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朓《临溪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
Posted
篇首语:多练多乖,不练就呆。本文为你选取作文谢朓《临溪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谢朓《临溪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
临溪送别
[南北朝]谢朓
怅望南浦①时,徙倚②北梁步。
叶下凉风初,日隐轻霞暮。
荒城回易阴,秋溪广难渡。
沫泣③岂徒然,君子行多露④。
【注】①南浦:典出《楚辞·九歌》中“送美人兮南浦”,此处代指溪水。②徙倚:徘徊。③沫泣:哭泣。④行多露:典出《诗经·召南·行露》,言路上很潮湿,行人难以行走.
14.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题中的“临溪”表明了送别时的地点,“送别”二字则既点明了主要事件,同时也表明了本诗的体裁。
B.首联叙事,写诗人送别友人,诗人在岸上相送,友人则已上船,诗人只好对着河水怅望在岸边徘徊。
.“沫泣岂徒然”一句写在离别之际纵然痛哭悲伤也是徒然,那么就不要哭泣伤感,表达出一种豁达的情怀。
D.本诗”君子行多露“一句借《诗经》之句,说路上很潮湿,行人难以行走,表明了友人前路将受辛劳。
E.本诗中,山水景物既是诗人惜别之情的载体,同时也是产生惜别之情的主体,情和景在诗作中浑然一体。
1.成倬云评此诗中间两联云:“中间写景处即有情在。”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答案:
14.A
1.颔联由近及远写景,先写秋风树叶,再写残阳中的余霞;颈联由远及近写景,先写迷暗中的孤城再写眼前的秋溪。中间两联扣住秋风、落日、荒城、溪水等意象,渲染出一种凄凉伤感的氛围。中间两联移情于景,情景交融。送别时心绪阴郁,所以诗人觉得城是荒凉的,天是阴阴的,似乎也有了惜别的情绪。(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
14.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A项,“同时也表明了本诗的体裁”错误,应是“题材”。“体裁”一般是指从形式上的分类,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又包括绝句和律诗;“题材”是指内容情感上的分类,本诗标题“临溪送别”中的“送别”应是点明诗歌的题材,即是送别诗。本诗从体裁上来看,应是一首律诗。项,“表达出一种豁达的情怀”分析错误,从诗中来看,“沫泣岂徒然”,意思是说“泣涕流泪,伤心之感又岂是出于徒然”,从而体现了送别之后的伤感。
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学生“成倬云评此诗中间两联云:‘中间写景处即有情在。’结合诗句加以赏析”,这是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从题干来看,分析的目标是“中间两联”,且题干中说“写景处即有情在”,这就提示学生应从写景抒情的角度分析。先看诗句所写景物,“叶下凉风初,日隐轻霞暮”,颔联写了“秋叶”“秋风”“残阳”“余霞”,从写景的顺序来看,这是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来写景;“荒城回易阴,秋溪广难渡”,颈联写了“荒城”“溪水”等景物,这是按照由远及近写景,这两联所写景物营造了一种凄凉伤感的氛围,这与离别的情境是相合的,诗人寓情于景,因景而情生,因情而觉得周围的景也有了人的情感,诗人融情于景,表达了惜别之情。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审题,看题干有无限定赏析的角度,如没有限定,一般先理解诗歌的意思,圈出诗歌中涉及的景物,分析景物的特点、使用的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
初一至初三全程英语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初一至初三全程英语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初一年级(上)
【知识梳理】
I. 重点短语
1. Sit down
2. on duty
3. in English
4. have a seat
5. at home
6. look like
7. look at
8. have a look
9. come on
10. at work
11. at school
12. put on
13. look after
14. get up
15. go shopping
II. 重要句型
1. help sb. do sth.
2. What about…?
3. Let’s do sth.
4. It’s time to do sth.
5. It’s time for …
6. What’s…? It is…/ It’s…
7. Where is…? It’s…。
8. How old are you? I’m…。
9. What class are you in?
I’m in…。
10. Welcome to…。
11. What’s …plus…? It’s…。
12. I think…
13. Who’s this? This is…。
14. What can you see? I can see…。
15. There is (are) …。
16. What colour is it (are they)? It’s (They’re)…
17. Whose …is this? It’s…。
18. What time is it? It’s…。
III. 交际用语
1. Good morning, Miss/Mr…。
2. Hello! Hi!
3. Nice to meet you. Nice to meet you, too.
4.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thanks. And you?
5. See you. See you later.
6. Thank you! You’re welcome.
7. Goodbye! Bye!
8. 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
9. Here you are. This way, please.
10. Who’s on duty today?
11. Let’s do.
12. Let me see.
IV. 重要语法
1. 动词be的用法;
2. 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的用法;
3. 名词的单复数和所有格的用法;
4. 冠词的基本用法;
5. There be句型的用法。
中考作文三步走:细心审题编写提纲不忘检查
北京考试报讯(实习记者任艳梅) 初三生如何在中考作文中取得高分呢?北京陈经纶中学教师黄杰、顺义北小营中学教师范文忠提出复习建议,提醒考生一定要细心审题,编写提纲,不忘检查。
细心审题
初三生在进行作文练习时,要注意审题。如果是命题作文,考生要仔细阅读命题内容,按文体的要求及格式进行写作。如果无明确命题,考生应判断文体,仔细阅读和理解题目中的标志性词语。是否认真、仔细审题,将决定文章内容是否符合要求。考生在平时的作文练习中,要严格要求自己,把每次的作文练习都视为中考,认真对待,这样做能很快提高写作水平。考生在模拟考试后,要和同学们相互交流,多看别人的长处,多角度学习同学的写作技巧。在作文的立意上,考生要尽力挖掘事件的深层次内涵,突出情、趣、理。
编写提纲
考生在确定文章中心后,要认真考虑怎样组织材料,结构全文,并列出提纲。列提纲要围绕中心内容进行,所叙事件要围绕主题展开。需要陈述的事例,都应在提纲上做简单标记,这样做的目的是谨防跑题。
提纲要思路清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简明扼要。文章细节部分可在写作过程中进行详细落实。编写提纲没有固定格式,但文体不同,提纲写法也不同。如记叙文可按时间、空间顺序或事件的发展过程编写;议论文一般按照论点、论证、论据三部分构建框架。考生在平时的练习中,一定要养成编写提纲的好习惯,中考作文才不至于因“偏题”,或结构混乱等原因丢分。
不忘检查
考生在写完作文后,不要忘记检查。检查作文最好的方法是默读。考生在写完作文后至少要通读两遍。在平时的练习中,要注意养成这个好习惯。中考时由于时间有限,考生不可能对作文做大的改动,所以修改重点应是文面上的内容。如有无漏字、错字、别字、病句等。考生在检查过程中,要集中精神,全神贯注,发现错误要及时改正,尽量减少错误。在默读时,一定要逐字逐句读下去,不要一目十行,否则发现不了自己的错误。
此外,两位老师还提醒考生,在拟标题方面,考生可引用歌词、诗句、格言,也可以用文章表现的意境、人物、感情为题,表现出主旨,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习惯创造出了奇迹
从前,有一座农村里,有一个农夫的老婆生了一个儿子,这孩子生出来就已经耳聋了。父母很伤心。
因为家里穷困,这个男孩无法上学,父母也不让小男孩出去太远的地方玩,就整天就呆在家里。
这个男孩非常好学。每天在父母不在家的时候,就偷偷地跑了出去,跑到学校教室旁的窗户,躲在那儿,向其他班的孩子借书,一边看书一边想象教室在说什么一边学习知识。
有时小男孩,会向其他朋友借课外书阅读。有时会向朋友借他们写过的练习和课本,回家把练习的答案遮起来,自己做练习。
小男孩几乎每天都这样过着这种生活。他很快乐。
也许是上天怜悯这位小男孩,被小男孩这种好学的精神给感动。上天就让这小男孩不耳聋。就在有一天,小男孩醒来,走出房间,妈妈对儿子说:“儿子早上好!”小男孩突然听见了妈妈的声音,对妈妈激动地说“妈妈我能听见你说的话!”妈妈和小男孩大吃一惊,小男孩很开心,小男孩终于不耳聋了。
小男孩还是坚持以前那样的生活,每天一直学习。
转眼之间过了好多年,小男孩长大成人了,他去参加了大学考试,成绩名列前茅。找到了一份好工作,他们全家搬到了城市里来。
这个从小好学的小男孩,长大了也是这样好学。
以后,他成了一名着名的老师,免费教孩子读书。他说:“没有读书,好比没有了生命的色彩;有读书,生命更加辉煌。我希望让所有孩子都能读上书。”
这真是习惯创造出了奇迹呀!
相关参考
登山曲谢朓天明开秀崿,澜光媚碧堤。风荡飘莺乱,云行芳树低。暮春春服美,游驾凌丹梯。升峤既小鲁,登峦且怅齐。王孙尚游衍,蕙草正萋萋。【注】小鲁:语出《孟子•尽心》:“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登山曲谢朓天明开秀崿,澜光媚碧堤。风荡飘莺乱,云行芳树低。暮春春服美,游驾凌丹梯。升峤既小鲁,登峦且怅齐。王孙尚游衍,蕙草正萋萋。【注】小鲁:语出《孟子•尽心》:“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题。又送别李峤岐路方为客,芳尊暂解颜。人随转蓬去,春伴落梅还。白云度汾水,黄河绕晋关。离心不可问,宿昔鬓成斑。(注)芳尊,是指精致的酒器。亦借指美酒。14.下...
...,宁思江海会。以我径寸心,从君千里外。注:谢文学,谢朓,当时皇室内部矛盾斗争已日趋激化,随王萧子隆代鱼复侯萧子响为使持节;翌年春随王“亲府州事”,谢朓随行奔赴荆州。瀄汩,水流激荡貌。吴潮,暗指伍胥潮。...
李白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题。送别李白水色南天远,舟行若在虚。迁人发佳兴,吾子访闲居。日落看归鸟,潭澄羡跃鱼。圣朝思贾谊,应降紫泥①书。【注释】①紫泥:用之以封玺书。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李白出...
...富情感。(6分)答案:三、古诗词鉴赏(11分)10.首联从送别之宴写起,点出送别地点;颔联描绘送别之景;颈联抒发送别之情;
...友的关爱。(3分,每点1分)(2)尾联中“茫茫”既点出送别地点,又描写了江水的浩渺,更表现了送别时茫然若失的感觉。(
...括。答案:9.①“塞草”“渭水”选取典型景物,点明送别地点;②“烟光阔”“波声咽”视听结合,描摹了边关壮阔渭水涌
...括。答案:9.①“塞草”“渭水”选取典型景物,点明送别地点;②“烟光阔”“波声咽”视听结合,描摹了边关壮阔渭水涌
...关于本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从内容来看,本诗是一首送别诗。B.从形式来看,本诗是一首格律诗。.“蟋蟀鸣床帏”采用起兴手法触发情感抒发。D.“晨鸡鸣高树”采用虚实结合手法描写环境14.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A.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戏马台南送别,诗人感慨古今兴亡,顿悟人生短暂,匆匆人生,聚少离多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戏马台南送别,诗人感慨古今兴亡,顿悟人生短暂,匆匆人生,聚少离多
...这首词以抒情为主,把写景和叙事、忆旧和怀人、羁旅和送别、时间和空间,融汇为一个浑然的艺术整体
...梗:风中之断梗。夜永:夜长。临歧:歧路,岔路。古人送别常在岔路口处分手,故把临别称为临歧。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