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巧用课本素材备考2014年高考作文

Posted

篇首语:黑暗带来恐惧。知识可以点亮你,驱逐恐惧。本文为你选取作文高考前巧用课本素材备考2014年高考作文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1、高考前巧用课本素材备考2014年高考作文(1)

高考前巧用课本素材备考2014年高考作文

第四篇佳句篇

像房屋有它的建筑材料一样,好词佳句也可以说是文章的建筑材料,一篇文章就是一连串好词佳句的运用。任何一个词,一个句子,把它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与上下文联系起来,就会彰显语言文字的魅力。

课本好词佳句素材,只要同学们平时注重积累,就能很轻松地掌握运用。这类素材,一是取材于课本,不必在课外再花时间去记忆,只要上课专心,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二是有老师讲解,理解起来更加简单,只要我们会迁移运用,就可以让自己的作文文采飞扬。因此,使用课本好词佳句素材,让学生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一直是我们作文指导的理念。

2009年福州市满分作文《分享》写道: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雨打窗台湿绫绡”,我仿佛看见一位女词人满怀心事地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的绵绵细雨,思绪飘得很远很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我好像读懂了一代亡国之君那剪不断的悔与恨。

该文段引用李清照和李煜的诗句,恰当地写到母亲的宋词情结,从而使作者感触到代代古词人的高尚节操,充分理解了“分享”的内涵。引用诗词名句,文章文学底蕴显丰厚,文采飞扬。

该怎样运用好课本好词佳句素材,写出华美篇章呢?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些具体技法:

用法一恰当引用,清水出芙蓉

清代袁枚说:“一切诗总须立在纸上,不可字卧纸上。”我们引用的文字,必须是恰到好处的“活”字,不能是“死”字。所以,我们在写文章时,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来精心挑选。

请看2009年厦门市中考满分作文《聆听流水的歌唱》一文的文段:

面临高山的阻挡,我并不感怀忧伤,埋怨命运的不公。相反,我微笑着,弹奏出激情昂扬的乐章,生命总会有起伏。你听!是屈原在引吭高歌,写出了流芳百世的《离骚》;“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在历史的长河边唱出了自己不屈的精神;李白抛弃功名利禄,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困难重山只能挡住我前进的道路,却无法阻止我前进的脚步,我不灰心不失望,一路凯歌迈向远方„„

聆听流水的歌唱,我们听到了:虽有高山的阻隔,流水依然笑对起伏,一路凯歌。引用文天祥、李白的诗句,恰当地表达了作者的自信乐观,洋溢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热情,有着强烈的感染力。

根据自己感情和主题表达的需要,在适当的文段(作文的题目、题记、开头、中间或结尾),直接引用诗词对联、名人名言、成语俗语,可以增强文章的情趣,揭示生活的哲理,让文章浑然天成,底蕴十足。

用法二巧妙化用,美玉精雕饰

课本所学好词佳句,我们还要能活学活用。对我们理解很透彻的课本素材,我们可以化用其句意或者意境,表达更加深沉的主题,凸现文章魅力。

1.化用句意,彰显名句精华。

请看2008年常州市中考满分作文《你在我心里》第1、2段:

红了希望,绿了梦想,只因你在我心里――我的语文。

那是你吗?语文。美丽、华贵、优柔„„我无法用任何词藻来修饰你。李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海,辛弃疾的双眼迷离了剑光,文天祥的激情回荡了整个零丁洋„„因为你在我心里,语文,我读懂了抱负、执著、爱国!邀明月之满怀,举酒觥之高远,我徜徉在你的诗词之中,看落红化为春泥,叹国破山河,赞东篱之采菊,唱绝顶之豪情。在初中的怀抱里,我感悟你,体验你。

这段话用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名句的意思,非常精练地表达了“语文在我心中”的主题。

2.化用意境,演绎诗词意蕴。

化用诗词名句的意境,是站在透彻理解诗词思想与艺术表达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独特感悟,智慧地选择角度进行新的演绎与拓展。

请看2009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满分作文《传递》中的文段:

海峡对岸,洛夫的悲痛与绝望传递而来。踏上归途,马背上洛夫的琴弦轻响,抑制着内心的喜悦与激动。然而就在不远处,他乍然勒马,笑容凝结成苦笑。他茫然伸手,想抚一抚故乡的泥土,谁知,却抓回一掌冷露。我踏着这岸的春草花苞,看洛夫身后的背景,一点一点,变成严冬。忽然传来一声脆响,一颗赤子之心在“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前被冻裂。他蹲下身去,竖起衣领,独立过着他火烧的寒冬。不远处满山凋零的杜鹃,剩下唯一的一朵,在哭泣。不知是什么无形的墙壁竖立在一湾浅峡,只有这份悲愁,从那一岸,传递到这一岸„„

作者化用余光中的《乡愁四韵》中的意境,语言表达能力很强,一下笔,诗意一般的句子就从笔底流淌了出来,文章显得凝练、饱含感情、富有意蕴。

用法三匠心改写,鬼斧见神工

1.改写词句,只字见新意。

请看一篇学生习作的文段:

上星期五下午,我正等着坐郭晨宇的顺风车回家。没想到“半路杀出两个程咬金”,两名高年级的同学拦住了郭晨宇,其中一个顺势给了他一脚。所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我这样重情重义的人,自然不能袖手旁观,不过我所用之“刀”为劝架。我用我的“三寸不烂刀法”化解了这场矛盾。事后,郭晨宇问我为何出手相助,我装着无奈的样子,说:“唉,谁叫咱这么善良呢,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文段中作者将“三寸不烂之舌”改成“三寸不烂刀法”,其出色的口才就得以体现,只字改动之间,就赋予这个词更深的含意,文字变得异常灵动起来。

2.套用佳语,篇章显神奇。

请看:

2005年4月7日万里无云

心情指数:★★

我站在食堂里,那长长的队伍让我差点失去信心。望着正在一盆盆消失的饭菜,我雅兴大发,禁不住仿鲁迅先生《故乡》中压轴句喜得一经典句:“钱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正如食堂里的菜,那原本不是菜,吃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菜。”我正为这一仿写而得意扬扬,忽闻:“什么?就一盆饭了?”这一句话音未落,立刻惊动了“卧龙”,一个个举着饭盆向前冲去,杀敌为饭!我也不甘示弱,可不幸还是晚了一步,看来又要饿肚子了!

这开学的第二项劳动就是抢饭饿肚子,不会吧?嗯――我忍!

这是2006年北京市中考满分作文《劳动成就我》一文中的文段。考生巧妙套用鲁迅的名言“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让我们觉得趣味横生,叹服作者的随机应变之机能。

青睐课本,回归课文,充分关注课文,一套语文书就是一个写作材料的宝库,那里有丰厚的人文积淀,有很多名家名篇、名言警句,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的作文素材。我们切不可“身在宝山不识宝”!课文本身就是文质兼美的范文,给我们习作提供了很多很好的技法借鉴,反复诵读其名篇,不仅可潜移默化地提高写作水平,而且能积累大量写作素材。因此,我们平时努力积累,考场上灵活运用,才能真正做到“拈来好词显底蕴,觅得佳句写华章”。

诗词对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词十一首〈饮酒〉》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诗词曲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人生追求,应该坚持自己的操守。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我们往往有感于物欲横流、尔虞我诈的社会环境,往往难以认清自己的本来面目,有时甚至迷失了做人的方向。其实,只要我们自己心中保持自己的一份执著,守住自己心灵的一方净土,就能在这样的环境下体现自己的人生取向。

2.保持豁达乐观的心境,就能享受自然的快乐。如今的人们,总是忙忙碌碌,似乎连吃饭都没有了足够的时间。其实,生活的滋味在于自己的心境,只要内心平静,乐观,豁达,就可以让自己尽享人世间之悠闲。

3.抵制不良诱惑,心远地才偏。心灵和世俗保持一定距离,方可对社会有清醒的认识。这个社会到处飘满了“红罂粟”,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认清自我,那么,哪怕是众人皆醉,而我亦能独醒。

《“闷”-“门”=“心”――让心走出门》

文中大量引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类的古典诗词本身的意境来进行论证,看似信手拈来,但莫不贴切、恰当。

文章围绕论点积极调动积累,旁征博引,借助“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历史典故、日落西山的自然景观、《巴黎圣母院》和《简?爱》等外国文学名著来表述,另外作者还运用排比兼反复的句式依次提出论点:当烦恼忧愁时,请打开门,让心走出门,释放灵魂的光彩,放飞心灵的辉芒!生活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很多人都感到烦闷不堪。他们整天盲目地为金钱拼命,为地位打拼,为学历奋斗,到头来却似乎一无所成,身心满是创伤,灵魂苦闷不已。

“闷”-“门”=“心”

――让心走出门

一次梦中,神医华佗赠予我一剂良药,使我终于有办法破解现代人的“苦闷综合症”啦!那就是――打开紧紧锁着的心灵之门,去掉“闷”外之“门”,还心灵自由,让心潇洒地走出门!

让心走出门,亲近朋友,你会发现――

朋友是夏日的清风,朋友是冬日的炭火;朋友是久旱的甘霖,朋友是他乡的知音;朋友是一双支持你走出困境的有力的手,朋友是能与你分享快乐的至亲;朋友是与你声气相通、肝胆相照的镜子。请看看俞伯牙与钟子期的高山流水之交;请看看管夷吾与鲍叔牙的肝胆相照之情;请看看刘皇叔与诸葛亮的互敬互信之谊。亲爱的朋友,你现在明白了吗?与知音、知己相亲相近,能够化解心中的忧愁苦闷。

让心走出门,亲近自然,你会发现――

自然是孕育人类的摇篮。作为自然之子,如果我们真的能与自然相知、相通,就必能摆脱世俗的纠缠,达到超脱的境界。看那日落西山之景,听那雨打芭蕉之声,嗅那泥土蒸腾之气,赏那江流天际之情。亲爱的朋友,我们何不仿效陶渊明老先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时,我们就能够做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让心走出门,亲近诗书,你会发现――

诗,是养育五千年华夏文明的甘泉;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这两样圣灵之物的相伴,你必能摆脱束缚心灵的荆棘,获得灵魂的自由。那么,何不读读李白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何不读读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何不读读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何不走进《巴黎圣母院》,领略人性的真善美;何不走进简?爱的生活,体会她不卑不亢的人格力量„„亲爱的朋友,亲近诗书吧!它一定能让你修炼到“勇者无惧”“无欲则刚”的境界。

朋友,请记住“闷”-“门”=“心”。当烦恼忧愁时,请打开门,让心走出门,释放灵魂的光彩,放飞心灵的辉芒!画一扇窗给自己。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短歌行》

是啊,绕树三匝,到底何枝可依呢?古今中外,真正找到那适合自己的路的人又有多少呢?既然如此,又为何不为自己画一扇窗去领略世界的美好风光呢?

一代诗人李白,他那乐观豪放的性格令我们向往,所以他会作出令我们如此感叹的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我们那伟大的田园诗人陶兄,何尝不是如此?所以会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壮举。还有那李清照,她也不只会愁,愁到“人比黄花瘦”,她也给自己打开了一扇窗,学着去面对。所以,为何不试着给自己画一扇窗来改变内心的积雪呢?

还有我们熟知的鲁迅,他深知行医

不可能救活中国,医生救活的只是人的躯体,而不是人的灵魂,所以他才会弃医从文,我们才能体会到他那《风筝》般的童年。他不正像是我们材料中那位饱经沧桑的老画家吗?他给自己的心灵开了一扇窗,在墙上画了一扇窗,所以体会到了那屋外的空气与阳光。所以,你又为何不给自己的心灵画一扇窗,让自己觉得绕树三匝,此枝可依呢?

那在狱中沮丧过、气馁过、抱怨过的司马迁,他也曾经失落过,悲伤过,哀愁过,可是,他为什么又会著出妇孺皆知的《史记》呢?是因为他内心的那扇窗。那扇窗里充满了阳光,让他感受到了希望。所以,为何不为自己开一扇窗呢?为自己开一扇窗,去感受窗外的阳光,领略大自然的美好!

就像那李白,过着“举杯消愁”的日子;像那陶渊明,享受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好风光;像那李清照,不会只懂“凄凄惨惨戚戚”,也会领略那“绿肥红瘦”的风情;也像那鲁迅,著作一本《朝花夕拾》去回忆那童年的乐趣„„就应该这样,就应该画一扇窗给自己,有了那窗,你会觉得“绕树三匝,此枝可依”!

【点评】

全文多处引用和化用古诗词,作者的语言简洁明快,长短结合,极富表现力。文中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不为五斗米折腰”“人比黄花瘦”“凄凄惨惨戚戚”表现诗人内心的苦闷,以“举杯消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绿肥红瘦”表现诗人们豪放豁达的一面,契合题目,又脱俗出新不落窠臼。以《短歌行》中的诗句开篇,引出各位诗人的遭遇及豁达豪爽的性格,最后又化用该句诗结尾,整篇文章首尾呼应浑然天成,又洋溢着浓郁的古风意韵。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春望》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游子吟》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过故人庄》

1.亲情友情是永恒的主题。父母的无限关爱,朋友的真诚关心,总让我们感动着。只要我们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就能捕捉到无数感人的细节,就能体味到深深的挚爱真情。生活就是这样,你用心去体验,就会有收获。

2.人生因有爱而感动。临行时母亲的叮咛,朋友的勉励、祝愿,无不让我们感动万分,人间因有爱而精彩,我们因有爱而感受精彩。生活在充满爱的世界里,我们感受到的是世间的温馨和世界的无限美好。

3.亲近自然,宁静而致远。在喧嚣的尘世间,难得有一份内心的安宁,田园风光让我们痴迷,茂林修竹,碧水蓝天的生活环境,正是我们向往的生活境界啊。

传递

你是一杯甘醇的美酒,李白醉生梦死在你的怀中;你是一幅缤纷绚丽的画卷,苏轼挥洒自如的一片天地;你是一缕暖暖的阳光,冲破黑暗,射入我的心房。是你――语文,你高举着智慧的火把,传递着知识,给予人间光明的春天。

天边云卷云舒,庭前花谢花开,窗外月盈月缺,哦,原来是你,向我传递着美好的一切。看哪,“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听啊,“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李白,“会当凌绝顶”的杜甫,“但愿人长久”的苏轼,“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原来是你,孕育着一个个人才,向人间传递着知识和希望。

“竹外桃花三两枝”的春天,“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夏天,“停车坐爱枫林晚”的秋天,还有“纷纷暮雪下辕门”的冬天。你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身边,默默地为一代又一代学子奉献你的力量。

儿时,爷爷常拉我坐在宁静的院中,教我吟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名句,虽然朦朦胧胧地不甚理解,可我却早已感叹你那优美的韵律,如此地动人心弦。

长大后才开始真正地了解,原来你的世界是如此的博大壮阔,原来你是如此的富于变化。我深深地沉迷在你的怀中,从此不可自拔地爱上了你的多姿、优雅,你的一切的一切。

正是你,为我打开了知识的窗户;正是你,为我插上了求知的翅膀;正是你,为我传递了智慧的光芒„„

感谢你――知识的光明传递者――语文。愿你永葆青春活力,向一代又一代学子传递智慧之光。

【点评】

当作者将目光聚焦在“语文传递智慧”这一话题上时,文章便有了坚实的现实基础。作者用诗意的笔触,赞美了语文的无限魅力,这本身就显示了一种智慧:正是语文的智慧之光,使本文如此灵动。作者巧妙地运用诗句,有的直接引用:看哪,“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有的化用诗句塑造人物:“会当凌绝顶”的杜甫,“但愿人长久”的苏轼;有的则用诗句来写景:“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夏天„„文字灵动,足见作者写作功底之扎实。

《世界因友谊而精彩》

作者将古诗名句和生活事例、时事素材综合运用,让有限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的内涵,这是考场作文借助积累广博取胜的又一例证。“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三句脍炙人口的古诗名句组合在一起,因为同样表达了“友谊”的主题而显得和谐统一,使整段文字流淌出浓浓的情谊。牵挂、劝慰、热诚、珍惜,得体的评价引导这种情愫跨越千年深深地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世界因友谊而精彩

挫折时,一句温暖的话;困惑时,一句肯定的答复„„这所有感动内心的话语都是友谊所产生的。或许,动物和人类的差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类之间用友谊连接起彼此的内心,才使得人类能够凌于万物之上。

我们都有自己要好的朋友,我们相互帮助,关心问候,友谊使得我们共同进步。过马路时,飞驰的汽车溅起一汪水花,而旁边的好友却为你挡住;生病时,送水拿药,默默祈祷你能早日康复„„这弥足珍贵的友谊难道不让你感到朋友的温暖吗?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多么真挚的友谊,让人从心底对朋友产生感谢的心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别董大》中的一句诗,诗中充满了对朋友牵挂而又祝福朋友前路走好的心愿。“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写出故人对好友到来的欣喜高兴和热情款待。这些千古传诵的诗句包含着对友谊的珍惜,对友人的牵挂,虽然人已作古,但其中的意义隽永沉长,是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褪色的。

《感动中国》获奖人中,有一个人在北大荒为其战友守墓36年。他放弃了在繁华都市的生活,只因为报答战友舍身挽救国家财产的壮举。他们都是伟大而崇高的,他们的友谊是能够穿越时空的。或许他在北大荒会很孤单,但可以肯定地说他不会孤独,因为友谊使他的信念延续,他感动了我们大家,也感动了神州大地。

人们都说孤掌难鸣,在一次音乐会上,在精彩的表演时,坐在前排的两位战友分别伸出左右手,为演出喝彩,拍出了动人的掌声。因为他们在战争中都各自失去了一只手臂。人虽然残疾,但友谊使他们紧紧地连在一起,可以说他们都是富有的,因为他们彼此牵挂着对方,彼此心里装着对方,这就是友谊的神奇力量。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友谊,它能帮助我们在生活中游刃有余。学习中,我们同样需要友谊,它能使我们共同进步。

世界因你而美丽,世界也因为友谊而精彩。

感动无处不在

感动是一股清风,能吹到我那潮湿的心,能给我带来清爽;感动是一缕阳光,在阳光的照耀下,我那颗冰冷的心变得温暖了;感动是一杯可口的饮料,能让我那干燥的舌头感受到泉水的清爽。感动于游子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亲情,感动于诗人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友情,感动于诗人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爱情。

有人说,生活缺乏感动。其实,生活并不缺乏感动,而是缺乏一双能发现感动的眼睛。清晨,第一缕阳光向我们射来,温暖而又美丽,远处是一幅欣欣向荣的美景,这难道不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珍贵的礼物吗?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感动吗?每天,母亲会用自己的双手为你做可口的饭菜,狼吞虎咽的你会为母亲的爱而感动吗?在学校中,你遇到困难,老师和同学用双手来帮助你,你会为这种无私而感动吗?细细地品味,慢慢地回想,你会发现感动无处不在。正如天上的繁星一样,广泛地分布在天空的每个角落,却都具有各自的特色。

因为感动,风也清了,雨也绵了;因为感动,雷也停了,电也暗了;因为感动,山也青了,草也绿了;因为感动,花也红了,鸟也唱了。这是对生命的感动。世上的一切都能享受到感动的清风,因为我们都拥有一个活跃的生命。感动正是这一个个活跃的色彩,为生命添加五彩斑澜,让生命多姿多彩。

感动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它能射进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生活中的感动如人生中的歌声一样多而优美,为生活描绘一片片如花的岁月。

一个感动多多的人,就是一个快乐幸福的人,一个感动多多的国家,就是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一个感动多多的社会,就是一个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让我们携手体会感动,让我们共同领味感动,让我们齐心创造感动。让感动之光永闪我们身边,让感动精灵永伴我们身边,让感动之树永驻我们人生之中。

一个感动孕育一个希望,感动多多的人生正是希望多多的人生。美丽、温柔的感动让我们心动,但残酷的感动又何尝不美?

【点评】

文章首段将引用古诗和排比相结合,选择最适宜于展示自己特长的形式来向读者宣告他博学多识与文采飞扬的“亮点”,这也不得不让我们对他的聪明再次表示叹服。引用诗词,在于一个“活”字,我们从此处引用,可以迁移到其他形式。比如,我们可以用对偶式来引用,可以用对比式来引用„„

作者巧妙运用比喻,把感动依次比做“清风”“阳光”“饮料”,接下来作者又把感动比做“繁星”“歌声”“色彩”,化抽象为具体,美不胜收。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其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

1.信念与成功。一个人成功与否,是否跟自己的信念有关?姜子牙八十高龄依然隐于蟠溪,垂钓渭水,终于钓出了文王这条“大鱼”,也许就是那一份执著,一份信念。只要心中有这么一份信念,也许我们终能成就一番事业。

2.坚强和毅力。人生难免会遇到挫折,遭遇到打击,很多时候,我们都可能难以面对,而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唯有具有坚强的意志,无比的毅力,才能战胜挫折,让自己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3.直面苦难,笑对人生。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但这笔财富永远只能是那些乐观、豁达的人才能最终得到的。面对人生的各种苦难,我们躲避是肯定不对的,是不明智的,最佳方法就是笑对它,敢于挑战它,只要心中豪情在,何惧苦难?

寻找生活中的咖啡豆

当你站在高山之上,俯瞰大地之时,你是欣赏它的高远,还是感悟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霸气?

当你面对广阔无垠的大海之时,你是欣赏它的无边,还是找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胸怀?

当你看到秋日落叶纷纷而下之时,你是感伤它的凋零,还是学会“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

世界是如此的奇妙,生活又是如此多姿多彩,看你是否能从中体味到生活的真谛,从中发现无处不在的真理、成功和箴言。

有一位父亲,给他的女儿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将脆弱的鸡蛋放入水中煮,水开后,得到一个有韧性的鸡蛋。然后又将坚硬的胡萝卜放入水中煮,却得到了一个柔软的胡萝卜。最后他将坚硬又难吃的咖啡豆放入水中煮,但他们得到了一杯醇香的、令人回味的咖啡。父亲这样告诉女儿:“生活就如这开水,平淡无奇,但当你经历并发现其中的真理之时,生活就会变得丰富多彩,不再单调乏味,而是充满了机遇与乐趣”。

的确,生活中有太多值得你去学习、去发现并利用的东西,它就像是一块敲门砖,为你打开成功之门。

王勃从生活中感悟出了“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坚定信念,苏东坡从生活中感悟出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别样人生,李白从生活中感悟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的人生态度。

古人们早已看到了生活的闪亮之处,他们从中学习、感悟,为生命赢得宝贵的财富。

当我们身处困境之时,不要气馁、逃避,而是要追寻身边可用之物,让自己跨出困境,实现人生的价值。

就如那道尔顿、安藤百福与乔利一样,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理,并为自己所用,终得成就自己的事业。

生活是隐藏起来的宝藏,就看你是否能找到它,并充分利用它。

生活是那堆钥匙中的金钥匙,就看你是否能找到它,开启成功之门。

生活是那开水与咖啡豆,就看你是否会利用它们,煮出醇香的、回味无穷的咖啡。

本文作者均从正面,即用名句素材的本义的意蕴来表达,或用于开头引出话题,或用于中间作为论据,角度独特。其实,有的诗句可以正用,利用名句本身的意蕴表达深刻的主题思想;有些则需要反其意而用之,融进自己的心血和见解,创造出一番独到的风味。更多时候,引用是为了让文字显得更加凝练,表意更加准确。

《生活因书香而精彩》

作者结合修辞引用诗句,灵气逼人。具体表现为运用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将引用的诗词名句,以及众多文学形象巧妙组合,句式整齐,结构美观,语言富有灵气和文采,也展示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诗词名句的运用,就是要在各种手法之下灵活运用,尽量彰显语言文字的魅力。

生活因书香而精彩

那飘然飞出的一丝丝书香,那是我的心灵在飞。――题记

蔚蓝的天空中飘过几朵白云,白云下面长着青青的野草,如美的画卷!美丽的画卷下面坐着幸福的母女俩,女儿倚在妈妈的怀中,手拿一本书,听妈妈讲那动听的童话故事。女孩听得津津有味,她为那可怜的海的女儿流泪,为最终找到幸福的白雪公主感到欣慰„„这便是我最初对书的接触。

书,童年因书香而快乐!童年因书香而精彩。

书香里是个多梦的年龄,梦中我与李白、杜甫畅谈诗歌,我与海明威笔下的老人一起出海,我与鲁滨孙一起冒险闯荡世界„„好爽快!醒来后我又开始与李清照谈词,与林黛玉一起品味红楼之梦,与孙悟空同去西天取经„„书给了我进取的头脑,让我拥有一颗正义向善之心。

书,少年因书香而快乐!少年因书香而精彩!

当我灰心丧气时,书教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于是我有了重新奋斗的勇气;当我与朋友惜别时,书告诉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

相关参考

高考前巧用课本素材备考2014年高考作文

第二篇形象篇玛蒂尔德马蒂尔德是法国著名小说家莫泊桑的《项链》中的主人公,玛蒂尔德出身于“小职员”家庭,又嫁给了一个“小书记”,这两个“小”字注定了她是属于社会的中下阶层的一介平民。小说叙述了这个平民女...

2014年课本素材高考作文备考运用要点范文写作技巧

2014年高考作文备考:课本素材的运用要点课本素材的综合性运用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学会分析和开掘材料学会分析和开掘材料,这是我们用好材料的前提。我们只有对课本素材蕴含的意义进行深入挖掘,才能发现蕴含其...

2014年课本名人素材高考作文备考运用要点及写作技巧

一、课内素材在在写作中的运用(一)第一节课文素材与考场作文的高速对接1.源头活水汩汩出——写作素材的回归挖掘同学们“全日制”地待在学校里,泡在课本中,而课本是古今中外思想精英的呕心之作,经典之作,是吹尽...

2014年高考作文备考运用借鉴阅读课本素材70条

1、(杜甫)看着你在成都郊外的草堂过着悠闲的日子,人们讶然于你的轻松。你忘记了自己的不得志,却依然记得黎民百姓的日子。因此,你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心胸是何等的博大...

精典推荐:备考2014年高考作文必读系列汇编

备考高考必读系列:话题作文拿什么“话”让阅卷者青睐(1)备考高考必读系列:话题作文拿什么“话”让阅卷者青睐(2)备考高考必读系列:满分作文龙眼凤头豹尾基本技法备考高考必读系列:满分作文表象调动与作文创新...

备考2015年高考作文最新素材:作文出彩巧用古韵美文

淡淡素笺,浓浓墨韵,典雅的文字,浸染尘世情怀;悠悠岁月,袅袅茶香,别致的杯盏,盛满诗样芳华;云淡风轻,捧茗品文,灵动的音符,吟唱温馨暖语;春花秋月,红尘阡陌,放飞的思绪,漫过四季如歌。读一段美文,品一...

2014年高考作文备考素材导写运用指导及点评

2014年高考作文导写素材运用指导5篇(1)漫画材料作文“狼外婆”素材运用指导(2)“不插电”素材运用指导(3)材料作文“人最害怕的是自己”素材运用指导(4)材料作文“鲜花与阳光”素材运用指导(5)材料作文“雨后...

备考2014年高考作文精典素材之30个外国典故

导读:2013年高考已经结束了,2014年高考拉开了序幕,在我们在生活、学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国外的典故,如果你对国外的历史、文化、神话故事不了解的话,就可能看不懂对方想表达的意思,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洋典故”,供...

2014年高考作文备考最新素材之榜样

2014年高考作文最新素材之榜样(1)“最美舞者”廖智:带着伤痕跳舞的美人鱼(2)史玉柱:长江前浪让后浪(3)女排新掌门郎平:低调回归慢慢来(4)“冷笑话精选”创始人伊光旭:草根名博奋斗记(5)郭召旭:彩云上的爱...

2014年高考作文精短哲理素材备考阅读

一朵午荷“真正懂得欣赏荷的人,才真正懂得爱。”“此话怎讲?”“据说伟大的爱应该连对方的缺点也爱,完整的爱包括失恋在内。”“话是这么说,可是这与欣赏荷有啥关系?”“爱荷的人不但爱它花的娇美,叶的清香,枝...

2014年高考作文精短哲理素材备考阅读

鸟笼我曾和一个朋友打赌:如果我给他一个鸟笼,并挂在他房中,那么他就一定会买只鸟。我的朋友同意打赌。因此我就买了一只非常漂亮的瑞士鸟笼给他,他把鸟笼挂在起居室桌子边。结果大家可想而知。当人们走进时就问:...

2014年高考一轮复习作文战略篇第3讲:掌握作文策略

第3讲,掌握作文策略一、以本为本的策略高考作文备考中要重视课本之“源”。要“以本为本”,做到“取法于内,获益于外”,切忌舍“本”逐末。课本是一个巨大的宝藏,是思想的宝库,是材料的海洋,是学生长期接触、...

备考高考作文专家指点巧用慧眼:观察、选择、提炼考场作文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进一步懂得观察生活在写作活动中的重要意义,能在平常生活中逐步养成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习惯,并学会观察生活的一般方法与手段。通过学习,学会表现生活、提炼主题的一般方法。学生在写作实践...

备考高考必读系列:满分作文巧用教材成佳作

...素材积累方法,可解决写作时“无米下锅”的难题。往年高考,许多考生以教材为“源头活水”,或移花接木,或故事新编,或套用形式,写出了《〈孔雀东南飞〉新传》、《阿Q新传》、《朱贵开店》等满分作文。由此,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