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埋伏》背后的历史典故
Posted
篇首语: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本文为你选取作文《十面埋伏》背后的历史典故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十面埋伏》背后的历史典故
项羽具有不可一世的胆识和气势,古今少有。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暴秦的终结者。诚如太史公所言,“(项羽)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做为暴秦的终结者,项羽创造了很多奇迹。例如巨鹿之战,面对秦军,诸侯皆惧。唯项羽率领楚军迎战强大的秦军。从秦二世三年十一月项羽任上将军渡河北上起,至这年七月章邯投降为止,历时九个月,先后全歼王离军,收降章邯军,使秦军的全部主力丧失殆尽,为推翻秦皇朝创造了条件。又如彭城之战,千里奇兵突进,以三万击败数十万刘邦联军。
然而,打碎了旧王朝后,他却不能建立一个新王朝。而刘邦,以一地位低微的亭长出身,与他的平民追随者们一道,缔造了一个新的大一统帝国,在当时也算得上是前无古人了。
勇猛之余,项羽残暴的一面也相当惊人。早年攻襄城之战中,由于秦军誓死不降,襄城被攻破后项羽将守城将士“皆坑之”。巨鹿之战后,项羽下令将秦将章邯手下二十万秦军将士全部坑杀。汉高祖二年,项羽还支使手下杀了“义帝”。手下谋士韩生劝项羽不成,说了句“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立即被项羽烹杀。项羽还烹杀了刘邦的御史大夫周苛等人。
然而,残暴并非项羽的致命伤。项羽最大的失误在于,没有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政治联盟。秦亡之后,天下纷争。项羽曾经自封西楚霸王,并以裂土分封、功臣为王的方式分封天下,但这次分封后,诸侯们并没有效忠自己。由于他的残暴和赏罚不明,使得他在诸侯间缺乏公信力。分封之后回到徐州不到才几个月时间,就已经反叛四起了。正如贾谊所说,仁谊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里的仁谊当然是一种政治手段。项羽显然不是一个具有政治智慧的人物。
刘邦最后与项羽决战时,和韩信、彭越相约合力伐楚,当时韩信、彭越没并有发兵。最终刘邦承诺把齐地封给韩信,梁地封给彭越,两人才引兵而来,这不是以皇帝的身份分封臣子,而是以对等的资格结下了分地之盟。所以,与其说楚被汉灭,项羽败于刘邦之手,不如说项楚实际上为被诸侯的联盟军队所灭,汉高祖不过是联军领袖罢了。
两军阵前,项羽曾对刘邦说:“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刘邦虽在气概上虽已略输一筹,但他不以为意,大笑着说:“吾宁斗智,不能斗力。”最后的胜利总是属于那些更有政治智慧和权谋手段的人。
公元前202前,楚汉相争接近尾声,双方会战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南),三十万汉军围住了十万楚军。汉方为瓦解对方军心,就叫兵士们唱起了楚歌,楚兵大多离家已久,早已厌倦了连年征战。楚军中有人开始唱和,军心彻底动摇。一看大势已去,项羽已无计可施,对虞姬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则和道:“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唱完便拔剑自刎而死。项羽后来逃到乌江边,面对滔滔的江水,仰天长叹道:“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于是拔剑自杀。
后人根据这一段垓下之战作了两个有名的琵琶大套武曲《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的前身是明代的琵琶曲《楚汉》。明朝王猷定为明代琵琶演奏家汤应曾写的《汤琵琶传》中生动的描述了这支曲子。此曲一开始便是两军决战垓下,一时“声动天地、瓦屋若飞坠”。“金声、鼓声、剑努声、人马辟易声”此起彼伏,然后一阵沉寂。胜负已见分晓,一片哀怨的“楚歌声”响起,英雄末路的项羽发出“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后有“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蹂践争项王声”等等。
《楚汉》后来演化为两个不同的版本,即《十面埋伏》和《霸王卸甲》。虽然反映相同的历史题材,但两支曲子立意完全不同。《十面埋伏》的主角是刘邦和汉军,重点内容是“十面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等,乐曲高昂激越、气势磅礴;而《霸王卸甲》的主角是项羽和出军,重点段落是“楚歌”、“别姬”,乐曲沉雄悲壮,又凄楚宛转,重在描述项羽在四面楚歌声中与虞姬诀别的场面。前者是赞歌,后者则是挽歌。
杜牧《题乌江项羽庙》诗云:“胜败兵家不可期,包羞忍耻是男兒。江东子弟多豪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很为项羽惋惜,他认为胜败“不可期”,是兵家常事,假设项羽渡江,也许会象当年兴兵抗秦那样卷土重来。而王安石则反其意而行,他在《叠题乌江亭》中说:“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谁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与杜牧的看法恰恰相反,为史家正论。但杜诗表现了一种死中求活的心志,读来更令人荡气回肠。
以上无论是琴曲还是诗,都有两种不同的立意。后世的观点中有的扬刘抑项,为刘邦唱赞歌;也有的抑刘扬项,为项羽献挽歌。这种对立,折射出两种不同的英雄史观。即对历史终结者和历史建构者所采取的不同态度。
事实上,“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不过是文人的咏叹罢了。当年是天下人共反强秦,楚霸王几乎靠一己之力,打垮了秦帝国的军队,号令天下,莫敢不从。而如今,刘邦携天下之众,而自己众叛亲离。战乱日久,天下人心思定,势易时移,时局已非当年八百江东子弟起兵抗秦可比。项羽已经彻底丧失了争天下的资本。朱光潜說:“悲剧人物一般都有非凡的力量,坚強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们常常代表某种力量或理想,并以超人的坚決和毅力把它们坚持到底。”项羽至死不承认自己的过错,说“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也许这才是项羽。
在《十面埋伏》高昂的曲调中,传来的不仅仅是胜利者的欢快的号角,还有失败者非凡的气概。
相关参考
...可刘邦一点也不领情,在项羽都城外,一次次挑衅,布下十面埋伏。项羽大破刘邦与鸿沟,但项羽一再忍让,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可刘邦一点也不领情,在楚江旁用计,
...班文官,为什么不拨一支一千或五千的敢死队去,即便有埋伏,死了就死了,对司马懿这十五万军也不会影响,如果没埋伏,活捉了诸葛亮不更好,再说又
据说《平沙落雁》是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古琴曲,现存的琴谱就达五十余种。与其他名曲不同,《平沙落雁》的背后,并无脍炙人口的掌故。《平沙落雁》最早的版本载于明代崇祯七年(1634)刊印的《古音正宗》。《古音正...
...30万大军和彭越的军队会师,把项羽围困在垓下,他采取十面埋伏的战术,逼使项羽在乌江自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出处】从今后跳出了九重围子连环寨,脱离了十面埋伏大会垓。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解释】设伏...
雪下得正紧……顶着被风夹带的雪花,头发已经湿成一缕一缕,贴在脸上让人嗅着初雪的清冽,又不得不抬起头眯着眼辨认着回家的路。海拉尔入秋的第一场雪就很丰满地下了一整天,坐在教室里看满是诗意,走在路上全是“湿...
本节目通过展示多个案例,生动地提醒人们春运时应怎样防范小偷。首先,上车前,当人们在火车站候车的时候,要把自己的行李放在视线范围内。如:正前方。其次,不要随便和陌生人搭讪,亲自买票,不泄漏银行卡密码,不...
梁山泊十面埋伏宋公明两赢童贯诗曰:红日天光气障霾,纷纷戈戟两边排。征鼙倒海翻江振,铁骑追风卷地来。四斗五方旗影扬,九宫八卦阵门开。奸雄童贯摧心胆,却似当年大会垓。话说当日宋江阵中,前部先锋三队军马赶过...
...公,好朋友。我也总会送她一份见面礼——揪头发。每次背后偷袭,战役就拉开帷幕,轻轻揪一下,然后就撒腿跑开,我这位主人公总会追一段然后放弃,原因可想而知,她跑不过我啊。但她总会伺机埋伏,当我从她们班门口经...
...绵延数百里,火光一片。曹操败走华容道,经几次追杀和埋伏,才得以保全性命。不禁长叹:“若奉孝在,吾不至如此。”身边的人面面相觑,却不敢吱声。木船的焚烧声,海面的浪涛声,萧瑟的风声,沥沥的小雨声,枭雄的叹...
说起我的家乡,我像最有名的应该就是茶山竹海里的十面埋伏。十面埋伏的大门,很高大,是乳白色的。我们走上台阶,穿梭在竹林里。一根根绿油油的竹子,拔地而起,像一把把绿色的伞。我们走在丛林中,一丁点阳光也透不...
...,万里无云,秋高气爽,我们几家人乘车去茶山竹海里的十面埋伏。十面埋伏的大门,很高大,是乳白色的。我们走上台阶,穿梭在竹林里。一根根绿油油的竹子,拔地而起,像一把把绿色的伞。我们走在丛林中,一丁点阳光也...
...是用樟脑球造出来的哦,想一想,蚂蚁能不能穿越呢No.1十面埋伏先将散发着一股怪味的樟脑丸在蚂蚁前面画一道防线。蚂蚁走上前,头顶上的触角摇来摇去,但只摇了一会儿就转身向后走----我惹不起还躲不起吗?正值好奇心强的阶...
...山楂树之恋。要追溯到老谋子拍得上一部爱情片应该是《十面埋伏》。和《十面埋伏》刀光剑影,背叛和被背叛不同《山楂树》所描写的爱情故事是那样的纯洁。让人不忍心玷污它。静秋是个漂亮的城里姑娘,因为父亲是地主后...
...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战,赵云赶回解围成语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第14章:“李自成和刘宗敏等~地率领着队伍过了洛南,埋伏在华山东麓的深山密林中。”近义词神不知鬼不晓歇后语庙堂里失盗成语英译ingreatsecrecy成语用法复句式;作分句;形容事情做得很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