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

Posted

篇首语:世间事飘忽不定者多,万事随心,随不了心便随缘,随不了缘便随时势。本文为你选取作文备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1、备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1)

备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

6、柏林墙的碎片7、拜谒高原8、拜谒人生9、故乡的野菜10、冰灯

柏林墙的碎片①

刘小枫

(1)柏林墙上曾有过一种文化,如今这种文化变成了碎片。

(2)自从民主德国的一些公民在柏林墙东侧掘开了几个大口,让东西柏林人自由往来,柏林墙开始变成历史的废墟。在柏林墙的西侧上面,有用油料涂满的图画和语言,一些地方甚至层层重叠,不断更新创作。如今,人们带着欢庆的心情涌向柏林墙,用铁锤和铁砧在墙上敲下几块碎片,作为历史遗留的纪念品珍藏起来。谁知道这些带有各色油彩的碎片在几十年或几百年以后会值多少钱呢?如今,巴掌大的一块碎片售价已高达十个西德马克。此外,用小小的碎片做成的精致耳环和胸针,已在柏林墙前出售。对柏林人来说,这似乎是今年最佳的圣诞礼品。不难想见,用柏林墙的碎片做成的艺术品种类会日益繁多。

(3)然而,我在著名的布兰登堡门的柏林墙西侧,见到一篇写在大木板上的优美散文。上面的文字告诫人们:“柏林墙被掘开了,但是,这并没有伴随着胜利的欢歌,只有沉重的记忆带来的苦涩思索。”难道人们一定要用种种政治意识把人类敲击成碎片?难道只是在政治领域才会有一座座柏林墙?难道这个世界上筑起的高墙要永远存在下去?

(4)令人深思的是,把人在地理上、生理上、心理上隔绝开的柏林墙,却是由主张整个人类拥有解放和幸福的政治理想构筑起来的。柏林墙文化是人类之耻辱的符号,值得庆幸的是,如今它已经变成了碎片。柏林墙的碎片亦是人类之耻辱的记忆符号,它不知与多少活生生的人的肉体和精神碎片掺合在一起。作为一种艺术品,柏林墙的碎片也许是非常独特的;而作为一种文化,这一现象绝不只具有讽刺意味,它意指的或蕴藏着的绝不是人类的欢悦,而是人类永远洗刷不净的污秽和永远消退不去的悲哀。

(5)柏林墙绝不是一种仅在德国才有的现象,它不过是在世界上处处存在着的各种隔绝人身、诋毁人身的有形和无形的凝聚。柏林墙是用钢筋和水泥铸成的,这意味着现代技术可以生成隔绝人身、诋毁人身的墙的原材料。墙在这个现代世界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不管是这个世界还是我们自己,都是碎片——涂有各色油料的碎片。柏林墙作为一个普通的象征绝不只具有政治意味。

(6)惟一能穿透那隔绝、诋毁人身的墙的是爱。然而,令人悲哀的是,如今爱本身也成了碎片,甚至也经常成为一种墙。人的爱不是神的爱。一旦人的爱与那自我牺牲的上帝之爱相分离,就必然变成碎片。这难道不是我们的现实?

(7)我也来到柏林墙前,用铁锤敲下了几块碎片,把它们收藏起来。对我来说,我收藏的不仅是柏林墙本身,更是这个世界本身,这个时代本身,还有我们自己。

(选自《这一代人的怕和爱》,有改动)

「注」①1949年,美国拉拢加拿大、英国、法国等国成立了针对苏联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苏联和东欧七国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美苏两极格局形成。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各自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首都柏林也同样分裂为东、西两部分。随着冷战的加剧,1961年,民主德国政府沿西柏林四周筑起了一条长近一百七十千米,由水泥墙、铁丝网和瞭望塔组成的封锁线,用以阻止居民外流和西方势力的渗透。这条封锁线被称为“柏林墙”,它成为德国分裂的标志。

18.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本文题为“柏林墙的碎片”,文中写了墙的碎片、世界的碎片、人类的碎片以及爱的碎片等,虽然它们形态不同,但其实质都是一种隔绝。

B.文中说现代技术可以生成隔绝人身、诋毁人身的原材料,含有作者对现代世界工业文明辛辣的讽刺;表达不但通俗易懂,而且生动形象。

C.在本文作者看来,世间虽然并不缺乏爱,但是如果人类的爱缺乏自我牺牲的精神,就有可能变得偏执、狭隘,从而成为另一种形态的墙。

D.本文围绕着柏林墙移步换景,以游踪为线索串起全文,层层深入地阐发自己的观点;同时,前后行文多有照应,脉络清晰,思路颇为严谨。

E.本文虽是对历史的反思,但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对现实的审察。其内涵与哲学家赵鑫珊《人是什么》中所阐发的“把握现实”是一致的。

19.文章开篇说“柏林墙上曾有过一种文化”,就全文来看,这里的“文化”指什么?(2分)

20.①文章第(2)段用了不少笔墨写“人们带着欢庆的心情珍藏柏林墙的碎片”,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

②文章第(3)段末尾作者用了3个由“难道”引导的句子,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

21.作者在文中说“墙在这个现代世界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试就这里所说的“墙”,另举本文之外的典型例子谈谈你个人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

18.A、C

19.把人在地理上、生理上、心理上隔绝开的柏林墙,却是由主张整个人类拥有解放和幸福的政治理想构筑起来的。

20.①第(2)段中写人们的“欢庆珍藏”,目的有二:a由“欢庆的心情”导出下文“沉重的记忆带来的苦涩思索”,为表现主题引线;b由人们因碎片的经济价值而珍藏,引出下文作者因碎片的人文价值(或历史价值)而收藏,为表现主题引线。②第(3)段末尾的3个“难道”,作用有两个。第一,修辞作用:a作者运用反问,把对柏林墙、对各种隔绝人们身心的高墙的质疑、怨恨表达得更加鲜明,激起读者的共鸣,令人深思与回味;b作者运用排比,把对柏林墙、对各种隔绝人们身心的高墙的质疑、怨恨表现得很有气势,富于感染力,并且层层深入,条理清晰,富于说服力。第二,结构作用:承上启下,由大木板上的散文中的告诫语引出对“政治意识的墙”“其他领域的墙”“如何消除种种高墙”等问题的思考,并以这三个问题总括下文。

21.本题虽属开放性试题,但内容也有所限定:这里所说的“墙”,当指“现代世界”的“墙”,当指起阻隔作用的“墙”,当指需要通过我们的努力去消除的“墙”。符合上述三点要求才算符合文意与题意,如巴以争端、南北朝鲜、两岸关系、民族团结、邻里和睦、人际交往等问题均符合选材的要求。

 拜谒高原

①我对西藏不陌生,尽管从未踏足那片高原,却在不少电视片中领略过它迷人的雪域风光。

②雪山、朝圣者、无边无际的藏北高原、滚滚的牦牛群、酥油茶和糌粑„„西藏在我心中永远站立在亘古的静止中,离现代社会那样遥远。

③我执拗地认为高原在等待我,终于,一个好时节,我向着高原行去。只是我不是一个孤独的不知路在何方的旅人,我们有一支队伍,有一台大客车、充足的氧气瓶,有医生和数位经验丰富的“老西藏”,东道主为我们这行人选择了一个绝佳的旅行路线:由格尔木踏上千里青藏线。

④高原就这样迎面扑来了。

⑤此时,我就在这片高原上。

⑥当客车在兵站短暂地小憩时,我终于将双足立于高原之上,高原却在刹那间击溃了我,我成了这一行“高原反应”最严重者之一。心跳过速,头痛欲裂,呼吸艰难,简直到了需人搀扶才能站稳的地步。那真是一种无法躲藏的痛苦,在这无限广袤之中,你逃不掉,跳不开。高原真的贯穿了你的身心,强迫你面对它,拜谒它,让你承认自己的渺小。我展目凝视着,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确有一种难以言传的美丽,再配上纯净的湖蓝色的天穹和低低悬浮的白绵羊似的云彩,那份诗意的画面无与伦比。这里有一个优美的名字:可可西里草原,缓缓的是楚玛尔河。我记得我就这么站立了很久,阳光跳跃着强烈的色泽,刚硬湛蓝的高原之风吹来掠去。除了风的声音,一切是那样宁静,但是,不!你的目光四处触摸着,心中会突然撞进一个感觉:高原其实不静,它在腾动,它是活生生的。看了那连绵起伏的山脉,你会感到那巨大的生命的表情,山群裸着自己粗砺的骨骼,并且都是一副俯冲升腾的雄姿,一块块山岩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那些著名的山脉:喜马拉雅、昆仑、唐古拉、冈底斯仍在生长着。然而,天空却不容许它们再向上冲了,你还能感到那美丽的蓝湖一样的天穹气压极低,这可恨的低气压造成了我剧烈的头痛,让我的身子摇摇晃晃的总想仆倒。但我知道天空实际上压制的是高原。在地球的这一隅,蓝天在与高原抗衡着,天在按压着山,山一步步拱出天。

⑦当你在内地生活久了,目睹一条条清澈河流被工业废水污染,一片片森林被砍伐殆尽,人类入侵所有海洋使得鲸鱼们涌到海滩自杀„„当你听到耕地以惊人的速度沙漠化,许多物种永远消失,你绝望透顶,你觉得自然是如此脆弱,人类世界这样轻易地就摧毁它占有它,地球毫无希望了。这时,你走上青藏高原,就会获得一份崭新的感觉,那高原以它自己独有的方式隆升着,它博大、莽苍、遒劲,什么也奈何不了,人类的侵占意识开拓意识只能贴近它,却不能征服它。我知道高原上有许多城市,但更多的是地貌原始的广阔土地和一座座人类难以逾越的雪山。

⑧高原之上,人的形体渺小而微不足道,但是人却能够从心底蔓延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种博大的精神和情怀。

35.(1)在第⑥段中,作者写道“那真是一种无法躲藏的痛苦”,为什么说“这种痛苦无法躲藏”?(2分)

(2)在第⑦段中,作者写道:“这时,你走上青藏高原就会获得一份崭新的感觉。”这份“崭新的感觉”是什么?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2分)

36.作者在第⑥段中写道:“高原真的贯穿了你的身心。”那么,高原贯穿身心的是什么?根据文意分三点概括。(6分)

答:(1)

(2)

(3)

37.根据文意,简要回答文章第⑧段中“人却能够从心底蔓延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种博大的精神和情怀”的含义是什么。(4分)

38.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以“拜谒高原”为题,意在表明对雪域高原的向往和仰慕之情。

B.文章以“我”对高原从仰慕对畏惧的情感变化为线索,逐层深入地揭示了高原给予人的种种启示。

C.文中描写了青藏高原的雄姿和美景,为下文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反思作了铺垫。

D.文章第⑥段结尾句“在地球的这一隅,蓝天在与高原抗衡着,天在按压着山,山一步步拱出天”,意在表现高原顽强向上、敢于斗争的精神。

E.作者多次采用拟人手法,不仅使高原形象更加鲜明,而且也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

参考答案

35.(1)因为人进入高原,常常产生高原反应;因为高原强迫你面对它,拜谒它,让你承认自己的渺小。

(2)概括为“高原以它自己独有的方式存在着”,“人类只能贴近它,却不能征服它”。

36.(1)高原的无限广袤;(2)高原的美丽宁静;(3)高原的腾动、有生命力。

37.人应该尊重自然,崇尚自然,亲近自然,关怀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38.B、D(B项“从仰慕到畏惧”的判断有误;D项“表现高原顽强向上、敢于斗争的精神”表述不当。)

拜谒人生(节选)

林希

我们生于民族危亡的艰难时刻,“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过早地刺痛了我们幼小的心灵,那时我只有四五岁,在我陪哥哥到他们学校去的时候,哥哥就曾指着那时在校园上空随风抖动的旗帜,告诉我说,这不是我们中国的旗帜。中国,中国,我们是在沦陷的日子里,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的。那时我们就已经知道,天赋我们是一个中国人,但要做一个中国人,却要我们为此付出一切。

堂堂正正地做一个中国人,使我们过早地建树起了最高的人生追求。每到黄昏时刻,我们早早地关上院门,这时我们一起立在老祖父长长的书案前,一笔一划地在他的指点下学习书法。横要平,竖要直,这就是我们对于中国字和对于中国人的全部知识。那时我很小,我是站在小凳儿上,才能把手臂抬到书案上握笔写字的,字写得不像个样子,但我心里非常骄傲,因为我知道,我在写中国字,我是一个中国人。

老祖父的书案很高,站在小板凳上,身子要立很得很直很直,初站到板凳上,还有一点骄傲,觉得自己能和哥哥一起读书写字,也是老祖父对自己的一种宠爱。但没过多久时间,小板凳就变得不那么可爱了,立直着的双腿开始发酸,挺直着的胸背也感到微微作疼。但老祖父还是在一旁看着,极是严格地指指点点,墨没有蘸满,笔没有握牢,身子没有立直,头没有抬正,而且只许服从,不允许争辩,就这样陪着哥哥一起作完功课。当我们离开书案时,虽然感到有点劳累,但心里感到极是充实。

当然,这不仅仅是一种家长的挑剔,这是一种对于人的尊严的启蒙,做人,就要时时挺直着胸背,做人就要高高地抬起头颅。中国孩子的启蒙教育,就是这样对于人生的敬仰。

就是从这时开始,我们怀着敬畏之心,走进了自己的人生。

做人,绝不仅仅是一种天赋的

权利,而做一个中国人,绝不仅仅是黄皮肤的黑眼睛,最最重要的,还是中国人庄严的人生选择。

至今我记得那幕景象,一位近亲,于沦陷期间因一时的得意而不可一世。一天,在他到我家来的时候,我看到老祖父对他的鄙视和冷漠,老祖父甚至不让我们去和他打招呼,只一个人冷冷地和他对坐着,一言不发,一直坐到他无趣地走出我家的院门,老祖父也仍然没有和他说一句话。直到把这位不速之客送走,关上院门,老祖父才把我们招到他的书房里来,对我们讲,什么是中国人心中的荣华富贵。

我很小,我不懂得太深的道理,但那时家庭一时的贫穷,却使我心中有一种安全感,特殊的价值观念,中国人总是把财富和财富主人的品德连在一起评价。“肥马轻裘”四个字中,含有社会批判的内容在。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财富观,从小就深深地印记在了我的心里。

历史因其公正,而对许多人就变得无情。当异族入侵者被中国人民赶出我们神圣的土地之后,那些背叛过父老乡亲的人,受到了社会的惩处,这种惩处不仅仅是法律的追究,更严厉的惩处,却是全社会的歧视和谴责。

仍然是那们曾经显赫一时的近亲,在他又到我们家来恳求宽恕的时候,老祖父把他拒在了门外,我看到了那凄切的景象,一个落魄的人,立在瑟瑟的秋风里,每一个人都向他投来岐视的目光。因为他把人生当作赌博,而这场赌博中,他输掉的是自己。荣华富贵是短暂的,尊严是永恒的。

(原载《新华文摘》总第224期)

18.开篇说“过早地刺痛了我们幼小的心灵”,联系文意,指的是什么?(3分)

答:

(不超过20个字)

19.作者对“长书案”、“小板凳”怀有怎样的感情?细写它们的作用是什么?(5分)

答:①(不超过10个字)

(不超过16个字)

20.文章勾勒了“一位近亲”人生的两幕,这两幕人生各是什么?(4分)

答:①

②(每答不超过10个字)

21.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右左的赏析短文。(15分)

①话说“老祖父”——简析《拜谒人生》中“老祖父”的形象。

②也谈《拜谒人生》中的细节——试析文中的一个细节及其表达的思想情感。

(标题可只用主标)

参考答案

18.民族危亡使人们很小就懂得了做人的尊严。

19.骄傲与敬畏的情感/见证了我如何学着开始建树人生

20.甘做汉奸不可一世/背叛祖国落魄下场

21.(1)示例

这篇散文着墨不多却笔蘸深情地刻画了一个文道传统、节操美好、憎爱分明的“老祖父”的形象。在“民族危亡的艰难的时刻”,一个身份普通但气节高岸的老人,始终坚守了“中国人庄严的人生选择”。

作者我的蒙师,“老祖父”从看似简单的书法入门教育做起,要求我们“横要平,竖要直”。由是,推广成做人要挺直着胸背、高抬起头颅。是“老祖父”教我“堂堂正正地做一个中国人”,让我明富贵、懂尊严,知道“对于人生的敬仰”。作为家族的长者,“老祖父”“鄙视和冷漠”在沦陷期,丧失民族气节而苟取富贵的“近亲”,并且永不“宽恕”。

作者以富含生活哲理意味的语言,诠释了这位可亲可敬的“老祖父”形象,尽管刻画简约,却血肉饱满,著意深刻。

(2)示例

手段高明的作者,他的笔下,总有最能表现思想感情的细节描写。

《拜谒人生》里生动传神的细节不少,颇有代表意味的是下面这个细节:“一个落魄的人,立在瑟瑟的秋风里,每一个人都向他投来歧视的目光。”

文章是讲究水到渠成的。在行文该收结的时候,作者让一个民族的败类“落魄”于秋风末路,他的确抓住了一个富有良多况味的细节,灌注感情,将卑微的人格撕裂。近乎白描的语言裹挟着岁月风霜雨雪,扑面而来,有着撼动人心的力量。在看似乎平淡的人生遭际里,作者以他丰沛的人生积淀来摹写人物,算是找到了描写的归宿感。如此精彩的细节描写,也使卒章显志的一句“荣华富贵是短暂的,尊严是永恒的”,在厚重之余,得以生动形象起来。

这样的细节描写讲究的是自然天成,不着痕迹呀!

故乡的野菜

周作人

①我的故乡不止一个,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只因钩于斯游于斯的关系,朝夕会面,遂成相识,正如乡村里的邻舍一样,虽然不是亲属,别后有时也要想念到他。我在浙东住过十几年,南京东京都住过六年,这都是我的故乡,现在住在北京,于是北京就成了我的家乡了。

②日前我的妻往西单市场买菜口来,说起有荠菜在那里卖着,我便想起浙东的事来。荠菜是浙东人春天常吃的野菜,乡间不必说,就是城里只要有后园的人家都可以随时采食,妇女小儿各拿一把剪刀一只“苗篮”,蹲在地上搜寻,是一种有趣味的游戏的工作。那时小孩们唱道:“荠菜马兰头,姊姊嫁在后门头。”后来马兰头有乡人拿来进城售卖了,但荠菜还是一种野菜,须得自家去采。关于荠菜向来颇有风雅的传说,不过这似乎以吴地为主。《西湖游览志》云:“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

相关参考

备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

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26-30)26、得寿山石默想27、冬景28、儿童如诗29、访钢琴演奏家傅聪30、访兰得寿山石默想小山美石的结晶,源于火焰的洗礼。瑰丽的寿山石,我细细打量它的通体,其神秘的纹理和不确切、不可捉摸的色...

备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

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51-55)51、《贾平凹书画集》自序52、笕记53、江南古镇54、江南蓑衣55、脚步声《贾平凹书画集》自序贾平凹⑴这一本书画集,书多画少,可以说是本书法集,收辑了近几年所写的一部分,但我却是从六岁...

备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

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41-45)41、孤独的普希金42、古村的雨43、古典之殇44、光阴45、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孤独的普希金肖复兴来上海许多次,没有去岳阳路看过一次普希金的铜像。忙或懒,都是托词,只能说对普希金缺乏虔诚...

备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

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31-35)31、废墟的辉煌32、干涸的鸿沟,历史的裂痕33、感动是一种养分34、感觉城市35、高山流水废墟的辉煌刘上洋真没有想过,在罗马,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废墟。我们乘车从一个叫美女城的小镇前往罗马...

备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

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36-40)36、高原,我的中国色37、告别三峡38、给生命配乐39、根的神韵40、巩乃斯的马高原,我的中国色乔良东亚细亚的腹地,一派空旷辽远,触目惊心的苍黄。连那条从巴颜喀拉的山岩间夺路而来的大河...

备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

1、《史记》的书生私见2、爱晚亭3、按时看日出的人4、熬药5、奥斯威辛的风《史记》的书生私见①我一生读书、教书、译书、著书,识字以来,除不得已外,70多年来,和书须臾不离。自称书生,当不为过。说来也难以自信,...

备考2014年高考作文借鉴阅读:写作主题指导与演练15题

一、写作主题“温暖感动”指导与演练1.身边的感动(2011·湖北仙桃四市)2.有温度的话语(2011·辽宁沈阳题一)3.以心灵温暖心灵(2011·吉林题一)4.温暖,就是那么简单(2011·浙江湖州)【难点攻坚】情感不是凭空而来,丰富...

2013届高三复习备考语文阅读材料之历史名人素材

2013届高三复习备考语文早读材料之人物素材蔺相如:身为门客,胆识超强。完璧归赵,智勇无双;渑池赴会,舌战群狼;位超廉颇,忍辱避让;国家为先,如海器量。伟哉蔺相如,千秋美名扬!刘和珍:你是真的猛士,“敢于...

学习计划小学作文200字

...我的寒假学习计划,一起来看看吧!1、天天做寒假功课语文、数学各两页。2、一天做一篇阅读练习。3、天天练两行字,抄一段课文。4、坚持天天读课外书,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每两天写一篇日记或作文,进步自己的写作...

2013届高三复习备考语文阅读材料之历史名人素材

四十二、岳飞精忠报国是他少年的志愿,从此踏上征途、他的"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写下千古绝唱《满江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何等地壮志凌云,"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如何地气吞山河、英...

备考2012年高考作文四字真金——“题、构、料、言”

高考作文方面送来了四字真金——“题、构、料、言”。在“题”上费思量,要诀:准确审题、巧妙拟题、快速入题、时时扣题。在“构”上细斟酌,构,即结构和构思。结构原则:对立比照;并列铺排;逻辑合理;构段灵活。...

精推备考2012年高考热点作文新题预测及点拨、点评

2012年高考作文新题预测1[新题绽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海潮汹涌澎湃,气势夺人,这是实际的“浪潮”;新生事物蓬勃兴旺,这是社会上的“浪潮”;人的感情如潮水起伏,这是“心潮”;走在时尚的最前沿...

最新备考2012年话题、材料作文100题

1、根据下述材料,按要求作文。老师问我:“教学楼的勤杂工叫什么名字?”我答不上来,尽管每天喝着他烧开的茶水,走过他清扫的楼道,甚至会漫不经心地将衣物丢放于他的斗室。老师说:“你该记住他的名字。人生如旅...

最新备考2012年话题、材料作文100题

1、根据下述材料,按要求作文。老师问我:“教学楼的勤杂工叫什么名字?”我答不上来,尽管每天喝着他烧开的茶水,走过他清扫的楼道,甚至会漫不经心地将衣物丢放于他的斗室。老师说:“你该记住他的名字。人生如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