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3届高考议论文专家写作指导讲义

Posted

篇首语:知识以生命为前提,以经验为条件。本文为你选取作文备考2013届高考议论文专家写作指导讲义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1、备考2013届高考议论文专家写作指导讲义(1)

备考2013届高考议论文专家写作指导讲义

张晓耕

相信自己是写作的高手

同学们,你们已经踏上了高考的寻梦之旅,要想取得成功,首先应当自信。“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是毛泽东的话;“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李白的话;“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诗句。当你读完这些名句,想必一定会英气勃发,豪情万丈。对待做作文也应有这种态度,要相信自己是一位作文的高手。为什么这样讲呢?请看“高手”应具备那些条件。

其一,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写真实,源泉不断,必成高手。朱熹有诗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熟悉的生活,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作文正是表现自己独特的体验、独特的情感,进行自由创造的好形式。假如你热爱大自然,清风明月,花鸟虫鱼,奔腾的江河,绚烂的日出,无一不在牵动你的情思,你可以用笔来描绘它;假如你喜欢体育运动,对英超意甲如数家珍,对兵坛风云了如指掌,你可以把它变成文字,以展所长;假如你是计算机高手,在网络天地中驰骋,在虚拟的世界中探秘,若能把这些写入作文,将开辟一方新天地;个人经历、学校生活、家庭亲情、社会热点„„可写的素材无穷无尽,只需要我们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从这个意义上说,坐拥如此财富的我们难道不是作文的高手吗?

其二,化思考为文字,以写作促思考,必成高手。“心之官则思”,十七八岁的你们正是思考的一代,创造的一代。思考要借助一定的工具——即语言,你们已经具有了对自身和外界的问题独立进行理解、分析、判断的能力,不少同学还能在口头上完整流畅地表述自己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只要转换形式,把它写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议论文。当你进入写作的过程时,会从中发现无穷的乐趣。写作不但能记录你的思想,而且能帮助梳理你的思维,使它变得更加清晰。写作还能使你的思想深化,在清晰思路的引导下,常常会迸发出思想的火花,产生灵感,产生飞跃。“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作中我们常常能体味到这种境界。

其三,坚持个性化的写作,必成高手。“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大凡成就卓越的作家,都是用人格和个性书写作品,“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的铮铮傲骨“直可惊天地泣鬼神”;“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的博大胸怀可与日月争辉。现代教育更强调以人为本,主张发展健康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而作文正是发展个性,弘扬自我的载体。写作是一片很个性的天地,你可以在这里自由地耕耘,满足自己探索的欲望,表现的欲望,创造的欲望,写出的东西可以发表,或做为交流,或一展所长,或征求师长的指教;也可以不发表,用来宣泄情感,或作为私下练笔、创作积累。正如一位学生所说,“当我成功或失败的时候,当我快乐或忧伤的时候,当我被生活青睐或厌恶的时候,写上几句心声,既可以保持良好的心情,又可以投入更健康地作文、做人。”作为一名作文高手乐趣多多而所需无多,一笔一纸而已,何乐而不为呢?

其四,发现所长,发挥所长,必成高手。正如我们平时喜欢读不同种类的书一样,每个同学在写作时喜欢的文体及表现手法也有所不同。用喜欢的形式来写作文,往往能发挥所长,获得成功,成为作文的高手。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有几点:一是每个人的思维模式和特点有差异,有人偏重于形象思维,善于联想想象,描写抒情,有人偏重于抽象思维,善于推理解析,适合写论说文;二是与个人的经历、性格及知识积累有一定的关系。当然尽早地发现所长——发现自己在写作方面最适合的文体及表现手法,是发挥所长的前提。

总之,要成为写作高手的第一要素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有潜在的写作才能,相信自己有一双能观察生活的慧眼,有一颗能感受真情的心灵,有一个能独立思考的大脑,那么你就会产生以作文来表现自然、表现生活、表现自我的强烈冲动和持久的兴趣,而下一步为此去钻研、提高写作技巧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考场作文限时间、限范围、限字数,既是一种检验,一种锻炼,一种挑战,更是展现才华,展现自我,从而获得社会肯定的一次机遇,一方舞台。让我们满怀信心、以作文高手的姿态去拚搏一场!

第一讲千古文章意为高

引言:审题与立意是检测型写作和应用型写作中必有的程序,高中教学阶段尤其重要,学生应当具备从现象、材料中发现本质的能力,具备多角度地观察问题的能力,同时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来检验。让学生树立审题立意意识,在写作前,能做到理解作文意图,了解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学会在审题过程中积极思考,对文章主旨和要求有自己的思考分析,能基本确立文章的中心意思。能根据作文的要求和自己的需要选定写作文体。能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在文章的立意上力求深刻。通过积极思维,在立意上有创造性。

【理论导向】

作文的审题立意,就是学生阅读理解、观察思考、联想想像的过程的展示。这一步,好比打洞要先定基点一样,是决定性的一步。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这个基点定得好,写作起来,就会思路顺畅,一气呵成;定偏了,或是无从下笔,或是半途而废,或是不入法眼,白费工夫。我们只有掌握了一些技巧或有了明确的步骤,拿到文题,才能心中不慌。

一、为作文定好“基准点”

我们知道,审题是为了读懂话题的意思。这意思有两层:话题本身的字面意义,话题关涉到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现实。因此,我们不妨用“揣摩法”来审题:揣摩话题的指向。我们首先从材料的字里行间里揣摩出命题者的意图。这是审题的第一步。要注意的是,在分析话题指向的时候,我们又会遇到多角度的问题。这也是初学写作的人感到困难的一点。材料作多角度思考主要有哪些角度呢?总结如下:

(1)一个事物或材料,至少可以从“肯定”和“否定”两个角度去审视;

(2)一事多“人”或多“物”的材料,有几个“人”或“物”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3)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4)一个事件,针对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写作目的,就会有不同的审视角度。

我们只有找准最佳指向,才有最佳立意。用一个例子来谈谈如何找出最佳指向。

题目:读寓言诗《树叶和树根》,然后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低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晴朗的夏天/树叶把自已的绿阴撒向谷地./在树枝上,它们高谈阔论/极力夸耀自已。

“这也应该对我们说声谢谢。”/从地底下发出了温和的声音。/“是谁说话?竟敢这样傲慢无礼!”/树叶吵吵嚷嚷,在发脾气。

“是我们,”/地底下的声音回答./是深深地理在黑土中的——树根。”

这则材料,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考虑:树叶,树根,树叶与树根的关系,树叶对树根的态度。哪个角度最佳呢?当然是结合树叶与树根的关系,批评树叶有一点成功.便忘乎所以的做法了。这从话题材料中的遣词可以分析出。“夸耀”“吵吵嚷嚷”,对树根“发脾气”,树根则是“温和的声音”,对树叶的批评、责备之意非常明显。所以,我们读材料。不仅要读懂字面义,还要读懂命题者的情感倾向。这就是选择最佳指向的基本方法。

再看看“东施效颦”、“滥竽充数”这两个成语的审题。这两个成语包含的意义,词典里的解释义是一种,还有多种说法也都很好。如,东施希望通过学习使自己变得美丽一些没有错,东施有自知之明;南郭能充数那么多年,谁的责任?与南郭不肯学习有关。与齐宣王的管理体制有关,与同事不愿帮助也有关。但后二者是外在的,最根本的责任还在他本人。因此,才有词典里的固定意义。也就是说,这两个成语的基本意思就是词典里的释义;其他几种意思,是我们用发散思维的方式分析出来的。

现在我们可以谈谈立意了。作文立意要求做到:

(1)准确(切合题意不偏离)

(2)正确(思想进步不反动,感情健康不庸俗)

(3)明确(观点鲜明不含混)

(4)集中(主题单一不分散)

(5)深刻(穿透题目,深入本质)

(6)新颖(发散创新,不落俗套)

话题作文后面总要跟一句“联系社会现实,结合自身感受”,这就是告诉我们审题与立意是有先后的。现在我们可以用“观照法”来分析怎样的立意才是最佳的。观照,即用话题的指向来思考社会.体察生活。我们要根据话题的指向.对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予于褒扬、针砭,这样的立意,才是命题者真正要我们写作的内容,才有深度,才是最佳的。树叶与树根的立意,就可以这样思考:树根可以象征些什么?树叶可以象征些什么?树根对树叶有哪些作用?从小处说,父母与子女,老师与学生,家庭与成员;从大处说,组织、祖国、民族、人民与个人,都具有这种关系。因而,我们可以拟出这样一些标题“数典不可忘祖”、“饮水要思源”、“功成莫忘本”、“树高千尺莫忘根“等等。

如果我们立意为“树根具有奉献精神”或“树叶与树根要相互理解”或“树根要理解树叶”之类的,怎么办?不慌,我们用第三种方法来定位:追问法。所谓“追问法”,就是反复阅读材料,体会命题者意图,敲定自己的立意。可以有这样三个局面的追问:一问材料的文字意思有否遗漏,二问命题者的情感倾向把握住了吗,三问联系现实有否不贴切之处。经过这样三步思考,你为这一话题作文定的位,找的点。从技巧上来说,该是很准确的了。

二、为作文定出“新颖点”

《高中语文考试说明》中对学生作文等级的评定有两级:基础等级、发展等级。在发展等级中.有一条“见解新颖”的要求。现在我们要知道的、是如何才能做到“见解新颖”.怎样才能少冒风险。

我把作文的审题立意看作为“打洞”找基点,“见解新颖”就要求我们找的这个“点”要有新意。我们用揣摩法来审察题目的文字义及感情倾向,用观照法来联系社会现实和生活现实,用追问法来敲定我们的初始立意是否合题意,这一过程,是初学立意者必须掌握的,是作文水平高些的人为下一步打定的基础——这是为立意的创新“定点定位”,没有这一步,下一步就容易偏题离题。通常,立意要创新,就要与众人的思维不一样:或反弹琵琶,或发散思维。

还以《树叶与树根》为例,我们为这则材料定的点是批评、责备树叶不该“一旦功成名就,就得意忘形”,那么,我们可以“反弹”成“有了成就,得意忘形不好,但兴奋一下,自豪一回还是可以的。”

在此要强调的是“反弹”的内容要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社会公德和众人共识,如果言过其实,或辞不达意或硬“弹”,那就不如不“弹”。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要“弹”出新意,不是要“弹”离谱。“兴奋”、“自豪”与“得意忘形”、“忘乎所以”是有质的区别的,但又能表达一点成功的喜悦,与一般人“越是成功,越要谦虚谨慎”的理念是不同的。

现在,我们来为寓言故事《枭逢鸠》进行审题立意。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徒,犹恶子之声。”

显然,这则寓言故事阐述的道理是“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面对”。

枭怎样做才算是“面对”呢?改变自己的叫声?发挥自己的特长——多抓田鼠,使乡人改变对它的厌恶?改变叫声当然是不可能的,只能选择第二种办法。

如果让大家联系现实生活来立意呢?乡人对枭的态度使枭的生活处境很糟糕,这可以象征人们生活中不利的处境。枭要“面对”.人类自然要“面对”。枭是改变不了自己的缺陷的,因为它的这一缺陷是与生俱来的,只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为人类多做有益的事,从而改变人类对它的厌恶。人类怎样对待自己不利的处境呢?只有如上所述,或者认识自己的毛病和不足,改掉它;或是想办法让自己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适应自己。这是此寓言故事的最佳立意。

现在,我们来试试立一个与众不同的意。人们在审视这则材料的时候,把注意力都放在“枭”的言行上和“鸠”的点拨上.对“乡人”厌恶枭的叫声这一现象没做分析。乡人为何厌恶枭鸣?只因叫声不悦耳,就说“枭叫有祸”,完全是迷信,是没有道理的。“枭”对这种无理“厌恶”完全可以不予理睬,只去做自己该做的事。还可以发挥想像,“枭”的叫声确实不好听.它用吉他等器乐来代替自己的歌声.让人们百听不厌。在这里,我们综合运用了发散思维和反弹琵琶的思维形式,使这则老材料赋有了新的内涵,为我们的作文“见解新颖”奠定了基础。

一则材料引发的感悟往往是多元的,而如果在立意时不假思索地选取,很可能会失之偏颇。

如何确定最佳立意?

1、必须从材料整体出发

只有对材料进行宏观上的理解、整体上的把握,才不会偏离主旨。阅读视野不应局限于一棵树木,而应该是整片树林。如果是多则材料,可以运用代入法进行验证,将初步确定的立意分别代入每则材料。

2、必须符合材料中隐含的情感倾向

材料的叙述中往往隐含着命题人的情感倾向,这是确定最佳立意的重要依据。可以通过抓评价性关键词的方式,挖掘出材料中隐含的情感倾向。

【典例引路】

围棋骁将刘小光曾经说过:“我觉得下棋,经常不是增加点东西,而是减少点东西。”正是他的减法,使他的状态一直颇佳,人生的道理大体也是这样,在人生的奋斗历程中,只有学会放弃一些东西,才能有所进步。

人生就像学算术,加法过后是减法。人生也需要做一些减法,减去心灵上的沉重负担,减去一些奢侈的欲望,减去没有价值的身外之物——热闹的生命里有许多不堪承受的东西,需要减法。所以人生做好减法,是很复杂高深的生存技巧和学问。

请以“生活中的减法”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在世事扰攘、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减法”体现了一种崭新的生活理念,它启发人们去思考生活的本源、本真意义。的确,生活就像一道数学公式,有加法,亦有减法。很多时候,我们不仅要做加法,更需要做好减法,这样生活才会变得简单,我们才会轻装前行,提高生命质量,提升生活品位,享有生活的纯粹高尚,领略生活的无限风光。多余的脂肪会压迫人的心脏,多余的金钱会拖累人的心灵,多余的想法会增加生命的负担。为此,若想活得健康、充实、潇洒、轻松、快乐,就要时常演习生活中的减法,舍弃生命中的多余,让生活中的不如意越来越少,在简单中找寻生活的快乐。

做好生活中的减法,是做人的一种智慧,是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淡然的人生态度。它体现了一个人的胸怀、品德和宽容的精神。生活是一种舍弃的艺术,有舍弃才有获得。善于舍弃生命中的杂念和多余,换来的必将是心智的清醒、心灵的净化、健康的体魄,这不正是人们追求的真谛吗?

从题目来看,“减法”是数术计算方法,“生活中的减法”是把数术中的计算方法用到生活中,认识生活、理解生活,表明生活态度。在审题过程中,应首先考虑从主观角度减去什么,如何在生活中运用减法。例如减少对名利金钱的追求;减少对物质生活的享受;减轻过重的生活负担;减少繁琐的生活环节等等。还可以从深层次分析减少和增加的辩证关系。例如,减少对子女过分的代劳,可以增强孩子的自理能力;减少对名誉、地位的追求,可以增加淡泊、朴实的生活情趣。

如果从客观角度思考,生活中也还存在减法,是一种客观的无法抗拒的法则。例如,每个人生命旅程的减少,每件事倒计时的临近,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等等,针对这些生活中的减少,我们如何对待,大有文章可做。

不要把“生活中的减法”理解为“生命的减法”或者是谈“生活中的减少”、“生活中的让步”、“生活中的忍让”等。“生活中的减法”是学会舍弃,减轻生活中的过重的负担,减少压力,让自己活得轻松愉快些。生活中有些事可为,有些事可不为。“生活中的减法”是一种生活理念,一种生活方法,是一种生活的哲学。减什么,怎么减,有哪些当减,哪些不当减;减的意义,减的好处等都可以在作文中阐述,可以展开多角度思维,辩证分析。

文体上记叙文、议论文都可以写,关键是要围绕提升生活品位,提高生活质量,丰富生活情趣,享有生活的纯粹高尚等等立意,文意就比较深刻。

【材料材料审题】

近年来高考语文命题更趋于公平、公正,就各地的作文题来看,已不是过去单一的话题作文,命题形式已趋于多样化,出现了图画类、文字类、寓意型等样的材料,由过去的不限文体趋向限制文体。一些作文材料,从某种角度来说,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要写好这类作文,审题是第一道“门槛”,它直接决定着作文的成败,但从写作实际来看,给材料议论文写作现状却不容乐观。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应有的切实有效的分析材料、提炼观点的方法。那么,如何才能准确、全面地理解材料的意思呢?下面就材料议论文审题,谈谈分析材料、提炼观点的方法。

一、单项材料

1、查原因

俗语“无因不成果”,是说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原因。我们一旦知其结果,只要顺藤摸瓜,层层推进,总能探求其原因。材料分析查原因法,就是根据结果去推求原因,在原因处立论,确立文章的观点。

[示例1]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到家,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道:“切错了!切错了!”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道:“爸爸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这是一则叙述性材料。事情的结果是小孩子切苹果发现了规则的五角星图案。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难道小孩真的不懂如何切苹果?不是,而是小孩有一颗好奇心。小孩的好奇心是发现果核而成无角星图案的原因。好奇心就是人们常说的创造性思维,稍作引申就能得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2、明关系

材料中人或事物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总是以一定的关系而依存,我们可以从分析他们间的关系入手而立论,看看他们是什么样的相互关系,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他们的正常关系是怎样的,不正常的关系又该怎么办。这样准确抓住了他们间的关系就能正确立论了。

[示例2]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

人们知道“三字信”以后,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中学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抒情等写法)

这则材料的中心内容就是三字信。材料中的人物关系是父与子的关系,其正常关系是骨肉关系、亲情关系,可是在儿子的三字信中,除了“钱”连接关系外,再也没有其他,甚或一两句问候语。说明儿子与父亲是一种不正常的关系,究其原因是儿子缺乏礼貌,缺乏孝敬心,缺乏对在乡下日夜操劳的父母的安慰。因此,以中学同学的身份给他写信就要劝导、教育他要懂得孝敬父母。若不从此入手,就会在“花销紧”要节约上大做文章,而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

3、抓关键

提供的材料总是有一个中心,为了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就能把握材料的精髓,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论。

[示例3]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清江盈科《雪涛小说》)

这则文言材料中“其人自护所短”便是关键句,这一关键句意在告诉人们“自护所短”是要不得的,因此可以教容易地得出结论:不可自护所短。若抓不住这一关键句而赞颂北人不同凡响的壮举就不足为怪了。

4、辨是非

命题者在提供材料时,时而在其中将自己的褒贬爱憎的感情或明或暗地体现出来,这就是材料的是非倾向性,对此不可视而不见。辨明材料中的倾向性,可以判断自己提炼的观点是否正确。

[示例4]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徒趋之若骛。他们提出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这则材料的倾向性非常强。材料称想接上断臂的人为“好事之徒”,称他们的行为是“趋之若骛”,“好事之徒”“趋之若骛”贬斥之情溢于言表,也就是材料中对想接上断臂这种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好事之徒”的做法实质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人。据此,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要有独特的美(从断臂维纳斯的角度);②要顺其自然,不必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与人(从好事者的角度)。显而易见,如不顾材料中的倾向性而提炼“攻关不怕难”,“只要坚持就能成功”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以上仅仅是分析单项文字材料提炼观点的四中方法,结合具体材料分析还可以总结出其他方法。同时,在分析材料提炼观点时,可以采用几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得出多个符合材料内容的观点。

二、多项材料

1、同中求异

相同的材料,从他们的相同点出发可以提炼观点,但往往缺乏深度,如果我们从相同的材料中寻求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就能挖掘深度,得出有份量的结论。

[示例5]①马克思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②恩格斯21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③列宁17岁就开始革命活动。④毛泽东26岁主编《湘江评论》。⑤徐特立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以上五个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都有所成就,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论,观点就缺乏深度了。进一步分析材料会发现①—④还有一个共同点,即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讲徐特立48岁苦学法语有所成,年龄特点与前四位伟人不同。根据这个不同点可以立论:年青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是,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异中求同

相异的事物,有时是形异而实质相同的,因此,对于多项材料,我们可以进行分析比较,寻找材料间的共同点,从共同点入手提炼观点。

[示例6]①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②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这两则材料,一则是说很少有人能走过搁在山涧上的木头,一则是说小李演讲面对黑压压的人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两则材料从形式上看是不相同的,但他们的结果都是一样——未能如愿以偿,究其原因都是胆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由这个共同点,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②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3、异中辨异

有些相异的材料,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分歧点,我们找出分歧点,从它们的分歧点处入手提炼观点。

[示例7]①俗话说:“一个巧皮匠,没有好鞋样;两个笨皮匠,商量出鞋样;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②俗话又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这则材料中的人物身份、事情、结果都不相同,但我们可以找出一些共同点:同样是3个人,同样是要做一见事。可是,为何同样是3个人却产生如此不同的结果呢?他们的分歧点在哪里呢?3个臭皮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做成了好鞋样,赛过了诸葛亮;3个和尚心也往一处想——要吃水,可是他们互相推委,不往一处使劲儿,3个和尚没水吃。可见他们的分歧在于是否齐心协力。抓住分歧点,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成功;②做什么事情都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4、互补叠加

有些材料性质是同一的,但各自并不全面,而是互为补充的,只有将它们叠加起来,才是科学合理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提炼出正确的观点。这就是互补叠加法。

[示例8]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这两则材料都是讲如何走好人生之路。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有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以上是多项材料提炼观点的一些最基本的方法。

综上所述,根据材料提炼观点,前提是要读懂材料,在此基础上,恰当地运用一种或几种分析方法,无疑是大有裨益。

三、审题步骤

具体来说,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可分为下面五步法:1、读材料;2、找角度;3、联现实;4、立论点;5、拟题目。

(一)、读材料

1、单一型(一则材料),可以根据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来把握中心。

一个赵国人牵了一匹马到集市上去卖,卖了三天,无人问津。他找到伯乐,要伯乐围着他的马转三圈,然后离开。离开时要三次回头看马。如果伯乐这样做,他付给伯乐一天的工钱。伯乐照着赵国人的话做了,马很快卖掉了,而且马价提高了十倍。

批判角度:1、可以从卖马人的角度立意抨击不择手段害人谋利的行为;2、也可以从伯乐的角度立意,批评名人为劣质产品作广告的错误行为;3、还可以从买马者的角度立意,指出盲从的后果。

反面立论:(人褒我贬,人批我赞„„)如从卖马人角度:推销也要讲技巧。(酒香也怕巷子深)

2、正反对比型,则应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概括;但中心往往侧重表现在正面材料上,反面材料只起到对比、衬托的作用。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三个和尚没水吃是因为不团结、不齐心;三个皮匠能顶诸葛亮是因为齐心协力。正反对比,中心明显: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如果只从正面材料入手,把中心理解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显然属于盲人摸象。

3、正面列举型,分析这类材料,应找到所列人、事、物的共同点,据此确定中心。

蚕食桑,而所吐者丝也,非桑也;

蜂采花,而所酿者蜜也,非花也。

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

 ——清·袁枚

这里列举的两类事物,共同点都是善吃——吸收、消化、创新;再参考后一句提示,材料的中心应该是“在学习上,只有广泛地获取知识,并体会理解,才能学有所得,有所创新。”

4、反面列举型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这两个成语的共同点都是从反面揭示“小”与“大”的辩证关系,材料的中心应是:如不注意纠正小毛病,就会铸成大错,造成重大损失。

5、寓言故事型的材料。

麻雀说燕子

是怕冷的懦夫

燕子说黄鹂

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

黄鹂说百灵

声音悦耳动机不纯

百灵说最无原则的

要算那鹦鹉

鹦鹉说喜鹊

生就一副奴颜媚骨

喜鹊说苍鹰好高骛远

苍鹰说麻雀寸光鼠目

根据《鸟的评说》,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议论,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材料字面上的含义是:大家都揭别人的短处。———七种鸟不能正确地对待别人的优点。对别人的优点,不是采取充分肯定、虚心学习的态度,而是采取污蔑攻击的态度。这种态度,于己于国都是有害的。因此从材料中可提炼的观点、角度不外乎“要看到别人的长处”、“不以一眚掩大德”、“嫉妒心”等有限的几个方面,出此之外就属跑题。

相关参考

专家展望2013年高考作文及备考指导

熟练掌握材料作文基本“流程”高考的命题宗旨是“稳中求变”,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因此,材料作文依然是2013年乃至此后一段时间的主打作文题型,考生应对此有足够的重视,应熟练掌握材料作文的基本“流程”与操作技法...

备考2013年高考半命题作文专家精典指导

半命题作文就是指命题者只提供一个不完整的作文题,由考生将题目缺略的部分自行补充完整后再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半命题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

高考专家指导:2013高考作文备考建议

2012年高考之后,一些考生变得不会写作文了,有的考生自己觉得写得作文很好,就是学校老师给的分数不高,现实中多数考生作文质量也一般,也许一些传统的写作方式不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变,但是随着高考命题改革,阅卷...

备考2014年高考作文专家指导系统: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2014年高考作文备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现在的高考作文命题,材料作文一统天下。有人认为,新材料作文是开放性命题,角度多多,从哪一个角度写作都行,没有必要再苦苦地训练审题立意。其实不然,审题立意是理解材料...

备考2013年高考议论文写作专题指导之提炼中心论点

教学目标:1、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知识2、学习提炼中心论点的方法3、学会在写作中运用教学难点:学习提炼中心论点的方法教学重点:学会在写作中运用一、了解议论文1、议论文的概念: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

备考2013高考作文复习专家指导之结构创新

2013高考作文复习之结构创新高考作文的结构创新文章的结构就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建筑学讲究结构的完美,作文也是如此。完整是对文章结构的一般要求,严谨是对文章结构的更高要求,创新则需要在结构完整、严...

2013年高考记叙文写作专家指导:意在笔先 为文之要

...文的潜力。北京大学的刘锡庆先生甚至“主张中学生少作议论文”,因为“人在十八岁以前思想不成熟,逻辑思维很难发展到缜密严谨的程度,他对社会的认识也不深刻”。从高考阅卷反馈的情况看,记叙文获得高分的比例远高...

2013年备考高考模拟材料作文“谭木匠”优秀作文专家指导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谭木匠”是全国知名的木梳品牌,它的创始人谭传华创业时把产品易虫蛀、易折断等缺点刻写在木梳上,这却让消费者看到了梳子天然绿色的优点,“谭木匠”品牌成功走向市场。谭传华秉持“我...

备考2014年高考作文专家指导系列:高考议论文对论据要学会分析

考场上,考生选用最多的文体是议论文,写议论文使用最多的是例证法。然而,问题恰恰出在这个环节上:多数考生多是罗列事例,结果所写的作文有例无析。与此相对应的是阅卷老师评卷的关注点,除开头与结尾外,对议论文...

备考2014年高考作文专家指导系列:高考作文结构要有梯度、有变化

...逐层深入、层层递进,深刻性不足,流于平淡;尤其在写议论文中只会使用简单的“总—分—总”结构,在“分”的部分又多选用“平行结构”,较少用到对比结构和递进结构。阅卷老师大声疾呼:多写一些有层次、有梯度、有...

备考2013年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满分作文模式指导

第一步:审题,确定写作的重点与范围(一)话题作文的审题话题作文一般由“引入性材料+阐释性话语+话题核心词+写作要求”构成。“材料”主要用来引出话题,同时对话题的走向起导向和提示作用;“提示语”主要是启发审题...

专家指导2013年高考议论文论据材料的加工运用

...端,不会多角度、全面地思考。下面,结合实例谈谈高考议论文材料加

备考2014年高考作文专家专题讲解:议论文写作思路的拓展

议论文的写作思路,是议论文写作过程中思维运行的轨道。如果不懂得开拓思路,就会“山穷水尽疑无路”,写作议论文“冰泉冷涩弦凝绝”;如果善于拓展思路,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写起议论文“间关莺语花底滑”。那...

备考2014年高考作文专家专题讲解: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训练

高考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训练(一)——并列式对于未来的思考(第一篇)未来,一个遥远的世界;未来,一个神秘的地方;未来,一种无穷的魅力。古往今来,世事变幻,社会在发展,历史在演进,未来,永远值得人们去思考...

专家指导秘籍:2013年高考议论文例证法训练指导

一、例证法──列出观点后举出具体实例一一明确论据选择的要求。首先论据要为论点而设,要确实能证明观点。每个材料它最能证明的那一“点”是什么,这最应是我们思考研究的。其次论据要准确可靠,文章所用论据,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