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台儿庄战役有感 观血战台儿庄有感
Posted
篇首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本文为你选取作文观台儿庄战役有感 观血战台儿庄有感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观台儿庄战役有感 观血战台儿庄有感
第一篇:《台儿庄战役观后感》
台儿庄战役观后感
周恩来同志当时评价说:“这次胜利虽然在一个地方,但它的意义却在影响战斗全局,影响全国,影响敌人,影响世界。”
台儿庄战役的结局,说明了日军并不是不可战胜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来,日军在华北和华中地区均受到了中国军队的抵抗,而且还在平型关地区遭受了八路军歼灭1000多人的败迹,但总的说进攻是顺利的。这次台儿庄战役,日军两个精锐师团的主力一部却在中国军队的包围攻击下,仓皇败退,溃逃时重武器、军用物资和士兵的尸体大量遗弃在战场上。这是日军一次战役进攻中的败退。这在日军侵华战争以来尚属首次。在日军来说,这不仅是在兵力数量上的损失,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挫折。“大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了。日军《步兵第10联队战斗详报》载“不识他人,徒自安于自我陶醉,为国军计,更应以此为慎戒”。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在政治上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鼓舞了抗日军队的士气,用胜利的事实证明了“亡国论”是没有根据的。在军事上取得了消灭日军一万余人的胜利,达到了消耗日军兵力的目的。这些都是有利于抗战持久战的总方针实现的。当然,战役本身对中日战争的全局并不起多大的战略作战,因此对台儿庄战役在军事上的意义,不宜评价过高。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改变了国际上对中日战争前途的看法。抗战爆发以来,国际上对中国抗战的前途大多抱悲观的看法。台儿庄战役胜利的消息传出,有的国家甚至不敢相信。193年4月9日路透社
电讯说;“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在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所以,英赞扬此战胜利的评论。显然,这次胜利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并为争取外援增强了有利条件。
第二篇:《血战台儿庄观后感》
观《血战台儿庄》有感
《血战台儿庄》的编剧,是田军利和费林军这两个年轻人。剧本刊登在《八一电影》杂志上,发表已三年却无人问津。19年3月,陈敦德在北京见到了两位编剧,用当时的高价——3000元买走了剧本,并从八一电影制片厂“借”杨光远出任导演。杨光远是一位集导演与摄影于一身的著名电影艺术家,他担任摄影的影片《归心似箭》、《花枝俏》、《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以及他导演兼摄影的影片《再生之地》、《老板哥和电妹子》等,都给广大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影片讲述的是:
1937年,整个中国都笼罩在国破家亡的气氛当中,7月29号北平沦陷,11月12号上海沦陷,12月13号南京沦陷。神州萧条,生灵涂炭。这个时候的中华大地太需要一场胜利来鼓舞士气了。可是日军却不给中国任何喘息的机会,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了徐州。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在分别占领南京,济南后为了打通津浦路,使南北日军连成一片先后集中个师团,个旅团约24万人于193年1月下旬,开始南北对进,夹击徐州。其中在日军少壮派板垣征四郎,矶骨廉介亲率2个精锐师团。七八万兵力企图会师台儿庄,策应津浦路南端日军攻势,并一举拿下徐州。日军来势凶猛大有一举围歼中共军队之势。
日军对第五战区形成了南北夹攻之势。坐镇徐州的李宗仁知道接下来将面对的必将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恶战。他先调原西北军的老将庞炳勋,防御东路的临沂。调原西北军的孙连仲在台儿庄附近驻防并安排当时背负着汉奸污名的张自忠部防守淮河。就连在山西犯事,无人愿意接纳的川军也被他收入帐下。
193年3月底,日军第2军矶骨师团濑谷支队在攻占了临城及滕县之后,骄狂无比,继续沿津浦路南进,不等南段的日军北上呼应,孤军直扑徐州,想夺打通津浦路线的首功。而此时的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则已经在台儿庄想好了一个“瓮中捉鳖”的方案。 193年3月21号,汤恩伯的20军团在津浦线上与日军做短暂接触后,即奉命陆续让开正面,退入东南山区,矶骨师团果然不出李宗仁所料,舍汤恩伯军团不顾,尽其所有,沿津浦线直扑台儿庄。3月23日凌晨,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前线,与南下的日军部队遭遇,从而打响了台儿庄主战场的战斗。
193年3月24日,日军矶骨师团开始猛烈炮轰,台儿庄的防御工事,战斗异常激烈,国民党第二集团军阵地每日落下的炮弹有六七千发之多,按照当时的武器配备,日军一个团的火力配备,竟超过了中国军队一个普通师的水平。台儿庄城下的苦战整整进行了三天三夜,日军坦克和重炮,轮番对城内进行猛攻,很快日军几乎占领了庄内的三分之二,中国军队只能依靠一些据点,阻挡日军一轮轮进攻。由于战况异常惨烈清真寺
的战斗一直持续到深夜,肉搏后的战场尸横遍野,几乎变成了人间地狱。
孙连仲部队对日军的消耗伤亡很大,台儿庄守军原本只需要坚守3天。但从3月23号开火到29号,三天早已过去。本来说好从日军后方展开合围的汤恩伯部队却迟迟不见踪影(汤恩伯为了保存实力正在枣庄一带的山区来回折腾)。直到蒋介石发电报催促之后,汤恩伯部才出动。李宗仁将6号定为大反攻的日子,为了与汤部里应外合,李宗仁命令固守台儿庄的孙连仲,于日夜里对日军发动一次偷袭。孙连仲悬赏十万大洋组成一支敢死队。敢死队将士绑着手榴弹,手握西北军特有的大刀,义无反顾得冲入敌阵。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战斗,日军丢下60多具尸体,狼狈退逃。中国敢死队员以44人牺牲,仅13人幸存的代价,给予台儿庄的日军以极大的打击,奠定了台儿庄大战胜利的基础。4月6日,汤恩伯的部队最终如期加入了战斗日军第十师团,第五师团这两支号称精锐的部队,在中国军队的包围攻击下,仓皇退逃,连大批重型武器,军需物资和士兵尸体都不得不遗弃战场。台儿庄战役,中国投入兵力二十多个师计十二万人,日军投入两个师个团约三万人。中国军队以损失近两万人为代价,取得歼敌万余人的战果。
19年,正值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之际,广西电影制片厂将抗战初期震惊中外的台儿庄会战搬上银幕,为世人展示了一幅振奋中华民族精神的、惨烈而悲壮的历史画卷,令人耳目一新。这部影片的上马,不能不说这是抗战题材影片上的一个突破。
早在196年,李宗仁从海外归来时,周恩来亲自到机场迎接,并且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宴会。在宴会上,周恩来对应邀出席宴会的著名导演成荫说:“今天李先生从海外回来,我看他有两件事今后可以拍电影。一个是193年李先生指挥国民党杂牌军在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大捷,一个就是今天李先生归根。”
投拍《血战台儿庄》一开始,有些人就认为:“共产党怎么能去表现国民党抗日?而且还打了胜仗呢?”也有人担心:“拍这样的影片不仅经济上冒风险,政治上恐怕也难得通过的。”于是,电影局局长石方禹在北京京西宾馆主持召开《血战台儿庄》剧本座谈会。中宣部、文化部、军事科学院等一些负责人、专家,全国政协副主席程思远先生以及郑洞国、覃异之等原国民党高级将领应邀出席了座谈会。
作为两国军队武力的残酷争斗和两个民族意志的顽强较量,台儿庄大战的惨烈程度不容回避。一个“血”字贯穿全剧,从临沂之战、滕县之战到台儿庄保卫战,影片选取的每一个会战关节,无不是血染的画面。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影片的结尾,那个表现“血肉长城”意境的长四分钟的镜头。在《义勇军进行曲》的前奏响起三次的同时,画面进入残破的城墙一隅:城头,水边,日军丢弃的铁甲坦克旁,成百上千具尸体铺成一条血路,中国军队的灰色军装和侵华日军的黄色军装几乎斑驳难辨;余火还在燃烧,浓烟还在弥漫,一面残缺不全的青天白日旗,飘扬在城墙的最高点„„
当时,适逢已0岁高龄的荷兰著名电影导演伊文思访华。听说有个关于台儿庄会
战的剧本座谈会,他刚下飞机,就要求参加会议。伊文思向主创人员介绍了自己47年前在台儿庄的情况:他从西班牙前线来到中国,在武汉见到了周恩来。台儿庄战事接近尾声时,他和爱泼斯坦等外国记者一起探访台儿庄,用摄像机为中国抗战留下了宝贵的史料。后来,他把在台儿庄会战中拍摄的那些镜头,编辑到纪录片《四万万同胞》里面,在世界各地放映。《血战台儿庄》中诸如“人梯渡桥”、“运河鏖战”等许多动人的场景,都取材于这部著名纪录片的真实镜头。
其实,影片结尾原本是“全国人民敲锣打鼓庆祝胜利”,杨光远和剧组人员却总感到这样的结束分量不够。“眼前是一幅残垣断壁的景象„„到处一片狼藉„„”剧组在台儿庄发现了一个小册子,里面有当时曾访问台儿庄的《新华日报》记者陆诒的文章。杨光远由此受到启发,将结尾改为“血肉长城”——对于血战的胜利,悲壮比欢乐更有力量。
196年6月,李宗仁将军惟一的儿子李幼邻先生在美国得知拍摄《血战台儿庄》的消息后,马上从美国赶回祖国探亲。飞机一落地,就说:“我先不去宾馆,现在就带我去看《血战台儿庄》。”陈敦德告诉他:“电影正在最后制作之中,音乐还没有最后合成。”李幼邻急不可待地要求说:“没关系,我就想马上看到。”在得到电影局同意之后,他观看没有音乐剪辑合成的样片。看了不到十分钟,他的眼泪就哗哗地流下来,紧紧握住李宗仁的扮演者邵宏来的手,连声说: “太像我父亲了,太像我父亲了!”
蒋经国听说后,马上对谢忠侯说:“找一个拷贝来看看。”于是,谢忠侯就找到新华社香港分社。新华社立即报告了中共中央,并很快得到了中共中央的同意。于是,广西电影制片厂就复制了一盘录影带,送给谢忠侯。台湾方面收到拷贝后,宋美龄和蒋经国都观看了《血战台儿庄》,并请国民党中常委的全体人员观看。看完后,蒋经国说:“从这个影片看来,大陆已经承认我们抗战了。这个影片没有往我父亲脸上抹黑。看来,大陆对台湾的政策有所调整,我们相应也要作些调整。”不久后,蒋经国决定同意开放国民党部队老兵回大陆探亲,海峡两岸同胞在骨肉分离了37年后,终于把苦苦的乡愁化做了喜悦的重逢,从而揭开了海峡两岸公开互动往来的序幕。
影片中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形象。
其中,“逃跑将军”韩复举在与矶骨廉介派来的气焰嚣张的使者谈判时表面泰然镇定,其实内心弱小,早已被吓破了胆。37年12月27日,身为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兼山东省主席的韩复举擅自放弃了津浦路北线重镇济南,为日军进犯敞开大门。最终背上骂名,于3年1月24日被枪决。观台儿庄战役有感.
又有汤恩伯所率嫡系王牌军,竟在总攻击的关键时刻,率领重兵,以身后有日军部队,贸然出击会暴露军队主力为由,不肯出兵完成预定围剿任务,致使台儿庄孙连仲所率守军损失惨重。诶,堂堂嫡系主力军竟在这胜负关键时刻干出此等蠢事。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正义凛然,公私分明,识大局的张自忠,虽是身负骂名,但
依旧遵从军人的原则,在国民党军队正需要用人之际,挺身而出,主动承担艰巨任务,面对曾经有过摩擦的庞炳勋,没有任何刁难之意,全身心投入到对抗日军的战斗中去。在日军和国军伤亡惨重的情况下执意拒绝后撤保存实力的建议,带着手枪营前往10师第一线指挥战斗。其出色的军事领导才能以及临危不惧的精神值得学习。当第10师成功增援临沂,张庞紧紧拥抱冰释前嫌的那一刻,我感动不已。在民族大义面前,面对自己的生死仇人,张军长如此的气度让人敬佩。平日里就被宠坏的汤军与此相比,实在相形见绌。观台儿庄战役有感.
其中足智多谋的将领孙连仲也是让人佩服的。我至今还不能忘记那句斩钉截铁的话“要是你敢后退一步,就提着人头来见我,我提着人头去见李长官”。好一个铁杆司令!
最值得一提的是总指挥李宗仁将军,他力排众议,任用张自忠,收编杂牌王铭章部队。利用特殊的地理优势采取瓮中捉鳖的战略部署,为台儿庄战斗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出色的才华自不用多说。
蒋介石形象是这样一个情节:国民党师长王铭章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后,蒋介石亲自主持了追悼会。这时,天空上有日本侵略者的战机飞来扫射轰炸。面对危险,蒋介石临危不乱,发表讲话,镇定自若。而这个经典的镜头画面,与大陆此前反映蒋介石的影片,确实有着显著的不同。
这部影片,拍出了两个人物的形象:一个是在银幕上拍出国民党官兵当年抗战的形象;另一个是在银幕后的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博大、高瞻远瞩、实事求是的形象。”为缓解当时紧张的两岸关系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海峡两岸和平发展并最终实现和平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而三十多年前,故事片《血战台儿庄》为打破因历史和政治缘故所导致两岸同胞“老死不相往来”的樊篱,起到了意料不到的促进作用,也为海内外所有的中国人找到了一个共同的语言——“爱国”。因为两岸只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
第三篇:《观《血战台儿庄》有感》
观《血战台儿庄》有感
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观看了《血战台儿庄》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再现了中国军队在台儿庄阻击妄想进攻徐州的日军。在这20天的意志与耐力的抗衡中,中国军队怀着杀敌报国的志愿,靠着惊人的拼搏精神,最终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在敌强我弱、援军迟迟未到的情况下,驻守在台儿庄的中国军队已伤亡过半,可是战士们依然坚强的支撑着,那一张张血肉模糊的脸上依旧展现着坚强的意志,那一双双深遂的眼睛里依旧闪烁着爱国的光芒;那一颗颗火热的心燃烧着反抗的怒火。一批批战士倒下了,但他们的灵魂却没倒下,并且激励着活着的战士更加英勇的杀敌,最终我军取得了战斗的胜利。观台儿庄战役有感.
<<血战台儿庄>>以真动人,以真感人,以真取胜。我的心常常被<<血战台儿庄>>那一幅幅悲壮的画面揪住。影片中的那一幅幅渗透着浓烈情感的历史画面着实使人难以忘却!
那耿直的古稀老人撞石而亡;众多乡民手举镰刀、斧头、叉子在日军机枪下丧身;身负重伤、不甘受辱的川军小战士的阵亡;满身血污、一身正气的川军师长王铭章在战旗下以身殉国;在刑场上高呼"为我多杀几个鬼子"的营长赵静波的英勇就义;手捆手榴弹的战士扑向日军坦克,与敌人同归于尽……都十分悲壮,无不显出了中华神威。尤其是在影片结尾时,数百具各种姿态阵亡将士的躯体筑成的"血肉观台儿庄战役有感.
长城"在<<义勇军进行曲>>旋律的烘托下,显得更加悲壮。
每当我生活在这片晴空下,仰望天幕,就会感到无数革命先烈屹立在眼前, 他们是多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眷恋自己的亲人。而我们也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站在人生的起点的我们要在这黄金时期发奋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准备着为祖国蓝图添上美丽的一笔!
祖国当时被侵略,是因为国家不富强,虽然现在生活好了,可我还要好好努力,为了祖国的明天而奋斗。
第四篇:《参观台儿庄纪念馆有感》
参观台儿庄纪念馆有感
说来惭愧,作为一个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二十年的山东人,最近才第一次踏入台儿庄,无论怎么说都有点不可思议。枣庄这片土地上,有着太多的文化积淀。滕州,是滕国故里,也是被称作科圣的墨子的家乡,更有汉画石像馆这样的历史文物。薛城,是古薛国的故址,也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的封地,还是造车鼻祖奚仲的家乡。近代,枣庄更是出现了铁道游击队这样的民族的骄傲。这些地方我都一一领略过了他们的风采,却唯独没有去过台儿庄。 当岁月消逝了往日的尘嚣,历史翻过了一页又一夜。二十年之后,我第一次踏上了这片曾经洒满中国战士鲜血的土地,作为一个山东人作为一个当代的革命军人,心中的不平静可想而知。
我们沿着当年血肉拼杀的古运河,来到了当时巷战的主战场——清真寺,只见寺院外墙上弹痕累累,像蜂窝一般,大战之惨烈可见一斑。院内一块0平方厘米的弹墙现已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据说有00多个弹坑。城西南角的火车站始建于1912年,中兴公司投资40万两白银修建了枣邳铁路,连接陇海线,俗称“小陇海”。在台儿庄设南北两站,大战时,北站是中国军队后勤物资的主要装卸站,因此,成为中日双方争夺的焦点,战斗进行的异常惨烈。胜利后的4月日,李宗仁将军到此留影,成为台儿庄大捷永恒的纪念,被西方记者誉为“胜利将军”,广传海内外。现重建的火车站为哥特式建筑,内设李宗仁先生回归祖国影视图片及部分实物,以其珍贵的历史资料,再现了李先生回归祖国前后鲜为人知的内幕。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大战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程思远先生撰写的那气宇轩昂的碑文,令人激动与振奋。沿着纪念馆3级汉白玉大理石阶抬阶而上,依次步入展览馆第一、二、三展厅和全景馆厅,600多件珍贵文物、史料使人们又仿佛回到当年那战火纷飞的年代。看着那些照片和残留的遗迹,让我无不为之动容。那与敌人搏斗的战士,那战后遗留的废墟,无不撞击着我们的心,思绪飞向了那硝烟弥漫的抗战年代。 193年之春,面对日军疯狂进犯,10万爱国将士及庄内居民,在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指挥下,同四万入侵日军进行殊死血战,顽强抵抗10余天,歼敌约二万人,抒写了中国抗战史上乃至世界反法西斯史上辉煌的一页。中国军队在这里据河设防,奋勇抗敌,血战半月,歼敌万余,取得了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谱写了中国抗战史上最辉煌的一页。台儿庄遂为举世瞩目,成为“中华民族扬威之地”。然而,战后的运河古城台儿庄,房“无半掌之壁不饮弹”,地“无方寸之土不沃血”——“三千人家十里街,连日烽火化尘埃。伤心几株红芍药,犹傍瓦砾惨淡开”。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军人以宁死不屈的勇敢精神,手拿落后的武器,与武装到牙齿的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用生命和鲜血,换取了台儿庄大战的胜利,鼓舞了军民的士气,以胜利的事实彻底粉碎了侵略者所谓“不可战胜”的神话!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带给我们无比的精神力量,硕果累累的冠世榴园为我们奉上甘甜的石榴果汁,欣赏着身边的秀美景色,我们再一次深刻地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和生活的幸福美好,提醒我们要珍惜、保护和
热爱这一切!目前,大战纪念馆已成为鲁南苏北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97年又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我把思绪从那战火和硝烟中拉回,怀着对当年将士的深深敬意,倘佯在今日繁华的街道上,我发现战争的硝烟早已从台儿庄人心头散去,崭新的生活已经开始。如今的台儿庄已是座20平方公里土地,全区总人口30多万人的小城,宽阔的大道,飞驰的汽车,蜿蜒不息的古运河,悠扬汽笛声,构成了一幅水乡特有的景色。台儿庄已成为山东省最繁忙的内河港口,每年有2000多只大小船只在这里吞吐。今日的台儿庄北上可观赏碧波荡漾的微山湖水和万顷荷花,南下可游古城徐州,沿古运河又可领略江南的秀色美景。在洒满英雄热血的台儿庄地上,台儿庄人正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描绘出更加美丽的明天。
通过参观学习,我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革命先烈为了民族大义和心中的理想信念甘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深深震撼了我,使我对共产社会主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加坚定了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虽然我现在还不是一个共产党员,今后,我将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党靠拢,像那些革命先辈那样,为共产主义事业、为我们民族振兴事业奋斗我的余生。我更加激发了爱国热情。在台儿庄大战中,40余万中国将士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条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歼灭日军1万余人,使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彻底破灭,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在孟良崮战役中,千千万万将士为了民族解放事
业前赴后继、英勇献身„„所有这些,使我们更深切的感受到我们今天祖国的强盛崛起,今天和平、和谐、和乐的生活环境是来之不易的,是一代又一代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使我们更加热爱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更加热爱我们的党。 这次红色之旅,使我们进一步深刻认识到抗日战争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感受到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继承革命先烈的坚忍不拔、英勇无畏的精神,要敢于面对困难践行当代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五篇:《科级干部台儿庄观后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聊大三天的学习,我深深感到了信息时代知识更新快,瞬息万变,若不及时充电学习,就不能很好的为人民服务。通过理论学习,认识到政府职能的转变,从管理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陈旧的理念已落后于时代。加强学习,增强处理突发事件、公共危机的能力,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十分迫切。通过培训,使我受益良多,深受启发。观台儿庄战役有感.
在区委组织部领导的带领下,月1、19日来到枣庄台儿庄参观学习,在台儿庄战役纪念馆看到了台儿庄大战这一世界反法西斯史谱写的悲壮史诗。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大气、庄严。当我怀着敬仰的心情走进去后,立即就被一张张照片、一组组文字、一幅幅画面、一件件实物吸引,好像来到了战火纷飞的战场。
193年春,敌我双方在鲁苏皖交界处的台儿庄展开了一场反正义与正义、侵略与反侵略的大战。当我看到锈迹斑斑的大刀时,眼前就仿佛展现出当年的情景,将士们手持大刀奋力冲向侵略者,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我军将士凭着一颗爱国之心和对日本鬼子满腔的仇恨,奋勇争先,不怕牺牲,打退了敌人的一次又一次进攻,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在整整半个月的战斗中,我军共歼敌1194人,俘虏719人,缴获步枪1万余支,机枪913挺,大炮27门,战车40辆,击毁飞机3架,打破了日本侵略者“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和“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狼子野心,令人鼓舞!在台儿庄大战中我军也付出了沉重代价,牺牲了3万多将士, 当我看到记录着先烈英名的牌子时,密密的,满满的,一眼望不到头儿,血流成河啊!想想那惨烈景象,谁能不震撼?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在政治
相关参考
在一个双休日里,我和商报小记者一起在山东台儿庄进行了两天的旅游,游玩之后,我的感触极深。来到铁道游击队影视城,这个当时战火纷飞的地方。周围的炮楼和城楼记录着台儿庄之战的画面,旁边的一个个刑具体现出游击...
小时候我听老师讲上甘岭的故事,似懂非懂。如今,重温经典,再看描述半个世纪前一场残酷战役的《上甘岭》电影,依然让我无比震撼。电影《上甘岭》讲的是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抗击美帝侵略者的一次战役。在这场战役中...
201X年9月3日是抗日战役胜利70周年的纪念日,为了庆祝胜利、牢记历史,国家还公布今年的9月3日放假一天,首都北京还有盛大的阅兵典礼呢。我们也响应学校的号召,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去参观了萧山的抗日战役纪念馆,...
没有哪一个春天会迟到,但是有人却永远留在了寒冬。——题记国庆之际,和哥哥一起去看了长津湖,我用我的176分钟去看这部震撼人心,永载史册的战役,紧张与忐忑,但更多的却是深深地触动。《长津湖》以长津湖战役为背...
铭记历史,吾辈当自强抓住国庆假期的尾巴,妈妈带我来电影院观看《长津湖》。原本对战争片不感冒的我,被这部176分钟的影片震撼了,每一分钟都看得聚精会神。故事讲述了71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悲壮历史,天寒...
今天,我观赏了《四渡赤水》这部电影。《四渡赤水》这部电影主要讲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在几十万国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运动战战役。经过一渡赤水,由于敌情急剧变化和党内部的问题,北渡长江...
魏巍曾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这样写道: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看完《长津湖》后,我更能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电影中紧张的氛围烘托,宏大的场面展现,残酷的战争...
在新中国成立72周年国庆之际,我和妈妈观看了电影《长津湖》。影片主要讲述:1950年10月,美国不顾中国强烈抗议依然跨过三八线,直逼鸭绿江,打到中国边境,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在冰天雪地的长津湖与世界上武器最先进的...
《开国大典》在硝烟弥漫的战火中拉开了帷幕。随着激情澎湃的讲述,把我的思绪拉到了1948到1949年的岁月里。1948年底,毛主席、党中央在河北省西柏坡村指挥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除夕夜,解放了的西柏坡,乡亲们在欢庆胜...
对于中国近代史极度痴迷的我,并不满足于历史书上对虎门销烟和鸦片战争“只字片语”的,描写。所以我一直在寻找一部能够让我深入了解虎门销烟和鸦片战争的电影,我选择了《林则徐》。不曾想《林则徐》是一部拍摄于上...
国庆放假的时候,我和姐姐一起去看了电影《长津湖》。这部电影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71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在极度严寒的环境下,东线作战部队凭着钢...
国庆节妈妈和爸爸带我观看了电影《长津湖》,电影以抗美援朝战争中第二次战役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整部影片长达176分钟,他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何等艰苦的条件下,历经千难万险,...
“生在华夏,我无比骄傲!”在祖国妈妈的生日当天。我也走进了历史,了解历史。走进影院,观看了《长津湖》这部电影,你也来看看吧。电影《长清湖》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波澜壮...
国庆节那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电影《长津湖》,今天我仍然对电影中的画面记忆犹新。《长津湖》以抗美援朝中“最艰苦的一场战役”——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因为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
篇一:观《长津湖》有感优龚皓轩相信大家对抗美援朝战争并不陌生,它是立国之战,最近上映一部抗美援朝的电影——《长津湖》。我看了后,深有感触。本部电影以长津湖战役为背景,1950年,中国志愿军第9兵团与美军陆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