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4年高考作文专家指导系统: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Posted

篇首语: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本文为你选取作文备考2014年高考作文专家指导系统: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1、备考2014年高考作文专家指导系统: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1)

备考2014年高考作文专家指导系统: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2014年高考作文备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现在的高考作文命题,材料作文一统天下。有人认为,新材料作文是开放性命题,角度多多,从哪一个角度写作都行,没有必要再苦苦地训练审题立意。其实不然,审题立意是理解材料的关键环节,而跑题偏题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因此,审题立意是新材料作文训练的主线,贯穿高三复习的始终。训练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读懂材料,全面准确地理解;掌握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学会在多角度立意中寻找最佳立意。

佳作一:(2013·安徽优秀议论文)

学会改变

一些人在事后问道:“为什么会这样?”萧伯纳却总是追问没有发生的事情“为什么不能这样”。萧伯纳的这句名言让我沉思: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一生总是碌碌无为满怀抱怨,而有些人总是能够在失败后奋起终获成功。总是在往事的失意中沮丧,只能让你失去太阳后,再错过月亮和星星,成功的机会一次次离你远去。因此,我奉劝失意者,与其躺在失意的沟堑中抱怨,不如奋起改变,改变自己,你一定能够迎来新的希望。

改变自己是智者的领悟,勇敢地改变自己首先需要有改变生活的态度。萧伯纳的名言何尝不是对自己生活的总结啊!曾经的萧伯纳已经对英国戏剧失去了信心,他写的许多评论文章都充满讽刺和指责,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阅读了易卜生的著作,小说里主人公的命运深深触动了他。从此,他开始改变自己,学会用一种新的视角观察生活,用一种新的态度重新写作。终于,他不仅改变了自己多舛的命运,更使自己成为英国历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改变其实很简单,它只需要我们改变认识生活的态度,放弃自己的成见,发现生活的另一面即可。

改变需要我们敢于尝试。明代戏曲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我们要敢于改变,无论最终是什么结果,我们都不应该放弃改变。受困于内忧外患的晚清政府,面临摇摇欲坠的局面,仍有许多仁人志士努力去做各种尝试,他们学西学,兴教育,虽然这种改变没能挽救清政府的命运,难道我们能够否认他们的功劳吗?历史的评价已经给出公允的结论,康有为、梁启超的“戊戌变法”虽然不成熟而且有许多局限性,但是它为后来的改革和革命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经验。所以我要说,不要因为一次挫折,就畏惧不敢改变自己,每一次不成功的改变必将是一次伟大的尝试,敢于改变自己,我们就拥有了迈向成功的机遇。

改变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积累的过程。改变不仅仅需要改变我们的思想和坚定自己的信念,我们还必须懂得:改变是一种磨炼,需要我们能够承担破茧成蝶的痛苦。著名画家凡·高曾经担任教区牧师,他多次和煤矿矿工下井,乘坐缆车下降的过程非常恐怖,让他几乎晕厥,可是其他工人却没有抱怨。因为长期的工作经历使他们懂得既然抱怨、担心、害怕于事无补,就不如改变自己平静面对。他们改变自己选择以平静的心态面对恐惧的方式,就是一种不屈,他们的表现深深触动了凡·高,也慢慢改变了凡·高。

我们生活中面对的许多事情,正如矿工们的经历一样,也许这些事情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必须面对的客观处境,但我们可以在适应中选择慢慢转变自己,使我们不至于成为只是不住抱怨的庸人。因此,选择承受过程其实也是一种改变的过程。愿我们都能像萧伯纳一样追问一句“为什么不能这样”,它将会使我们在人生路上时时得到来自内心的激励,它将能够给予我们勇气去追求我们心所向往的目标。

因此,我们都应该记住:每一次改变,也许非常渺小,但也胜过多次无助的抱怨,我们的人生就应该从改变开始。

亮点评析语言优美,富有文采。本文最大的亮点是运用排比,对事例分析透彻,结合生活彰显个性!文章抓住了重点,即我们需要改变!总的来说,语言流畅,文采飞扬,事例分析较好。

材料丰富,紧扣主题。这篇文章选材丰富,关注古今中外名人事例,典型且有说服力,事例分析,紧扣主题。

佳作二:(2013·新课标全国Ⅰ优秀记叙文)

青瓷

河南一考生

一枝青花犹如一条小蛇盘上了瓶身,那瓶在日光下显得如此晶莹剔透。而一条长长的记忆,纠缠着老戴的整个人生。

当老戴还是小戴时,他的生活就如享受着江南春风的竹笋般,舒适,滋润。但是好梦总不会长,变故来得很随意,又那么让人无措。

老戴的爹,是小有名气的制瓷人。有一天,京城来了老朋友,老戴爹设了酒宴招待客人。席间,老友拿出一只锦盒,爱瓷如痴的老戴爹当时就呆在那里,半晌,才接过青瓷,喜得直叫:“好瓷!”老朋友问:“老哥哥,你说,这瓷值多少钱?我这条老命就差点儿为这瓶丢了。”老戴的爹有了些醉意,笑嘻嘻地伸出两个指头晃了晃。“两千两?”“嘻,二十万两。”老友喜得不知所措:“当真?”“我还能骗你吗?这可是景德镇的制品,慈禧太后的珍藏!”老戴爹略带醉意抱着花瓶,谁知脚下被啥绊了一下,就这样破了一个洞。老戴爹的酒醒了,呆在了那里。

最后,老戴爹变卖了所有家产,足足十一万两。朋友接过银票在叹息声中离去了。

老戴爹在懊悔中开始了对青花瓷的修补,他的心情并没有沮丧,摇着小脑袋憧憬着说:“儿子,我现在一心一意地修补青瓷,别的活我不做了,很快,大房子就会回来的。”

可惜,世上的事就是难遂人愿,家里已经到了一贫如洗的地步,老戴爹仍然固执地不接其他任何活儿,埋头修补青瓷。老戴爹中风,临终前支吾地指着青瓷想说些什么,却被老戴娘打断了:“你这个老不死的,这个破东西害了你。你还拿它害孩子们,它再值钱我们也不补了!”老戴爹在不甘中合上了眼睛,老戴娘哭得死去活来。

小戴渐渐变成了老戴,他的技术也越来越好。但父亲有遗愿,要修补那个瓷瓶,他也就每天潜心修补瓷瓶。“爹,吃饭了!爹,你还在看那破瓶子?”儿子叫着老戴,不紧不慢地说。儿子在烧瓷上很有天分,这一点极像他爷爷。可是爷俩儿怎么也烧不出一块让青花瓶看起来完美无缺的瓷来。

“你这两天背着我神神秘秘地干了什么呢?”老戴不解地看着儿子。“保密。”儿子得意一笑。

老戴六十大寿那天,宾客满堂,却不见儿子。半晌,儿子满头大汗抱着一只锦盒走了过来。打开,一枝青花静静地开在瓶子身上,阳光下温润如玉。“你,你修好了?”老戴流下了眼泪,这瓶子真是天衣无缝。

“没。那破瓶子被我摔了,又不是什么宝贝,修什么?我重新烧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儿子笑着说。

“你是怎么烧出来的呢?我和你爷爷怎么没想到这么做呢?”

“你和爷爷太看重那青瓷的价值,只知道补!”

亮点评析一般而言,新材料作文写记叙文的很少。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如何紧扣“材料”问题。记叙文对“材料”可以明引,也可以暗合,多采用暗合。这“暗合”,不求“形似”,而求“神似”。这篇小说体的记叙文,采用的就是“神似”式的暗合,点明小说中心和材料题旨的就是结尾那句话。它既卒章显志,更让人思考材料题旨的巧妙性、含蓄性:老戴、老戴的爹都太看重那只青瓷的价值,想凭自己的经验、技术去修补那只青瓷,却没有“勇气”去打碎那只精致的青瓷;而小戴显然颇具胆量,毅然摔了,打造出全新的青瓷。当然该小说情节曲折,语言精到,也是获得高分的必备要素。

【技法指导】

一、读懂材料:审题之前提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原则是不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因此,读懂材料就是要知道其内容和含意,知道它说了哪些主要的人、事,其核心语义是什么。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1.从材料类型上审题

新材料作文提供的材料大致有两类,一是文字类的,二是图画类的。这里谈的是文字类材料。

(1)从数量上看,有单则型和多则型。高考新材料作文大多是单则型,对此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意。多则型的,如2013年浙江卷、湖南卷,对此要在辨析其异同关系的基础上立意(题目有特殊要求的除外)。

(2)从关系上看,有单一关系型和多重关系型。高考题有的是多重关系型,如2013年江苏卷,大多是两元关系型,如2013年大纲全国卷作文题内容是失者与拾者的关系,广东卷内容是“捐助”与“受助”的关系,湖北卷是方与圆的关系,辽宁卷是沙子与珍珠的关系,福建卷是流星与树根的关系。

(3)从表达上看,有直白型与含蓄型。直白型的材料多是时政类、故事类,审题立意要提取中心,溯果求因。含蓄型的材料多是比喻类、寓言类,如2013年辽宁卷,审题立意要重点挖掘寓(喻)意。

2.从材料内容上审题

这是审题的关键。读懂材料,关键是把握核心语意。核心语意在哪里呢?

(1)在关键句上。如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Ⅰ题目中的老切割师的话,辽宁卷题目中的老者的话,福建卷题目中的最后两句话。

(2)在暗示立意的关键词上。请看下例的审题:

1972年,尼克松竞选总统连任。由于他在第一任期内政绩斐然,所以大多数政治评论家都预测尼克松将以绝对优势获得胜利。然而尼克松本人却担心失败,于是他指派手下的人潜入竞选对手总部的水门饭店,在对手的办公室里安装了窃听器。事发之后,他又连连阻止调查,推卸责任,在选举胜利后不久便被迫辞职。

初看这则材料,似乎无关键东西可寻。但仔细审读,“担心失败”“推卸责任”已暗示了立意的方向。

(3)在句间的逻辑关系上。如2013年安徽卷作文材料: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

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萧伯纳

核心语意在后一句上,因为句中的“却”点明了语意重心。

3.从对象和关系上审题

(1)厘清对象。新材料作文中涉及的对象不止一个,有的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每个对象都至少可以提炼出一个写作角度。因此,要学会厘清对象。

(2)辨清关系。新材料作文中故事涉及几个对象,这些对象绝大部分存在着一定的内在关联,审题立意时,一定要辨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掌握审题的基本方法

1.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①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②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2.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材料中人物的评议性语句自然是关键句,但千万不可忽视命题者的提示性语言,它们往往才是真正的关键句。

材料2013年北京卷作文:

科学家:假如请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呢?

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

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科学家与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想象?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分析“科学家与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想象?”其中“科学家与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作为提示性话语至关重要。它表明要扣住“手机”立意、行文。可以从科学家的视角来立意,可以从文学家的视角立意,也可以两者结合起来立意。抓住这样的关键语句,何忧之有?

3.由果推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有很多事物都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材料兔子站在山涧的边缘,望着对面草地上的绿草,垂涎三尺。但山涧有几十米宽,除非长着翅膀的鸟才能到对岸。兔子心想,自己长着翅膀就好了,那样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飞到对面的草地上美餐一顿„„忽然一股巨大的旋风刮过来,兔子被刮上天空,它只觉得天旋地转,一会儿它轻轻地落在了地上。

自己竟然“飞”过了山涧!黄牛、山羊、野猪等动物见山涧对面飞过来一个东西,惊呆了:这个会飞的东西竟是兔子!从此,兔子成了动物界的体育明星。黄牛、山羊、野猪先后请兔子到自己的领地,给同类作报告。兔子常伴着阵阵掌声登上讲台,慷慨陈词,讲自己飞跃山涧的实践与体会,在一片赞赏和喝彩声中,兔子觉得自己真的成了一只会飞的兔子了。一天,它站在山涧边上,为大家再次表演飞跃山涧绝技,只见它用足力气,猛地向对面跃去。可是,它只“飞”出几米便坠到山涧里去了。

分析本题可用由果推因的方法来审题立意,兔子为什么会坠入山涧,原因就是没有认清自己仅仅是只兔子,根本不会飞翔,故考生可从以下角度立意:①正确认识自己,在鲜花与掌声中别迷失自我;②正确看待鲜花与掌声,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③生活中的“偶然”未必就是“必然”,我们应该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偶然”。

4.揣摩倾向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情感,审题时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材料狼与羊在长达千年的争斗之后,终于握手言和了,这对双方来说都是求之不得的。为了促使信任,两方交换了“人质”,羊交出了牧羊犬,而狼则拿出了狼崽。仪式进行得十分隆重,并且有公证人大象出席。

转眼间,小狼已经长大,它们个个嗜血成性,咬死了许多羊羔,并叼着跑回了森林之中。而作为抵押物的牧羊犬因相信了狼的花言巧语,在睡梦中遭到狼的袭击,被狼撕扯成碎片,变成了冤魂。

分析本材料有明显的感情倾向句,即“而作为抵押物的牧羊犬因相信了狼的花言巧语,在睡梦中遭到狼的袭击,被狼撕扯成碎片,变成了冤魂”。在这句话中,“花言巧语”和“冤魂”两词明显地表达了对狼的批判和对羊及牧羊犬的同情,所以考生必须在坚持材料对二者的感情倾向的基础上立意。然而许多考生却忽视了这个感情倾向,提出了“兵不厌诈”“要善于动脑筋”“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等观点,对狼大加赞赏。这样褒贬不分的作文只能被判为四类文即跑题作文。

5.抓关系法

新材料作文中提供的对象、要素多是多元的,能从中抓住一对关系或一组矛盾来审题立意,不仅能扣题,而且往往被视为立意深刻。

材料一片罂粟开花了,娇艳美丽的花朵在风中摇曳。

罂粟对过路的人说:“如果你能采食我的果实,一定会给你带来快乐。”

路人对罂粟说:“如果陶醉于你片刻的快乐,就会给我带来长久的痛苦!”

分析这则对话中有一个“快乐”与“痛苦”的矛盾问题,只要抓住了这两者的辩证关系,就抓住了立意的核心。

6.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此法主要适用于多则材料型。

材料(1)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发现至今仍有不少反对者。英国物理学家霍金说,他至今每周仍能收到两三封信,这些信旨在证明爱因斯坦的理论是错的。

(2)有人告诉爱因斯坦,有一本名叫“反对爱因斯坦的100位科学家”的书。爱因斯坦回答:“为什么要100位?如果我真的错了,只要有一位能证明我错了就可以了。”

分析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要学会“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就是将几则材料放在一起,通过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的不同点,然后着眼于差异之处,立意作文。“异中求同”就是从几则材料中去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然后据此立意作文。综合上面两则材料,考生可以从“质疑的精神”“面对错误的批评”“自信”等角度立意。

一则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往往是几种方法综合使用的。

三、多角度思考,寻最佳立意,忌边缘立意

新材料作文都可以多角度立意。一则材料,有哪些立意角度呢?

从材料内容讲,不同的人、事、物就有不同的立意角度,甚至主要人、事也有多个立意角度。

从立意方法讲,可以正向(顺向)立意、反向(逆向)立意、类比立意。

在众多的立意角度中,只能选一个角度立意。当然要选“最佳”立意。何谓“最佳”立意呢?

从命题者角度看,能对接命题者命题所依据的社会、现实、时代背景和特点的,就是最佳立意;能重视思辨法的立意,就是最佳立意。例如2013年福建卷作文题,如果使用了“抓关键句法”,抓住诗末句“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写追求、坚守、信念、扎根、底线这样单方面的文章,立意就比较普通,不够出彩。考生如能从全诗着眼,写到“仰望夜空与立足脚下”“自由与坚守”“避免浮躁,脚踏实地走好自己的人生”之间的二元辩证关系,这正是命题者想要考查的思辨能力,因而,这才是最佳立意。

从材料本身看,能体现核心语意,从主要对象角度切入的立意是最佳立意,而边缘立意则是最差立意,甚至偏题立意。

试看下面的材料:

牛顿曾这样评价自己: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但在我自己看来,我就像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平常更为光滑的一颗卵石或比寻常更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这段话的核心语意是什么呢?从大的方面看来,是“牛顿这样评价自己”。讲了三层意思。(1)“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但在我自己看来”,这是第一层转折,语意的重点在“但”之后,这表明在评价自己时,不要管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如何,自己要有对自己的评价。二是自己如何评价自己?自我评价又有两层意思。(2)“我就像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平常更为光滑的一颗卵石或比寻常更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3)“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这两层意思的语意重点分明又落在后一层上,因此是用“而”来转折的。由此可以引申出:对真理的探索是无止境的;探索真理是需要有科学精神的,不能无知到一叶障目,发现一个真理就以为知晓了全部真理等等。这显示了牛顿自我评价的谦虚和低调。

据此分析,立意的等级如下:

①边缘立意之一是牵强附会的立意,即从核心语意抽取一个关键词,然后抛开材料的核心语意,洋洋洒洒,恣意发挥。如看到“在海边玩耍”就去谈“游戏”,甚至自鸣得意,沾沾自喜。之二是略有牵强附会的立意。它往往抓住了“我好像是在海边玩耍,时而发现了一颗光滑的石子儿,时而发现一片美丽的贝壳而为之高兴的孩子”中的“发现”“童心”等。

值得警惕的一种貌似正确实则严重偏题的立意方法:不顾材料整体,只是从材料中“拈出”或总结一个词,将它作为话题来写,泛泛而论,论点与材料偏离。因为这样做,不涉及原材料赋予这个词的具体语境,是断章取义,不符合“含意”范围的。

②基本正确的立意是:抓住了“我却这样认为”之后的语意重点“尽管如此,那真理的海洋还神秘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谈对真理的探索是无止境的;探索真理是需要有科学精神的,不能无知到一叶障目,发现一个真理就以为知晓了全部真理等等。

③正确、准确(最佳)的立意是抓住牛顿是如何评价自己的。一是很自谦,面对自己巨大的成就自我评价很谦虚,没有目空一切;二是很科学,评价自己不在乎别人的好评,而不知所以;三是自知真理无限,当探求不已。如果能够追索牛顿为什么要如此谦虚地自我评价,是因为对真理的敬畏,是对人类的忠告,是对人类探索真理的警示等等,那么从审题上来看,就已经是“独到、深刻”了。当然从考生自身看,选择自己积累最厚、最有话可说的,是最佳立意;选择考场新颖立意的,是最佳角度。这里,要注意的是,从核心语意,从主要对象的主要方面立意固然是立意正确、准确,但如果能兼顾“别开生面”和“唯我独有”两个方面,选别人没有想到的且自己又有话可说的当然是“最佳立意”了。

综上所说,最佳立意莫过于符合上面三个方面的立意了。可是,这种完美的立意很难达到,但要守住符合核心语意这一底线。

【实战演练】

一、请对下面材料进行审题立意,并注意审题方法的运用。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著名企业家在作报告,有听众问:“你在事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企业家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留有缺口的圈,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圆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他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给员工留下发挥智慧的空间。”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1)审题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参考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对该题使用的审题方法最好是抓关键句法。

正确理解与把握关键句:“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给员工留下发挥智慧的空间。”

这句话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来理解。第一,“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果),给员工留下发挥智慧的空间(因)”。第二,“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是对观点句的比喻。考生很容易断章取义,就拿“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直接立意,这就很容易出现“我们做事不需追求圆满”“不圆满也是好的”等难以论证甚至错误的观点。如果我们能从“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深入理解,应该容易发散思维。

“句号”的本体是什么?当然是“做事”,做哪些事?这里可以发散思维,例如做管理、做教育、写书法、画国画、搞研究等等。“缺口”的本体又是什么?这可以根据选择做的事而相应转变。例如“做管理要给下属留点机会”“教育孩子要给孩子留个自己发展的空间”“画国画要在宣纸上留点想象的空间”等等。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追逐着鹿的猎人是看不见山的。

(1)审题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参考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这是一篇寓意型、关系型的材料作文,在审题时,既要考虑到材料中的“鹿”与“山”的比喻内涵,又要考虑到“鹿”和“山”的辩证关系。

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立意:

①鹿是眼前利益,山是长远立意;鹿是个人利益(小我利益),山是集体利益(国家利益)。此立意可以从当前个人发展、商家发展、国家发展等方面来写,如食品安全问题、学生教育问题等。立意有:放眼未来,才能开拓境界;立足当下,放眼未来等。

②鹿是功名、金钱、仕途、名誉,山是生命的乐趣、人生美好的风光、健康的生命等。此立意可以从古代的隐士、当今的淡泊名利者,或生活的方式等方面写。立意有:慢慢走,欣赏啊;莫让名利遮望眼;放下名利,学会欣赏;享受生命等。

③鹿是目标、理想、梦想,山是许多目标的代指,或阻碍理想实现的困难、挫折、诱惑等。此立意可以联系古今中外许多功成名就的励志人物来写,如孙杨、林丹、林书豪等。立意有:追逐梦想,不畏穷途;征服困难,梦想起航;与专注同行等。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世界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装扮成街头艺人在一个地铁站里演奏了6首世界名曲,共演奏了45分钟。在这45分钟里,大约有2000人从这个地铁站经过,只有6个人停下来听了一会儿,有20人给了钱就匆匆离开。这位演奏家总共收到了32美元。而几天前,他在剧院演出的门票被抢购一空,要坐在剧院里聆听他演奏同样的乐曲,平均需200美元。

(1)审题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参考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该题最适合用由果推因法。(也可用提炼中心法)

这个作文材料能引发思考的角度较多,容易入手,但不容易写好。同一个演奏家同样的乐曲,在不同的地方,听众的反应判若云泥,原因多多。

从受众来说:在剧院演出的门票被抢购一空,说明人们需要高雅艺术;平均需200美元的门票被抢购一空,说明人们对这位世界著名小提琴家的追捧与热爱。那么,人们是慕其名而去还是慕其演奏水平而去?去聆听的观众中有多少是能真正听懂所演奏的曲子的?如果能真正听懂其所演奏的曲子,那这个小提琴家在哪里演出是不是就不重要了?并不会因为在剧院演出就被热捧,而在地铁站演奏就无人欣赏、少人欣赏了。从听众的角度来写,叩问听众是不是真懂小提琴家所演奏的曲子。

深入一步想,剧院的听众和地铁站的听众肯定不可能是同样的人。地铁站里的人们,行色匆匆,难有闲情逸致。高速运转的时代,快节奏的生活,人们无暇顾及近在眼前的高雅艺术。地铁站客流量大,来来往往的人多,环境嘈杂,对听演奏来说,外界干扰很大。“阳春白雪”屈就为“下里巴人”,按理说应该能更好地为普通大众服务,为什么却事与愿违呢?人们的脚步匆忙啊,行色匆匆中错过了生命中多少次值得驻足、值得欣赏的事啊!

从演奏家的角度琢磨,为什么要选在地铁站演奏,并且是装扮成街头艺人,为什么要这样做?是检测听众的素质还是衡量大众的水平?同样的曲子,同一个人演奏于不同的地点,效果却有天壤之别,这种现象初看觉得奇怪,细想也在情理之中。

4.阅读下面的材料,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古语:树怕没皮,人怕没脸。俗语:死要面子活受罪。

材料二林语堂先生说过:中国人的脸面,不但可以洗,可以刮,还可以争,可以留,有时好像争面子是人生的第一要义,甚至可以倾家荡产而为之。

材料三时值暑假,来自京沪一些医院的整形外科统计数字显示,青少年占到了就诊人数的60%至70%,就诊的青少年除了极少数因为无耳、兔唇等原因必须进行修补以外,绝大多数是为了“锦上添花”,甚至有的举着一些名模明星的照片前来就诊,照片上的形象就是其整形标准。社会心理学家指出,由于缺乏人生阅历和渴望被周围人承认的双重原因,青少年比成年人更容易被“面子”观念困扰。

(1)审题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参考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该题适合用求异同法,异中求同。

上述三则材料都是讲的中国人的“面子”。“面子”在这里有两重含义,浅层的是指人生理上的脸面,深层的是指心理和精神上的脸面。中国人爱争面子,在国人看来,面子是人们身份的标志,有面子是才干的表现。面子关系着人的尊严、荣誉。国人看重脸面,这对于维系人情和稳定期社会不无积极意义,但超过一定的“度”,就会变成虚荣,就会产生浅薄,就会导致社会风气的浮靡奢华。然而,为了面子而不顾实际,为了形象而不顾人的死活,却是当前某些人的一种通病。

面子关乎人们的尊严、荣辱,当然要讲,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要面子就是讲尊严。但是,面子不等于虚荣心,不能“死要面子活受罪”,更不能为了所谓的政绩而劳民伤财、弄虚作假。有时候,勇于暴露自己的缺点,恰恰是给自己争来了面子。我们要的是表里如一、形式内容相统一的面子。

二、请对下面材料进行审题立意,并注意多角度立意和最佳立意。

1.小镇里住着一位先知。当异乡人来到先知的住处时,已是入夜时分,门开着。他叫喊两声,无人答应,就自行进入。

那是一个很大的房间。一盏点燃的煤油灯,就摆在离门口不远处的一张大桌子上,但桌边却空无一人。无数飞蛾绕着煤油灯的亮光飞舞。慢慢适应屋内的明暗后,异乡人发现在房间深处的一个角落,还有一张小桌子,桌上点着一根蜡烛。先知就坐在小桌子前,对着烛光看书。异乡人走过去,向先知致了意,疑惑地问道:“先知啊,这个烛光比起煤油灯的灯光暗淡许多,您为什么不在煤油灯下,反而在这里看书呢?”

先知抬起头,微笑着说:“那盏较亮的煤油灯是我为了飞蛾而设的,这样我才能安静地在这里看书,不受干扰啊!”

(1)多角度立意:

①先知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飞蛾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灯光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佳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1)①从先知的角度看,他之所以弃较亮的煤油灯而使用光线暗淡的蜡烛,是因为

他不愿放弃自己坚守的一种操守,一种追求,那一盏微弱的烛光就是他的人生追求。从

这个角度出发,文章的立意同执著、信念、坚守等话题如出一辙,只是侧重点应该放在对一种心灵纯净、灵魂自由的坚守上更加贴题。

②飞蛾角度。它是作为干扰先知的对立面出现的,应该是世俗的载体,是一种诱惑人的心灵走向崇高的反面力量。先知对待它的方式是任它追逐它的所好,不为诱惑所动。从这个角度出发,文章的立意可以是人与人的追求是不同的,世俗之人有他们的快乐,高尚之人有自己的准则,这就是世界多样性的写照。我们不可能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独守心灵的净土。

③灯光角度。灯光本身并没有错对之分,区别在于人们对它的感受和好恶不同而已。光彩熠熠固然美丽,光线微弱未必不好,关键是在什么外在条件下去审视。先知对灼灼之光并不偏爱,因为它过于热闹;而飞蛾对灼灼之光情有独钟,因为那是它的追求。从这个角度出发,文章的立意仍然可以回到人们,回到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回到人们的生活观,甚至是人生观的分析判断上来。

(2)略。

2.有个四五岁的男孩,平时总爱反着穿袜子,父亲有时帮他把袜子好好地穿上,他还要自己脱下来,再翻个面穿上去。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没想到男孩竟理直气壮地说:“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1)多角度立意:

①儿子角度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父亲角度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综合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佳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1)①儿子角度(关键词:自知、适合自己、坚持自己的做法、亲身体验)

与儿子角度相关的关键语句是“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这应该是本次作文立意的关键句。审题的核心要素是如何看待自我行为,“自己”一词为立意的关键点。从另一个角度看,材料还有一个如何看待他人与外物的角度,这就给学生留下了辩证思维的空间。解读此关键语句,可有以下立意:

a.为自己而活(不必活在别人的眼光下);

b.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

c.勇于打破常规,选择适合自己的;

d.只要适合自己,就应该被尊重;

e.坚持符合自己发展的做法;

f.人生如人穿袜子,苦乐自知;

g.别人只是观众;

h.快乐的感受因人而异;

i.实践出真知,行不行要靠亲身体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j.人要根据需要去控制物,而不能成为物的奴隶(物的价值在为人所用,而非为了好看)。

②父亲角度(关键词:别人的感受、合乎习惯常规、站在孩子的角度)

与父亲角度相关的关键语句是“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父亲想引导孩子照常规穿袜子,孩子却不听从,父亲生气也是人之常情。但父亲也不能不尊重孩子的感受,不能一味要求孩子按惯例做事。毕竟,孩子的做法是建立在真实感受基础上的,看似违反常规,却不违反常理,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作为父亲有必要予以尊重,这对培养孩子的个性很重要。孩子的童真不应该被扼杀,只要孩子的举动不违背常理,只要适合其成长轨迹都应该被理解、尊重,甚至引导、鼓励。因此,面对孩子的另类表现,家长怎样处理就是一门成长教育的高深学问。

解读此关键语句,可有以下立意:

a.教育孩子时要尊重孩子的真实感受,因势利导;

b.人要努力适应、遵守社会规范(我们的行为举止要合乎习惯,顺乎常规);

c.要多考虑他人感受。

③综合角度:人既要保有本真,尊重自我;又要努力适应社会规范。

(2)略。

相关参考

专家详解历年高考作文备考2015年作文审题立意

新材料作文是指自2006年之后出现的一种材料作文形式。它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称之为新材料作文。特点:1.高度的开放性。表现为“四自”:自主确定角度,自主确定立意,自主确定文体,自主确...

备考2013年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满分作文模式指导

第一步:审题,确定写作的重点与范围(一)话题作文的审题话题作文一般由“引入性材料+阐释性话语+话题核心词+写作要求”构成。“材料”主要用来引出话题,同时对话题的走向起导向和提示作用;“提示语”主要是启发审题...

2014年高考作文备考素材导写运用指导及点评

2014年高考作文导写素材运用指导5篇(1)漫画材料作文“狼外婆”素材运用指导(2)“不插电”素材运用指导(3)材料作文“人最害怕的是自己”素材运用指导(4)材料作文“鲜花与阳光”素材运用指导(5)材料作文“雨后...

看2014年高考作文题备考2015年作文的“十三点”原则

...作文制胜的做法,供大家参考。一、审题角度准确一点在新材料作文一统天下的今天,审题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成败。考生必须清楚:考场作文不是“我要写”,而是“要我写”,是命题人规定好范围,要求考生在划定...

2015年高考作文系统写作指导——三种类型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细谈新材料作文时期作文的审题与立意一、光杆材料型1.典型题例典型题例一:(2012全国新课标卷)船主与油漆工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漏洞补好了。过了不久,船主给漆工送了一大笔钱。漆工说:“工钱已给过了”。船主说“...

2015年高考作文系统写作指导——百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76.擦亮心窗有一位女士,多年来总是嘲笑对面的女邻居懒惰:“你看她衣服永远都洗不干净,晾着的衣服上面总是有斑点!”有一天,这位女士的朋友到她家做客,听见她嘲笑对面的女士时,就仔细地观察起来。结果细心的朋友...

2015年高考作文系统写作指导——百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51.一座庙里的石地板,对香客膜拜、香火不断的石佛像愤愤不平:“你我同是石头,来自同一座山,为什么你能高高在上,享受千人朝拜,万人供奉?”佛像略一沉思后微笑道:“贤弟,世间事大体是公平的,你我的确材料相同...

专家详解历年高考作文备考2015年作文审题立意

高考命题作文的审题与立意命题作文,就是命制作文的题目让学生根据所出示的题目进行作文。包括全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两种形式。审题立意,就是对给定的文题进行审视、理解和揣摩,从而弄清出题者的意图,界定可以写...

2015年高考作文系统写作指导——百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一味蛮干,只会把事情办糟。24.某著名外企要招聘一名资深会计,一位女大学生去应聘,因为没有工作经历被拒绝了,可她却坚持参加笔试并且拿了第一。于是人事经理亲自复试,女孩坦言唯一的工作经验只是在学校掌管过学生...

2015年高考作文系统写作指导——百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26.有一位牧师奉派到新教区,他发现前任牧师种了数百株郁金香,然而附近学校上学的学童走过花园,见花便摘。一天早上他站在花园里,有个上学的学童问他:“我可以摘一朵花吗?”牧师问:“你要哪一朵?”那孩子选了开...

专家提醒:2014年高考临场作文审题注意事项

作文的审题注意一、审题——准*如果写作前不注意审题,写作时不扣题,写起来就有可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这是导致作文低分的罪魁祸首。考场作文根据写作水平一般由高到低分四类。如果出现审题失误,偏离题意,那么...

2015年高考作文系统写作指导——议论文的审题和立意

1.从抓关键句入手命题者在命制试题时,往往将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认识融合在材料与提示中,因此,要想准确恰当地审题立意,必须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意图。如: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

备考2012高考作文冲刺复习:高考命题作文指导

一、命题形式1.单纯的命题作文(词、短语、句子)2.诠释关键词的义项+命题3.材料(提示词或引导语)+命题二、审题方法1.增补信息法(添枝加叶法/组词造句法)2.明确重心法(审题眼)3.探究寓意法(比喻象征联想法...

专家详解历年高考作文备考2015年作文审题立意

例(2012年福建省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冯骥才)要求:①必...

备考2014年高考作文专家专题讲解:议论文结构的六种模式

备考2014年高考作文专家专题讲座:议论文结构的六种模式(模式一:议论文段标准模式:观点+材料+分析+小结由议论文的三要素引入议论文段常用结构模式:观点+材料+评论+小结示例一:生命的光芒,因位置而变幻。(观点)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