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作文,让精神不再荒芜
Posted
篇首语:从某种意义来看,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就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本文为你选取作文红色作文,让精神不再荒芜四篇,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目录
红色作文,让精神不再荒芜
作文从原本意义上来看,它应该是客观世界与内心精神世界产生碰撞后的一种心智反映,是沉淀(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与反刍(思辨感悟)的结果呈现,是自主地、自由地构筑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它所展示的不仅仅是属于物质层次的语言文字本身,还应该有属于精神层次的心灵折射。它不是一种只有简单技术含量的纯粹技术行为,而应该是精神层面下的极具体、个性化的语言行为。新课标也明确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由,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但是在应试教育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变的今天,作文已经被充分功利化了,再加上处于多元而又浮躁的文化时代,在有限的阅读时间里,还受着快餐文化和游戏文化(如韩剧)的夹击与挤兑,写作已经变成非自主化、模式化、空壳化的文字行为,因此学生作文的精神缺失是情理之中,同时也是不争的事实。
正是由于空间(写作自由)、激情(写作欲望)、沉淀(写作积累)和指向(写作目的)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与束缚,导致学生首先是不愿意写,其次是写出的文章绝大部分要么是游离生活、游离自我、游离精神的应付之作,要么是打着“创新”的幌子其实是无物、无核甚至消极低俗的东西,为作文而作文,字里行间看不到学生朝气蓬勃的身影闪烁,也看不到情感真挚的感悟与体验;没有富有个性的见解,也没有鲜明的价值评判;没有表现出一个立体的人对社会、自然、人生应有的关注与思考,有的只是“假、大、空、花、浮”,重形式不重内容,重文字不重精神。于是无病呻吟、空洞无物、思想偏激、胡里花哨、矫揉造作,便成了通病。总之,缺乏应有的生活厚度、应有的文化传承、应有的生命律动和应有的精神反馈,使文章只有文字建构,而没有生命与精神的建构,这很值得我们思考。我们姑且不论文学需要灵动的生命,就是精神也不要把它理解为高深莫测的词语,作文是一个立体的活着的人,不能只有知识,总要有那么一点精神支柱;不仅需要知识武装自我,还需要有精神来升华自我,文如其人,时下的文章又能让我们看到什么呢?
借用钱理群教授的话说就是“开花季节的他们遭遇了精神的旱灾”。我们无意用作家的标准衡量学生写作,更无意用人文枷锁来框限作文教学,让作文承起过重的“道”,我们也姑且不论学生不会作文还能不能叫学语文,勿庸置疑的是,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对正处于塑型阶段初中学生的人格、道德及其整个精神世界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文章是生活阅历、知识储备、语言表达与道德境界的综合反映,是思想的载体。书读多了,文章写好了,其做人的标准也在无形中得以提高,人品自然会变得高尚。品格高尚的人,写出来的文章也一定是给人以真的启迪,或给人以善的感染,或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说,作文与做人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如果学生写出的作文都是些靡靡之音,或者空洞无物的“骗分之作”,我们就不能不审视今天的作文教学了。
在功利色彩愈来愈浓重的今天,我们的作文教学有些变质,甚至有的老师已经喊出了“一生只要两篇作文(中、高考)”的口号,作文的指向非常明确,完全是想着如何在考场作文中博取高分。这样的终极目标无可厚非,但是问题出在过程,如果长达五、六年的习作过程都是很无趣、很痛苦的,都是在做着玩弄文字和外包装工程,把创新当成只有简单的技术含量的文字行为,没有将自己融入生活,不能显现自己的个性与活力,那么不要说这终极目标能否实现,其恶果也不仅仅在于徒有其表的文章大量出现,最重要的是学生失去了写作的兴趣和快乐,这对作文教学来说是致命的。尤其是初中阶段更是成了重灾区,看看书店里那些标榜着“满分”的中考作文吧,有几篇是有“物”之文?有几篇让人看得到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在写文章?绝大部分要么是些花里胡哨的“空壳文”,要么是毫无生气的“木乃伊文”,而阅卷老师还不遗余力地给出高分,这对作文教学的影响实在值得思考!“有形无物”、“有文无人”、“有人无神”的文章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我们无力做颠覆性的改变,但是我们有义务去做力所能及的纠正!让绝大部分学生感受到写作的快乐,在自由为文的同时继而彰显生命与精神的痕迹,我们要以前者为基础,然后在我们指导下让后者成为水到渠成的结果。这不但对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意义重大,而且突破作文教学的本身,在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乃至提高道德修养等方面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提出了“红色作文”的概念。红色代表热情与奔放,它是一种容易让人激情澎湃、催人奋进、让人激昂,彰显向上美好的正面颜色。而且很容易让人想起跳动的火苗,它给人的感觉更是那样的向上、是那样的充满激情。我把它套用到作文教学中,是取其热情奔放和升腾的动态感觉来要求写作主体在写作过程中始终应有的心境,在此浓烈情感与心境支配下进行写作,只有这样的全程心境,才能还原作文本来的定义,从而来抵制萎靡、浮躁、唯心、同脸和编造的文风。红色作文的要义就是尽力创造相对宽松的、淡化功利和有阅读氛围的外围条件,让学生产生犹如烈火燃烧般的写作激情和冲动的表达欲望,并在这基础上逐渐提高要求,引导学生保持火红的心灵热度,积极关注生活、自然和人生,敢于个性化地表达个体生命的真切体验和不受羁绊的思辨感悟;表达的时候感情是真挚的,为文的指向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最终达到在丰厚的文字里看到生命轨迹和精神痕迹。总而言之,从动笔之前的冲动、到对生活的关注与思考、情感的碰发、性灵的独抒、再到生命与精神的显现,始终充满红色般的激情,都是炽热的、浓烈的,红色的心境是为红色的作文做着全程的准备。其核心和最终指向就是精神生成,而核心的辐射源便是在外围的作用下内心所产生的红色热度。
这里要说明的是,清华附中赵谦翔老师早在1993年就针对“一凑,二抄,三套”的作文诀窍和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写作套路提出“绿色作文”的概念,它强调真诚地反映生活和内心的感受,摈弃刻意的矫饰与编造,学会用心灵去感悟人生,将自己真切的思想和情感了然于字里行间,情动于衷而形于文。虽然这与我们的课题只有一字之差,但研究的重点不同,他强调的是“天然,率真的回归”,写纯净的文章,而我们的课题着重研究如何从兴趣开始一直到落笔成文都保持“火红”的激情,始终强调要有心灵的热度,都是
热情奔放,它是个性、生命和精神的辐射源,试图从心理的层面上找到症结和解决的办法,强调表现厚实的生活的同时,更要在字里行间看到生命与精神的痕迹,使文章不再游离于生活,游离于写作的主体。
“红色作文”的另一个初衷是想借助课题的“东风”,让学生从荒芜的阅读沙漠和快餐文化的包围中走出来。多读文学作品,增强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因为学生阅读面的狭窄,阅读层次的浅陋,是学生人文精神匮乏的重要原因,我们要追本溯源地去看待这个问题。
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学生的作文更显灵动,在他们的作文中能看到习作主体的踪影及其应有的生命和精神印痕呢?我们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四个方面其实也是四个纵深推进的过程,而且每个方面其“红色”内涵都是不尽相同的。
首先是要给作文松绑,还原其本义,让作文揭去神秘的面纱,走下高不可攀的神坛。淡化其功利色彩,突出作文的自主性;淡化作文神秘色彩,鼓励学生能言就能文,能思就能文,我手写我心,即可为文,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在老师方面,首先要较大程度地改变教师的作文教学观念,在作文教学中逐步强化红色概念,把精神生成逐步提到作文指导的一个更高层面上来。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摈弃以知识性为主的纯粹技术教学行为,转化为引导感悟式的教学行为。同时学校采取切实措施,添置图书、增加阅读开放时间,让学生从丰厚的作文中不断汲取文学营养,增强语感,感受到文字阅读与表达的快乐,从而自然产生作文表达欲望。
另外还要开展各种形式活泼的作文活动,利用文学社的活动把学生吸引过来,借助校刊乃至全国性的刊物发表作文,让他们尝到甜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畏惧作文心理,让他们敢于动笔、乐于动笔,并且力争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学生有作文在公开发行的杂志上发表,然后形成“兴趣——发表——愉悦——兴趣圈——发表圈”这样一个雪球滚动式的成功作文模式。
这里的“红”是兴趣与激情。它是在外力作用下发自内心的一种喜悦、羡慕、冲动等综合心理反应,从而形成倾吐为快的表达欲望。它展示的是激情的调度。
其次要拓宽作文“生态圈”,引导解决“无米之难”。根据教材要求,创造性地实施和开展各种活动,走进生活,亲近自然,并充分挖掘身边、社区、网络等资源,让学生感受、体验真切的生活,用大语文的观念来寻找作文资源。
这里的“红”是体验与感受。就是让学生能感受到火红的生活迎面扑来,心头荡漾,不再感到没有东西可写,而是感到生活是那样的丰厚,是那样的真实,是那样的立体,认识到只要是有心人,“材源”就滚滚而来。它展示的是材料的广度与厚度。
再次要激发积极主动审视生活的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进程,评论大众话题,了解时事动态,讨论热点焦点,并能做出自己的价值评判和理性的思考,让相当部分学生形成审视习惯,会关注,会思考。对生活、自然、人生有自己个性化的感悟和见解。因为只有审视才能发现蕴涵着的独特情感与美学价值。也只有这样,生活与写作的主体材料才能“立”起来,写出来的作文才会折射出应有的生命和精神。
同时通过“感悟式”的专题阅读,让学生从张晓风、毕淑敏、肖复兴、史铁生、宗璞、余秋雨等散文名家中汲取营养,并尝试习作。品读的过程是积累与消化的过程、也是思辨与提升的过程。
这里的“红”有审视与思考。心境要更加炽热。要感性,让生活与学生内心世界发生激烈碰撞,燃烧起来;更要理性,让生活不再是冷漠的表现对象,也不仅仅是再现生活,而要附上更多的思辨色彩,让写文章成为梳理思想的手段。它展示的是思维的深度。
最后要关注生命个体跃动,让生命更有张力。要求学生能在语言、结构、情感等基础上向生命和精神层次进发。强调张扬个性的同时,要给人看到这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朝气蓬勃的“立体”的人在写作文,在文章中能看到生命闪动与精神折射的痕迹。实现健康积极向上的主旋律与鲜活的个性并存。
这里的“红”是张扬与彰显。张扬的是个性,彰显的是生命与精神。在充分尊重写作主体的前提下,从主题到结构,从语言到思想,都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发挥空间。让学生澎湃的激情、斐然的文采、灵动的思想在这里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在这个阶段,要求学生在字里行间能看到三个闪动:写作主体、生命和精神。让文章真正能有精神生成,能真正地“立”起来。它展示的是生命的力度。
总而言之,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课题的研究与实践,让学生敢于写作文、愿意写作文、乐于写作文,在他们的作文中能看到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和活泼的身影,在他们的文章中能看到应有的立体生命和精神,简单一句话:红色作文,让人回归,让花季作文不再是精神荒芜。
从课题准备到正式立项的一年多研究和实践来看,已经初见成效,平均每班有百分之十左右的学生有作文在《作文世界》、《作文通讯》、《作文报》、《阅读与作文》、《语数外学习》等公开性的刊物上发表作文,而且这些文章让我们看到灵动的个性,斐然的文采,打上一定的个人烙印,生命与精神的痕迹已经初见端倪,这更加让我们有信心继续努力对红色作文这一课题进行研究与实践。
相关参考
1、终于某天忍不住,放下矜持,说喜欢你,然后微笑,等待拒绝2、我努力不放,你冷淡,你让分手就这样。3、用音乐麻痹自己,不再胡思乱想。4、有时候,唯有一场泪,才能彻底清晰我们的视线。5、你说你对我从来不会重复...
1、终于某天忍不住,放下矜持,说喜欢你,然后微笑,等待拒绝2、我努力不放,你冷淡,你让分手就这样。3、用音乐麻痹自己,不再胡思乱想。4、有时候,唯有一场泪,才能彻底清晰我们的视线。5、你说你对我从来不会重复...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听到这些关于“书”的句子我便不禁想起从小到大我与书的故事。四岁时,每天晚上我都会听爸爸妈妈给我讲故事,一晚不听我就睡不着,即使睡着了也是...
我们用鲜血淋漓的手去撕破这该死的黑暗没有什么能挡住我们前进的步伐虽然我们的躯体不再强健虽然我们的步伐不再健稳我们要身着铁甲宝剑战斗在荒芜的战场谱写青春的乐章让灵魂高歌勇进
红色故事演讲稿篇1连绵千里的喜玛拉雅,沉默无声,群山静静地注视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在珠峰,那以前千万年的孤独沉寂,那以前狂嘶的烈烈长风,变化莫测的险峰渊谷,令人望尘莫及的仙山神湖,凄凉贫瘠的土地...
1、我心疼每一个不快乐却依然在笑的孩子。2、旋转木马,带着我,在原处旋转彷徨,只为等待你。3、就放手吧,别想她,她是否值得你这样牵挂,爱过就好何必要苦苦挣扎4、丢掉了爱做梦的年纪,俄们只能学会现实。5、那些...
1、我心疼每一个不快乐却依然在笑的孩子。2、旋转木马,带着我,在原处旋转彷徨,只为等待你。3、就放手吧,别想她,她是否值得你这样牵挂,爱过就好何必要苦苦挣扎4、丢掉了爱做梦的年纪,俄们只能学会现实。5、那些...
红色故事演讲稿篇1连绵千里的喜玛拉雅,沉默无声,群山静静地注视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在珠峰,那曾经千万年的孤独沉寂,那曾经狂嘶的烈烈长风,变化莫测的险峰渊谷,令人望尘莫及的仙山神湖,凄凉贫瘠的土地...
红色故事演讲稿篇1连绵千里的喜玛拉雅,沉默无声,群山静静地注视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在珠峰,那以前千万年的孤独沉寂,那以前狂嘶的烈烈长风,变化莫测的险峰渊谷,令人望尘莫及的仙山神湖,凄凉贫瘠的土地...
如果说,我们读书时应该如饥似渴,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那样,那么,好的书籍便是人类精神的营养品。阅《人生励志故事》,像是交了无数良师益友。他们成功的例子,让读者深刻了解到失败与成功的真正含义。面对事业的...
秋风扫过,爱似花凋零,但在荒芜深处,那儿,还有爱„„——题记四周一片荒芜,我艰难地向前走着,已经整整三天没有进食了,甚至连一点儿水也没有喝过,我的脸色苍白。我感觉快要坚持不下去了,这瘦弱的身躯已经无法...
“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行的必修课。——习近平精神力量就像是一个一个小圆点,正因为有人们化成的线把精神力量连接起来,才让精神力量永远的不断、永远的延续...
红色精神代代传今天上午,我们“小浪花”追梦小队来到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听刘义夫爷爷、魏文英奶奶等新四军革命老前辈讲述革命的故事。刘爷爷身穿别满军功章的军装,他那和蔼可亲的笑容让我们一下子喜欢上了他。...
以梦想为话题的高分作文1梦想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憧憬,让我们拥有无穷动力。与梦想相伴,我们的生命旅程就不再荒芜,不再单调,不再孤傲,而是处处布满生气希望,时时拥有活力。与梦想相伴,我们就会不中断努力,不...
风萧瑟,雨枯竭,痴情茫茫,离开故乡,孤寂西北……列车乘载着离开时的心迹,孤枕苦睡着离别时的绝吻,渐渐而走,从此写下一个人的西北。心,已不再凌落;情,也不再缘起;爱,从此分披发在南北。荒芜抒誉了痴情人的...