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苦旅散文
Posted
篇首语: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本文为你选取作文心灵苦旅散文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心灵苦旅散文
心灵苦旅
作者:麻秀甲
刀剑钝了,得拿在磨刀石上滚几转;脑瓜钝了,得在纸堆里钻几钻;心若钝了,以其在家等待用宁静来治愈,倒不如来一次心灵的苦旅,朝山拜水,汲取大地之浩然正气,反璞归真,丰盈自我,纯净六根。
一、带心上路
微带细雨的天色,总有点拔凉拔凉的感觉。都说等待是一种煎熬,实在只要带一个等字的事都是一种煎熬。六点半就从宿舍出发,到了候车处等了近一个时辰,大巴车老是不来。在我还处在盼星星盼月亮之际,押车员打来电话叫我稍等片刻就好,由于在等人耽搁了20来分钟。
等就等吧,反正急也没用。时间就在等待中逝去,岁月就在期盼中枯黄。
当戴在手上的情侣表的时间定格在八点差一刻时,车来了。带上行李上车找个位置坐下来,看着窗外率性飞洒的春雨,我在心里暗暗窃喜,幸好昨晚有先见之明_穿上了爱人给买的保暖亵服,要不然……。司机没有像往常那样去吃牛肉粉了,今天不烦琐。当车行驶至那截我不着名的路段时,只见对岸的山巅云雾缭绕,没过树顶的白烟正一步一步往前冲。公路线下是一片段崖,弯弯曲曲的大河如同一条长蛇把两岸分割得如斯匀称,滔滔江水在吐露着信子。
高速路上,车极速疾驰,只见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在拼命地往撤退退却,锦绣春景的错过只在一念之间。实在,人生的道路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所以说,有时候等待未必都是坏事。糊口的节奏本来就快,也许我们在不停地赶路中,我们由于没有留意两岸的风景而错过了锦绣。
二、苗疆春景
车轮在不停地向前转动,公路两旁的青山在不停地往后倒退,车位上的我在不停地打盹。雨后初晴的天空有了一丝丝的明朗,被云雾包裹着的太阳露出了娇羞的脸蛋,像似一个可爱的襁褓躺在摇篮里跟妈妈微笑一样。
顺手用车窗帘抹去玻璃窗上的水汽,一座座错落有致、优雅宁静的木楼映入了我的眼帘。这些依山傍水的建筑群很有民族文化特色,尤其是镶嵌在楼顶中间的那对水牛角,匀称而别致,这勾起了我对民族图腾崇拜那段简史的回忆。作为苗族知青,在此我不得不向众人简介一下自己的民族,以澄清其它民族对我们的偏见与误会。
苗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他们有着悠久、深挚的历史。酒文化一直贯串着这个民族的始终。苗族人民重情重义、热情好客,豪爽直快,待人晓之以理。历史上,他们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一带。那里土地肥饶,水源丰硕,是生息敷衍的最佳之地。在蚩尤对战尧舜禹的战役中,固然苗族小伙同仇敌忾、众志成城,战场上的苗族武士骁勇善战,但因寡不敌众输掉了战役,终极被赶至贵、广、云、桂、浙等荒蛮之地,被认定为戎狄之族。今天提起这段历史,不是为了挑起苗、汉两家的矛盾,而是要让我们记住自己的民族史,知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的哲学问题,以便更加去热爱自己的民族和同胞。作为苗族后裔,在这个民族文化濒临灭绝之际,我们要勇于担起挽救民族文化的责任。
苗文化积厚流光,星河璀璨。苗医骨科独树一帜,可堪称民族医药史上的一朵奇葩;苗绣花纹精致图案精美,每一针一线无不透漏出这个民族的聪明与气味;苗族小伙在刀山火海驰骋的技艺赞叹四方;苗银装饰华丽而不谄媚;苗家的儿女热情奔放,不管何时何地,都能把面前的事物作为素材唱起悠扬的歌谣来;……,数不胜数的苗家优秀文化,不乏其人的民族风情在我脑海里飘荡。在苗家文化的星河里,我以为苗家的对唱歌谣是最经典的。它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文法和文学表现手法,蕴藉地表达自己的民族情感,正如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一般绚烂,而作为写手的我辈是没发参透的。
高速路上,车来车往,窗外的天然美景也带走了我的倦意。苍翠的松柏在风中向我这个旅客示意友好,连绵群山上的白雾正大片迁徙,山麓下绿油油的江水里,淘气的野鸭在欢快的戏水,真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好一派春意浓浓的苗疆春景。
三、街中趣事
淫雨霏霏的早晨,我起了个大早去吃饭。未打伞,霏霏淫雨充满了横架在鼻梁上的镜片,慢慢的,我的世界变得越来越恍惚。随便进了一家菜馆小店便坐了下来。
“老板,炒个笋尖。”
“现在还不能吃饭。”
“为什么?”
“你看看,才9点过。饭还没有熟。来一碗砂锅粉怎么样?”
“行,只要能填饱肚子就可以。”“那您稍等,十分钟就好。”
“客官,您的砂锅粉弄好了。”
“谢谢!”
看着还在碗里滚烫的粉汤直冒热气,一种催人食欲的香味扑鼻而来,我在无意识里直吞口水。轻挑几根入嘴,味道还真不一般,怪不得一提苗疆,首谈酸汤。这种味道是其它民族无法复制的,就像国酒茅台一样,除了仁怀就造不出来是统一个道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宽广的街道公路上毂击肩摩,公路两旁人头孱孱,熙熙攘攘皆为利来。我加快步伐走进菜市场里的包子铺。
“有豆沙包吗?”
“有,你要多少?”
“多少钱一个?”
“一元一个。”
“一元一个?那么贵啊?”
“不信你可以到街上去问啊,我没有骗你。”
“你们这里行啊!改天我也开个包子铺去。呵呵,给我装四块钱的。”
物价在上涨,意味着人民币在贬值,购买力在下降。唉,大学生的价值又何尝不是呢? 吃着热腾腾的包子,向着驻地走去。在一嚼一品中,这包子的味道让我想起了初中时天天都往统一家包子铺赶的时光。糯中带细,厚实圆润,好吃。
四、踏上归程
又是认识的车站,依旧是排着长队购票的大堆人马,只是我换了一个购票的窗口。
腿站得酸到了极点,忍着酸痛买到了晚上九点的列车票。走出购票大厅,用一张10元的残币称了一斤麥李子,找一家餐馆要上一碗半豆腐吃,结果被辣得够呛。坐在凳子上回想今天的站程,才猎场走到客车站20来分钟,等公交半个多小时,站公交半个多小时,购票排了近一小时,时间仍是长的。想着想着,出门人,不能饿肚子。“老板,再来个大白菜。”“好呢!”总之,好好犒劳一下自己,吃饱了好赶路。
从五点过等到八点半,九点零二启程,十一点半下列车,两个小时的士到TR火车站,从TR火车站到JJ Hotel,从JJ Hotel折回AQ Hotel,脚底在冒水,身上在冒油,头上在下雨,衣裤全身湿透。不外还好,今晚不用满街跑了。
哎,一个曾经糊口了三年的城市,忽然之间变得如斯的目生。立体式的改造,整个城市的原貌已面目全非。仔细想想,满街跑也正常啊。
相关参考
关于文化苦旅读书笔记1中国灿烂的文明正在被时光磨灭,不知在角落里边回味心酸史边唾骂历史罪人的人们是否真曾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我一直以来欣赏懂史且敢于评论批判历史的学者...
...一杯浓茶,越品越苦,越品也越有味道。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就是这样的一杯茶,我品了很久,终于把它品完,觉得余味无穷。这本书是一本散文集,里面大部分都是余秋雨走遍大江南北的游记,还有一小部分则是他的回忆性...
就个人而言,我一直对散文存在偏见,觉得它不如小说那样吸引人。然而余秋雨的散文总能引起我的共鸣,让我全身心的融入,阅读速度很慢的我此时竟爱不释手,阅读起来毫无障碍。但这本书所呈现给读者的,绝非如此快速、...
《文化苦旅》的读书笔记1余秋雨走在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用其独特的观察力和洞悉力去深思这古老民族的深层文化,用心思细腻的笔触,为这趟巡视华夏文化的「苦旅」,写本书!它不甘甜,因为里头有太多不忍与亲身体验的...
...韵读书会的书友推荐,第一次拜读了余秋雨的作品《文化苦旅》便被深深地吸引。余秋雨,大陆著名文学家、美学家。这位以《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闻名的中国美学家,有评论家誉之为左手写散文,不落其浅薄,右手撰述...
文化苦旅腊梅优秀读后感1余秋雨先生著的散文集《文化苦旅》“腊梅”一文,文章分为四段,围绕一个中心——腊梅。在第一段中,余先生就以简练的笔法,道出对人生的感悟:“是的,如果说人生是一条一划而过的线,那么...
...也哂笑,是啊,余秋雨,你的笛声又何处呢?然而,他的苦旅,他的笔记,他的千年一叹,却分明胜似笛声悠悠在脑际!待到打开记忆的阀门,却又茫茫然秋雨苦旅所旅、茫茫然秋雨千年所叹。于是把所收集的余秋雨散文书都找...
...深层文化,用心思细腻的笔触,为这趟巡视华夏文化的「苦旅」,写本书!它不甘甜,因为里头有太多不忍与亲身体验的辛酸.苦苦的味道,为这本纪录中国千年文化的书,多写了一道滋味.未看过「文化苦旅」之前,大概也不会...
第一次拜读余秋雨的作品,便被深深吸引。《文化苦旅》是作者余秋雨第一本游记文化散文,全书的主调是凭借山、水、物以寻求文化灵魂,探索了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历史构成,余秋雨先生用其独特的观察力和洞...
灵魂品读人生,心灵感受文化。——题记55);">在爬满甲骨文的钟鼎之上,读祖国童年的灵性;在布满烽火的长城之上,读祖国青春的豪放;在缀满诗歌与科学的大地之上,读祖国壮年的成熟……55);">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
...将激情的抒发和智性的文化沉思结合了起来。”读《文化苦旅》,读《山居笔记》,我们都会鲜明地发现一个普遍存在的艺术个性,即以自然景观为核心意象,使激情与智性相互渗透,把对自然景观的赞叹和文化景观的阐释统一...
...方,是你走到世界尽头仍想回去的。总有一个地方,是你心灵的栖息地。小编收集了触动心灵的散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触动心灵的散文十年后,即使我们再也不见,也要像现在这样,把彼此放在心里。每天头脑里总有太多...
...余秋雨的每一部作品都很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借我一生》……有空的时候,一个人静静的坐在教室里的小角落慢慢的
...停停,华发早生,苦到极致,是甜美得升华。邂逅《文化苦旅》,它正躺在同学的臂弯中,浅黄色与黑色的封面连带醒目的“苦”字给我一种文学重压,我好似处在一片低气压中。在心里“啧”了一声,我飞快地擦...
书写文化的苦旅——读《文化苦旅》有感荒凉的大漠。远处,一队人牵着骆驼缓缓走过,驼峰上挂着的是一卷卷的珍宝,驼队的源头便是那着名的莫高窟石洞。这,便是《文化苦旅》中《道士塔》描绘的景象。若不是读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