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2013年十八道高考作文题的优与弊
Posted
篇首语: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本文为你选取作文专家点评2013年十八道高考作文题的优与弊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专家点评2013年十八道高考作文题的优与弊
按:每年点评高考作文题,我就想起了一个意象“玫瑰”。哪个命题人不希望自己的命题是美丽的玫瑰花?但是,往往想绽放玫瑰花,但也长出了刺儿。所以,在我们的眼里,不应该只有玫瑰花,也应该有刺儿。下面,请允许我以这样的眼光来看2013年的十八道作文题。仔细比较,反复斟酌,我把今年这十八道题分为三品。上品:湖南卷、四川卷、江西卷、天津卷、安徽卷(5个)。中品:北京卷、上海卷、福建卷(3个)。下品:山东卷、广东卷、浙江卷、全国1卷、广西卷、辽宁卷、全国Ⅱ卷、江苏卷、重庆卷、湖北卷(10个)。品评完了,我对自己说,不要当真,说说玩玩而已。我知道有些话肯定说偏了,但我又不明白什么地方说偏了,恳请各路朋友争鸣、指正。
【上品】
湖南卷
两则材料,前者涉及的空间是“天边”,后者涉及的空间是“桌子前”,有大小之别;前者吸引那只鸟的是“天边的彩云”,后者吸引那个儿子的是“剪报的父亲”,有远近之别;前者隐喻对高远理想的寻找,对宏大事业的追求,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建功立业”;后者隐喻对寻常人生的满足,对家庭幸福的珍视,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天伦之乐”。命题人使用了零度语言,只是把两则材料并置在一起,但实际上起到了非零度的效果——鼓励考生根据自己的个性、气质、爱好和所接受的熏陶作出自己的选择。这种对智者和仁者都加以尊重的态度,这种对持不同人生取向的人都加以关怀的人文精神,乃是今年高考命题中最大的亮点,非常值得我们肯定。
从写作层面来看,第一则材料有利于说理,但也适合考生叙曲折之事、抒人生豪情;第二则材料有利于言情,但也适合考生对传统的孝道进行议论。
【附】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它被天边的彩云所吸引,奋力飞腾,寒冷、饥寒、风雨都无法阻止它,它毅然决然的向上飞,飞上高山之巅,它已经精疲力竭,伤痕累累,一个声音问,值得吗?天地苍茫、彩云缭绕,它内心充实而满足,喃喃的答道:我愿意!
父亲的书桌对面有一把小椅子,儿子坐在那里陪伴回家在桌子前剪报的父亲,父子俩没有说话,静静相对,儿子望着父亲,祥和的面容,心里充溢着宁静的幸福。父亲,您辛苦了,能这样陪陪您,我真的很愿意。
根据上面两则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和议论文。
四川卷
材料抛出“平衡”这一概念后,用具体的生活现象加以诠释。这比抽象地下定义要好,这更能使考生明白其中的意味。从材料列举的这些现象来看,“平衡”实际上就是处理好“重”与“轻”(这是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最精彩的概括)、“忙”与“闲”、“行”与“停”、“生无所息”与“生有所息”这样的关系。这些关系反映出的,既是生存理念、生活法则,又是哲学道理。这个题目很好地打通了生活与哲学的森严界限,使考生既可以从“形而下”来感受,也可以从“形而上”来思考,从而有利于不同体裁的写作。
还值得肯定的是,命题人巧妙地通过“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句话,来鼓励考生多角度立意,鼓励考生大胆创新。既可以按照常规立意,写“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如妇女要注意事业与家庭的平衡,学生要注意学习与文体活动的平衡,各行各业要注意劳逸结合;也可以进行非常规立意,写“想平衡,常常身不由己,不得不有所牺牲”、“平衡,但不能平庸,要在某一方面寻求突破”、“生活在失衡与平衡之间”、“失衡中见出伟大”,如特殊行业特殊职业者(譬如警察、铁路司机、极地考察者)常常牺牲了与家庭团聚的机会。
【附】
有人说:过一种平衡的生活——比如学些东西,想些问题,做些事情,打打球,唱唱歌,画画画儿„„
针对这种说法,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2、不得抄袭,不得套装;3、用规范汉书书写。
江西卷
有人以为江西卷作文题让考生体验或思考的对象很简单,所谓“奥数、英文、周树人”不就是基础学科——语数外吗?显然,这样的看法是肤浅的。其实,“奥数、英文、周树人”中的任何一个,在当下的中国都是一个年年在说却总是说不完的热点话题。年年在招生,年年在谈奥数,奥数成为社会关注度最高的话题。不仅所有中国学生几乎在所有学习阶段都要学英语,而且在职人员评职称、晋级都要考英语,这样的现象一直受到人们的热议。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对于阅读周树人作品的经历,各有各的体验和思考,而社会各界对于新教材删减周树人作品的现象,在最近更是争论不休。考生针对“奥数、英文、周树人”中的自己最熟悉的任何一点或者两点、三点,可以进行反思和批判(谈“怕”),也可以表示自己的赞同和拥护(谈“不怕”或者“喜欢”)。这个题目,非常贴近考生生活实际,可考查出考生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思考力。“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引导考生关注生活和社会热点现象,这样的命题导向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另外,命题人在材料的陈述中最大程度地释放善意。一方面给机会考生作出属于自己的选择——对三个文化现象可全写,可写其一,亦可写其二,另一方面积极鼓励考生大胆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可写“怕”,亦可写“不怕”,甚至写自己“喜欢”。
【附】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一段时间以来,“中学生有三怕,奥数、英文、周树人”成了校园流行语。实际情况是,有些同学有这“三怕”(或其中“一怕”“二怕”),有些同学不但不怕反倒喜欢。
你对上述“怕”或“不怕”(含喜欢)有何体验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不少于700字。
天津卷
2013年多少省市取法了全国卷新材料作文的道统,而天津却大胆选择了(半)命题作文的形式,成为今年的一道独特的风景。虽只是“填入一字”,但一字千金,能够反映出考生对“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径”的独特理解。所填的字虽不同,但话题绝对是集中的。为了降低审题难度,命题人还为考生提供一个古老的范例“学而知之”,这就使本题目既具有传统渊源,也具有时代色彩。
从时代性来看,“知”的内涵,在网络化、信息化、3D化的新背景下,已经变得空前丰富,而“知”的途径也随之变得多种多样。这样,考生可写的角度非常多,如“思”、“问”、“行”、“游”、“读”、“做”、“动”、“察”、“研”、“敲(鼠标)”、“交(交友)”、“听(倾听)”等等。
就文体来说,题目对各类考生都很公平,就以“做而知之”为例吧,既能够激发考生感受生活,侧重写自己“做”过的经历和体会,也能够引发考生思考生活,侧重思考“做”在求知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当然,“构成题目”几个字是多余的,或者是否应该这样表述“填入一字,构成完整题目”?
【附】
中国自古有“学而知之”的说法,这里的“学”,通常被理解为从师学习。韩愈就说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径日趋多元。请结合你的心得和体验,在“____而知之”中的横线处填入一字,构成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能以“学而知之”为题;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安徽卷
按照考前复习的惯例,不少教师要梳理一下时事热点话题,突出“中国梦”。可是题目揭晓后,大家都没有发现“中国梦”。可是,你是否知道,安徽卷作文题虽然未直接提“中国梦”,却巧妙地包含着梦的影子。这是十八道题中惟一提到“梦想”二字的题目。是梦想,当然就指向“从未发生的事情”,当然需要梦想者敢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用一句广告词来说,就是“我能!”那么,“从未发生的事情”究竟是什么?考生既可以从宏观方面来写,比如体制改革、民族复兴,也可以从具体方面来写,比如草根成名、学子成材、寒士成为CEO等等。
但难能可贵的是,命题人在引用萧伯纳的名言后并没有加以评价,这实际上就把这句名言中的两种价值观都和盘托出,让考生自己独立思考,从而达到容忍和鼓励批判性思维的目的。与“为什么不能这样?”相反的是,有的人爱追问“为什么会这样?”这里,实际上又包含着两种情形:一是“为打翻了的牛奶瓶而哭泣”,对“已经发生的事情”往往懊恼、后悔、不能释怀;一是勇于解剖问题,善于总结教训,悔过以自新,能够做一个负责任的人。所以,考生完全可以跟萧伯纳叫板。
当然,后面的要求多了点,难道不担心把学生吓着嘛!
【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
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萧伯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中品】
北京卷
以爱迪生为引子,引出一场关于手机的对话。科学家看到的是手机物质性的一面,从物的层面大唱赞歌,而文学家看到的是手机人文性的一面,从人的层面提出中性的思考。其中,“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最具有概括性也最具有思考价值。材料是多角度的,但命题人仍然在最后提示考生科学、文学二家具有“不同看法”,这实际上是在鼓励考生旗帜鲜明地站队,做一个敢于思考的人。
[1][2][3][4]下一页
相关参考
碎片化阅读的优与愁作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糊口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索自己未来的方向。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顿的碎片化...
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人生,漫漫长路远,纷繁诱惑多。人,作为微小而孤独的个体,在人生的选择题前,无可避免地徘徊起来。在一个又一个渡口上,在一次又一次险象中,人,究竟能选择什么,该选择什么?选择诚信,因...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考作文题目专家简析:新课标I全国卷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考作文题目专家简析:新课标II全国卷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考作文题目专家简析:北京卷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考作文题目专家简析:上海卷2013年全国各地高...
2013年广西高考作文题目点评2013高考语文科目的考试上午已结束,新东方在线语文名师第一时间对2013各省高考语文作文进行了解析及点评。以下2013年的全国卷高考作文题目,贵州、甘肃、青海、广西、西藏、云南河北省的同学...
特级教师点评2013年上海高考作文题今天上午2013年高考语文科目的考试已经结束,高考作文是大家关注的重点,下面是2013年上海高考作文点评:2013年上海高考作文题,具有较大的开放性,考生发挥空间很大。主要特点是:首先...
2013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点评2013的北京高考作文并未出格,只要心态沉着,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就足以迅速转化到熟知的作文资源上去。当然,真正有良心的语文教师不应该聚焦于题目的“可操作性”,而应注重更为长远的将来...
2013陕西高考作文题点评解析——作为高考语文中的重头戏,高考作文题目每一年都抢足了风头,引发社会的强烈关注。昨日,2013陕西高考作文题目出炉,立刻引发了关于“经验与勇气”的讨论。本报记者也在第一时间采访到三...
2013福建高考作文题目点评福建卷的“忧天”在题中给出了顾城的诗《忧天》,但题目要求却禁止写诗歌体,这一点比较令人遗憾。除此之外,考生如果找不到良好的切入点,这种看似发散的题目实则有较大的写作难度。
名师点评2013河南高考作文题怎么写:大河网讯(记者许会增)2013年高考语文考试已经结束,作文作为语文的重头戏,受到了广泛关注。6月7日中午,大河网特邀河南省实验中学两位名师为大家点评今年河南高考语文作文。名师...
2013年四川高考作文题目点评2013年高考试题新鲜出炉了,与往年一样,作文题目依然是业内外的关注焦点。今年四川高考作文是我们意料之中的材料作文。作文材料是“有人说: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学些东西,想些问题,做些事...
中国江苏网6月21日讯当前,江苏高考的试卷评阅工作正在紧张有序中进行。昨天下午,考试院率先发布了已经评阅完的几门试卷的分析结果。今年江苏高考暴露出了平时教学中的哪些问题?请听听江苏省高考评卷语文、数学、英...
2013年江西高考作文题目点评江西卷作文题:学生有三怕:奥数英语周树人。但也有人对前两个很爱。这道题,跟学生的生活关系很近,学生立意时可以针对“为什么怕”“为什么爱”来提炼角度。怕的理由是什么,爱的原因又...
2013年湖南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点评6月7日,今年的高考第一场考试语文考试结束后,作家十年砍柴对湖北省的高考作文题进行了点评。一个题目是:“它”往上飞,旁边一个声音问它:“累不累?”说理,有人愿意飞翔,他的飞翔...
...好”,越来越成为家长和学生的共识,从某种意义上讲,高考已不再是分数的战场,而是志愿选择的“智力赛场”。高考之后,如何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高考成绩,准确填报志愿成为大家高度关注的焦点。今年黑龙江省高考填报...
2013年重庆高考语文作文点评重庆卷作文题:豆腐对大豆的升华。这个材料作文出得很有意思,用饮食来喻人生,本就是中国人的独特智慧,此次所选的食材是廉价的大豆,却可以发展出非常丰富的立意角度。材料中给出了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