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5年高考作文专家系列辅导:正反对比法

Posted

篇首语: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本文为你选取作文备考2015年高考作文专家系列辅导:正反对比法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1、备考2015年高考作文专家系列辅导:正反对比法(1)

2、高考作文选材创新招术之2抚今追昔法(2)

3、社会热点2008年高考备考作文点评(3)

4、高考:阅卷老师青睐怎样的作文(4)

备考2015年高考作文专家系列辅导:正反对比法

议论文写作技法之三:正反对比法

所谓“正反对比”,就是正面和反面对比。对比的内容,既可以是正确观点与错误观点的对比,也可以是正面材料与反面材料的对比;对比的形式,既可以是句式、词语的正反相照,也可以是时间、人物的正反相对,是一种运用十分广泛的论证方法。

正反对比既可以用于立论文中,也可以用于驳论文中;既可以用于议论之首,也可以用于议论之末或议论之中。有比较才能有鉴别,通过对比,鲜明地反映了作者的立场观点,突出文章阐述的是非,具有较强的论证效果。

正反对比法在具体运用中有两种情况。

一是通篇运用对比,从头至尾,处处有对,段段有比。例如《说谦虚》一文就采用了这种方法。文章围绕“谦受益,满招损”这一中心,摆事实,讲道理,对比纷呈。首段,“谦受益”与“满招损”,是论点对比;收束,“虚心使人进步”与“骄傲使人落后”,是结论对比;中间的二段“不认识“与“认识”、“无知”与“有知”、“很多知识”与“知识不够”、“有涯”与“无涯”,三段“不少科学家”与“顽固愚昧的统治者”、“光辉”与“黑暗”,六段“谦虚、谨慎、严肃、认真的态度”与“自满的态度”等等,是本论对比。可见,这篇短论,无论是摆事实,讲道理,还是援引用,大都是以正反对比的形式出现的,既从正面论述了“谦虚”的意义,又从反面阐明了“骄傲”的危害。这样,一正一反,正反互补,对比映衬,使文势迭宕多姿,使说理严密透彻,有力地突出了正确观点。

二是局部运用对比,只在文中某一处或某几处出现。例如《反对自由主义》一文就是这样,全文21个自然段,五段的“当面”与“背后”、“开会”与“会后”,七段的“只要”与“不要”,十三段的“大事”与“小事”,十七段的“第一位”与“第二位”,十八段的“不说”与“行的”、“对人”与“对已”,二十段的“个人利益”与“革命利益”、“正确”与“不正确”、“他人”与“自已”等。这六个段落的对比,将两种鲜明对立、截然相反的内容放在一起,无需多言,正与反一目了然,观点倾向十分清楚,充分体现了对比说理的鲜明性和说服力。

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说理要注意两点:一是正反顺序的客观安排要合理,或先正后反,或先反后正,排序的依据是主题和文题,如《说谦虚》以“正”在前,《骄必败》则又以“反”在前,这样对比,行文井然,正反有序,才不致于杂乱;二是要认真取舍,因为可以构成对比的事物和内容太多,正反词语、正反警言、正反材料、正反人物、正反现象等等,要根据需要,精心选择,灵活运用,以增加行文的色彩,使之变化多姿。

高考作文选材创新招术之2抚今追昔法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是生动的教科书,是启人智慧、让人思考的范本。“抚今追昔法”就是用典型的历史事实来阐明主旨的方法。它以史作证,谈古论今,将古代事实正反并用,显示了考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因而比一般的讲道理更令人信服。近年高考作文,有很多考生写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如2002年《心灵的选择》,许多人借助历史展现自己的视野:岳飞与风波亭,屈原与汩罗江,谭嗣同的“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苏武牧羊守汉节,苏东坡“突围”,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项羽的“不肯过江东”,昭君的出塞,李白的“我辈岂是蓬蒿人”,杜甫的“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诸葛亮的谦思,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这些事例不仅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说服力,而且表现了作者的视野及阅读的底蕴。那么,如何选好这些事实呢?

一、选例合适,叙例恰当。选例的原则是史实要能和观点相吻合。例要真实,不编造杜撰;要选典型,尽量选名人名事;可选一例,也可选多例,但不是多多益善,力求以少胜多。

二、叙述史实,可以具体,更要概括。对尽人皆知的,要概括叙述;对人们不熟悉的要具体叙述。可以详细叙述一个事实,展开想像,精心描绘;也可以通过几个简明的片断,扼要概述。

三、对议论文而言,叙述史实后,还要加以分析阐释,不能以例代议。分析可以是一段话,也可以是一两句话。可以在叙述事例之前,也可以在叙述事例之后。这儿所说的分析,就是指对事例发议论,使事例论据与论点融为一体,更好地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充分显露事例与论点的关系,使论点立于不败之地。

四、事实有好几个,还要合理安排好先后顺序。原则上是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也可以从国外到国内)。总之,所用的例子一定要能够确切有力地说明观点,或鲜明,或暗含。

例文1

智者积蓄着纯朴宽忍以选择真诚;信仰着桀骜不驯以选择坚强;雕塑着至死不渝以选择忠贞。于是,人类才得以挣脱一张张苍白的罗网,继而蔓延到整个时代广阔的背景里。

巾帼不让须眉。

在张骞浩浩荡荡地走出一条丝绸之路后,王昭君便在下一个世纪里毅然选择怀抱着祈愿,捧拾着浪漫的心情,独自踏上了这条优美的征程。她仅仅凭借一纸婚约,便换来了两个民族长久的安定与发展,这是任何一个将士终生蹒跚仍无法企及的玄妙。而一切大概都是源自昭君在黄沙四起中那足以震撼苍穹的温柔。“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今天,昭君墓已成为一座灿烂的丰碑,记叙匈奴与汉朝万古长青的友好。

巨匠打造经典。

古往今来,多少风流人物在逆境中选择精美,选择深刻,选择自身心志的完善与圆满。正如“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如此愁苦而悲愤的遭遇成就的是他们熠熠生辉的选择。呼喊出发自于心灵的声音,以抗争世之不公,表达对真理的膜拜,对文明的追求。也正如鲁迅,选择弃医从文,立志救国图存,做一名坚强的文坛大师。为麻木疗伤,为革命就诊,向卖国求荣宣布死期,面对帝国主义发出轻蔑而不屈的冷笑。于是“铁屋子沉睡的人们”被唤醒了,“刑场上冷漠的示众材料与看客”被赋予了新生,中国近代文学更是一跃千里。

英雄爱国无敌。

被发行吟,形容枯槁的三闾大夫一声悲叹“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后投身汩罗。是那“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的无奈,“燕雀乌鹊,巢堂坛兮”的愤懑,令他只有选择以死亡来树立良知的威严与人性的雍容气度。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歌同样唱出了另一位绝命英雄荆轲的深沉选择。“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文天祥更是“永剩丹心照古今”。

无愧于天,无愧于心的选择,塑造的是千秋万代的典雅与理智。所以,巾帼才能负载着神圣的使命成全“双赢”的和平与发展的空间。

“心灵的选择”不仅今人有,古人何尝没有?全文典故众多,驾驭自如,王昭君、屈原、荆轲、文天祥、文王、仲尼等事例,看似互不相干但又在精神上悠然契合,不仅显示了作者立意的高远,也展示了深厚的人文素养,读来令人振奋。

例文2

题目让我想起了两个故事。

第一个发生在三国时期。赤壁战后诸葛亮用计夺了荆州死赖不还。吴国都督周瑜献计,趁刘备之妻丧,用联姻之计,诱刘备到东吴扣之,然后逼刘备还荆州。这原本是一个很妙的美人计,但不想诸葛亮看出破绽,利用吴国太爱女之心与孙权孝母之道大做文章,使得吴国太处处护着刘备,使孙权周瑜投鼠忌器,最后落得个“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

第二个发生在春秋时代。一个落难的公子流落齐国,齐王给了他一个美女做妻。十余年后,那个公子的国内发生内乱,他的部下都认为这是回国夺位的良机,纷纷劝说这位公子回国争位。但在奢糜的生活中,公子不愿离开优越的待遇和美丽的妻子,断然拒绝。但他那位目光远大的妻子,虽然心里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却也在灌醉了丈夫后,让家臣把他送回国了。后来,这位公子夺位成功,成了春秋时代赫赫有名的霸主,而他也将那位目光远大的妻子接回了国,让她做了夫人。这位公子就是晋文公重耳,那位妻子就是齐姜。

我们不妨讨论讨论这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中,吴国太根本就是妇人之仁,为了自己的爱女,不顾吴国的霸业,使诸葛亮之计得逞。更重要的是,她将周瑜——吴国优秀的都督的话当耳边风,结果使得诸葛亮二气周瑜成功,加快周瑜的病情恶化,使得他英年早逝,也使吴国元气大伤。试想一下,如果吴国太目光放远,使刘备被吴国扣留,交还荆州,这不但使吴国国力大增,而且蜀国必定因此受制,吴国的霸业就指日可待了。一念之差,差之千里,最后吴蜀被灭,也是天意。

第二个故事,齐姜真的可以称为英雄了。她没有被眼前的奢华迷惑,她想着的是丈夫的霸业,宁愿自己与丈夫离别也不愿耽误丈夫的前途。平心而论,晋文公的出现与她的高瞻远瞩是分不开的。如果她也只是一个平庸的女流之辈,那历史书上就永远也没有晋文公这个词了。大胆说一句,她的决策甚至已经英明到了挽救整个晋国!

其实我们都体会得出,感情往往会迷乱理智的视线,人在感情漩涡中是很难用理智去思考问题的,因为理智作出的决策往往与自己的感情相悖,而要违背自己的感情办事却要下很大决心才办得到的。其实,能做到这样的人并不多,某些还因此受人耻笑。武则天为当皇后不惜扼杀自己的新生儿,后人评价说她心狠手辣,但若不是这样,哪还有唐朝女皇的传说?哪还有唐朝的兴盛富强?

感情与理智是两个对立面,而要对某个事物进行正确的认识只有靠理智去面对才行。

多用理性才能立足于大千世界!

这篇作文以历史故事为切入口,穿越时空,纵连古今,紧扣“感情与理智的关系”来讨论故事,得出“要多用理性才能立足于大千世界”的结论。虽然没有过多的笔墨涉猎当代社会,但通过作者理性的分析,睿智的见解,哪点不是在点明时弊呢?

例文3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

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

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

爱憎蒙住了理性的心。跳出爱憎,历史会还给我们一份真实的面目。

霸王骑着乌骓化为了鬼雄,虞姬将生命之花化作了矛尖的湛蓝,于是心被感动了。那殿上之君只不过是无耻小人,听听汉家小儿高唱“大风起兮云飞扬”,就热血沸腾。

可是就是这个被唾骂的人建立了中华大地的一代霸业。没了他,哪来的张骞扶着驼铃走向天山的雪莲?没了他,哪来的卫青舞着旌旗奔向大漠的飞沙?

历史长河滚滚奔流,告诉我们——刘邦比项羽更有才能去成就一番霸业。

炀帝踏着龙舟走向江南的七月,黎民抱着妻小沿河悲恸,于是血被激怒了。那由南向北奔流的运河不再雄浑,那滔滔河水浸透了百姓的血泪。

可是就是这条劳民伤财的大运河,书写了大都的辉煌,托起了沿河的点点明珠之城。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告诉我们——京杭大运河灭了一个隋朝,却也开辟了更辉煌的盛世。

人镜对着太宗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开创贞观之治的盛世,于是双手挥舞着高呼“明君”、“伟人”。

可即使是这样一代圣明,我们又怎能忘了玄武门前的血泊?

历史的高峰回响着一个声音:“再伟大的君王,他的身后也有白骨累累,血汗斑斑。”

跳出爱憎后的我们,会有一双清澈灵动的心眼,环视世间一定会有新的认知,更加公正、更加客观。

以清澈的眼审视自己,对于任何过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以灵动的心审视世界,对任何对错,保留一份最真实的了解。

给所有的事物一个旁观的眼神!让历史的车辙辗过额头,留下赞许的痕迹。

本文在展开过程中,先从自然界的“蜂蝶论争”起笔,接着,站在历史的高度写人类社会,项羽、刘邦、炀帝、太宗,作者用理性的眼光对中国历史进行了一次翻新的审视,跳出了写自己对情感亲疏爱憎的园囿,而站在历史的高度。真可谓另辟蹊径,天然妙成。

例文4

何成方圆?答案好简单,君不闻先秦人已知“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古老的汉漠拉比法典开始了人类文明之光;秦王用法家严律治世,打下秦朝江山一统;高祖入关与民约法三章,打下汉朝开国基石;诸葛丞相挥泪斩马谡,始令蜀国三军一心,敌于强魏。而项羽乱封诸候,天下叛之。古来兵法之首必须严明军纪,如周亚夫细柳治军,不难看出规则的重要。

然而,以之规矩,定成方圆乎?武王伐纣后封天下诸候,姜尚封于齐,改革旧制,变易风俗,不半载政通人和;周公之子伯禽到鲁地上任,政令繁琐,无意改革,三年政局初定,周公闻此叹曰:鲁国日后服北面事齐。果然齐国跻身春秋五霸。鲁国虽被人称之:周礼尽在鲁矣,然国力每况愈下。可见死守成规也难成方圆。当初篮球运动刚刚兴起,规则也不过几条,可随着比赛中各种现象的出现,新的规则应运而生,逐步形成了现在的繁多条款,却使比赛愈加规范,成为最受人喜爱的体育运动。

可见,恰当的规则使世界更加有序,然而随着事物不断的发展、变化,规则也要有突破才能发展。

昔日汉人宽袍大袖,表面上风度翩翩。却被夷狄之人打得落花流水,于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成就千秋霸业。魏武曹操提于禁于亡卒之间,识许褚于荒野之际,得到了大批有才干而身份低微的下层军官,才破袁绍,败吕布,建立强魏,但这种制度使大批士族支持汉帝,曹操一生不得称帝。其子以九品中正制收尽天下官宦,完成了朝代更替的使命。前面说过秦以严定民,却因苛律失天下,汉高祖约法三章以定民心,以老庄之道休养生息,儒家之道得天下人才。可见,突破了陈旧的束缚,才有长足的发展。

即使今天我们描述死守旧制的“墨守成规”,也是当年墨子针对公输班攻城新法的创造之举。

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神州。真理正是我们需要的规则,但更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是我们需要规则的真谛,“上胡不效法先王”是我们突破规则的有力依据。当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突破了唐诗庄重的笔法,宋代词章缠绵后世,我们也应明白突破规矩的重要。

何成方圆,以之规矩,应时而易,始成方圆。

点评

本文思路开阔,旁征博引,洋洋洒洒,整篇文章就是一部论述“规则”历史的简史。从古老的汉漠拉比法典开始了人类光明之光,到秦王用法家严律治世,高祖约法三章,诸葛亮斩马谡,周亚夫细柳治军……大量的历史事实,众多的历史人物,抚今追昔,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社会热点2008年高考备考作文点评

[题目]

社会热点,不论现在的、过去的、正面的、负面的,都是社会上影响面大、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面对某些社会热点,你有怎样的认识、体验和情感?请自选某个“社会热点”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习作1]

保护我们的节日

kangkang

今年的春节不太“热”。

其实岂止是今年,自从我上初中以后,我就觉得春节时的那种过年的“年味”越来越淡。是因为我长大了,那种孩子气没有了,还是因为生活好了,那种盼过年穿新衣,吃好吃的心情没有了呢?

是因为过年鞭炮声少了,“爆竹声声辞旧岁”没有了;是因为大年初一家家户户相互拜年的少了,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少了;是因为身边的姐妹兄弟少了,在外地工作的工作,上学的上学;是因为大家团聚的时间少了,是因为那种促膝长谈的温馨时刻少了……

流失的流失,改变的改变,我们的春节正在慢慢地退色。

随着社会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过年做面人,蒸面人一去不返,是因为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了;大年初一拜年的习俗不被人提倡了,是因为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网络开发短信相问候——在农村里初一街上的人寥寥无几,让人觉得冷清。

因为繁重的学业,我们不能再走亲访友;因为国家的限制,我们不能再听见喜庆的爆竹声……因为种种原因,我们正在失去年的标志,年的味道。

其实又何止是春节,我们的许多传统节日都在慢慢离我们远去……努力想一想,我们还能想起多少个传统节日呢?

而令人心痛的是一些“洋节日”正在迅速地流行起来。

情人节里玫瑰走俏;愚人节里谎话连篇;圣诞节里圣诞树棵棵树起,圣诞老公公充满着大街小巷……

我不能批评这种现象为崇洋媚外,可是我想问:我们国家的“七月七”难道就不感动人不浪漫吗?愚弄了别人就那么好玩吗?春节难道比不上圣诞节吗?

我希望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能够重新去认识我们自己的文化,自己的节日。现在在电视里经常可以看到外国人学习我们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过我们的节日。这难道不能说明我们的文化、节日是很有丰富内涵的吗?

我们不反对吸收外来文化,但是,让我们在保留的基础上去吸收,去创新。

我们的国家是伟大的国家。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保护我们的节日。

[点评]

写“社会热点”,你选取“保护我们的节日”来写,算得上出奇制胜。初看标题,要打个问号,这是社会热点吗?当看到“许多传统节日都在慢慢离我们远去”,“ 一些‘洋节日’正在迅速地流行起来”,我们心中的问号消失了,如何保护我们的传统节日应该是社会热点问题。从写法上看,你是花了心思的,这从开头的春节不太“热”,从先写春节再写其他节日,从先写传统节日再写“洋节日”,从先写社会现象再写自己的看法,完全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出来。纵观全文,你的观点鲜明,你的思维清晰,你的构思有方,你的语言流畅,已达到一类卷的水平。(乙平)

[习作2]

仅此通知

zyh

啊!同学们都围在校门口,争着看一张通知。前面的同学看完后都雀跃欢呼起来,随后冲进学校狂奔、狂笑。我产生了疑惑,使劲挤入人群。“哈哈”我也高兴得笑了起来,原来是《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通知》。整个校园一片沸腾,同学们的苦瓜脸上都洋溢出了久违的笑容,我也再次体会到了生活的美好。

今天得到通知的班主任也不再留我们而准时放学。但由于明天是周末,各科老师都相继而来,为我们留下周末的作业。

先是语文老师,她清了清嗓子,摇头晃脑像文人孔乙己一样说到:“因为下了‘减负’的通知,所以祝你们周末愉快,但作业可少不了,少做点吧。就写篇‘减负有感’的作文,十三课的基训、三单元的单元测试题和一篇日记吧。”话毕,我们“嘘”声一遍,个个都像焉了的茄子。

数学老师小跑了过来,在空中划了道完美的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并说:“减负了,你们应该笑,作业不多,把我发下的三张试卷认真完成就是了。”英语老师冲进来便说:“Congratulations!”她竟然祝贺我们,我们群呼道:“My god.”接着她不紧不慢的掉出英语:“Homework is four papers.”

再等其他老师布置完作业后,我们再也起不来了,同桌喊了句:“减负,越减越‘富’。”佛教人士叫道:“神啊,救救我吧!”基督教徒在胸前画着十字:“阿门。”诗人呼道:“课堂知识深如海,我似海中一颗粟,老师个个拿把枪,作业更是鬼门关。”“老头子”用满腹诗书的口气 到:“通知,通知。知道就好,知道就好。”苦瓜脸再度回到我们这来,但这时竟还有人猜谜语“大大一间房,四面都是墙,书本堆成山,个个埋头王。”

老师放我们走出了教室,但为了配合下这个通知。我们几个讨论去哪儿玩。有人说去打游戏,我们笑他没创意;有人说去滑旱冰,我们哭道没场地;有人说去看电影,我们愁道没资金;有人说去游公园,我们怒到道没时间。不知谁说了句去打篮球,朋友们跨上自行车,正准备出了,有位警察对我们喊:“小同学又在出什么鬼主意,还不快回家做作业。”我们扔下句:“减负了,老帽。”便扬长而去。

头脑中还回荡着刚才朋友编的歌:“学习最苦的是我,挨骂最多的是我,作业最重的是我,周末补课的是我,是我,是我,还是我……”

[点评]

本文在选择话题上很有特色,取近不取远。面对社会热点,人们关注的往往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减负”尽管也在社会上“热”过,但毕竟是以学校的圈子为主,学生是“圈内人”,又喜欢“取远”写作,所以反倒容易把它忽略掉。你能选之为写作话题,棋高一着。在选材上很有特色,选小不选大。你选择“减负”的第一个周末来临之际,各科老师争相布置作业的情景以及学生的各种反应来写,以小见大,别具匠心。在写法上也很有特色,采用夸张的手法和幽默的语言,使作文产生很较好的艺术效果——万一很多人写“减负”,此文也会脱颖而出。(乙平)

[习作3]

温暖,在土地上复苏

百草园

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倾刻间让原本还在地上跳动的鲜活生命埋藏地底,生死未卜。不断更新的残酷数据背后是地震背来的那种难以名状的痛苦与伤害。

都江堰,时隔千年之后又再度引起世人关注,更确切的说,是牵挂。而汶川县,现已是横尸遍野,哀声震天。

在现场,我们看到了多少母亲撕心裂肺的哭喊,多少少年近乎绝望的哽咽,多少双眼睛透露着生存的渴望,多少个曾经阳光的笑靥带着惨白的悲恸离开世界。废墟之上是一张张合家团圆的照片,那场景就好像就发生在昨天,可却再也不能实现。

灾难已经发生就不可挽回,但面对突如其来灾难,万众一心,举国救援的一幕幕,汇集成了令人动容的感人画面,凝聚成了撼动人心的精神力量。

灾难中,我们发现那个年过花甲的老人不顾余震危险奔向灾区,一线指挥。这一刻,人们记住了总理的泪水:“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全部力量救人。”风雨中,我们看到总理踩着泥泞,攀上瓦砾,看到抢险人员解救两个被困在废墟下的孩子时,流下了热泪。“听爷爷的话,一定要挺住。”在那并不壮硕的身躯上,我们发现了一种赤子的情怀,一种伟岸的精神和一种大国的责任。

强震中,那些医护人员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5月12日本是护士节,地震却给这个本应温暖的节日带来了颤抖,但白衣天使们始终毫无怨言,恪尽职守,在危难面前用救死扶伤捍卫了职业操守。

强震中,人民子弟兵迎难而上,风雨无阻,道路阻塞便徒步出入,天气恶劣也愿甘愿冒险跳伞救人。8万多名子弟兵不顾生命危险冲上一线,将人民的安危置于自己的生命之上,救援中,我们更听到“求求你们,让我再救一个”这样发自生命最深处的呼唤,子弟兵用行为诠释了“谁是最可爱的人”。人民感谢你们。

生命的色彩,在废墟上是“天使白”和“橄榄绿”,在别处,是一片众志成城的“红”。

乡亲自发投入救援,成都市民自带食品赶往救助,大学生踊跃献血,社会各界筹资相助,外国友人伸出援助之手,千万网民在线祈福,这一刻,我们与抗灾前线的百姓一起奋战在同一条战线上,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传递着爱心。这一刻,曾经的矛盾都以不再重要,在自然的破坏力面前,人类的普世价值让我们不再形单影支,不再孤军奋战。

当哀乐低回,当青山垂泪,当一张张悲戚的面孔时时浮现,让我们止住哽咽,强忍泪水,一起承受,一起战胜灾魔,一起将温暖传递。

也许我们能把这场地震理解为国家的一场伤痛,地心释放出那令人恐惧的力量,但它唤起的,是众态成城,是爱心无限,是饱含深情,是无所畏惧。

也许我们的目光不能为每一个在这场抗灾战役中做了贡献的人停留,但历史已经在悄然书写,2008年5月的中国,不仅仅有地震的痛,更有温暖的重!

[点评]

我一口气读完这篇作文,没有改一个字,没有动一个标点,在我的心目中这是我点评过的最好的一篇习作。汶川地震牵动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心,你我当然也不例外,所以当你面对热点话题的时候,自然而然挥毫吐露心声,把你的关注,把你的深情,把你的感触倾泻于笔端,毫不掩饰,毫不造作,毫不矫情,所以当我阅读时再次感受到强烈的心灵震撼。你写得多好啊:“在那并不壮硕的身躯上,我们发现了一种赤子的情怀,一种伟岸的精神和一种大国的责任”;“生命的色彩,在废墟上是‘天使白’和‘橄榄绿’,在别处,是一片众志成城的‘红’”;“历史已经在悄然书写,2008年5月的中国,不仅仅有地震的痛,更有温暖的重”!你的作文再一次雄辩地证明,中国的学生自有崇高的情怀,关注社会,关爱生命,奉献爱心,是做人和作文的成功之本。(乙平)

高考:阅卷老师青睐怎样的作文

一、2007年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及趋势

分析研究2007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对备考2008年高考作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当前高三语文作文备考必须认真分析研究2007年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并由此分析未来高考作文命题的走向,以增强作文备考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2007年高考作文命题有什么特点,哪些地方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呢?与往年相比,我认为以下三点应当引起我们重视。

1、命题作文明显增多

在2007年全国高考的十八套语文试卷中,有五套试卷采用了材料作文,三套试卷采用了话题作文,十套试卷采用了命题作文。

2006年高考作文中的命题作文只有5篇,加上重庆卷的片段作文“车站一瞥”也不过6篇,2005年高考作文中的命题作文只有3篇(北京卷、天津卷、辽宁卷),2004年只有1篇(北京卷),而2007年则有10篇,占据了2007年高考作文的半壁江山,命题作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命题作文是不是高考作文命题的理想形式,我们可以讨论。但它的强势回归让人更深的感受到了高考作文命题改革的艰难与无奈。尽管命题作文卷土重来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无论其原因是什么,也无论其理由是否成立,现在,我们都不能不对这曾经热极一时也曾备受冷落而今又强势重现的传统命题形式另眼相看。

2、命题形式多元化,逐步从开放走向限制。

从近十多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形式来看,我们发现,它经历了一个由材料作文到话题作文再到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多元化并存的发展轨迹,总体趋势是从开放走向限制。

2005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命题方式丰富多彩,除了话题作文之外,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等几种形式都出现了,呈现出交融的局面。2005年,话题作文的霸主地位首次受到了冲击,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合起来已经占到16道作文题中的7道,几乎瓜分了半壁江山。2006年话题作文进一步萎缩,只有7道题目,而当年的命题作文已占到6道,几乎与话题作文平分秋色了,另外的4道作文题属于材料作文。到了2007年,这种格局进一步明朗化,本年度命题作文已经完全取代了以往话题作文的统治地位,占据了18道作文题中的10道,材料作文有5道,也开始超过话题作文的4道。

话题作文倍受冷落,命题作文逐步升温,这已经是一种不容置辩的事实。出现这种局面决非偶然。由于上文已经谈到的话题作文存在种种弊端,话题作文导致的宿构、套作、抄袭越来越多,使话题作文这些年年受到了各方面的非议批评,话题作文生存的空间越来越狭小。而话题作文的弱点正是命题作文的优点。命题作文对题意有严格明确的限定,能有效防范宿构、套作和抄袭,确保考生公平竞争;并且,由于话题作文的开放性,使作文阅卷很难制订一致的阅卷评分尺度,难以控制作文阅卷的主观差异,而命题作文的限定性便于制定统一的便于操作的评分标准,更方便阅卷。此外,命题作文在中国历史上漫长的科举考试中一直沿用至今,包括港台地区至今仍延续这一形式,世界各国的作文考试也主要采用这一形式,因此从历史和地域的角度看,命题作文更具备继承性,更能与世界接轨。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命题作文在近三年的命制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更加丰富,特别是伴随着京津沪等地一些颇受好评的作文题的影响的扩大,更由于命题作文试题异彩纷呈,能更加鲜明地体现地域的经济、政治、文化特色,命题作文必将受到更多省市高考命题组专家的青睐,许多近年来没有尝试过命题作文的省市很可能会借鉴启用这一形式,原来已经使用命题作文的省市或许会继续延续这一成功的做法。当然,也不排除原来连年采用命题作文形式的省市为了避免猜题压题,而有意避开命题作文,如2004年、2005年、2006年一直采用命题作文形式的北京市在2007年又回过头来采用材料作文形式。

但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由开放性的话题作文逐步回归限制性的命题作文,这一整体趋势是清楚的。

3、贴近考生生活,引导考生写自己,写现实,为考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平台

我们总是希望并要求考生写作文要叙写自己的生活,要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要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文中有“我”,力戒空泛。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往往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命题必须贴近考生生活,二是考生必须关注现实生活,否则就难以做到。

我们希望考生写出有个性的作文,这就要求作文命题能够成为考生反映现实生活、展示自我个性的平台,使考生面对作文题就有写自己、写生活的欲望,这样才有可能出现更多的内容丰富、个性鲜明的作文,同时更好地引导高中作文教学,使高考作文正确发挥其导向作用。

我认为,从总体上看,2007年高考作文题贴近学生生活,导向科学合理,为考生表现个性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平台。

2007年高考的一些作文题明确要求考生写自己的生活与感受。如湖南卷的命题作文“诗意地生活”,要求考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来写;辽宁卷的命题作文“我能”,要求考生联系自己的“感受和认识”来写;浙江卷的话题作文“行走在消逝中”提示考生“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这些作文题都十分明确地传达了命题者的意图与导向。命题者希望考生多写自己的生活,多写自己的感受,希望作文题能够成为考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这些都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有些作文题虽然没有对考生直接提出写自己的生活、感受和认识的要求,但是题目本身贴近考生生活,能引导考生去触摸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内容。如重庆卷的话题作文“酸甜苦辣说高考”,没有回避高考这一与考生联系特别紧密的学习和生活的内容,让考生写他们所熟悉的高考,写他们对高考的各种感受。江西卷的命题作文“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和“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让考生写自己对语文的感受或看法,既贴近考生的认知范围,又与平时的语文学习联系密切,而且题目本身又极富有人文色彩和文学情趣,有利于抒写考生的个性情怀,有利于考场上的即兴发挥。此外,湖北卷作文题所引发的对母语的思考,全国卷(Ⅱ)作文题所引发的对捐助的思考等,题目内容涉及课堂内外现实生活的不同方面。这些题目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真实体验,而且具有较为广阔的变化空间,有利于引导考生关注现实生活,更好地表现个性,考生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为考生搭起了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

二、阅卷教师的心理趋向

1.书写漂亮,工整干净,没有错别字。这是取悦阅卷老师的第一步。

2.拟一个好题,这是取悦阅卷老师的第二步。

3.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这是取悦阅卷老师的第三步。

800字的文章,不容许考生转弯抹角。

90秒的时间,老师最喜欢一眼见“底”。

4.有深度,有广度。

深度,是指作文的思想性和思辨性。

广度,是指作文的所体现的知识面。

5.自然为文,突出“三真”。

——真实的情感流露;抒情自然,流露自然。爱和恨都是有原因的,都是有积累的过程的。符合学生阶段的情感实际。如学生喜欢的是超级女声,很少喜欢京剧(也有例外)。

——真实的经历呈现;学生自己的经历,符合中学生年龄阶段的人生经历。

——真实的思维展示;体现思辨性。哲学方法分析问题。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注意的观点。

相关参考

备考2015年高考作文专家系列辅导:中心包围法

议论文写作技法之七:中心包围法所谓“中心包围”,就是先确定一个中心论点或中心论题,然后围绕它,选择有关材料,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来包围中心,表现中心,论证中心,是一种比较方便自由的议论方法。中心包围的...

备考2015年高考作文专家系列辅导:纲目总分法

议论文写作技法之五:纲目总分法纲是网的总绳,目是网的分眼,它们之间是大与小、总与分的关系。所谓纲目总分,是指办事要抓住主要的来带动全面,这种方法常被议论文所拿用,成为一种颇受青睐的结构技巧。用纲目总分...

备考2015年高考作文专家系列辅导:设喻明理法

议论文写作技法之八:设喻明理法所谓设喻明理,就是巧妙地运用人们比较熟悉的通俗懂的事物来作比喻,以说明人们比较生疏的抽象的道理,从而达到以喻明理、喻至理明的效果。用设喻明理法,可以改变议论文常见的那种枯...

备考2015年高考作文专家系列辅导:由表及里法

议论文写作技法之十二:由表及里法所谓“由表及里”,就是先表层后里层,先外在后内在,如刨树根,先去浮土,再挖深层,如剥竹笋,先剥外层皮叶,再见内里嫩笋,是一种安排工序的好方法。这种方法,常常被运用到议论...

备考2015年高考作文专家系列辅导:以退为进法

议论文写作技法之二:以退为进法所谓“以退为进”,是指以退让作为进取的手段。军事上,“以退为进”,能更多地消灭对方;拳击时,“以退为进”,能更狠地击倒对方。如果将这种方法恰当地运用到议论文写作中,就能够...

备考2015年高考作文专家系列辅导:援用称引法

议论文写作技法之一:援用称引法所谓“援用称引”,就是在议论之中,将有关言论拿来为我所用,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引用”,以增强说服力。引用的范围,或名人名语,或格言警句,或成语谚语,或古今诗文,或凡人实话...

备考2015年高考作文专家系列辅导:实例史据法

议论文写作技法之四:实例史据法所谓“实例史据”,就是通过列举事实、陈述例子、摘引历史故事来阐述道理,论证观点,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摆事实”,是一种最常见、最基本的论证方法。“事实胜于雄辩”,在议论文...

备考2015年高考作文专家系列辅导:逆向反意法

议论文写作技法之十:逆向反意法所谓“逆向反意”,就是违反常情,有背常理,反用常话,转换角度,从反面下笔成文,进行逆向求异思维。这种方法,在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在一般正常思维的前提下,从不同角度...

备考2015年高考作文专家系列辅导:层递深进法

议论文写作技法之六:层递深进法所谓“层递深进”,就是一层进一层,逐次递进,逐层深入,是一种常见的议论方法。这种方法,在形式上表现为纵向结构,但又不是时间的延伸,内容的承接,而是议论的步步深化,阐述的层...

备考2015年高考作文专家系列辅导:竖的放矢法

议论文写作技法之十五:竖的放矢法“的”为靶子,“矢”为箭,“竖的放矢”就是先树立靶子,然后对着靶子射箭,是一种练兵习武的方法,后也比喻语言和行动有明确的目的性。这种方法在议论文中经常见到,尤其是以驳论...

备考2015年高考作文专家系列辅导:创新技巧十法

一、设喻明理,深入浅出设喻明理,就是在论证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或典故作比喻,来说明人们比较生疏的抽象的道理,以达到喻理结合、虚实相生、深入浅出的效果。这种议论方法,可以提高文章的形象性...

备考2015年高考作文专家系列辅导:叙议结合法

议论文写作技法之九:叙议结合法议论文虽以议论为主,但有时为了说理的需要,又常常安排一些记叙的文字,这种方法就叫叙议结合法,是记叙这种表达方式在议论之中的巧妙运用。一是先叙后议,在议论文中,叙为基础,议...

备考2015年高考作文专家系列辅导:议论性散文写作技法指要

技法指要,洞悉高分的路径一、认识议论性散文的文体特征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表议论,或者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它是介于议论文和散文之间的一种边缘性文体。议论性散文高度的文体融合性,使其既具...

备考2014年高考作文专家指导系列:高考作文结构要有梯度、有变化

2014年高考作文备考:高考作文结构要有梯度、有变化考场上总有一些四平八稳的文章,尤其表现在结构上多平面,少立体;多呆板,少灵动;多并列,少梯度。高考阅卷老师的共同感受是文章缺少深度,只是平行展开,没有逐...

备考2015年高考作文专家专题讲解:记叙文写作方法范题分析

一、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