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区建设情况汇报 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汇报
Posted
篇首语:不要以为你的努力可以一劳永逸,权当做你始终一无所有。本文为你选取作文农村社区建设情况汇报 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汇报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农村社区建设情况汇报 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汇报
第一篇 农村社区建设情况汇报
《2016城乡社区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一、我区城乡社区建设的现状:
我区共有城乡社区77个,其中:城市社区34个,农村社区43个,绝大多数农村社区达到“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建设标准。近几年来,我区投入200万资金建成农村社区村卫生室46个、警务室3个,政府提供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治安、卫生、文化、体育、科技等共10多项公共服务进入农村社区。全区9%的村建有卫生计生、农资供销等社区服务站(点)。
几年来,全区用于城镇社区硬件设施建设的投入达到00万元,34个城市社区2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12个,全部实现了规范化建设标准。为了提升社区的服务水平,通过在社区开展“创先争优”和“星级社区”活动,社区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涌现出昌明、景航等个全市先进社区。各社区健全了社区治安巡逻队伍,形成了人防、技防、物防“三防”立体防范体系。目前,全区共有34名社区民警,34支治安巡逻队伍,有个小区实施了全封闭,2个小区新安装了电子监控设施。
今年,区委、区政府把推进小城镇化建设作为我区今后的重点工作来抓,一方面把街道、街道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稳步推进竟成镇街居体制改革;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鱼山、丽阳、荷塘等西区乡镇小城镇规划,重点抓好鲇鱼山小城镇建设。这些举措必将大力推动我区城乡社区建设上一个新台阶。
二、推进城镇化对城乡社区的作用和影响
(一)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和挑战。一是由城中村改造拆迁所引发的利益矛盾、下岗职工再就业、失地农民生活保障等问题,这些都制约着城市区域性的协调发展。我区每年处理的上访案件,有相当部份是城中村改造拆造引起的。二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我区竟成镇“城中村”改造和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都在促使处于城镇化进程中的社区不断产生利益诉求不同的社会群体,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疏离、排斥甚至对立的状态。三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小农意识与城市文明实现对接过程中会产生矛盾。我市管理比较的差地方往往是城乡结合部,如竟成镇村、村等,由于这些村民不能很好适应城市文明,从而引发了社区生活中的诸多问题,如在社区乱扔垃圾、破坏绿化等屡有发生。
(二)社区在城镇化过程发挥着巨大作用。在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社区建设在城市化过程中的功能和地位日益突出,而要解决的各种社会问题离不开社区,因此,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与推进城市化有着紧密的关系。社区在城市文明建设发挥巨大作用,近年来,我市创建文明城过程中,社区干部和社区志愿者清扫街道、维持交通秩序等工作中付出辛勤的汗水。十七大代表森林社区主任李金霞在拥军优属、社区党建等工作做出有目共睹的成绩。
(三)城镇化是实现农村社区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就目前我区农村经济的发展现实来看,在当前和未来的很长一段时期,小城镇与农村社区的关系,就像小动脉与毛细血管的关系一样。就我区鱼山镇、竟成镇城镇化比较高的乡镇来看,城镇是农民所需商品的日常交易中心,也是农民出售其产品的重要场所。同时,城镇也是是农民获取各种生产、市场信息的重要场所。如果城镇建设发展滞后,显然会影响农村社区中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从而影响农村社区的建设。
三、城乡社区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社会保障制度制约城乡社区协调发展。我区目前建立的是城乡有别的二元社会保障体系。这种城乡有别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有违社会公平,面且制约城乡社区协调发展。农村社区,只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大病医疗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社会养老保险处于停滞状态,其它保险项目还未实施。这种城乡社会保障相互隔离、发展水平不一的客观现状,不但阻碍城乡统筹发展,延缓城镇化进程,导致城乡社会矛盾的加剧,而且不适应城乡社区协调发展。
(二)城乡社区工作各级部门没有有效合力。城乡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参与。但现实情况是涉民部门各干各的,没有形成工作合力,这样势必出现工作严重失衡,也制约了城乡社区建设上水平。
(三)投入不足成为城乡发展的最大矛盾。城乡社区建设和运转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但各级财政投入不足。社区建设资金主要靠“上面争一点、财政拨一点、单位赞助一点、社会筹集一点、自己筹集一点”。由于社区建设资金缺乏,社区设施相对不足。从街道来看,还有30%的社区是租房、借房,所有的社区办公经费短缺。薄弱的基础设施和落后的办公手段使社区满足不了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需求,影响了社区服务功能的发挥。另外,由于经费短缺,社区工作人员没有纳入社会统筹,不享受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待遇。社区工作人员有后顾之忧,较低的待遇影响了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四)城乡二元结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一是政策制度缺陷阻碍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基本的土地资产还不能进入市场。另外,户籍制度缺陷,不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社会保障制度缺陷不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化。二是土地经营制度缺陷不利于农业的产业化。承包土地的易变性及短期性,使得农民不能形成有效的投入,农业生产率低;过于细碎的土地分割缺乏规模效益,不利于农业产业化。
四、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加快城乡社区建设意见和建议
(一)切实加强城乡社区党的建设
要创新社区党建工作的新格局。健全和完善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逐步形成以街道、乡镇党委为核心,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以社会性、地区性、群众性工作为载体,社区内单位组织和社区全体党员共同参与,条块结合,优势互补的党建工作格局。社区党组织要组织和引导社区单位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优势和作用,支持群团组织依照各自的章程独立自主的开展工作,形成和谐社区建设的合力。
(二)转变城镇基层政府职能
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和街道、乡镇要面向社区,明确与社区之间的职责和关系,做到人员配备、工作重心、服务承诺、监督考评、工作经费到社区。要强化“小政府、大社会”意识,保障社区居委会依法独立行使管理社区的职权。社区居委会要充分发挥沟通基层政府与社区居民的桥梁作用,代表居民及时提出有关意见和建议,依法协助政府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要按照“政企、政事、政社分开”的原则,将社会性服务职能从行政职能中分离出来,交由社区承担,对属于政府及有关部门自身应完成的行政性任务,不得硬性摊派到社区;不属于社区的事务,但社区做起来有优势的行政事务性工作,可采取“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办法解决,实现社区管理责、权、利的配套统一。
(三)搞好农村社区建设,要进行体制创新
1、深化土地制度改革。首先,要进一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切实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经营自主权利,允许农民依法采取转包、出租、转让、互换等多种形式将承包地流转。其次,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发挥市场配置农村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2、深化城乡户籍制度改革。从实际出发,建立一元户籍制度。首先,要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和中小城市落户,允许地方户口在农村城镇之间迁移,同时也要允许农民工通过劳动部门和劳务市场进入大城市工作,逐步降低人口迁移的门槛,实现人口的自由流动。其次,户籍与社会待遇脱钩,消除户籍所引起的社会公平问题。
(四)规范各部门工作职责,形成合力。建议由省、市两级出台文件,规范各级涉及城乡社区工作部门的工作职责,逐步形成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搭台协调,部门积极参与城乡社区建设工作机制;形成任务明确,责任到位,上下配合,各部门相互协作的工作协调机制。希望成立城乡社区办公室,主职责是负责研究制订区城乡和谐社区建设的总体目标、实施方案;负责协调各部门和指导各街道(镇乡)社区建设工作等具体工作。该机构的建立,能进一步规范了城乡社区的建设与管理,推动社区建设稳步健康发展。
第二篇 农村社区建设情况汇报
《2016全市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一、我市农村文化建设成就概述
近年来,我市着眼于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坚持以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以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功能为抓手,不断创新农村文化服务内容、方式和手段,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农村文化网络、文体设施基本健全农村社区建设情况汇报
据调查,全市20个镇区全部建有文化机构。镇文化服务站、文体健身中心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332个行政村中,除了村村建有村文化室和村农家书屋外,全市投资2000多万,已使每村都建有包括篮球场、乒乓球室、棋牌室、健身路径等设施的休闲活动中心,新建集中居住点的文体设施也在逐步健全。同时,文化部门还拟定了《市基层文化志愿者服务章程》和《文化志愿者管理意见》,招募了41名农村文化志愿者,缓解了基层有阵地无管理人员的尴尬局面。基层农村文化服务正逐步由单一层次向市、镇、村、户四级文化服务网络发展,投入主体逐步由单纯公办向公办、民办、个体办方向转变。逐步构建起日益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保障了市民的文化权益。
(二)公益文化活动深入农村社区
近年来,我市以“送书、送戏、送电影、送展览”为载体,不断创新公益文化活动,使城镇文化向农村渗透。基层文化设施的使用效益也初显成效,大多数镇村基本做到了阵地有人管理、活动有人组织。各镇文化站全年开放不少于200天,能正常开展书报阅览、体育锻炼、艺术培训、综合展览等多项活动。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藏书平均不少于1000册,每天接待读者0人次以上。基本达到镇每月、村每季一场文化活动,平均每阵地每月接待群众均在200人次以上。全市有各种形式的民间剧团11个,被各镇村聘为文艺宣传队,常年为百姓演出,年均演出20000多场,观众累计达600多万人次。市文化部门每年送戏下乡100多场次,送电影下乡4400多场次,图书流动服务点遍地开花。文化“三下乡”、“四进社区”已成为文化惠民的经常性活动。常年不断的公益文化活动让农民的生活渐趋丰富多彩,文化公益活动改变了农民的消费观念,拉动了农村的文化消费。
(三)农民的文化参与意识逐步增强
近几年,我市以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为主阵地,人民群众自办文化为补充的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兴起。文化宣传部门的文化援助,催生了群众文化的内生机制,发生了由高层“送文化”向基层群众自主参与文化活动的可喜转变。社区文化活动、老年文化活动、企业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全面开花。“城乡文化互动”工程实施后,各镇认真编演节目,向居民展示经济社会、特别是文化发展的成果。吴窑沈甸、如城阚庄、雪岸凌云、林梓桥口、东陈尚书等镇10多个村居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群众文化艺术节,群众参与度前所未有、市民反响十分强烈。“放歌巨变”、“小康之歌”、“开放颂”、“腾江越海金”……群众自编自演、自娱自乐式的文艺节目精彩纷呈。演出人员中有农村老文艺骨干,有近几年从艺校毕业的新生力量,也有社会的一般文艺爱好者。从“社区文艺大调演”到“民间艺术团体优秀节目汇演”;从首届中国小康村篮球赛到机关和乡镇文化体育……乡村文化体育赛事如火如荼。白蒲镇沈桥社区连续八年举办农民艺术节,近万名农民主动参与。群众性文化活动中涌现出一批优秀文艺团队和特色家庭团队:如城锦绣莲湘队、宏坝老年文艺队、九华通剧团被评为“市特色团队”;王勇等四个家庭(团队)分获省和市一等奖。
二、我市农村文化建设成效显著的深层原因分析
(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的引领作用为文化建设提供了政治保障
近年来,我市紧扣科学发展的要求,紧密联系作为后发地区的实际,充分发挥文化的教育引领作用,着力用富有特色的先进文化凝聚全市人民,不断夯实全市上下团结奋斗、跨越发展的共同思想基础,建设全市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围绕“弘扬新时期城市精神,助推桥港经济腾飞发展”主题,举办了新时期城市精神论坛、新时期城市精神演讲比赛、征文竞赛,创作了城市精神系列歌曲广泛传唱,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注入了新的动力。近年来我市还连续开展了“学赶张家港,建设新”、“沿江开发助腾飞,五年巨变看”、“建设全面小康,共创美好生活”、“转型升级调结构,奋力跨江争八强”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围绕四大主题活动分别组织拍摄了《惊涛拍岸》、《大江作证》、《大地放歌》、《转型背后的“转型”》等四部大型电视政论片,组织市民集中观看,广泛开展讨论,引导全市干群深切感受我市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入总结跨越式发展的宝贵经验,牢固确立持续腾飞的新标杆。扎实有效的文化教化和激励活动,有力推动了全市干群思想的大解放,富有特质的核心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确立。领导重视文化建设是我市农村文化繁荣最有力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新时期文化建设提供了先天基础
厚重的历史文化环境是我市文化建设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古邑,建县于东晋义熙七年(公元411年),距今已有1600年历史,是近代中华第一大县,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花木盆景之都、世界长寿养生福地。我市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理学先驱胡瑗、文学家冒辟疆、戏剧家李渔等文化名人辈出。有涉及民俗、民间文学、传统手工技艺、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美术等1项文化成果被列入国务院及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肥沃的传统文化土壤,使新时期文化建设之树枝繁叶茂。近年来我市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基础,以新时期文化建设为抓手,培育出两个被中央领导批示由中央媒体集中宣传的全国重大典型“爱心邮路”和中国杰出青年志愿者赵小亭,深入推进了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特色品牌“爱心文化”的建设。以“爱心邮路”为发端,“爱心基金”为基础,“爱心超市”为窗口,“爱心大使”和“爱心团队”为示范的爱心文化建设体系基本形成,催生了一系列奉献爱心、共建和谐的先进典型,彰显出独特的文化魅力。通过确立爱心文化内涵、丰富爱心活动载体、挖掘爱心典型、推广爱心文化品牌等系列活动,在全社会倡导了凡人善举的价值导向。富有成效的爱心文化建设带动了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实施,提升了全体公民的道德水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日益被内化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三、我市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
(一)文化管理体制欠顺,某些基层文化机构工作缺位
镇文化站是农村文化工作的具体承担者。然而,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后,一些镇文化站有名无实。文化站工作人员的人事权归属乡镇,名义上整合了资源,事实上则削弱了文化职能,使市文化主管部门对人、财、物、事四权下放的镇文化站的管理鞭长莫及,用人机制不畅。受编制管理框框的限制,优秀人才既难进来,又留不住。致使“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成了一句空话。薄弱的人员力量与繁重的文化建设任务形成鲜明的反差。尤其是专业人才缺乏,成了制约文化事业发展的瓶颈。
(二)经费投入机制单一,支撑文化工作有效运转的财力不够农村社区建设情况汇报
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文件中,虽然都要求“各级财政要统筹规划,加大投入”,但由于没有硬性规定,这些要求往往得不到真正落实,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普遍存在。不少地方文化事业经费占财政的比例没有随着财力的增长而增长,如果扣除项目建设和政策性增资因素,有的甚至是负增长。相当一部分的镇文化站办公经费和业务经费不足。
(三)基层文化队伍结构不优,专业人才匮乏
镇文化队伍老化,文化人员结构不优,缺乏活力和创造力。全市镇文化站在七、八十年代招聘的一批文艺骨干,到现在年龄已经老化,有的接近退休,不少文化工作者离岗“转业”,弃文从商、从工,谋求他路。后来补充的新生力量,大多是从乡镇机构改革中分流过来的,懂文化、能胜任的不多。文化机构人才缺乏,青黄不接,专业艺术人才更是匮乏。有些镇文化工作者往往一人身兼数职,甚至出现了虽有文化专职干部的编制而无人员的不良现象。乡镇机构改革时充实进文化机构的机关裁员既无必备的专业知识,又缺乏工作热情,工作难有起色。
(四)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自发开展,缺乏积极的组织和引导
农村税费改革前,村、组都有一定的经济来源,能够组织和承担演出、放映电影等文化活动,组织安排文化活动具有可操作性。税费改革后,村级经费来源不足,客观上造成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的难度。承接文化活动的主体,不再是基层组织,而是婚丧嫁娶的个人。从而形成了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自发、松散、不经常的局面。农村民间文艺团体,也基本上处于自生自灭的状况,缺乏必要的管理、培训和组织,演出市场信息不畅,表演艺术水平不高。有些村文化室缺少群众喜爱的书籍和相关设施设备,不能很好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五)对农村文化工作仍有“软肋”观念,基层干部动力不足
一是思想认识欠硬。不少基层干部反映,现在所有精力几乎全在跑项目、揽资金、达指标等经济工作上,没有精力顾及文化建设。二是位置欠硬。上级对镇村干部的政绩考核偏重考核经济业绩而不注重考核文化发展业绩,使得一些镇村干部觉得抓经济立竿见影,抓文化难见成效,不太愿意将有限的经费投入文化事业发展。三是手段欠硬。由于缺少必要的经费保障,不少镇村文化活动只能靠拉赞助求支援来被动应付。
四、加强我市农村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将对农村文化事业的认识提高到应有的位置
镇党委政府要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充分认识农村文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明确当前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统一安排,统一部署。要切实加强对文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定期研究和帮助解决本地区文化建设和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建立目标责任制和文化工作评价机制,把文化建设纳入党委政府的年度工作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一起下达,一起考核,同样奖惩,进一步增强抓好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文化建设,支持文化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理顺文化管理体制,落实各项文化事业政策
镇村领导要按照中央、省有关文件的要求,大力整合农村有限的公共文化资源,组建集图书阅读、广播电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文体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机构,将其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同时,市委、市政府要制定和落实一系列文化事业政策,支持文化事业发展。文化经费要由市级财政足额直接落实到文化站,防止挪作它用。对中央、省转移支付的文化建设专项经费,地方财政部门要加强监督,并建立与地方财政拨款挂钩机制,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三)优化农村文化人才队伍结构,提高农村文化工作水平
以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契机,抓住文化事业发展的机遇,科学合理地确定文化单位的人员编制及其比例结构。对编制已满,专业人员严重不足的单位,通过改革分流的办法消化非专业人员,为引进专业人才创造空间;对缺编的单位,组织、人事部门要给予支持,适时引进优秀专业人才。要加强活跃在乡村的民间艺人的培训和演出管理。镇文化站要建立文化市场信息通报制度,及时提供演出需求信息;市文化部门要定期对民间团体文化艺人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演技水平;要加强对民间艺术团体演出内容的管理,确保演出内容健康向上,使之成为活跃农村文化的一支重要力量。
(四)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与管理,为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提供保障镇党委政府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要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以创建省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为目标,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有计划、分步骤地逐步对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室、村文化室进行改造和兴建。把村文化室建设与党支部活动室建设结合起来,集中有限财力,坚持建设标准,做到一室多用。农民科技文化中心示范户建设,要采取部门支持、对口帮扶的办法,积极促进发展。同时,要积极鼓励、引导、帮助、扶持农民经营文化产业,鼓励民间资金参与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形成多元投入机制。力争建设一批与更高水康社会相配套、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的基层文化阵地。大力培育文化“特色镇、示范村、中心户”,使之成为开展农村思想文化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有效载体,开展农村思想文化教育的理想阵地。要着力推进镇村(社区)文化阵地功能提升,加强该方面的阵地管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五)积极整合农村文化资源,加快推进农村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
各镇党委政府要积极整合本地区原有的文化项目和文化资源,使其发挥综合性、整体性效益。农村社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可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以及有线电视、数字电视项目实施共建;镇文化站与成人教育中心设施实施共建;镇文化站图书室与当地中小学图书室实施共建。使之实现共同发展,以有效解决农村文化设施分散、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
第三篇 农村社区建设情况汇报
《201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汇报》
在市委、县委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组织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紧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思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围绕与全省同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借鉴“学教”活动的成功经验,以“五争五强”(即争创五星级班子强核心,争当创业型干部强素质,争建规范化机制强管理,争学郑培民精神强服务,争创现代化新农村强实力)活动为载体,突出重点,分类建设,整体推进,全面建设“先锋工程”。现将近几年的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实行以“两推一选”为核心的村干部选拔机制,选好配强两委班子
1、全面实行“两推一选”和“公推直选”,顺利开展村两委换届选举。“两推一选”是指以党员民主推荐、群众推选测评、党内民主选举为主要内容的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制度。2001年我们在全县确定了30个支部开展了“两推一选”的试点,在2002年的支部换届时全部推行了“两推一选”。村委会换届我县自新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以来,于2000年在全市率先实行了公推直选;在去年的村委会换届中又全面实践了公推直选的选举办法。在两委换届选举中有336个村实行了“两推一选”,占99.1%;33个村进行了公推直选。通过换届,一大批年纪轻、有能力的人进入了村两委会班子,提高了村级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在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我们做到了“三个到位”:
一是领导和指导工作到位。县委专门成立了全县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领导(指导)小组;实行了常委分片责任制和县领导联系乡镇制度;并从人大、组织部和民政局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分片指导小组,直接到乡镇和村具体指导。各乡镇实行了乡镇领导联片包村责任制,对“重点村”主要领导亲自挂钩联系。同时,为确保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县委从机关部门中抽调了66名骨干力量,组成21个县驻乡镇工作指导组,对村两委的换届选举实行全程跟踪指导。
二是按章依法办事到位。在选举前对所有参与村两委换届选举的指导人员和工作人员及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进行一次业务培训,重点学习党章、“一法二办法”,确保人人掌握选举工作程序;把好了选民登记关、候选人提名关、资格审查关和选举关,做到法定程序一个不少,应交给选民的权利一点不留,使工作环环相扣。同时,充分发挥了村民选举委员会的作用,对村民选举委员会做到既严格要求,又充分信任;既使其发挥核心作用,又确保做到公道正派;既指导到位,又不包办代替。
三是两委候选人的素质到位。在支部换届选举中,我们制定了“五有五不准”的任职标准,在村委换届中制定了“四有四不宜”的任职资格条件,并通过各种方式向选民宣传,引导党员和选民真正选好自己的“领头雁”和“当家人”。在确定候选人时乡镇党委和村选举委员会严把政治素质关,对明显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坚决从候选人名单中“拿掉”。从这次换届选举的结果看,一些素质不高、任期内工作业绩较差的支书、主任纷纷落选;在此基础上,一大批比较年轻、有一定文化、素质较高的人当选为村支书和主任。新一届村两委会班子成员的文化结构得到改善,年龄结构更趋合理,村级班子更富有战斗力。如新一届村委会班子职数有所减少,主任和委员总数为1074名,比上届减少179名,村委会成员中党员比例达到62%,比上届提高了11个百分点。
2、实行“四个一批”,着力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一是公开竞聘一批村级配套组织及后备干部。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县农村推行公开选拔村干部工作的意见》,通过公开岗位、条件、推荐报名、考试考核、组织考察等程序,把靠得住、有本事的人选拔到村干部岗位上。如在对村会计的选拔中我们实行了任职资格制、任期制和聘任制等“三制”式选拔,共公开选拔村会计341名,村助理会计20名。二是每年公开评议一次村干部。在村干部述职的基础上,公开评议村干部,评议采用两票制方式,一票是全体党员的评议票,一票是村民代表的评议票。五年来在评议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的村干部共19人,分别受到了警告、限期改正、劝退、降职、免职和撤职处理。三是公开选派一批村干部。对“三多”(矛盾纠纷多、历史遗留问题多、来信来访多)支部、贫困村等一些无合适人选的“老大难”村,从乡镇机关干部中选派一批干部一到村任职或帮助工作。近三年来
第四篇 农村社区建设情况汇报
《关于我市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拟出台文件的情况汇报》
《关于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起草说明
市民政局
(2009年9月16日)
一、我市出台农村社区建设意见的依据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了‚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并作出了‚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的战略部署。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准确分析判断我国所处发展阶段的基础上,作出了‚坚持服务农民、依靠农民,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农村社区建设,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部署。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为新形势下的城乡社区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
200年11月7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农村社区建设大会。赵洪祝书记作了如下批示,‚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系统工程,也是我省新农村建设的创新之举。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社区建设,按照‘群众自治、管理有序、设施配套、服务完善、生态和谐、文明祥和’的总体目标,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实践,整体推进农村社区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精神文明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全面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努力开创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崭新局面。‛会上下发了《关于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浙委[200]106号),对全省农村社区建设作了具体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
作为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抓手,2009年4月省城乡社区建设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的通知》(浙社建[2009]3号),对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的重要性、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功能、建设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并对镇、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任务作了分解。
2009年月21日,嘉兴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农村社区建设推进会,并对今年农村村级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任务作了分解,要求我市有40%的行政村开展农村社区村级服务中心建设并建立‚一站式‛服务大厅(嘉社建[2009]4号)。6月12日,嘉兴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嘉委[2009]2号)正式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建设的主要内容及保障措施。
二、我市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情况
我局把建好村级社区服务中心并开展一站式服务作为09年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工作来抓。根据市领导的指示,我们选择了部分基础条件较好的行政村先行试点一站式服务大厅改造(濮院镇永乐村和石门镇民丰村等),并会同纪委、组织、农经、国土等相关部门,在充分征求镇、村意见的基础上,依据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农村政策,将农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点工作的办理程序、主要环节进行认真梳理,明确相关要求,细化操作程序,以工作流程
图的形式固定下来。6月29日在试点村之一濮院镇永乐村召开了全市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座谈会,各镇、街道副书记、分管城乡社区建设工作领导以及部分城乡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参加了会议。与会人员在实地参观永乐村一站式服务大厅以及听取民政局关于前期推进工作的汇报后,普遍认为,村级实行一站式办公,不仅方便了老百姓办事,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关系,也有利于内部管理和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能。会后,各镇、街道均按照不少于40%的标准上报了今年拟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行政村。截至月底止,全市已有1个村级一站式服务大厅投入使用,另有44个村已开始一站式服务大厅改造工作。
应该说,我市农村社区建设已开始起步,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部分基层干部对农村社区建设,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存在观望和畏难情绪。
2、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尚有待健全完善。我市虽及时调整了领导小组,增加了成员单位,但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工作合力尚未完全形成。
3、财力保障尚未到位。市里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文件迟迟未出,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保障措施未最终确定,这也是部分镇、街道观望、等待的原因之一。
为此,我们建议尽快出台我市《关于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同时将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纳入考核评比,从政策上和工作机制、体制上保障农村社区建设,有效地解决目前农村社区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我市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意见的主要内容
6月份,领导小组办公室起草了我市《关于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并于7月初提交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后,月17日再次提交市城乡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修改、审议。现将修改后的《意见》简要汇报如下:
《意见》明确了我市建设农村社区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提出了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落实农村社区建设的保障措施。
总体目标:按照‚试点先行、探索推进、由点到面、全面深化‛的总体思路,2009年全市40%的建制村开展农村社区建设;2010年进一步巩固提高,60%的建制村开展农村社区建设;2011年加大力度深化拓展,0%的建制村开展农村社区建设;2012年全面完成,100%的建制村全面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推进农村物质、精神、政治、生态‚四个文明‛建设以及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
主要内容:一是科学编制和组织实施农村社区规划;二是完善农村社区民主治理机制,包括加强农村社区党的建设、完善农村社区群众自治机制、深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等方面;三是构建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包括健全、完善和发展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农村社区志愿互助服务和农村社区经营性服务等体系;四是加强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
保障措施:针对我市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保障措施:一是要加强领导。要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配合、农民主体、社会参
与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将农村社区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以形成工作合力,并将农村社区建设成效列入领导干部实绩分析的内容之一。二是要加大财政投入。市、镇(街道)两级财政应将农村社区建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市财政对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建设村级社区服务中心并提供一站式服务的行政村,除给予一次性的大厅改造补助之外,还应解决其长效运作机制问题(可参照嘉兴标准,每年按辖区户籍人口年人均元的标准安排村级社区服务中心经费),确实为农村社区开展社区服务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三是要加强队伍建设。社区工作者是社区工作的主体,是社区建设各项工作开展的执行者。农村社区工作人员主要由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务工作者组成,按照社区规模大小,一般配备至7人。四是要营造良好环境。大力营造建设农村社区的舆论氛围,激发农村群众投身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他们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努力打造和谐农村社区。
第五篇 农村社区建设情况汇报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情况汇报》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调研情况汇报
目 录
第一部分 新乡和安阳两市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做法与启示
一、文件纲要
二、实践经验
(一)新乡市的探索经验
(二)新乡市新型社区典型
1、卫辉市(县级市)比干社区
2、新乡县古固寨镇(富康社区)
3、七里营镇刘庄村
(三)安阳市的探索经验
(四)安阳市新型社区典型
1、曲沟镇
2、安阳市效区洪门新型农业社区
第二部分 洛阳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方法与思路
一、新型城镇化标准
二、规划配套标准
三、洛阳城镇化建设的几个类型
四、代表性新型农村社区介绍
(一)伊滨区寇店镇和谐社区建设
建设模式、社区定位、社区亮点、政策支持
(二)孟津县新型农村社区
建设目标、建设标准、土地与资金政策、就业与民生
(三)、宜阳县新型农村社区
(四)、诸葛镇新农村社区
第三部分 潢川县爱国新村社区建设情况
第四部分 省会城市城乡结合部新农村社区情况
一、薛店镇建设情况
二、中牟县白沙镇社区
第一部分 新乡和安阳两市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的做法与启示
一、文件纲要
“新型农村社区”的正式提出,来自于国务院2011年9月29日发出的《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这个文件共46条,其中第20条专讲新农村建设。
河南省新乡市、安阳市先后于200、2009年前后由政府主导,有规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已初具规模,并获得国务院认可,近年来不断有中央领导同志前往视察,还有不少省市组团前往参观学习。
二、新乡和安阳两市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成功实践
(一)新乡市的探索
新乡市北依太行山,南临黄河,与省会郑州隔河相望。辖12个县(市区),国土面积249平方公里,总人口70万,其中农业人口340万,耕地61.万亩,是典型的农业大市。2011年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为179元、733元。现国务院确定该市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
该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2006年开始酝酿、规划、设计、试点,200年全面启动展开,拟把全市370个行政村规划建设为900个新型农村社区。其中,在城镇周围、产业聚集区周边、干线公路两侧等重点区域,共规划建设32个社区,现已基本建成,
新建住房2204万平方米,入住农户10.万户,约0万人。这些新型社区大体可分为“城中村改造型、旧村完善型、村庄合并型、服务共享型、整体搬迁型”五种模式。
资金问题是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难点和关键。新乡市的主要做法是: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并给农民适当的建房补贴。
资金来源:
一是财政倾斜。从2009年开始,市、县两级财政共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平均每年达亿元。
二是农民自筹。主要用于建房。
三是贷款融资。近3年,以土地作抵押,共向农发行融资19.74亿元,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农行对到新社区入住的农户,根据每户不同情况,分别给予1—10万元的建房贷款。
四是整合各项涉农资金。这些资金分散使用,如“撒胡椒面”,很难见成效,一经整合使用,效果显著,立竿见影。农村社区建设情况汇报
五是鼓励社会参与。组建农村公益基金管理中心,制定鼓励企业捐资的优惠政策,累计接受社会无偿捐资2.亿元。
六是集体经济资助。引导鼓励集体经济实力较强的村,资助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七是实施农民财产权保值增值的筹资方案。通过上述这些办法,据已基本建成的32个新型农村社区统计,累计完成各类资金投入224.亿元,平均每个社区6000多万元。这个数字不是新型社区最终建成的结算数字,以后还需较多的后续建设资金投
入。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与建设大中城市所投入的资金,是不能等量齐观的。因为两者投入产出的“效果比”悬殊极大。投入农村资金的效益可以说是乘法效应。也就是说,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办法,促进“三化”协调发展,走出一条新型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路子,要省成倍成几倍的钱。
(二)新乡市新型社区典型
1、卫辉市(县级市)比干社区。该社区因古代著名贤臣比干而命名。比干社区由4个行政村整合而成,共110户,420人,村庄占地16亩,新社区规划占地720亩,可节约土地114亩,建成后可容纳2000户、1万人居住。从2009年启动新社区建设,到目前已拆除36户,迁入新居37户。累计拆除面积261亩,已恢复生态面积70亩,复耕30亩;其余拆除、建设、复耕等工程正在加紧进行。已建成区社区组织健全,基础设施完善,综合服务中心、小学、幼儿园、文化大院、超市、标准化卫生室、健身广场、垃圾中转站、水冲式公厕等一应俱全,总投资10万元的生活污水处理厂也正在建设。已入住农户全部转换为城市户籍,城市就业、低保、新农保、新农合等相关政策逐一落实。由此,又引来省里一家实力雄厚的房地产公司积极为该社区承建代建所有后续项目。预计2012年底建成新居40万平方米,增加1104户(包括外村进来)入住。
附:比干社区打造的“江南style” 卫辉市,自西汉高祖置县以来,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素有“南通十省,北拱神京”之称。如今,卫辉被誉为中国财神之乡、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
第六篇 农村社区建设情况汇报
《宁波市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宁波市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加强农村社区建设,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市委、市政府继新农村建设之后推进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正确把握我市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思路和发展方向,年初以来,我们组织力量深入全市9个县(市、区)63个行政村,通过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走访村民等多种形式对全市农村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村社区建设基本情况
本调研报告中所说的农村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在行政村的地域范围内,依靠政府、社会和村民自身等多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引入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和服务理念,对行政村进行社区化服务和管理,逐步提高农村服务水平和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扎实构建农村基层社会生活共同体的过程。上述对农村社区建设内涵的界定是我们这次调研所形成的成果,因此,我们的调研报告也主要围绕着我市农村如何开展社区化服务和管理工作这一核心主线来展开。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庄布局规划等工作,虽然为农村社区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不属于本次调研报告的范围和内容。
(一) 我市农村社区建设历程简要回顾
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并把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开展了探索。总体来
说,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市农村社区建设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一是形成工作思路阶段(2000-2007年初)。2000年,在城市社区建设取得显著实效、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基础上,我市确定了“巩固提高、延伸拓展”的社区建设工作新思路,适时提出了城镇社区建设、农村社区化管理的概念;200年1月,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城镇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对推进城镇社区建设进行了部署;200年3月,市委、市政府发布《宁波市统筹城乡发展纲要》,正式把农村社区建设列入统筹城乡发展的“六大工程”之一;2007年1月,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化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把农村社区建设纳入了和谐社区建设的范畴,标志着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正式启动。这一阶段,在市级层面主要通过实地调研、召开研讨会、开展学术研究等方式,对农村开展社区建设的必要性、现实条件、内涵、工作任务等问题进行探讨,确定了把农村社区建设定位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部分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把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作为农村社区建设的突破口的工作思路,为下一阶段的试点工作指明了工作方向。与此同时,在这个阶段全市各地广泛开展了撤并村、新农村建设、“百千工程”、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等工作,为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性条件。此外,2003年以慈溪市在宗汉街道庙山村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为起点,慈溪市、镇海区等地相继开展了试点工作,不断积累工作经验,这些试点为在全市开展试点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二是开展试点阶段(2007初-2009年初)。2007年4月,慈溪市、镇海区被民政部列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市(区),由此拉开了全
市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序幕;200年月,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宁波市农村社区建设指导标准(试行)》,初步明确农村社区建设的内涵和任务;200年11月,市民政局在慈溪召开全市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全面总结2007、200年试点工作经验,并明确下一阶段全市农村社区建设的目标任务;200年12月,市委出台《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加快推进新时期我市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又做出了重要部署。这一阶段,市级共下拨10万元福彩公益金资助全市1个村开展试点,加上各地相继开展的县(市、区)级试点,全市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的村达到391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1%,通过在全市范围内大规模试点工作,积累了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完善社区服务、规范社区管理等丰富的工作经验。
三是全面推进阶段(2009年初-现在)。经过前两个阶段的不懈努力,我市农村社区建设初期工作基本完成,目前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约需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从年初到现在,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和市领导的有关指示精神,市民政局代市委、市政府起草了《关于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对今后几年全市农村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主要任务等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明确。市委、市政府也已确定在月底前召开全市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全市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为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 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模式和特点
如前所述,目前全市9个县(市、区)已经有391个村开展了农
村社区建设工作,探索出了各具特色不同类型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如果用传统的地理位臵(城郊村、集镇村、中心村)、经济发展程度(农业村、工业发达村、小康示范村)、人口数量(00人到000人不等)、规模大小(含自然村的多寡及地域面积)等标准来对这些村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进行分类,很难把握问题的实质。我们在对所调研的63个村情况进行分析后认为,用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村的范围,即与建制行政村关系来区分农村社区建设模式比较合理,故总结出“一村一社区”、“多村一社区”、“一村多点”等三种农村社区建设模式。
“一村一社区”模式。采取这种模式的占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村的9%以上,是绝大多数村所采取的模式,典型的村有镇海区蛟川街道棉丰村、慈溪市附海镇花塘村、余姚市泗门镇谢家路村、江北区庄桥街道邵余村、鄞州区咸祥镇南头村等等。“一村一社区”模式的含义是,以一个行政村为单位进行农村社区建设,服务范围以行政村的村民为主,并把区域内的驻村单位和外来人口纳入服务的范围,在组织机构上仍以原村三套班子为基础。主要的特点是做好社区化服务和管理工作,通过建立综合性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及便民服务大厅,以此为依托开展各类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和文体活动,切实方便群众生产生活。这种模式是原行政村工作的升级和创新,所需要的资源容易得到满足,村民认同感也较强,思路也较成熟,基本符合我市大部分农村的现实特点。
“多村一社区”模式。采取这种模式进行农村社区建设的村比较少,约占开展村的3%。主要做法是将地域相近、产业相近、生活环境
相近的几个行政村联合起来开展农村社区建设,通过以其中一个行政村为中心建设社区服务中心,把多个行政村的服务、管理、人力资源充分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区域化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这种模式在建设范围上涉及多个建制行政村,在组织机构、资金投入、人员调配等方面均不同于“一村一社区”模式,需要由政府进行牵头,并成立一个综合性的协调机构,组织协调多个行政村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工作,其特点是逐步弱化原有行政村的影响,更加突出区域化社区的概念,最终建成乡镇(街道)副中心。如北仑区九峰山社区探索实施“九村一社区”的农村社区化管理模式,把九峰山区域内的7个村加上附近的杜家、吕鉴两个村联合开展农村社区建设,采用政府财政投入的方式在九村中心位臵建设一个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并在组织和人员上进行整合,将九个村的大学生村官全部进入社区服务中心办公,为九村村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其特点是组织机构变动大,弱化村,突出社区概念。另外,江北区、象山县桥头镇等地也计划采用“多村一社区”的模式,与北区九峰山社区不同的是,这两个地方主要是采取以一个行政村为中心村辐射带动周边小村的方式,在中心村设立服务中心,在组织机构上并不进行变革,各行政村负责各村事务,突出的是服务中心的服务辐射带动作用,目前,多村一社区模式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还需要慢慢观察它的成效及下一步发展方向。
“一村多点”模式。这种模式在本质上是与“一村一社区”模式相同,主要适用于地域范围较大、自然村较多或村民居住较分散的行政村,做法是在行政村相对中心位臵建立综合性服务中心,为村民办理各类公共服务,并根据自然村分布情况,把服务点分布在几个自然
第七篇 农村社区建设情况汇报
《宜阳县委书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汇报材料》
统筹规划 注重探索
持续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中共宜阳县委书记 王琰君
卢展工书记在省九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建设中原经
济区的核心就是要持续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并赋予其“新型城镇化作引领、新型工业化作主导、新型农业现代化作基础”的实质内涵。作为基层这个层面,必须首先弄清“两不三新”的概念和意义,才能更好的实践、探索和操作。卢书记在基层调研时多次强调新型城镇化首先要在“新”字上做文章,就是区别过去的离土离乡、离土不离乡,农村人口简单地向城镇集中的城镇化,而是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农民就地享受城市化管理、城市化服务、城市化保障的城镇化。并要求把新型农村社区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稳妥地推进,从而实现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的整体协调发展。
领会卢书记讲话精神,个人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反映了农民群众的愿望和需求;是破解用地难、用工难等瓶颈,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建立新型工业化发展体系的需要;是发展优质高效粮食生产及深加工,建立新型农业现
代化发展体系的需要;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民生的现实需要;是扩大投资,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需要;符合河南省情,符合基层实际,符合河南经济社会阶段性发展规律,为“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我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从现实意义上讲,它有效破解了经济社会发展中 “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 的四大难题,解决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实现了“三化”的互融、互动、互促、互进良性发展格局;有利于扩内需、促消费、保增长,增加地方收入;有利于土地流转、规模经营、转移农民,富裕农民。
在实践中,我们把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作为推动新型城
镇化的切入点、结合点、突破口进行探索,有了一个较好的开端。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坚持把握好一个原则,编制好三个规划,实施好四种模式,实现好一个目标。
把握好一个原则。就是把握“农村社区、新型标准、政
策引导、因地制宜、规划先行、产业为基、就业为本、群众自愿、以点带面、分期推进、城乡一体、以乡促城” 4个字的原则。依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探索一条具有特色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农村社区,就是抛开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县城结合部的产业集聚区而在纯农村地区规划建设的社区。新型标准,按照“五化”(绿化、亮化、硬化、垃圾污水洁化、安保智能化)、“十有”(有社区服务中
心、卫生中心、文化中心、警务室、超市、学校〈幼儿园、小学、初中〉、老年公寓、污水处理厂、供水厂和垃圾中转站)的城市社区标准规划、建设和管理。政策引导,制定配套各种优惠、鼓励和支持政策,调动农民主动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因地制宜,社区如何建,标准规模如何定,产业如何培育等都从实际出发,适宜怎么办就怎么办。规划先行,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统筹规划,符合农民的意愿。产业为基,积极发展二、三产业,结合土地流转、结构调整、生态旅游“三篇文章”一起做培育支撑产业。就业为本,社区的居民要有就业门路、稳定的收入。群众自愿,把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完整的交给农民,让农民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按照“四议两公开”的要求表明群众的意愿,确保绝大多数群众满意。以点带面,通过先行2个试点,总结出经验后,在面上推广。分期推进,就是根据不同类型、不同模式,不搞一刀切,一步规划到位,分期实施,条件成熟的先搞,先易后难,不搞强迫命令,不做“夹生饭”。以乡促城,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促进城中村、城郊村、城边村及城乡结合部改造。城乡一体,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现“三化”协调发展,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一样化,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编制好三个规划。坚持因地制宜,整体规划,分类推
进,试点先行,将全县城33个行政村按近、中、远期编
制实施规划。近期规划,今年启动实施新型农村社区6个,涉及24个村1174户4992人,流转土地377亩。中期规划,到201年建成新型农村社区21个,涉及1个村372户16.2万人,流转土地22.4万亩。远期规划,到2020年,完成全县全部33个行政村90个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安置居民总数达到72110户32万人。
实施好四种模式。综合考虑不同区域特点、人口分布、文化特色、产业优势,主要按商贸流通型、旅游服务型、产业带动型、移民搬迁型四种模式规划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实现好一个目标。就是实现“三个集中”(项目向园区
集中、农民向社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六个一体”(城乡规划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创业就业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社会管理一体化)和“四个就地”(就地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就地实现生产集中集聚,就地实现农民转移转换,就地实现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达到群众满意、经济增长、和谐发展的目标。
在新型农村社区具体的推进和建设上,我们注意把握
十个方面。
一是规模标准。除花果山、灵山等旅游景区和上观等
搬迁扶贫区规模在000人以上外,其余新型农村社区规模均在1万人以上。移民搬迁区建设两层或四层房屋,其余农村社区建设四层或六层房屋。
二是土地结构。节约土地复耕,增加耕地面积,确保
粮食产量不降低;节约土地指标进行置换,用于补贴群众建房费用;按土地增减挂钩政策,节余土地用于二、三产业发展需要;村内土地全部实行流转,进行规模经营。
三是产业就业。每个新型农村社区形成一个产业支撑
体系,确保每户有一个就业岗位。
四是群众收入。新型农村社区建成后,保证群众有“三
金”收入,一是土地租金收入,二是到企业从业获得的薪金收入,三是各项惠农补贴资金收入。
五是群众财产,新型农村社区建成后,农民每户都拥
有集体小产权房,并办理房产证,可在社区范围内流动。待条件成熟后,土地性质变为国有办理大产权可上市交易。
六是资金来源,基础设施和公共建设资金由政府负责
投入,平均每人4000元左右。000人左右的社区需要2000万元,10000人左右的社区需要4000万元,其中每个社区市、县配套资金为1000万元,每个社区可均得农口整合资金100万元,基础设施和公共建设资金有一定保障。
七是功能规划。按照“五化”、“十有”的标准规划建设。“五化”:绿化、亮化、硬化、垃圾污水洁化、安保智能化;“十有”:有社区服务中心、卫生中心、文化中心、警务室、超市、学校(幼儿园、小学、初中)、老年公寓、污水处理厂、供水厂和垃圾中转站。
相关参考
...新城镇为定位,以全域城镇化为动力,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一是抓社区规划。2008年,委托山东省城镇规划建筑设计院编制《XX镇总体规划(2007-2020)》,将全镇34个行政村整体规划为5...
...亡,匹夫有责”,自己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一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我深深的感受到就我家乡所处的西部地区的情况来说,要实现这一目标差距还相当大,任务还十分艰巨。这就需要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要更加努力钻研科学...
...取上级有关政策,民生建设成效显著、亮点纷呈。(一)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空前。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完成投资7000余万元,共硬化道路76公里,维修道路35公里,新建过路涵洞123座、生产桥5座;新建深、浅机井及...
...扶总结经验汇报材料求真务实扶资扶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根据市委、市政府和市扶贫办的工作安排,200年,我局与横泾镇永丰村结成对子,三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扶贫办的关怀与支持下,坚持...
同志们:今天,区委、区政府组织召开全区新农村建设暨统筹城乡发展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区委二届五次全会精神,总结交流上半年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安排下半年工作,全力推进今年各项目标任务顺利...
...村建设试点村村位于我乡南部,是一个竹产业支撑型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3405人。近年来,我乡始终坚持以“争创省级新农村示范乡、打造最宜居住乡村”统揽全局,立足于乡域特色,认真谋划新...
...里,区辖1个镇个村、个街道2个社区,人口23万,其中,农村人口2.76万,石化企业人口11.4万。20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亿元,增长23.%。全口径财政收入.77亿元,增长2.%;本级财政收入4.06亿元,增长49.%。农民人均纯收入90...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市农村“卫生清洁”工程领导小组的工作要求,市发改委挂点督导乡工作组先后深入5个村委会28个自然村,分层次、分阶段对乡深入开展“卫生清洁”工程“大干快上奋战70天”活动进展情况进行...
...汇报一下街道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开展情况:XX街道地处滕州市城区东部,28.1平方公里,辖6个社区服务中心,57个居委会,是城市规划中的“中心商务区、高端服务区、旅游休闲区、文体集
...活动已在全社区内全面展开。现将学习调研阶段工作开展情况从两个方面向领导作以汇报:一、采取“四化措施”,确保学习调研活动扎实有效一是强化学习主体。社区和居委会的党员领导干部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示范带动...
按照省、市妇联工作安排,区妇联对近年来我区资助贫困女童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一、帮扶贫困女童情况我区经济的发展,为儿童的生存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但仍有一部分家庭的子女因天灾、疾病等...
一、农村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我局党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抓好新农村建设工作:1、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组。我局成立了由任组长,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工作组。工作组成绩纳入目标管理,工...
...反腐败工作任务落实到责任领导和协办股室,并加入落实情况督查。2、先后组织班子成员、机关党员及
...关心下一代工作扎实开展,取得良好社会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抓组织建设,创建“五好”关工委。坚持以创建领导班子建设好、五老作用发挥好、活动经常效果好、场地建设功能好、积极探索创新好的“五好”关...
...间,7名省纪委常委分别就发挥纪检监察工作职能,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开展纠风工作,加强党性修养,如何查处案件,认真履好乡镇纪委书记职责等方面作了专题辅导讲课,虽然这次培训的时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