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

Posted

篇首语:没有比知识更好的朋友,没有比病魔更坏的敌人。本文为你选取作文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1、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1)

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

上海2006-6-15考生注意:1.本试卷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4.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品茗色彩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说自然环境的美丽多彩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珍贵财富,那么城市则凝聚了人类自远古以来几千年的文明成果。城市面貌是地区特征、民族特性和文化传统的直观反映,城市色彩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信息之一。近年来,色彩作为城市景观中的重要因素,逐渐引起关注。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围绕这样的主题展开:一个城市是否可能或应该具有特定的色彩基调?什么样的城市色彩基调能够与其所在的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并反映出城市特有的地方、民族和文化特质?如何从色彩这一设计角度使城市具有统一和谐、美丽宜人的景观,从而给生活于此的人们创造出良好的生存环境?从根本上说,城市色彩的研究对象不是某个个体,而是人们生活于其中的整体城市环境。“城市色彩”在国内是一个新课题、新领域。以前实用色彩的研究和运用很少涉及城市这一对象,色彩这一论题没有被提升到城市的范围来进行探索。究其原因,一方面或许是由于城市问题所涉及的因素众多,另一方面或许是由于色彩的实际运用是一个缺乏明确标准的问题,诸如“选择什么颜色”或者“喜欢什么颜色”这类问题有着极强的主观性,因此,建立良好的城市色彩景观似乎成了一个难以企及的理想。应该说,正是这种将色彩视为个人喜好的观念,以及城市景观品质意识的匮乏,使城市环境中的色彩问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这对一个良好的城市景观的形成、保护和发展极为不利。针对城市色彩景观的研究,正是试图以色彩为切入点,从宏观的角度对城市这一复杂的对象展开研究,最终为建立良好的城市色彩景观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大中型城市,一般情况下都会形成具有功能特征的区域,以此为据可以建立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一种模式,即以建筑区域在城市中的不同功能角色和性质为出发点,对其以区域为单位的建筑及其他重要视觉元素的色彩景观控制。中心商务区往往因集中了城市的高标准建筑而具有城市标志的作用,像上海浦东的陆家嘴金融商贸区,多以高层、超高层的写字楼、酒店或大型综合性建筑群为主,在控制策略上,应以色彩的调和为主。商业区常常以商业街或商业广场等形式出现,其色彩一般是城市中最为活跃的部分。应该注意的是,针对不同性质的商业区所应采取的控制策略是不同的。传统商业街所要传达的文化含量并不亚于其商业性,因此,色彩的处理应慎重,广告招贴和商品陈列应遵从传统方式,避免因色彩面积过大而破坏景观。而一般商业区以商业活动为主要目的,色彩多变、强烈冲击的视觉效果有时也不失为一种特色。但国内很多城市的商业区经常存在广告过多、过于杂乱的通病,相对而言,欧洲城市的商业区则要“安静”得多。传统地方文化保护区是城市地方历史和传统文化最为集中的体现,是保护地方人文环境和发扬其特色的重点所在,因此需要格外仔细地分析研究和慎重操作。对于确实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性建筑,外立面应以保护性清洗为主,尽量保留其原有的材质和色彩,绝不盲目翻修粉饰,整旧一新。城市色彩景观设计的实施可以使城市成为舒适美观的人居环境,但如何正确实施则有赖于对城市色彩的研究和设计。只有尽快将这个研究课题纳入到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总体框架中去,并在研究基础上制定具体的条例,才能使城市规划部门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对此进行有力的指导和管理。品茗1.作为城市面貌的重要信息之一,城市色彩可以反映城市的__________。(2分)2.根据文意,对“城市色彩”研究对象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城市的色彩基调如何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B.城市每处重要建筑的外观色调应如何决定C.怎样使城市的整体环境色彩调和美丽宜人D.一个城市是否有可能形成特定的色彩基调3.作者认为,商业区的色彩景观应如何控制?(3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作者提到欧洲城市的商业区时用了“安静”一词。请推断“安静”的原因。(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对文章主要内容作100字左右的摘要。(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文,完成6~12题。(22分)①世纪之星陨落了,陨落在世纪终结的前夜。她的使命已经完成,她整整燃烧了一百年!她以不竭的热情在自己拥有的一角天空,默默地放射自己的光和热,温暖着、滋润着人们的心灵,教他们如何爱,如何为弱小者和善良者献出心力,既不高调,亦不卑微,一百年不间断,以一以贯之的从容和平淡,燃烧自己,烛照世间。这样的人,在这一百年中,即使不是仅见,恐怕也是极为罕见的。②冰心是世纪同龄人,也是世纪的见证人。清王朝覆灭时,她是少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她是青年;整个中年时期在离乱和忧患中度过。动荡和苦难,造就了她成熟的人生。饱经忧患的她,极大地延长了中年期。她似乎在向世人昭示,人的生命有多么大的承受力。她坚强地活着,体验那超乎想像的苦难并战胜它,从充满噩梦的昨日,直至舒展开放的今日。③在冰心的文学世界里,大海和母亲是支持这个世界全部丰富性的两个基本意象。母亲的意象,是包容在大海这个大的意象之中的。冰心曾在诗中向造物者祈求,倘若生命中只有一次“极乐的片刻”,那么,她的愿望便是:“我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春水》)④在冰心的诗中,我、母亲、大海是三位一体的。人类各式各样的爱中,母爱是最纯真、也最伟大。母亲女儿对之爱无须特意表现,是发自内心、自然而然的。子女对于母亲之爱的怀想与礼赞也如此,这是排斥了一切势利考虑之后的无私、无邪、无欲的高贵情感。冰心从母爱出发,推己及人,以一片婉转女儿心,传达出人间的万种柔情。品茗⑤大海博大涵容,它的宽广胸襟可以装下世间一切的苦厄、欢愉和忧思。它静如明镜,动有狂澜。在它碧波万顷的宁静中,包蕴着震天撼地的伟力。它的激情也是内蕴的,却夜以继日地起伏涌动,若人的生命之树常青!诚然,这位昔日的南国闺秀,有着一颗晶莹柔婉的女儿心,对母亲、对兄弟、对友人、对弱者;而大海的博大、雄健、恒久,却从另一面衬托了这位世纪老人的高远和伟大。⑥在文学经历上,冰心是五四新文学的同龄人。她说过,是五四运动那“强烈的时代思潮把我卷出了狭小的家庭和教会学校的门槛,使我由模糊而慢慢地看出了在我周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中的种种问题。这里面有血有泪,有凌辱和呻吟,压迫和呼唤”。冰心称这股新文化运动的思潮是“电光后的一声惊雷”,把她“震”上了写作的道路。她的创作活动始于1919年,一直延伸到世纪末。五四运动中涌现了一批狂飙突进的猛将,如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他们是登高一呼从者如云的英雄式的人物。冰心不是这类英雄式的人物,她更“平常”,但她响应和参与了这种英雄业绩的创造和建设。她和“五四”一代人有着共同的性格,那就是反抗和批判。他们同样是新时代和新潮流的推动者,共同完成了中国20世纪伟大的精神革命。伟大的五四精神突出地表现在对于旧文化和旧礼教的扰争,但“五四”并非一味地“破坏”,它有鲜明的建设精神;“五四”也并非一味地“激烈”,它的本质是温情和人性的。这些本质在那些猛将身上,是隐藏着和潜伏着的,而在另一类“非猛将”如冰心这样的人身上,则成为一种非常明显确定的品质。⑦这是最丰富和最有创造力的一代人。在这个让人景仰的队伍中,走着我们的冰心先生。她是最先觉悟的那些女性中的一位。中西、古今文化的交汇和融合,在她那里造出了奇迹。她的创作服膺于“为人生”的理想;她发起和倡导了中国新诗史上的“小诗运动”;她用通讯的方式写散文,她的《寄小读者》开辟了散文的新天地;她还是儿童文学热情的支持者和实践者。品茗⑧冰心毕生都在这样辛勤地创造着,直到生命的晚景,都没有放下手中的笔,而且愈到后来,性格中潜藏的刚烈之气愈为显扬。她正气凛然,疾恶如仇,所作短文如《万般皆上品》、《无士则如何》等,竟有匕首般的犀利!⑨斗转星移,岁月不居,冰心走完她的百年人生长途,离我们远去了。但她在我们的心目中始终是一颗不倦地燃烧着的星。这颗星已燃烧了一百年!她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值得整个民族永远珍惜。6.课文中涉及到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有__________(除本文提及外)。(1分)7.作者认为冰心是“世纪的见证人”,这是因为__________。(2分)8.五四运动中的“猛将”与“非猛将”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分)品茗9.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6分)A.依照作者思路,全文可分为四层次,其中第⑥段应归为第二层次。B.第⑧段中引用了《春水》的话是为了阐明冰心对母爱的强烈渴望。C.冰心文学世界中的两个基本意象都表现了关爱众生的人间的柔情。D.本文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冰心的崇敬之情。E.本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词藻华丽,读来让人感动不已,深受启迪。F.冰心晚年笔耕不辍,创作风格愈加刚烈犀利,显示了疾恶如仇的性格。10.依照文意,概括冰心在文学创作上的主要成就。(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五四运动对冰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加以评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空)。(5分)品茗13.(1)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2)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3)__________,朝露待日晞。(汉乐府《长歌行》)(4)__________,洛阳盛衰之候也。(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5)__________,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6)世事洞明皆学问,__________。(曹雪芹《红楼梦》)(7)仓廪实而知礼节,。(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四)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第14~16题。(8分)[黄钟]人月圆张可久山中书事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14.“黄钟”是这首小令的曲调,“人月圆”是__________。(1分)15.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作品语言委婉,结构严谨,虚实结合,意境阔大,余韵耐人寻味。B.首句以历史盛衰来表达作者对历代王朝的繁华只是瞬间一梦的感慨。C.“孔林”、“吴宫”、“楚庙”三句意在赞颂儒家圣贤与英雄豪杰。D.末尾紧扣“山中何事”的疑问作答,描摹了酿酒饮茶的舒适生活。16.“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白少傅居易,文章冠世,不跻大位。先是,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李太尉德裕同分司东都。禹锡谒于德裕曰:“近曾得白居易文集否?”德裕曰:“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今日为吾子览之。”及取看,盈其箱笥,没于尘坌,既启之而复卷之,谓禹锡曰:“吾于此人,不足久矣。其文章精绝,何必览焉!但恐回吾之心,所以不欲观览。”其见抑也如此。衣冠之土,并皆忌之,咸曰:“有学士才,非宰臣器。”识者于其答制中见经纶之用,为时所排,比贾谊在汉文之朝,不为卿相知,人皆惜之。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1)文章冠世()(2)不跻大位()(3)盈其箱笥()(4)为时所排()18.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2分)A.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B.所以不欲观览C.衣冠之士D.从流飘荡,任意东西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1)吾于此人,不足久矣欢迎光临《品茗-高中学生的网上之家》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从刘禹锡、李德裕的对话中,可以看了出刘的意图是____________,李的态度是____________。(2分)21.文中为什么要将白居易与贾谊相比?请联系全文加以说明。(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2分)半野园者,故相国陈公说岩先生之别墅也。相国既没,距今十有余年,园已废为他室。而其中花木之荟萃,足以娱目;栏槛之回曲,足以却暑雨而生清风;楼阁之高迥,足以挹西山之爽气,如相国在时也。庚戌之春,余友杭君大宗来京师,寓居其中。余数过从杭君,因以识半野园之概。而是时,杭君之乡人有陈君者,亦寓居于此。已而陈君将之官粤西,顾不能忘情此园,令工画者为图,而介杭君请余文以为之记。夫天下之山水,攒蹙紧积于东南,而京师车马尘嚣,客游者往往萦纡郁闷,不能无故土之感。陈君家杭州,西子湖之胜甲于天下。舍之而来京师,宜其有不屑于是园者;而低徊留连之至不忍以去,则陈君于为官,其必有异于俗吏之为之已。虽然,士当贫贱,居陋巷,瓮牖绳枢自足也;间至富贵之家,见楼阁栏槛花木之美,心悦而慕之。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脧(jǔan剥削)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摽劫夺之为者乎?然则,陈君其慕为相国之业而无慕乎其为国,可也!22.本文第一、二段分别叙述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2分)2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半野园自相国逝世后即遭废弃,早已不复昔日胜景。B.陈君久居京师,日久天长,内心烦闷,想返回故乡。C.本文是陈君通过杭君介绍,邀请作者特意撰写的。D.陈君在粤西做官时和其他平庸官吏的表现并不相同。24.作者规劝陈君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话)(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这是一篇讽喻文章,它在写作上的特点是□□□□。(2分)26.你对文中“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脧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摽劫夺之为者乎?”这句话的思想意义有何评价?(3分)欢迎光临《品茗-高中学生的网上之家》二、70分27.作文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相关参考

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

浙江2006-6-16第Ⅰ卷(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jùn)永的哲言,或要我恪(kè)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逝之后,她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

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

广东2006-6-12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3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品茗A.禅让阐明嬗变煽风点火潸然泪下B.庇荫纰漏毗连筚路蓝缕蚍蜉撼树C.侍奉对峙吞噬恃才傲物舐犊情深D...

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

江苏命题组2006-6-11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与所给注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殷yīn殷勤殷红殷切期望家道殷实B.调tiáo调和调停风调雨顺调兵遣将C.识shí识趣卓识识...

历年高考作文题:1980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及优秀范文

仔细阅读下面这篇短文,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一篇读后感。要求做到:(1)观点正确,中心思想明确,紧扣原文发表感想,联系自己的事例要具体、恰当。(2)结构完整,段落层次清楚,语言通顺,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3)注...

历年高考作文题:1979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及范文

细续下面这篇文章,把它改写成一篇“陈伊玲的故事”。要求做到:1.按原文内容写一篇以陈伊玲为中心的记叙文,不要另外编造情节,不要写成《第二次考试》的缩写,否则扣分。如写成诗歌、读后感之类,均不给分。2.要有明确...

历年高考作文题:1981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及优秀范文

作文题:读《毁树容易种树难》仔细阅读下边这篇短文,写一篇读后感。要求做到:1.观点正确,中心思想正确,紧扣原文发表感想,联系实际具体、恰当。2.结构完整,段落层次清楚,语言通顺,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3.注意书写...

历年高考作文题:1985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及优秀范文

作文题:给《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澄溪中学附近有一家前进化工厂。工厂天天向外排放有毒的气体和废水。广大师生和附近居民长期处在被污染的环境中,身体健康受到损害,工作学习受到影响。几年来,学校多次向工厂提出...

历年高考作文题:1984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及优秀范文

有的同学说:“每逢作文,自己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只好东拼西凑,说一些空话套话,甚至编造一些材料。”有的老师说:“每次学生作文,我都辛辛苦苦地批改、讲评,但是学生往往只看分数,不注意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历年高考作文题:1982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及优秀范文

作文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注意:1.必须写论文。不要写成诗歌或其它文体。2.必须先在试卷上列出简明提纲,然后作文。3.作文要求观点正确,中心思想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段落层次清楚,语言通顺;标点正确,不写错...

历年高考作文题:1983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及优秀范文

写作(本题共45分。分两题写,说明性文字占15分,议论文占30分)。(一)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写一段说明性文字,向没有看过这幅画的人介绍画面内容,字数在300字以内。不要写成诗歌或抒情散文。(二)根据上面这幅漫画的内...

湛江市2006年中考语文试卷

湛江市2006年中考语文试卷说明:1.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2.试题6页,共4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3.答题前,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然后按要求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4.请考生保...

2009年高考语文作文最后预测及必备素材

2009年高考在即,为方便考生网友最后冲刺复习,冠华作文网特别推出了2009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预测、写作素材及写作技巧整合。可点击查看相应内容。预祝考生考出好成绩!以下题目仅供参考。考前必看:2009年高考语文作文预...

2009年高考语文09全国卷I、卷Ⅱ作文权威点评

高考作文的内容及题型历来都是引人关注的高考话题之一,更是高考语文的焦点话题。这些年,国家为了兼顾我国各地经济、文化的明显差异,尽量使高考试题客观化、科学化,允许自主命题的省份逐渐增加,这样就必然出现全...

盐城市2006年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盐城市2006年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密★启用前此卷不装订,上交考点保存盐城市二○○六年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考试形式:闭卷)本试卷分试卷Ⅰ(选择题)和试卷Ⅱ(...

2006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

2006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非课改、课改四年制、课改三年制共用)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性试题)和第Ⅱ卷(非选择性试题)。全卷共10页。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0页。全卷总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