比如,如果你喜欢集邮,集邮过程中的一切就是你写作的材料库中的材料,这些材料在写作中都用得着,可以适合不同的主题需要:集了不少邮票,长了见识——收获;为了求一张好邮票——心愿;集邮中的酸甜苦辣——体验(感受);参加邮展——成功···只要根据题目的要求,注意从自己的材料库里“挖掘”材料,是不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

二写文章一定要分段落。段落是你思路的外在表现,不能只有开头、主体和结尾三个段落,一篇文章最少不能少于六个段落。

三段落的安排要井然有序。写作时要纵观全面,要按一定的顺序写作,不能东扯一点西拉一点 。比如写记叙文时,或顺叙或插叙或倒叙,写说明文时或按时间顺序或按空间顺序或以逻辑为顺序。同时上下段落的写作对象或内容若不同时,要注意插入一个过渡句或过渡段,以起到衔接作用,使全文浑然一体,有紧凑之感。比如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先写在百草园的生活,后写在三味书屋的生活,在两个内容中间就用了一段过渡段,既很好的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又使上下文衔接自然。

四详略安排要得当。关于这一点,只要把握“与中心无关的不写,与中心关系不大的略写,与中心关系密切的详写”这一原则就可以了。

三、文采

中学生作文在文采方面的不足主要有:由于中学生词语蕴藏量小,所以运用时不够准确,表达模糊、僵硬;词语过于枯燥、单调,缺典雅,少韵味;通篇自说自话,少修辞。

在作文时,我们怎样才能裨补缺漏呢?

1.语言上注意辞藻的堆砌——恰当使用修饰语(形容词或副词)。一些修饰语的使用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不仅能够很好的刻画出人物当时的心情、性格特点或思想感情,还能增添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和可读性。例如:“老师面色凝重地对大家说”一句中的“面色凝重”就很好的表现了老师的严肃,同时营造出一种紧张、严肃的氛围,如果去掉该词,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再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描写百草园景色的语句“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中的“碧绿”、“光滑”、“高大”、“紫红”,这些词语从颜色形状等不同的方面对景物进行修饰,给读者以直观的印象,使事物更具体可感,也使文章更饱满、生动。

2.用词力求准确传神。福楼拜是莫泊桑文学创作的启蒙老师,他曾对莫泊桑说:“你所要说的事物,都只有一个词来表达,只有一个动词来表示它的行动,只有一个形容词来形容它。因此就应该去寻找,直到发现这个词,这个动词和这个形容词,而决不应该满足于差不多···”中学生在写作文时,应养成推敲词语的习惯。如鲁迅的《孔乙己》一文中的“排”和“摸”,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动词同是写孔乙己拿钱时的动作,却准确形象地表现了孔乙己前后不同的生活境况。

3.巧用修辞。一篇文章从头到尾自说自话,没有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就会使文章有呆板、单调之感,削弱文章的艺术表现力。依据行文要求巧用修辞,不但能使文章语言生动活泼,还能调节音节,增强语言的音乐美和感染力,使读者爱读、乐读。比如《安塞腰鼓》一文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等等,这些句子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安塞腰鼓所表现出的磅礴的生命力量,读之让人为之亢奋不已。

4.引用古代诗词句或运用名言警句。在文章中恰当引用或改用古诗词、名言警句,就好比借用他人现成的丽装来装扮自己,不费太多的精力,但只要选择得当,照样能使自己光彩照人。例如冰心在《观舞记》中,就借用白居易的两句诗“珠缨炫转星宿摇,花鬘斗薮龙蛇动”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卡拉玛姐妹舞姿的优美。做文时引用古诗词或名言警句,确实能使文章富有诗情画意,增添情趣。

.巧用长短句。长短句结合能避免语言的呆板单调,使文章富有跌宕变化之美。许多学生写作文时多用长句,殊不知短句能使文章显得干脆利落。两者结合起来,文章会增色不少。例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句中长短句夹杂,一气呵成,语言凝练、生动,高度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高贵品质。

四、表现形式

这类问题表现在五个方面:题目欠新颖。表现为拟题用语干巴巴的,缺少修饰性语言;缺乏拟题的技巧、手段;开头平淡。老生常谈、司空见惯地平铺直叙,缺少方法;结尾平淡。与开头平淡情况一样;格式单一,不能有所创新。作文三段式,平淡开头、繁琐叙事、匆忙收尾,缺少变化,不讲技巧;不能合理运用某些写作方法。全文一叙到底,繁琐僵化。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只要在写作时注意以下几点就可以了:

1.标题要醒目。 题目犹如文章的眼睛,题目不醒目,犹如人二目无神。一个好题目往往是内容的的高度概括,它可以总领全文,带动各个部件运转,同

时也可以调动阅卷人的接受意识,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题好一半文”就道出了拟题的重要性。作文要特别注意拟好题目。那么拟题有哪些技巧呢?

首先题目中运用修辞手法,这样的题目新颖,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如:《青春是一首歌》(比喻),《春天的脉息》(拟人),《千年月色万年情》(夸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反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偶),《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引用)。

其次以文章的主旨为文题,如:《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就以文章的主旨命题,如果改成《脱险》就不够深刻了。

第三以文章的中心事件为题,如《孙权劝学》,这类题目让人一目了然,起到很好的概括作用。

第四以叙事线索为题,如《羚羊木雕》,《风筝》等。

最后话题作文的拟题方法还可以是在宽泛的话题前面或后面增补适当的内容,如以“选择”为话题,可以拟题为“无悔地选择”、“痛苦的选择”、“明智的选择”或为“选择坚强”、“选择忍让”、“选择认真”。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方法都不是绝对的,一定要根据自己对题目的理解,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文题。

2.开头要精彩。 开头是展现给读者的第一缕“阳光”,尤其需要悉心打造。它不仅奠定了行文的基调,而且也带给读者一份好心情。新颖的开头往往能够吸引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常见的开头有以下几种:

1)开宗明义,开篇点题。组诗《黄河颂》开篇就指出歌颂黄河的主题,一目了然;

2)直接叙述。这样的开头开门见山,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和阅读兴趣,还能设置悬念,如《羚羊木雕》的开头就直接叙写爸爸妈妈逼问“我”羚羊木雕的下落,营造出紧张的气氛,抓住了读者的心弦;

3)倒叙,直接写出事情的结果。如《背影》一文,开头即写难忘父亲的背影;

4)写景,开头的景物描写或为故事营造一种特殊的氛围,或为文章提供一个特定的背景,使读者如临其境,尽快融入文章内容。如:晚风习习,夏夜窗外蛙声一片,蝉声聒噪,像根杂草刺在我的心头,黯然伤神···

)抒情议论。在抒情议论中可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逗留在大山的巍峨壮美中,我们就会错失大海,走过去,将是另一番浩瀚壮阔的景致;逗留在大海的浩瀚壮阔中,我们就会错失沙漠,走过去,广袤无垠的沙海更震撼心灵;逗留在大漠的黄热浪中,我们就会错失森林,走过去,我们将领略森林的深邃之美。汪国真说,太深的留恋是一种羁绊,绊住的不止有双脚,还有未来,选择逗留只是拥有了一时的风景,而走过去,就是选择了奋斗不息,选择了走过去,就是选择了追求,也就是拥有了追求。拥有了追求,太棒了!——中考满分作文《拥有追求,太棒了!》

3.结尾要意味深长。文章的结尾同文章的题目和开头一样是至关重要的。结尾是留给读者的最后一道“风景”,一定要给读者“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惊喜。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初中作文;在校停电之后的所见所闻所感.

1)结尾首尾呼应。这类结尾与开头相呼应,但不是简单的重复,要有一定的拓展。

2)结尾抒情议论。这类结尾或抒发感情,或富有哲理,富有感染力,给人以心灵的震撼,或点明主旨,深化主题。

3)结尾点题。如:人在初三,志在初三——《人在初三,志在初三》 . 4)结尾总结。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对全文的内容加以总结,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代清楚。初中作文;在校停电之后的所见所闻所感.

)结尾写景。在结尾时,描绘当时的景色,不仅能烘托心情,还能增强文章的氛围,渲染气氛,含蓄而隽永,耐人寻味。

6)结尾发问。在文章的结尾提出问题,会引人深思,达到言尽而意未穷的效果。例如:“在人生这张大考卷上,问题看似简单,答案看似丰富多彩,但真要交出一份满意的答案,远非想象中的简单。你会如何做答呢?”

4.格式上要有创新。在中学课本里,我们就接触过不同格式的文体,如《信客》一文就采用分章节的形式写作。中学生在写作中可以借鉴的格式有:

大小标题并用。即文题由一个主标题和一个副标题组成,副标题一定要与中心紧密联系起来;

写上题记。题记可以引用名言警句、古诗词,也可以引用作文中的一些重要语句,但值得注意的是,题记一定要运用的恰当,不能与写作主旨或写作内容不符,否则会画蛇添足;

日记体。此格式适用于叙述几个场景、几个事件的文章;

书信体。以书信的方式写作也能让人眼睛一亮;

分章节。采用这种格式,需文章篇幅较长,叙述的事件较多。

.要合理运用写作手法。在中学学习中,我们接触到的的写作手法有对比、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等。对比手法能突出强调写作内容;以小见大则通过选择那些能充分体现时代旋律的典型的小事件、小人物、小场景来表现重大的主题;欲扬先抑则在情感的变化中凸显人物性格、情感;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能够多角度的表现写作内容,使内容更饱满、生动、形象。

俗话说,文无定法。以上的几个方面,只是我就初三学生作文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谈的一点陋见,既为给学生们哪怕聊胜于无的一点借鉴,更为抛砖引玉,引出同行的灼灼之言,从而对我的作文教学有大的益处 。

农村中学生作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但在初中生的实际写作过程中,往往出现很多问题,尤其对农村孩子来说,他们接触的东西更少,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写作内容。我从事农村语文教学十五年,深切感受道农村孩子知识的贫乏,下面就谈谈我所教过的孩子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作文的假、大、空:在学生作文中充满了假、大、空的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不知道怎么写,头脑里的东西有限。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文,面对文题,往往迟迟不能下笔,总是觉得没有什么话可说,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大多是初中生平时不注意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因此难以发现问题和形成自己的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写作时要正确引导,应教会学生如何观察生活,如何分析事物。初中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应注意观察,搜集素材,多注意积累。教师要在观念和实践方面让学生明确: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树立说真话、抒真情、讲真事的良好文风。

二、审题死板,不会联系: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在于学生不会审题,他们不能理解题目的含义,不会引申,不会有机地把这个新题目和自己以前写过的作

篇五:《中考满分作文及评析:今天属于我》

中考满分作文及评析:今天属于我

整天沉浸在紧张的学习中,唉,累死我了!今天我要过属于自己的周末,今天属于我。 早上,一睁开眼就望见窗外投来的一缕阳光,这阳光聚集到地上形成一个小光点,恍恍惚惚的这光点给我的一天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今天的阳光属于我。

今天或许是幸福的。也许我会收到一封热情洋溢的来信,也许我会接到同学问候我的亲切电话,也许我会看到妈妈久违的笑脸,也许我会得到爸爸的表扬:“不错,好样

的!”„„这些都来之不易,我会将它们小心翼翼地收藏在记忆宝库里。回忆起来,这些事固然美好,但重要的是今天要好好珍惜,要让这些荣誉永远留在我身边。今天的幸福属于我。

今天或许是难过的。新穿的白球鞋也许会被别人踩一脚,出门时也许会遇到狂风暴雨,也许会因误会与邻居闹翻„„嗨!心里多不好受,算了吧,忘掉它似乎会好受一些。但这些记忆难道就这样丢掉吗?不!这些悲伤与今天一样都是属于我的,生活本来就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今天的悲伤属于我。初中作文;在校停电之后的所见所闻所感.

今天的时间属于我。当我早晨吃饭时,时间在我的饭桌旁悄然而逝;当我到野外散步看风景时,时间又从我身边偷偷溜走;当我放下手中的笔与伙伴们一起嬉闹时,时间飘然地离我而去。“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我读幼儿园时就会背,但现在想想却别有一番道理。今天的时间属于我,不好好把握时间,就等于抛弃了一件本属于我的美好的东西,多可惜!

今天的繁花属于我,今天的小草属于我,今天的苍天大树同样属于我。它们象征着我拥有三分之一的活泼、三分之一的坚韧、三分之一的成熟„„

今天的一切都属于我,阳光、幸福、悲伤、时间、繁花、小草、苍天大树„„都使我尽情的“享有”。惟有好好地把握,才能体会到今天的绚丽多彩。

得分点解读:

这是一篇类似随笔的记叙文,内容新颖,详略得当,结构合理,流畅连贯,极富功底。具体来讲,有下列三个特点:

一是通篇运用排比段的结构,一气呵成。文章除了开头和结尾外,中间分别写了“今天的阳光属于我”、“今天的幸福属于我”、“今天的悲伤属于我”、“今天的时间属于我”。看似很“杂”很“散”,其实都是紧紧围绕“今天属于我”的主题来写的,形散而神不散。

二是选材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文章详写“阳光、幸福、悲伤、时间”,而对“繁花、小草、苍天大树”只一笔带过,进行概括式的叙述。这样文章繁简适当,不仅突出了中心,还让结构疏密有致,让语言交映生辉。

三是紧扣主题,首尾呼应。文章开门见山,写到“整天沉浸在紧张的学习中,今天我要过属于自己的周末”,紧紧扣住了文题所给的背景材料。结尾总结全文,并以“惟有好好地把握,才能体会到今天的绚丽多彩”一句升华主题。这样便使文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同时又使文章主题回环复沓,感染力极强。

2013海南中考满分作文及评析:忧伤的周末

当我们做完最后一道作业题,班主任突然宣布:“明天周末,放假!”全班顿时欢呼雀跃,“耶”声一片。我猛然记起自从进入初中以后,就整天沉浸在紧张的学习中,很少有过属于自己的周末了。

我决定利用这个周末放假时间,回乡下一趟,去看看久别的奶奶。

到了奶奶的老宅院,轻轻推开那道柴门。奶奶正在烧火做饭,听到声音的她“哦”了一声,一见是我,显出意外的喜悦,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奶奶穿着粗布衣裤,显得又矮又瘦,走起路来一颠一颠的,仿佛一阵风就会把她吹倒。奶奶依旧这般质朴,只是人苍老了许多。

到老奶奶家只是心血来潮,忽然发现我已经几年没有见她了。两家离得并不太远,我和爸妈住在县城,奶奶住在乡下。奶奶腿脚不方便,很少来我家,父母一度要求她到我家去住,可奶奶总觉得还是老宅院好,生活几十年了,怎么也不愿意离开。

坐在奶奶身旁,看见奶奶那满头白发,心中生出一丝莫名的酸楚,自从到县城上学以后,我已失去了儿时对她的依恋,以至于几年也没有怎么相见。望着炉膛里忽明忽暗的余火,我一下子拾起了儿时的感觉,那时,我们围坐在炉灶旁,奶奶总爱一边给我们讲故事,一边烤红薯给我们吃。她在炉火下放两个红薯,不时用手去摸一下,待烤软了,便轻轻剥开,给我们漫漫舔吃。为此,我和弟妹们曾经常发生争夺红薯的“战争”„„

如今物依旧,红薯也依旧如此香甜,但身边除我和奶奶外,已空无一人。晚风习习,吹起了童年的往事,再也没有了儿时的欢乐与幸福。失去了就是失去了,再也无法回来了。我仰望天空,心中一片惆怅、失落„„

这,是一个忧伤的周末。

得分点解读:

关心生活,关注社会,并不是成年人的特权。通过这一篇《忧伤的周末》可以看出,在小作者的心中,不仅装盛着书本和学校,而更多的是不尽的童真和亲情。

本文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三:

一是语言简洁流畅,节奏明快。通篇几乎都是用白描的手法,绝少用形容词,节奏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这样使文章内容丰富,时间跨度大,巧妙地拓展了生活空间,既有学校生活的描写,又有家庭生活的叙述,还有童年生活的回忆。

二是刻画入微,真实细腻。如文中对奶奶的描写:“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穿着粗布衣裤,显得又矮又瘦,走起路来一颠一颠的,仿佛一阵风就会把她吹倒”,“满头白发”,写出了奶奶质朴、慈祥、苍老的特点。此外,文中对作者心理活动描写也很细致入微。

三是线索清晰,结构完整。文章明写“我”回奶奶家的所见所闻所感,暗写“我”学习负担之重以及对亲情、童真的回忆与渴望。首尾自然巧妙的呼应,行文过程中有意而又自然的点题,都令文章小巧精致而又活泼灵动,结尾抒发作者“惆怅、失落、忧伤”的心情更是点睛之笔。

篇六:《优秀习作——所见所闻所感》

前几天听《小学生作文指导报》周老师的报告会,虽然很多道理在

平日学习中都知道,但由周老师娓娓道来却多了一些更深的理解。 期中考试已然结束,成绩虽然只代表过去,对于同学们和老师来说是一次阶段性的总结,通过家长会的形式将孩子学习情况与家长相互沟通,在听报告会与家长会过程中看到听到一些事情,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在此做一个记录。

周老师的报告会从热烈的掌声中可以确认是成功的,写作是很多学生的一块心病,总觉得下笔如有神,下笔写千言这样的情况从来跟自己都无缘,不是因为我们在这方面天生愚钝,而只是我们自己的积累不够。有些家长也许会说:“我们孩子的作业都是按时、认真完成的,要求背诵的字、词、句、课文也都是倒背如流,怎么会积累不够呢?

所见所闻200字 春节所见所闻200字

所见所闻200字(一)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一部流传世界各地的著作,它是以一个小孩的日记方式来写的,虽然每篇的篇幅不长,但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爱",一个多么闪亮,多么令人钟爱的字眼.人们追求爱,也希望能拥有爱,爱能使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美好.我们要完全的拥有它,就必须去充实它,让我们携手,共创出人世间最美好的爱.这本书里也正是想表达这一点.

在这本书里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卖炭者与绅士》还有《义快的行为》这两节,第一节写了一个父亲对他儿子诺琵斯的爱,诺琵斯骂培谛的父亲是个"叫花子",诺琵斯的父亲知道后,非要诺琵斯向培谛和他父亲道歉,虽然培谛的父亲一再拒绝,可诺琵斯的父亲还是坚持要让诺琵斯道歉,从这里可以知道,诺琵斯的父亲是一个多么正直的人啊,他用他的爱来熏陶他的儿子,让他的儿子也变成一个关心别人,不取笑他人的人.第二节写的是一个墨盒砸到老师的事件,原因是克洛西被人凌辱,最后忍受不了了,就拿起墨盒向那些人扔去,没想到扔到了刚从门外进来的老师,最后卡隆要帮他顶罪,但老师知道不是他,让肇事者站起来,并没给他处罚,听他讲完事实后把那些人抓了起来,但卡隆跟老师说了些话,老师就不处罚他们了.这里就表现了卡隆他关心他人的一种高尚的精神,并且得饶人过且饶人,这是难得的一种为人处事.

读到这里,我想在这个以经济利益为主的社会上,使同学之间自私自利,以我为主,嫉妒打击,怕得罪人,恶意竞争等不良作风日益生成,那种关爱他人的精神已经渐渐淡漠,在社会加强精神建设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在学校家庭上学习这关爱他人,让自己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爱心来熏陶别人,让爱在人们心中永驻.

《格林童话》读书笔记

《格林童话》是通过“寓教于故事”的形式,让读者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懂得道理,汲取到健康成长的丰富“养料” 。并且,通过寓言故事,教懂读者一些课本上未能学到的道理。教会读者“分辨善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做人不能懒散、智慧是进步的阶梯、遇到危险要冷静„„”等做人、待人的道理。

《格林童话》在语言上朴实无华、生动流畅,简明易懂,朗朗上口,娓娓道来,栩栩如生,又充满了德国的乡土气息,令人倍感亲切。

《格林童话》寓教于乐,每一则故事都有其深刻的人生哲理。《背包、帽子和号角》告诉人们做事不能太贪心,多做一些帮助别人的事,一定会得到他人的好报。《灰姑娘》则说明了凡事不能光看外表,美好的本质总有一天会被人发现的。《不孝的儿子》教人们懂得了对待父母、长辈一定要孝顺、尊敬„„

《格林童话》源自民间,在艺术上通俗、质朴、粗犷、生动,表现了纯真的自然美。文中的主人公个性鲜明,善恶对错一目了然。不少主人公憨态可拘、滑稽可笑,使故事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总是把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矛盾冲突置于斑斓多彩的幻梦之中,借助神奇的力量化解矛盾,以善有

善报、恶有恶报的结局告终。故事中,自然与神奇,现实主义与浪漫幻想交相辉映,融为一体,使读者既感到故事情节合情合理,又体现了读者的意愿,从而得到满足。如今在这样一个物欲如潮如流的社会里,有些人迷失了方向,有时无法正确辨别善与恶、对与错。这种时候,不妨看一下《格林童话》,在一个个生动、简单的故事里你会体味出内在的深刻意义——以理性的态度去辨别世间的善恶对错。看《格林童话》就像是一次心灵的放飞,看看故事情节体味一下其中的意义,欣赏欣赏其语言艺术的特色。犹如采撷最丰硕的花果,吮吸最甜美的甘露,来滋养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

打开《海底两万里》,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和书中的主人公探险家尼摩船长一起乘坐着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

鹦鹉螺号的尼摩船长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他性格古怪,但看到朋友死去却会无声地落泪;他知识渊博,会收容所有厌恶陆地的人;他会把上百万黄金送给穷苦的人;他会把整口袋的珍珠送给可怜的采珠人;甚至还为法国政府偿还几百亿国债;他还会逃避人类,对他人施行可怕的报复„„尼摩船长对人类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他心中充满无尽的痛苦,却仍是个善良的人.

在南极缺氧的时候,当时只有潜水服上的储气罐里还有一丝空气.那时由于缺乏氧气,他们几乎虚脱.这时,尼摩船长没有去吸那最后一丝空气来维持生命,而是把生还的机会留给了教授.他为别人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的行为感动了无数读者,也深深感动了我.

作者的惊人之处不但只是他写的夸张,动人而富有科学意义的小说,更惊人的是他在书中所写的故事,尽管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已不足为奇,但是在凡尔纳的时代,人们还没有发明可以在水下遨游的潜水艇,甚至连电灯都还没有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成功的塑造出鹦鹉螺号潜水艇,并在小说发表2年后,人们制造出的真实的潜水艇,与小说描写的大同小异,这是怎样的预见力,所以说凡尔纳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学为依据.他的许多作品中所描绘的科学幻想在今天都得以实现.更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幻想大胆新奇,并以其逼真,生动,美丽如画令人读来趣味盎然.他的作品情节惊险曲折,人物栩栩如生,结局出人意料.所有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

这部作品叙述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这事发生在一八六六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实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潜水船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水船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布于世.书中的主人公尼摩船长是一个带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

吸引人的人物.尼摩根据自己的设计建造了潜水船,潜航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但这好像又不是他这种孤独生活的惟一目的.他躲避开他的敌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探寻自由,又对自己孤独的生活深深感到悲痛.

这部作品集中了凡尔纳科幻小说的所有特点.曲折紧张,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瞬息万变的人物命运,丰富详尽的科学知识和细节逼真的美妙幻想融于一炉.作者独具匠心,巧妙布局,在漫长的旅行中,时而将读者推入险象环生的险恶环境,时而又带进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波澜壮阔的场面描绘和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交替出现.读来引人入胜,欲罢不能.

就这样,我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开始和书中的主人翁探险者博物学家阿尤那斯,乘坐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他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鹦鹉螺号的主人尼摩船长是个性格阴郁,知识渊博的人,他们一道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极和北冰洋,遇见了许多罕见海底动植物,还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遗址,其中包括著名的沉没城市亚特兰蒂斯,这个拥有与希腊相当的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

鹦鹉螺号从日本海出发,进入太平洋,大洋洲,然后到达印度洋,经过红海和阿拉伯隧道,来到地中海.潜艇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沿着非洲海岸,径直奔向南极地区.然后又沿拉美海岸北上,又跟随暖流来到北海,最后消失在挪威西海岸的大旋涡中.在将近十个月的海底旅程中,鹦鹉螺号以平均每小时十二公里的航速,缓缓行驶.我觉得我自己也随着尼摩船长和他的"客人们"饱览了海底变幻无穷的奇景异观.

整个航程高潮迭起:海底狩猎,参观海底森林,探访海底的亚特兰蒂斯废墟,打捞西班牙沉船的财宝,目睹珊瑚王国的葬礼,与大蜘蛛,鲨鱼,章鱼,博斗,反击土著人的围攻等等.书中都包容了大量的科学,文化和地理,地质学.阿尤那斯在航行中流露出他对尼摩船长出类拔萃的才华与学识的钦佩.

但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还同时告诫人们在看到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重视防止被坏人利用,危害人类自身危机的行为;提出要爱护海豹,鲸等海洋生物,谴责滥杀滥捕的观念.这些至今仍然热门的环保话题,早已在两百年前就有先知者呼吁,可见留下有关人类正义更深层次的思考,才是此书让读者感受丰富多采的历险和涉取传神知识后,启发我们以心灵更大的收获.

小说从海面上"怪兽"出没,频频袭去各国海轮,搅得人心惶惶开始,到鹦鹉螺号被大西洋旋涡吞噬为止,整部小说悬念迭出,环环相扣.这本书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在旅行过程中我和尼摩船长以及游客们都可以说是随着事情发展,而有所变化,有时惶恐不安,有时轻松愉快.

这本书的精妙之处还在于完全自然的知识启迪,虽然书中讲述了不少有关海洋的知识,例如红海一名是源于海中的一种名叫三棱藻的微小生物分泌的黏液造成海水颜色像血一样红.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在读者接受起来十分刻意或困难的,只是一次旅行中的所见所闻罢了,这使人们对因景而生的各种想法和收获都得以牢固的保存.

并不是每一本科幻小说都像《海底两万里》一样富有强烈的可读性,它作

为一本不是凭空捏造而是远见加博学累积成的小说,不但为对海底知识了解不详尽的读者解读了他们的旅程,更让后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与文明.

整部小说动用大量篇幅,不厌其烦地介绍诸如海流,鱼类,贝类,珊瑚,海底植物,海藻,海洋生物循环系统,珍珠生产等科学知识,成为名副其实的科学启蒙小说.

《活着》读书笔记

只要活着

我喜欢看书,喜欢看各种各样的书,看的很杂,文学名著,流行小说都看,只要作者的文笔不是太差,总能让我从头到脚看完整本书.只不过很多时候是当成故事来看,看完了感叹一番也就丢下了.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看了余华写的小说《活着》,《活着》讲述的是一个叫徐福贵的老人一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的老人.作者的笔触很平静,没有刻意去烘托一种跌宕起伏的气氛,随着作者平实的叙述中,经历着主人公的一生苦乐哀愁.看完后掩卷沉思,内心沉重,感觉有说不出的悲——悲凉,悲哀,悲伤„„似乎人生所能经历的不幸都降临到了主人公身上.想着主人公的经历,禁不住疑问: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徐福贵出生富贵,却是个地道的败家子,从小到大干尽了荒唐事,嫖娼,赌博生生让自己从一个阔少爷变成了个穷光蛋.这期间,他唯一做对的事就是娶了家珍做老婆.这个同样出生富贵的富家千金没有一句怨言的包容了迷途丈夫,撑起了日后苦难的天空.

从地主到赤贫,徐福贵也不是没有恨过,恨这个,恨那个,最后恨的还是自个,有道是自作孽不可活,怨谁 他活着,接受了自己新的身份.是啊,就如他娘所说:"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活着的意义并非只是富贵.

自从做了佃户,也许劳动是能改变一个人,不,应该说是生活,为了活着,一家人的活着,徐福贵努力劳作,再不若从前的荒唐,活着也似乎有了目标.用书中的话说就是:日子过的又苦又累,心里反到踏实了.他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他们徐家从小鸡变成鹅,鹅变成羊,羊变成牛,慢慢的重新发起来.只是世事难料,他被抓壮丁上了战场.在战场上历经生死,成了俘虏后面对解放军是选择留下还是领了盘缠回家时,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回家,那一刻,对家庭的牵挂也许是他活着的唯一理由吧.只是现在想想,如果那时他选择的是留下,也许人生会有所不一样吧,就如那同样成了俘虏选择留下参加解放军的春生.

解放了,土地改革,买了他家所有田地的龙二被枪毙了,真当是福兮,祸兮.这一刻,主人公已经想开了,认命了.用家珍的说法就是: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是啊,经历过分离之苦的家人才知道团圆的真实可贵.活着,不就是一家人平平安安在一起.

日子就这样清贫而又安稳的过去了.直到„„

"抽一点血就抽一点,医院里的人为了救县长女人的命,一抽上我儿子的血就再不停了 „„ 那时有庆已经不行了,可是出来的医生说血还不够用.抽血的那

个乌龟王八蛋,把我儿子的血差不多都抽干了.有庆嘴唇都青了还不住手,等到有庆的脑袋一歪摔在地上,那人才慌了,去叫来医生,医生蹲在地上拿听筒听了听说:'心跳都没了.'医生也没怎么当会事,只是骂了一声抽血的:'你真是胡闹.'就跑到产房救县长的女人了."

看到这里真是说不出的愤懑,一条鲜活的人命,就这样没了,怎么会如此荒唐 怎么会有如此草菅人命的事 真是什么样的人心 也许这就是当时社会的沉重吧.

回头看我们的主人公,他活着,因为家珍.儿子有庆死了,老婆家珍病重,好像随时会跟了有庆而去,想着往日种种,徐福贵撑了下来,跟着他受尽苦难的家珍需要他活下去.

小时候生病成了聋哑的女儿凤霞嫁人了,女婿虽然是个偏头,却是个极好的人,一家人和和睦睦,生活似乎又有了奔头.凤霞的怀孕更是让这家饱经苦难的人喜极而泣,可是,这简单的幸福又终结在凤霞的分娩上.孩子生下来了,凤霞却死了.三个月不到,家珍也死了.

徐福贵和他的女婿围着他们的希望——苦根,艰难的活着.苦根,一个古灵精怪的孩子,懂事乖巧的让人心疼.四岁的时候,苦根的父亲,徐福贵的女婿——二喜被水泥板压成了肉酱.苦根跟着他外公到了七岁,发着高烧,帮着徐福贵在地里摘棉花.徐福贵心疼外孙,没钱买药,煮了一大锅豆子,出门下地去了.不想回来后就发现苦根被豆子撑死了.

"往后的日子我只能一个人过了,我总想着自己日子也不长了,谁知一过又过了这么些年.„„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的平平常常,„„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

这是主人公的话,书看完了,很压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也许无所谓活着,尘世的苦难,活着的人总得承受,在命运面前,只有忍耐,忍耐孤独,忍耐不幸,甚至是死亡.《活着》并不是要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活着,只是在陈述活着这样一个事实.套用徐福贵夫妇对春生的话来说:活着,好好活着.我们只能等待被时间和命运遗弃,而没有权利抛弃生命.在命运面前,也许不能不感叹人类的无力吧.改变不了活着的事实,就改变活着的态度吧,只要活着,总有希望,态度也许至少是可以改变活着的状态,或者好,或者差.只是在生命的尽头至少可以告诉自己,我们活过,也曾经努力过.

《西游记》读书笔记

每当我翻开《西游记》时,总有不同的心情。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动活泼的,小时候的我读起它来总觉得既过瘾又有趣。但今时今日,不变的是那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我的领悟却变了。

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觉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对话旁白;有人还研究它的历史背景、社会现象。但在我看来,他那曲折的情节中暗藏着人们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

所见所闻200字(二)

一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 江

(明)张 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解析: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如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本诗也是如此,用沙鸥的到处飞翔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二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雪中过虎牢

李 汾①

萧萧行李戛弓刀,踏雪行人过虎牢②。广武山③川哀阮籍,黄河襟带控成皋。 身经戎马心愈壮,天入风霜气更豪。横槊赋诗男子事,征西谁为谢诸曹④?

【注】 ①李汾:字长源,金太原平晋(今属山西)人,为元好问“平生三知己”之一。②虎牢:战国末期秦国建置,西汉时易名成皋关。③广武山:嵩山余脉。④谢诸曹:指晋谢安及其弟谢石、其侄谢玄。淝水之战时,谢安为征讨大都督,谢石监江北诸军事,以将军假节征讨大都督,大败苻坚。

(1)联系全诗,结合注释,说说颔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元好问评此诗云:“清壮顿挫,能动摇人心,高处不减唐人。”请从这首诗艺术风格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1)此联紧承首联悲壮苍凉之感而来,写诗人空怀济世之志,终不为世所用的孤独寂寞之情。出句引一代名士阮籍为知音,同命相怜,写出了内心的失意悲凉;对句从广阔的时代背景中再做渲染,奔涌的黄河驾驭着这座阻挡着敌兵而又承载着无奈的古老关城,令人生出无限悲壮。

(2)这首诗以铺叙起笔,先勾勒出一幅壮丽而苍凉的雪中行军图,而后追思古人,抒发失意之慨,感情基调苍凉壮阔而又深沉。后两联则雄起陡转,气势恢弘,抒发了诗人崇高壮美的英雄气概,展示了诗人的昂扬斗志和铁骨豪情,其狂放之态有如李白,沉郁之风好似杜甫,可谓“高处不减唐人”。

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问题:1.一、二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山川的雄阔苍凉,突出了边地的广漠壮阔之景。

2.“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用了比喻的手法。写皇帝的恩泽不能到达玉门关以西。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此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答到这个层次就行了。)

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何须怨”三字不仅见其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戌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也许正因为《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这样想也行。)

这首诗,描写了壮阔苍凉的边塞景物,抒发了守卫边疆的将士们凄怨而又悲壮的情感。诗的首句写自下而上对黄河的远眺,次句写边塞环境的险恶,两句合在一起,用大笔写意的手法,渲染刻画了边塞风光的雄奇苍凉和边防战士们生活环境的艰苦恶劣。

后两句笔锋一转,引入羌笛之声。折杨柳送别本是唐人风习,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词更能引起思乡的离愁。可如今在这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想要折一枝杨柳聊寄别情也不可能,这怎能不让人更感悲伤。全诗表现了盛唐诗人悲凉慷慨的精神风貌。

四 陈子龙《小车行》阅读答案及赏析

小车行

陈子龙

小车班班黄尘晚,夫为推,妇为挽。 出门茫茫何所之?青青者榆疗吾饥。愿得乐土共哺糜。 风吹黄篙,望见垣堵,中有主人当饲汝。扣门无人室无釜,踯躅空巷泪如雨。

【注】陈子龙(160—1647),明末清初文学家。本诗作于崇祯十年。

1.诗歌首句“小车班班黄尘晚”中的“晚”有什么含义?(2分)

2.赏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分)

参考答案

1.既点出天色将晚,又可见夫妇两人推车已久。。(2分)

2.①白描手法,用质朴、简省的语言,不事雕琢,写出了农村的萧条破败,外出逃荒夫妇忍饥挨饿、前途渺茫的凄凉。

②虚实结合。“小车班班黄尘晚, 夫为推,妇为挽。”写所见所闻,为实写。“青青者榆疗吾饥。.愿得乐土共哺糜”为悬想之词,为虚写。“中有主人当饲汝”是夫妇二人的猜想,是虚写。“扣门无人室无釜,踯躅空巷泪如雨”觅食无果,相对垂泪,是实写。(分)

[注释]

1.陈子龙:明末爱国志士和文学家。

2.小车班班:小车,即独轮车;班班,车行之声。

3.挽:牵拉的意思。

4.之:去、往的意思。

.疗我饥:也就是充饥。

6.愿得句:乐士,安乐之地。共哺糜(bǔ í),一起喝粥。

7.垣堵:即屋墙。

.饲汝:给你吃。

9.釜(fǔ):铁锅。

10.踯躅(hí hú):徘徊不前。

[作者介绍]

《所见》改写作文

《所见》改写作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所见》改写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所见》改写作文1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许多人们称着芭蕉扇坐在一起谈笑风生,狗儿们在树下吐着舌头喘气,小知了们在树上“知了,知了”的叫个不停,好像在说:“热死了,热死了”。

有一个牧童骑着黄牛走在邻街小岛上,嘴里唱着嘹亮的歌,歌声在树林里回荡。他走到一棵柳树旁,看见一只知了正在树上休息,想:如果我能抓到它就好了。

他突然闭了口下了牛,把黄牛身上的绳子套在了树枝上,自己蹑手蹑脚地靠近柳树,突然往柳树上一抓,牧童以为他抓到了,摊开手心一看,别说知了了,就连根羽毛都没有。原来知了在那一瞬间飞走了,可幸运的是,知了只是换了个休息地点而已,停在了一棵里柳树不远处的一棵树上。牧童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把两只手捂在了一起轻轻的走向那棵树,确定了位子后,快速地往树上一抓然后马上把手合拢,就这样,知了轻而易举的被牧童给抓住了。就在这时,他脑海中浮现出一句话,不能够伤害生灵。于是,牧童把知了给放了,望着知了离去的背影,牧童笑了。

《所见》改写作文2

在一个夏天的傍晚,天空中映着一大片火红的晚霞。在山坡上,有一只老黄牛正在悠闲地吃着草。一个七八岁的小牧童骑在老黄牛的背上。只见他面带微笑,黑红色的脸上镶嵌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赤着脚,头顶上的小辫子在晚霞的照映下格外显眼。牧童右手拿着牧鞭,左手扶着牛背,悠然地唱起了牧歌。那清脆悦耳的歌声在山间荡漾。老黄牛驮着他,缓缓地走进了树木茂盛的树林。树林里,小鸟在欢唱,知了在鸣叫。仿佛来到了到处充满音乐的世界。

牧童抬头仰望,发现在一棵树的树干上趴着一只知了。这只知了黑黝黝的`背上贴着一对透明的翅膀。他心想:啊!多可爱的知了呀!如果捉住这只知了,让它去和伙伴们的知了比试比试,那冠军就非我莫属了!想到这儿,牧童突然停止了歌唱,悄悄地赶着牛,来到了树下。那知了却还在

“知——了——知——了——”地叫得正欢呢!

牧童小心翼翼地站在黄牛的背上,踮着脚,一边扒着树干,一边飞快地抓住知了。听着手中变调了的叫声,牧童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他一手攥着知了,一手拿着牧鞭,骑在黄牛的背上,又唱起了牧歌,那歌声在山间萦绕……

《所见》改写作文3

在一个赤日炎炎,像个蒸笼似的夏天,一个穿着红背心,头上扎着几根辫子样子七八岁的牧童,正赶着一只强壮的黄牛,慢悠悠地走向一条小河边吃草。

他在黄牛背上唱着牧歌,震动了森林的每一处角落,他的歌声在森林上空回荡,久久不能散去。

他唱起牧歌“青青河边草,牛儿忘不了,要想吃边草,必须过河了……

忽然,牧童停住了唱歌,坐在黄牛背上一动不动,原来,牧童看见了一只蝉想去把那只蝉抓回去,这时牧童慢慢把黄牛赶到河边吃草,他慢慢走过去,仔细一看,这只蝉的个头很大,牧童想:‘如果把这只蝉抓回去,和我的小伙伴比一下特别是那个住在我隔壁家的王二,称自己什么”常胜将军“这次回去一定给他好看。可是这是蝉飞到了一棵很大的树上。牧童怎么够也抓不着,于是牧童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黄牛赶到树下,他慢慢爬上黄牛的背上踮起脚尖。突然,猛地一捂,终于抓到了那只蝉。

他连忙做了一个简单的小笼子,把那只蝉放在笼子咯,等黄牛吃完草,赶着黄牛唱着刚才没唱完的歌,高高兴兴地回了家。

《所见》改写作文4

烈日炎炎,天空没有一丝云彩,柳树姑娘热得弯下了腰,知了在树上声嘶力竭地歌唱。

突然,从远处传来了一阵悦耳的歌声。透过密密层层的枝叶,可以隐隐约约地看到,一位白衣黑裤戴着草帽的牧童,骑在牛背上,牛儿慢慢地向前行走。一转眼,牧童似乎看见了什么,他屏住呼吸,不再歌唱,机警的儿童发现了着杨树上的知了,于是,他轻轻地下了牛背,小心翼翼地朝杨树走去。他纵身一跃,跟着就要抓住树枝上的知了了,可那机灵的鸟儿往上一跳,跳得更高了。枝叶茂密、高达四五米,可望而不可即。这时,牧童有些无可奈何了!

不过,小男孩不会放弃,他朝蝉儿说:喂,有本事你下来,你不下来,我上去捉你!说着,牧童三下五除二一溜烟儿就爬上树了。知了就在他面前,他向前一扑,知了被他抓个正着。这时,他才忍不住咯咯咯地笑出声来。

他小心翼翼地捧着知了,如获至宝!笑眯眯地跨上牛背,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这有趣的一切,被诗人袁枚看见了,便写下了名诗句《所见》: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所见》改写作文

改写《所见》

烈日炎炎,太阳炙烤着大地,天空一丝云彩也没用,仿佛太阳无情的把云彩烤化了一般。柳树姑娘热得垂下身子,有气无力地低下头。

一个身穿红衣蓝裤的牧童骑在一头老黄牛身上,欢乐地歌唱,歌声是那么嘹亮、那么悦耳,动听的歌声传到了树林里的每个角落。

突然,歌声戛然而止,牧童让老黄牛原地不动。因为,他看到槐树上有一只知了,马上从老黄牛的背上跳了下来,他轻而易举地爬到槐树上,聪明的知了一下子预感到危险来临,迅速飞到另一棵树上。

牧童不甘心,一溜烟儿飞身下树,转身往家里跑。他拿好自制的竹竿网兜捕鸟器,到了那棵槐树下,飞快地再次上树,有了工具!这下应该十拿九稳咯!不过,小心为妙!他屏住呼吸,两眼盯住鸣叫的蝉儿,出手了!右手轻轻一网!果然网到了,知了在网子里痛苦地挣扎,牧童理也不理它……

太阳要落山了,牧童骑着黄牛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诗人袁枚见到了这一幕,赶紧飞奔回了客栈,写下了名诗句《所见》: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所见》改写作文6

阳光明媚的一天,一位可爱的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慢慢地在林中缓行,那小牧童戴着笠帽,穿着不得体的衣服,赤着小脚丫。林中除了小牧童清脆明亮的歌声外,没有别的人的声音,好像是他一个人的演唱会,小草和小花跟着小牧童歌声的旋律摇头晃脑,蝴蝶姐姐们为他伴舞,小溪哗啦啦的声音和小蜜蜂嗡嗡嗡的声音为他伴奏这简直是个天然的演奏厅!先让我们听听小牧童的第一曲:

我在林中真快乐。哗啦啦啦啦!

小黄牛与我作伴。哞!

蜜蜂还有小蝴蝶。嗡嗡嗡!

知了知了知了!正当小牧童唱的正起劲的时候,突然又一位主角登场蝉。小牧童立刻停住了歌声,哼,我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主动跟我提出比赛呢!小牧童想,既然是这样,我就把你捉回家,再慢慢比!想着,他轻轻地从牛背上下来,一动不动地仔细听,好找到蝉的位置。

这有趣的一幕被诗人袁枚看见了,他立刻兴冲冲回家,写下了这首富有童趣的诗《所见》。

《所见》改写作文7

晚上,一阵阵寒风吹动着梧桐树的叶子,发出“沙沙沙”的声响,梧叶像美丽的音符往下落,铺了路一地的金黄。

江上的秋风吹起一朵朵浪花,让诗人叶绍翁想起了自己的家乡。

夜已深,周围一片寂静,大家都已经进入了梦乡,只有叶绍翁翻来覆去睡不着。他穿好鞋子走到窗前,向外望去。突然,他看见篱笆旁亮着一盏灯,原来是一个小男孩提着一盏灯笼和一个小女孩蹲在草地上,叶绍翁猜想他们一定是在抓蟋蟀。

“我看到蟋蟀了!”小女孩叫着。

“轻点声,把蟋蟀吓跑了。”小男孩轻声说,“让我来。”

男孩子慢慢地走到蟋蟀旁,迅速把蟋蟀抓住,小女孩打开瓶子,他们轻轻地把蟋蟀装进瓶子里。小男孩和小女孩高兴得跳起来:“我们抓到蟋蟀啦,我们抓到蟋蟀啦!”

看到这一幕,叶绍翁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小时候自己也喜欢和小伙伴偷偷溜出家门,一起去抓蟋蟀,斗蟋蟀。可现在自己独自一人远在他乡,他感到孤独和寂寞,更加想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了。

《所见》改写作文

一天,阳光明媚,照得湖水波光粼粼。山上雾气缭绕,岩石掩映;山下树林郁郁葱葱,青翠欲滴。在哪树林中,穿插着一条曲径通幽的小路,一切都那么安静……。

突然,小路上传来了熟悉的歌声。起先小的几乎听不到,但慢慢地,那歌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嘹亮……。渐渐地,天边出现了一个牧童,一手拿竹竿,一手拿着一本书。到了湖边,牧童把水牛放到湖里,便回到柳树边,拿出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他读得那么入迷,那么专心致志。不过,那“知了——知了——”的蝉鸣声始终困扰着他。

牧童终于忍受不了了,他“腾”地跳起来,抄起竹竿就往蝉哪儿追。蝉扑了一下翅膀,像是要飞走的样子。牧童只好退回树下,准备伺机而动。蝉放松警惕,只见牧童突然举起竹竿,扑了过去,蝉则猝不及防,被打落在地。

一天的工作结束了,牧童带着蝉美滋滋地回家了。

《所见》改写作文9

夏天来了,一个晴朗的中午,牧童想骑着黄牛到林中转一转,他穿着一件蓝色的衬衫,一件黑白相间的裤子,和一双黑色的小布鞋,手里拿着一根竹竿。老黄牛是老黄色的。他们出发了。

牧童骑着黄牛在林中转,忽然,到了一条河边,牧童不知怎么办,黄牛停了一会,直接下河里,原来这条河只有黄牛半腿那么深。牧童看见林中这么美的景色,不由得哼起了一首小曲,他的歌声很嘹亮,回荡在林中。一阵风拂过,树儿的叶子随风飘扬,好像在为牧童伴舞!

忽然,牧童看见一只正在鸣叫的知了,想去捉它,便马上停止了唱歌,站在树下一动不动、屏息凝神地望着它,然后慢慢地爬上树,一把抓住了知了,知了在牧童手中使劲挣扎,知了知道自己挣扎不过,便不挣扎了,牧童觉得知了好像心服口服,于是就把手露出一点缝隙,知了猛一从牧童手中向上冲,终于逃脱了笼子。牧童很不服气,就用竹杆打这个知了,一不小心,把知了打个半死半活,又来了一个知了,牧童……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牧童的口袋里装着十只知了,可把牧童给累坏了!牧童骑着老黄牛怀着好心情回家了!在树林里留下了牧童美好的回忆。

相关参考

《所见》扩写作文范文

《所见》扩写作文范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所见》扩写作文范文,欢...

《所见》扩写作文范文

《所见》扩写作文范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所见》扩写作文范文,欢...

自己的所见所闻作文

自己的所见所闻作文(通用4篇)在学习、工作或糊口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索自己未来的方向。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

把古诗所见改写成小故事

篇一:把古诗所见改写成小故事陈沛瑶一天,袁枚在森林里散步。他看见一个小牧童骑在一头壮壮的黄牛上,正快乐地唱着歌儿。那歌儿真好听,似乎整个森林都在听呢。突然,那个小牧童听到一个难听的声音。“原来是一只知...

爱心义卖所见作文

爱心义卖所见作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糊口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认识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索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顿的爱心义...

高一春节所见所闻作文1000字

...是以前的物质缺乏。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春节所见所闻作文1000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高一春节所见所闻作文1000字1汉族的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美酒、福橘、苹果、...

车上所见

XX年8月18日星期六晴今天下午,我走出外婆家门口,坐在摩托车上,看见长命白岁的小树苗,没有泥土都能长出来。远远看去,有像一条木棍的小禾苗,还有刚刚长出叶子的玉米。我心里想:希望景色能更美!

金钱所见

金钱所见金钱,那是人类赋予我的名字。我不明白这些字眼儿本身到底有什么意义,但我至少知道:金钱,就是财富;而财富,就是人类物质世界的最高主宰——不是我自夸,我见过的所有人类就是这样,把金钱,把我!放在第...

所见,所想

今天吃完晚饭,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小区的院子里走走。外面有很多人,有的在说话,有的在玩耍,还有的在锻炼身体。我们继续往前走,看到了一片菜地,地里种着白菜,西红柿,苋菜,还有花生呢!我想,我家要是有一块地...

出游所见作文500字

...了一下,然后又笔直的往上长了。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出游所见作文00字,欢迎阅读。出游所见作文00字篇1一个星期天的早上,阳光明媚。妈妈带着我和弟弟去公园玩。出门就见到今天路上车辆特别多。但是交通还是很畅通,为什...

叶绍翁《夜书所见》原文译文及赏析

夜书所见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⑴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⑵。知有儿童挑⑶促织⑷,夜深篱落⑸一灯明。【注释⑴萧萧:风声。梧:梧桐树。⑵客情:旅客思乡之情。⑶挑:读上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⑷...

英雄所见略同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

成语典故英雄所见略同成语拼音yīnɡxiónɡsuǒjiànlüètónɡ成语解释这是对意见相同的双方表示赞美的话。成语故事或出处《三国志·蜀书·庞统传》注引《江表传》:“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成语造句成语英译Greatmindsthinkal...

把所见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篇一:把所见改写成一个小故事龚书宁一天早上,袁枚去山上散步,忽然听见了嘹亮的歌声。于是,他循着歌声走了过去。在一片树林中,他看见了一名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小牧童的头发乱蓬蓬的,手脏兮兮的,好像没有一点...

所见

今天,天气非常炎热.有一个聪明、活泼的小牧童,骑着一头黄牛在山林当中行走.他边骑边唱歌,响亮的歌声,惊动了沉睡中的大地,惊醒了鸟窝里的鸟宝宝.忽然,小牧童听到树上有鸣叫的声音,抬头一看,原来是一只可爱的知了.于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