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就2014年高考亮丽作文关键在于准确立意

Posted

篇首语:人生何适不艰难,赖是胸中万斛宽。本文为你选取作文写就2014年高考亮丽作文关键在于准确立意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1、写就2014年高考亮丽作文关键在于准确立意(1)

写就2014年高考亮丽作文关键在于准确立意

准确的立意是作文得分的最关键因素。考生在立意方面要努力突破三大瓶颈。

瓶颈之一:忽略整体,片言立意

作文题1:

清末国学大师俞樾和重臣曾国藩到玄武湖赏荷,他们各自坐了小船下到湖里,船并无差异,但是曾国藩一个姓张的手下为了凸显曾国藩的尊贵,竟然弄了一顶小帷帐罩在小船上,以避免曝晒,但由于小帷帐会被高举的荷叶牵绊,因此,这只小船只能绕荷花而行,而俞樾虽然顶着烈日,却能够径入藕花深处,与荷花零距离接触。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分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有位考生只关注材料中的“避免曝晒”和“顶着烈日”,于是立意为“不要安于享乐,应迎难而上”。可是,曾国藩未能与荷花零距离接触,是因为他怕晒,安于舒适的环境?

瓶颈之二:随意联想,思维跳跃

作文题2:

金鱼起源于鲫鱼。鲫鱼大都是银灰色的,一旦体内的黑灰色素体消失或改变成红黄色素体,体色就会发生变化,就有可能变成金鱼。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一考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

黑灰色素体的消失或改变非一朝一夕能完成,从一条普通的鲫鱼变成一条令人喜爱的金鱼也非短时间就能完成。就像把变成金鱼视为目标的鲫鱼,若你把成功视为人生目标的话,也需要不断的努力与积累。这就要求我们面对困难不放弃。(《遇到困难不放弃》)第一句谈鲫鱼变金鱼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第二句由鲫鱼联想到人,强调人的成功需要努力与积累,第三句则提及这篇作文的中心论点:面对困难不放弃。而“鲫鱼变金鱼”体现了“面对困难不放弃”吗?这位考生对材料的分析未能紧扣核心,一步步地偏离了轨道。

瓶颈之三:一味附和,人云亦云

作文题3

一位著名作家近日在自己的一篇作品中写道:“在宁夏的西海固,在贵州的偏远山区,在四川的小凉山深处,到处可以看到,大人和小孩子,只要吃饱了,就会很安详地坐着晒太阳,甜蜜地打盹,万事不挂心,目光温和得如新生羔羊„„”

这位作家用很抒情的笔调描绘了一幅他很欣赏的“很穷但很快乐”的画面。

你同意这位作家的抒情吗?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谈谈你对这位作家的抒情的看法,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学生的立意多是附和作家“很穷但很快乐”的抒情,大谈精神至上,全然不思考那些偏远山区的人们是否安于过着这样的生活。赞美作者“抒情”的立意虽然不离题,但人云亦云,很难得高分。

突破瓶颈从三方面入手

1.整体阅读,由果溯因。

对于故事型材料(如作文题1),我们首先要通过整体阅读把握材料的核心内容,由果溯因,思考决定相关事件的最重要因素。

仔细阅读材料,我们知道这一故事的结果是曾国藩未能如愿赏荷,而俞樾则得以与荷花零距离接触。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是因为小帷帐的牵绊,使得曾国藩所坐的小船只能绕荷花而行,于是,赏荷便成了曾国藩的憾事。小帷帐何来?是手下为了凸显曾国藩的尊贵给他弄的。未能赏荷该责怪手下多事吗?不,曾国藩没有拒绝,正说明他未能抛开名利的牵绊。因此,另一位考生作文题为《抛开名利的牵绊》,则是基于整体,由果溯因,把握了材料的实质。

2.紧扣核心,类比联想。

现象陈述型材料(如作文题2),需要我们由自然现象联想到社会现实和人生,但这样的联想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基于对材料核心的把握,找出自然现象与社会现实、人生的相似点。

写《遇到困难不放弃》的考生未紧扣“黑灰色素体消失或改变可能使鲫鱼变金鱼”这一核心对材料作分析,而是由自己的感想入手,随意联想,拐了几个弯后,似是而非地渐行渐远,所提炼出的立意“面对困难不放弃”自然跑题。材料中的“鲫鱼变金鱼”,可理解为人生的升华或丧失自我,“破茧蜕变,灵魂升华”,“莫为浮华易其本”这样的标题便能紧扣核心,契合题意。

3.审视材料,辩证思考。

言论型材料(如作文题3)中的观点,不是为我们预设的,而是让我们审视的。我们写作文不是为了附和材料的观点,而是通过审视材料,辩证思考,从材料中发现值得探讨的问题。

就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而言,材料中作家的“很穷但很快乐”抒情是可以认同的,因为幸福快乐并不取决于物质生活的丰裕。但若能审视材料,观照现实,我们会发现这位作家的抒情囿于其视线,这样的抒情是不对等的,忽略了抒情对象的感受。

下面这位考生的作文《不是所有的苦难都可成诗篇》则让人耳目一新:

或许我们能有另一番解读——屋内阴暗潮湿,没有供暖设备,取暖只能坐在家门口的草垛上晒太阳;日夜辛劳做些强度大却只能维持温饱的活计,常常疲惫不堪,偶有间隙歇息便眯个眼打盹放松;的确没有城里人油价升了房价涨了工资少了福利薄了等烦心事,只惦念着下一顿有着落就好。生活的重负消磨着人生的激情与理想,所谓温和不过是在艰苦求生后被驯服的黯淡无光„„

入情入理的解读有力地质疑了作家的“抒情”,让我们惊叹于该考生对现实的关注度和思想的深刻性,这样不落窠臼的作文自是引人注目。

相关参考

2014年高考2014年高考全国卷仿真试卷语文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柏拉图说过,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不该坚持的。所以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在于如何去“选择性忽视”。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2014年高考作文二轮复习:命题作文训练及佳作

2014年高考作文二轮复习:命题作文训练及佳作(一)训练类型命题作文命题作文就是以一个词、短语或句子为题目写作。作为考试的题目,对作文内容是暗示更是限定,有的是限定文章的环境背景,有的是限定文章的内容范围...

2014年高考一轮复习作文立意篇第1讲:高视阔步立意

E立意篇文章只有一个终极目的,那就是表意!“千古文章意为高”,立意,是确立文章的灵魂,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没有中心立意的文章是肤浅杂沓而没有灵性的。词句如衣饰,立意乃精魄。过好立意关,当慎。一是“意在笔...

备考2012年高考热点作文之:“那时花开”

命题作文“那时花开”导写及例文初夏的清风吹过,那时花开了,你走过我的窗前,飘来阵阵清香。连蝴蝶也驻足了,来欣赏我心中的风景。如今的思绪,只为了那时花开。阅读上面一首小诗,请以“那时花开”为题,写一篇作...

2014年高考江苏省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大联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再崇高的道德准则,如果缺乏化大为小的传承播撒,只是空洞的理念;再恒远的目标,如果没有个人的奋力以求,也会变得遥不可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

2015年高考作文系统写作指导——四要领写就亮丽记叙文

高考记叙文写作的四大要领要领一.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记叙文是用来做什么的?记叙文的本质特点是故事性,记叙文是用来讲故事的。好的的记叙文正如好的电视剧,情节精彩,故事性强,悬念重重,能引人入胜。有了故事性,...

2014年高考安徽皖南八校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作文题

五、(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拿破仑拥有了一般人梦寐以求的一切——荣耀、权力、财富等等,然而他却对圣海琳娜说:“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过快乐的日子。”海伦·凯勒是个又...

2014年高考安徽皖南八校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作文题

五、(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拿破仑拥有了一般人梦寐以求的一切——荣耀、权力、财富等等,然而他却对圣海琳娜说:“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过快乐的日子。”海伦·凯勒是个又...

2013年高考作文素材运用七种审题技巧实例破解

技巧1:关键词句入手法。对题目中关键词句的寓意的理解,有助于更好地审题立意。命题作文,所命之题就是审题的关键,立意的关键。材料作文为突出中心,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词句(重要的词语、开头句、对话句、结语句等)...

备考2012年高考作文创新的关键在于培养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作文创新的关键玉溪市澂江县第九中学刘小宏   作文创新能力,简言之,就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表现。这几种能力之中,思维能力尤为重要。观察生活、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语...

2015年高考作文系统写作指导——议论文的审题和立意

1.从抓关键句入手命题者在命制试题时,往往将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认识融合在材料与提示中,因此,要想准确恰当地审题立意,必须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意图。如: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

2014年高考一轮复习考点提练作文序列化提升立意

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提升练:作文序列化提升-立意专题二立意——万绿丛中一点红阅卷老师是如何就立意打分的虽然在高考作文等级评分体系中并没有“立意”这个说法,立意问题更多地看审题是否切题,中心是否突出。...

2014年高考武汉市2014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测试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斯蒂芬·茨威格一个人,在他的有生之年,最大的不幸恐怕还不在于曾经遭受了多少困...

四川卷2009年高考作文题点评解读

...肯定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这种题目忌讳大而空,动不动写就地震后的志愿者、援建单位的工人、五次到灾区的温总理等,都是不得要领的。实际上,写写自

2014年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十法及示例

2014年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十法示例作为高考作文的题型样式,倘若不是事先已有接触、曾经操练的话,材料作文是最能考量考生的真实水准的。因为在考你写作能力之前,首先考你的阅读能力,即对材料的理解、把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