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五册关于生命的话题作文
Posted
篇首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本文为你选取作文高中语文第五册关于生命的话题作文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高中语文第五册关于生命的话题作文
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人的生命也是脆弱的。生命属于我们,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高中语文第五册关于生命的话题作文,欢迎阅读。
篇一:热爱生命
当飞蛾被捕获时,它能拼命地挣扎,由于它渴想能活下来;当水将要把蚂蚁沉没时,它能顽强地爬出去,由于它渴想能活下来;当石头缝中一颗无水无光呵护的花苗时,它破土而出,奋力生长,也是由于它渴想能活下来。世上比人类小的东西良多,但它们知道要热爱自己的生命,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呢?
有时,生命是渺小的,它就像沙滩上的一粒小沙子,随时可能会被大海冲走:记得去年月12日,那残酷无情的地震露出了狰狞的笑脸,就像一只血手在整理时间夺走了数万万汶川同胞脆弱的生命。但是人们并没有向死亡线的狞笑低头,由于他们热爱生命,知道生命来之不易,知道要好好地活下来,知道明天会更好!
有时,生命是伟大的,它就像扎根在边疆的白杨树,可以抵抗风沙:“一方有难,八方增援。”,当同胞有难时,不管是在第一时间抢救职员的警察,仍是在远方送去捐助的我们,都是由于自己拥有生命,来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一个人假如没有生命了,那他就没有的一切,所以一个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更何况,人的生命只一次,更要好好珍惜。生命就像人们手中的一张纸,你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践它,一切都有你决定,你必需对自己负责。所以,热爱生命吧!掌握好自己的生命,去为此付出,换来夸姣的糊口,去珍惜自己的生命,对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当你感触感染到呼吸时,感触感染到心跳时,请不要健忘:热爱生命,热爱糊口。忘掉所有的悲伤,去热爱自己的生命,让我们一起展开双臂,去拥抱人生道路上的一切锦绣,感触感染生命的动力!
篇二:生命
时间在流逝,生命在消失,在与死神搏斗的过程中,他们用步履诠释了生命的永恒。
他是一位癌症患者,用生命为无数的孩子搭起教育的桥梁,改变了他们一生的命运——丛飞,一个光辉的名字,一个令天地为之失色的男子。那一颗博爱的心,不会因他的离去而失去颜色,不会因他的离去而休止跳动,更不会因他的离去而被遗弃。那颗心,早已深深地住进每个人的心中。病床上的丛飞,因病早已没有了头发,眼窝深陷,嘴唇干裂,瘦得早已不成人形。但那双眼睛,依旧布满神采,依旧满含但愿,依旧震慑人心。他本可以用柔美的歌喉去换取夸姣的糊口,但是他没有,他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教育,献给了社会。一生资助了无数的莘莘学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并没有尽力去延续自己的生命,而是把生命最后的毫光献给了教育。
在生命的到计时,丛飞告诉世界:“生命在于奉献,人生在于给予。”
他是一位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用坚强的身躯为孩子搭起了生命的通道——谭千秋。一个令中国崇敬的名字。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中,他用身躯顶住石板,保护了他的学生,这是一位教师伟大精神的体现,更是对教师责任的诠释。千秋老师,在面对生死的抉择时,他没有退缩,用责任赢得了众人的尊敬。在生命的到计时,他选择的是责任,是爱。这样的老师,值得我们铭记,值得我们尊敬。
在生命的倒计时,谭千秋告诉世界:“生命在于奉献,人生在于给予。”
固然他们早已离去,但那一个个闪光的名字早已融入我们的血液。在生命的倒计时,他们告诉我们:“生命在于奉献,人生在于给予。”
篇三:珍爱生命
世界上的万物都是有生命的,固然有些东西不能动,不能说话,但他们都由有生命的东西转化而来的。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人的生命也是脆弱的。生命属于我们,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
曾记得以前看过许多关于生命的文章,它们都体现了生命的坚强,生命的伟大与脆弱。
在糊口中,也许一次小小的车祸都会让人失去生命,但有些人是幸运的,没有失去生命,而失去了双手或双腿或落下终身残疾,使人步履乃至糊口与学习很不利便,所以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自己所仅有的独一的生命,我们要保护好它,不让它受到任何伤害,这是作为人的重中之重。
我想大家一定都看过四川大地震中关于生命的故事,他们在快要失去生命之时,知道如何安慰与保护自己,得到自己仅有的独一的生命,这是由于他们知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就已经不再。
在糊口中,每个人都应该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不光是大人,就连小孩也应该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在危险与灾害之时,应该知道如作甚自己争取时间,争取糊口下去的机会。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有些人在废墟下十几小时乃至几十个小时也能活下去,就是由于他们知道生命的宝贵,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在灾害中,一定要保持自己的体力,这就是保护生命的一种方式。
生命是宝贵的,生命也是独一的,也是脆弱的。除了自己的生命之外,我们还要尊重与爱护他人的生命,自己的生命才能得到他人的爱护与尊重。所以我们不要做伤害他人的事。
生命是伟大的,生命也是宝贵的,而生命又是独一的,所以请大家一定要珍爱自己的生命,爱护他人的生命。
人教版高中第五册一单元作文:鲁迅文化
对鲁迅文化观的研究仍然是新世纪的一个持续不衰的话题。与以往不同的是,中国学人在深化鲁迅与中国文化的话题时,不再过于注重鲁迅的“反传统”或对鲁迅的“反传统”作偏于一端的简单理解,而是采取了更科学、更辩证、更实事求是的分析态度。王富仁的系列长文《鲁迅与中国文化》认为,鲁迅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是:鲁迅“并不绝对否定中国古代的任何一种文化,但同时也失望于中国古代所有的文化”,鲁迅“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同时也毅然地反叛了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王富仁还特别注意把鲁迅放在中国文化历史发展的宏大建构中审视鲁迅思想与中国文化主体的内在联系及生成,这对于如何建设中国的现代文化,具有十分深刻的启迪意义。陆耀东在《“五四”时期的鲁迅与传统文化》中指出,“鲁迅当时对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文化整体确持否定态度,但对其他文化派别(如墨家)和儒家内部的异化的声音(从屈原到曹雪芹)则有所肯定。”张永泉在《从天地观看鲁迅早期文化思想》中认为,鲁迅留日时期“对以普崇万物特别是敬天礼地为‘本根’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完全肯定的,对以此为‘始基’的‘一切睿知义理与邦国家族之制’是完全肯定的。”只是到了五四时期才展开对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制度激烈而深刻的批判,并“深刻揭露了中国传统天地观的本质,原来这不过是历代儒者为了推行他们的思想主张而臆造出的骗人的手段。”胡兆铮的《鲁迅笔下的“天”及其他》指出,“天”与“无”在传统文化意义上是相通的,而鲁迅终生坚定不移的战斗目标则是与“天”争斗。沈庆利的《试论鲁迅的农民战争观》认为,鲁迅尽管没有全面否定农民战争,但鲁迅确实更多地“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把农民战争和农民起义作为特定的历史文化现象,加以独到而深邃的剖析和批判。”主要“批判了农民战争的野蛮性和残忍性”,“抨击了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发动者”,揭示他们“与原始宗教的密切联系”。
关于鲁迅和宗教文化的关系,王富仁在《鲁迅与中国文化》中认为,鲁迅与“佛家文化对于物质世界虚幻性的揭示和对于人生痛苦的解析”产生过强烈的共鸣,并受到佛家文化动态地体验性地把握社会人生的方式的影响。但鲁迅对佛家文化的虚无主义人生哲学持否定态度。哈迎飞的系列长文《鲁迅与佛教文化关系论》从“鲁迅、尼采与佛教”、“以一身来担人间苦”、“谈鬼物正像人间”三个不同的角度细致、深入地分析了鲁迅与佛教文化的关系,不仅揭示与论证出鲁迅与佛教或远或近的内在原因,还对佛教对鲁迅思想与创作的实际影响及意义做了阐释。管恩森《耶稣·撒旦·鲁迅——鲁迅与基督教关系发微》侧重揭示了鲁迅与基督教在精神层面的契合点:“精神主体的推重”、“面对庸众的先觉者”、“反传统的异端力量”。王家平的《再论鲁迅与中外宗教文化》对鲁迅与宗教文化的关系以及鲁迅在接受宗教文化的过程中思想的发展变化做了系统的梳理。
更多的研究成果侧重对鲁迅文化思想做整体考察。李新宇的《鲁迅:启蒙路上的艰难持守》和《1928:新文化危机中的鲁迅》认为,鲁迅在五四之后面对的矛盾和介入的论争,每一次都与五四新文化和现代知识分子的启蒙立场面临的危机有关,“鲁迅的思想无论怎样发展变化,都始终守护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立场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现代知识分子话语。”赵树勤在《新文化精神的孤独的坚守者》中指出,对于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鲁迅都既不是前驱者和领导者,也并不太主动积极。”鲁迅积极追求的是实际的现实主义的科学精神。钱理群在《最后十年,鲁迅的锋芒所向》中认为,对“真的知识阶级”的认定和追求,以及“思想行动”与“实际的运动”的结合,构成了鲁迅“最后十年”的文化业绩,“1930年代,鲁迅更为关注的是对‘今之海’所代表的现代中国文化的批判性审视。”他又在《鲁迅与现代评论派的论战》中详细考察了鲁迅与陈源等现代评论派论战的情况,认为这场论战在中国现代思想史、文化史、文学史乃至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上都有重要意义。薛毅在《论鲁迅的文化论战》中对鲁迅与胡适、陈源、梁实秋、周作人、林语堂的论争进行了细致的论述,证实鲁迅一直是五四新文化精神的?I卫与持守战士。赵歌东的《启蒙与革命:鲁迅创作的现代化选择》指出,鲁迅创作选择了彻底的启蒙而反对循环式的为革命而革命,这种“创作的现代化选择表明:在现代化思想启蒙未完成状态下,中国社会自身内部的革命无助于推动中国现代变革过程。”王吉鹏等的《鲁迅留日时期思想转变价值论》认为,鲁迅对近代以来中国文化转型的前瞻性思考中表现出的独特的思维方式、精神操守和人格魅力以及对社会转型精神现象的剖析,对于当代处于同样情境下的知识分子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温儒敏的《鲁迅对文化转型的探求与焦虑》针对当前某些试图颠覆鲁迅的现象提出质疑,认为鲁迅对近代中国文化转型有独特的探求,也有不应忽视的焦虑,有时表现为传统批判中的偏激。黄健在《价值重构:取向与差异——论鲁迅与新儒家在现代价值观建构上的本质区别》中认为,鲁迅之所以遭受新儒家的指责,是因为新儒家们不能够理解鲁迅反叛传统、批判传统的思维逻辑,也无法充分地认识到鲁迅完成思想文化观念现代转换之后的思想特点。富强的《个人—现实—文化——鲁迅革命观的内在线索》认为,鲁迅从自我与个人的“立人”立场出发,发现了中国当时的现实与文化传统共同的“反个人”特征,于是鲁迅以此为着眼点,把对两者的批判融为一体。梁展的《自我观念与科学的本源》、《个人意志的发展与虚无主义的起源》、《自我、意志与生命》分别从鲁迅对19世纪科学观念的思索和批判、鲁迅对个人意志的诠释与叔本华的差异及其后果、鲁迅的形而上学及其矛盾等方面对鲁迅文化思想进行了系统探讨。刘增人《论鲁迅的人格范型》认为,“超越性、意志力、审美性、互补性”是鲁迅文化积淀中具有基础和核心意义的特质,这使鲁迅具有了艺术家型、崇高型、理智实现型的人格范型。
关于鲁迅与地域文化关系的研究,主要有陈越的《试论鲁迅的文化性格及其越文化印痕》和王嘉良的《两浙文化传统:鲁迅文化人格形成的内源性因素》,前者认为,鲁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故乡情结”、精神气质和思维方式都留有越文化的印痕。后者认为,鲁迅从两浙文化中继承的,主要是独特的“硬气”人格力量,与此相关联,是鲁迅创作中的坚硬的“土性”特色和刚毅劲直的文风。
人教版高中第五册一单元作文:中学生语文学习环境
自语文单独设科以来,语文教育界就不断探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途径,各种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层出不穷,语文教育在某些地区、某些方面确实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绩。可是从整体上讲,学生的语文水平并未出现多大起色,硕士生、博士生写不出一篇上档次的文章,高中生错别字连篇,说话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屡见不鲜,更为严重的是语文教学中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正如有人指出,透过中学生的作文,我们看到的不是一张爱思考,有个性,青春稚气的面孔,而更多的是会议桌前的官员或新闻播音员。语文教育现状堪忧。因此,语文已成为有识之士口诛笔伐的重点学科,背负“误尽苍生”的罪名。二十年前吕叔湘先生就振聋发聩地指出语文教学存在“少、慢、差、费”等严重问题。如今又有孔庆东、王丽等分别主编的《审视中学语文教育》、《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等书,对语文教育进行审视、忧思和猛烈的批判。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出路何在?
在教学中,有一些现象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有些学生与其他学生一起接受相同的教育。比如教师、教材、教法等,但是,语文水平却非同一般。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这些学生都有很好的家庭语文学习的环境,诸如父母文化水平较高,或者家庭有较多的藏书等。
另外,从许多杰出人物身上,也可以发现类似的现象。比如着名作家叶至善、王安忆、老鬼,甚至周氏三兄弟(周树人、周作人、周建人)等,他们都有他人不可比拟的语文学习环境,前三位的父亲或母亲在语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他们分别是叶圣陶、茹志鹃、杨沫,同样周氏兄弟的祖、父辈在语文方面也都有很高的造诣。
这些人从家庭中汲取了充分的语文养分。
还有本世纪上叶南开中学培养一大批才华横溢的人才,诸如曹禺、周恩来等,深入研究一下,发现当时南开中学语文第二课堂搞得非常生动。
凡此种种现象不能不令人把思考的视野投向更广阔的空间,去探索、研究影响语文学习的因素,其中特别是学习主体之外的因素。
学习环境,在国内外,从古代到近代早已为人所注意。
古罗马着名教育家昆体良在他的文章中多次提到孩子保姆语言的要求。他说:“最要紧的是,孩子的保姆应当是说话准确的人。儿童首先听到的是他们的声音,首先模仿的是他们的言语。”
我国古代教育家也十分重视学习环境的作用,在他们的论着中论述了学习环境对人的影响,如墨子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庄子认为:“婴儿生无硕师而能方,与能方者处也”;荀子则说:“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积靡使然也。”
近代教育家康有为也深刻地认识到学习环境的重要意义。他在《大同书》里说:“婴儿知识日开,感染不可不慎。故设院之地不可近戏院,声伎之地,葬坟火化旁,作厂、市场、车场哗嚣之所,以慎外感之染而保清明纯固之神。”
但是,真正对学习环境进行系统研究的尚少。
中央教科所田慧生《教学环境论》(1996年版)说到:“教学环境是近年来国际学术界颇为引人瞩目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是我国教育领域一块待开的处女地”。这本书是我国教学环境研究领域的开山之作,正如他的导师李秉德先生《序》中所言:“这本书是具有开拓性的,甚至可以说是填补了这方面专门研究的一块空白。”
语文教学环境方面研究论着据我所见,仅有于源泉、倪山编着的《存在与发展——语文教学生态论》,韦志成着的《语文教学情境论》等。而对语文学习环境研究的论着显得更少、或更欠缺。张孝纯:“大语文教育观”有语文学习环境的思想,并且“一体两翼”的说法中也提出了“学习环境”的概念,但它是相对于语文第二课堂而说的,外延较窄,不能涵盖影响语文学习的外在因素。因此,他的理论不能称之为是完备的语文学习环境理论体系。其次,北师大张鸿苓《语文教育学》中有一章《构建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观其内容主要集中在学校课外活动。其他人也有零星提及,但都不够完备,就不一一赘述。
中学以生语文学习环境研究具有深远意义,能够开阔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视野,打破往把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途径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研究的狭隘意识,使语文学习生活化,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习语文的习惯、兴趣和对美的追求,提高语文运用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第五册一单元作文:中学生阅读学习障碍
关于学习障碍的研究在国外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近年来,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也对学习障碍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显着的效果。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的爆炸导致知识激增,阅读就成为个体重要的学习和生活技能。而事实上相当一部分人,特别是中学生,存在阅读障碍(或称阅读困难),这不仅使这些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落后,而且严重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终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在我国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的大背景下,为了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性改变,研究中学生阅读学习障碍,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提高学生阅读学习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关于阅读学习的定义
1、关于学习障碍的定义
学习障碍一词产生于1963年。较早也是影响最大的定义是“美国公法94—142的定义”。其定义为:“学习障碍一词是指与理解、运用语言有关的一种或几种心理过程上的异常,以至于使儿童在听、说、读、拼写、思考或数学运算方面现实出能力不足的现象。这些异常包括知觉障碍、脑伤、轻微脑功能失调、阅读障碍和发展性失语症等情形。”这一定义表明,学习障碍是一个心理过程,其表现为特定学习领域中的困难,如:听讲、说话、思考、阅读、运算等。
美国“全美学习障碍联合会”(NJCLD)于1981年提出关于学习障碍的新定义,其表述为:“学习障碍指在听、说、读、写、推理或数学运算等方面的获取和运用上表现出显着困难的一群不同性质的学习异常者之通称。这些异常现象是个人内在的,一般认为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
世界卫生组织于1989年出版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学习障碍归于发育障碍类别下,称为“学习技能发育障碍”,定义是:“发育的早期阶段起,儿童获得学习技能的正常方式受损。这种损害不是单纯缺乏学习机会的结果,不是智力发育迟缓的结果,也不是后天的脑外伤或疾病的结果。这种障碍来源于认识处理过程的异常,由一组障碍所构成,表现在阅读、拼写、计算和运动功能方面有特殊和明显的损害。”
1992年,我国台湾教育部提出一个法定的学习障碍的定义:“学习障碍,指在听、说、读、写、算等能力的习得与运用上有显着的困难者。学习障碍可以伴随其他障碍,如感觉障碍、智能不足、情绪困扰;或由环境因素所引起,如文化刺激不足,教学不当所产生得障碍,但不是由前述状况所直接引起的结果。学习障碍通常包括发展性的学习障碍和学业性的学习障碍,前者如注意力缺陷、知觉缺陷、视动协调能力缺陷和记忆力缺陷等,后者如阅读能力障碍、书写能力障碍和数学障碍。”
我国学者、北师大刘翔平博士认为:学习障碍是指,智力正常,但由于听、说、读、写、算和沟通技能方面出现落后而导致学习成绩低下的现象,其实质是学习成绩与智力不相匹配。
上述关于学习障碍的定义似乎与阅读障碍有些文不对题,但稍加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其与阅读障碍的联系。在上述定义(或此外的90多条有关学习障碍的定义)中,研究者对学习障碍都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如美国公法94—142的定义认为学习障碍“是指与理解、运用语言有关的一种或几种心理过程上的异常”;美国“全美学习障碍联合会”(NJCLD)将学习障碍从某中“缺陷”和“能力不足”改为“有显着困难”,使定义更具有操作性;世界卫生组织的将学习障碍表述为“学习技能发育障碍”,这实际上将问题指向了方法;而我国台湾的定义将学习障碍分为发展性的学习障碍和学业性的学习障碍,认为学习障碍可以伴随其他障碍,如感觉障碍、智能不足、情绪困扰;或由环境因素所引起,如文化刺激不足,教学不当所产生的障碍。但是,几乎所有关于学习障碍的定义中,都认为阅读障碍是学习障碍的一种。一般认为阅读障碍是学习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障碍。1993年的一项统计资料表明,有80%的学习障碍儿童出现阅读方面的困难。另据统计,美国在发展方面存在障碍的儿童占儿童总数的5、25%,在学习障碍儿童中有至少50%是阅读障碍儿童。可见,阅读障碍儿童所占比例之大。这表明,有关学习障碍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成果和研究方法可以直接应用于阅读障碍研究,或作为阅读障碍研究的借鉴。
2、关于阅读障碍的定义
关于阅读障碍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阅读障碍是指所有不能进行正常阅读的状况。广义的阅读障碍分获得性阅读障碍和发展性阅读障碍。前者是指由于后天脑损伤引起的阅读困难,后者是指个体在一般智力、感觉的敏锐性、动机、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等方面与其他个体没有差异,也没有明显的脑损伤,但却终生处于阅读困难的状态中。狭义的阅读障碍就是指发展性阅读障碍。一般学校教育中所说的阅读障碍,使之发展性阅读障碍,更确切的说是阅读学习困难。
世界神经学协会给特殊发展性阅读障碍下的定义是:“不受传统教学、智力和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的、表现为学习阅读困难的失调,它依赖于基本的认知障碍,这种认知障碍通常存在某种结构性根源。”
所谓“阅读障碍”是指对阅读技能的掌握落后于年龄常模,而落后的原因又不是智力落后、重大脑损伤或严重的情绪不稳定”。([美]E。J。Gibson)。
儿童阅读障碍主要包括认字和理解两大部分。具有阅读障碍的儿童在学习过程中一般会出现以下特征:①阅读速度慢,逐字阅读,有时需要用手指的协调;②易出现错读,如跳行、省略、替代、歪曲、添加或颠倒字词;③阅读时停顿次数太多,或者经常不知道读到哪里了;④对短语的成分划分不准确;⑤读后不能回忆阅读的内容;⑥不能从阅读材料中得出结论,即不能概括中心思想;⑦常用常识作为背景,而不是以文章中的材料来回答问题,即答非所问;⑧听写成绩差。
也有研究者认为阅读障碍儿童有以下学习困难:
1、认字与记字困难重重,刚学过的字就忘记;
2、听写成绩很差;
3、朗读时增字与减字;
4、朗读时不按字阅读,而是随意按照自己的想法阅读;
5、错别字连篇,写字经常多一笔或少一笔;
6、阅读速度慢;
7、逐字阅读或已手指协助;
8、说作文可以,但写作文过于简单,内容枯燥;
9、经常搞混形近的字,如把视预祝弄混;
10、经常搞混音近的字;
11、学习拼音困难,经常把Q看成O;
12、经常颠倒字的偏旁部首。
三、阅读障碍的成因
在最初的阅读障碍研究中,人们认为造成阅读障碍的唯一原因是大脑某区域或不同区域之间发生功能失调。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许多阅读障碍者的问题是纯心因性的,如眼动模式异常、注意集中性、知觉——空间能力、词素——音素转换等。在此基础上人们把发展性阅读障碍分为听觉——语言性阅读障碍和视觉——空间性阅读障碍。
关于阅读障碍的心理机制,目前有两种理论。第一种理论为语音加工缺陷理论,第二个理论为词形加工缺陷理论。语音加工缺陷理论认为,阅读障碍实际上是一种语音障碍。持这种理论的一种观点认为,阅读障碍者的问题在于音位表征的缺陷。较早的一项研究发现,正常儿童在学习书面语言以前已经可以正确地将单词分割为音节或者音位等更小的单元,而阅读障碍的儿童在学习书面语言几个月之后还不能顺利完成这种任务。更近的研究利用知觉分类任务发现,阅读障碍者难以对/ba/-/da/等语音材料进行正确区分。语音加工缺陷理论的另一种观点认为,阅读障碍者并非不能正确地区分音位,而在感知声音的时间特征上缺陷。尽管阅读障碍者不能区分快速呈现的音位,但当降低听觉频率的模式时,其语音识别的正确率可以提高。词形加工缺陷理论认为,阅读障碍主要是由于视知觉缺陷引起的。研究者发现,很多阅读障碍者经常混淆镜像的字母(b/d)和相似的字母(m/n)。这种混淆有时与语音错误同时出现,但在很多情况下,视觉错误经常会单独出现。更近的研究表明阅读障碍者存在空间对比敏感性的缺陷,要觉察到同样的对比度,阅读障碍者所需刺激的空间频率要比正常阅读者低一倍。这些研究者认为,阅读障碍者在词形的整体知觉、词形的细节信息识别、视觉刺激的运动特征的识别等多方面都存在缺陷。从拼音文字的研究进展来看,认为语音缺陷是阅读障碍的主要原因是相对占优势的一种观点。同时研究者还发现,阅读障碍与文字的特点有很大关系。如有的研究者发现,德语儿童的阅读障碍在入学前被诊断为音位分割和语音编码有困难,但到了四年级之后这些困难就不存在了,随之却出现了阅读速度慢和拼写成绩差等问题。英文中阅读障碍者可能终生都具有音位分割和语音编码困难等,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德语较英语具有更加一致的形、音对应关系引起的。表意文字系统与拼音文字系统存在更大的差异,汉字具有复杂的两维结构,它由两个或几个部件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而成。这就使汉字形、音之间的关系比较随意,而形、义之间的对应关系相对更强。由于受到阅读障碍与文字系统密切相关的思想的影响,研究者曾一度认为汉语中不存在阅读障碍,或者阅读障碍的发生率相当低。但随后的研究却改变了人们最初的看法。如一项问卷调查的研究发现[,中文阅读障碍者与英文阅读障碍的发生率没有显着差异。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中文阅读障碍儿童的发生率并不比拼音文字低。尽管研究者不再怀疑汉语阅读障碍的存在,但对汉语阅读障碍的心理机制的研究还很不成熟,研究结果也不一致。其中的一个分歧是,视觉缺陷是否是造成汉语阅读障碍的原因。如有的研究者认为,汉语阅读障碍儿童不存在非语音的缺陷,语音分析能力缺乏,语音记忆能力差才是造成儿童阅读障碍的主要原因。而另一研究显示,阅读障碍可能与字形识别有关。他们发现对于字形相似的材料,阅读障碍儿童不会呈现语音障碍,只有在字形不同的刺激中才会出现语音障碍。这一结果在日文的研究中得到了印证,如Yamada发现日语阅读障碍儿童更多地出现视觉、选择和语义错误,他们认为这是由于日文中存在大量汉字(kanji)的缘故。拼音文字的一些研究提出,阅读障碍者在词形的整体知觉、词形的细节信息识别等方面都存在缺陷。汉语阅读障碍的研究表明,阅读障碍者对字形的细节加工方面存在障碍,但目前还没有关于汉语阅读障碍者的字形整体知觉的研究报告,本研究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在实验中,我们利用真假字判断来考查汉字字形整体知觉的加工。考虑到目前还没有诊断汉语阅读障碍个体的明确标准,为了与前人的研究在被试的选择上保持一致,我们还设置了一个语音任务。我们的思路是,尽管语音缺陷还不能断定为汉语阅读障碍的原因,但以往的研究都发现汉语阅读障碍者的反应在语音任务中与正常被试有差异。
还有研究者认为造成阅读障碍的原因可以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大类。
(一)外部原因
1、交际性情绪剥夺。交际性情绪剥夺是指在儿童所处的环境中,缺乏儿童习得语言所必需的适当刺激,因而使儿童不能掌握阅读所必需的语言技能。例如,在母子关系方面,如果母亲因为对儿童漠不关心、态度冷淡而缺乏同儿童进行言语交谈,或者由于母亲情绪低落、脾气乖张而动辄训斥儿童,那么,儿童在语言知识方面多半就会存在缺陷,而且儿童对学习有关语言的作业也会缺乏信心。一个语言知识不足的儿童,学习阅读自然会有困难,Ninio&Brunet(1980)对一对母子做了10个月的观察研究,发现母子交流对儿童语法规则的掌握和句子的阅读有一定的影响。Roser&Martinez(1985)指出双亲在儿童早期阅读能力发展方面具有非常显着的作用。大量的研究证实,对母子间正常交谈的早期剥夺,会使儿童难以获得良好的语言技能。
2。文化或教育剥夺。文化或教育剥夺是指缺乏某些社会文化经验,而这些经验对于在学校中的学习又至关重要,因此导致了阅读障碍。一般来说,当儿童处于在文化上受剥夺的环境里时,就会缺乏学习阅读所必需的刺激作用。例如,如果家里没有什么书籍,也从未有人读书给儿童听,儿童也从来没有看到家里有人读书,那么,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儿童,自然会缺乏对阅读的学习动机和学习阅读的实践机会,阅读障碍必然十分严重。Clay(1966)、Gocdman(1967)、Herste(1984)等研究者的研究引起了人们对给儿童提供有书的环境这一问题的重视,Cullnian(1989)、Dcnelson&Nilscn(1989)Helper&Hickman(1978)等研究者则进一步指出为儿童提供故事书是帮助他们发展语言、学会说话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内部原因
1。轻微脑机能障碍。轻微脑机能障碍(以下简称MBD)是指由于损伤而造成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不规则作用,出生时的脑损伤或神经系统发展关键年龄时的疾病。这种功能异常可以表现为知觉、概念化作用、语言、记忆、注意等各方面缺点的不同组合,从而对阅读过程产生影响。有人认为,在MBD的症状中,成熟的延迟和左侧化不足是出现阅读障碍的原因。Sparron等(1970)曾对阅读障碍儿童和正常儿童单侧化表现上的差异进行了考察。发现阅读障碍儿童和正常儿童在单侧化早期发展方面(如手眼协调)没有差别,但在后期发展的所有指标上(如单侧觉察和手指的分化等)都有差别。P。sate等(1971)考察了不同发展年龄上居于支配地位的各种技能,结果发现,阅读障碍儿童与同龄正常儿童相比,在通常是这一年龄阶段形成的一些技能上(如某些视动整合作业)虽然是有差别的,但在一些后来才会变得熟练的技能上并没有显着差别。应当指出的是,所发现的阅读障碍儿童和正常儿童在发展速度上的差别并不意味着所有的阅读障碍儿童都表现出成熟上的延迟,即使是由MBD导致的阅读障碍也不见得都表现为成熟上的延迟。
由此可见,在阅读障碍儿童中,属于MBD的人数只占很小的百分比。F。W。Owen等(1971)发现在他们研究的304个阅读障碍儿童中,只有4个人可以确诊是属于神经上的缺陷。鉴于对此症状所存在的争议,就很难确定在阅读障碍的儿童中到底有什么人是属于MBD,所以当把一个儿童归入此类病因时必须持谨慎的态度。
2。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也是一个人不能学会很好阅读的原因。遗传因素造成阅读障碍既可能是因为它决定了某些技能发展的迟缓,也可能是因为它规定着某些技能所能达到的限度。学习阅读所需要的技能任何发展上的延迟都会推迟儿童对阅读的掌握。一个儿童的能力可能因受到遗传的限制,在知觉和语言技能的常态分布中处于较低的一端,因此,不能很好地学会阅读。遗传学家已经发现存在着调节基因,它起着控制发展速度的作用。有人证明某些语言技能的发展要靠存在于基因型中的潜能。有人研究有关语言能力的遗传因素的文献后发现许多言语障碍和阅读障碍往往出现在一家人当中,这表明遗传传递同语言能力是有关系的。
三、阅读障碍的诊断
要对阅读障碍儿童进行干预矫治,其前提是对阅读障碍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一般说来,阅读障碍的诊断方式可以分为:常模参照测验、标准参照测验、非正式评价策略和课程参照评估等四种方式。为了研究的方便,在对大样本进行测查、筛选、为共性实验做准备时,人们多采用“智力———成就差异”测试作为诊断学习障碍的依据,也就是说智商在85分以上(一般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或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并且学业成绩明显低于其智力水平(一般认为是低于两个年纪级的水平),就可以诊断有阅读障碍。如果是针对特定个体进行矫治,就必须采用更细微的诊断方法来确定阅读障碍的具体类型,以便对症下药。在筛选患有阅读障碍的儿童时,一些研究者采取了分层检测的策略:①由当地学区确定哪些儿童为学习困难儿童;②在常模参照智力测验中得分必须在80到120之间;③阅读成绩至少低于平均数一个标准差;④阅读能力仍处于低年级最基础的水平;⑤不存在其他方面的障碍。如果满足以上5个条件,该儿童就被认为存在阅读障碍。
以上介绍的是对有阅读障碍的儿童正式分类的程序,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情况,称为非正式分类程序。当某儿童出现十分严重的问题必须做测试时,一系列非正式分类程序便开始了:通常是班主任与其他教师(包括学校心理辅导教师)、校长、儿童的父母或监护人等进行交谈,共同探讨帮助该儿童和当儿童难以管教时帮助的最好策略。测试成绩出来以后,主要由学校的有关人员来决定应采取的措施。对测试的选择和解释,以及在数据报告的数量方面,通常会保持极大的灵活性。
四、阅读障碍的矫治措施
对儿童阅读障碍的矫治,国外理论界先后提出多种模式,我国研究者在吸收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了儿童阅读障碍矫治的五种模式,即行为干预模式,认知———行为干预模式,同伴指导模式,神经系统功能训练和生化与药物治疗。
(一)行为干预模式
这是针对学习障碍问题较早形成的、也是较为完善的一种模式。行为干预模式以行为主义的基本原则为指导思想,认为个体的行为可以通过操纵环境或行为后果而加以改变。其中操纵环境的意义在于为特定行为的产生提供机会,而操纵行为后果则旨在改变某种行为在未来增加或减少的可能性。运用行为干预模式,首先需要对行为产生的前提与后果进行细致的分析,这常常是以直接观察为依据的;其次,在确定那些可能引起或强化我们所要克服的问题中,主试要创造出稳定的、结构化的干预环境;再次,干预的规则要明确一致,尽可能以肯定的形式出现,而不要以单一的禁止形式出现。另外,对阅读障碍儿童所提的要求在一段时间内应少而明确,并保证随时提醒的反馈。行为干预模式主要包括及时强化、代币制、行为合同、冷板凳、反应代价等直接针对学习障碍儿童本身的行为矫治技术。除此之外,这些干预模式中还包括精神教学法、直接指导法和无误过程法等针对教师的特殊教学技术,这些方法均基于教师的教学对儿童的巨大影响这一事实而设计的。以无误过程法为例,该方法的基本假设是:如果可以恰当地安排教学进程,避免错误的发生,那么儿童的学习过程就会迅速而有效。其中的主要技术是“刺激形成”和“反应形成”。所谓“刺激形成”是指教师通过控制刺激的显现来诱导儿童做出正确的反应。无误过程法主要适用于儿童的识字和阅读训练。该教学法强调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以保证阅读障碍儿童对每一步骤做出正确的反应。一旦儿童出现错误反应,教师则一方面忽略这些错误,避免指责儿童,另一方面返回前一步骤,对任务做进一步的指导。
(二)认知——行为干预模式与行为干预模式的那种特别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的论点不同,认知———行为干预模式强调阅读障碍儿童形成主动的、自我调控型的学习风格。该模式的创立者认为,个体自身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所以,行为的出现并不单纯取决于环境刺激或行为后果,而受其自身认识评价系统即元认知系统的影响,阅读障碍儿童所具有的潜能与实际表现间的差距,其原因在于他们学习过程是消极被动的,不会使用有效的策略。如果提高其策略使用的水平,阅读障碍儿童的学习状况也会得到改善。从这一“策略缺陷”的病理机制观点出发,认知———行为干预模式主张对阅读障碍儿童进行认知策略训练和自我控制训练(或自我指导训练)。
1、知策略训练。
研究者发现,学习障碍儿童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于他们缺乏某些有效的认知策略,或者不会选用恰当的策略。认知策略训练的基本程序如下:①对阅读障碍儿童的现有策略水平进行测评,明确这些儿童的劣势所在,并确立所要训练的目标策略;②向儿童解释目标策略;③示范目标策略的使用;④言语预演;⑤提供低难度的材料,进行有控制的练习,并给予反馈;⑥提供与阅读障碍儿童年龄水平相当难度的阅读材料,进行练习并给予反馈;⑦测评阅读障碍儿童的策略,并指导儿童学会如何根据任务来选择恰当的策略;⑧在实际学习中实现迁移。
2、自我监控训练。
在这类训练中,训练者指导儿童主动运用内部语言定时监控自己的行为,一直到一个任务完成为止。在让儿童进行自我监控之前,训练者要先讲明具体作法。在最初几次,训练者需要观测儿童的自我监控情况,及时表扬儿童的正确行为,再逐步撤销外在监控。综观认知———行为训练模式,可以看到其突出特点是:尽量引导儿童成为自己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者;重视示范目标策略、方法的运用;以儿童的外部言语为中介。这些特点保证阅读障碍儿童对自己阅读学习过程的控制并改变其原有消极被动的反应风格。
(三)同伴指导模式
这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兴起的新型训练模式,即让一个学习障碍儿童帮助另一个学习障碍儿童,或让学习障碍儿童的同伴(即正常儿童)帮助他。这一模式不仅适用于对课程内容的课外辅导,而且也适用于对学习障碍进行社会技能训练。美国的一些研究表明,儿童在集体学习中,其成就水平常常超过了平均数;同时,另外的一些研究则表明,集体活动有助于儿童学业能力的提高。等人在!//$年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同伴指导策略有助于提高阅读障碍儿童的阅读流畅性和理解力。CB==D&&‘及其同事发展了经典性同伴指导矫治模式。该模式的具体进行过程是:首先抽取部分儿童作为指导者,把这些指导者介绍给他们的阅读障碍同伴;然后对指导者进行特殊训练,教给他需要给阅读障碍同伴教授的内容及方法;接着安排同伴指导活动,一般一周至少一次。这种模式可以是一对一的,但更多情况下是采用几个指导者与几个同伴共同活动的形式。教师不仅要负责组建同伴群体和训练指导者,还要对指导者进一步训练,或对被指导者进行额外的辅导。
同伴指导法可以较大地促进阅读障碍儿童的主动性,提高训练双方在阅读学习方面的能力,同时也是改善阅读障碍儿童在学校中的社交地位、重塑其自我概念的有效途径。但是,这一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学习内容和儿童,对于难度大的课程内容以及有显着外化的行为问题的儿童都不要采用此法。
(四)神经系统功能训练神经系统功能训练即心理过程训练,该模式的创立者认为学习依赖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而这些高级功能实现是以基本的感知等心理过程为基础的。因此,对基本心理过程进行训练就可以改善脑功能,进而提高学业成绩。曾性初(1997)曾对我国目前所流行的训练的效用问题提出尖锐的批评,认为这种训练的效果被人为地夸大了。可见,此类方法的采用还是应慎重一些,并需要进一步地探索。
(五)生化与药物治疗生化与药物治疗是采用药物治疗,首先控制和改善阅读障碍儿童的生理病情,进而改进其学习状况。对于药物治疗的后效问题,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这些药物治疗阅读障碍有短期疗效,但其治疗效果有限,应当慎重。
总之,以上五种矫治模式各有其利弊,对阅读障碍儿童的教学干预不应仅仅局限于某一种矫治模式上,而应兼容并包,对症下药。
相关参考
...命因享受而出色。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以享受为话题的高中第五册第五单元作文,欢迎阅读。篇一:享受人生享受是树叶尽情接受阳光的浸礼;享受是雄鹰展翅蓝天的喜悦;享受是河流奔向大海的勇气;享受是松柏毅力在山崖上的...
...命的意义和价值。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以奋斗为话题的高中第五册单元作文,欢迎阅读。篇一:奋斗人生需要不停地奋斗。一个不懂得奋斗的人,注定成不了大事,过着浑浑噩噩、行尸走肉般的糊口,如同失去的了灵魂后仅存...
...大手,也许是一句关怀的话语……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高中第五册第五单元作文:暖和话题作文,欢迎阅读。篇一:家,给了我暖和家,就像一个避风港。包收留你的缺点,在你伤心落泪时,一直伴你左右,给予你暖和。这暖...
...们没有一个人不是在爱中长大的。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高中第五册成长话题作文:在爱中成长,欢迎阅读。篇一:在爱中成长每个人的童年都享受着无尽的爱,在爱中成长。我的童年也是如斯幸福和快乐。天天上学,我都呼吸...
...偶像相似的成就。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以偶像为话题的高中第五册单元作文,欢迎阅读。篇一:我心中的偶像我心中的偶像便是那闻名的英雄保尔·柯察金,他是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这本书以保尔的一生为主...
...无形却暖和心灵。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以暖和为话题的高中第五册单元作文,欢迎阅读。篇一:暖和良心一颗三冬暖,恶行伤人六月寒。你可否知道,有人由于你的出言不逊而意气消沉;你可否知道,有人由于你的视而不帮而...
...“重量级人物”。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以沟通为话题的高中第五册单元作文,欢迎阅读。作文一:沟通让糊口更夸姣当一个身影悄然飞到我身旁时,她的嘴凑近我的耳,说了句静静话,我愣愣的朝她看,反应过来才和她一同在...
...践才能使你有所发现,有所感悟。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高中第五册成长话题作文:我在挫折衷成长,欢迎阅读。作文一:我在挫折衷成长有人以为挫折是个讨厌的家伙,是个坏蛋,而我却以为挫折是我迈向成功的奠基石,是我...
...起多大起色,硕士生、博士生写不出一篇上档次的文章,高中生错别字连篇,说话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屡见不鲜,更为严峻的是语文教授教养中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正如有人指出,透过中学生的作文,我们看到的不是一...
对鲁迅文化观的研究仍旧是新世纪的一个持续不衰的话题。与以往不同的是,中国学人在深化鲁迅与中国文化的话题时,不再过于注重鲁迅的“反传统”或对鲁迅的“反传统”作偏于一真个简朴理解,而是采取了更科学、更辩证...
【范例1】人生道路像迷宫一样,只有一条准确的路!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准确的路,这时,难题、挫折也随之相继而来。面对难题时,也许会灰心地妥协,也许会懦弱地低头,也许会坚强地走出困境。世界闻名音乐家贝多芬固然...
记得100年前,天津的一家报纸上有一篇关于中国奥林匹克梦想的文章,在当中提出三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中国何时参加奥运会?第二个是中国什么时候才能获得奥运会的金牌?而第三个是中国什么时候才能举办奥运...
...的学习方法也是很重要的。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人教版高中第五册第一单元作文:中学生学习办法 ,欢迎阅读。篇一:中学生学习办法看了好多关于中学生学习办法的书,也想写一写,这都是我一年以来,看的这么多学习办...
我沉思于夕阳的血色中。风在耳边吹奏,沙在面前跳舞。远处,我的家族悄悄地享受下落日的抚慰。这是一幅多么美的丹青——像盛开的康乃馨一样的温馨,又像月光一样的飘逸。我为此而打动,却又为此而流泪。由于我不知道...
记得100年前,天津的一家报纸上有一篇关于中国奥林匹克梦想的文章,在当中提出三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中国何时参加奥运会?第二个是中国什么时候才能获得奥运会的金牌?而第三个是中国什么时候才能举办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