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专家指导技法解说1:把握题眼
Posted
篇首语: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本文为你选取作文中考作文专家指导技法解说1:把握题眼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中考作文专家指导技法解说1:把握题眼
[技法解说]
所谓“题眼”,就是指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它往往是文章题目的表意重心。有些作文题,只要我们能准确把握题眼,就能迅速明确立意,确定选材范围和写作重点,在审题思维活动中少走弯路。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命题作文的审题。
在运用“把握题眼法”审题时,我们可以先分析作文题目的结构。一般说来:
1.用一个词语作文章题目的,它的表意重心往往在这个词的本质特点上,抓住它的本质特点,或写出它的象征意义,或写出它的比喻义,或写出它的引申义,这一“特点”即为题眼。如《桥》、《路》、《蜡烛》、《春风》等题目都是如此。像这类题目,往往包含着引申、比喻或象征意义。如果在审题时考虑到题目的寓意,就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运用发散思维选材。比如《路》这个题目,它可以是走的路,也可以是攀登科学高峰的路。可以从一条具体的泥泞小路,拓宽为公路、铁路,以此反映家乡在改革中的变化。也可以从无路到有路,暗示勇于开拓、勇于实践的重要,阐明只要指导思想正确,方法对头,有决心,有毅力,事就能办好,路就能走通。
2.用一个短语作文章题目的,重心往往在修饰语上。如《难忘的一天》,题眼就是“难忘”二字,只要我们紧扣“难忘”二字去构思就行了。
3.用一个句子作文章题目的,它的表意重心往往在谓语上。如《他哭了》这个作文题目是一个句子,题眼就是“哭”这个词,紧扣“哭”,去选材组材就行了。
下面我们来看一道作文题:
[作文例题]
以“欣赏自己”或“战胜自己”为题目写篇文章,字数600字左右。[审题探讨]两篇作文题除字数限制外,均没有其他的要求,同学们作文时要把握的是,两篇文章的写作对象即写作范围是“自己”,你可以写他人和自己的种种关系,但笔墨最终要集中在自己身上。文题①重点是“欣赏”,可以欣赏自己的坚强、勇敢、聪明、善良,亦可欣赏自己的放弃(功名争斗)、柔弱(女性柔情)、多愁善感;文题②重点是“战胜”,战胜困难、战胜病痛、战胜懦弱、战胜冷漠„„只要把握了文章的要点,同学们是能够开拓出广阔的写作空间的。同学们通过这种审题训练,可以明确写作的范围,不致于出现作文离题的失误;又能够迅速地找出作文的重点,便于确立文章的中心,做到有的放矢,言之有物。
[例文欣赏]
语文之美
其实,在枯燥的学习之中,也蕴藏着美„„我轻轻的问语文:“你是什么?”语文告诉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美景是语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是语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著是语文。”我谨慎的问语文:“美是什么?”语文告诉我:“秋日蔚蓝的天空中悠悠飘落着黄叶是一种美;置身度外收获满舱鱼虾是一种美;放弃安逸舒适而笑傲霜雪的梅菊是一种美。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我小心地问语文:“精神是什么?”语文告诉我:“‘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是一种精神;‘横眉冷对千夫指,首甘为孺子牛’是一种精神;‘夸父追日’是一种精神;‘愚公移山’也是一种精神。”我不解地问语文:“和你交流,会学到什么?”语文笑着告诉我:“学习语文,你可以借李白之笔去描绘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学习语文,你可以用杜甫‘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去表达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关心;学习语文,你能感受到蓝天中白云的飘逸;学习语文,你可以感受到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己’的雄心壮志;学习语文,你可以体验到生活的美好。”与语文的对话结束后,我的心还在沉思;原来世界这么奇妙,原来世界这么美好,值得我们用心去感受。因此,我想走进大自然,捡两片落叶,去体会“落红不是无情物”的精神;我想冲进那牛毛般的细雨中感受那浪漫无羁的情调。哦,语文犹如七色光,丰富多彩。与语文交流,可以洗涤你那心灵的尘埃,可以陶冶你的情操,可以使你生活更加美好。让我们携手走进语文世界,去体会语文的奥妙与神奇,去体会那无尽的美!点评:
本文构思精巧,与语文的对话写得新颖、独特,文气十足,做到了语言鲜活、思维开阔、笔法灵活。从结构上说,整体为总分总的形式;中间表述的内容呈现层进式。“我轻轻地问”、“我谨慎地问”、“我不解地问”三个问将语言的内涵清晰地展现出来;“我的心还在沉思”,又将语文教学的思想融入其中。从语言上看,比喻、排比、反问、引名言警句的适当使用,使语言多姿多彩,别具情韵,足见考生的文学功底。
[学生习作]
难忘的一位同学
何楠
小学的快乐时光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它却仍似一串快乐的音符在我的脑海里欢快地跳动着。而她就是其中最活泼的一个。
她,短短的头发,浓密的眉毛下藏着一双总是放射灿烂光彩的小眼晴,永远的一身运动装,再加上她爱说爱笑成天嘻嘻哈哈的,更突显了她特有的“假小子”风范。她就是我们大家都喜欢的班长大人。
班长,班长,一班之长,别看她只是个黄毛丫头,却把我们制得服服贴贴的。记得在小学的最后一年,老师和同学们都在积极准备迎接小学的结业考试。虽然说只有两门功课,但也把我们的小脑瓜给累得昏昏沉沉。每天的语文数学、数学语文,再加上星期天的什么“提高班”,一个星期七天,全都在学校和家之间来回奔跑。低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们却在忙着到户外去“踏春”。我们只有趴在窗前,一脸的羡慕。可她----我们的大班长却不是那么容易就安分下来的。这时她正皱着眉,不知在想什么。忽地,她一脚跳上板凳拍拍手:“各位先生、各位小姐、你们可想一同出去轻松轻松?”
“轻松?轻松什么呀?”
“老师会同意?”„„一片议论声。
“你们倒是想不想去呀?”
“那当然想去啦!”全班同学一致回答。
“来来来,请各位在纸上签名”,她扬着一张纸。真不知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一会儿功夫,那张纸被签得满满的。
她收起了那张写满全班同学名字的纸。神秘的冲我们眨眨眼睛,出去了。
第二天的班会课上,班主任来了:“这个星期天不补课,全体同学去春游。”老师笑着宣布了这个消息。随后还说了句:“你们这些小鬼头!”
这可不是在骂我们,她的眼里分明流露着赞赏的意味。
后来才知道,这个“假小子”班长又在我们的集体签名前加了一条建议,上面还有几位家长的名字。那一定是她老爸帮的忙,有其父必有其女嘛!那次春游给我的小学生活抹上了绚丽的一笔。
班长,每当我回忆起小学的快乐时光总会想起爱玩爱笑的你。
点评:
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题眼是“难忘”二字。要真正写出对一个人的“难忘”就必须写出这个人有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个性特征。倘若泛泛而谈,进行一般化的叙写。这个人势必就泯灭于众人之中,也就无“难忘”而言了。本文所记叙的人物确实令人“难忘”。是因为作者至少写出了人物三个令人“难忘”的特征。一是身份“难忘”。本文记叙的对象是“班长”。“班长、班长、一班之长”。全班只有一个“班长”,是全班的“总理”,当然“难忘”。
二是外貌“难忘”。说她是个女孩子,她却没一点女孩样。头发剪的短短的,再加上穿得又象男孩子„„,“她爱笑,成天嘻嘻哈哈的”,寥寥几笔,活脱脱地勾勒出一个活泼、快乐、爽朗、干练的人物形象,确实令人“难忘”。
三是言行“难忘”。文中叙写班长在大家紧张学习、昏昏沉沉的情况下,略施小计,争取到一次春游活动的过程,充分显示了她的聪慧,机敏的性格特征,让人“难忘”。尤其是她那种争取春游活动的方法既巧妙又独特,更是让人惊叹,“难忘”。
闹市
“嘟、嘟、嘟„„”
“滴、滴、滴„„”
“看看,多么好的布料呀!小姑娘买一件衣服吧!”
“新鲜的蔬菜,快点买喽!”
„„
今天是个星期天,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街头,我也走进了簇拥的人群中。
街上叫卖声不断,把我的目光引向前面。看,那边是卖水果的,一个个红通通的苹果又大又圆,水灵灵的梨子,小巧玲珑的樱桃„„引诱着过路的人,老板也随之高兴地叫卖道:“新鲜的水果,便宜卖啦,便宜卖啦„„”别说,他这生意还挺红火的,不一会儿就有许多人过来。“我来一斤”,“给我称点”“我要一些香蕉”„„
好香啊!不知是什么这么诱人!我向着香味飘来的地方走去,原来是烤鸭店里烤鸭飘出来的香气。一只只烤熟的鸭子被放在透明的玻璃框里面,不再调皮了,老老实实地等候着来买它的顾客。人们陆续地进入烤鸭店,都纷纷抢着买烤鸭。老板的生意红火得都忙不过来了
我向前面走去,来到一家服装店前,一件件精美的衣服挂在墙壁上,吸引着一些爱美的人们。服装店里人们进进出出,好不热闹!女老板娘忙得不亦乐乎,她不停的为客人包装着衣服。“再便宜点嘛!”“对不起,我不能再给你打折了,再便宜点我就要亏本了。”随着顾客和老板的讨价还价,整个繁华的街市更加热闹了,最后当然还是老板经营有方,谢绝了买主的要求。服务员也十分亲切,当你进去的时候,她们会对你说:“欢迎光临”。当你买得衣服满意而归时,她们还会亲切地对你说:“欢迎下次再来!”让人听了心里暖烘烘的。
我穿过拥挤的人群接着往前走,突然眼前一亮,前面有一个商店。上面写着“农家超市”,金光闪闪的四个大字在阳光的照映下更加光彩耀眼了。我不由得感慨道:“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都是党的政策好。”我走了进去,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这边是文具用品区,黄色的标牌上写着“文具用品区”五个大字。里面有尺子、笔、本子等各种各样的文具用品;那边是生活用品区:洗衣粉、牙膏、牙刷、洗头膏„„我买了一些学习用品随着人流涌出了超市,听见人们都说这里服务热情,商品俱全,心想:下次一定再来。
买卖声,欢笑声依然响彻整个集市,人越来越多。不知不觉一上午就过去了。走在回家的路上,我还不住地往回看,看着繁华热闹的集市,我默默地祝福,祝福人们能永远过着这样美好的生活。
点评:
全文自始至终紧扣“闹”字,从开头的“嘟、嘟、嘟„„”到最后的“涌出”。“闹”字既串连了文章的材料,使文章零而不乱,主题突出,又揭示了现在人们生活在富足、热闹、和谐的社会中。文中的材料像一个个镜头,电影式地闪现而过,让人应接不暇。文章最后祝福,使文章主题深入,实为画龙点睛之笔,表达了作者美好的愿望。
[写作例话]
材料口袋
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写诗又快又好。有一次,他坐船去汴梁,同船的人聚在一起对对子,写诗,大家都羡慕梅尧臣出口成章,落笔生花。不久,人们发现梅尧臣有个奇怪的现象:他坐在船上观看沿途的景物时,或上岸游玩时,甚至吃饭、睡觉时,身上总带个小口袋,不时地在纸条上写着什么,然后赶紧塞在口袋里。同船的人都迷惑不解。一天梅尧臣有事离船,有人偷偷打开那个布袋,看见布袋里有无数个小纸条,上面全写着诗句,有半联的,有一联的,有只写几个字的。秘密原来在这里,这个布口袋,就是梅尧臣写诗的材料仓库。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解说技巧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解说技巧
知识要点:1、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介绍说明客观事物或事理的文体。2、说明文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按照不同的构成成分,可以分为简单说明文和复杂说明文;按照不同的写作目的,可以分为介绍性说明文、记述性说明文和阐释性说明文;按照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分为科学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而按照不同的说明对象,又可以分为说明事物和说明事理两类。3、所谓“事物”,就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包括人、事、物。向读者介绍一个人(包括自己)、一个集体、介绍一种程序、一种现象、一种物体,都属于这种类型的说明文。4、所谓“事理”,就是与事物有关的某种道理。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特别是在科学研究中,常常不满足于对事物表象的认识,而要进一步探究其中的原委,这就需要作事理的说明。
考试说明:说明文的运用范围相当广泛,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无论交流思想、介绍情况,常常要用到说明文。这里着重谈谈普通说明文的写法。
1、必须抓住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指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任何事物都有各自的特征,这也是它区别于其它事物的主要标志。要准确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活板》介绍我国古代的印刷术,就当时说:“活板”这种印刷术的主要特征是“活”。因而文章在介绍中自始至终抓住了这个特征,把活板的印刷历史、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介绍得十分清楚,使读者有了确切的了解。能不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主要取决于作者对事物有没有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研究。这就要求在寻找事物的特征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对该事物进行仔细、深刻的观察;二是要进行认真比较,只有比较,才容易发现事物独特的一面。例如《玉雕<三奔玉马>》写了三匹马的姿态:前面的一匹黑马:“三蹄腾空,回首后顾,神态略显紧张”;中间的一匹白马:“体态轻盈,前两蹄蹬着地面,后两蹄蹬着两块玉石,奋起若飞奔状,尾巴好似一团白云浮在空中”;最后的一匹黑马:“嘴唇紧闭,把头高高地昂起,四蹄蹬在玉板上……脖子上的鬃毛一律竖起”。三匹奔马,各有各的特点。作者正是通过观察、比较,抓住了它们的特征,才写出了这篇成功之作。
说明事物表面上的特征,只能是读者对事物外部的特征获得印象;说明事物本质的特征才能是读者进一步获得比较深刻的认识。如《向沙漠进军》一文,在说明沙漠危害人类之后,接着根据沙漠的特点指出:它逞强施威的“武器”是“风”和“沙”,“进攻的方式”是风沙袭击和沙丘移动。我们采取的抵御办法是“培育防护林”和“植林种草”。但这只是守势,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文章接着指出,“征服沙漠的主要武器是水”,有了充足的水源,向沙漠进军就会取得彻底胜利。这就指出了“风沙”、“植林种草”和“水源”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说明了征服沙漠的本质问题。可是,为什么过去人类长期受害,却没有能征服沙漠呢?这是因为人类征服沙漠的远大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有实现的可能。这就进一步从社会方面说明了问题的本质。说明文只有透过现象,揭示本质,才能使读者对事物获得比较深刻的认识。
2、合理安排顺序
事物大多是具有复杂性的,必须从多方面去介绍,才能讲清楚它的特征。依据事物本身固有的条理,是将说明文写得条理清楚的根本保证。事物本身固有的条理顺序,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种:
(1)空间顺序。是指按照物品的空间方位进行说明。或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或由内到外,由外到内;或由上到下,由下到上;或由前到后,由后到前等等。说明物品的形状、构造,一般采用这种顺序。《玉雕<三奔玉马>》,由前到后,一一介绍三匹马的姿态,用的就是空间顺序。
(2)时间顺序。是指按照时间发展的先后进行说明,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往往采用这种顺序。如《看云识天气》中有一段描写天气的变化,由晴转阴,由阴转雨(雪)有时间先后的顺序,天空的云随着这个时间的推移,也变化着不同的形态:卷云--卷层云--雨层云。就是按时间先后的顺序写的。
(3)逻辑顺序。是指按照事物内部的联系和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来安排说明的顺序。由整体到部分,由主要到次要,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等,因此,说明文作者在考虑文章思路时也必须符合这些认识规律,才能使自己的文章正确地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同时又能适应读者的接受能力和欣赏习惯。如《大自然的语言》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共写了三段:第一段说,“首先是纬度”,第二段指出,“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第二个因素”,第三段指出,“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这个层次顺序的安排,就是由主次决定的。
以上说的是三种较为常见的说明顺序。应当指出的是,不要把这三种安排顺序的方法看成固定的格式。事物是千变万化的,人们的认识是多角度的,说明的顺序经常随着说明对象的改变而改变,是允许的,也是正常的。总之,说明事物要做到“言之有序”,文章才能脉络分明,层次清楚,使读者一目了然。
3、选择说明方法
说明事物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
(1)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指出被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把那些容易与之相混的对象同它区别开来,叫下定义。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2)分类别。把被说明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叫分类别。如《食物从何处来》把生物获得食物的途径和方法划分为“自养”和“异养”两类,然后分别说明。
(3)举例子。举出实例进行说明,使内容具体化,叫举例子。《中国石拱桥》通过介绍赵州桥和芦沟桥,使人们具体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用的就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4)列数字。用准确的数据说明事物的某些方面,这种方法叫列数字。如“笔全长13。5厘米,笔身约占3/5,笔帽约占2/5。顶端的活动小枢纽能自由伸出和缩进,像个乌龟头,长0。7厘米,笔挂长3。9厘米。”(《我的圆珠笔》)
(5)作比较。就是通过比较说明事物和事理。例如《苏州园林》中,用苏州园林建筑的不对称与我国古代宫殿和近代的一般住房的对称进行比较,突出苏州园林的自然之美。
(6)打比方。利用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之间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打比方。“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形象准确地说明了石拱桥的外形特征,这句话就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7)画图表。有时,单用文字说明难以做到明确、具体,这时就可以用画图列表的方式加以补充,这种方法叫画图表。《统筹方法》一文就用了这种说明方法。
(8)引资料。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着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我们怎样选择说明方法呢?这要根据自己的文章而定,因为运用一些说明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更正确地说明事物。
4、语言描述准确
说明文的语言,和其它文体一样,都讲究用词准确,表述明白,这是写好各类文体章的基本要求。但是,说明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对文章的语言又有自己的特殊要求。说明文是以介绍知识为主的一种文体,无论是解说事物,还是阐明事理,都必须讲究科学性,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老老实实地说清它们各自的特点和本质,既不允许虚构夸大,哗众取宠,也不允许艰深晦涩,佶屈聱牙。这样,说明文的语言就应该简洁明了,质朴无华,也就是语言要“平实”。
不过,讲究平实,并不等于推崇呆板。正如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所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也未尝不可以带一点风趣。”为了将事物解说清楚,将事理剖析明白,说明文的语言可以形象些;为了适应不同场合的说明需要,增强文章的可读性,说明文的语言也可以活泼些。说明文的语言可以做到“平实”与“生动”的和谐统一。
语言的平实与生动,主要通过语言的运用来体现。不同色彩的词语,不同特点的句式,不同形式的修辞,都可以形成不同的语言风格。除此以外,表达方式的选择,说明方法的运用,乃至结构形式的安排,对文章风格的形成也有重要作用。
[13-1]我们的校园
导思:这是一篇说明学校整体结构和布局的说明文,重点是交代清楚校内各建筑物及其他事物的准确方位。
1、要说清楚方位,必须有合理的说明顺序。可以选择一个观察点,由远处作整体、概括介绍。接着由远而近,变换立足点。进入校门后(或楼门),或由东至西,或自下而上,或从外至里,对校园情况作有序说明。
2、在介绍中要特别注意有点有面,详略得当。一方面对能够体现校园特点的每一组成部分都要介绍到;另一方面又要有重点介绍(如本班教室)。一方面给读者展现出明晰的整体校园结构图,另一方面又对校园独特的地方有深刻的印象。
3、本文如能配以图表说明,效果更佳。
[13-2]向你推荐(书刊、影视作品)
导思:这是一篇概述性说明文,目的是让没有读过或看过作品的人对作品有所了解。
1、先介绍清楚有关作品的情况,诸如作者(导演、演员)、出版(出品)年月、出版社(制片厂)等等。
2、再是对有关作品内容的分析、评价,诸如思想内容、艺术形式的优劣、成功或失误,同社会的联系及影响等。
[13-3]中国的钱币
导思:本文应以时间为序,介绍中国钱币的发展历史。
1、文章可从中国最早的钱币--贝壳入手,接着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各种不同形状的钱币,然后介绍秦统一中国后的通用圆形方孔钱即“通宝”。这里应该详写,因为它在我国封建社会中流传了将近2000年,成为中国钱币的主要形式,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同时还应补叙其制作工艺。
2、接着可介绍与“通宝”同时流通的“金银锭”和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这样文章眉目清楚,结构井然有序,读者可比较明确和准确地获得古钱币的有关知识。
相关阅读: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扩续缩改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虚实相应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结构技巧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选材技巧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构思技巧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解说技巧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出新技巧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一事一议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景物情志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引议联结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描述技巧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有理有据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拟题方法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应用写作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拓展技巧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真切技巧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文从字顺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自我修改 中考语文作文应试技巧:审题技巧
中考作文构思要创新
中考作文构思要创新
独到的创新设计,能使由“赤橙黄绿青蓝紫”组成的彩绸在空中亮出美不胜收的舞姿。别具一格的表现形式,能使精心包装的中考作文充满灵气和魅力。总结2001年中考作文的形式创新技法,定会使我们的眼睛为之一亮。
一、答题式构思。2001的南京市中考作文要求以“对与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有位考生自拟题目《自证对与错》,除首尾简约的环境描写外,文章主体部分由“已知”、“求证”、“证明”、“解答”这四部分组成,作者以这种求解几何证明题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罚抄500遍”的认识,文章的主题??罚抄的“对与错”和拒绝罚抄,“与老师斗智”的“对与错”,通过这一新颖别致的形式表现得轻松而幽默。
二、剧本式构思。随着中考作文文体要求的放开,有的考生机智地运用剧本这一众多考生尚感陌生的体裁构思成文,体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南京市考生的剧本《错?对!》抓住初三学生爱好写作“究竟对还是错”构思剧情,具备独幕剧的各种要素,序幕交代背景,学生涵静和李老师这两个人物的对话个性鲜明,涵静的内心独白声情并茂,舞台场景的转换自然流畅,“不语,扯衣角”、“抬头”、“站起”、“向右走两步,灯光变白些”等舞台说明准确得当。剧本通过紧凑而集中的矛盾冲突,表现当代教育体制给人们带来的困惑和反思,取得了其他文体难以收到的表达效果。
三、谈心式构思。这种构思的创意在于,全文以第二人称“你”展开,运用与读者对话、谈心的形式进行叙写,给读者一种近距离的亲近感。河北一考生拟题《发现你自己》,文中用“你”作呼告达42处,按照“发现你自己的人生坐标,发现你奋斗的动力”、“发现你自己,发现你的美丽,更发现你的瑕疵”、“发现你自己的兴趣,展示你个性的美丽”这三个层次描述“发现自己”的审美内涵,新颖别致的表达形式,一声声贴心的呼唤,激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四、变异式构思。“循规蹈矩”、一一对应地照题目的要求构思,难免人云亦云、千篇一律。机智的考生善于从题目中寻找“变异”点,在题目允许的范围内展示思维的个性。2001年陕西省中考作文题的提示语中有一句是“优美动听的校园歌曲使人心旷神怡”,在备选的三个题目中有一题是“听____我真____”。不少考生在前一横线上填上具体的歌曲名,思维流向单一,雷同卷甚多。有位考生将“校园歌曲”作为变异点,说那“飘洒缠绵”的春雨是一首没有乐谱的“校园歌曲”,于是拟出“听雨,我真陶醉”这样的佳题,令人耳目一新。文中,作者说春雨“轻唱着挖空你的心思,道出你的惆怅,注释你的疑惑……使你觉得自己仿佛已变成一滴雨,一棵树,一棵草,一束花,一撮泥土”,“我成长中的错误会在这柔和的歌唱中变得美丽”,“太多心思……太多哀怨能在这春雨的浅吟中将它们逐一放飞”,由于作者通过变异式构思找到了适合自己抒发个性的切入口,所以能把听雨的陶醉说得入丝入扣,不同凡响。
五、反向式构思。反弹琵琶,逆向思维,往往会别有洞天,使你的文章独辟蹊径,熠熠生辉。2001年湖南省益阳市的中考作文题是“以‘关心’为题,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很多考生都跳不出“叙写‘关心’者之美德,抒发被‘关心’者之感激”这一类窠臼,总是从正面落笔,给人千人一面之感。有位考生别出心裁,由众人对一个百日小孩起名的关心,引出一位被人漠视、歧视的老人(即小孩的爷爷)的悲惨故事,家人对待小孩与老人的不同态度,对比鲜明,反映了很有社会意义的深刻主题。文章的构思以“反”为主,以“正”衬“反”,以“反”写“正”,以老人的不被“关心”呼唤全社会对老人的“关心”,这种构思赋予了题目“关心”以更深广的内容,给人思考,新人耳目。
让我们用创新思维的眼光解读庐山,在2002年的中考中,描给出庐山千姿百态“各不同”的奇岭异峰!
曹津源(作者是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中考作文构思要创新
独到的创新设计,能使由“赤橙黄绿青蓝紫”组成的彩绸在空中亮出美不胜收的舞姿。别具一格的表现形式,能使精心包装的中考作文充满灵气和魅力。总结2001年中考作文的形式创新技法,定会使我们的眼睛为之一亮。
一、答题式构思。2001的南京市中考作文要求以“对与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有位考生自拟题目《自证对与错》,除首尾简约的环境描写外,文章主体部分由“已知”、“求证”、“证明”、“解答”这四部分组成,作者以这种求解几何证明题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罚抄500遍”的认识,文章的主题??罚抄的“对与错”和拒绝罚抄,“与老师斗智”的“对与错”,通过这一新颖别致的形式表现得轻松而幽默。
二、剧本式构思。随着中考作文文体要求的放开,有的考生机智地运用剧本这一众多考生尚感陌生的体裁构思成文,体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南京市考生的剧本《错?对!》抓住初三学生爱好写作“究竟对还是错”构思剧情,具备独幕剧的各种要素,序幕交代背景,学生涵静和李老师这两个人物的对话个性鲜明,涵静的内心独白声情并茂,舞台场景的转换自然流畅,“不语,扯衣角”、“抬头”、“站起”、“向右走两步,灯光变白些”等舞台说明准确得当。剧本通过紧凑而集中的矛盾冲突,表现当代教育体制给人们带来的困惑和反思,取得了其他文体难以收到的表达效果。
三、谈心式构思。这种构思的创意在于,全文以第二人称“你”展开,运用与读者对话、谈心的形式进行叙写,给读者一种近距离的亲近感。河北一考生拟题《发现你自己》,文中用“你”作呼告达42处,按照“发现你自己的人生坐标,发现你奋斗的动力”、“发现你自己,发现你的美丽,更发现你的瑕疵”、“发现你自己的兴趣,展示你个性的美丽”这三个层次描述“发现自己”的审美内涵,新颖别致的表达形式,一声声贴心的呼唤,激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四、变异式构思。“循规蹈矩”、一一对应地照题目的要求构思,难免人云亦云、千篇一律。机智的考生善于从题目中寻找“变异”点,在题目允许的范围内展示思维的个性。2001年陕西省中考作文题的提示语中有一句是“优美动听的校园歌曲使人心旷神怡”,在备选的三个题目中有一题是“听____我真____”。不少考生在前一横线上填上具体的歌曲名,思维流向单一,雷同卷甚多。有位考生将“校园歌曲”作为变异点,说那“飘洒缠绵”的春雨是一首没有乐谱的“校园歌曲”,于是拟出“听雨,我真陶醉”这样的佳题,令人耳目一新。文中,作者说春雨“轻唱着挖空你的心思,道出你的惆怅,注释你的疑惑……使你觉得自己仿佛已变成一滴雨,一棵树,一棵草,一束花,一撮泥土”,“我成长中的错误会在这柔和的歌唱中变得美丽”,“太多心思……太多哀怨能在这春雨的浅吟中将它们逐一放飞”,由于作者通过变异式构思找到了适合自己抒发个性的切入口,所以能把听雨的陶醉说得入丝入扣,不同凡响。
五、反向式构思。反弹琵琶,逆向思维,往往会别有洞天,使你的文章独辟蹊径,熠熠生辉。2001年湖南省益阳市的中考作文题是“以‘关心’为题,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很多考生都跳不出“叙写‘关心’者之美德,抒发被‘关心’者之感激”这一类窠臼,总是从正面落笔,给人千人一面之感。有位考生别出心裁,由众人对一个百日小孩起名的关心,引出一位被人漠视、歧视的老人(即小孩的爷爷)的悲惨故事,家人对待小孩与老人的不同态度,对比鲜明,反映了很有社会意义的深刻主题。文章的构思以“反”为主,以“正”衬“反”,以“反”写“正”,以老人的不被“关心”呼唤全社会对老人的“关心”,这种构思赋予了题目“关心”以更深广的内容,给人思考,新人耳目。
让我们用创新思维的眼光解读庐山,在2002年的中考中,描给出庐山千姿百态“各不同”的奇岭异峰!
曹津源(作者是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得大作文者得天下”--把握2004年中考作文
“得大作文者得天下”--把握2004年中考作文
--------------------------------------------------------------------------------
首选形式:命题(半命题)+提示语
历年中考,大作文一直受到师生的充分重视,所谓“得大作文者得天下”,此话十分形象地突出了分值高达50分的大作文在中考语文卷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全命题”是基本形式
分析上海近十年中考600字大作文试题,我们可以发现“全命题”作文是最基本的命题形式。如今年的《我想唱首歌》。在此基础上,命题老师有时也会根据需要,适当地给予一些提示,2002年中考作文题就是由命题《为自己竖起大拇指》和提示语“‘竖起大拇指’常用来表示鼓励,夸奖,赞美,自豪;也可以用来表示有决心、有信心、有志气”两部分构成。
其次是“半命题+提示语”的命题形式,如:《这堂课真》,《给我带来了欢乐》,《我和》,《在的影响下》等等都曾是上海中考大作文的试题。由此我们可以预测“命题(半命题)+提示语”的形式,仍将是2004年中考命题者的首选。除此,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也应受到初三师生的充分重视。
材料作文命题形式尽管在本市中考中尚未正式使用过,但在由市教委教研室组织命题的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分析卷中已连续出现了多次,如2002年: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作。
我常常有不开心的时候,每当这时,我便会试着找出不快乐的原因,找朋友聊天,在倾诉过程中理出头绪,或是写下来把它条理化,再问问自己可不可能改变现状。如果可以,列出改善的方法。通常我在完成这样的自我疗法,合上笔记本时,我就可以重新快乐起来了,因为我知道一切都可以改进,但最重要的是需从自己的心情改起!
在你的生活中,也一定遇到一些不快乐的事,甚至,会莫名其妙的烦恼起来。那么,你是怎么调节自己的情绪的呢?请以“离开烦恼”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材料作文命题形式,经过这几年的实践已逐渐为初三师生所熟悉,他有着足够的开放性,给考生思维活动留有相当的空间,既能给学习困难学生合适的提示帮助,使他们能表现出自己语文学习的结果,同时也给了优秀学生充分发挥写作才能和表现个性特色的天地,更重要的是,它具有一定的限制性,能对近年中考越演越烈的抄袭、套用或改装范文的行为有所制约,这些特点很可能使它在明年中考试卷中有一席之地。
至于话题作文,受高考作文影响,近几年在全国各省市中考中已占有相当的比例,本市今年初三模拟考试也有约三分之?的区县大作文使用了这一命题形式,它所具有的审题难度低,文体要求淡化,能让考生充分张扬个性显示才能的特点,与上海二期课改的目标相一致,这会让中考命题者将其列入自己考虑的范围之内。
成长历程是热门考点
综观近十年上海中考大作文写作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学生自我的成长历程是考试的热门话题。《我终于》,《我的欢乐》,《生活中的发现》,《我也衔过?枚青橄榄》,《为自己竖起大拇指》等,都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自己的成长过程,这也是认识自我的过程,是自我特长、个性展示的过程。今年的作文题《我想唱首歌》应该也属于这一类,是对考生内心情感、思想品质、审美情趣等的纵深揭示。在这?过程中,将反映出考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表现出思维质量的高下。
除此之外,家庭生活也是中考作文的基本命题内容,《母爱》、《有家真好》以及今年的作文试题等,都给考生表现家庭生活提供了空间。
相对于上述两项作文内容,上世纪80年代考试中经常出现的,局限于反映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作文试题近年来较少出现了,这可能是由于这类试题较难写出富于个性的真情实感,容易千人一面,容易套用旧作,不利于考查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之故,但如果命题者能将其在命题形式上与材料作文或话题作文相结合,在内容上与社会热点或二期课改相关联,还是可能克服传统弊端,命出合乎素质教育要求的好题来。因此,同学们在充分重视前两项写作内容训练的同时,也仍然应该关注让会、关注人生、关注校园中的人和事,努力将自我的成长历程放在家庭、学校、社会的背景中加以思考和表现,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对生活的认识正确,且有自己见解的好文章。
建议:专攻记叙文
以上我们谈了中考作文的基本命题形式和命题内容,至于中考作文的文体,一般情况下已不作限制。然而,从初三学生实际出发,建议同学们大作文还是专攻记叙文为好,议论性文字只要能写好二三百字的片段就可以了。
这首先是因为初中学生长期以来所受到的写作训练是以写人记事的记叙性文章为主,相对于其他文体,同学们更熟悉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写作基础更好一些。其次,受生理、心理发展的制约,初三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尚不够成熟,表现在写作中,常会显现议论结构不严密,说明语言不准确的毛病,似乎更适合用形象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第三,中考作文命题表述尽管强调“文体不限”,但是命题者在命题过程中总是有意无意地倾向于记叙文,为选择记叙文的考生提供了较多的便利。
因此,对于绝大多数考生来说,中考大作文首选文体应该是记叙文,应该是融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的记叙性文字。
在语文学习中,常有些同学对随笔之类的写作活动很感兴趣,但一提起考试作文就皱眉头。其原因无非有二,一是觉得考试作文规矩太多,二是面对试题觉得没什么东西可写。其实,考试作文与练笔一样,是日常生活的表述,是一种日常的思想表达。心里怎么想,纸上就可以怎么写。把自己想说的话,想讲的事情以及对事情的看法如实地写出来,就成了文章。为了使读者能看得明白,要努力使叙事有头有尾有条理。自己的观点在文章中要用显眼的方式加以突出,在此基础上对语言文字进行一番加工润色,恰当地使用一些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活泼一些,这就是一篇较好的应试作文了。
有些同学面对试题,常感到无从下笔,没东西可写,这是因为对生活缺少认识。
就中考作文而言,同学们缺少的应该不是生活而是对生活的认识。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有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想模仿罗丹的话说:生活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的作文,不是缺少生活,而是缺少感悟、缺少认识、缺少积累。
提倡专题性写作训练
作文的好坏除了与语言表达能力相关,?定程度上受到生活认识能力的制约,只有当你对写作内容有了独特的、全面的感受,才可能写出感情真挚、见解深刻的好文章,而专题写作训练能帮助你在短期内迅速提高对特定生活内容的认识水平。
所谓专题性写作训练,就是在某一段时间内,集中围绕一个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进行反复练习。比如“家庭”专题,你可以在?段时间内以“家”为对象,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审视它:《我心中的爸爸(妈妈)》,《我爱我家》,《三口之家咏叹调》,《家中来了陌生人》,《我的兄弟姐妹们》,《好大一个“家”》等,通过以上练习,你就能多角度、多层次地领悟“家”的内涵,无论是对传统意义上的小“家”,还是引申意义上的大“家”,你都会产生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会有许多新的理解。考试时,面对《有家真好》《我想唱首歌》这类试题,你就能轻松地调动积累,选出恰当、有个性的材料,表现出对写作内容较为深刻的思考,从而获得阅卷老师的赞赏。
同样,你也可以围绕“成长”这一中心作如下的练习:《我终于战胜了(胆怯、自卑、惰性……)》,《成长的足迹》,《感受幸福》,《阅读人生》,《我的财富》,《为自己喝彩》,《合作》,《我的未来不是梦》,《忘不了他(她)》等。
专题写作训练需要集中、反复的进行,这是因为写作是一种综合能力,由多方面的因素和多种具体能力构成,随着我们学习生活的进展,我们各种知识与能力的增长,我们对写作对象的认识会有所变化。这也从一个侧面表现出语文学习的特点。语文学科不同于有些学科,学习不能速成,不能立竿见影,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必须课内外结合,一步步扎扎实实,持之以恒。
作者:黄浦区教科所语文教研员陈兆施
相关参考
[技法解说]文贵创新,反弹琵琶——逆向思维不失为一种理想的创新手段,所谓“反弹琵琶”是指在写作上避开常规的思维模式,从相反或对立的逆向角度立意构思。运用这种技法有时确能起到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上篇基础篇第一章审题审题是作文习作的第一环,只有明确了写作要求,才能写出合格的文章。实际写作过程中,有很多同学往往忽视这一环节,拿到题目后,不看要求,马上动笔写作,结果写出的文章偏离了习作要求,功亏一...
[技法解说]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这里的“形散”,指的是散文的选材自由广泛;这里的“神不散”,指的是主题思想的集中、凝练以及有一条明显的行文线索。这种以一条特殊的线索组织材料的结构技巧,叫做“一...
[技法解说]引议联结法是议论文写作的一种常用技法,尤其多用于读后感、观后记、材料作文之中。请同学们先来阅读一篇文章:我勤奋,我优秀冰心的《繁星》里有一首这样的短诗:“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
[技法解说]有些题目,命题者故意藏头去尾,使题目带有较大的迷惑性,增加审题难度,目的是以此考察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度。审题时只要在原题目的基础上添加新的条件,题旨就会显露出来,从而化难为易。这种方法就是...
[技法解说]“抑”是贬,批评之意,“扬”是褒,赞美之意。所谓“抑扬交错法”,是指作者通过褒贬来立意——评判人或事物的技巧,常见的有“先抑后扬法”、“先扬后抑法”、“抑扬并举法”。先抑后扬的“抑”是手段,...
[技法解说]人一生下来就受着周围环境的影响,在环境的影响下,形成各种思想观点和行为习惯,获得一定的生活知识和经验。所以,一个人的思想、观点、知识、技能和性格的形成都和周围环境有关系。一个人在特定的环境中...
[技法解说]这里的“开”指文章的开篇,也就是文章的开头。“合”指文章的收束,也就是文章的结尾。考场作文常常采用顺题开头和自然结尾的写法,因此叫做“自然开合法”。所谓顺题开头的方法就是说,审好题,编好提纲...
[技法解说]主题思想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评价一篇文章的好坏,首先就是看文章的观点是否正确,主题是否鲜明。主题是文章成败的关键之所在,因此,要快速修改文章,最主要的就是检查文章的主题是否鲜明。检查文章主题...
[技法解说]托物寓意就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这种写作技巧是将自己的某种情感寄托在景物或事物中。首先要有精致的描写,通过描写展示其风姿,然后,以抒情或议论揭示寓意。比...
[技法解说]变换顺序法主要是指在叙事的过程中改变常规的顺叙,而采用倒叙、插叙等叙述方法,从而带给文章一种摇曳多姿的美。具体来说运用倒叙即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
[技法解说]所谓跳越障碍法,就是在写作过程中遇到障碍时先跳过去,不停下笔来推敲、思考卡壳的地方,而是硬着头皮往下写,直到成文。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就在于人有思维活动,而且人的思维活动属于高级神经系统的思维...
[技法解说]俗话说:“不见高山,不知平地。”事物的特点往往在比较中得以显现。因而对比是一种较常用的写作方法。所谓对比就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型的事物进行比较分析,使被比事物更加突出。对比,包括横比和纵...
[技法解说]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其...
[技法解说]所谓“以小见大”就是从比较大的政治、思想、社会背景中,选取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某一个侧面作为突破口。作者选定这个“点”后,要从这个典型的侧面挖掘并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内涵,从而引伸出含义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