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翁共一醉,谁解个中味

Posted

篇首语:我走在逃离命运的路上,却与命运不期而遇。本文为你选取作文两翁共一醉,谁解个中味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1、两翁共一醉,谁解个中味(1)

两翁共一醉,谁解个中味

两翁共一醉,谁解个中味——《始得西山宴游记》和《醉翁亭记》比较阅读“醉”对中国文人来说,是一种文化姿态,人生方式。“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不愿沉醉,坚持痛苦地清醒,却遭放逐,只好投江自表,因此后来的文人失意后都不愿清醒,而是借酒买醉。陶渊明“性嗜酒„„期在必醉”;李白“与尔同销万古愁”,却“借酒销愁愁更愁”;柳永“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苏轼有感于“人生如梦”,因此“把酒问青天”„„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以下简称柳文)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以下简称欧文)就是两篇酒气淋漓、醉意纵横的美文,都是作者被贬之后寄情山水之作,而且两文中都屡次写到醉——“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引觞满酌,颓然就醉”(柳文),“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欧文)。千古共一醉,那么其“醉”所折射的作者情感是否相同呢?两文同时选入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学习时,用比较两文中的“醉”的内涵的方式来理解内容,效果确实不错。柳宗元的“醉”是“麻醉”,“醉”是表象,“忧”是实质。柳文中有两次“醉”。第一次出现“醉”是往日游览时,作者“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这短促紧凑的语句反映了单调乏味的生活及苦闷忧惧的内心。柳宗元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集团,因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加之王叔文等人被杀,柳宗元内心一直忧惧不安,“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他曾说自己被贬永州是“沉埋全死地,流落半生涯”,把郊野群山比作囚禁自己的牢笼。为排遣忧愁,便遍游永州山水,还喝得酩酊大醉,以此寄托情怀,麻醉自己,暂获心灵的片刻宁静。“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这种漫无目的的游览,是心中苦闷的象征;“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也是心灵孤寂,不知所往的表现;“披草而坐,倾壶而醉,”更是想在狂饮沉醉中得以解脱,但酒醒之后苦闷忧惧仍一如既往。第二次“醉”是在游历西山后。柳宗元初见西山,就被那高悬下望的景象震惊,所有的景物都聚集在视野之内,浮云萦绕群山,与天空连成一体,此时柳宗元才真正感受到与自然同呼吸,与天地同游的快慰,柳宗元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他仿佛与西山心心相印,自己志高品峻的情操恰恰在西山那高峻峭拔之貌中得以体现——自己满腹才华和远大志向,却遭贬谪,西山壮美奇特却被遗弃荒野无人赏识;自己尽管被贬,却卓尔不群,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西山“怪特”“特立,不与培楼为类”。可以说柳宗元就是西山,西山就是柳宗元,西山之游使柳宗元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他要“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他要物我相融,醉而忘归。渗透于这种境界中的作者的情感,“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乍一读来,似乎是心旷神怡,是轻松愉悦,但是,把它和篇首叙写联系起来比较,就不难发现在这种境界的深处或背后,仍是一片忧愤情怀。只有现实中屡遭挫折,情无可诉,志无可表,才无可用,甚至命无可保,才被迫寄情山水,览胜杯中,求个暂时的忘却,实为一种自嘲加自慰,无奈且忧愤。山水和酒杯,那是文人最后的精神避难所啊!当然,柳宗元被贬永州也并非一味独忧其身,永州任上的《捕蛇者说》就是他忧国忧民的具体表现。欧阳修的“醉”是“陶醉”,“醉”是表象,“乐”是实质。欧阳修因追随范仲淹,要求改革时弊,富国利民,因此被贬滁州,滁州任上写下这篇令一时纸贵的《醉翁亭记》。文中有六个“醉”字,阳修又自号为“醉翁”,他究竟因何而醉呢?从文中韵味看,欧阳修创造性地用了21个“也”字,25个“而”字,形成从容流转、优游自得的情调,从内容看,文章具体描绘了山间朝暮与四时之景的瑰丽变幻,滁州百姓的和平安乐,太守宴饮的欢乐喧闹,从中可以体悟到欧阳修其乐陶陶、其乐融融的陶醉心境。他醉(乐)于山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滁州,是个风景奇美的独特所在,有韦应物《滁州西涧》为证:“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欧文以简约传神的文字,描绘了山中朝暮与四季景物的变幻,“野芳发而幽香„„水落石出”,神采飞扬,摇曳多姿。他醉(乐)于百姓,滁洲本偏僻贫穷,欧阳修被贬滁洲后,为政以宽,政绩裴然,人民和乐,百姓安居。“负者歌于途„„往来而不绝”,滁人出游之乐,实乃欧阳修的政绩之乐。他还醉(乐)于情趣,太守宴饮宾客的描写中,柳宗元故意宕开一笔,不直入宴席,却从捕鱼酿酒写起,别有情致,宴饮所需,无论是酒还是鱼,无论是肉还是菜,都就地取才,不用外求,这样写,意在夸滁洲的富足,宴饮的野趣,又更有政治清明、与民同乐的自得意味。“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简笔勾勒出醉翁的自画像,醉于其间,是因为乐在其中,乐在能够与民同乐。但是,毕竟被贬,欧阳修心中终有隐藏不住的难言的寂寥。被贬滁州自号醉翁时,欧阳修还不到四十,他写了一首《题滁州醉翁亭》,“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山花纵能笑,不解与我言”,不老而偏要称翁,明明醒着却要装醉,已流露了他当时心迹情怀;“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也隐约地表现了不被理解和赏识的孤寂。潇洒达观的生活情趣和政治理想的追求中,那一丝隐隐的痛和冷,不经意地隐现在字里行间。酒不销愁,醉能纵情。中国传统文人性情中的一片真挚,以酒为媒介,以醉为方式,与腐败的朝政触撞,则演为愤激之言;与瑰丽的自然融合,则发为旷朗心声。没有酒,中国文学史也许要逊色大半。解读酒诗醉文,从淋漓的酒气、纵横的才气和或隐或现的锐气中,我们能读到他们历经千年仍然炽热无比的赤子情怀。

相关参考

谁解思乡愁

发件人:任梅地址:重庆市巫山县初三夜落月悬,独对孤灯。静静的坐在床上,突然眼中泛起了一阵涟漪,是孤独还是委屈,我说不上来。又是一个周日,看到同学们陆陆续续的回家,而我因为家离得远,只能住在学校,因此心...

谁解思乡愁作文

夜落月悬,独对孤灯。静静的坐在床上,突然眼中泛起了一阵涟漪,是孤独还是委屈,我说不上来。又是一个周日,看到同学们陆陆续续的回家,而我因为家离得远,只能住在学校,因此心中不免有一丝愁绪和伤感。那想回去却...

随笔

...看见.无言以对,无言以对,无言却有泪.无言的泪流进心底,谁解其中味?心底的感受只能被理解,但不能被

读红楼梦

...家了。正所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场红楼中的梦事,写尽人间悲欢。有道是:说到辛酸住,荒唐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天下大有痴人在,还有那痴人说梦。唉!实在是令人感到可...

一醉解千愁的伤感句子,一醉解千愁唯美句子

1,你以为一醉解千愁?然而事实上你连买醉的钱都没有。2,一想到别人喝完酒一醉解千愁,我喝酒要冒个生命危险,有点难过。知道有的事自己永远也不能做了,是种恐惧。3,此时此刻的你也许真的认为你的一切与我无关吧!...

享受经典之美

...不相同的美。“满纸糊涂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也许,只有曹雪芹自己才明白《红楼梦》的真谛。不提

一把辛酸泪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故事缓缓展开,时光,又将我带入那一个轮回。在天,她是一株仙草;在地,她是一只芙蓉。她就是阆菀仙葩林黛玉。她不比宝钗大气,却比宝钗细腻;她不比湘云直率,却...

只愿是个梦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黛玉大病初醒,与以往不同,再也没有贾母、姐妹们和下人们的问候。代替的却是没有为宝钗和宝玉忙活的,守着眼泪的紫鹊。外面,鞭炮齐鸣,擂鼓喧天,人山人海,好生...

致某人

...芹的那句便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你对我说,笔下的沧桑与所经历的是完全不一样的。那你又曾想过,哪个看客能把悲伤写得如此深刻呢!正应了那句“因为经历,所以懂得”,不是吗?你不...

潇湘泪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题记她,是一首用泪凝成的诗。她,是一幅用泪绘成的画。她,是一段用泪连成的故事。她,是一株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她父母早亡,寄人篱下,她孤独,她...

红楼如梦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微风轻轻掀开《红楼梦》,暖暖的夜,讲述了一段有一段的故事。台灯慵懒地照着,阴影在我背后打着呵欠。这一次,我不再关注红楼中的黛玉宝钗之流,而是书中的小...

凄凄红楼歌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将红楼梦读完心中不禁有了一丝悲凉,为那时的世态炎凉感到悲哀。红楼梦主要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婚姻悲剧为线索,一层层的剥茧抽丝;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

高考写作课本作文素材

...苦不寻常。”“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3、司马迁(汉):史学家,受宫刑后,发愤著《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花落花飞花满天

...的事是数不胜数.直到这个夏季,直到今天才让我明白究竟谁解其中味.总喜欢张爱玲和三毛的文章,温文而又细腻,文采斐然.和她们这些大家比起来,真不知为何还有人愿意

读《红楼梦》有感

...无尽的乐趣。“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做者痴,谁解其中味”,一部《红楼梦》让多少人为她垂泪,让多少人为她感动!《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它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全过程,而且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