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

Posted

篇首语: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本文为你选取作文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1、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1)

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

“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的波涛是事物复杂多变性的反映。从阅读心理来说,一篇一波三折、悬念迭出的文章最能扬起读者心底的波涛,获得情感的共识。

张弛有道、消息分明、跌荡放诞起伏的情节构思也最能激发读者的阅读爱好,达到令人着迷的艺术效果。中外名篇名著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那么,怎样才能写失事件的波涛呢?

一、善于选择本身就曲折复杂的事件来写。

绘画与造型史上有一条闻名的原理:蛇行线最美。蛇行线就是S型曲线。有些事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曲折性和复杂性,只要正确地掌握这些事件本身的进展,就会使文章一波三折,显出一定的波涛。如《三国演义》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收留,关云长义释曹操”中,曹操赤壁之战后率领一百多人在火海中仓皇逃窜,败走乌林。在乌林、葫芦口、华收留道,他三次“仰而大笑不止”,笑诸葛亮、周瑜没有谋略,不在这三处设下伏兵。而在每次笑声还没有休止时,分别杀出了赵云、张飞和关羽,几乎把他生擒,吓得他魂飞魄披发。后来曹操虎口余生,最后到了自己的地盘南郡,终于可以大笑了,而这时又是“火炬齐明,一簇人马拦路”,曹操惊呼:“吾命休矣!”却原来是曹洪。曹洪为他摆酒压惊,他本应大笑,庆幸自己虎口余生,谁知他却捶胸大哭,悔恨谋臣郭嘉不在。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读者的心情也跟着事件的发展起起伏伏,为曹操游走在刀口上的命运而担忧,也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而折服。

二、恰当运用使叙事曲折的技巧。

1.悬念法。

又称“关子”或“扣子”,就如古典章回小说中每到故事枢纽处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它是作者为了激发那种“紧张与期待的心理流动”,在行文中有意采取的一种积极而有效的手段。这种手段包括“设悬”和“解悬”两个方面。设置悬念常用倒叙的写作方式;或利用人物的变态言行;或把不同线索的事件交织在一起,半途断某件事情的叙述,转叙他事,以引起读者的期待心理。如契诃夫的小说《威胁》:

有一个贵族老爷的马被盗了。第二天他在所有的报纸上都刊登了这样一个声明:“假如不把马还给我,那末我就要采取我父亲在这种情况下采取过的非常措施。”威胁生效了。小偷不知道会产生什么严峻后果,不外他想着可能是某种特别可怕的惩罚,很害怕,于是偷偷地把马送还了。能有这样的结局,贵族老爷很兴奋。他向朋友们说,他很幸运,由于不需要步父亲的后尘了。

“可是,请问你父亲是怎么做的?”朋友们问他。

“你们想知道我父亲是怎么做的么?好吧,我告诉你们……有一次他住旅店时,马被偷走,他就把马肚带套在脖子上,背着马鞍走回家了。假如小偷不是这样善良和客气的话,我发誓,我一定要照父亲那种做法去做!”

一则简短的声明,竟吓得小偷心惊肉跳,赶快原马奉还,也让朋友不明就里。寻找其中缘由竟然是一种简朴的自我惩罚方式,令人啼笑皆非。

2.顿挫法。

“抑”,就是按捺,对人或事物进行贬抑;扬,就是扬起,对人或事物进行褒扬。顿挫法有两种;一是欲扬先抑,二是欲抑先扬。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作者是通过正面和侧面描写来刻画贾宝玉形象的。先由王夫人先容,称他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后写黛玉母亲曾说过他“顽劣异常,极恶读书”;再写林黛玉猜想他是位“惫懒人物,懵懂顽童”;最后引出两首《西江月》词正话反说,赞颂了他的叛逆精神。前三次是抑,最后一次是扬,目的在于以贬抑凸起褒扬。值得留意的是,先抑后扬的目的在于扬,抑的部门或者出于误会,或者是不重要、非本质的方面。所以,写人的抑常在外表,不要在人品方面好坏各半,或者本末颠倒。

又如《三国演义》“群英会蒋干中计”叙写蒋干劝降周瑜的故事。曹军刚输了一阵,挫动锐气;又被周瑜窥营,曹操束手无策。蒋干却在此时挺身而出:“某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曹操大喜。问曰:“子翼与周公瑾相厚乎?”干曰:“丞相放心。干到江左,必要成功。”操问:“要将何物去?”干曰:“只消一童随往,二仆驾舟,其余不用。”操甚喜,置酒与蒋干送行。此时的蒋干意气洋洋,仿佛成竹在胸、胜券在握,何等风光!可惜一到江东之后,蒋干就被周瑜牵着鼻子转,害得曹操中了反间计,杀掉了水军大将蔡瑁、张允,为赤壁败仗留下祸根。作者这里对蒋干就运用了“欲抑先扬”的写作手法,使人物前后对照,形成曲折,凸显了蒋干外强中干、言过实在的性格特征。

3.误会法。

“误会”源于人与人之间的错误理解。这种错误理解使得人物之间的对话、步履和感情等都朝着意外的方向发展,从而掀起事件的波涛。应该说,误会的产生大多是出于无意偶尔,但假如能用无意偶尔的误会来表现某些必然的事物,往往有出乎意料的效果。如小小说《地球仪为什么是歪的》:

督学到学校视察,见教室里有个地球仪,就问学生甲:“你说说看,这地球仪为什么会倾斜23.度呢?”

学生甲惶恐地答:“不是我弄歪的。”

督学摇摇头,转问学生乙。学生乙双手一摊,说:“您也看见,我是刚刚才进来的。”

督学迷惑地询问老师,老师歉仄地说:“不能怪他们,这地球仪买回来时就这样了。”

督学脸色愈来愈丢脸。这时,校长赶快解释:“学校经费有限,这是在地摊上买的。”

围绕着“地球仪为什么会倾斜23.度”这一问题,学生、老师和校长各有不同的说法,却没有一种谜底是对的,小说通过极力铺陈误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学校师生的不学无术。(待续)上节我们讲到要写失事件的波涛,一是善于选择本身就曲折复杂的事件来写;二是要运用一定的技巧。使事件曲折的技巧除了悬念法、顿挫法和误会法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技法,接下来我们结合实例继承谈谈。

4.突转法。

指事件没有朝着预想的方向发展,而是半途发生逆转。这种转变或表现为喜事忽然变成悲事或表现为人物从顺境忽然转变为逆境,完全出乎意料之外。反之亦然。如小小说《一幅国画》(片段):

四年一度的干部选拔会议就要召开了。牛部长家里,可真是比过年还热闹。

一波送礼的人都走了,牛部长像往常一样,高兴地赏识着礼品。

嘿嘿,这是什么?他怀着极大的爱好将一个纸筒展开,啊!是一幅国画!牛部长兴奋极了!由于他姓牛,而画的又是一头“孺子牛”,赞誉之意跃然纸上。

不外,作画者好像功底不够,把牛画的有点像鼠。忽然,牛部长从画下发现了一行小字,他连忙凑上去看,还看不太清,又赶快从上衣口袋拿出老花镜,看了起来。那是用蓝色圆珠笔写的,上面写道:“远观看似牛,近看不是牛。不把田耕地,只把香油偷。”

牛部长怀着高兴的心情赏识礼品,谁知却是一幅讽刺之作,心情一下降到极点。这种前面层层渲染蓄势,热潮时笔锋陡然一转,突然泛起另一种意想不到的结局的构思方式如同平地一声春雷,让人线人为之一震。

.对比法。

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人物、事件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方面的比较,最能够彰显人物的性格和事件的本质。而强烈的对比反差,也能够使读者的阅读心理形成落差,获得美感。如小小说《刘一刀》:

刘屠户,名准。自幼随父卖肉,练就一刀割肉不差分毫,曾上央视一展特技,人送外号刘一刀。因其好功夫,日每其肉案前人头攒动,生意火爆。

一日,一云游僧过此,试其特技。先要十八斤八两。刘一刀手起刀落,上称,准。再要八斤八两,刘再挥刀,上称,准。僧不服,出一珍珠为赌资,再要一斤八两。此珠也,大如鸽卵,重约二两,通体晶莹,熠熠放光,乃一稀世宝物。围观者无不讶慕。刘一刀目呆呆睹此物半晌,持刀手抖抖不能自已。世人催促,犹豫再三乃下刀,上称一约,一斤六两。僧收宝珠,大笑而去。众皆嗟叹。刘一刀特技破矣,自此不复称一刀。

在金钱的诱惑眼前,特技却不显灵,这个深刻的主题是通过对比的方式来表现的。文章内收留虽短,却波涛陡起,惹人深思。

6.伏笔法。

伏笔,是指前文埋伏的线索,对将要泛起的人物、事件预作的提示;照应,是指在后文中回应伏笔,做出详细的描述或交代。“前有伏笔,后有照应”技法的运用,能够使情节跌荡放诞有致,脉络分明,构思也更加严谨。如《项链》中对项链是假货的暗示:玛蒂尔德借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随便的立场,说明项链并不珍贵;丢失项链后,玛蒂尔德夫妇拿着盛项链的盒子找到那家珠宝店时,老板说他没有卖出这挂项链,只卖出这个盒子,说明盒子和项链不是原配,项链有可能是假的;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甚至没有打开看过,再次说明所借项链并不珍贵。

7.情感曲折法。

人的感情因为受外在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往往错综复杂而又变化多端。采用这种结构时,其矛盾冲突的线索固然比较单一,却起起落落,如同黄河九曲。如契诃夫的《变色龙》围绕着“狗的主人是谁”这一案件,警官奥楚蔑洛夫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情感经历了五次变化。善变成了奥楚蔑洛夫主要的性格特征。作者通过这样一个滑稽的故事,把讽刺的利刃对准沙皇独裁轨制,有力地揭露了反动政权爪牙们的无耻和丑恶。

.欲擒故纵法。

当敌人锐气尚盛时,我方故意避战示弱,骄恣敌志,使其懈怠,丧失警惕,而后伺机擒之。这就是军事上常用的欲擒故纵之计。其中,“纵”是手段,“擒”是目的,放纵是为了更好的擒拿,是在充分把握解决矛盾主动权基础上的一种机智。写作中为使情节波涛迭出,造成山重水复的表达效果,也常用这一方法。如《水浒传》“林冲棒打洪教头”中,作者写作目的在于表现林冲的武艺高强和谦和大度,但文章并没有一下子揭示,而是先写林冲拜见洪教头,洪教头傲慢无理,这是一纵;洪教头说林冲是假教头,诱讨酒食,林冲不作声,这是二纵;林教头提出比武,林冲却称不敢,这是三纵;林教头气魄汹汹来攻林冲,林冲避让,这是四纵;接着开枷,拿二十五两银子为利物,这是五纵;最后,林冲一拳打倒林教头,终于一“擒”。这种写法,使得文章有张有弛,人物性格也得到很好的体现。

在写作中,使事件起波涛的方法良多,一篇文章也往往不只用一种方法,而是综合运用几种方法,这样收留易使文章一波三折、平中见奇。值得留意的是,事件本身的波涛,不能生硬为之。不要为了过度追求事件的繁复曲折,而脱离中央,徒使文字冗长拖沓;或者情节构思老套,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失事件走向,达不到令人着迷的效果;或者为了叙事曲折而穿凿附会,马脚百出。

相关参考

专家指导:写出事件波澜的技巧与方法

先看如下一篇世界上最短的小说:伊丽微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到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伊丽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其尸回家。”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一...

校园风波作文800字

...风波”是指纠纷或乱子。多指那些纠扯不清或变化多端的事件。这类事情有三类:1.意外偶然事件。自己本以为没有事由于一点失误或误会或不满引起别人不满。2.矛盾冲突事件。一件小事双方发生矛盾,影响极大,引起轩然大...

相信美好作文 相信美好

...“相信美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00字的记叙文,要求:写出事件的波澜。相信美好高一(3)班刘唯清哪怕世界流言蜚语,风雨倾泻而下,相信美好,就如同相信冬日暖阳复苏世界。———题记我已经讨厌那个门卫大爷好久了。...

校园风波作文 校园风波作文500

...指导》风波【思路导写】多指那些纠扯不清或变化多端的事件。这类事情大体有三类:(1)意外发生的偶然事件。(2)矛盾冲突事件。一件小事双方发生矛盾,影响极大,引起轩然大波。(3)惊险新奇事件。由于人们猎奇的心...

同学的外貌作文点拨及例文

...,也可以是精神的。总而言之,此题限而不死,选好材,写出波澜,便能成功。思路之一:买餐票时,我发现

冠华作文网推荐:何永康教授教你写2015年高考作文

第六讲写出事件的波澜  ——怎样写好写事的记叙文[理论指导]记人的记叙文离不开事件,但写事的记叙文和记人的记叙文写事着眼点和思路不完全一样。记人的记叙文着眼在人,以人为主,文中写的一件事或几件事都是...

作文相信美好 相信美好作文800字

...“相信美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00字的记叙文,要求:写出事件的波澜。相信美好高一(3)班刘唯清哪怕世界流言蜚语,风雨倾泻而下,相信美好,就如同相信冬日暖阳复苏世界。———题记我已经讨厌那个门卫大爷好久了。...

初中作文系列训练之记事篇3:小事中写出新意

----作文系列之记事篇3让学生学会准确运用书面语表达自己要说的话,选取一个生活事件或其中的一个片断进行记叙。【文题要求】题目:发生在班里的一件事要求:1、字数在500字以上...

中考记叙作文构思套路巧用写出满分作文

中考记叙文主要以记事为主,也有不少写人的文章。一般来讲,记事的文章,要着力对事件意义的探求,要在事件所具有的多方面的思想意义中找出最重要、最动人的“闪光点”;写人的文章,要着力于对人物思想的发掘,要努...

孟晚舟事件作文800字

篇一:孟晚舟事件作文800字我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莆田第三中学八年(6)班陈以乔“艰难征程波澜壮阔,赤诚初心历久弥坚。”长达十七个小时的飞行中,在漆黑的飞机舱内,即将回到祖国怀抱的孟晚舟,含泪写下了这段...

写出人物特点

通过一件事写出人物特点=通过一件事来表现人物特点,是写人最常用的方法。这是因为人物的思想、性格总是在事情的发展过程中才能显观出来。那么,怎样才能通过一件事来表现人物特点呢?首先,一定要围绕中心来选择事件...

孟晚舟事件有感500字

...,顺利回到祖国。也就是在中国的包机上孟晚舟触景生情写出了文章月是故乡明、心安是归途。这是中国的一次重大国家行动。这是中国人民取得的一个重大胜利。21时50分许,飞机稳稳降落,机场灯火通明,机身上的五星红旗...

怎样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呢了

...写这些内容,要把这种强烈的感情倾注到文章中去,那样写出的文章内容真实,入情入理,自然就会有真情实感,如果只贪图方便,不准备下功夫去观察、思考,去捕捉确实是感动自己的人和事,而是每逢上课要写作文了,就凭...

国王的演讲观后感作文

...容的力量。影片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英国国王乔治六世从小患有严重的口吃,最后,在莱昂纳尔的治疗下,终于克服口齿,发表了振奋人心的演讲。这个简单朴实的故事之所

小学生“倒过来”写作文需要注意什么

...样的叙述方式叫倒叙。因为采用倒叙法写文章,一开头就写出了事件的结局或过程中的精彩场面,在读者的脑海里造成悬念,急于想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例如,《一个粗瓷大碗》一开始就写在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粗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