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河南省平顶山等三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作文题
Posted
篇首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本文为你选取作文2014年高考河南省平顶山等三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作文题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1、2014年高考河南省平顶山等三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作文题(1)
2014年高考河南省平顶山等三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作文题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正确的人生态度是以广博的智慧洞察宇宙间的复杂关系,以深挚的同情了解人生内部的矛盾冲突。在伟大处发现它的狭小,在渺小里却也看到它的深厚;在圆满里发现它的缺憾,在缺憾里也找出它的意义-由此心领神会,包容通达,超越升华。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相关参考
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如今,随着各种获取信息渠道的拓展,许多人不再将精力专注于某一个领域,而是让自己的关注点,浅浅地分布在一个很大的范围,如煎饼一样...
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这只...
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800字的文章。(60分)心若在,梦就在:在“千手观音”邰丽华的眼里,梦想是聋人可以“听”得到,盲人可以“看”得到,肢残朋友可以“行走”,是从不言弃、努力拼搏的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著名书画艺术家黄永玉,有一年,带着他饱经沧桑的心灵和撼人魂魄的画作来到北京,住在京新巷“芥末”故居。这是一间搁置了许多年头的房子,四壁连一扇窗户都没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据国内知名民意调查机构零点指标数据对北京、上海和广州等12城市进行的“中国人书法”系列调查显示,94.1%的人都曾有过提笔忘字,其中26.8%的人经常提笔忘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一直以来,乱扔垃圾、随意插队、随地吐痰、乱写乱画、如厕不冲、衣衫不整、缺乏礼让、用餐浪费……诸如这些陋习,跟着浩荡的旅游人群走出了国门,不仅给个人形象抹了黑,国家...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选择一题作文,不少于800字。(60分)(1)有一首诗这样写道:“一个人∕要活得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请以“一个人活得要像一支队伍”为题,写一...
2014年高考广东省惠州市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作文题
六、作文(60分)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星期六放假,高二学生小明准备和父母去郊游。出门前,小明看到阳光金灿灿的,望望天色,不像有雨的样子,就想把久未见阳光的衣物拿到露天阳台去曝晒。妈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一个人觉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见哲人,寻求解脱之法。哲人给他一个篓子背在肩上,指着一条沙砾路说:“你每走一步就捡一块石头放进去,看看有什么感觉。”那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潘石屹是中国当代房地产业的大腕。1984年他被分配到河北廊坊石油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工作中博得领导的赏识,被确定为重点培养对象。一次,单位分来一位女大学生,潘石屹带着她去领办...
阅读下面的文字,接要求作文。(50分)孔子曾提出“已所不欲,勿施予人”。他认为,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就不必施加给别人,那么,“己所欲”(自己喜欢的东西),是否就应该施加于人呢?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
2014年高考唐山一中13—14年度上学期高三调研考试作文题
五、写作(60分)1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在一次追思“文化昆仑”钱钟书先生的活动中,清华大学(招生办)一位老师这样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面还有两句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便是让我们心有所止,...
2015年高考河南省安阳市2015届高三毕业班调研考试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吹灭别人的灯,会烧掉自己的胡子。——哈萨克斯坦谚语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
五.作文(60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有一个缺了一角的圆不快乐。他决定要去找它失落的一角。他一边滚一边唱着歌,由于缺了一角,它不能滚的很快,所以有时可以停下来跟小虫...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擦肩而过”在词典中一般解释是:(1)双方近距离相对而过(差点碰着或差点遇上)。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2)遭遇。引申为本来有可能得到的(好东西)或遭遇的(坏东西)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