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读后感600字

Posted

篇首语:少量的常识,当得大量的学问。本文为你选取作文《红岩》读后感600字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1、《红岩》读后感600字(1)

《红岩》读后感600字

【篇一:《红岩》读后感】

李卓忆

《红岩》是作者用红色坚硬的岩石比喻革命者。小说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红岩。作者用红岩来形容还是有自己的寓意的。“红色”象征着革命,岩石非常坚硬,象征着革命这在狱中坚持斗争,坚韧不拔的精神。

《红岩》主要讲述了194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敌人为了得到口供,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动摇革命者的意志。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许云峰、江姐、成岗、刘思扬等人英勇牺牲了。伴随着解放军隆隆的炮声,去迎接黎明时分灿烂的曙光。

我觉得在这个和平年代阅读这本距离我们你很久远的红色革命书籍,是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的。一是了解,二是学习。我们需要去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更需要去学习那些革命者英勇奋斗的精神。

现在很多人读完这本书产生了这样的疑问:面对生死选择,许云峰他们为什么不能现实一点?人们倒是很理解叛徒甫志高,也很同情他,这一定是与历史背景有关的。

解放战争正义雷霆万钧只是向前推进,反革命的最后堡垒重庆正处于全面包围之中,盘踞在这里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着垂死的挣扎,而被关押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里的共产党员则同他们展开了一场胜利前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搏斗。为此,有很多革命者都牺牲了。也许,只有我们明白“为什么我们拥有今天”的时候,才能进一步去了解脚下的这片土地,才真正可以理解英雄们的崇高之处。

我们要去学习,我们要去继承。

学习许云峰的忠诚,成熟冷静,继承他英勇无畏,不惧牺牲的红岩精神。

学习江姐的勇敢,坚韧。江姐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不一定要有多么惊天地泣鬼神的才华,只有当你能坚守内心的信念,坚持为人民的幸福而努力,你就是值得被尊敬的。

学习并继承成岗顽强,不屈不挠的精神,感受他的“自白”。

……

所有为了我们今天的和平而牺牲的先贤们,不管岁月如何变化,你们将永远是赤子心中永不褪色的“红岩”!

【篇二:《红岩》读后感】

樊晨鑫

《红岩》这是我读的第一本红色书籍,对革命事业满怀崇敬之情,去看这本书。

你会发现,革命精神有时崇高的非凡人可言,但有时,就是普通的就是单单纯纯的做人之道。大概就是我们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革命精神,是一种倔强,一种有意义的倔强……

我忘不了江姐,忘不了她在监狱里的倔强,十指连心的痛,我无法身同感受,只能凭着感觉往最痛的地方想,正是她内心强大的革命精神支持着他。如今,她成为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的英雄,永垂千古,受万人赞颂,成亿人楷模。

我忘不了甫志高,忘不了他面对诱惑的懦弱,忘不了他背叛革命的耻辱。我不愿像他一样,因为他的所作所为在我眼里不配为一个共产党员,他喊出“党给了我什么好处,凭什么要我为你们卖命?”那一刻,他输得彻彻底底,“叛徒”一词,在每个人眼里都是一种耻辱,还是在和江姐对比,他臭名昭著,成为我们心中的恶人,成为道德的低谷。

…………优秀的革命先烈在那本红色书籍中发光发彩,而那些被担着“叛徒”之名的只能沦为陪衬。

《红岩》的意义,在于内容真实,人物之间的对比,激起当代人民对历史的赞扬和批判。革命精神透在字里行间,每一个句子背后都告诉着我们什么,会有叛徒,会有英雄,事实上,设身处地,我们会怎样?竹签插手指,我们能够接受吗,我们也可以那样坚强吗?或者说,那是,我们有当一名共产党员的勇气吗?明知池子深不可测,还会纵身跳下吗?明知是龙潭虎穴,还会无所畏惧吗?生活好起来了,人却不如曾经了……有人渴望林间生活,走进大自然,事实走进田野,有的是杂草丛生,蚊蚁肆虐,过惯了高科技现代生活,你以为你能受得了吗?

《红岩》的意义应是唤起人性的坚强,唤起历史的价值,铭记曾经的一切,怀着曾经的辉煌走向强盛的未来!

【篇三:《红岩》读后感】

赵子铭

你知道祖国的山河为什么这样美丽如画吗?你知道红领巾为什么这样红吗?《红岩》,它会告诉你。每一次读《红岩》时,我都会有个心声:“烈士们,当雄浑的国歌慢慢响起的时候,当五星红旗渐渐升起的时候,那一刻就证明你们是中国民族的骄傲,是中国民族的象征!”

我永远也忘不了1949年11月27日那一天,国民党反动派在逃窜前夕惨无人道地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歌乐山大屠杀,两百多个英雄啊!在重庆解放前夕,歌乐山仰天长啸,悲声壮绝!书中那一副副真实的照片,那一首首豪壮地诗句,那一桩桩感人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革命先烈与敌人进行英勇斗争的可歌可泣的画面,展现了他们敢于牺牲自我的乐观主义精神。

在《红岩》这本书里,我佩服江姐,在凶残的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十指的时候,还是那么沉着冷静,并且她还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我佩服许云峰,他在书店能敏感地意识到潜在的危险、在茶园为保护同志机智冷静地面对叛徒、在宴会上巧妙识破敌人的阴险陷阱等等,都显得他是那么机智勇敢;我还佩服华子良、罗世文、杨虎城、陈然等先烈们,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个个都是钢铁汉,他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

红岩,这一史诗般的称号,是重庆的光荣象征。

《红岩》这一神品般的小说,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品质最高度的概括。红岩精神,是革命先烈坚持真理、改造社会的人生伟大实践;是革命先辈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是我们改革开放发展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

《红岩》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启迪,它领着我们热爱中华,保卫中华,领着我们奔向世界的顶端,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优秀接班人。我永远相信!在东方的土地上,红岩精神将放射万丈光芒,普照全世界!

【篇四:《红岩》读后感】

王子暄

1949年10月1日,五星红旗在万众瞩目中冉冉升起,新中国成立了。至今,他已经走过了70年的风雨沧桑,走向了繁荣、昌盛与富强。这一片片生机勃勃的背后,是无数英雄烈士,血染红岩,用生命扛起革命大旗。《红岩》记录的就是这一段艰苦斗争的岁月。

阅读红岩,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书中,我们看到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全力以赴,为斗争胜利做出贡献,宁死不屈,至死不渝,甘愿将青春挥洒在一片热血之中。江姐受十指穿心之痛而无悔,华子良历十年忍辱负重而无怨,许云峰更是舍己为人、视死如归,用超人的胆识及高度责任感领导同志们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斗争,甚至连小萝卜头都用自己的聪颖传递情报,成为年龄最小的烈士。越是在铺满荆棘的路上,就越要披荆斩棘,他们的热血与奋斗,时刻激励我们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坚定不移,砥砺前行。

革命的胜利,从不是一人之功,而是千千万万革命者的共同努力,团队的力量最终创造了奇迹。遇难时同志们的互相保护,互相鼓励,渣滓洞难友如火如荼的斗争,白公馆志士的奋勇突围,地下党与党中央的密切联系,传递情报的秘密配合。一颗颗火热的心,汇聚成革命的火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今天,我们感受着他们的团结奋斗,并将红岩精神,贯彻在生活。

美好的享受,让人淡忘了血与火的历史,也麻痹了人的神经。阅读《红岩》,一字一句都凝聚着革命时代斗争的困苦,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我们更深刻的了解了那段奋斗征程,铭记当年的辛酸血泪、痛苦牺牲,也更清楚的认识到今天安逸与宁静的来之不易,因为艰难,所以珍惜。

这就是我们今天阅读《红岩》的意义,它让我们铭记过去,珍惜现在,更好的完善自己,一代又一代人读《红岩》,品《红岩》,终将红岩精神代代相传。

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