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导高考满分作文优化运用素材“九绝招”

Posted

篇首语: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本文为你选取作文专家指导高考满分作文优化运用素材“九绝招”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1、专家指导高考满分作文优化运用素材“九绝招”(1)

专家指导高考满分作文优化运用素材“九绝招”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素材是文章的血肉。素材能否优化运用往往决定文章等级的高下。有相当一部分高中生在考场写作时不是记忆仓库里没素材,而是缺乏对素材的思考和发现,是有“货”不会用。下面介绍近两年高考满分作文优化运用素材的“九种绝招”。

一、凝缩

就是“挤干”素材中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水分”,或舍去细节而概述总体,或舍去总体而取一细节。这种“凝缩”就内容的涵盖面来说,可分为两大类:

1.典型凝缩如2007年陕西高考满分作文《请让我们“摔跤”吧!》中的一段:

前人由败而胜,由逆境而到胜利的顶峰者,往往不胜枚举。越王勾践可属一成功的范例。春秋之时,列国征伐不已,烽烟不断。孱弱的越国在勾践的带领下,与气势正盛的吴国交锋,结果损兵折将,臣服于吴国,勾践本人也充当了吴国的奴仆。这一跤对于越王来说,可谓沉痛不已。心怀大志的越王,数十年如一日,励精图治,卧薪尝胆,奋发进取,积蓄力量,在二十年的生死教训中,勾践没有温情的关照,没有舒适的环境,但雄心却在日益增长,宏图在不断扩展着,越国的金戈终于冲进了吴国的都城。假如没有那一场亡国的惨祸,勾践将如何,谁也难以预料,历史最终多添几个平庸的姓名而已。

这段文字中的典型举例的素材源于课文《勾践灭吴》。原文较长,聪明的小作者,紧扣话题“摔跤”,舍去了“勾践灭吴”中的许多“细节”,“凝缩”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典型凝缩”在文章中的作用往往是以一当十。

2.列举凝缩还是上述那篇满分作文,随后的文字是这样的:

不仅人如此,国家亦如此。反右倾、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一场场艰难险恶环境,中国人不知经历了多少的磨难和险阻,但这些都没有压垮中国人的脊梁,我们在奋斗中成长着,在困难中成熟着。直到今天,中国人已经可以坚强地站立起来了。

这里对反右倾、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等素材的运用,可谓惜墨如金,点到而已,文章内容简练而不简单,既有容量,又有力度。

如果说“典型凝缩”是“点”的话,那么“列举凝缩”就是“面”,点、面结合,能使文章内容既充分又简练,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二、扩展

有的小作者比较聪明,常常由一物,一景,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丝心绪的牵挂,一个喜悦的预感等,根据话题、主旨,遵循生活的内在规律,引发联想,或补充引申,或添枝加叶,丰富发展,使平淡无奇的事件变得光彩照人。如2007年山东考生满分作文《母亲手中的稻草绳》一文,便是作者根据话题“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的内涵,以“稻草绳”为线索,引发联想,补充引申,丰富发展,把眷眷的母爱和作者拳拳的感激之情串连起来。这里,稻草绳既是母亲爱的寄托,又是作者的象征,还是作者心中难以磨灭的记忆。

素材的扩展生发,常常遵循着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的思想轨迹。

三、量裁

就是量体裁衣,根据话题、主旨或内容的需要,从不同角度切入,使用同一素材,就像一块布料,剪裁师傅根据不同身材、不同需要,缝制出不同特色的服装。高考命题千变万化,但年年都有人利用同一则素材写出不同的优秀作文。如“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中“邰丽华”这则素材,在2007年河南省高考优秀作文《成长路上的跌倒》中被用来阐述苦难中的成长。

在2006年湖南卷满分作文《谈意气》中又被挖掘出“有意气”的精神品质,紧扣话题“意气”来叙述、分析、评价,有力的论证了“人有意气,才能压不垮,锤不弯,追求不泯,意志不衰”这一观点。点题语明确,素材与主题接榫自然。

以上两例告诉我们,“材不在多,会用则灵”,主旨不同,同一个素材,切入的角度也不同,组织和分析的方法也各有奥妙。其实,从2005年感动中国邰丽华的素材还可挖掘出“乐观”、“永恒”、“奇迹”、“坚韧”、“美丽”、“人生定位”、“战胜困难”、“逆境与成才”、“缺陷与完美”、“命运在自己手中”等内涵。只要你对所写的话题、命题、材料作文有全面、准确的理解,对文章主题有清楚、到位的把握,便可找到素材与主题的契合点,找到表述的角度和侧重点,便可自如地运用各种方法来叙述和分析素材:或借助关键词语句来引申,或借助合理想象、联想来拓展,或采用原始素材中的相关内容,加进自己的读解和感悟。

四、剪辑

如果说“量裁”是“一材多用”的话,那么“剪辑”则是“多材合用”,是把本质上相近或相似或有一定关联的几则素材,按照一定的话题或主旨组合在一起,能使文章丰厚而多彩,意蕴绵长。

如2007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怀想天空》分别以“一个人的天空”、“三个人的天空”、“一群人的天空”作为小标题,精心“剪辑”了丛飞、为救孩子而牺牲的父母、微尘这样三则素材,灵犀共启,层层推进,将“爱的天空”拓展到了极致。

再如2006年安徽高考优秀作文《青山寂寂水澌澌》中主体部分便是对屈原、陶潜、李白等经典素材的“剪辑”:利用三个诗意灵动的小标题,恰当地评价了屈原、陶潜、李白的一生,读懂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人格修养,段末点化主题。

虽然屈原、陶潜、李白三个人物是常见的,但是,作者并没有简单的“剪辑”,而是按照文章的主旨进行叙述和议论,很好地完成了一篇考场作文。五、巧借

就是活用经典素材的思路或技巧,让老树生新芽。这种技法不是偷懒,而是为了更好地创造;不是无奈,而是有意为之的奇思妙得。如2007年河南考生《少年中国说》便是以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为行文脉络,结合作文所给图画的寓意,写出了自己的《少年中国说》。这种旧瓶装新酒的文体形式,既让人感到亲切,又让人感到新颖。

六、独白

原指戏剧、电影中的角色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的话,这里指巧将素材中的第三人称改用为第一人称的自叙、自辩的写法。如2007年广东考生优秀作文《圣火的自白》,作者巧妙运用“奥运圣火”的素材,采用第一人称独白的方式来写,利用了自述文的叙述优势,把奥运圣火的曲折历史化为几个圣火传递的镜头,把奥运精神的传递通过圣火的独白表达出来,感情真挚,感染力强。2007年甘肃考生的满分作文《落红》也是采用的这种技法。

七、妙引

就是巧妙引用名言警句或俗语、谚语等。这种“妙引”因题而异,相机引用,能使文章峥嵘、高远、耐人寻味。如2007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诗意地生活》中的妙引:

理想。是第一层境界:“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是理想点燃星星之火,是理想洗去茫茫尘埃,是理想让我们一眼望断天涯,开始追寻之旅。„„奋斗。是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收获。是第三层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三段巧妙地把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人生三境界”作为文章的行文思路,恰到好处。“妙引”有明有暗,有详有略,古今中外,信手拈来,文采斐然,思想上比较深刻,整体上一气呵成,显得大气而老到。

八、引源

就是引入生活的活水源头,融入真挚情感。如2007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诗意地生活》通过叙述农村家庭平凡生活的小事表现家庭的和睦和温情,诠释生活的诗意,表达自己对诗意生活的理解和追求。文章写的是身边小事,表达的是真情实感,说者诚恳,读来亲切。人物的语言细腻真实,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画面彰显,诗意盈溢:“于是,无数个炊烟枭枭的时刻,我和妹妹就可以在毕毕剥剥声响的灶堂里看到奶奶通红的笑脸。特别是在冬日,爷爷烧火,奶奶做菜,我和妹妹则抢着依偎在爷爷身边取暖。一串串欢声笑语随着炊烟升上天空,诉说着冬日的温暖。”

处处留心皆语文,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生活的溪流,一旦撞上礁石,就会激起令人心动的浪花,中学生应当善于捕捉这种“浪花”。“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高考作文题无论怎样设计,都不会逾越我们的生活圈子和生活经历。

九、兼用

是指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技法的综合运用。如上述河南考生《少年中国说》一文,就活用素材的思路、技巧来说,是“巧借”;而文中那段对“一路跌倒一路向前”的少年李肇星的概述,却又是“凝缩”。再如上述2007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怀想天空》主体部分的技法是“剪辑”,剪辑中的经典素材“丛飞”、“父母”、“微尘”又是源于同学们所熟悉的“源头活水”,从这个角度说又是“引源”。可以预见,2008年,肯定还会有人巧妙地利用这一素材“量裁”出不同风格的满分作文。

值得注意的是,“九种技法”在使用时都必须紧扣话题,紧扣主旨,深入进行挖掘。“挖掘”可以是议论总结式的。如上述高考满分作文《请让我们“摔跤”吧!》在“浓缩”之后是这样挖掘的:“从古代到现代,我们的前辈都没有在困难面前退却过,安逸、温馨的环境虽然可以为我们撑起巨大的保护伞,但漫漫人生征途,不是仅仅用爱就能解决问题的,我们需要不失时机去锻炼自己。中国未来要靠我们青年去支撑,每当我们稍有闪失,家长、学校、社会都高度紧张,万般焦急。其实,摔跤只不过是人生中的一个小小的插曲。”也可是抒情拓展性的,如上述高考满分作文《圣火的自白》是在“自白”的基础上进行拓展的:“我期待着,下一次再次醒来。这将是我所经历最长的一次传递,一双双黄的、白的、黑的、棕的手臂将我带到每一个角落,甚至世界屋脊,地球之巅!我期待着东方的神奇与全世界在传递中交流碰撞、融合并丛生。”这里从历史拓展到现实。

相关参考

2013高考作文课本内素材生发与运用及专家指导

2013高考作文课内素材生发与运用一、课内素材在在写作中的运用(一)第一节课文素材与考场作文的高速对接1.源头活水汩汩出——写作素材的回归挖掘同学们“全日制”地待在学校里,泡在课本中,而课本是古今中外思想精英...

巧摘妙撷增秀添色——合理运用教材素材写满分高考作文

作文讲究厚积薄发,没有素材的积累,即使掌握了写作的技巧也难登锦绣文章的殿堂。素材积累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源于生活,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二是源于传媒,优秀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闪烁着时代的光...

2015年高考作文系统写作指导——课本素材积累与运用

高中语文课本中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学案一、解说:议论文写作素材的缺乏一直是困扰广大高中生的一个难题。很多同学平时花大力气死记硬背的一些素材,临到考试又都忘得差不多了,即使记起一些,也是零零碎碎,不够完...

高考作文素材运用专家破解七种审题技巧实例

高考作文素材运用专家破解七种审题技巧实例 技巧1:关键词句入手法。对题目中关键词句的寓意的理解,有助于更好地审题立意。命题作文,所命之题就是审题的关键,立意的关键。材料作文为突出中心,会在材料中设置...

2012年专家指导高考满分作文36计之22:形象丰满,个性鲜明——怎样丰富

形象丰满,是针对叙事类文章的人物形象塑造提出的,它要求考生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人物形象,反映其性格特征,展示其内心世界,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呼之欲出。那么,怎样在考场中迅速达到形象...

专家指导巧用素材四法仿写满分作文

高考作文不许抄袭,这是高压线,但翻阅近年来出现的高考满分作文,不少文章中的素材往往给人以似曾相识之感。由于作者有了化用素材的机智,且又用得恰到好处,文章反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而这些素材与阅卷老师的心理...

高考作文素材展示多维解读运用指导及适应话题十则

一、“人民罚单”凸显公车监管缺失【素材展示】2013年1月3日,湖南长沙网友刘先生在一辆涉嫌违章停车的警车上拍到一张手写“违法行为告知单”的纸条,这张纸条模仿交通部门开具的罚单格式,该纸条随即受到热捧,被网友...

备考2013年高考作文最新经典素材及运用指导

劝善我们曾试图去改变别人,后来发觉都是徒劳无功。明明带着好意,结果反而造成伤害,甚至反目成仇。为什么人总是听不进善意的劝告?劝的人和劝的对象,双方都要负责任。劝的人,往往站在道德高点,一副审判官的气派...

2014高考作文素材库名人名胜类运用专家点拨及适用话题

言语类(一)名人名言:1.三峡传何处,双崖壮此门。入天犹石色,穿水忽云根。猱玃须髯古,蛟龙窟宅尊。羲和冬驭近,愁畏日车翻。——杜甫《瞿塘两崖》2.巴蜀愁谁语,吴门兴杳然。九江春草外,三峡暮帆前。厌就成都卜,休...

2019高考满分写景抒情作文怎么写,高考满分作文素材

高考满分作文中有许多精彩的景物描写,或描写逼真,可知可感;或抓住特征,精心描述,让景随情出,情因景生;或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让景物摇曳多姿。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2019高考满分写景抒情作文怎么写,欢迎...

专家指导你如何巧用高考高分作文素材四法

高考高分作文巧用素材四法高考作文不许抄袭,这是高压线,但翻阅近年来出现的高考满分作文,不少文章中的素材往往给人以似曾相识之感。由于作者有了化用素材的机智,且又用得恰到好处,文章反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而...

2012年专家指导高考满分作文36计之20:揭下面纱,显露真容——怎样深刻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发展等级作文的要求之一。怎样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呢?1.探究并揭示现象存在的背景。在自然的存在的生活背景中找到必然的合理性。我们还可以用提供背景的方法,凸现事物...

2012年专家指导高考满分作文36计之31:悬念设疑,误会兴波——怎样创新

悬念和误会,是叙事类文章经常使用的艺术性的构思方法,用得好,能使情节曲折多变,引人入胜,饶有趣味。1.悬念。悬念是作者在作品的某一部分故意设置疑团,引起读者对人物命运、矛盾冲突的关注,使其产生急切期待...

高考作文素材怎么运用

...文章之后就成为“题材”,构成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材料。高考作文素材怎么运用?请参考!高考作文素材怎么运用积累写作素材,做好高考作文的冲刺准备,十分必要。如何将自己在平时阅读中摘抄的素材科学地运用到考场作文...

关于湖南高考作文素材运用示例

关于湖南高考作文素材运用示例近几年湖南高考作文命题,从内容上看发生三次转变:第一次是以“家庭教育”“跑的体验”为话题的关注中学生成长的内容;第二次是以“谈意气”为题的以关注社会为主的内容;第三次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