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专家指导技法解说6:反弹琵琶

Posted

篇首语:好鼓一打就响,好灯一拔就亮。本文为你选取作文中考作文专家指导技法解说6:反弹琵琶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1、中考作文专家指导技法解说6:反弹琵琶(1)

中考作文专家指导技法解说6:反弹琵琶

[技法解说]

文贵创新,反弹琵琶——逆向思维不失为一种理想的创新手段,所谓“反弹琵琶”是指在写作上避开常规的思维模式,从相反或对立的逆向角度立意构思。运用这种技法有时确能起到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从而写出新颖别致的文章。

譬如名人名言、警句、成语,都有一定的哲理性,但是,不少成语警句往往是从某一个角度而言的,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我们就可以从逆向的角度去思考,提出完全不同的新观点。

如“班门弄斧”历来被视为才疏学浅而不自量力,好在行家面前卖弄本事的代名词,显然是个贬义词,久成定论(有时也用于有本事人的自谦)。班门弄斧者一直为世人所不齿。若打破传统的意识和观念,从虚心学艺积极角度逆向思维反弹琵琶立意,言之成理,岂不富有新意?要虚心学艺,不到班门何以能识名师?有技艺者不“班门弄斧”何以显示自己的本领?怎能得到名师的认可,从而登堂入室,得以在“班门”深造,使自己的本领更加博大精深?当年身微人卑的华罗庚,如果不敢在当时北大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面前“弄斧”——写了一篇有质量的数学研究论文,何以能踏入数学的神圣殿堂,成为蜚声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技艺不精者不敢在师门“弄斧”,怎能成为“班门”继承人?所以“弄斧”必到“班门”。古今中外多少敢于“班门弄斧”者,他们不仅继承师艺,而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从而创造了灿烂的人类文明,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

再如“知足常乐”是指个人在物质生活的需求上,名利地位的欲望上不可贪得无厌,而应适可而止。常常用来作为劝诫他人和自慰的至理名言。若突破这个成语的范围,扩大到学习知识、工作进取、理想追求和事业建树上就不再适用了。知足就是固步自封,就是以现实为满足。只有知不足才能学业进步,事业发展有成,理想追求才能昂扬不懈。若知足于几千年的刀耕火种,哪有现代化的生产?若知足于穴居茅檐,哪有摩天大厦耸立云天?若知足刀矛箭戟,哪有蘑菇云升天?知不足科技才会发展,知不足社会才能进步。

对以上类似命题,长期以来人们已经形成较为固定的看法,若从原义角度立意,定会千篇一意。若从相反的角度逆向思维,一反传统看法,定会令人耳目一新。

当然,逆向思维要有“度”,反弹琵琶决不能离“谱”,决不可为立意而曲解题义,刻意猎奇;或违背真理,信口雌黄,随意褒贬;或不顾是非,一味翻案。

我们来看一个题目《又到中秋月圆时》

这个题目,从正面来写无非是中秋赏月、家人团圆,然而反向思维写,中秋时不能赏到明月,一家人不能团圆,为何呢?可写大气污染太严重,能见度低,明月不易见,进而谈论到热门的环保话题;可写由于公务繁忙,岗位需要,军人天职等而家人不能团圆,进一步歌颂奉献精神。需要注意的是要有恰当的铺垫。这样写能收到语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

[例文欣赏]

“杞人忧天”新说

《列子·天瑞》中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杞国有个人,担心天崩塌下来后他将无处藏身,因此愁得整天觉也不睡,饭也不吃。后来就用“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比喻不必要的或无根据的担忧。大凡听了这个故事的人,都会以嘲笑回报“杞人”,认为他的行为荒诞、滑稽得令人喷饭。不是吗?“杞人”因“忧天”而遭世人嘲讽,成为“庸人”“愚者”“神经不正常”的同义词,所谓“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杞国无事忧天倾”者也。然而,当我们把眼光投注到现实生活中,放眼当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就不得不为这个遭世人嘲讽的“忧天”的“杞人”鸣不平了。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臭氧层空洞说”“太阳黑子说”“地球环境资源危机说”等,都证明天地之间并非永久太平。可以说,“杞人”天崩地裂的想象不仅有其合理性,而且颇有超前意识。如此看来,“杞人忧天”成为千古笑谈实属历史性的误会。如用现代人的思想和观念来看待“杞人”,他的这种“忧天”称得上是“居安思危”,有着浓厚的忧患意识,这种精神应该得到我们的肯定和赞扬。而那些怀着“天塌下来高人顶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心态的人,和“杞人”相比,的确有失现代人的身份了。看看我们周边的某些人吧,明明知道办工厂要处理废水、废气、废渣,就是舍不得拿出钱来治这“三废”。工厂一开工,环境污染问题便充分显示出来:往日清新的空气变味了;蓝天白云消失了;池塘小河里的鱼、虾不见了;晴朗的夜空中,星星被乌云遮住了光辉„„这些人,把个人的利益建立在以牺牲人类的生存环境为代价的基础上,他们不知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这是我们每一个人赖以生存的家园,没有它,我们何以能生存下去?因此,我们的确应该具备一些“杞人”的忧患意识了。目前,环境保护已成为一项世界性的全民行动。让我们多具备一些“杞人”的忧患意识,忧忧天,忧忧地,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点评:这是一篇以“话题作文”的形式写成的议论性的文章。作者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反弹琵琶”,从成语“杞人忧天”阐发出与之相反的一个论题:“杞人忧天新说”,古语今用,富有个性和创意。文章选材新颖,立意奇巧,论据充分,说服力强,读后给人以警示和教益。

[学生习作]

痛苦绽放美丽

罗方晴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永远的享受,而在于痛苦的经历后,那绽放的永恒的美丽。——题记

鹰是天空中的帝王,它振翅飞翔,让人肃然起敬。可又有谁知道,鹰承受了多少的痛苦和折磨!雏鹰在巢穴里刚可以自己探出头的时候,它们的母亲就把它们放在悬崖边上,然后推下去,羽毛还没长满的雏鹰使尽全力向上飞,当然不能飞的将被活活摔死。更让雏鹰痛苦的还在后面;母鹰把它们的翅膀折断,然后再次推下悬崖。当最后一只鹰从悬崖下飞上来的时候,它将拥有丰满的羽毛和更加强硬的翅膀,它将是浩瀚天空的霸主,长鸣一声,气吞山河!

鹰的前半生承受了无尽的痛苦,但它的后半生使人无不惊羡它的魅力和逼人的气势!

是的,痛苦绽放美丽!

我看过《感动中国》的电视节目,里面的人物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人间的美,我甚至被感动地落下了眼泪。魏青刚沧海一跃方显英雄本色;邰丽华于无声中体现人性的壮美;黄伯云“三万里回国路,二十年砺剑心”„„他们都是在无数的痛苦后表现出来人性所有的美丽和高潮,记得洪战辉说过:“苦难的经历并不是我们博得同情的资本,奋斗才是最重要的。”他之所以能从一个不幸的孩子,成为一个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相信他一定经历了别人无法想象的痛苦。

他们之所以感动了我们不是因为他们现有的成就和名声,而是他们那让人潸然泪下的痛苦经历。

是的,痛苦绽放美丽!

在生活中,在学习中,不敢面对痛苦的不仅是一个脆弱的人,更是一个被社会淘汰的人,那么你的生命将暗淡无光,最终在黑暗中结束。

记住!痛苦绽放美丽,或许你人生的痛苦越多,你的生活越美丽。

点评:

此文最大的优点是逆向立意,反弹琵琶。人们都向往成功,欣赏美好,谁愿意遭受失败、蒙受痛苦呢?本文作者却能辩证地看待痛苦的价值。出奇出新,令人眼睛为之一亮!再者,文章观点鲜明,逻辑性强,采用了事实与道理相结合的手法,使文章极具说服力和感染力;题记简洁明了,点明主旨,总领全文,一目了然,题目即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它在文中反复出现,造成回环之势,使文章紧凑、有力!

给冬天的一封信

何欣艳

冬:

你好!你的信使----秋,已经把你要到大地上来做客的消息告诉我了,我也很期待你的到来。记得上次你来时,也把你的朋友带来了,我们一起玩耍,雪悄悄的落到树枝上,在树枝上捉迷藏,一会儿跑到树枝上,一会儿躲到枯叶下,惹得小蚂蚁直喊打扰了它的美梦。风这位化装师也是你带来的吧!瞧,她在树枝间窜了窜,便把一身洁白的银装披在了树的身上,树也高兴的向她点头表示感谢。她高兴的又蹦又跳,居然也把行人的帽子拉去和她一起庆贺了,真是调皮啊!后来,雪和风碰到一块了,她们便商量着怎么去捉弄人。这不,她们趁我不注意,突然钻进了我的袖筒里,看见我惊呼一声,她们笑的更欢了,又跑去捉弄人了。后来,小蜗牛向你告状说它的房子被风吹倒了。你又把风找了回来,指出她的错,风也知道她错了,于是去找小蜗牛道歉去了。没有了风,雪轻飘飘的从天上落下来,我伸出手去,一片小雪落在了我的手上,瞬间便融化了,安静的躺在我的手里,睡去了。再看看远处,呵,冬,你真了不起啊,你是风的师傅吧,要不然大地怎么也披上了银装,形成了一个白色的世界。这就是你的梦想吗?制造一个与众不同的白色的世界----你们的世界。

冬,好朋友!如果你来了,你还会把风和雪带来吗?把她们带来吧,没有了她们,你也会失掉光彩的。一个人是需要朋友的。不过,下次再把她们带来时,要嘱咐她们,不要再调皮了,不然我会惩罚她们的哦,冬,你来了,世界就会多一种色彩,多一份喜悦,也多一份希望。

愿:健健康康

快快乐乐

   你的好朋友

点评:

文章题目是《写给××的一封信》,小作者一反常规,跳出大多数学生的写给父母、老师、朋友„„的常规思路,另辟蹊径,给“冬”写了一封信。语言很有诗意,立意新颖,对于一个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实属难得。

论长处

胡艳梅

如果说,你是因为你的某个短处而遭到一些失败,你肯定不会反驳。但如果说,你的长处也让你遭受灾难,你肯定不会赞同。其实,长处确实不一定给人带来幸运。

我们在小学时都学过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故事中的东郭先生是一个有着菩萨心肠的好人。当他看到一头逃亡的狼时,禁不住狼的苦苦哀求,他仁慈之心大发,帮助狼避开了猎人的追赶。但他的仁慈却让他差一点儿丧命:猎人走后,狼执意要吃掉他。仁慈无疑是一个人在品德上所具有的长处,可是这个长处没有给东郭先生带来幸运,而是带来了灾难。幸亏农夫及时赶到,智除恶狼,才使善良的东郭先生幸免于难。看来,如果长处使用的场合不对,倒有可能害了自己啊。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为了完成刘备交给的大业,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勤政谨慎是他的一大长处,但他的这个长处有时却使用过了头:“事必躬亲。”大小事务一概过问,终因劳累过度,五十四岁便过世了。倘若他不过度使用长处,该自己干的自己干,该属下办的事属下办,说不定他还能多活几年,蜀国也不至于那么快灭亡。

常言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秀”是那棵树的长处,但“秀”很可能为那棵树带来“风”的侵扰。俗话说:“淹死的多是会水的。”会游泳是一个人的长处,但这个长处也为被淹提供更多的机会。还有句成语这样讲:“玩火者必自焚。”玩火者必是知火性的人,这可以说是他的一个长处吧,可是最终的结果很可能

使自己受到火的袭击。

由此看来,长处真是一把双刃剑啊,当剑的一面利刃对着敌人时,另一面利刃却对着自己啊。所以,同学们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有了某个长处,就可以拿来到处炫耀了。在使用自己的长处时,大家一定要像剑一样:学会利用对着敌人的那一面利刃,同时也要小心对着自己的那一面利刃啊!

点评:

本文是一篇观点新颖的议论文。平常大家只看到长处的优点,却忽略了长处本身也有缺点。文章在题目中提出了议论的对象,简短的开头阐述了世人对长处和短处所达成的“共识”,引出下文的议论。

作者先以“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说出“仁慈”是一个人在品德上所具有的长处,在使用场合不对时,有可能害了自己;被世人崇拜的诸葛亮,因为对自己长处的过度使用给自己和国家都带来了不好的后果。用两个事例进行了有力的论证。为了弥补论证的单薄,作者又引用了俗语名言进行说理论证。在最后一自然段提出论点:长处是一把双刃剑。并告戒大家要正确使用自己的长处。文章中心明确,结构严谨,说服有力,是一篇较为成功的议论文章。

相关参考

中考作文专家指导技法解说7:抑扬交错

[技法解说]“抑”是贬,批评之意,“扬”是褒,赞美之意。所谓“抑扬交错法”,是指作者通过褒贬来立意——评判人或事物的技巧,常见的有“先抑后扬法”、“先扬后抑法”、“抑扬并举法”。先抑后扬的“抑”是手段,...

中考作文专家指导技法解说15:创设情境

[技法解说]人一生下来就受着周围环境的影响,在环境的影响下,形成各种思想观点和行为习惯,获得一定的生活知识和经验。所以,一个人的思想、观点、知识、技能和性格的形成都和周围环境有关系。一个人在特定的环境中...

中考作文专家指导技法解说8:卒章显志

[技法解说]卒章显志是文章结尾极常用的方法。“卒”,“完毕”,“结束”的意思。“志”就是文章的主题、中心或者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图。卒章显志,就是在文章结束时才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现出来,或者是在文章即将...

中考作文专家指导技法解说17:自然开合

[技法解说]这里的“开”指文章的开篇,也就是文章的开头。“合”指文章的收束,也就是文章的结尾。考场作文常常采用顺题开头和自然结尾的写法,因此叫做“自然开合法”。所谓顺题开头的方法就是说,审好题,编好提纲...

中考作文专家指导技法解说18:三点跳视

[技法解说]主题思想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评价一篇文章的好坏,首先就是看文章的观点是否正确,主题是否鲜明。主题是文章成败的关键之所在,因此,要快速修改文章,最主要的就是检查文章的主题是否鲜明。检查文章主题...

中考作文专家指导技法解说13:托物寓意

[技法解说]托物寓意就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这种写作技巧是将自己的某种情感寄托在景物或事物中。首先要有精致的描写,通过描写展示其风姿,然后,以抒情或议论揭示寓意。比...

中考作文专家指导技法解说12:变换顺序

[技法解说]变换顺序法主要是指在叙事的过程中改变常规的顺叙,而采用倒叙、插叙等叙述方法,从而带给文章一种摇曳多姿的美。具体来说运用倒叙即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

中考作文专家指导技法解说16:跳跃障碍

[技法解说]所谓跳越障碍法,就是在写作过程中遇到障碍时先跳过去,不停下笔来推敲、思考卡壳的地方,而是硬着头皮往下写,直到成文。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就在于人有思维活动,而且人的思维活动属于高级神经系统的思维...

中考作文专家指导技法解说10:巧用对比

[技法解说]俗话说:“不见高山,不知平地。”事物的特点往往在比较中得以显现。因而对比是一种较常用的写作方法。所谓对比就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型的事物进行比较分析,使被比事物更加突出。对比,包括横比和纵...

中考作文专家指导技法解说1:把握题眼

[技法解说]所谓“题眼”,就是指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它往往是文章题目的表意重心。有些作文题,只要我们能准确把握题眼,就能迅速明确立意,确定选材范围和写作重点,在审题思维活动中少走弯路。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命...

中考作文专家指导技法解说11:移步换景

[技法解说]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其...

中考作文专家指导技法解说3:虚实互换

[技法解说]所谓虚实互换法,具体地说,就是虚题实作法,实题虚作法,即由虚写实,由实写虚。一般说来,虚题都是比较大的题目,实题都是比较小的题目。因此,这种审题方法也可称之为大题小作法和小题大作法。1.虚题实...

中考作文专家指导技法解说5:借题发挥

[技法解说]所谓借题发挥,就是借谈论某个题目来表达自己真正的意思。这种方法适用于感想式的作文题,读后感、观后感、听后感这一类题目,运用借题发挥法审视,能很快把握题旨,明确文章的立论方向。如果说就事论事法...

中考作文专家指导技法解说4:以小见大

[技法解说]所谓“以小见大”就是从比较大的政治、思想、社会背景中,选取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某一个侧面作为突破口。作者选定这个“点”后,要从这个典型的侧面挖掘并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内涵,从而引伸出含义深刻的...

中考作文专家指导技法解说:第一章审题

上篇基础篇第一章审题审题是作文习作的第一环,只有明确了写作要求,才能写出合格的文章。实际写作过程中,有很多同学往往忽视这一环节,拿到题目后,不看要求,马上动笔写作,结果写出的文章偏离了习作要求,功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