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考作文主题阅读训练谱写人文情怀
Posted
篇首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本文为你选取作文2015年中考作文主题阅读训练谱写人文情怀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2015年中考作文主题阅读训练谱写人文情怀
中考语文先读后写:谱写人文情怀
主题阐述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他有人文情怀,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人文精神泛指人文科学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主要包括人的信念、理想、人格和道德等。人文精神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着重创造想象性和多样化的生活。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具体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全面发展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有益于人类的科技,能带来财富、效率与进步;有益于人类的人文,会带来自由、公平与秩序。一个社会如果只有科技,没有人文,就会变得乏味,生活会缺乏品质,生命会丧失光彩。因此,作为现代中学生,在学好知识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培养自己的人文情怀。因为当你具有了热爱生活的人文情怀,你就会发现,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不仅真情融融,而且绚丽多姿!也许,深厚的人文情怀不能保证你得到好的成绩,好的工作,但我相信,它将使你拥有一颗善良而美好的心灵,从而使你的生命永远散发迷人的光芒!
原题回放
举国哀悼闪耀人性光辉
何振华
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个坐标:北纬31度,东经103.4度。一场强震撼动中国,数万生命顷刻陨落。汶川,血泪之地,生民之痛,家国之殇。
中国将永远铭记这个日子:2008年5月19日,五星红旗缓缓降落,13亿人民默默祈祷,向那些静默于废墟之下的生命低首志哀!
5月18日,国务院发出公告,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将5月19日到21日定为全国哀悼日,降半旗志哀;5月18日,北京奥组委决定,奥运圣火在境内传递活动暂停三天。
在6天6夜感天动地的生死大救援之后,在经历了最初的震撼、随后的焦灼、而后的惊恸之后,我们需要这样一个日子,以国家的名义,用最高的祭奠,向数万骤然逝去的生命志哀;我们需要这样一种仪式,让我们的忧戚奔涌而出,让我们的悲痛尽情倾泻,向所有死难的同胞告白:我们爱你们,我们向你们志哀!
每个公民都是国家的一部分,失去任何一个生命,都是国家的损失,民族的哀伤。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地震,惊恸全国,惊悚世界。其重创生命之剧,危害程度之烈,堪为人类历史上的劫难。汶川之难,举国同悲;锥心之痛,情何以堪!大震中的遇难者,是我们的骨肉同胞,也是鲜红国旗的一部分。确定哀悼日,降半旗志哀,不仅为人民提供了表达哀思的一种仪式,更昭示了政府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是人性光辉的闪耀和公民尊严的彰显。
“救人是重中之重”“早一秒钟,就可能多救一条生命”“有一丝希望,就要有百倍的努力”„„灾难之后,党和政府始终把对生命的尊重放在首位。这种尊重,是余震不断的震区大地上总书记坚毅的身影,是残垣断壁的废墟前总理动情的泪水,是十几万子弟兵奋不顾身的钢铁意志,是全国人民血脉相连的深厚情谊。突如其来的天灾,考验着民族素质,更检验着国家责任。让废墟下的生命都有希望,给死难的同胞以生命的尊严,正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政府人性和责任的直接体现。
“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我们的先民早在《左传》中,就曾慨然概括政府与国民的关系,今天读来,依然掷地有声。当中国的国旗为平民而降,当亿万人民同悼国殇,它将以庄严的仪式、鲜明的象征,展现一个政府与人民生死不离的血肉联系,体现一个民族对生命的敬畏尊重,诠释执政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理念宗旨。
向逝者志哀,为生者加油。当地震不可避免,当灾难已然来临,愿我们用这样的形式,寄托我们的伤痛和哀思,表达我们的信心和勇气。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泪尽血续,我们并肩而立;在不屈的中华大地上,悲伤倾尽,我们众志成城。
国旗缓缓而降,生命的尊严冉冉升起。让我们以这样的形式,向那些骤然逝去的生命志哀,将那些深陷黑暗的生命照亮,为我们历经磨难的民族积蓄生的力量!
(选自《人民日报》)
1.第五段中的“惊恸”是“使„„极度震惊悲哀”的意思,和“惊悚”能互换吗?为什么?
题型解析:此题是现代文阅读考题中常出现的题型,考查的是考生的词语理解能力。考生要根据上下文内容和自己的语感理解“惊悚”的意思,才能作答。
失误分析:进行解答时,考生不能准确理解“惊悚”的含义,或者没注意此题有两问,未逐一回答,而只回答一问。
参考答案:不能互换,因为词义的侧重点和涉及的对象不同。惊恸,是形容中国人的情感;惊悚,使„„极度惊惧,表现的是其他国家人民的反应。
2.文章第六段阐述了什么观点?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题型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考生的总结概括能力。考生需深入阅读,综合调用所学过的知识分析作者的观点,剖析论证方法,才能准确作答。
失误分析:把握不住中心句,不能对文章的原句进行整理概括;论证方法和说明方法、修辞手法混淆等。
参考答案:阐释了“灾难之后,党和政府始终把对生命的尊重放在首位”的观点。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3.下列对本文的中心论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每一个公民都是国家的主人,失去任何一个生命都是国家的损失。
B.全国降半旗哀悼遇难者,是人性、公民尊严和政府尊重生命的体现。
C.给死难同胞以生命的尊严,是以人为本的政府人性和责任的直接体现。
D.用举国哀悼降半旗的形式,向死者志哀,为生者加油。
题型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考生的总结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通读全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因为是选择题,可以对各选项进行比较鉴别,逐一排除。
失误分析:考生不能深读文章,不能抓住本文中的“人性”这一关键词,不会综合分析。
参考答案:B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前三段以饱含深情的语言,概述了几个有关地震的重要事实,为下面展开的议论和抒情作铺垫。
B.“锥心之痛,情何以堪”,是说如此强烈的悲痛情感,怎能承受!这里强调人民的情感已积蓄到了非要用一种形式来表达不可的程度。
C.文中引用《左传》中的文字作为论据,证明我们的党执政为民的理念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有着实质的深层传承关系。
D.文章结尾两段用对偶、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再次表达了对遇难者的深切哀悼和对中华民族振兴的坚定信念。
题型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涵盖的面比较广,有词语的运用、论据的使用、修辞的表达等,要在研读选项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
失误分析: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靠,分析问题不深入,或对似是而非的问题不愿意探究,导致随意选择。
参考答案:D
名篇赏析
少一分记恨,多一分快乐澜涛
我有一个朋友,每次和他在一起,他都是十分的快乐,很让人羡慕。我一直认为,一定是老天眷顾他,让那些烦恼、忧伤的事情都躲着他。
朋友在一家公司做部门经理,工作能力出众,业绩突出,可谓春风得意。可不久前,就在公司将要提升他时,他却突然遭遇“意外”——有人冒充他的名义给有关部门写信,举报公司董事长有经济问题。一时间,公司员工议论纷纷,许多不明真相的人都暗暗指责他心口不一,狡诈阴险。几经权衡后,朋友辞掉了工作。
朋友辞职后,我才听说他的遭遇,想请他一起吃饭,安慰、开导他。因为我认为,朋友一定会为此事而苦闷伤感。但朋友却告诉我,他正在外地旅游。一个月后,天南海北地游览了祖国大好河山后朋友回来了,我和他终于有机会坐在一起。吃饭的过程中,我了解到,有关部门已经查清举报信内容纯属编造,也洗清了朋友被嫁祸的罪名,公司邀请他回去继续做部门经理,但他已经接受了一家新公司的聘请。
我问朋友,本来做得好好的,并且马上就要升职,却突
然遭遇这样的意外,会不会觉得遗憾和气愤。朋友却表示,如果没有这个意外,他也到不了新公司,新公司不仅待遇比原来公司好,发展前景也要强一些。朋友一脸“因祸得福”对未来美好的向往,仿佛嫁祸于他以及由此导致的辞职并没有给他带来丝毫不快。我有些“不甘心”地继续问他,知不知道是谁在嫁祸他,恨不恨那个人?还没等他回答我,手机响了,他接起电话,和对方寒暄了几句后,突然急切地对对方说道:“千万别告诉我是谁,我不想知道。”
原来,是朋友以前的一个同事,对方想告诉他,是谁在陷害他。
我不理解朋友为什么不想知道是谁在陷害他。他笑着对我说道:“如果我知道了,我一定会记恨那个人。不知道,就少了一个记恨的机会。一个人的心就那么大,我要节约着用,少装一分仇恨,就能多装一分快乐。”
风轻云淡,海阔天高。
学会忽略一些什么,比如滋生仇恨的伤害,比如引发烦恼的嫉妒,比如加重伤感的铭记„„忽略,是为了腾出更多的空间装载快乐。
(选自《广州日报》)
特色赏析
宽容是一种依托于博大胸襟的高尚境界,它意味着尊重、信任、理解和沟通。宽容了别人,就等于善待了自己,它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轻松,快乐。经历过风和雨,才能领悟到人生的苦和乐、爱与恨,才能知道人生中应该忘记什么,记忆什么,放弃什么,学会什么,这样才是至关重要的。宽容是一种恢弘的气度,一种理性的认识,一种智慧的境界,一种自信的外化,一种文明的象征。作者在淡然直叙中告诉我们:最该忘记的是你曾帮助过的人,最该原谅的是曾伤害过你的人,最该放弃的是功过是非、名利得失,最需要学会的是宽容别人。
强化训练一
布永远会赢石头
伍俊
哥哥比弟弟早出生十几分钟。小时候家里穷,他们常常两个人只能分到一块糖、一个酥饼、一支铅笔或是一本作业本。共享是一种办法,“石头、剪子、布”是另一种办法。“一,二,三”,胜负马上见分晓。
不过,落败的一方,永远是哥哥。他总是固执地出石头,从来不肯改变。有时弟弟问他:“你是故意的吧?”哥哥回答:“只我一个人故意有用吗?不过我相信你不会永远出布,所以,下一次我肯定赢你。”真到了下次,他仍然出石头,弟弟仍然出布。
兄弟俩一起初中毕业,家里却没有钱让他们一起升到高中。那天,兄弟俩来到院子里面对面地站好。哥哥说:“我学习成绩一向比你好。”弟弟说:“可我是弟弟。”说完,两个人都轻轻地笑了。哥哥问弟弟:“这次你出什么?”弟弟说:“布。”“一,二,三”,弟弟果然出布,哥哥出的仍然是石头。哥哥背过身去,已是泪雨滂沱。
哥哥后来去城里打工,弟弟则最终在高考中名落孙山。一年后,弟弟也到了城里。哥哥带弟弟去找厂长,请求厂长给他一份工作。厂长说:“那就先试用三个月吧。”
那天晚上,车间里突然火光冲天。车间里有一个大锅炉,那锅炉一旦爆炸,等于点燃了几百公斤烈性炸药。哥哥对弟弟大喊一声:“冲!”两个人同时冲向大火。
兄弟俩为消防队争取了时间,大火被扑灭时,锅炉安然无恙,工厂保住了。可是,兄弟二人都受了伤,住进了同一间病房。
为了表示感谢,厂长决定奖给他们一套房子。厂长说:“现在工厂的资金有些紧张,所以房子只能奖给你们其中一个,这是一套带户口的房子,住进去,就成了城里人„„”
哥哥和弟弟相视而笑——有些事,像命中注定,想避都避不开。
相关参考
中考语文先读后写:奏响生命之歌主题阐述生命如歌。它是种子破土时孱弱的脆响;它是雏鸟破壳而出时的啾啾鸣唱;它是婴儿坠地时的呱呱啼哭„„生命如歌。它是幼苗悄悄拔节、花儿尽情绽放的声息;它是鸟儿羽翼渐丰、展...
中考语文先读后写:书写亲情之歌主题阐述亲情,是春天里的一缕阳光,能照亮人们的心房;亲情,是夏日里的一丝凉风,让人们感到无比清新;亲情,是秋天里的一阵果香,让人们感到丝丝甜蜜;亲情,是冬季里的一把火,给...
中考语文先读后写:讴歌风土人情主题阐述风土人情是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和风俗、气候、礼节、习惯等的总称。记得有首歌唱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中国的民族是繁荣的,风土...
预测趋势一:关注“五觉”。人是靠“五觉”感知生活的,因此从“五觉”命题,实际上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关注生活,是意在引导训练学生的感觉器官灵敏度。事实上,很多地区都在这样命题,用不着举例。味觉,依然是我...
第一部分:一般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的阅读考纲陈述:1、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意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
散文分类一、记叙性散文:1、特点: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多是叙述日常生活中较为平淡的人事。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2、典型的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
一、小说的基本知识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塑造...
1.选出下列名著情节叙述不正确的两项。()()A.董卓到长安后更加骄横,自号“尚父”,自比为周武王时吕望,司徒王允看不惯董卓作为,想利用府中歌伎貂婵采用连环计刺杀董卓。B.《红楼梦》中在宝玉身上最突出的闪...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本报派往美国采访9.11事件的记者共两位,到美国三小时后,一人发回来一份长篇讯稿。B.有关人士强调:最近接连发生特大爆炸事故,大家必须提高防范意识,尽量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C....
6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一句是A.与刚刚上映的《无极》无所不用其极的宣传,甚至导演陈凯歌老婆陈红不惜出书抖露自己的往事,以增加公众对《无极》的关注程度,张艺谋对新片《千里走单骑》的宣传却显得低调得多。B....
在中考的考场上,怎样能够让作文以巧取胜、以新取胜、以精取胜,关键在于能否掌握丰富的写作素材。下面这些写作素材供参考,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励志故事素材一:在第十二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上,长春15岁小将...
一一家二十四小时书店,开店两年多来从不驱赶任何一位来客,即使他们是拾荒者、乞丐,只要他们来看书,哪怕看上一行或是一页,都会让店员感受到工作的意义。这其中,透视着的实质上是一种深深的人文情怀。二人文,就...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在这次班会上进行发言。我们都生活在这个科技发展势如破竹的时代,“悟空”“嫦娥”等古名沿用至今,让我对“科技与人文”有了全新的理解。因此,我演讲的主题是:科技...
进入初中,你拥有了一种崭新的生活:扣人心弦的体育比赛,其乐无穷的野外活动,别开生面的主题班会,妙趣横生的语文课堂------多姿多彩的生活经历一定让你获得了更加丰富的人生体验。请以“经历过,我懂了”为题,写一...
2010年中考作文热点主题写作方案精编辑录:环境篇写作思路保护自然环境,人人有责环境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环境不是成功的决定因素要学会适应环境社会应该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企业应该为人才提供良好的环境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