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导:2013年高考作文素材考前盘点精彩推荐
Posted
篇首语:我要做的绝不止此。我不是寻求者。我要为自己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太阳!本文为你选取作文专家指导:2013年高考作文素材考前盘点精彩推荐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专家指导:2013年高考作文素材考前盘点精彩推荐
很多的同学在写作中最为苦恼的问题是找不到能证明观点的材料,于是就广泛的阅读,试图能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遗憾的是在考场上,因为紧张,写作的文题触发功底太疲软,出现平时的积累与考场写作脱节的问题。著名的特级教师蔡澄清老师非常注重写作触发功夫的训练。触发的范围非常的广泛,因为广泛有大海捞针的迷茫。如果能把自己的选择圈定在一定的范围内,问题就能较好的解决。著名的特级教师钟离忧老师所带的班级高考作文平均分超过51分,其秘诀就是把触发的范围固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就是说,在作文素材的积累过程中要把略读与精读相结合,对1含义丰富角度多样的作文素材要精读,精读过的作文素材就能较好的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中。下面是高三老师们精心挑选出来的素材,希望同学们能精读,用心思考,把他们作为作文素材备考最为重要的首选材料。及时说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题目,先把触发的材料定位为下面的材料,根据题目和中心观点的需要灵活的运用!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下面的素材能从多方面去解读,能从多角度去运用,对作文素材头疼的同学是一副好的良药妙方,你不妨试试!
国学大师系列精选1
国学大师季羡林
季羡林(1911—2009),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
他是那样的普通,普通得无法和周围的人加以区分。他如同一滴最平凡的水珠,无声地消融在大江大河的激流之中;他如同一粒最平凡的泥土,加入了无比浑厚的黄土地的浑重之中。伟大无须装饰,也不可形容,伟大只能是它自身。
○最高学位
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了。近一个小时过去,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几天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布衣情怀
季老住院期间,每天下午,是他雷打不动的读书读报时间。有时秘书李玉洁老师怕他累着,故意丢下了这张忘记了那张,老爷子心里明镜似的,也不动声色,一份读完了,再点另一份。
医生来换药了。季老的腿上打了两个洞,把塑料小管子生生地杵进去,才能打药,有时还得在肉上动刀子剪子。看得李玉洁老师心“嗵嗵”跳,连护工都跟着直冒汗,可是每回老爷子都谈笑风生。等医生们走了,李玉洁老师颤声问:“先生您真不疼”老爷子回答:“不疼是假的,但又何必给大夫增加思想负担哪?”
不仅如此,老爷子还老对医护人员说:“别再给我用好药了,差不多就行了。”
在季先生心中,从来都是为别人着想,只是不关心自己。护工也是家庭成员,不但照付工资,和颜悦色,还额外管吃管喝管水果。
○人格魅力
李玉洁老师对季先生简直敬如天人:“虽然照顾老先生从体力上确实累,因为我也是快80岁的人了。可是从灵魂深处体验到特别的幸福,觉得生活在他身边是一种享受。”有人问享受什么。李玉洁老师回答:“首先是人格魅力。老先生在做人上,从来是克制自己,照顾他人,以德报怨,虚怀若谷。而且坚持平民立场,对人没有等级观念,大官来了也是这样,平民来了也是这样,越是被人看不起的人还越平等相待,就说医院里的勤杂工吧,差不多都跟季爷爷聊过家常。”
季羡林先生的精神,就是中国文化传统所推崇的平民知识分子精神,古称布衣精神,亦即圣贤精神。这是从五千年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之树上开出的灿烂花朵,是从孔孟、老庄、诸子百家、竹林七贤„„无数布衣知识分子薪火传承下来的高贵文脉。这个文脉讲究的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君子之爱人也,以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这是我们中国的国魂,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支柱,是我们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立国之本。
○心系家国
季先生的一生,用他的话说:“天天都在读书写文章。越老工作干得越多。”
极为可贵的是,季羡林先生又绝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斋学者。相反,他相当入世,胸中承载着天下万物,时时守望着民族、国家、世界,还有大自然。他还一直保持着独立思考的精神,始终秉持独家观点,绝不人云亦云。
早在20多年前,季先生就大谈“和谐”——“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就是和谐”。人与人要和谐相处。人与大自然也要和谐相处。东方人对待大自然的态度是同大自然交朋友,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在这个基础上再向自然有所索取。“天人合一”这个命题,就是这种态度在哲学上凝练的表述。必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宽人严己
有一件事在三O一医院引起轰动。但见医生护士们窃窃私语,很激愤的样子。当他们来到季先生面前,却都换上一脸春风,装着什么事也没发生。原来,外省有一位学者在某报撰文,指责季羡林先生“自封大师”,云云。
一天,季先生突然把李玉洁老师叫到身边,脸上还是那佛像一般平静,说:“人家说得对,我本来就不是什么大师。只不过我运气好,好事都往我这儿流。”他还说:“我就两条——爱国和勤奋。我总觉得自己不行,我是样样通,样样松。”
见李玉洁老师不服气,季先生就叫她端正态度,并说:“人家说得对的是鼓励,说得不对是鞭策,都要感谢,都值得思考。即使胡说八道,对人也有好处。就怕一边倒的意见,人就晕了。”他特别能看到别人的优点,赞扬起来从不吝啬。什么叫“大师”?作为“大师”,至少他必须是真心做到了“学然后知不足”,还应执守大唐名相魏征的一句名言“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季先生都做到了。
○三辞桂冠
季羡林先生备受关注的《病榻杂记》公开发行。在书中,季羡林先生用通达的文字,第一次廓清了他是如何看待这些年外界“加”在自己头上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这三项桂冠的,他表示:“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
一辞“国学大师”——“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竟独占‘国学大师’的尊号,岂不折煞老身!”二辞“学界泰斗”——“这样的人,滔滔者天下皆是也。但是,现在却偏偏把我‘打’成泰斗。我这个泰斗又从哪里讲起呢?”三辞“国宝”——“是不是因为中国只有一个季羡林,所以他就成为‘宝’。但是,中国的赵一钱二孙三李四等等,等等,也都只有一个,难道中国能有13亿‘国宝’吗?”
○存真求实
季老在其为自选集所做的序言《做真实的自己》一文就这样说道:“在人的一生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总是难免的„„我主张,一个人一生是什么样子,年轻时怎样,中年怎样,老年又怎样,都应该如实地表达出来。在某一阶段上,自己的思想感情有了偏颇,甚至错误,决不应加以掩饰,而应该堂堂正正地承认。这样的文章决不应任意删削或者干脆抽掉,而应该完整地加以保留,以存真相。在我的散文和杂文中,我的思想感情前后矛盾的现象,是颇能找出一些来的。比如对中国社会某一个阶段的歌颂,对某一个人的崇拜与歌颂,在写作的当时,我是真诚的;后来感到一点失望,我也是真诚的。这些文章,我都毫不加以删改,统统保留下来。不管现在看起来是多么幼稚,甚至多么荒谬,我都不加掩饰,目的仍然是存真。”(2009年1月30日《京华时报》)
○良人已逝,良知犹存
季羡林先生走了,中国从此少了一位守护真话与良知的世纪老人。
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季羡林以其特有的朴素与学养,感动中国、感动世界。老一代知识分子为求真知,宁坐几十年冷板凳,显示出了可贵的毅力与真诚。
普通、朴素、敦厚,也是季羡林留给世人最直接、最平易的印象。一切应了诗人对他的评价——“伟大无须装饰,也不可形容,伟大只能是它自身。”即使是在其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时,季羡林也不以名人自居,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杂牌军而已”。
哲学家斯宾诺莎说过:“为真理而死不容易,为真理而活着就更难!”应该说,季羡林为人所敬仰,除了学识,同样在于他从容地、真性情地走过一个世纪。季羡林把说真话当作自己一辈子的事业,“就是不一定把所有的话都说出来,但说出来的话一定是真话”;“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要丢掉自己的良知。”
一个知识分子,以罕见的温和、超人的毅力、寻常人难以企及的睿智,温和而坚定地走完了动荡的20世纪,走完自己的一生。从晚清到中华民国再到新中国,虽说自己的一生“没有大激荡,没有大震动,是一个平凡人的平凡的经历”。
良人已去,良知犹在。真话与良知才是一个国家最不可或缺、最需要珍视的“国宝”。永远坚守自己的良知,只说真话不说假话,相信这是季羡林留给世人最宝贵的精神遗产。
○经典语录
1、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忍者,相互容忍也。
2、自己生存,也让别的动物生存,这就是善。只考虑自己生存不考虑别人生存,这就是恶。
3、就是不一定把所有的话都说出来,但说出来的话一定是真话。
4、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5、你们的生命只有和民族的命运融合在一起才有价值,离开民族大业的个人追求,总是渺小的。
文人墨客系列2
他是当代中国活得最痛苦的老人
他是当代中国活得最痛苦的老人!复旦大学教授、巴金研究专家陈思和几年前说:这个社会正在逐渐走向开放,人人都有权利追求事业成功、财富增长、名利双收„„但惟独巴金,还在一字一句地写他的忏悔录。他沉浸在噩梦般的恐怖之中,把自己作为箭垛,一鞭一条血痕地解剖自己、指责自己,提醒人们不要忘记20年前的民族劫难。这种对世人的爱心与对自己的苛刻情绪近似宗教信仰,可是在所谓“后现代型”的社会里,却变得那么不合时宜。人们在仪式上保持了对老人的尊重,但他的警告却被视为一种杞人之忧。
在11月25日巴金百年诞辰前夕,著名文学评论家、巴金研究者陈丹晨也对记者说:现在的年轻人不太爱看巴老的作品了,但这个复杂而信仰缺失的社会多需要巴金式的爱和人性啊!“新文学运动发生以来的大师级作家都不在了,巴金是硕果仅存。他是我们跟上个世纪的革命、文学、爱情联系的一个纽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家朱金顺在电话中说。
中国青年的启蒙老师
巴金伴随中国走了100年了。人们仔细回视,发现他跟我们的少年、青年时代联系得这么紧密,或者说跟少年中国联系得这么紧密。
刚刚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巴金全传》的陈丹晨是当年上海的老地下党员,他以亲身经历告诉记者说:“巴金对中国青年的意义,我们现在还没有正确估评。实际是他影响了整整三四代中国青年,使他们懂得了爱和自由,进而反叛封建社会和家庭。我们党是在这个基础上引领他们走向革命的。从这一点上来说,巴老是中国革命青年的启蒙老师。“我对著名作家李健吾先生说过的话印象特别深:那时候为什么许多青年男女抱着巴老的作品,与书中的人物一起哭,一起笑?因为他倾诉的苦闷正是年轻人的苦闷,他真
诚而急于倾诉的风格正符合年轻人的态度。他们在他的作品中得到宣泄和鼓舞,他们在巴老的作品中最早懂得了爱人和自由,从此走上了与旧社会决裂的反抗道路。
“党的文艺工作领导者、著名评论家陈荒煤曾说,他在鲁艺当教员时发现,许多青年投奔延安并不是看了马列主义书籍,而是读了巴金的作品。他们在他的作品中懂得了要反叛和自由。那时哪里能反抗?就是延安。”
这些出于人道和爱情的反叛,在上世纪50年代以后,注定要与人们内心的阶级斗争说发生冲突。因而巴老的命运有了不同。陈丹晨记得,当时中宣部文艺处处长丁玲对广大青年说:“你们现在不要老读巴金的作品了,要读解放区的新文艺作品。”
但广大青年对于巴金作品的热衷程度比起解放前有过之而无不及。于是,1958年,姚文元等人对巴老发起“拔白旗”运动,指责巴老的作品是无政府主义和个人主义,说“觉慧出走以后肯定是无政府主义,不可能是革命者”。
围攻了半年多后(为什么叫围攻呢,当时北师大、武大、北大的学生社团和《中国青年》、《读书》、《文学知识》等刊物群起而攻之),有意思的是,《文学知识》登出了批判中的来稿统计,全部肯定巴老作品的有74篇,又批判又肯定的有35篇,全部否定的仅有4篇。以后又来了1000多篇来稿,还是这种比例。这说明一直到了1958年,虽然经过了反右之祸,巴老在中国青年心目中还是受欢迎的,青年们还是不避风险地为他说话。
一直到了“文革”前夕的1963年,巴金的作品还是文艺类中出借率最高之一———当时陈丹晨到上海图书馆作了一次调查,巴金作品出借率仅排在《青春之歌》、《红岩》和《红旗谱》等三部当代小说之后„„
巴金有两个梦想
“可惜现在的青年不再看巴金的书了!”许多老一代对当代中国青年远离巴金的作品深感惋惜,“一个时代逝去了!”但巴金晚年留给了中华民族另一座令人仰目的高峰,那就是他在中国思想史或者文艺史上说也说不尽的《随想录》。
这是他引起争论最多的作品。有些人认为这部作品老谈“文革”,没有多少艺术性,没有上升到哲理高度。还有人认为这是右的代表„„巴金知道这是种种来自上面和下面的非议。陈丹晨回忆,巴金也曾伤感地说,是不是我已经老了,有老年人的唠唠叨叨?但是掩盖了伤疤并不等于伤疤就不存在了,病症也不能好。
他怎么能忘了“文革”带给他的?他一辈子劝人爱和非暴力,但他的爱妻却在人性恶的大爆发中惨死。“‘文革’的教训对中华民族的影响太大了。我们社会现在许多负面的东西:腐败、理想破灭、缺少操守,包括最后的阵地———学术界的沦丧,都跟‘文革’的恶果有关。但没人去清算。巴老为此紧抓住这个不放,顶住了压力写出《随想录》。许多文章只能被删改或是先拿到香港的《大公报》上发表,但收入《随想录》时,巴老坚决要求恢复原样。”
对“文革”没有得到彻底清算以及民族信仰丧失,巴金内心很痛苦,说“文革”以后怎么还是这个样子。他觉得他一个人的反思真是很艰难:“我现在走的还是一条荆棘丛生的羊肠小道。”
巴金晚年最著名的一句话是“讲真话”。在《随想录》中至少有4篇以“小骗子”为名,反反复复说这件事。
作家李辉在巴金百年诞辰前写道:“他在晚年一再强调的‘说真话’,对于他,是道德人格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准则。当我们稍稍回顾一下反胡风、反右、‘文革’时的历史,就不难看出,道德往往是决定知识分子乃至所有人作出各种表现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巴金以他的体验,以他的整个人格,向人们昭示着:注重道德的冶炼,真诚地做人,少一些良心自责,与创作出优秀作品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因此,他认为,作家以及每一个人,首先得做一个真诚的人。”
巴金的“讲真话”表现了一种深刻的自责精神。他对陈丹晨说:我们当时听了话,批判胡风,后来说批错了,但没人出来负责,反而让我们内心经受煎熬。不忏悔,这是我们民族的弱点。这一点我们确实应该像德国人学习。他们不认为法西斯是希特勒一个人的责任,而是全德国民族的耻辱,而我们却把一场民族的悲剧推到几个人(林彪、四人帮)身上。
巴老最感人的人格魅力就表现在他强调言行一致。他早已在内心有一个决定,像托尔斯泰晚年那样用实际行动进行忏悔。他反反复复苛刻地解剖、鞭挞自己“为了保全自我而被动去写检讨,去讲假话,去批判人,包括所熟悉的友人”的行为。他是中国第一位表现出忏悔精神的伟大人物。
《随想录》最后一篇文章是《怀念胡风》。写这篇文章时巴金已经得了帕金森病,每一个字都是用左手推扶着右胳膊,颤颤巍巍画出来的。每天写100多个字,七八千字的文章写了1年时间。
他现在不能说,不能写,赖鼻饲维持生命。他特别痛苦,思维清晰而不能与人交流,求死又不能。他多次向身边人表示“我是在为你们活着”。但他活着,多少人就会感到温暖。正像20世纪90年代编辑了《巴金全集》和《巴金译文全集》的著名编辑家王仰晨说的,“即使他已丧失了生活的基本能力,但只要他仍和我们在同一个星球上呼吸,我们就会感到踏实,感到精神上有了支柱”。
巴金有两个梦想。他多次给不同时期的中央领导写信,终于促成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世界上最现代化、最宏丽的文学纪念馆的建成。他的另一个梦想还没实现,那就是建立“文革”博物馆。(沙林)
文人墨客系列3
嵇康(223---262),字叔夜,三同魏谯郡(今安徽宿县西南)人。稽康早年丧父,家境贫困,但仍励志勤学,以至博学多才,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精通并成就非凡。曾官拜中散大夫,世又称"嵇中散"。嵇康作为魏晋名士,是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
人物事略
博才嵇康嵇康少时聪明好学,但是骄纵任性,远迈不群,这种性格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为人处世,史书上称他少有奇才,博览群书,无师自通,学识渊博。他爱好音乐,演奏古琴的技巧非常高明,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高手。稽康的书法也很有名。造诣很高,“如抱琴半醉,酣歌高眠。又若众鸟翱翔,群乌乍散。”他的诗也可以称得上大家。
嵇康打铁嵇康爱好打铁,铁铺子在后园一棵枝叶茂密的柳树下,他引来山泉,绕着柳树筑了一个小小的游泳池,打铁累了,就跳进池子里泡一会儿。见到的人不是赞叹他“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就是夸他“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从中可见其对生活的潇洒姿态。
竹林七贤为了避开曹魏政治斗争的锋芒,他离开了京城,到山阳隐居了下来。当时,他和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交往过密,几个人常常游玩于竹林,世称“竹林七贤”。
嵇康饮酒嵇康饮酒在当时也是很有名的。饮酒大醉,能够忘掉世事,解除现实矛盾的缠绕。嵇康不但饮酒,还写下了《酒会诗》,诗酒交融,让人感觉到酒中有诗,诗中有酒。嵇康饮酒非常有节制,从不过量。他说:“酒色何物?今自不辜:歌以言之,酒色令人枯。”另一方面,嵇康也知道,饮酒以逃避现实是暂时的,因为终究还是要醒来。所以这不是彻底解脱的办法。
嵇康服药嵇康服一种叫“五石散”的药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五石散的基本成分,大概是五样药: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另外还配点别样的药。嵇康服药一方面为了达到“转弱为强”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减轻政治环境给他带来的精神压力。但这没有给他带来精神的安定,反而造成了他的性格扭曲。服药使他性格火爆,而且越来越厉害。在诸多矛盾面前,他陷人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广陵散绝嵇康被司马氏集团所杀,临刑这天,嵇康要来一架古琴,调好后,开始弹《广陵散》,霎时间,刑场上一片安静,琴曲昂扬激越,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悠长,萦回低啭。弹毕,嵇康长叹一声:“过去袁孝尼要跟我学《广陵散》,我总是不肯教他,《广陵散》今绝矣!”
嵇康与孙登嵇康常常到山中采药,以至留连忘返,陶醉其中,在苏门山中遇见孙登。孙登是大隐士,他对嵇康的提间不做任何回答。最后,稽康要离开了,他再一次间孙登:“先生竟无言乎?”孙登这次开口了,他说:“子识火乎?难乎免于今世。子无求乎!”孙登承认嵇康有才,但是又认为他识寡。所谓识寡,就是保身之道不足。孙登是当时的一位很有见识的隐者,其隐逸之举,也是为了避免政治上的猜疑与迫害。嵇康说“今愧孙登”,就是因为没有采纳孙登的意见,未能及早隐居以致自蹈大祸的缘故。
名家点评
(晋)颜延之:中散不偶世,本白餐霞人。形解验默仙,吐论知凝神。立俗迕流议,寻山洽隐沦,鸾翮有时铩,龙性谁能驯?(《五君咏》)
(唐)白居易:吕安兄不道,都市杀嵇康。斯人死已久,其事甚昭彰。是非不由己,祸患安可防。使我千载后,涕泗满衣裳。(《杂感》)
(宋)李清照:两汉本绍继,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咏史》)
素材运用
适用话题:自我认识和别人的期待心灵的选择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包容家庭教育自虐
坚持自我路交友正义的选择等
成功创业者系列
【人物简介】
俞敏洪出生于1962年10月,在江苏省江阴市接受中小学教育。于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期间患病(肺结核)休学一年,1985年从北京大学毕业,留校担任北京大学外语系教师。1991年9月,俞敏洪从北大辞职,进入民办教育领域,先后在北京市一些民办学校从事教学与管理工作。1993年11月16日,俞敏洪创办了北京市新东方学校,担任校长。2003年成立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现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民盟中央委员、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2006年9月7日,新东方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开创了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新模式,俞敏洪身价暴涨成为中国最富有的教师。报告显示,新东方2007财年第一季(2006年6月1日到8月31日)净营收为4.293亿元,同比增长31.4%;净利润为1.651亿元,同比增长100.8%。目前,新东方占有全国60%以上的出国英语培训市场。
【人物事略】
连续三年高考终于迈进北大之门
俞敏洪是在农村长大的。新东方上市后,他接受采访时说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我的第一份工作是7岁时在稻田里插秧,还有其他一些农活。我学到的经验是必须持之以恒。如果要想达到一个目标,必须长时间地艰苦努力。”
与俞敏洪创办新东方的故事一样传奇的是他三次高考才考进北京大学。1977年底,高考恢复,这也给刚刚进入高中学习的俞敏洪带来了转变个人命运的机遇。但1978年第一次高考,他英语仅考了33分。
第一次高考失败后,俞敏洪迎来了人生的第二份工作,在一所中学教英文。他回忆道:“那一年我16岁,英语勉强能背完26个字母,哪里能教学生,但农村的初一,似乎怎么教都行,学生还很喜欢我。从那时开始,我决定第二次参加高考。”经过8个月的复习后,俞敏洪参加了1979年的高考,但再次落榜,因为英语只考了55分。1980年,他第三次参加高考,英语考了95分,成功进入了北京大学。
在北大的5年,俞敏洪一直认为是过着一种比较痛苦的生活,一方面是因为普通话不好,二是英语水平一塌糊涂。上学期间,他还因为得了肺结核,不得不留级到下一届。
日后被称作中国“留学教父”的俞敏洪在评价刚上大学时的英语水平时说:“实际上我的英语水平很差,在农村既不会听也不会说,只会背语法和单词。我们班分班的时候,50个同学分成三个班,因为我的英语考试分数不错,就被分到了A班,但一个月后,我就被调到了C班。C班叫做‘语音语调及听力障碍班’。”他的英语水平是怎么提高的呢?俞敏洪后来回忆说:“我上大学一年级时,下决心要学好英文,所以开始背《新概念英语》第三册,刚开始时感到无比痛苦,两三天才能背一课,还经常背了就忘。但后来我渐渐对背诵着了迷,乐此不疲,平均每天能坚持背10个小时以上,越背越有成就感,整整几个月没去上课、没和同学聚餐。最后把60篇课文背得纯熟,心情也特别舒畅。”
正是因为这样的苦练,让俞敏洪背下了惊人的8万个单词,也让他顺利地留在了北京大学任英语老师。
北大情结:北大踹了我一脚
在大学5年里,没有一个女孩子透露出爱上自己。俞敏洪不止一次提到北大,这个令他百感交集的伤心地。
现在的北大依然冰清如初,在他的梦痕里无法剥落。树影婆娑的北大校道,爱情、学业、事业在激情地向前奔流,却似乎全与他无关。“我是全班惟一从农村来的学生,开始不会讲普通话,结果从A班调到较差的C班。进大学以前没有读过真正的书,大三的一场肺结核使我休学一年,结果练就了现在这副瘦削的土魔鬼身材。”俞敏洪一打开话匣便不胜唏嘘。
在多数人眼里,俞敏洪属于沉默寡言被别人冷落的后进生,别人津津乐道的爱情对他来说却完全真空。“北大5年,没有一个女孩子爱我。”他说。因此,孤独、耐心、坚韧„„所有磨练人的品性他都一一具备了。他说对爱情的饥渴使他“见到任何一个女孩都想扑上去”。显然是夸张之说,但依然贴切地描述了他那时的心境。俞敏洪回忆,他的第一次爱情邂逅是在1986年3月26日晚上9点,那时他的身份是北大一名英语教师。这第一份忠贞的爱情在历经波折后一直延续至今天。采访当中,他说他刚刚收到老婆的短信,并一五一十地念出来:“老公,我好想你啊。”说这句话的神情竟然比他之前那句“去年已经有80万学生”还要振奋。
由于在外做培训惹怒了学校,当时北大给了他个处分。他觉得呆下去没有意思,只好选择了离开。那时是在1991年底,他即将迈向而立之年,走出北大成了人生的分水岭。
“北大踹了我一脚。当时我充满了怨恨,现在充满了感激。”俞敏洪说,“如果一直混下去,现在可能是北大英语系的一个副教授。”这些幸运和不幸,都在北大降临于他。他注定是大器晚成的人:高考三年,迟到的爱情,病魇的耽误,拖沓三年半出国未果,还有学校的不公处分。北大成了一切的酸甜苦辣的吞吐地。
“我是惟一他们不会想到我会搞出这个学校的人。”俞敏洪坦然地说,“任何一个人办了新东方都情有可原,但我就不能原谅。因为我在同学眼里是最没出息的人。真是这样,你可以去问他们。所以我用事实告诉那些在国外的大学同学,我的成功给他们带来了信心,结果他们就回来了。”现在他自诩他像“一只土鳖带着一群海龟在奋斗。”俞敏洪的高三补习班同学、现在北京新东方校长周成刚调侃地说,“苦苦奋斗了20几年,想不到竟要受他制裁!”北大这个令他爱恨交加的地方成就了他和他的新东方。俞敏洪表示他仔细思考过自己的一辈子,没有像别的同学盯着名次和荣誉,他的眼光跳过了这个境界。
两个人的东方学校英语培训部
离开北大后,俞敏洪抓住了出国热的机会,凭着北大训练的头脑和一张嘴,再加上失败的出国梦积累下来的经验,一头扎进了民办英语培训领域。“我找到了一家叫做‘东方学校’的民办学校,为他们创办了外语培训部,以承包的方式大张旗鼓地做了起来。我当时憋着一股气,一心想要做出点成绩来洗刷自己在北大遭受的耻辱,又想尽快存够钱出国读书,所以特别发奋。”俞敏洪回忆说。
最开始,俞敏洪在中关村第二小学租了间平房当教室,外面支一张桌子,放一把椅子,“东方学校英语培训部”正式成立时只有两个人,他是头,老婆打下手,当出纳会计,上午他骑车出去,拎着糨糊桶,电线杆上贴广告,下午守株待兔。为了吸引更多人报名,俞敏洪当时不得不在托福、GRE报名册上各填30个假名字。
有媒体记录了俞敏洪最初创业的那段经历:数九寒天,俞敏洪手中的糨糊经常都结成了冰,有时他实在冷得受不了,就掏出揣在怀里的二锅头抿上一口,然后继续把广告贴下去。他的这段创业经历成了新东方一直传诵的故事。
“贴广告很辛苦,我还常做免费讲座啊,免费讲课啊,没有地方,没有钱等等,非常艰难。但这一切并不长,半年左右就过去了。因为后来学生经过我不断做免费上课,真正体会到了上课的意义,后来他们就开始交费、报名,这个时期就过去了。”俞敏洪说。
从1991年到1993年创办新东方学校之间,俞敏洪还在其他培训机构打了两年工,“我要是从北大出来直接干新东方肯定干不成,因为一点办培训机构的经验都没有。”俞敏洪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说:“和其他老师不一样,我既不要求加工资,也不去跟校长吵,我告诉校长,我来帮你做别的事情。我就是想看学生怎么管理,后勤行政怎么弄,包括给学生复印资料我都干,他们都觉得我很好。最后我开始了解整个培训机构的运作方式,然后我分析成功在什么地方失败在什么地方,我干过大概四五家培训机构。”从这些培训机构里,俞敏洪找到了新东方成功的一些方法,如免费试听,学生选择老师等:“我知道他们的处理方式有问题,比如他们做培训的时候,学生交了费坚决不退,老师上课再差,学生闹事也不换。后来我做新东方,把那些弊病都屏蔽掉了,新东方就起来了。”
新东方正式成立于1993年11月16日,这个日子,俞敏洪就像自己女儿生日一样记得清楚。而“新东方”这个名字,也直接来自于他1991年创办的东方学校外语培训部。“当时决定创办一所自己的学校,想了半天也不知道起什么名字。刚好有个朋友办了个公司叫‘新北高’,于是我灵机一动,就在东方前面加了个‘新’字,‘新东方学校’从此诞生。”他后来回忆拿到办学许可证的那一天,用词很富有感情:“拿到办学许可证的那一天是11月16日,我骑着自行车到海淀教育局领许可证。北京正好刮着大风,漫天黄沙飞舞,给我带来了一种壮士出征、慷慨悲壮的感觉。”
从小平房到办公楼,从培训班到上市公司
1993年到1995年,被俞敏洪称为“个体户”奋斗阶段,“刚开始我一个人当老师,后来周围有几位老师加入,再后来我让老婆把工作辞了,负责报名工作。”
“新东方的第一批团队成员实际上是一批下岗工人,十来个四五十岁的妇女,她们帮新东方管理教室、打扫卫生、印刷资料、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帮
相关参考
1.沈思的创业路沈思,80后女孩,上高中时就立志打造中国的“苹果”。为了实现创业梦想,她努力学习,连跳两级,16岁就考入清华大学。她说:“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如果没人家聪明就一定要笨鸟先飞,比别人多做...
近两年高考作文写作,正悄悄发生两种变化:一是写作内容从大量关注诗词文人走向关心社会生活,二是写作文体从“秋雨散文体”走向议论文体。然而,许多同学缺少议论文写作知识和训练,因而考场议论文精彩之作甚少。如...
劝善我们曾试图去改变别人,后来发觉都是徒劳无功。明明带着好意,结果反而造成伤害,甚至反目成仇。为什么人总是听不进善意的劝告?劝的人和劝的对象,双方都要负责任。劝的人,往往站在道德高点,一副审判官的气派...
2013年高考经典作文素材一百篇(四)因犯错而升职小托马斯·沃森是20世纪最伟大的商业领袖之一。1956年,他从父亲手中接过IBM,用10年将它发展为全球最大的计算机公司。在沃森执掌IBM期间,一次,公司市场部经理理查德上班...
2013年高考大幕即将拉开,全市75307名考生正积极准备迎考。5月29日,安庆市教育招生考试院发布2013年高考考前提示,从交通路线、规范答题、考场违禁物品等方面给予广大考生指导。牢记时间确定最佳往返路线考试院提醒广大...
2013年高考作文经典素材一百篇(五)改变命运的胡须上大学时,西班牙小伙马里亚诺·拉霍伊立志做一名政治家。24岁,他成为全国最年轻的产权注册师;26岁,他当选市政议员,步入政坛„„当一切都顺风顺水时,拉霍伊却在...
2013年高考经典作文素材一百篇(一)受辱是一种财富1948年,一位32岁的意大利小伙子回到家乡,发现很多农户需要农用车,但市场上很难买到。他抓住机会,找来一批军队遗留下的零部件,组装成拖拉机推向市场,立即大受欢...
朱德庸:说话很有深意的“漫画大师”“当我感觉像只狗时我就会出去逛街;当我感觉像只猫时就和太太去喝咖啡;当我感觉像只冬眠的熊时就会窝在家中什么事都不干;当我感觉像个人时,我才会拿起画笔开始画画。”朱德庸...
百年老店的打铁秘诀春秋时期,齐国境内有一家百年的铁匠铺,打制出的铁器质地精良、经久耐用。据传,这家铁匠铺之所以能打造出质量上乘的铁器,是因为祖上传下来一个打铁的秘诀。时光飞逝,转眼间,铁匠铺第五代传人...
2013年度十大流行语“2013年度十大流行语”由著名语文刊物《咬文嚼字》编辑部集合国内语言文字专家评选出并于2013年12月18日发布,分别是中国梦、光盘、倒逼、逆袭、女汉子、土豪、点赞、微XX、大V、奇葩。中文名2013年度十...
2013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点评及审题立意高考已过,高考作文成了大家关注的热点。从全国18套作文题看,17套材料作文,1套半命题作文,形式太单一,足见出题者心有灵犀。综观,有以下特点:1、作文题注重文化底蕴,诗歌、名...
走着走着,不经意间我们的08就要成为历史了,这一年,我们经历了太多,有欢乐,有忧伤,或让我们沉浸在痛苦里不能自拔,或让我们在荣誉前兴奋不已。我们回首时发现,过去的一年,总有或多或少的事件影响了我们,让我...
改变命运的宝物清末,福建财主许道恒因经商被骗,亏了不少家产,不久便积恨成疾,抑郁而终。临死前,许道恒把儿子许守义叫到跟前:“往后你要勤俭持家,好好做人。万一遇到大灾大难,我在床底下还给你留了一大缸金元...
1、“馒头老太”:诠释信义“摊主回家吃饭。买馍请把钱放到箱子里。谢谢合作。买馒头的请留钱。”郑州市纬五路62号院热闹起来了,不时有陌生人来巷口打听一位卖馒头的老大娘。人们争相传议,年过七旬的张景珍卖馒头从...
1、“黄山门”事件2010年12月12日,由复旦大学10名在校生、4名校友与4名校外人员自发组成的“驴友”团在安徽黄山未开发区域登山探险时迷路,发短信求救后家人报警。13日凌晨,他们在黄山警方营救下脱险,但年仅24岁的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