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2年高考热点作文之:“发现的眼睛”
Posted
篇首语: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本文为你选取作文备考2012年高考热点作文之:“发现的眼睛”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备考2012年高考热点作文之:“发现的眼睛”
命题作文“发现的眼睛”写作引导及例文评析
请以“发现的眼睛”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写作引导】
题目的关键词不在“眼睛”,而在“发现”。眼睛是生理器官,只是发现的物质条件,而且不是唯一的条件,而发现则关乎人的情感、情趣、思想等等,是人的内在心灵的活动。发现对一个人来说,意义十分重大。生活的美需要发现,生活的善需要发现,生活的真也需要发现;一切的奇迹都需要发现,一切的创造发明都从发现开始,人的成长、成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发现,就连写好一篇文章也与发现关系密切。把握题目的关键所在,认识发现的的意义是我们写好这一文题的必要前提。
“发现”与“发明”不能画等号。发现的东西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已存在的,只是别人尚未看到,而你经过研究、探索或通过心灵的感受看到了;发明的对象则是全新的事物或方法,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先前所没有的。鲁班看到划伤人的手指的草叶是呈齿状的,这是发现;瓦特看到水开了顶起壶盖是水汽,这时发现。而鲁班做成了锯子,这是发明;瓦特制造了蒸汽机,这也是发明。写作此文,不能将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彼此偷换。
发现,涉及的面很广,写作时不能狭解,只是认为看到外在的东西,而忽略了内在的东西。有人可能由“发现”立马想到雕塑家罗丹的那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于是认为“发现”仅仅与“美”相联系,其实这也是狭解了题目。作文立意的深浅,就在于对“发现”理解的深浅。
题目在选材、文体、结构上的潜限制是很小的,写作者可以更自由地发挥,选择自己熟悉的、有表现力的材料,选择自己喜欢的文体,运用巧妙的结构方式,写出规范而又有创新的文章。
【作文示例】
发现的眼睛
世界是多姿多彩的,生活是丰富多样的,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发现怡人的风景、心灵的感动和科学的真理。那么,你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吗?我们如何才能有所发现呢?
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你看,同样的落木萧萧的秋天,有人发出万物苍凉的感慨,而鲁迅先生的笔下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就连枯黄的秋草也若“铜丝”一般“光泽照人”;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士徘徊在皎月之下,开怀畅饮,吐几缕豪气,而李白偏独有情调地发现了“对影成三人”的意境。不是自然偏爱他们,而是他们拥有一颗发现美的慧心。
行立于同一个世界,为什么有人就不能发现别样的风景呢?关键在于没有一颗发现的心。虽然风景还是那个风景,有发现之心的人尝试换一个角度,尽可能地去探索,去驰骋美的想像,得到的一定就是一个缤纷美妙的世界。
发现美是为了感受生活,而生活还要靠那些大大小小的感动来充实。你又发现了多少生活的动人细节与生命的至真至诚呢?前不久在湖北省举行的美术联考,一个火锅,一桌配菜却令“90”后考生们傻了眼。这些学生们虽然吃惯了父母烹制的美味佳肴,但是平时从未上过菜市进过厨房,面对这些熟悉的陌生物,一个个画得十分生硬。可以想见,有多少中学生为父母辛苦操劳家务而感动过。人生的感动不一定要轰轰烈烈,哪怕是递上来的一杯热茶也足以让我们醉得唯美,只要你发现了这杯中蕴藏的款款情意。
生活因发现而美好,科学也因发现而进步。教堂里那盏随风摇曳的吊灯,让伽利略发现了单摆定律;一只带帝的苹果从树上落下,让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挂在墙上的一幅地图,让魏格纳发现了“大陆漂移假说”„„可见,我们身边的微小事物往往都蕴藏着天大的玄机,有待于我们用一双发现的眼睛去辨识它。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许多科学的奥秘都会被我们揭开。
美就在生活中,感动就在生活中,真理也在生活中。擦亮你的眼睛,启动你的心灵,你一定会收获十分惊喜的发现!
简评:文章从发现生活中的美、发现身边的感动、发现科学的奥秘三个方面阐释了发现的意义,层次清晰,条理井然。多层面地运用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加以论述,论说方法得当,说理颇为充分。
发现的眼睛
有一则故事:两个孪生兄弟,观赏父亲采摘来的玫瑰花,哥哥悲伤地说“这么漂亮的玫瑰马上就要枯死!”,弟弟却手舞足蹈地笑道“花儿真美呀,一定会招来许多蝴蝶来的!”
一样的事物,哥弟俩却有不一样的发现,可见生活需要一双发现的眼睛。不是吗,当你像孩童一样依偎在母亲怀中的时候,你是否发现她苍老的鬓发;当你看见一株枯萎的花又日渐勃发的时候,你是否发现生命的力量;当你抱怨生活中苦难的时候,你是否发现幸福就在身边。要知道,往往一个小小的发现,就会给你以心灵的震撼。
发现的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正如雕塑家罗丹所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不错,张开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也就打开了一扇接触外界事物的窗户,你就会看到芳草萋萋,鲜花满树,蝴蝶翩飞,缤纷多彩,你就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生的幸福。但是如果你的“窗户”蒙上了灰尘,你就会像故事中的哥哥一样看到灰暗的一面,自然也就发现不了生活的美好,感受不到人生的幸福。
发现的眼睛是成功的灯塔。
不可否认,每一位科学家都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每一个成功都从发现开始。如果要给发现下一个定义,无数成功人士都把它诠释为“灯塔”。鲁班发现了能划破手指的齿状的草,因而发明了锯子;瓦特发现了水沸时顶起了壶盖,因而发明了蒸汽机;人类发现鸟借助翅膀可翱翔天空,因而发明了飞机等航天器„„最初的发现就像灯塔一样照亮了人们的茫茫探索,让人们眼前豁然一亮,找到了走向成功的方向。相信故事中的那位弟弟有一双发现玫瑰之美的眼睛,即使他的人生遭遇坎坷,他也会走出逆境走向成功。
发现的眼睛是生活的调味剂。
生活就是这样,感动无处不在,情感美味无处不在;生活就是这样,一次偶然的发现,会让你的心灵之树开满鲜花。唯一的,就是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你发现了生活的酸,你就品尝出葡萄的味儿;你发现了生活的辣,你就品尝出辣椒的味儿;你发现了生活的苦,你就品尝出咖啡的味儿;你发现了生活的咸,你就品尝出食盐的味儿;你发现了生活的甜,你就品尝出甘蔗的味儿;当然你发现了生活平平淡淡,你也就品尝到了白开水的味儿。像故事中的哥哥,自然也就独尝忧郁。
蜜蜂发现了美丽的花丛,才酿出香甜的蜂蜜;鸟儿发现了蔚蓝的天空,才有了飞翔的梦想;鱼儿发现了辽阔的大海,才有了穿越奔腾不息的江河的意念。一切都源于发现的心灵,但愿你也有一双发现的眼睛。
简评:以故事导入,告诉人们一样的事物有不一样的发现;用三个比喻,从三个不同层面阐释发现之真意。文章多用排比句,既增添了辞彩,又增强了语言气势与说服力。
发现的眼睛
下笔之前,请允许我提一个问题:你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吗,朋友?先别急着说不。
我想告诉你,发现的眼睛就在你每天日复一日的生活里。
当清晨的曙光从窗户投射到你暖和的大床上,你随着闹钟声,慵懒地打了个呵欠,从被窝里爬出来,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发现床的一侧叠放着你的衣服、领带,旁边是妻子的留言:“早饭在微波炉里,别忘了喝牛奶。”此时,你有没有发现,被爱被呵护是如此温暖。
愉悦地享受完早餐,你习惯地打开信箱,友人的来信映入眼帘。朴素雅致的信封,信笺内夹着一片四叶草,娟美而秀气的字迹,一句句生日的祝语。你想起每年的这一天,友人都隔着千山万水向你传达祝福;你想起你曾和友人在一起,寻找着象征快乐与幸福的四叶草。此时,你有没有发现,友情如酒,久而弥香。
走在等候公交车的路上,你从婆娑的柳叶缝里眯着眼看太阳。明晃晃的不大刺眼的阳光把你带到小时候,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你和小伙伴一起分享一块方糖,你吃了糖隔着那方小小的糖纸看太阳,就得很新奇,就像发现了世界上最好的游戏。驻足马路边,听风拂过柳叶的沙沙声,你找回了当年的感觉,只是那个孩子永远留在了当年的弄堂口。此时,你有没有发现,时光在流逝,记忆如此动人。
到了公司,你意外地接到通知,你升职为人事部经理。一阵欣喜之余,你想着因为要请同事吃饭,这个月就不能给妻子买一件结婚纪念礼物了,给女儿买全套芭比的计划也落了空,答应给儿子买山地越野自行车也要食言了。倚在办公室的落地窗边,你眺望着远处缤纷跃动的街景,望着白云在蓝天悠悠飘动。此时,你有没有发现,人需要实实在在的生活,也需要诗意的生活。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推开自己的家门,妻子和两个可爱的孩子手捧精致的蛋糕向你迎来,飘荡的气球装点了满屋的温馨,孩子吟唱的生日快乐歌如轻击的银铃。你眼眶微湿,张开怀抱向家人走去。你想到了家中的老母和老父,你告诉自己这个周末一定要带上妻儿回乡下看看他们。此时,你有没有发现,拥有亲情就是全世界的幸福„„
亲爱的朋友,别再说自己没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敞开心扉,睁开你的慧眼,你将看见这世间宽广的海洋、辽阔的天空、美丽的心灵。
祝愿你,我的朋友,用你那双发现的眼睛去看人世间的潮起潮落,云卷云舒!
简评:以一天的生活为线索,告诉人们“发现的眼睛就在你每天日复一日的生活里”,紧扣题目,构思巧妙。以第二人称的角度,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
社会热点2008年高考备考作文点评
[题目]
社会热点,不论现在的、过去的、正面的、负面的,都是社会上影响面大、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面对某些社会热点,你有怎样的认识、体验和情感?请自选某个“社会热点”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习作1]
保护我们的节日
kangkang
今年的春节不太“热”。
其实岂止是今年,自从我上初中以后,我就觉得春节时的那种过年的“年味”越来越淡。是因为我长大了,那种孩子气没有了,还是因为生活好了,那种盼过年穿新衣,吃好吃的心情没有了呢?
是因为过年鞭炮声少了,“爆竹声声辞旧岁”没有了;是因为大年初一家家户户相互拜年的少了,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少了;是因为身边的姐妹兄弟少了,在外地工作的工作,上学的上学;是因为大家团聚的时间少了,是因为那种促膝长谈的温馨时刻少了……
流失的流失,改变的改变,我们的春节正在慢慢地退色。
随着社会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过年做面人,蒸面人一去不返,是因为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了;大年初一拜年的习俗不被人提倡了,是因为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网络开发短信相问候——在农村里初一街上的人寥寥无几,让人觉得冷清。
因为繁重的学业,我们不能再走亲访友;因为国家的限制,我们不能再听见喜庆的爆竹声……因为种种原因,我们正在失去年的标志,年的味道。
其实又何止是春节,我们的许多传统节日都在慢慢离我们远去……努力想一想,我们还能想起多少个传统节日呢?
而令人心痛的是一些“洋节日”正在迅速地流行起来。
情人节里玫瑰走俏;愚人节里谎话连篇;圣诞节里圣诞树棵棵树起,圣诞老公公充满着大街小巷……
我不能批评这种现象为崇洋媚外,可是我想问:我们国家的“七月七”难道就不感动人不浪漫吗?愚弄了别人就那么好玩吗?春节难道比不上圣诞节吗?
我希望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能够重新去认识我们自己的文化,自己的节日。现在在电视里经常可以看到外国人学习我们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过我们的节日。这难道不能说明我们的文化、节日是很有丰富内涵的吗?
我们不反对吸收外来文化,但是,让我们在保留的基础上去吸收,去创新。
我们的国家是伟大的国家。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保护我们的节日。
[点评]
写“社会热点”,你选取“保护我们的节日”来写,算得上出奇制胜。初看标题,要打个问号,这是社会热点吗?当看到“许多传统节日都在慢慢离我们远去”,“ 一些‘洋节日’正在迅速地流行起来”,我们心中的问号消失了,如何保护我们的传统节日应该是社会热点问题。从写法上看,你是花了心思的,这从开头的春节不太“热”,从先写春节再写其他节日,从先写传统节日再写“洋节日”,从先写社会现象再写自己的看法,完全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出来。纵观全文,你的观点鲜明,你的思维清晰,你的构思有方,你的语言流畅,已达到一类卷的水平。(乙平)
[习作2]
仅此通知
zyh
啊!同学们都围在校门口,争着看一张通知。前面的同学看完后都雀跃欢呼起来,随后冲进学校狂奔、狂笑。我产生了疑惑,使劲挤入人群。“哈哈”我也高兴得笑了起来,原来是《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通知》。整个校园一片沸腾,同学们的苦瓜脸上都洋溢出了久违的笑容,我也再次体会到了生活的美好。
今天得到通知的班主任也不再留我们而准时放学。但由于明天是周末,各科老师都相继而来,为我们留下周末的作业。
先是语文老师,她清了清嗓子,摇头晃脑像文人孔乙己一样说到:“因为下了‘减负’的通知,所以祝你们周末愉快,但作业可少不了,少做点吧。就写篇‘减负有感’的作文,十三课的基训、三单元的单元测试题和一篇日记吧。”话毕,我们“嘘”声一遍,个个都像焉了的茄子。
数学老师小跑了过来,在空中划了道完美的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并说:“减负了,你们应该笑,作业不多,把我发下的三张试卷认真完成就是了。”英语老师冲进来便说:“Congratulations!”她竟然祝贺我们,我们群呼道:“My god.”接着她不紧不慢的掉出英语:“Homework is four papers.”
再等其他老师布置完作业后,我们再也起不来了,同桌喊了句:“减负,越减越‘富’。”佛教人士叫道:“神啊,救救我吧!”基督教徒在胸前画着十字:“阿门。”诗人呼道:“课堂知识深如海,我似海中一颗粟,老师个个拿把枪,作业更是鬼门关。”“老头子”用满腹诗书的口气 到:“通知,通知。知道就好,知道就好。”苦瓜脸再度回到我们这来,但这时竟还有人猜谜语“大大一间房,四面都是墙,书本堆成山,个个埋头王。”
老师放我们走出了教室,但为了配合下这个通知。我们几个讨论去哪儿玩。有人说去打游戏,我们笑他没创意;有人说去滑旱冰,我们哭道没场地;有人说去看电影,我们愁道没资金;有人说去游公园,我们怒到道没时间。不知谁说了句去打篮球,朋友们跨上自行车,正准备出了,有位警察对我们喊:“小同学又在出什么鬼主意,还不快回家做作业。”我们扔下句:“减负了,老帽。”便扬长而去。
头脑中还回荡着刚才朋友编的歌:“学习最苦的是我,挨骂最多的是我,作业最重的是我,周末补课的是我,是我,是我,还是我……”
[点评]
本文在选择话题上很有特色,取近不取远。面对社会热点,人们关注的往往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减负”尽管也在社会上“热”过,但毕竟是以学校的圈子为主,学生是“圈内人”,又喜欢“取远”写作,所以反倒容易把它忽略掉。你能选之为写作话题,棋高一着。在选材上很有特色,选小不选大。你选择“减负”的第一个周末来临之际,各科老师争相布置作业的情景以及学生的各种反应来写,以小见大,别具匠心。在写法上也很有特色,采用夸张的手法和幽默的语言,使作文产生很较好的艺术效果——万一很多人写“减负”,此文也会脱颖而出。(乙平)
[习作3]
温暖,在土地上复苏
百草园
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倾刻间让原本还在地上跳动的鲜活生命埋藏地底,生死未卜。不断更新的残酷数据背后是地震背来的那种难以名状的痛苦与伤害。
都江堰,时隔千年之后又再度引起世人关注,更确切的说,是牵挂。而汶川县,现已是横尸遍野,哀声震天。
在现场,我们看到了多少母亲撕心裂肺的哭喊,多少少年近乎绝望的哽咽,多少双眼睛透露着生存的渴望,多少个曾经阳光的笑靥带着惨白的悲恸离开世界。废墟之上是一张张合家团圆的照片,那场景就好像就发生在昨天,可却再也不能实现。
灾难已经发生就不可挽回,但面对突如其来灾难,万众一心,举国救援的一幕幕,汇集成了令人动容的感人画面,凝聚成了撼动人心的精神力量。
灾难中,我们发现那个年过花甲的老人不顾余震危险奔向灾区,一线指挥。这一刻,人们记住了总理的泪水:“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全部力量救人。”风雨中,我们看到总理踩着泥泞,攀上瓦砾,看到抢险人员解救两个被困在废墟下的孩子时,流下了热泪。“听爷爷的话,一定要挺住。”在那并不壮硕的身躯上,我们发现了一种赤子的情怀,一种伟岸的精神和一种大国的责任。
强震中,那些医护人员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5月12日本是护士节,地震却给这个本应温暖的节日带来了颤抖,但白衣天使们始终毫无怨言,恪尽职守,在危难面前用救死扶伤捍卫了职业操守。
强震中,人民子弟兵迎难而上,风雨无阻,道路阻塞便徒步出入,天气恶劣也愿甘愿冒险跳伞救人。8万多名子弟兵不顾生命危险冲上一线,将人民的安危置于自己的生命之上,救援中,我们更听到“求求你们,让我再救一个”这样发自生命最深处的呼唤,子弟兵用行为诠释了“谁是最可爱的人”。人民感谢你们。
生命的色彩,在废墟上是“天使白”和“橄榄绿”,在别处,是一片众志成城的“红”。
乡亲自发投入救援,成都市民自带食品赶往救助,大学生踊跃献血,社会各界筹资相助,外国友人伸出援助之手,千万网民在线祈福,这一刻,我们与抗灾前线的百姓一起奋战在同一条战线上,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传递着爱心。这一刻,曾经的矛盾都以不再重要,在自然的破坏力面前,人类的普世价值让我们不再形单影支,不再孤军奋战。
当哀乐低回,当青山垂泪,当一张张悲戚的面孔时时浮现,让我们止住哽咽,强忍泪水,一起承受,一起战胜灾魔,一起将温暖传递。
也许我们能把这场地震理解为国家的一场伤痛,地心释放出那令人恐惧的力量,但它唤起的,是众态成城,是爱心无限,是饱含深情,是无所畏惧。
也许我们的目光不能为每一个在这场抗灾战役中做了贡献的人停留,但历史已经在悄然书写,2008年5月的中国,不仅仅有地震的痛,更有温暖的重!
[点评]
我一口气读完这篇作文,没有改一个字,没有动一个标点,在我的心目中这是我点评过的最好的一篇习作。汶川地震牵动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心,你我当然也不例外,所以当你面对热点话题的时候,自然而然挥毫吐露心声,把你的关注,把你的深情,把你的感触倾泻于笔端,毫不掩饰,毫不造作,毫不矫情,所以当我阅读时再次感受到强烈的心灵震撼。你写得多好啊:“在那并不壮硕的身躯上,我们发现了一种赤子的情怀,一种伟岸的精神和一种大国的责任”;“生命的色彩,在废墟上是‘天使白’和‘橄榄绿’,在别处,是一片众志成城的‘红’”;“历史已经在悄然书写,2008年5月的中国,不仅仅有地震的痛,更有温暖的重”!你的作文再一次雄辩地证明,中国的学生自有崇高的情怀,关注社会,关爱生命,奉献爱心,是做人和作文的成功之本。(乙平)
备考指导:高考作文宜小题大做(图)
新华中学教师 贺冬黎
插图 谢艳
今年高考前夕,笔者所在学校语文组通过各种考试总结出来的作文热点话题为:青春、欣赏、阅读、足迹、等待、在路上、倾听、出错、成长、形象、人格、自我、压力、牵挂、信念、情感、回报、感动、怀念、享受、幸福、遗憾、完美、教育、偶像、品位、时间、好奇、探索、空中楼阁、战争与和平、平凡与伟大、真与假、利与弊、目标与现实、生与死、输与赢、自然与心灵、立场与观点、个人与集体以及个性与共性等等。通过对这些话题的观察,我们会发现,这些话题很“平凡”,几乎都是学生在生活中能随时触及的与自身关系十分密切的话题,甚至有很多话题都是在初中学习阶段中讨论过很多次的。所以,这会给人造成一种感觉,那就是围绕这些话题而进行的写作是十分容易的。但是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
通过对学生作文的评改以及对高考满分和失误作文的评析,笔者发现,学生写作时并不是没有话说,结构也并不是没有条理。但是,文章基本上都流于形式,并且内容十分空洞。虽然学生有话说,但是说的多是空话、大话;虽然文章的语句不乏精彩之处,但是词藻的华丽更加凸显了内容的偏离和贫乏。请看2007年高考满分作文《独上高楼》的内容片段:
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间。
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而当我们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这篇文章乍眼一看,可谓文采斐然。被评为高考满分作文,更好像是实至名归。但是这样的文章被追捧只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让今后的学生更加注重句子的华丽化描写,而不想做任何努力去对作文的题目进行推敲,也不会再想任何有关立意的问题。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以这样的导向去引导学生,那后果更是不堪设想。其实,这样的结果已经大量显现了,连学生自己都能总结出教师所谓的“教学经验”了,那就是逢题便写“李杜白”(李白、杜甫、白居易),然后再加上一些“风萧马鸣”,来衬托古代文人的哀情,接着修辞上使用大量的排比、比喻和夸张,最后结构上来个首尾呼应。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引导下,教师在“撒谎”的同时教自己的学生“撒谎”,因为这种情感几乎不是教师真实的情感,也不是学生真实的情感。
增加思维含量
培养学生给作文增加思维含量的意识,并不是让学生唱高调,给作文题目戴“高帽子”,而是让学生提升思维的高度,要让学生从那种空洞无味的机械化模仿和制造模式中转入真正的思考程序。以今年高考作文题目《人之常情》为例,就出现了一大批的失误作文,比如下文(有删节):
人有七情,哪七情可以表达出来?常情。
爱情,人最需要的一种情,在它的世界里可以感受到温暖,还有被爱的美好。喜!
友情,每个生存在这个地球上的人、事、物都需要它,水、树、草、鸟等都离不开它。乐!
亲情,谁离得开它呢?不可能,亲情是最伟大最真挚的情感抒发,所以它是乐!
友情,人之常情,为了友谊可以放弃很多。为了朋友两肋插刀也在所不惜,为了兄弟或姐妹上刀山下火海也绝不低头说“NO”,这就是常情,人最深刻最明白的表达七情的常情——友情。
假情,如果别人对你假情假意,虚有虚无地使你的心情混乱,这是什么情——怒……
同情,当你看到弱者时心里会不由地想要怜悯人家,感叹人生的哀怒情愁,这是哀……
真情,对于怕再一次受伤的人来说,他们需要的是什么?最真最真的情意,我说不要惧。
感情,吃五谷杂粮的人怎会无感情呢?但往往有的人看待事物持一种消极的态度,悲……
从这种排比式的句子中,就可以清晰地看出考生平时机械化模仿形式的轨迹。但是,当成熟的形式套用了浅薄的内容时,就会产生内容混乱的后果。《佛学大词典》中的“七情”,指一般人所具有的七种感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与此解释相比,道家、儒家和中医学对“七情”的解释都大同小异。当然,我们不能要求学生绝对熟练地掌握这些内容,可是,在罗列情感的内容时,考生思维一定要清晰,概念一定要分清。就本文而言,“亲情”“爱情”“友情”固然是互为对立的概念,但是这三者同属“真情”,也同属“感情”,可“真情”和“感情”并不是对立的概念。而“同情”只是一种心理活动,不是“情”,至于“假情”,更是写作者为了拼凑,生造出来的这么一种“情”。至于具体的内容,更是混乱至极:“爱情”是“人最需要的”,是可“喜”的;“友情”是“人、事、物”都离不开的,是可“乐”的;“亲情”是“谁”都“离不开”的,又是可“乐”的。那么,这三者的区分点在哪里?统一点又在哪里呢?即使找到了区分点和统一点,这三者的特性与“常”又有什么关系呢?总之,思维混乱到这种程度,几乎看不见一点思考的痕迹了。这种状况的出现,跟学生缺乏增加作文中的思维含量的意识是直接相关的。学生在前几年的作文训练中,习惯了对形式的模仿,也因此,习惯于在写作之前,在作文选和网络上找出一大堆的材料进行拼凑,即使有的学生通过这种方法了解了一些写作方法并且掌握了一些描写技巧,但是却让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丧失得越来越快。
避免大而无当
针对目前高考现状,建议学生“小题大做”。
上文已经提及,貌似“平常”的作文题目对学生思维的要求反而会更高。那么,学生更应该有意识地去从哲学、宗教、文艺等领域去汲取营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虽然有的老师担心这个时候的学生理性不足,在思想上“拔高”不足取。但是笔者认为,对于人生的高品质和高层次的思考是与年龄无关的,更何况,高三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已经基本具备了成年人的鉴赏和分析心态。即使他们的社会经验不足,那也只是生活素材不足,而不是思维度不足。
与“小题大做”对立的写法有两种:一种是“小题小做”,一种是“大而无当”。
第一种写法是考生将自己的一段逝去的爱情、亲情或友情原汁原味地记录而不是描述下来,虽然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情,但是因为描述得极为平淡,且没有经过高度浓缩,不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第二种文章表面上看是小题大做,但是大而无当,且大而失实。比如有的学生为了迎合传统道德观和主流话语,竟然认为“人为了祖国献身而放弃自己的家人”也是一种“人之常情”。这种“常情”其实已经变成了“无情”。这就将思维挤进了死胡同。真正的“小题大做”一定要基于自己的真情实感,并由自己的情感延及到群体的情感中去,并且适当地与历史和文化史中相对应的现象做对照以及进行分析思考。这是真正的由“小”变“大”的过程。仍以《人之常情》为例,今年的满分作文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首先考生选择了一句十分平常的话作为“人之常情”的标志性话语——“好好活着”。这句话紧扣“常”字,十分切题。这句话是每个人都非常熟悉的一句话,平凡得几乎都要让人忘记了。作者看到,在经历大地震后,因为能够“活了下来”,在强悍的自然面前,人们以超然的姿态表现出悲伤而不愤怒、痛苦而不压抑、无奈而不绝望的冷静,让一个最普通的人之常情——“活着真好”,闪耀出人性的纯真与坚强。从生存的特殊时期悟出“活着”的生命意义,得以重拾起生活的初衷,痛悔往日的红尘喧嚣给我们的污染,仿佛一个昼夜就让我们站到了成人行列。这样的议论,这样的感受,已经从单纯的对四川汶川人民的同情上升到对整个中国社会群体意识的审视,经历过这场灾难,人们对外在的狂热的追逐逐渐转变到了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考问,人活一生,既然要活,到底应该怎么活?怎样活着才是真正的“好”,怎样才算是“好好活着”。这种问题,想必在大部分人的脑海中都闪现过,当考生清晰地将这种一闪而过很容易被忽略的思考用文字显现在考卷上的时候,人们必然会将自己相似的思索从已沉淀的记忆中过滤出来,从而在情感和心灵上与考生产生了应和,由此,考生的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拥有了相一致的内容,共鸣自然而然就会产生,此时,考生的“小”感情变成了群体的“大”感情,文中的情感才拥有很浓的人情味,且不矫情不夸张。
上海一位阅卷专家表示:“高分的标准是文章的思想性,立意的高低就是得分的高低,文章只要富有感情,就一定能获得高分。而那些大量使用引文,堆积很多形容词,缺乏自己独立思考的文章,即使写得‘根正苗红’,也不会得到高分。”笔者将这句话作为文章的总结。
对症下药高考小作文备考揭密
历年高考小作文特点
上海卷语文高考考小作文始于1986年,至2000年春季高考,前后共15年。其间可分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1986~1988年)、发展阶段(1989~1997年)、成熟阶段(1998~2000年)。从2000年秋考始至2004年春考,其间8次高考未考小作文。
纵观上海历年高考小作文的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
■从小作文的样式上看
①解说类。如1992年的“看图作文”的第一个要求是:写一段说明文字,介绍漫画的画面。1996年的题目:请从三个方面介绍初夏的时令特征。1997年则要求考生“推荐一部电影(电视剧或戏剧作品)”,实际上要考生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进行介绍。
②描写类。如2000年是以“节日小景”为题写一篇短文,这就告诉考生应该主要采用描写的表达方式来展示节日的一个小的场景。
③评论类。如1988年的考题:请你从“新潮”、“阿波罗”、“丑小鸭”、“浅草”等名称中选一个作为文学社的名称,并写出理由。1989年考题:请你就中学生各式各样的竞赛发表自己的看法。
④应用类。如1990年是“欢送辞”,一位老教师光荣退休,在班级举行的欢送会上你的欢送辞是什么。1995年是就学校举行的一次活动“写一则简短的消息”。
⑤改写类。1998年是“将小诗改成短文”,小诗是冰心的《春水》:“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要求根据这首诗的诗意,展开想象,从周围环境、花的性格、全诗寓意等方面着手改写。
■从字数要求上看
一般在200~250字之间,个别小作文有特殊要求,如概括性的“摘要”、“电报稿”等就有字数要求,不得超过规定的字数限额。
■从篇章要求上看
初始阶段、发展阶段的小作文没作具体要求,在成熟阶段的小作文则有了明确的规定:如“以‘开考时刻’为题写一篇短文(1999年)”、“以‘节日小景’为题写一篇短文(2000年)”等,不是随便填充字数就可以了,而且要从文章的角度看其怎样审题立意、谋篇布局。
■从分值比重上看
初始阶段只占20%,发展阶段占25%,成熟阶段占到了29%。显然小作文的分值在不断地增加。
从去年开始,《考试手册》就删去了“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各种题型的要求写1000字左右的文章”,这一改变预示着只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作文格局,可能会发生变化。
小作文备考注意事项
■因题而异
注意小作文的式样。每类小作文都有它特定的格式与要求,首先要看属于上述式样中的哪一类。是解说类的,一般有说物、说理、说图画、说方法等几种。是描写类的,一般有写人、叙事、摹景等几种。是评论类的,一般分为评价、立论两种。是应用类的,因为实用性的文体式样很多,一般与中学生相关的式样有书信、电报、消息、短讯、通知、海报、摘要、聘书、申请书、解说词、讲话稿等。是改写类的,一般有改换文体、改换人称、改换表达方式等。此外,还有续写、补写、缩写等形式。
■因文而异
注意语言的表达方式。如果是解说类的,就主要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把要介绍的对象说清楚即可。如果是描写类的,就采用描写、记叙、抒情的表达方式,通过一定的联想和想象,按照限制的“场景(对象)”进行描述。如果是评论类的,先要分清是重在评价,还是重在立论。是前者就按照要求,选一个角度评价。是后者就采用一定的论证方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确立自己的观点。如果是应用类的,先要分清是哪一类应用文体,然后根据各种文体的特定格式要求来写。如果是改写类的,一般要注意根据其改写的具体要求,灵活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因人而异
注意多种题型的练习。小作文的式样,多种多样,本文只能是不完全的列举,每位考生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查漏补缺,差什么补什么,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小作文训练题
1、就“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情景,写一段描写的文字。
2、为了纪念“五四”青年节,学校团委决定举行纪念“五四”系列活动,请你就某一活动,拟写一份海报。
3、阅读“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诗句后,你有何感想。
相关参考
2012高考作文备考参考冲刺:热点话题及素材一、“打工皇帝”唐骏身陷“学历造假门”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2010年7月1日,有“打假斗士”之称的科普作家方舟子一连在自家的微博上发出21条消息,把矛头指向新华都集团...
高考模拟漫画作文“距离之美”分析及优秀作文一道自福建省高考自主命题以来第一次考查的漫画作文题目,使得2012年福建语文省质检余波难尽,格外引人注目;而关注的焦点就是这道漫画作文题目的审题立意。事实上,无论...
话题作文“考试”写作指导及其优秀例文(417600)湖南新化一中高星云引言:一个人从小到老,不知要经历多少次考试。学生时代,从期末考试到中考、高考,人人都是“久经考场的老将”。步入社会后,面临的考试就更多,小...
命题作文“微”写作指导及其优秀例文湖南新化一中高星云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2011年12月11日,由两岸媒体主办的“2011年海峡两岸年度汉字评选”揭晓,“微”字以40多万票当选年度汉字。一些重要的时代影响,往...
一、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李嘉诚曾说,最幸福的事,是老两口开一家小店,打烊后在灯下一起数钱。而托尔斯泰则说:“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这些物质或精神的富有者为我们指出了人生真正的幸福...
“慎独”最早见于《礼记》,它说:“莫显乎微,故君子慎独也。”东汉人郑玄曾注解说:“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对此,刘少奇同志曾解释说,一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
“匠心”话题作文写作指导及其例文(原创)(417600)湖南新化一中高星云匠心:巧妙的心思。(1)指文学艺术上的构思。如:独具匠心。张祜《题王右丞山水障》诗:“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2)指工匠的心思。如:...
有人说:生命仿佛一场放逐与流浪,只是大部分人都将自己交给了俗世,用别人和社会既定的轨道羁绊自己前行的脚步。其实,内心的声音——那些关乎灵魂、关乎真我的声音,时时在向我们发出召唤!请以“做自己”为题,写...
话题作文“摩擦”写作指导及其优秀例文(417600)湖南新化一中高星云引言:如果没有摩擦:动的不会止,止的不会动;飞的不能飞,游的不能游;天不刮风,天不下雨;你推墙走,需要撞墙停。【作文题目】阅读下面文字,按要...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诗人说:满树的花朵,只源于一粒小小的种子。哲人说:再创造人时,上帝很公平地在每个人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农民说:有了种子,也不一定能丰收。请就以上材料,围绕“种...
请以“批评”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提示:面对批评的几种心态:1、在不能面对句句刺心的批评时,常会有闪避、生怒、反击、沮丧,甚或发生冲突的行...
高中材料作文“幸福的石头”写作指导及例文评析一、作文题目:深山里有块寂寞的石头,总希望有一天能够像鸟儿一样高高翱翔,虽然每次总被同类嘲笑,却不改初衷。有一天,一个叫庄子的人路过,石头对他倾吐心声,庄子...
顺境中我们拒绝自满,逆境中我们拒绝放弃,学习中我们拒绝散漫,生活中,我们拒绝放纵„„请以“拒绝”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或叙写经历,或发表议论。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一、审题(一)话题背景生而为人...
引言:热,有自然界的,有人类社的;有可敬可爱的,有可怕可鄙的;有静态的呈现,有动态的表现;有具象的可称之为“热”的情形,有内蕴的可称之为“热”的心绪„„命题作文“热”的写作导引及其优秀例文(417600)湖南...
底气,原指说、唱时由胸腔腹腔共鸣产生的力气,后常引申为基本的信心和力量。请以“底气”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800字。一、审题《新华字典》的解释: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