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考点百题训练系列之现代文阅读

Posted

篇首语:知识的根是苦的,它的果实是甜的。本文为你选取作文高考语文考点百题训练系列之现代文阅读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1、高考语文考点百题训练系列之现代文阅读(1)

高考语文考点百题训练系列之现代文阅读

高考考点百题训练系列之现代文阅读

第六辑

(五十一)

乐水贾祥伦

我国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我不是聪明人,但却十分喜欢水。

有一首写水的诗歌,也不知从哪儿抄来的,早已背得精熟,还常常用来自勉:“穿山透地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溪间焉能留得住/终向大海作波涛。”

水是有灵气的,水是有生命的,水是有思想的,水是有精神的。水的精神是可贵的,当我萎靡不振的时候,郁郁寡欢的时候,自我陶醉的时候,水的“穿山透地不辞劳”的气魄,“到底方知出处高”的追求,“溪间焉能留得住”的境界,“终向大海作波涛”的执著,都给我以鼓舞和鞭策,那“丁丁冬冬”的水声,催我自省,催我开拓。

我喜欢水的安分随时。你无论把它放在哪里,它都能适应:放在盆里,变作盆形;放在碗里,变作碗状;放在长江大河,便能奔腾咆哮;装进试管烧杯,也能安稳闲静。水有极强的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就是生存能力,生存能力就是发展能力,发展能力就是创造能力。人不也是如此吗?首先是生存和适应,然后才是发展和创造。试想,那种能官能民、能上能下、能进能退、能苦能乐的人,不就是具备这诸多能力吗?人在世上炼,犹如刀在石上磨,没有安分随时的处世本领,还真不好做人。

我喜欢水的随机应变。在不同的情况下,水会有不同的变化,这本领,颇为人称道。我们平常看到的水,是液体的、流动的、不定型的,遇到天冷,会凝结成冰,宏伟巨大的冰山、冰川,是大自然塑造的水的壮美形象;遇到天气炎热,它又可以变为升腾的水蒸气,由地面飞到山顶,飞上无尽的苍穹,变成云,变成霞,以展示柔美多彩的身姿;有时候它又借助太阳的眼睛,在天上凌空架起七彩的虹桥,诱发人们丰富的想像;有时又会在海上湖面,凭空变成一座城市,一片仙境,那就是有名的海市蜃楼。水的这般神奇的变化,是令人羡慕和神往的。人当然不会像水那样一忽儿流动,一忽儿矗立,一忽儿飘曳,但人的变化还少吗?想到人的那种对外多侧面的变化,不也是奥妙无穷吗?两面三刀者有之;阳奉阴违者有之;当面是人,背后是鬼者有之。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在生活里不也是要扮演多种角色吗?水万变不离其宗,人也万变不离其宗才好,人总是人嘛!

我喜欢水的不甘寂寞。水往洼处流,这是水有目标的运动,它总是朝那一个目标流啊流,永不休止,永不歇脚。在运动中决不寂寞,永远歌唱。一时寂寞,它便死亡,一潭死水便是。你听,水在天上歌唱;水在海里奔腾呼啸着歌唱;水在山洞滴答滴答地歌唱······水歌唱着生存,歌唱着生活。水的可贵就在于它不甘寂寞,不甘寂寞便不会寂寞,不甘寂寞也才会有快乐和幸福。是的,萨特是说过人生就是痛苦,但痛苦是幸福的源泉,这源泉的开凿,需要不甘寂寞。

但我更喜欢的是水柔能克刚的精神,这一精神是水的魂。对此,老子在他的《道德经》里这样阐释:“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可谓鞭辟入里之论。水是天底下最柔弱的,柔情若水,感情柔到像水一样就到了极限了。但冲击坚强的东西没有能胜过水的,大海边的礁石,可谓坚强无比,但被浪花咬得全是窟窿。

韩信当年受胯下之辱,后来又挂了相印算不算柔能克刚?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最后战胜了夫差算不算柔能克刚?而生活里边又有多少柔能克刚的例子!柳枝条是柔弱纤细的,在疾风暴雨中完好无损算不算柔能克刚?在自然界,新生事物总是柔弱的,而柔弱的新生事物总是充满生机的,所以柔弱是“生”的自然法则。人法自然,就是“守柔”,守柔若强。

1、文章写水,生动活泼。主要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赏析。(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强调“水得精神是可贵得”以为人要像水那样有一点精神,作者借“水”写了哪些精神?(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线的语句“人也万变不离其宗才好”,为什么这样说?(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说:“柔弱是‘生’的自然法则。人法自然,就要“守柔”,“守柔若强。”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十二)

象外有象,景外有景,是创造作品意境的原则之一。而这一原则是诗歌美学家司空图在《与极浦谈诗书》一文中提出来的。我们读某一作品,感到其中的形象描军非常生动、具体,能不能说这就是意境的艺术形象呢?不能。因为它只是使读者感到有“象”,还没有使读者感到“象外有象”。凡是有意境的作品,它能够使读者感到在艺术作品所描写的具体形象之外,还可在自己想象中萌生出一个与此相关的新的形象境界,它远远地超出了作品已经表现的部分。“象外有象”中的第一个“象”,是作品已经描写到的切实的形象体;第二个“象”是借第一个“象”的比喻、暗示、象征作用,由读者发挥想象力来获得的,它是没有直接描写的虚幻的形象体,是在已经描写出来的切实的形象体的指引下产生的。这便是刘禹锡在论到意境时所说的“境生于象外”。比如画云中飞腾的龙,画家画出露在云雾之外的一鳞半爪,使读者由局部的实象想象出腾跃舒卷的全龙整体的虚象。

不但如此,“象外有象”还可以由象征性的实象,萌生出指向性的虚象。如鲁迅的散文《秋夜》着重描写的是枣树的形象。枣树护着底下细小的粉红花,把果实奉献给孩子而默默护盖着他们用打枣的竹竿造成的伤痕,同时不屈地把铁似的枝干刺向黑暗的夜空。《秋夜》所刻画的枣树实象,由于它的隐喻和象征作用,能够使读者在想象中幻化出一个富于人生经验的坚强斗士形象,甚至化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身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形象。总之,有意境的作品能够用各种艺术方法使读者产生象外有象、景外有景的审美感受。

(1)“象外有象”中,第二个“象”指什么?选出说明不正确的一项(3分)()

A.指读者根据作者的描军而想象出来的虚幻的形象体。

B.指读者在作者描写的实象指引下产生的虚幻形象体。

C.指在作者自己的想象中萌生出来的新的虚幻形象体。

D.指在作品中实象的比喻、暗示、象征作用下,由读者发挥想象力产生的虚幻的形象体。

(2)要使创造的作品成为具有意境的艺术形象,最根本的是(3分) ()

A.实象必须非常生动、具体、形象。

B.实象必须具有或比喻、或暗示、或象征的作用。

C.实象必须具有指引人萌生虚象的作用。

D.实象必须能使读者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3)画龙只画出云雾之外的一鳞半爪,就能使读者想象出全龙的形象,这是因为“一鳞半爪”的实象具有(3分)  

A.比喻作用B.隐喻作用C.象征作用D.暗示作用

(4)联系第二段中对枣树这一实象的表述,选出与“‘象外有象’还可以由象征性的实象,萌生出指向性的虚象”一句的意思最相符的一项(3分) ()

A.凭借具有象征性的枣树实象,可以幻化出与此相关的新形象。

B.凭借描写得生动形象的枣树实象,可以想象出虚幻的新形象。

C.凭借描写枣树的特征,可以想象出与此相关的新形象。

D.凭借所刻划的枣树实象,可以幻化出一个高大的形象

(五十三)

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多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多年的生命。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前呼后拥向我们走来,每个艺术家又牵连着喧闹的背景,在这里举行着横跨千年的游行。纷杂的衣饰使我们眼花缭乱,呼吸的旌旗使我们满耳轰鸣。在别的地方,你可蹲下身来细细玩索一块碎石、一条土埂,在这儿完全不行,你也被裹卷着,身不由主,踉踉跄啮,直到被历史的洪流消融。在这儿,一个人的感官不够用,那干脆就丢弃自己,让无数双艺术巨手把你碎成轻尘。

色流猛地一下涡漩卷涌,当然是到了唐代。人世间能有的色彩都喷射出来,但又喷得一点儿也不野,舒舒展展地纳入细密、流利的线条,幻化为壮丽无比的交响乐章。这里不再仅仅是初春的气温,而已是春风浩荡,万物苏醒,人们的每一缕肉筋都想跳腾。这里连禽鸟都在歌舞,连繁花都裹卷成图案,为这个天地欢呼。这里的雕塑都有脉搏和呼吸,挂着千年不枯的矜笑和娇嗔,这里的每一个场面都非双眼能够看尽,而每个角落,都够你留连长久。这里没有重复,真正的欢乐从不重复。这里不存在刻板,刻板容不下真正的人性。这里什么也没有,只有人的生命在蒸腾。在别的洞窟还能思忖片刻,而这里,一进入就让你燥热,让你失态,让你只想双足腾空。

(1)文中画线处“喧闹”一词所强调的意思是(3分) ()

A.莫高窟招引着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前呼后拥地向我们走来。

B.莫高窟艺术创作背景生动、鲜活。

C.莫高窟的雕塑衣饰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相关参考

高考语文考点百题训练系列之现代文阅读

高考考点百题训练系列之现代文阅读第三辑(二十一)我走过湖畔山林间的小路,山林中和小路上只有我,林鸟尚未归巢,松涛也因无风而暂息怒„„突然间听到自己的身后有脚步声,这声音不紧不慢,亦步亦趋,紧紧地跟随着...

2015年高考阅读训练:高考语文病句百题精练

6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一句是A.与刚刚上映的《无极》无所不用其极的宣传,甚至导演陈凯歌老婆陈红不惜出书抖露自己的往事,以增加公众对《无极》的关注程度,张艺谋对新片《千里走单骑》的宣传却显得低调得多。B....

2015年高考阅读训练:高考语文病句百题精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本报派往美国采访9.11事件的记者共两位,到美国三小时后,一人发回来一份长篇讯稿。B.有关人士强调:最近接连发生特大爆炸事故,大家必须提高防范意识,尽量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C....

高考语文:走出科技文阅读的迷魂阵

沈永生■考得怎样好多人有这样的感受:“现代文小阅读”碰运气的时候多,得分率不高。也难怪大家纳闷,平时也进行了大量的针对性训练呀,也是有意识地整体阅读与理解呀,也掌握了一定的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呀,可是,等...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满分攻略之三:论述类文本阅读题

2014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题满分攻略之论述类文本阅读题高考要求考生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这里的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的分类,大致着眼于文本的功用,若着眼于表达方式,则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

2015年高考阅读训练: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知识点

第一部分:一般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的阅读考纲陈述:1、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意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

初中作文系列训练之探究篇1:语文大课堂

――作文系列训练之探究篇11、充分认识到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培养课外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爱好,养成在生活中时时处处学语文的良好习惯。3、学会搜集和运用生活中的鲜活的语言。4、认识到“生活的外延和语文的外延...

例说高考现代文大阅读解题“三步法”

例说高考现代文大阅读解题“三步法”作者:何效明多年来高考现代文大阅读题得分率普遍不高,究其原因,一是不少考生平时没有遵循阅读文章的一般规律,未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二是在解答时,读一遍文本就匆匆答题,还...

现代文主观题答题失误及对策

文字表述题是高考现代文阅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题型,因这类试题综合性强,更能测试出学生的语文能力。综观几年来语文高考试卷的变化,我们发现,淡化客观题、强化主观题已是趋势,而新课改将会使主观题成为高考试题的...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满分攻略之二:小说阅读题

2014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题满分攻略之小说阅读题小说的主题、作者的思想倾向是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清晰起来的。所以,阅读小说首先要感知作品内容,弄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发展、高潮、结局,有哪些矛盾...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满分攻略之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2014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题满分攻略之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侧重于对学生审美能力、感悟能力的考查,实用类文本阅读侧重于对学生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的考查。因此,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命题可能会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

高考作文备考:回顾历届名校模拟作文百题及写作点拨

1.安徽淮南二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古训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现代人说,如何创新,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框框,突破规矩。请从这段话中得出自己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满分攻略之一:散文阅读

2014年高考现代文阅读题满分攻略之散文阅读拿到一篇文章,不要急着去做题,一定要学会整体阅读。通过阅读,初步把握作品的大致内容,形成对作品的整体印象。然后,再带着问题仔细地读文章。带着问题去读文章,有助于...

备考2013现代文阅读4——“侧面烘托写作手法”题型训练

孩子与鸟儿张秀亚一天下午,孩子们都出去捉蜻蜓,室中寂寞如雏鸟飞尽的空巢。邻家的炊烟,袅袅地拂过花梢,玻璃走廊外徐徐飞来了暮色,温柔、无声,如一只美丽的灰鸽。迎接暮色,我漫步走到后院,花期才过,美人蕉的...

2014年高考一轮复习考点提练作文序列化提升文采

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提升练:作文序列化提升--有文采有文采——绿柳红花半遮映阅卷老师是如何就“有文采”评分的一、评卷老师:要拿有文采的语言吸引我得作文者,得语文之天下;得语言者,得作文之天下。这句话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